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琳 宋殿荣 +3 位作者 王雅楠 郭洁 吴思依 陈然然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8期138-142,共5页
目的 探究针灸治疗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1月期间妇科门诊收治的脾肾阳虚型宫颈HR-HPV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针... 目的 探究针灸治疗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1月期间妇科门诊收治的脾肾阳虚型宫颈HR-HPV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针灸组治疗3个月,对照组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HPV痊愈率、总有效率及阴道灌洗液各细胞因子[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 A)、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针灸组治疗HR-HPV感染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9.18%vs.22.45%)(P <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67%vs.48.98)(P <0.05)。痊愈组阴道灌洗液中IL-2、TNF-α、s Ig A浓度,IL-2/IL-10比值较未痊愈组明显升高(P <0.05),痊愈组IL-10浓度较未痊愈组明显降低(P <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阴道灌洗液中IL-2、TNF-α、s Ig A浓度,IL-2/IL-10比值明显升高(P <0.05),IL-10浓度明显降低(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中IL-2、IL-10、TNF-α、s Ig A浓度,IL-2/IL-10比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痊愈患者中,两组阴道灌洗液中s Ig A、IL-2、TNF-α浓度,IL-2/IL-10比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未痊愈患者中,针灸组及对照组阴道灌洗液中s Ig A、IL-2、TNF-α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灸组较对照组L-10浓度明显降低,IL-2/IL-10比值明显升高(P <0.05)。结论 针灸治疗HPV感染3个月疗效显著优于自然转归。HPV感染、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和辅助性T细胞1(Th1)/Th2失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提高局部IL-2、TNF-α和s Ig A水平,降低宫颈IL-10水平,恢复Th1/Th2平衡和细胞免疫力,并能促进HPV的消除,同时,针灸治疗能维持较高的细胞免疫水平,从而可能有利于预防HPV再次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HR-HPV感染 宫颈局部免疫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水平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黑江荣 解雁飞 张利平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4期2563-2566,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水平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对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76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4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慢性宫颈炎组)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临床资料。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HP...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水平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对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76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4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慢性宫颈炎组)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临床资料。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HPV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CD56^(+)和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HPV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死亡和生存宫颈癌患者HPV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PV水平与各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患者HPV、CD8^(+)和Treg水平最高,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患者次之,慢性宫颈炎组患者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CD4^(+)、CD4^(+)/CD8^(+)、CD56^(+)水平最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患者次之,慢性宫颈炎组患者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和死亡宫颈癌患者CD4^(+)、CD4^(+)/CD8^(+)、CD56^(+)水平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患者,HPV、CD8^(+)、Treg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和CD56^(+)与HPV水平均呈负相关(r=-0.48、-0.35、-0.40,P﹤0.05),CD8^(+)、Treg与HPV水平均呈正相关(r=0.45、0.26,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HPV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且患者宫颈局部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是导致患者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和加重宫颈病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局部免疫功能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宫颈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罗雯薇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阴道菌群分布、宫颈局部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为及早发现宫颈相应病变,准确预测癌变风险提供实验依据,为改善宫颈疾病预后,防治宫颈癌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依据病理诊断结果,选...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阴道菌群分布、宫颈局部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为及早发现宫颈相应病变,准确预测癌变风险提供实验依据,为改善宫颈疾病预后,防治宫颈癌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依据病理诊断结果,选取宫颈HPV阳性患者602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组)69例,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组)106例,10例确诊为宫颈癌,另417例HPV阳性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另选取宫颈HPV阴性且宫颈活检正常者8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检出淋球菌;HPV阳性宫颈正常组、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解脲支原体、衣原体的检出率和乳酸杆菌的阴性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阳性宫颈正常组、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滴虫、霉菌和人型支原体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LSIL组、HSIL组的s Ig 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癌组的s Ig 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和CIN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HSIL组和宫颈癌组CD4/CD8值≥1者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患者的INF-γ、IL-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患者的TNF-α、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患者随着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阴道菌群结构明显变化,细菌性阴道病、解脲支原体、衣原体的检出率增加,乳酸杆菌属明显减少;CD4/CD8值≥1者的比例和INF-γ、IL-2水平明显降低,表明阴道菌群失调、宫颈局部免疫功能的下降与HPV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是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感染 阴道菌群 宫颈局部免疫功能
下载PDF
