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7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疏肝综合疗法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陆柳如 彭云 +2 位作者 陆丹丹 孟俊玲 汤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119-122,共4页
探讨补肾疏肝综合疗法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妇科就诊的100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属肾虚肝郁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 探讨补肾疏肝综合疗法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妇科就诊的100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属肾虚肝郁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局部护理,治疗组则采用补肾疏肝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敷及心理疏导。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症状、中医证候及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下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亦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外阴瘙痒缓解率、疼痛减轻程度、皮肤破损修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补肾疏肝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疏肝综合疗法 外阴上皮内病变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复发率
原文传递
姜黄素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姜昭敏 王华 +2 位作者 赵泽华 安丽 牛金平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介导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IN合并HPV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姜黄素介导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IN合并HPV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姜黄素介导PDT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局部用药。比较两组疗效、HPV-DNA转阴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恢复情况、炎性细胞因子水平、Ki-67阳性、Survivin表达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年龄(35±4)岁。两组年龄、病程、初次性生活年龄、CIN分级、HPV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12)。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的HP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1个月:65.0%(26/40)比42.5%(17/40);3个月:87.5%(35/40)比67.5%(27/40);6个月:95.0%(38/40)比80.0%(3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7、4.59、4.1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HR-HPV载量均低于对照组(1个月:42.4±5.8比56.7±6.7;3个月:31.0±4.5比40.3±3.7;6个月:14.5±2.4比28.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4、10.17、26.77,均P<0.001)。观察组子宫颈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30±3)d比(39±5)d,t=9.37,P<0.001]。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及Ki-67、Survivin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5/40)比7.50%(3/40),χ^(2)=0.56,P=0.456]。结论姜黄素介导PDT治疗CIN合并HPV感染患者总有效率较高,能够降低HR-HPV载量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HPV-DNA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病毒 姜黄素 光动力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郭君妍 蒋曼 马彩玲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915-1920,共6页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一组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子宫颈病变。在我国,宫颈癌发病高峰年龄在40~54岁之间,而CIN的发病高峰年龄在30~39岁之间,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子宫颈癌住院患者平均发病年龄...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一组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子宫颈病变。在我国,宫颈癌发病高峰年龄在40~54岁之间,而CIN的发病高峰年龄在30~39岁之间,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子宫颈癌住院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4.7岁,其中35岁及以下患者占16.0%,35~45岁患者占41.7%。为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临床多采用宫颈锥切手术治疗CIN。临床治疗CIN的常用术式包括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 CKC)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i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但术后残留及复发率较高。因此,尽快分辨出有残留或复发倾向的高危患者,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及进展为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患者是否绝经、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HR-HPV)感染、病理切缘状态、阴道微生态环境、行为因素(吸烟、HIV感染)均被认为是CIN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本文就CIN患者锥切术后复发的高危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病毒感染 复发 宫颈环形电切术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付青 薛鸿涛 任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刀(超高频电波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CIN合...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刀(超高频电波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CIN合并HPV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观察组的阴道微生物恢复率、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CIN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12(IL-1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CIN合并HPV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病毒 超高频电波刀 宫颈锥切术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免疫功能 炎症指标
下载PDF
