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67、MCM2、p16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温俊秀 张可心 +3 位作者 王琦 宋慧茹 倪璐 宋旭东 《广州医药》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 探讨Ki-6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p16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MCM2、p16在宫颈炎症组1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4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49例中的表... 目的 探讨Ki-6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p16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MCM2、p16在宫颈炎症组1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4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49例中的表达情况,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SIL组中Ki-67、MCM2、p16阳性率均高于炎症组和LSIL组(均P<0.017)。HSIL组中Ki-67、MCM2过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炎症组和LSIL组(均P<0.017)。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加,Ki-67及MCM2阳性范围从基底层至表层逐渐扩大。MCM2及Ki-67在LSIL组中表达模式多为基底层的非过表达模式,HSIL组多为中层及以上的过表达模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CM2和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强度之间呈正相关(r=0.801,P<0.05);p16与MCM2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9,P<0.05);p16与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8,P<0.05)。结论 p16阳性提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MCM2与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具有较高一致性,MCM2可作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新的增殖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KI-67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 P16
下载PDF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与活检病理在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秦园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评定各类方式在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本次课题进行临床调查分析,按照入组标准,总共纳入疑似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IN)80例人员,具备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活检病理及... 评定各类方式在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本次课题进行临床调查分析,按照入组标准,总共纳入疑似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IN)80例人员,具备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活检病理及术后病理检查资料。调查纳入人员的资料,按照术后病理检查为标准,其中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34例及CIN患者46例。以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价TCT检查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CIN的诊断意义,评价TCT检查与活检病理的一致性;分析两种方式在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CIN中的诊断对比。结果 TCT检查检出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34例,占42.50%,CIN 46例,占57.50%;活检病理检出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35例,占43.75%,CIN 45例,占56.25%。通过一致性分析,TCT检查与活检病理检出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2,P<0.05)。TCT检查和活检病理对于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CIN的诊断价值比较,各项数值无意义(P>0.05)。结论 TCT检查对于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CIN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并且与活检病理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作为术前鉴别诊断的早期有效方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活检病理 早期宫颈细胞癌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原文传递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门昊 艾雯霞 +1 位作者 孙一鸣 刘丽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618-624,共7页
本文综述了近5年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关联、DNA甲基化、微小RNA、转录因子及功能蛋白在SIL中的作用。尽管HPV疫苗接种可降低发病风险,接种率低仍是问题。SIL诊疗应因级别而异,... 本文综述了近5年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关联、DNA甲基化、微小RNA、转录因子及功能蛋白在SIL中的作用。尽管HPV疫苗接种可降低发病风险,接种率低仍是问题。SIL诊疗应因级别而异,注重新疗法和手术标准,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未来研究应聚焦分子生物学领域,完善病理机制,并加强疫苗接种认知,以有效降低SIL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HPV 分子生物学 DNA甲基化 疫苗
下载PDF
不同术式在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青 涂飞霞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03-30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术式在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效果,为临床制定一种有效、安全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8例HSIL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CKC组与LEEP组,每组39例。...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术式在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效果,为临床制定一种有效、安全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8例HSIL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CKC组与LEEP组,每组39例。CKC组采取冷刀锥切术(CKC)治疗,LEEP组采取宫颈环形电锥切术(LEEP)治疗,对比2组的手术指标(切口深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长、术后住院时长、阴道排液持续时长)、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宫颈狭窄、宫颈粘连、切口感染)、生活质量评分。结果LEEP组的切口深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长、术后住院时长、阴道排液持续时长少于CKC组,P<0.05;LEEP组的总有效率高于CKC组,P<0.05;LEE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KC组,P<0.05;LEEP组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CKC组,P<0.05。结论LEEP治疗HSIL的效果较好,具有切口深度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冷刀锥切术 宫颈环形电锥切术 手术指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P16、Ki-67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价值及与高危型HPV感染关系
5
作者 罗业琳 雷嘉 +2 位作者 江布英 黄卓华 黄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640-2644,共5页
