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3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健康对话在家庭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红玉 孙雪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对家庭健康对话的概念、理论基础、实施方案、应用效果及评价进行综述,了解该干预方法在家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为我国更好地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系统化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庭健康对话 家庭护理 家庭为中心 家庭系统 家庭干预 家庭功能 护理干预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比较框架下的家庭重要性评价:对个体化理论的再思考
2
作者 胡安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34,共17页
围绕家庭这一社会基本构成单位,个体化理论从“脱嵌”和“复嵌”两个角度分别呈现了“束缚命题”和“保护命题”,前者将家庭视为个体化进程中的束缚力量,而后者将家庭视为保护个体抵御各种风险的保护器。围绕这两个命题,在利用多种方法... 围绕家庭这一社会基本构成单位,个体化理论从“脱嵌”和“复嵌”两个角度分别呈现了“束缚命题”和“保护命题”,前者将家庭视为个体化进程中的束缚力量,而后者将家庭视为保护个体抵御各种风险的保护器。围绕这两个命题,在利用多种方法分析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个体化倾向强的个体对于家庭和朋友重要性的评价都显著偏低,而家庭重要性评判和朋友重要性评判之间的差异与个体化的态度之间没有显著的联系。在家庭与工作、家庭与休闲时间之间,个体化倾向更加促使个体赋予工作和休闲时间以更高的重要性。这说明个体化进程对于家庭制度的冲击只是其对超越个体的集体性机制冲击的个例。除了家庭之外,个体化过程也会对其他集体性机制(如交友)产生影响。尽管家庭重要性评价取决于家庭是否有足够强的经济能力抵御风险,但是,对家庭经济状况更好的个体而言,相比于家庭,其更加愿意赋予朋友以及休闲时间以更高的重要性。这一发现表明,一个具有良好经济状况的家庭是促使个体化的一种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主义 个体化 家庭重要性 家庭外视角
下载PDF
三代同游谁说了算?——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中国三代直系家庭的深度访谈
3
作者 丁娟 杨慧 方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0,204,共11页
家庭旅游决策是消费者行为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本文对20个中国三代直系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三代直系家庭旅游决策行为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中国三代直系家庭的旅游决策模式以父代主导,且夫妻共同主导型为主,在... 家庭旅游决策是消费者行为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本文对20个中国三代直系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三代直系家庭旅游决策行为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中国三代直系家庭的旅游决策模式以父代主导,且夫妻共同主导型为主,在旅游决策角色中,父代是发起者、决定者和购买者;在“老-中-青”结构的家庭中,孙代是影响者,祖代是使用者;在“中-青-幼”结构的家庭中,祖代是影响者,孙代是使用者。中国三代直系家庭的旅游决策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共同影响家庭旅游决策行为意向,进而影响家庭旅游决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旅游 家庭旅游决策行为 三代直系家庭 计划行为理论
下载PDF
成也家,败也家——进化心理学视野中的三类汉代家庭
4
作者 徐英瑾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儒家理论脉络中,修身齐家乃是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条件。不过,这样的理论却未涉及一个问题:修身齐家是不是治国的充分条件或是充分必要条件?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如果这里所说的“家庭”仅仅是属地小家庭、主干家庭或联合家庭的话,那么,只... 在儒家理论脉络中,修身齐家乃是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条件。不过,这样的理论却未涉及一个问题:修身齐家是不是治国的充分条件或是充分必要条件?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如果这里所说的“家庭”仅仅是属地小家庭、主干家庭或联合家庭的话,那么,只要家庭成员的总数不至于超出邓巴数太远,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守望相助”依然能够将大家庭本身建设成一个健康的伦理共同体。而一旦家庭的规模超越了邓巴数规定的上限,那么,由于人类心智的信息处理能力从采集—狩猎时代演化而来的信息处理上限的制约,儒家大家庭就会走向分裂与解体。因此,若要在远超地域性的广袤土地上建立更复杂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就不能仅仅依赖基于温情的家庭建构原则,而必须依赖于抽象人假设的新建构原则,由此在“家”与“国”之间设置缓冲器,并同时借此在社会网络迅速扩大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个体心智的信息处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巴数 属地小家庭 属地大家庭 帝国型超级家庭 儒家 进化心理学
下载PDF
外部经济不确定性与中国家庭经济活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小平 杜昕倩 田璞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2,共14页
当今世界,国外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将对中国家庭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在测算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家庭收入、消费... 当今世界,国外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将对中国家庭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在测算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家庭收入、消费和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总消费均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且这种负向作用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不同消费水平群体的家庭耐用品消费均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对中等消费水平群体的负面影响最大。