用二黄散对伴有HPV感染的CINI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宫颈局部免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邵雪婷 杨晓乐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7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用中药二黄散对伴有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CIN 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宫颈局部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40例伴有HPV感染的CIN 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 目的:探讨用中药二黄散对伴有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CIN 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宫颈局部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40例伴有HPV感染的CIN 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二黄散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IL-4、IL-2和IFN-r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药二黄散对伴有HPV感染的CIN I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二黄散 HPV感染 CIN I 宫颈局部免疫状态
下载PDF
派特灵在复发性持续性HP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宫颈局部免疫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凯新 林利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1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派特灵在复发性持续性HP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宫颈局部免疫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复发性持续性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 目的:观察派特灵在复发性持续性HP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宫颈局部免疫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复发性持续性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以膦甲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以派特灵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阴道灌洗液Th1、Th2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阴道灌洗液Th1、Th2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派特灵在复发性持续性HP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对更好,且对宫颈局部免疫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认为其在复发性持续性HP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特灵 复发性持续性HPV感染 应用效果 宫颈局部免疫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疾病患者阴道菌群特征及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丹丹 杨夏楠 樊冬梅 《辽宁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调查细菌阴道病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情况和局部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的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后检查结果为正常的女性68例为对照组... 目的调查细菌阴道病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情况和局部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的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后检查结果为正常的女性6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阴道菌群特征变化,并检测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CD^(+)4T、CD^(+)8T等免疫细胞水平,并对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沙眼衣原体检查阳性15.48%、人型支原体阳性41.07%显著高于对照组沙眼衣原体检查阳性1.47%、人型支原体阳性17.6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乳酸菌具有较高的密集度,主要集中在0~Ⅰ级,占100%;阴道加特纳菌密集度增加,主要集中在Ⅱ~Ⅳ级,占78.57.对照组乳酸菌密集度,主要集中在Ⅱ~Ⅲ级级,占0.00%;阴道加特纳菌密集度集中在0~Ⅰ级占88.24%,两组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水平(%)及CD4^(+)T/CD8^(+)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特征与宫颈局部免疫细胞呈正相关(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疾病患者阴道中乳酸杆菌降低,革兰氏阴性菌菌群显著增加,这导致阴道微生态平衡紊乱,局部宫颈免疫功能水平降低,两者呈正相关。临床应重视对两种指标的治疗和干预,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疾病 阴道菌群特征 宫颈局部免疫功能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妊娠女性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宫颈局部免疫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瑞明 黄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2385-2388,共4页
目的 研究妊娠期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患者阴道微生态、宫颈局部免疫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6月本院妇产科654例妊娠产检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DNA导流杂交及基因芯片技术21种HPV分型检测结果,178例HPV病... 目的 研究妊娠期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患者阴道微生态、宫颈局部免疫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6月本院妇产科654例妊娠产检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DNA导流杂交及基因芯片技术21种HPV分型检测结果,178例HPV病毒检测阳性妊娠产检妇女设为观察组,476例HPV病毒检测阴性妊娠产检妇女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及宫颈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并研究HPV感染妊娠妇女妊娠结局。结果 654例妊娠产检妇女共检出HPV病毒感染178例,HPV感染率为27.2%,其中高危型HPV16型63例,HPV18型38例,HPV33型22例,HPV52型17例,低危型HPV6型15例,HPV11型9例。14例为复合感染;观察组清洁度(Ⅲ~Ⅳ)、BV、AV及CT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乳酸杆菌为优势菌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均出现降低,CD8^(+)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HPV感染可导致阴道微生态紊乱,阴道微生态紊乱可导致宫颈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并增加感染的概率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生态 宫颈局部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HR-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检测及宫颈局部免疫状况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叶建东 王科学 毛莉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24期4726-4729,共4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检测及宫颈局部免疫状况,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HR-HPV感染患者174例的诊疗情况,其中HR-HPV阳性感染患者87例为观察组,HR-HPV阴...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检测及宫颈局部免疫状况,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HR-HPV感染患者174例的诊疗情况,其中HR-HPV阳性感染患者87例为观察组,HR-HPV阴性感染患者87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阴道菌检测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宫颈局部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各项免疫因子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滴虫及真菌检出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杆菌检出率18.3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炎检出率依次为17.24%、25.2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炎检出率(5.75%、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D8+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4+T及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干扰素-γ(NF-γ)、白细胞介素-2(IL-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感染患者的阴道菌群失调,打破了宫颈微环境的动态平衡,降低了宫颈局部的免疫功能,是引发宫颈癌变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尽早对HR-HPV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及宫颈局部免疫状况进行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菌群 宫颈局部免疫
