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民视角与家国叙事的耦合--“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中的国家形象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依婷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4期152-154,共3页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新主流+国庆档”的模式打造出中国电影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对于新主流电影而言,创作维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谋求观众观影兴趣和国家形象塑造的和谐并置。《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新主流+国庆档”的模式打造出中国电影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对于新主流电影而言,创作维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谋求观众观影兴趣和国家形象塑造的和谐并置。《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三部电影作为新主流电影的代表作品,以视听艺术方式讲述故事、塑造人物、传播主流价值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呈现出国家形象及其发展历程。本文以“我和我的”系列三部曲为例,从微观知宏观的叙事策略、平凡英雄的人物形象塑造、平民化叙述视角三方面出发,分析新时代献礼片如何建构中国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平民视角 家国叙事
下载PDF
现代京剧《燕翼堂》家国叙事中的史诗性和人民性
2
作者 刘子琦 《人文天下》 2023年第3期48-48,共1页
山东省京剧院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燕翼堂》,描写了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山东鲁南望族“燕翼堂”刘氏一家在内忧外患的重重挤压下,从守家立业到毁家纾难的一曲慷慨悲歌,具有史诗性和人民性的特点。
关键词 现代京剧 史诗性 山东鲁南 慷慨悲歌 家国叙事 人民性 内忧外患
下载PDF
流淌岁月中的家国叙事与媒介记忆建构——以电视剧《人世间》为例
3
作者 张静 《新闻前哨》 2023年第6期41-43,共3页
电视剧《人世间》是一部帮助观众回顾历史、唤醒记忆的年度大剧。本文从记忆理论出发,以媒介记忆理论为基础,运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了电视剧《人世间》中的家国叙事特征,并解读了该剧如何通过平凡的故事内容和朴实的表达方式来唤... 电视剧《人世间》是一部帮助观众回顾历史、唤醒记忆的年度大剧。本文从记忆理论出发,以媒介记忆理论为基础,运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了电视剧《人世间》中的家国叙事特征,并解读了该剧如何通过平凡的故事内容和朴实的表达方式来唤醒观众的记忆,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观察发现,该剧立足于“民间视角”,聚焦人物命运和家庭变化,运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折射出社会、国家和时代的变迁,同时也寄托了对青年一代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人世间》 家国叙事 媒介记忆
下载PDF
《望江南》:家国叙事中的茶人符号
4
作者 潘城 《品位》 2022年第3期54-56,共3页
2000年,王旭烽凭借“茶人三部曲”前两部《南方有嘉木》与《不夜之侯》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摘取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桂冠。作者从1990年写下第一个字开始,“茶人三部曲”历经三十多年的检验与淘洗,在中国当代文学之林中越来越散发出独特... 2000年,王旭烽凭借“茶人三部曲”前两部《南方有嘉木》与《不夜之侯》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摘取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桂冠。作者从1990年写下第一个字开始,“茶人三部曲”历经三十多年的检验与淘洗,在中国当代文学之林中越来越散发出独特且幽微的光芒。那从来都不是耀眼夺目的文学强光,正如这部作品深深浸染的茶之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当代文学 王旭烽 耀眼夺目 《望江南》 茶人三部曲 家国叙事
下载PDF
“修齐治平”家国叙事的重构逻辑:基于《颜氏家训》的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辛昌泽 夏当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7-63,共7页
封建家族建构的主要实践路径是"修齐治平",而颜之推的家族建构则体现出不同于传统儒学的家国叙事逻辑。他通过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亲缘制度以保障家庭稳定;其入仕目的倾向世俗化、忠君观念趋于谨慎务实,进而巩固家族地位,实... 封建家族建构的主要实践路径是"修齐治平",而颜之推的家族建构则体现出不同于传统儒学的家国叙事逻辑。他通过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亲缘制度以保障家庭稳定;其入仕目的倾向世俗化、忠君观念趋于谨慎务实,进而巩固家族地位,实现扬名显亲的世俗目标。魏晋士族的社会心态呈现出一种"家"重于"国"的家国倒置现象,士族的家国观念与价值依托开始重塑。其原因在于伴随着忠孝观念的变化,人们在家族绵延和自我认同中发掘了新的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齐治平” 《颜氏训》 庭秩序 家国叙事 价值归属
下载PDF