5-ALA光动力疗法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合并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周丽 张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疗法(PDT)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合并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75例CIN合并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CINⅠ30例,CINⅡ25例,CINⅢ20例,均予以5-ALAPDT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和6个...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疗法(PDT)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合并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75例CIN合并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CINⅠ30例,CINⅡ25例,CINⅢ20例,均予以5-ALAPDT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和6个月HPV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治疗前取阴道活检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测定p53、p16、Bcl-2、Bax的表达水平,分析影响HPV转阴的因素。结果:5-ALAPDT治疗CIN患者3个月和6个月的转阴率分别为70.67%、68.00%;治疗6个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00%,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出血,红肿及局部不适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HPV转阴患者与未转阴患者Bax、Bcl-2、p16、p53四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及HPV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53表达强阳性和HPV高危型为阻碍HPV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10、1.229,P<0.05);Bax表达强阳性为促进HPV转阴的保护性因素(OR=0.426,P<0.05)。结论:5-ALAPDT治疗CIN合并HPV感染可以取得较好的HPV转阴率,p53、Bax表达与HPV分型可能对判断预后存在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HPV感染 光动力学疗法 转阴率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庭路 于波 钟绮丽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41-545,共5页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成年妇女宫颈的常见病变,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以光敏剂、光源以及氧分子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现有大量文献报道其探索性地应用于CIN的保守治疗。目前已初步证实系统...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成年妇女宫颈的常见病变,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以光敏剂、光源以及氧分子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现有大量文献报道其探索性地应用于CIN的保守治疗。目前已初步证实系统应用光敏剂的PDT对CIN有较理想的效果,而外用光敏剂的PDT疗效文献报道不一,总的不良反应均很少。PDT的疗效与光敏剂种类及浓度、用药距离照光时间、光照强度参数、PDT操作方法、疗效的评价方法等有关,其各种治疗参数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光化学疗法 光敏感药 乳头状病毒科
下载PDF
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德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期98-98,共1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自愿选择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选择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疗效为98%。结论: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药物局部... 目的:探讨经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自愿选择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选择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疗效为98%。结论: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药物局部注射 阴道镜
下载PDF
阴道镜结合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王秋香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结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阴道镜结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宫颈激光烧灼术治疗,观察组行阴道镜结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宫颈塑形满意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塑形满意度更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CIN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提高宫颈塑形满意度,安全可靠,可降低患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病变 治疗效果 宫颈激光烧灼术
下载PDF
冷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常君 秦天华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行冷刀宫颈锥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类型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行冷刀宫颈锥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类型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施行宫颈环形电切术,观察组落实冷刀宫颈锥切术,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一般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内切缘阳性率、疾病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阴道分泌物排出时间、子宫颈修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内的切缘阳性率与疾病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1.51±15.89)min、住院时间(5.88±1.21)d长于对照组(15.22±5.34)min、(3.25±0.96)d,术中失血量(44.35±16.28)mL多于对照组(21.14±8.6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9、5.385、3.977,P均<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的妊娠率(70.00%)比对照组高(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宫颈锥切术均可取得比较理想的近远期疗效,相较而言,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但冷刀宫颈锥切术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刀宫颈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病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与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的疗效对比
10
