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宰后成熟过程中活性氮与活性氧串扰对牦牛肉食用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布鑫荣 杨雪 +3 位作者 王守军 王玉娇 王文星 张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211,共9页
为研究宰后成熟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与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串扰对牦牛肉食用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以经ROS促进剂、抑制剂与NO供体、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两两组合处理后的牦牛肉为研究对象,... 为研究宰后成熟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与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串扰对牦牛肉食用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以经ROS促进剂、抑制剂与NO供体、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两两组合处理后的牦牛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处理后成熟期间牦牛肉食用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成熟期间同时激活ROS和RNS可显著增加牦牛肌肉的a^(*)值,而促进ROS的同时抑制RNS可显著降低L^(*)值和a^(*)值。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激活ROS的同时促进或抑制RNS,牦牛肉pH值、剪切力、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降低(P<0.05),而蒸煮损失、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和肌原纤维结构的断裂程度显著增加,利于肉的嫩化,这与抑制ROS的同时激活或抑制RNS对上述品质变化的影响相反。此外,高氧条件下,较RNS促进组相比,抑制RNS可显著降低牦牛肉的pH值、L^(*)值、a^(*)值、蒸煮损失、硬度、咀嚼性和剪切力值,而使MFI显著增大(P<0.05);低氧条件下,较RNS抑制组相比,激活RNS可显著增加牦牛肉pH值、a^(*)值、蒸煮损失和MFI,而使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以上研究表明,抑制ROS条件下,激活或抑制RNS可阻碍肌肉的嫩化,而激活ROS的条件下激活或抑制RNS可有效改善牦牛肉的嫩度。综上,宰后ROS诱导蛋白氧化发生的同时抑制RNS可有效改善牦牛肉的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活性氮 牦牛肉 嫩度 宰后成熟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冉 窦露 +8 位作者 任钦 张敏 张月 谢骏康 敖登图雅 郭月英 苏琳 赵丽华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188,共8页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6月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取其背最长肌进行宰后成熟(4℃),然后分别在第0、1、2、3、4、5天对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6月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取其背最长肌进行宰后成熟(4℃),然后分别在第0、1、2、3、4、5天对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和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CPT1)等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电子鼻测定结果显示,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的烷类、氢过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的含量更加丰富;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结果可知,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醛、醇及酮类化合物的种类较为丰富,而脂肪氧化产物如辛醛、壬醛、癸醛、庚醛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筛选了宰后成熟过程中两组小尾寒羊肉中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辛醛、壬醛、反-2-癸烯醛和1-辛烯-3-醇,其中癸醛对羊肉风味的贡献最大。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AMPK和CPT1的含量在宰后成熟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而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ACC含量在宰后成熟第0、1、3、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MPK和CPT1与壬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ACC与壬醛和癸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综上,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可能通过调控AMPK-ACC-CPT1通路进而影响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后成熟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电子鼻 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 小尾寒羊
下载PDF
活性氧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α加速宰后成熟初期牛肉能量代谢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雨轩 陈骋 +4 位作者 师希雄 郭兆斌 马国源 马纪兵 余群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6,共8页