模式建构与网络转型——中国影视剧“家国叙事”传统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金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中国影视剧中的"家国叙事"传统,承袭了中国文学体系中的家国叙事手法。这一极具民族传统特性的叙事模式,深受中国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家国同构"式文化秩序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影视剧"家国叙事"模式在创... 中国影视剧中的"家国叙事"传统,承袭了中国文学体系中的家国叙事手法。这一极具民族传统特性的叙事模式,深受中国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家国同构"式文化秩序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影视剧"家国叙事"模式在创作中不断丰富、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以"宏大史诗风格""复杂‘家族树’状结构""群像式圆形人物塑造"以及"跨地域性文化景观呈现"为主的艺术风格。21世纪以来,影像"家国叙事"历经网络新媒体语境的冲击,开始迈入网络转型期。当下影视剧创作中的"家国叙事"传统,正逐步更新其原有的美学风格与具象叙事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剧 家国叙事 叙事模式 网络新媒体 叙事嬗变
下载PDF
文化迁衍与当代电影“家国叙事”嬗变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春晓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4-161,共8页
"家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叙事传统,承袭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化"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形成民族寓言下的"家国同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国叙事"... "家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叙事传统,承袭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化"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形成民族寓言下的"家国同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国叙事"发展为政治图景下"国显家隐"的范式。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浪潮中,家国题材电影形成历史反思与诗意的人性化"家显国隐"书写模式。在新世纪互联网语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下,家国题材电影生发出新形式,并不断更新其美学风格与具象叙事手段,激发出当代电影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迁衍 家国叙事 民族寓言 政治图景 叙事新变
下载PDF
代际冲突与家国叙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情感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红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期15-17,27,共4页
2021年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父辈》以四个片段讲述着不同时代"我和我的父辈"的故事。中国人在全世界以重视家族、重视家庭著称。影片着重于把父子之间的代际冲突放在家国叙事的宏大背景中展现,唤起观众的共鸣,这是这部主旋律... 2021年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父辈》以四个片段讲述着不同时代"我和我的父辈"的故事。中国人在全世界以重视家族、重视家庭著称。影片着重于把父子之间的代际冲突放在家国叙事的宏大背景中展现,唤起观众的共鸣,这是这部主旋律的影片成功之处。但由于时长的限制,几部影片都存在着简单处理代际冲突与宏大叙事关系、情感表达粗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短片 代际冲突 家国叙事
原文传递
再谈八十年代谢晋电影研究中的家国叙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5-79,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谢晋模式的批判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也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讨论。批判的一方认为他将家庭的圆满作为体制对个体压制的补偿,不仅缺乏"现代意识"还无力承担思想探索的文化使命;辩驳的一方却认为应当看到谢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谢晋模式的批判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也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讨论。批判的一方认为他将家庭的圆满作为体制对个体压制的补偿,不仅缺乏"现代意识"还无力承担思想探索的文化使命;辩驳的一方却认为应当看到谢晋电影中的反思意识和从民族文化中所汲取的人伦理想。批判的声音曾一度占据上风,但当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再次梳理和认识辩论几方的观点,那些谢晋电影中曾被批判的家国关系的处理方式,已然成为展现国家形象体现国家意识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谢晋模式 家国叙事
下载PDF
市井小巷里的家国叙事——《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乐乐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8期124-124,共1页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中的平民化儿童视角、时代感的空间呈现、延续"囧"系列的两难叙事,探讨在宏大叙事的献礼片中,家与国之间的叙事界限。
关键词 家国叙事 叙事空间 儿童视角 夺冠
下载PDF
论新时代小说家国叙事的发展理路
11
作者 刘宝杰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57,共4页