作者 孙俊杰 郭素杰 +2 位作者 李洪林 岳莹莹 王兴芬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09-513,共5页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的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40例CIN2级患者依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光动力组20例和LEEP组20例,于治疗后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高危型HPV病毒(HR-HPV...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的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40例CIN2级患者依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光动力组20例和LEEP组20例,于治疗后3、6及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高危型HPV病毒(HR-HPV)、阴道微生态、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情况,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间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病变逆转、病变残留及病变进展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动力组治疗后6个月时1例复发者和LEEP组治疗后12个月时1例复发者的宫颈活检病理均为CIN1级。2组患者治疗后3、6及12个月HR-HPV转阴率、正常阴道微生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动力组治疗后3、6、12个月患者的正常阴道微生态比例呈依次增高的趋势。在治疗过程中,光动力组患者疼痛能忍受,LEEP组疼痛明显并伴有出血;2组治疗后均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坠痛,但LEEP组有宫颈局部瘢痕形成并有1例出现阴道出血。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CIN2效果较好,HR-HPV转阴率高,对宫颈几乎无损伤,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光动力疗法 宫颈环形电切术
下载PDF
姜黄素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昭敏 王华 +1 位作者 赵泽华 安丽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5期19-20,共2页
目的探析姜黄素(CUR)介导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3年01月妇科经阴道镜活检和HPV检测确诊为HPV感染的150例CIN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 目的探析姜黄素(CUR)介导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3年01月妇科经阴道镜活检和HPV检测确诊为HPV感染的150例CIN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研究组采用姜黄素介导PDT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药物治疗。治疗后,第3、6、12个月各随访1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宫颈脱落细胞HR-HPVDNA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HR-HPVDN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3、6、12个月后随访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局部出血、局部不适以及红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介导PDT治疗CIN合并HPV感染患者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疗效,对预防疾病的进展,促进HPV的转阴率有显著作用,并且伤害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光动力疗法 宫颈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病毒感染
下载PDF
PDCD5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朝晖 张岱 +1 位作者 李克敏 廖秦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 :了解凋亡基因PDCD5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 ,分析PDCD5在宫颈癌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对 93例宫颈组织 (其中包括正常宫颈 1 8... 目的 :了解凋亡基因PDCD5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 ,分析PDCD5在宫颈癌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对 93例宫颈组织 (其中包括正常宫颈 1 8例 ,CINⅠ级 1 9例、CINⅡ级 1 8例、CINⅢ级 2 0例、宫颈癌 1 8例 )的组织切片进行PDCD5的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人工阅片评分及计算机辅助染色强度判定 2种方法判断宫颈组织PDCD5的染色阳性率及染色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判断PDCD5的表达与正常宫颈、CIN、宫颈鳞癌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显示 ,在正常宫颈及CINⅠ级组织中 ,PDCD5表达多呈强阳性 ,CINⅡ级以上及宫颈癌组织表达呈递减趋势。正常宫颈组织、CIN各级及宫颈癌组织之间PDCD5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 0 .32 2、0 .36 6、0 .2 87、0 .2 5 2和 0 .2 0 6 ,各级病变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在整体上说 ,PDCD5的表达在CINⅠ级较正常升高 ,在CINⅡ级以上随宫颈病变的进展呈下降趋势。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D5蛋白 宫颈上皮 病变 宫颈 基因表达 CIN
下载PDF
转录因子SOX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蔡春芳 谭国胜 +3 位作者 俞奇 栾峰 余雷 王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SOX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疾病及宫颈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36例不同级别CIN(I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40例宫颈癌组织(I期21例,Ⅱ期19例)中S... 目的研究SOX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疾病及宫颈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36例不同级别CIN(I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40例宫颈癌组织(I期21例,Ⅱ期19例)中S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SOX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率均为0%,在36例CIN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1.6%(15/36),其中CINⅠ级10.0%,CINⅡ级41.7%,CINⅢ级64.3%;而40例宫颈癌组织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5%(33/40),其中宫颈癌Ⅰ期78.2%,Ⅱ期88.2%。随着宫颈病变进展,SOX2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2)SOX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SOX2蛋白表达水平与CIN疾病及宫颈癌恶性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检测SOX2对了解CIN及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2 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
下载PDF
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环形电切术后随访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朱彤宇 支园园 +3 位作者 武爱芳 王丽 郭秀霞 尹格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C-HPV-S)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9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检查C-HPV-S的6695例患者,包括查体者1339例(体...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C-HPV-S)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9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检查C-HPV-S的6695例患者,包括查体者1339例(体检组)和因患妇科疾病就诊者5356例(患者组),受检者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并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行C-HPV-S检测。对其中病理诊断为CIN者行LEEP,术后6个月、1~2年随访时行TCT和C-HPV-S检查。结果①体检组和患者组HPV感染率分别为17.8%和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体检组和患者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CE)、其他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CINⅠ-Ⅱ、CINⅢ及宫颈癌同类疾病HPV感染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及HR-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病理级别的增高(宫颈炎→CINⅠ-Ⅱ→CINⅢ→宫颈癌)而增高,且单一感染率增高,多重感染率无明显变化。CINⅠ-Ⅱ、CINⅢ和宫颈癌HPV及HR-HPV感染率、单一HP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CIN患者LEEP后1~2年随访,CINⅠ-Ⅱ组复发率为1.2%(4/335),HPV持续感染率为3.9%(13/274);CINⅢ组复发率为4.4%(6/137),HPV持续感染率为9.5%(13/124)。两组复发率与HPV持续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PV-S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测CIN,也可作为CIN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供干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 宫颈上皮内病变 随访研究