原文传递
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胡家昌 顾佳士 柯慧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23-0126,共4页
探讨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及其感染导致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本医疗机构接诊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45例作为试验组的研究样本,根据宫颈活检结果再分组,包括活检结果正常无病变组45例、低级... 探讨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及其感染导致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本医疗机构接诊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45例作为试验组的研究样本,根据宫颈活检结果再分组,包括活检结果正常无病变组45例、低级别上皮内病变者LSIL组53例、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者HSIL组39例以及宫颈癌患者CC组8例,选取同期来院体检且HPV阴性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分别收集每组患者阴道分泌物和试验组阴道灌洗液,比较两组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和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差异以及试验组阴道灌洗液IL-2、IL-10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病理级别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分别为34.48%和12.22%。阴道微生态的四项指标(pH值、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和白细胞酯酶)的全面异常阳性率分别为2.22%和13.79%,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在IL-2和IL-10的表达水平上,试验组中的HSIL组和CC组与无病变组和LSIL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此外,HSIL组和CC组在IL-10的表达水平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宫颈局部免疫受到抑制,其中宫颈病变与局部免疫因子IL-2、IL-10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高危型HPV 宫颈病变 宫颈局部免疫
下载PDF
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和pH值变化与宫颈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彩霞 黄钢琴 彭晓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8期129-131,共3页
目的了解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和pH值与宫颈炎的关系,探讨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和pH值与宫颈炎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研究对象根据孕与非孕的宫颈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另各选相应的60例非宫颈炎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对其sIgA和pH值进行检测... 目的了解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和pH值与宫颈炎的关系,探讨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和pH值与宫颈炎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研究对象根据孕与非孕的宫颈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另各选相应的60例非宫颈炎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对其sIgA和pH值进行检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宫颈糜烂组、中重度宫颈糜烂组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宫颈糜烂组与中重度宫颈糜烂组相比,其sIgA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各种程度糜烂患者的sIgA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pH值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相应的对照组的pH值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和pH值变化与宫颈炎存在密切的相关性,sIgA和pH值是宫颈疾病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指标,对宫颈炎的诊疗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阴道局部免疫 PH值 宫颈 糜烂
下载PDF
不同宫颈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对局部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余杨 付艳丽 孙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3-587,共5页
目的比较宫颈局部微环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HR-HPV DNA)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同步变化,探讨HR-HPV病毒复制和宫颈病变进展两者同时对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04例HR-HPV持续感染者依宫颈病变的不同分为5组:宫颈... 目的比较宫颈局部微环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HR-HPV DNA)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同步变化,探讨HR-HPV病毒复制和宫颈病变进展两者同时对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04例HR-HPV持续感染者依宫颈病变的不同分为5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和慢性宫颈炎,采用PCR荧光法检测宫颈分泌物HPV-DNA,应用流式细胞仪CD4+CD25+Foxp3+设门方法对宫颈刷检物中的CD4+CD25+Treg细胞相对计数,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宫颈局部Treg细胞表达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和不同拷贝数的病毒载量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4.93,109.86,P<0.05),进一步的两两比较显示,Treg细胞的水平变化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之间以及低载量(HPV DNA 104~105copies/m L)和中载量(HPV DNA 105~106copies/m 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Treg细胞水平变化为变量,宫颈病变和病毒载量为因子的交互效应显著(F=3.39,P<0.05),不同的宫颈病变,HR-HPV病毒载量对Treg表达的影响大小不一,总体呈现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R-HPV病毒拷贝数升高,Treg细胞表达Foxp3+逐步上升的趋势;(3)宫颈癌患者高表达CD4+CD25+Foxp3+Treg细胞,但表达水平波动范围大,数值分布最为分散。结论宫颈局部微环境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在不同宫颈病变和不同HR-HPV DNA中可能通过双向性调节,影响宫颈病变转归,就整体变化而言,Treg细胞、HR-HPV载量、宫颈病变三者呈相向的进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 宫颈病变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和Th1/Th2不均衡表达对宫颈病变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邹晶晶 朱小飞 余杨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载量、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病变进程的相关性。方法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39例HR-HPV持续性感染的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分为宫颈...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载量、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病变进程的相关性。