小说家国叙事贯穿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全过程,可谓赓续未绝、历久弥新。以新时期为界,之前小说家国叙事总体处于强势地位,之后逐渐遇冷,20世纪90年代遭遇市场经济、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新媒介的合力解构,落入低潮。21世纪初,为反思和矫正文学... 小说家国叙事贯穿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全过程,可谓赓续未绝、历久弥新。以新时期为界,之前小说家国叙事总体处于强势地位,之后逐渐遇冷,20世纪90年代遭遇市场经济、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新媒介的合力解构,落入低潮。21世纪初,为反思和矫正文学的“个体化”倾斜,部分小说批评家提出并探讨了“重构宏大叙事”的理论命题,小说家国叙事随之逐渐走向“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小说 后现代主义思潮 宏大叙事 现代文学 家国叙事 新媒介 理论命题 发展理路
原文传递
地方戏曲改编的电影化路径与家国叙事建构——以苏剧电影《国鼎魂》为例
12
作者 刘亚玉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23,共4页
戏曲电影是传播戏曲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戏曲电影不断创新,在戏曲的电影化道路上进行探索。首部苏剧电影《国鼎魂》在尊重戏曲美学的基础上嵌入电影化的叙事方式,并在镜头语言、人物塑造、美术布景等方面做出多种尝试,用苏州剧种、苏州... 戏曲电影是传播戏曲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戏曲电影不断创新,在戏曲的电影化道路上进行探索。首部苏剧电影《国鼎魂》在尊重戏曲美学的基础上嵌入电影化的叙事方式,并在镜头语言、人物塑造、美术布景等方面做出多种尝试,用苏州剧种、苏州演员、苏州方言演绎苏州故事,表现了江南的人文精神和一代收藏家通过保护文物传承文脉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剧 戏曲 电影化 家国叙事
原文传递
英雄形塑与家国认同--《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叙事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圣永 《声屏世界》 2023年第7期38-40,44,共4页
《特级英雄黄继光》立足于“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的视角,以家国叙事表现民族精神,呈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大无畏的抗美援朝精神,展现出中国英雄主义的传承和新时代的红色精神,并通过隐喻、蒙太奇、色彩等影视技巧,完成战斗英雄形... 《特级英雄黄继光》立足于“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的视角,以家国叙事表现民族精神,呈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大无畏的抗美援朝精神,展现出中国英雄主义的传承和新时代的红色精神,并通过隐喻、蒙太奇、色彩等影视技巧,完成战斗英雄形象的塑造与家国叙事的构建,实现了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文章以该影片为分析对象,探究其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级英雄黄继光》 新主流电影 典型形象 家国叙事
下载PDF
新时代年代剧的“家国同构”叙事路径——以《父辈的荣耀》为观察对象
14
作者 安红熠 刘福利 《新闻前哨》 2023年第22期47-49,共3页
作为一部年代剧,《父辈的荣耀》用细腻的笔触、真实的场景再现了东北林场里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变迁,并以此为缩影叙述出中国林业的发展轨迹,展现了时代的巨变与个中坚守。本文从剧中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符号运用等方面探析其是如何进... 作为一部年代剧,《父辈的荣耀》用细腻的笔触、真实的场景再现了东北林场里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变迁,并以此为缩影叙述出中国林业的发展轨迹,展现了时代的巨变与个中坚守。本文从剧中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符号运用等方面探析其是如何进行家国叙事的,力求为时下年代剧的创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辈的荣耀》 年代剧 家国叙事
下载PDF
家国叙事与个体精神叙事的叠合与断裂——从《财主底儿女们》为出发点看中国小说的叙述特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宏图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129,共14页
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自问世后争议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呈现的是一种丁字形的结构。具体体现在:其第一部与传统的家国叙事传统叠合,第二部则聚焦个体精神叙事。当后者包蕴的精神性叙事渐渐壮大、膨胀,并自成天地后,与专注于世俗... 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自问世后争议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呈现的是一种丁字形的结构。具体体现在:其第一部与传统的家国叙事传统叠合,第二部则聚焦个体精神叙事。当后者包蕴的精神性叙事渐渐壮大、膨胀,并自成天地后,与专注于世俗世界的叙事模式便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原有的以家国命运盛衰荣枯为主轴的叙述框架已无法容纳如此丰富繁杂的主观内容。貌似整全统一的叙述结构产生了断裂,而《财主底儿女们》全书显现的第一部与第二部间的丁字形结构正是这一冲突外显的症候。这两种叙述方式间的断裂,不仅仅是外在叙述形式上的歧异所致,更是不同的文化选择和精神价值取向间的摩擦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翎 《财主底儿女们》 家国叙事传统 个体精神叙事 断裂
原文传递