下载PDF
LEEP术与CKC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15
作者 陈晓钟 张艳梅 李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67-68,共2页
将14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对照组行冷刀宫颈锥切(CKC)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痊愈率。结果两组脱痂期出血量及痊愈率无... 将14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对照组行冷刀宫颈锥切(CKC)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痊愈率。结果两组脱痂期出血量及痊愈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认为LEEP术治疗CIN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优于CKC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 冷刀 宫颈上皮内病变
下载PDF
高危型HPV监测评估宫颈电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被引量:9
16
作者 耿晓星 马荣 +1 位作者 朱镭 高庆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6-838,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电圈环行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疗效,特别是高危型入乳头瘤病毒感染(HPV)是否消失,以此评估该治疗方法对CIN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56例超薄液基细胞学(TCT... 目的:探讨宫颈电圈环行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疗效,特别是高危型入乳头瘤病毒感染(HPV)是否消失,以此评估该治疗方法对CIN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56例超薄液基细胞学(TCT)涂片异常并经阴道镜检病变小于2cm,组织学检查证实为CIN1~3的妇女实行了宫颈电圈环行切除术(LEEP),治疗后3个月随诊时再次行TCT检查并采用HC-2法检测高危型HPV。结果:①CIN1组HPV转阴率为72.5%(29/40),病变残留(切缘阳性)率为5%(2/40),病变残留与HPV持续阳性成正比。②CIN2~3组HPV转阴率为44%(7/16),病变残留率为31%(5/16),病变残留与HPV持续阳性成正比。③CIN1组治疗后HPV阴转率及病灶彻底切除率均高于CIN2~3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结论:①高危型HPV感染率与CIN程度成正比,在CIN2~3中高于CIN1。②LEEP不仅可以有效的治疗CIN1,而且可以使其伴行的HPV感染消失;③LEEP治疗部分CIN2~3尚不够充分,应加大宫颈组织的切除范围和深度。④LEEP治疗后残留病变和HPV持续阳性密切相关;⑤TCT和HPV检测不仅可以评价宫颈疾病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作为CIN治疗后追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乳头状病毒 乳头状病毒感染 宫颈电-圈环行切除术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40
17
作者 邓新粮 肖松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1-362,共2页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阴道镜 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子宫颈癌组织中Smad2/3和HPV16 E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媛 吴鹏 +3 位作者 罗爱月 奚玲 周剑锋 马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7-971,共5页
背景与目的:Smads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信号转导的下游信号蛋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癌因素,但目前对两者在宫颈... 背景与目的:Smads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信号转导的下游信号蛋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癌因素,但目前对两者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相互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拟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Smad2/3和HPV16E7蛋白的表达,探讨HPV感染和Smad2/3蛋白变化在宫颈癌形成和演进进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宫颈慢性炎症、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30例宫颈癌组织中Smad2/3和HPV16E7的表达情况,比较其在各种病变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Smad2/3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0%、73.3%和93.3%,宫颈癌组分别与慢性宫颈炎组和C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组与CINⅢ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7蛋白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织中分别为60.0%、66.7%和83.3%,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d2/3阳性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mad2/3与HPV16E7表达呈正相关(r=0.271,P=0.015)。结论:Smad2/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PV感染与Smad2/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上皮内病变 SMAD2 SMAD3 HPV16 E7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阴道镜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77
19
作者 钱德英 曾仁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5期13-14,共2页
总结该院经阴道镜观察并为病理学证实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3例,并与宫颈浸润癌10例及慢性宫颈炎77例作对照分析。显示CIN-Ⅰ级阴道镜下主要表现为平坦边界模糊的醋酸白色上皮,可有模糊不典型镶嵌;CIN-Ⅱ级镜... 总结该院经阴道镜观察并为病理学证实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3例,并与宫颈浸润癌10例及慢性宫颈炎77例作对照分析。显示CIN-Ⅰ级阴道镜下主要表现为平坦边界模糊的醋酸白色上皮,可有模糊不典型镶嵌;CIN-Ⅱ级镜下为中度分明的边界清的稍突起的白色上皮,可合并有不典型镶嵌或点状血管;CIN-Ⅲ级可见边界明显的突起的白色上皮,清晰的镶嵌及多种构图。宫颈浸润癌见白色上皮突起,边界清,有典型的镶嵌、白斑、异型血管或岩石状突起等复杂的构图,碘不着色。慢性宫颈炎仅为模糊浅淡的平坦的醋酸白色上皮,对醋酸反应消失快。结论:阴道镜可对CIN作初步筛查诊断,结合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可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对CIN应以细胞学和阴道镜作随访追踪,合理治疗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阴道镜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