目的:研究P16、Ki-67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价值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150例纳入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150例纳入健康组,以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 目的:研究P16、Ki-67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价值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150例纳入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150例纳入健康组,以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HPV DNA检测、测定P16、Ki-67阳性表达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16、Ki-67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病例组P16、Ki-67阳性表达与HPV感染相关性。结果:病例组P16阳性表达(94.7%)、Ki-67阳性表达(93.3%)均高于对照组(3.3%、5.3%)(P<0.05);P16、Ki-67检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ROC曲线分析P16、Ki-67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7、0.940,敏感度94.7%、93.3%,特异度96.7%、94.7%;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P16阳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与HPV感染均呈正相关(r=0.705、0.726,均P<0.05)。结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P16、Ki-67阳性率均异常升高,且阳性率与HPV感染呈正相关,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P16 KI-67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相关性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阴道灌洗液中炎症因子与CD4^(+)和CD8^(+)T细胞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与早期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王岚 唐娟 +2 位作者 庾广聿 丁国彦 姚婷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液中CD4^(+)与CD8^(+)T细胞亚群分布及局部炎症因子水平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桂林市人民医院高危型人类乳... 目的:探讨阴道灌洗液中CD4^(+)与CD8^(+)T细胞亚群分布及局部炎症因子水平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桂林市人民医院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HSIL患者120例和早期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未感染HR-HPV的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和宫颈灌洗液炎症因子(IL-2、INF-γ、IL-10、TNF-α)、CD4^(+)与CD8^(+)T细胞分布与比值。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HSIL进展至早期CC的影响因素,绘制ROC及校准图对模型评估。结果:对照组、HSIL组与早期CC组患者血IL-2、INF-γ、IL-10、TNF-α水平、CD4^(+)细胞分布、CD8^(+)T细胞分布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2、INF-γ、IL-10、TNF-α水平、CD4^(+)细胞分布、CD8^(+)T细胞分布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早期CC组高于HSIL组及对照组(均P<0.05),HSIL组高于对照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模型2中产次>2次(OR=3.119,95%CI:4.353~6.737)与阴道灌洗液CD4^(+)T细胞百分比(OR=0.327,95%CI:0.188~0.478)(P<0.001,AUC=0.908),模型3中CD4^(+)/CD8^(+)(OR=0.809,95%CI:0.356~1.868)(P<0.001,AUC=0.873)对HSIL发展至早期CC有独立影响;两模型ROC曲线无明显差异(Z=1.550 4,P=0.121)。模型3中仅用CD4^(+)/CD8^(+)就能良好预测,该模型为优,该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接近。结论:HR-HPV感染后,宫颈局部免疫状态参与HSIL及HSIL进展至早期CC,且CD4^(+)/CD8^(+)T细胞比值可作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 阴道灌洗液 CD4^(+)与CD8^(+)T细胞 局部炎症因子
下载PDF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治疗进展
7
作者 王夏 李风艳 王朝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0期57-61,共5页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宫颈癌的前期病变,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针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因育龄期女性担忧有创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对保...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宫颈癌的前期病变,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针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因育龄期女性担忧有创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对保守治疗的研究仍在继续。本文综述近年来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消融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策略及预防性疫苗的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何爱美 吴继现 程晓燕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58例。A组给予聚甲酚磺醛栓,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免疫功能、C-反应蛋白(CRP)、Toll样受体2(TLR2)、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外周血CD3^(+)、CD4^(+)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B组大于A组(P<0.05);两组外周血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B组阴道微生态正常或恢复及乳酸杆菌中量或大量的患者占比均高于A组,B组阴道pH低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TLR2、CRP、TGF-β、IL-17、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小于A组(P<0.05)。结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可有效促进阴道微生态恢复,调节相关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Th17、HIF-1α水平变化与HP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燕 罗欢 王丹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辅助性T细胞17(Th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金寨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就诊的40例宫颈SIL患者(SIL组)...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辅助性T细胞17(Th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金寨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就诊的40例宫颈SIL患者(SIL组)、40例宫颈SCC患者(SCC组)的病理组织和静脉血指标,并收集同期同一医院20例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对照组)的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静脉血指标。对三组Th17、HIF-1α水平及HPV阳性感染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SCC组和SIL组Th17、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CC组高于SIL组(P<0.05)。SCC组和SIL组HPV单一、多重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PV感染患者的Th17、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且多重感染患者的Th17和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单一感染患者(P<0.05)。Th17、HIF-1α水平与HPV感染呈显著相关(P<0.05),且两种指标之间亦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Th17、HIF-1α水平可作为SCC患者预后的客观预测指标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 辅助性T细胞17 缺氧诱导因子-1Α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小金 梅莹莹 陶静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7期2945-2947,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恐惧疾病进展(Fo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SIL患者80例,评估患者FoP水平,比较不同特征SIL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分,重点分析SIL患者FoP水平的影响因...