为探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宰后成熟初期调控牛肉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能量代谢的影响。牛肉样品分别用H_(2)O_(2)、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和生理盐水(对照)... 为探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宰后成熟初期调控牛肉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能量代谢的影响。牛肉样品分别用H_(2)O_(2)、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和生理盐水(对照)处理。在低温成熟0.5、6、12、24、48 h分别测定ROS含量、脯氨酰羟化酶(proline hydroxylase,PHD)活力、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 B,AKT)和HIF-1α蛋白质表达水平、能量代谢水平以及pH值的变化。结果发现:H_(2)O_(2)处理组初始(0.5 h)RO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在48 h内始终处于显著较高水平(P<0.05),NAC处理能够在短期内(0.5~12 h)抑制ROS积累;H_(2)O_(2)处理组PHD活力在0.5~48 h内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同时,在0.5~12 h和0.5~6 h内PI3K和磷酸化AK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上述差异使H_(2)O_(2)处理组HIF-1α表达水平在6~48 h内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能量代谢方面,较高的HIF-1α表达水平使H_(2)O_(2)处理组糖原分解和R值升高速率在6~24 h内显著快于其他2组(P<0.05),并且pH值在第12小时提前达到极限。综上所述,牛肉中ROS通过抑制PHD活力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HIF-1α稳定表达,进而提升宰后成熟初期以糖酵解为主的能量代谢水平以及pH值降低速率,可能对牛肉品质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活性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能量代谢 宰后成熟
下载PDF
肉类宰后成熟机制及成熟进程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喻倩倩 李诗萌 +2 位作者 程蓓 刘硕 孙承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7-344,共8页
宰后成熟是提高肉类食用品质(如嫩度、多汁性、风味等)的关键手段,常见的成熟方式有湿法成熟、干法成熟和干-湿结合的分步式成熟,不同成熟方式各有特点,最终目的都是提高肉的可食用性和适口性,但成熟时间过长会对肉的品质带来负面影响,... 宰后成熟是提高肉类食用品质(如嫩度、多汁性、风味等)的关键手段,常见的成熟方式有湿法成熟、干法成熟和干-湿结合的分步式成熟,不同成熟方式各有特点,最终目的都是提高肉的可食用性和适口性,但成熟时间过长会对肉的品质带来负面影响,如造成严重的质量损失、过度的脂肪及蛋白氧化等问题。因此,明确宰后成熟机制、监控和优化成熟进程,在提高肉类食用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度成熟导致的品质缺陷,对肉类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不同成熟方式下成熟进程的监测及优化、肉品质预测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但成熟进程的精准化控制将成为未来肉类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宰后不同成熟方式及对肉嫩度、风味、颜色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基于肉表面霉菌覆盖率和电阻的干法成熟进程监测和基于组织渗出液的湿法成熟进程监测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后续建立基于肌肉特异性的成熟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后成熟 食用品质 成熟进程监测 品质预测 组织渗出液
下载PDF
鸭肉宰后成熟过程中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及嫩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诗泉 刘永峰 +2 位作者 葛鑫禹 张朵朵 侯晨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36-242,共7页
为探讨鸭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在不同成熟时间(0、12、24、48、72、168 h)测定了鸭肉食用品质(pH值、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色泽和质构指标)、主要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含量)及嫩度指... 为探讨鸭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在不同成熟时间(0、12、24、48、72、168 h)测定了鸭肉食用品质(pH值、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色泽和质构指标)、主要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含量)及嫩度指标[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和剪切力]。结果表明,pH值随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68 h达到最大值;蒸煮损失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72 h蒸煮损失率最高,较0 h上升了8.87%;滴水损失率在72 h变化显著(P<0.05),较48 h降低了74.50%;在成熟过程中,L值显著降低(P<0.05),a值、b值显著升高(P<0.05),肉色变化明显;蛋白质含量为19.15%~21.08%,变化不显著(P>0.05);水分含量在12 h为75.71%,48 h达到最高(77.26%),变化不规律;剪切力值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48 h剪切力值最小,较0 h降低了44.98%;MF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48 h达到最大值,较0 h增大了19.13%。因此,鸭肉品质在宰后成熟过程中产生变化,48 h嫩度最佳、水分含量最高,此时为进行加工改善鸭肉品质的最佳宰后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宰后成熟 品质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嫩度