“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电影的家国叙事及其文化折扣现象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晓芳 王紫萱 《华夏文化论坛》 2019年第2期273-278,共6页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电影不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具有强大文化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的特殊文化产品,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价值观念及社会理想信息,深刻影响着世界。笔者整理了中国历史票房榜单前100名中的国产电影海内外票房...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电影不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具有强大文化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的特殊文化产品,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价值观念及社会理想信息,深刻影响着世界。笔者整理了中国历史票房榜单前100名中的国产电影海内外票房数据发现,在国内获得巨额票房回报的中国电影,在北美票房的总票房中占比很难超越1%。开拓海外市场,让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已初见成效,因此分析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现状与成因以及如何降低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现象日益成为研究的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家国叙事 跨文化传播 文化折扣
原文传递
在家国叙事中感悟历史——我最难忘的一次评论创作
17
作者 何兰生 《中国记者》 2022年第11期62-63,共2页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报社组织首都农业界在人民大会堂集会缅怀小平同志,回顾小平同志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教诲。时任社领导要求我们必须有一篇重磅的编辑部文章。这个任务就落到作为评论部主任的我身上。怎么写呢?脑...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报社组织首都农业界在人民大会堂集会缅怀小平同志,回顾小平同志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教诲。时任社领导要求我们必须有一篇重磅的编辑部文章。这个任务就落到作为评论部主任的我身上。怎么写呢?脑子里一时间是排山倒海,各种讯息全堆在眼前,该怎么排列组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列组合 农村改革发展 评论部 诞辰100周年 感悟历史 家国叙事
原文传递
《万里归途》家国叙事
18
作者 范志忠 《大众电影》 2022年第11期8-8,共1页
2022年国庆档,华策影视出品的《万里归途》可谓一枝独秀,档期内总票房15亿元,《万里归途》贡献了10.2亿元,单片占据了整个档期票房的68%。众所周知,由于疫情防控等错综复杂的因素,今年国庆档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创2015年以来票房新低,但... 2022年国庆档,华策影视出品的《万里归途》可谓一枝独秀,档期内总票房15亿元,《万里归途》贡献了10.2亿元,单片占据了整个档期票房的68%。众所周知,由于疫情防控等错综复杂的因素,今年国庆档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创2015年以来票房新低,但是《万里归途》却逆势而上,独领风骚,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票房 庆档 疫情防控 档期 华策影视 家国叙事 归途 万里
原文传递
中国家庭伦理电影对“影戏观”的继承与突破
19
作者 苏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7-52,共6页
家庭伦理电影以主人公的家庭生活为主要叙述内容,以弘扬真善美的亲情与爱情作为作品叙事核心,使用通俗剧的经典情节模式,在审美与娱乐中实现电影规训与教化受众的社会功能。作为发端于中国电影史早期的一种非典型电影类型,家庭伦理电影... 家庭伦理电影以主人公的家庭生活为主要叙述内容,以弘扬真善美的亲情与爱情作为作品叙事核心,使用通俗剧的经典情节模式,在审美与娱乐中实现电影规训与教化受众的社会功能。作为发端于中国电影史早期的一种非典型电影类型,家庭伦理电影的发展深受“影戏观”影响。研究经典的中国家庭伦理电影,拆解并归纳其镜头语言、影像风格、美学理念与伦理倾向,对于理解“影戏观”,促进当代家庭伦理电影的再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伦理电影 影戏观 冲突律 家国叙事
下载PDF
从“小我”到“大我”——论抗战文学“家国”叙事的伦理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剑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8,共8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抗战文学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文学现象。它在民族危难、国家兴亡的关键时刻,自觉地承担起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启迪国人的爱国精神,宣传和发动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于伟大的卫国战争,为中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抗战文学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文学现象。它在民族危难、国家兴亡的关键时刻,自觉地承担起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启迪国人的爱国精神,宣传和发动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于伟大的卫国战争,为中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抗战文学从“家国”伦理叙事入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由“小家”到“大家”、由“小我”到“大我”的思想转变过程,不仅生动地再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而且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叙事 伦理关系 思想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