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恐惧疾病进展(Fo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SIL患者80例,评估患者FoP水平,比较不同特征SIL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分,重点分析SIL患者FoP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平均Fop-Q-SF评分(34.65±5.11)分;不同希望水平、文化水平、年龄、社会支持患者Fop-Q-SF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低、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希望水平低均是SIL患者FoP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SIL患者FoP水平较高,可能与社会支持、年龄、希望水平、文化水平等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恐惧疾病进展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老年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电环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朝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59-61,64,共4页
目的 分析老年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患者宫颈电环锥切术(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建宁县总医院行LEEP治疗的100例老... 目的 分析老年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患者宫颈电环锥切术(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建宁县总医院行LEEP治疗的100例老年SI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是否有病灶残留分为残留组24例和无残留组76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孕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残留组与无残留组患者年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情况、HPV持续感染情况、病变累及腺体情况、病变象限和切缘状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重HR-HPV感染、存在HPV持续感染、切缘状态阳性均为老年SIL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重HR-HPV感染、HPV持续感染、切缘状态阳性的老年SIL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风险较高,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早期规避是预防术后病灶残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电环锥切术 病灶残留
下载PDF
个体化LEEP手术设计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切缘及疾病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刘婷艳 王伟嘉 +3 位作者 廖惠明 麦碧 胡桂英 罗喜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1期3594-360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宫颈锥切手术设计与切缘状况及宫颈病变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1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35.5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宫颈锥切手术设计与切缘状况及宫颈病变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1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35.54±7.29)岁,其中有生育要求60例、无生育要求91例。术前阴道镜医师在全面、准确阴道镜评估基础上结合宫颈细胞学、宫颈活检病理等因素对患者分别进行个体化LEEP手术设计,收集术后标本内切缘状况、宫颈口粘连狭窄及2年内复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EEP手术标本内切缘状况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切缘状况、手术方式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个体化LEEP手术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51例行LEEP手术患者内切缘阳性20例,内切缘阴性131例,切缘阳性率为13.25%。无生育要求患者锥切长度、锥切厚度均大于有生育要求患者[(1.18±0.34)cm比(0.93±0.21)cm、(1.11±0.45)cm比(0.90±0.33)cm],且“一刀切”的LEEP手术占比低于有生育要求患者[75.8%(69/91)比91.7%(5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80、3.459,χ^(2)=6.181;均P<0.05);两组内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宫颈细胞学、阴道镜下醋白上皮累及象限数、术前活检病变级别与LEEP手术标本内切缘状况具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镜下醋白上皮累及象限数、术前活检病变级别是影响LEEP术后标本内切缘的独立危险因子(均P<0.05)。术后随访2年HPV总转阴率为82.7%(124/150)。不同内切缘状况患者随访数据表明,术后宫颈口狭窄及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HPV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患者生育要求为前提,在全面准确阴道镜评估基础上结合患者宫颈细胞学及病变级别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锥切手术设计,临床上是可行且有效的,尤其是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环形电切术 内切缘 转化区
下载PDF
改善阴道微生态对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宫颈管粘连的影响
13
作者 王静 陈欢 +1 位作者 林萍 多亚莉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9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改善阴道微生态对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宫颈管粘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行LEEP的H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 目的探讨改善阴道微生态对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宫颈管粘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行LEEP的H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5例。术后,对照组采用雌三醇软膏治疗,试验组采用雌三醇软膏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术后宫颈粘连发生率、手术前后阴道微生态情况、阴道分泌物功能酶活性。结果试验组宫颈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试验组pH 3.8~4.5、阴道菌群密度Ⅰ~Ⅱ级、阴道微生态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试验组唾液酸酶(SNA)活性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试验组过氧化氢(H_(2)O_(2))、白细胞酯酶(LE)、SNA活性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LEEP术后HSIL患者乳杆菌治疗,可降低术后宫颈粘连发生率,改善阴道微生态,调节阴道分泌物功能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乳杆菌活菌胶囊 宫颈粘连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RGS16及HMGB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后复发中预测价值
14
作者 韩莉 张阳 冯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1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冷刀锥切术(CKC)后复发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患者均行CKC后且术后病理切缘...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1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在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冷刀锥切术(CKC)后复发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患者均行CKC后且术后病理切缘阴性的238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术中采集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RGS16、HMGB1蛋白表达情况。术后随访1年,根据患者术后1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2组RGS16、HMGB1蛋白表达情况,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SIL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随访1年,无失访,HSIL患者术后复发24例,复发率为10.08%,剩余214例均未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产次、有腺体累及、术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术后液基细胞学阳性例数占比、RGS16蛋白阳性表达率、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GS16蛋白阳性表达、HMGB1蛋白阳性表达为HSIL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GS16蛋白、HMGB1蛋白阳性表达及二者联合预测HSIL患者术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40、0.790、0.818(P<0.05),且二者联合的AUC值更高(P<0.05)。结论RGS16蛋白、HMGB1蛋白阳性表达可用于预测HSIL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信号调节子1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冷刀锥切术 复发