下载PDF
氯化钙对宰后成熟期间滩羊肉能量水平及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陈雪妍 罗瑞明 +3 位作者 张倩 王金霞 李荣 胡丽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9-15,共7页
为明确CaCl_(2)处理对宰后成熟期间滩羊肉能量水平和品质的影响。以200 mmol/L CaCl_(2)溶液对滩羊后腿肉进行注射,4℃条件下成熟0、2、4、6、8 d,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 为明确CaCl_(2)处理对宰后成熟期间滩羊肉能量水平和品质的影响。以200 mmol/L CaCl_(2)溶液对滩羊后腿肉进行注射,4℃条件下成熟0、2、4、6、8 d,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PFKM)蛋白的表达情况,验证糖酵解途径是否被CaCl_(2)激活。同时测定宰后成熟期间的能量水平和肉品质指标,分析糖酵解影响滩羊肉代谢水平进而影响肉品质的机制。结果表明:宰后成熟期间,PFKM蛋白的表达量下降,说明糖酵解成功被激活。处理组加速滩羊宰后糖酵解过程,促进糖原的分解,增加了乳酸的生成,造成pH值的快速下降。处理组的保水性、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b*值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剪切力、a*值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因此,CaCl_(2)对不同成熟期滩羊肉的肉色、保水性、嫩度均有影响。糖酵解途径通过加速pH值的下降和能量代谢物的积累,提高成熟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水平,同时抑制氧合肌红蛋白的产生,促进钙激活酶的活性,改变肌原纤维的结构并缩短肌肉蛋白分子间隙,使肌原纤维小片化进程、肌原纤维蛋白水解速度加快,导致了滩羊肉的肉色劣变、水分流失和嫩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后成熟 糖酵解 能量水平 品质
下载PDF
宰后成熟过程中冷却牛肉、猪肉色泽和嫩度的变化 被引量:70
7
作者 吴菊清 李春保 +3 位作者 周光宏 徐幸莲 鞠秀香 陈怡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冷却牛肉和猪肉在宰后120h内色泽和剪切力的变化。分别从牛屠宰厂和猪屠宰厂选取牛、猪各4头,按规范工艺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分切成8个肉块,经简易包装后在0~4℃下18、48、96、120h,之后测定肉色、剪切力值及其他相关指...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冷却牛肉和猪肉在宰后120h内色泽和剪切力的变化。分别从牛屠宰厂和猪屠宰厂选取牛、猪各4头,按规范工艺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分切成8个肉块,经简易包装后在0~4℃下18、48、96、120h,之后测定肉色、剪切力值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牛肉和猪肉的pH值、肉色(L*、a*、b*)、水分含量、剪切力值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成熟时间延长,亮度增加、红度下降、剪切力下降;宰后120h内,猪肉嫩度的变化比牛肉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猪肉 宰后成熟 小片化指数
下载PDF
牦牛肉宰后成熟嫩度预测模型与验证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丽 孙宝忠 余群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86-292,共7页
牛肉宰后初始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会对宰后成熟期间牦牛肉嫩度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该研究有助于牦牛肉成熟及嫩度改善理论的完善。为了明确宰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牦牛肉嫩度形成的影响,该研究选取18头公牦牛,宰后取背最长肌,在4... 牛肉宰后初始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会对宰后成熟期间牦牛肉嫩度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该研究有助于牦牛肉成熟及嫩度改善理论的完善。为了明确宰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牦牛肉嫩度形成的影响,该研究选取18头公牦牛,宰后取背最长肌,在4℃条件下储藏成熟,测定pH值、糖原含量、依钙蛋白酶活力(calpain activity,CA)、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肌节长度、肌纤维直径和剪切力,并通过动力学分析确定部分指标的变化幅度和速度参数。然后采用"刀切法",筛选出4个变量作为预测因子:依钙蛋白酶活力下降速率(RCA)、pH值下降幅度(EpH)、pH值下降速率(RpH)、糖原下降速率(RGlu),并通过线性回归构建宰后6d剪切力的预测模型,所得预测方程拟合度R2=0.703。经过验证,预测方程可给出与真实值相差极小的预测值。通过预测模型,可以根据牦牛宰后3d内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宰后6d牦牛肉的剪切力实现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 生化 嫩度 预测模型 宰后成熟
下载PDF