方法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39例HR-HPV持续性感染的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n=71)、CINⅡ组(n=66)、CINⅢ组(n=77)和宫颈癌组(n=125),另选择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阴性且细胞学检查为正常宫颈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法检测受试者宫颈分泌物中HR-HPV DNA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宫颈灌洗液中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并以TNF-α/IL-10比值作为衡量Th1/Th2免疫平衡的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R-HPV DNA与6种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CINⅡ组和CINⅢ组患者宫颈分泌物中HR-HPV 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患者宫颈分泌物中HR-HPV DNA载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I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灌洗液中IL-2、IFN-γ、TNF-α、IL-4、IL-6、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IN I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灌洗液中IL-2、IFN-γ、TNF-α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IL-4、IL-6、IL-10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CINⅡ组和CINⅢ组患者宫颈灌洗液中IFN-γ、TNF-α、IL-4、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宫颈病变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宫颈病变组患者宫颈灌洗液中IL-2、IL-10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IN I组、CINⅡ组TNF-α/IL-10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宫颈癌组患者TNF-α/IL-10比值显著小于对照组、CIN I组、CINⅡ组(P<0.05);宫颈癌组患者TNF-α/IL-10比值小于CINⅢ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2、IL-4水平与HR-HPV DNA载量无线性关系(P>0.05);IL-6、IL-10、IFN-γ、TNF-α水平与HR-HPV DNA载量存在线性关系(P<0.05),与HR-HPV载量的密切程度依次为IL-10>IL-6>IFN-γ>TNF-α。结论CIN至宫颈癌进程中,其局部微环境中细胞因子逐渐向Th2方向偏移,最终导致Th1/Th2失衡,局部免疫失衡可能是HR-HPV持续性感染和宫颈癌变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 宫颈病变 TH1/TH2细胞因子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下载PDF
止带排毒汤干预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海涛 牛午生 王有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65-1870,共6页
目的评价止带排毒汤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湿热下注证)的临床效果及对宫颈局部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09例HR-HPV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口服治带片,每次5片,每日3次。观... 目的评价止带排毒汤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湿热下注证)的临床效果及对宫颈局部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09例HR-HPV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口服治带片,每次5片,每日3次。观察组口服止带排毒汤,每日1剂。疗程均为4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进行宫颈分泌物HR-HPV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白细胞介素(IL)-2、IL-4、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R-HPV阴转率为48.08%(25/52),高于对照组的25.49%(13/51)(P<0.05);观察组HR-HPV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46%(46/52),高于对照组的68.63%(35/51)(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48/52),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P<0.05);观察组TCT检测正常率为51.92%(27/52),高于对照组的25.49%(13/51)(P<0.05);观察组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比值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宫颈管分泌物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4、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20%(5/25),低于对照组的53.86%(7/13)(P<0.05)。结论止带排毒汤可降低宫颈HR-HPV持续感染患者的病毒载量,提高HR-HPV阴转率,逆转不良病理状况,并能调节宫颈局部免疫炎症因子,减轻中医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带下病 湿热下注证 止带排毒汤 宫颈局部免疫
原文传递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和Th1/Th2不均衡表达预测宫颈癌变进程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付艳丽 余杨 +2 位作者 卫玮 邹晶晶 孙翔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HR-HPV DNA)、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在不同宫颈局部微环境的表达差异,探讨其预测宫颈癌变的可能性和意义。方法将339例HR-HPV持续感染者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两组,以HPV阴性且细胞学检查为...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HR-HPV DNA)、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在不同宫颈局部微环境的表达差异,探讨其预测宫颈癌变的可能性和意义。方法将339例HR-HPV持续感染者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两组,以HPV阴性且细胞学检查为正常宫颈的40例作为对照,采用PCR荧光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宫颈分泌物HPV-DNA以及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以TNF-ɑ/IL-10比值作为衡量Th1/Th2免疫平衡的指标,对数据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预测指标。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HR-HPV DNA、IL-2、IL-4、IL-6、IL-10、IFN-γ、TNF-ɑ、TNF-ɑ/IL-10在CIN和宫颈癌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变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IL-10、IFN-γ、TNF-ɑ、TNF-ɑ/IL-10是宫颈癌发生的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检验Nagelkerke R2=0. 982,对CIN的预判率为99. 5%,宫颈癌的预判率为100. 0%,总的正判率为99. 7%,提示拟合效果好,预测准确度高。结论 CINⅠ和CINⅡ有Th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但不影响Th1/Th2平衡,CINⅢ阶段Th1/Th2失衡,Th2优势表达促进宫颈癌发生,基于预测宫颈癌变的回归模型,局部免疫失衡造成的宫颈免疫抑制微环境是HRHPV持续感染和宫颈癌变的关键环节,与HR-HPV DNA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 宫颈癌变 TH1/TH2细胞因子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
15
作者 朱晓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87-87,共1页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与我院进行诊治的160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与我院进行诊治的160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组和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组,每组患者各80例,在设置60例健康的妇女对照组,同时采用酶化学反应法,对于阴道微生态进行检测,采用荧光探针杂交捕获技术,检测HPV-DNA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白细胞分化抗原3+(CD3+),白细胞分化4+(CD4+),抗原肽和白细胞分化抗原8+(CD8+)阳性细胞比例,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发生率,阴道菌群分布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高危型人乳头瘤患者以单一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为主,其中又以HPV16、18和HPV33为主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组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组,而非高危感染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最后表示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会引起阴道微生态严重失调,同时导致阴道菌群分布紊乱加剧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进一步减少,导致了患者相关病情也会进一步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阴道微生态 宫颈局部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