下载PDF
藤甲酸氯化钠配合抗人乳头瘤病毒生物蛋白敷料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张亚男 马超群 王天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藤甲酸氯化钠配合抗人乳头瘤病毒(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讨藤甲酸氯化钠配合抗人乳头瘤病毒(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试验组采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及藤甲酸氯化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HPV转阴率、HPV有效率、HPV病毒载量转归有效率、阴道微生物平衡恢复率、实验室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HPV转阴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PV病毒载量转归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阴道微生物平衡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4低于本组治疗前,IL-12、IFN-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IL-4低于对照组,IL-12、IFN-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藤甲酸氯化钠联合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HPV转阴率、治疗有效率、阴道微生物平衡恢复率更大,实验室指标水平改善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藤甲酸氯化钠 抗人乳头瘤病毒生物蛋白敷料 阴道微生物平衡 炎症因子水平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筛查及治疗新进展
16
作者 王海霞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883-887,共5页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是可以进展为子宫颈癌的一组宫颈病变,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其分为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是常见的严重危害全球女性生命健康的妇科恶性肿...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是可以进展为子宫颈癌的一组宫颈病变,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其分为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是常见的严重危害全球女性生命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从SIL发展为宫颈癌约需要5~10年,大部分LSIL可自然消退,但少部分LSIL仍有病变升级的可能,而HSIL具有很高的发展为宫颈癌的潜能,其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故及时的发现并积极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对于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高级别
下载PDF
CTLA-4、STAT3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7
作者 吕晓佩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6期925-928,共4页
目的分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与宫颈癌(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4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61例SIL患者与65例CC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SIL组、CC组,以专用人乳... 目的分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与宫颈癌(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4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61例SIL患者与65例CC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SIL组、CC组,以专用人乳头瘤病毒(HPV)标本采样刷采集所有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的CTLA-4、STAT3表达;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CTLA-4、STAT3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C组CTLA-4、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SIL组与对照组,且SIL组CTLA-4、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STAT3表达与SIL患者的病理分级有关,与CC患者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有关(P<0.05);CTLA-4、STAT3表达与SIL患者年龄无关,CTLA-4、STAT3表达与CC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宫颈肌壁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CTLA-4、STAT3在SIL、CC患者的机体内呈异常表达,随着疾病等级与分期的增加,两者阳性表达率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18
作者 程雪梅 尹媛媛 +1 位作者 杨芳 梁瑞兰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7期27-30,共4页
目的 研究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对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现实需求,为构建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3月至5月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5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七... 目的 研究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对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现实需求,为构建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3月至5月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5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访谈结果提炼出疾病基础知识缺乏、疾病预防知识缺乏、需要社会关怀与支持、需要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缓解焦虑情绪的需求、随访依从性差6大主题。结论 需要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构建系统、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健康教育 质性研究
下载PDF
HPV L1检测预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恒禧 甘晓玲 +1 位作者 傅璟 胡丽娜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5-868,共4页
近年研究表明,随着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进展,病变组织HPV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联合宫颈HPVL1衣壳蛋白检测及现有筛查手段如细胞学、p16等检测也许可以提高其预测SIL预后的准确性。现将HPVL1检测用于预测SIL预后的科学性及... 近年研究表明,随着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进展,病变组织HPV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联合宫颈HPVL1衣壳蛋白检测及现有筛查手段如细胞学、p16等检测也许可以提高其预测SIL预后的准确性。现将HPVL1检测用于预测SIL预后的科学性及实用性作一综述,以探索更加合理的筛查流程,对SIL患者进行最佳的分流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蛋白 乳头瘤病毒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