不同部位鹿肉在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徐舶 周光宏 +1 位作者 徐幸莲 李春保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研究了宰后成熟处理0、3、5、7、14和21 d的花.马杂交F1鹿背最长肌、半腱肌、冈上肌和腰大肌的肌束膜厚度、肌纤维直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和肌肉蛋白降解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成熟处理对鹿肉超微结构有显著影响,... 研究了宰后成熟处理0、3、5、7、14和21 d的花.马杂交F1鹿背最长肌、半腱肌、冈上肌和腰大肌的肌束膜厚度、肌纤维直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和肌肉蛋白降解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成熟处理对鹿肉超微结构有显著影响,成熟时间越长,变化越显著。各部位的变化存在差异,成熟对于半腱肌的肌束膜厚度没有影响。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随成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腰大肌的肌束膜厚度和肌纤维直径最小,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后成熟 鹿肉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不同品种鹿肉在宰后成熟过程中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舶 周光宏 +2 位作者 徐幸莲 李春宝 胡萍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以花-马杂交F1鹿和东北梅花鹿的背最长肌为原料,研究其经过宰后成熟处理后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经过成熟处理的鹿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有显著影响。比较而言,花-马杂交F1鹿比东北梅花鹿表现出更好... 以花-马杂交F1鹿和东北梅花鹿的背最长肌为原料,研究其经过宰后成熟处理后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经过成熟处理的鹿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有显著影响。比较而言,花-马杂交F1鹿比东北梅花鹿表现出更好的食用品质。宰后成熟过程中,F1鹿肉的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成熟7d前的胶原蛋白含量高于东北梅花鹿肉(p<0.05),而胶原蛋白可溶性没有差异(p>0.05)。东北梅花鹿肉比F1鹿肉具有更大的剪切力值、解冻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肉 宰后成熟 化学成分 食用品质 品种
下载PDF
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斌斌 李兴艳 +2 位作者 夏杨毅 彭增起 尚永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0,115,共7页
以兔腿肉和兔背最长肌为原料,研究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pH变化趋势以及肌原纤维蛋白(MP)功能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兔后腿和兔背最长肌的pH显著下降并分别在宰后24h和48h时达到极限pH,肌肉进入完全僵直状态,此时的兔肉... 以兔腿肉和兔背最长肌为原料,研究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pH变化趋势以及肌原纤维蛋白(MP)功能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兔后腿和兔背最长肌的pH显著下降并分别在宰后24h和48h时达到极限pH,肌肉进入完全僵直状态,此时的兔肉加工品质较差;兔后腿和兔背最长肌MP的溶解度、乳化性及凝胶保水性等功能性质的变化规律与pH变化趋势一致,分别在宰后24h和48h达到最小值;而表面疏水性及凝胶的硬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分别在宰后24h和48h达到最大值。通过对兔肉MP功能性质变化规律的分析并结合宰后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确定宰后合理的成熟时间为7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肉 宰后成熟 理化性质 肌原纤维蛋白 功能性质
原文传递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热休克蛋白27表达量与食用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婕 罗天林 +3 位作者 师希雄 韩玲 余群力 马君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22,共5页
为研究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热休克蛋白27(heat?shock?protein?27,Hsp27)的变化及其与食用品质的相关性,测定了5头青海大通母牦牛背最长肌肉成熟过程中色度L*、a*、b*值、p 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以及Hsp27的表达量,进一步研究... 为研究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热休克蛋白27(heat?shock?protein?27,Hsp27)的变化及其与食用品质的相关性,测定了5头青海大通母牦牛背最长肌肉成熟过程中色度L*、a*、b*值、p 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以及Hsp27的表达量,进一步研究了Hsp27与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sp27表达量总体呈降低的趋势,宰后0~48?h?Hsp27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72~120?h?Hsp27表达量显著升高,至168 h又显著降低(P〈0.05);Hsp27表达量与a*值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b*值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p H值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证明Hsp27与牦牛肉食用品质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宰后成熟 热休克蛋白27 食用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宰后成熟过程中麻鸭肉质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道营 刘芳 +3 位作者 诸永志 徐为民 李超 曹建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9-602,共4页
通过跟踪宰后成熟过程中鸭肉的pH、肉色、水分含量、剪切力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的变化,分析鸭肉成熟过程。结果表明,鸭肉在成熟12 h pH值最低,此时僵直达到最大,肉质最差;16 h后,水分含量、剪切力、小片化指数变化趋于平缓,证... 通过跟踪宰后成熟过程中鸭肉的pH、肉色、水分含量、剪切力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的变化,分析鸭肉成熟过程。结果表明,鸭肉在成熟12 h pH值最低,此时僵直达到最大,肉质最差;16 h后,水分含量、剪切力、小片化指数变化趋于平缓,证明其已基本成熟。鸭肉排酸周期确定为16 h(环境温度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宰后成熟 品质
下载PDF
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振华 侯诗夏 +4 位作者 李兴艳 夏杨毅 尚永彪 李洪军 彭增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5,共6页
本实验以兔后腿和背最长肌为材料,研究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理化品质的变化,为兔肉成熟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依pH值和色泽指标变化判断,兔肉成熟时间以72 h为宜;依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 本实验以兔后腿和背最长肌为材料,研究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理化品质的变化,为兔肉成熟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依pH值和色泽指标变化判断,兔肉成熟时间以72 h为宜;依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和剪切力指标判断,兔肉成熟时间以96 h为宜;依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变化判断,兔肉成熟时间应≤72 h。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兔肉的最佳成熟时间为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肉 宰后成熟 理化品质 成熟时间
下载PDF
不同品种鸭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质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程炜 诸永志 +2 位作者 王道营 刘芳 徐为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16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品种鸭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质的变化,为鸭肉的加工烹调提供参考。【方法】跟踪研究金定鸭、金陵乌嘴鸭和樱桃谷鸭宰后成熟过程中鸭胸肉的pH、剪切力、蒸煮损失、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3个品种的鸭...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品种鸭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质的变化,为鸭肉的加工烹调提供参考。【方法】跟踪研究金定鸭、金陵乌嘴鸭和樱桃谷鸭宰后成熟过程中鸭胸肉的pH、剪切力、蒸煮损失、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3个品种的鸭胸肉在宰后2 h达到极限pH、剪切力最大值和蒸煮损失最大值,但解僵成熟时间各不相同,其宰后成熟时间分别为:金定鸭肉在宰后8~10 h,金陵乌嘴鸭肉在宰后4~6 h,樱桃谷鸭肉在宰后4~8 h。【结论】不同品种鸭的僵直时间相近,均在宰后2 h左右,但解僵成熟时间各不相同,且鸭养殖日龄越长,其肉质成熟时间越长。即鸭宰后2 h内应避免加工或烹调,而其最适加工烹调时机需等到解僵成熟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宰后成熟 肉质 僵直 剪切力 蒸煮损失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下载PDF
大足黑山羊宰后成熟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君 王晓香 +2 位作者 林静 李林 尚永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9-84,共6页
以大足黑山羊后腿肉为原料,研究羊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功能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羊肉MP的溶解度、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宰后24 h达到最小值... 以大足黑山羊后腿肉为原料,研究羊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功能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羊肉MP的溶解度、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宰后24 h达到最小值;表面疏水性、凝胶硬度和弹性及凝胶蒸煮损失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宰后24 h达到最大值。综合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从羊肉加工性能的角度考虑,大足黑山羊羊肉的最佳成熟时间为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黑山羊肉 宰后成熟 肌原纤维蛋白 功能性质
下载PDF
HIF-1α作用下宰后成熟初期牛肉糖酵解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骋 郭雨轩 +3 位作者 师希雄 郭兆斌 马国源 余群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3-411,共9页
为明确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宰后成熟初期牛肉糖酵解能力的影响机制,以牛背最长肌为研究材料,分别在宰后不同成熟时间(0、6、12、24、48 h)分析了对照组和HIF-1α抑制剂3-(5′-羟甲基-2′-呋喃基)-1-苯甲基唑(YC1)处理组中HIF-1... 为明确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宰后成熟初期牛肉糖酵解能力的影响机制,以牛背最长肌为研究材料,分别在宰后不同成熟时间(0、6、12、24、48 h)分析了对照组和HIF-1α抑制剂3-(5′-羟甲基-2′-呋喃基)-1-苯甲基唑(YC1)处理组中HIF-1α细胞聚集和核转位水平、HIF-1α和糖原运载体-1(GLUT-1)表达水平、糖酵解限速酶活力、糖酵解水平以及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宰后成熟初期HIF-1α在对照组细胞中聚集并向细胞核转移,HIF-1α表达水平在0~6 h迅速升高1.20倍(P<0.05),并在6~48 h显著高于YC1处理组(P<0.05)。伴随着HIF-1稳定积累,对照组GLUT-1表达水平在0~6 h内显著升高1.91倍(P<0.05),己糖激酶(HK)和磷酸果糖激酶(PFK)活力分别在0~6 h和0~12 h显著升高至197.43 U/g和27.33 U/g(P<0.05)。糖酵解水平方面,对照组糖原消耗和乳酸积累速率均显著高于YC-1处理组(P<0.05),糖酵解潜力在0~12 h显著升高1.10倍(P<0.05),并在6~24 h内显著高于YC-1处理组(P<0.05)。同时,对照组pH值在0~12 h显著降低至极限pH值(pHu值)(P<0.05),比YC-1处理组提前了12 h。综上可知,HIF-1α通过诱导GLUT-1表达和糖酵解限速酶活力升高,在提升宰后初期牛肉糖酵解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缺氧诱导因子-1Α 糖酵解 宰后成熟
下载PDF
大足黑山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感官与理化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聪聪 王晓香 +1 位作者 王亚娜 尚永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89-95,共7页
本实验以大足黑山羊后腿肉股四头肌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在成熟过程中的感官及理化指标(滴水损失、色泽、剪切值、蒸煮损失、pH值、糖原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本实验以大足黑山羊后腿肉股四头肌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在成熟过程中的感官及理化指标(滴水损失、色泽、剪切值、蒸煮损失、pH值、糖原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滴水损失、pH值、糖原含量、TBARS值等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主要变化在宰后前72 h内基本完成,而滴水损失、pH值在24 h后变化不显著(P〉0.05);MFI值在成熟24 h后变化差异显著(P〈0.05);TVB-N含量在0~72 h时,符合一级鲜肉的标准。羊肉的成熟时间依感官、色泽、pH值、TBARS值等指标的变化判断,以72 h为宜;从TVB-N含量的变化看,成熟时间应小于72 h。综合考虑,确定大足黑山羊的最佳成熟时间为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黑山羊 感官 理化性质 宰后成熟 成熟时间
下载PDF
宰后成熟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奎明 张春艳 闫亚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1年第5期57-59,共3页
本文通过对牛肉中粗钙激活因子(依钙蛋白酶CAF)的活性及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胶原含量的测定,说明牛肉中依钙蛋白酶的活性随宰后时间的延长面下降,直接影响到肉嫩度的变化、成熟时间越长,肌原纤维小片化程度越高,肌原纤维结构破坏越严重... 本文通过对牛肉中粗钙激活因子(依钙蛋白酶CAF)的活性及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胶原含量的测定,说明牛肉中依钙蛋白酶的活性随宰后时间的延长面下降,直接影响到肉嫩度的变化、成熟时间越长,肌原纤维小片化程度越高,肌原纤维结构破坏越严重,越有利于提高肉的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后成熟 依钙蛋白酶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牛肉 品质
下载PDF
宰后成熟对牛胴体不同部位显微结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林强 昝林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6-50,共5页
将不同部位肉样真空包装后于4℃条件下成熟72h,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原子力显微镜扫描肌原纤维、环境扫描电镜扫描肌纤维膜、免疫组织化学法及测定剪切力,研究牛胴体不同部位剪切力、宰后成熟过程中肌纤维和肌原纤维裂... 将不同部位肉样真空包装后于4℃条件下成熟72h,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原子力显微镜扫描肌原纤维、环境扫描电镜扫描肌纤维膜、免疫组织化学法及测定剪切力,研究牛胴体不同部位剪切力、宰后成熟过程中肌纤维和肌原纤维裂解程度、肌纤维膜变化及μ-calpain肌纤维定位。结果表明:剪切力:半腱肌>腹直肌>背最长肌;牛肉后熟过程中,背最长肌肌纤维、肌原纤维裂解程度最大,腹直肌次之,半腱肌变化较小;肌纤维膜变化不大;μ-calpain主要存在于肌纤维膜和肌浆中,红肌纤维(慢肌)μ-calpain含量高,白肌纤维(快肌)μ-calpain含量低。μ-calpain在牛肉后熟过程中对牛肉嫩化具有重要作用,红肌纤维μ-calpain含量高,白肌纤维μ-calpain含量低,因此,胴体不同部位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的比例是导致其后熟嫩度和显微结构差异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胴体 宰后成熟 不同部位 显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