此外,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表现出区域差异性和城乡差异性,在外向型产业占比更大的东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家庭收入和消费受到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更大。而拥有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是缓解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家庭经济活动负面影响的重要调节方式。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家庭面临更大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时,会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持有,增加持有无风险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经济不确定性 家庭总收入 家庭总消费 耐用品消费 风险资产配置
下载PDF
中国性别失衡转变与家庭发展:基于人口普查与公开数据的发现
6
作者 李树茁 王晓璇 杨博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持续40余年,性别失衡后果和风险正在由个体扩散至家庭层面,对家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现有研究缺乏基于宏观数据对二者变化态势的基本认识。使用200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等公开数据,基于人口和家庭转... 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持续40余年,性别失衡后果和风险正在由个体扩散至家庭层面,对家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现有研究缺乏基于宏观数据对二者变化态势的基本认识。使用200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等公开数据,基于人口和家庭转型背景,从家庭结构-功能构建家庭发展指数,实证分析最近20年性别失衡转变和家庭发展的时空变化情况,探讨性别失衡转变和家庭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性别失衡正在进入出生性别比持续下降、后果开始显现的转变阶段,省际因人口、经济、社会等发展差异呈现不同阶段特征;中国家庭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当面临性别失衡转变时,存在结构功能发展不协调、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和总体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建议继续加强引导出生性别比回归正常以减少各年龄段性别结构失衡累积,积极探索面向家庭的性别失衡后果治理,充分考虑家庭发展的地区差异和所处阶段,兼顾家庭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失衡 家庭发展 人口转变 家庭转变
原文传递
女性家庭决策赋权如何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7
作者 李铮 孟昊芸 温军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共9页
从女性赋权角度出发,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Probit和Tobit模型,探讨家庭决策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较为单一。女性家庭决策赋权程度越高,家庭投资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越低,持有正... 从女性赋权角度出发,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Probit和Tobit模型,探讨家庭决策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较为单一。女性家庭决策赋权程度越高,家庭投资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越低,持有正规金融市场的资产比例越小。异质性分析表明缺乏金融素养的女性决策者,家庭金融配置单一问题更严重。机制分析表明女性家庭决策赋权通过改变家庭金融排斥程度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鉴于此,需要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丰富金融产品种类,以提升女性金融素养、缓解家庭金融排斥,进而丰富家庭金融配置类型,降低家庭财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金融 资产配置 家庭决策 女性赋权
下载PDF
长期照护保险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朱健 李伟 李子芳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基于预防性储蓄等理论,运用双重差分法,依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四期面板数据,考量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长期照护保险使得农村家庭消费水平总体提高了5.2%,这种消费促进效... 基于预防性储蓄等理论,运用双重差分法,依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四期面板数据,考量长期照护保险政策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长期照护保险使得农村家庭消费水平总体提高了5.2%,这种消费促进效应突出地体现在食品消费、日用品消费、通信消费中,对文化娱乐消费和衣着消费影响不明显。异质性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收入高以及过去一年内有住院经历的农村家庭受长期照护保险政策的影响程度更大。机制分析表明,预防性储蓄、居民健康和代际经济支持是长期照护保险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重要途径。鉴于此,应通过扩大城乡试点范围、建立多元筹资渠道、构建服务供给体系等方式,推动长期照护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照护保险 农村家庭 家庭消费
下载PDF
北京“新三代家庭”育儿模式下的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策略
9
作者 甘霖 邱红 加雨灵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回溯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起源,借鉴家庭社会学对于当代抚育结构的经典研究见解,认识到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不能仅关注儿童个体,而必须以家庭为完整单元,映射到由全龄人群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深部。通过面向北京育儿家庭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 回溯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起源,借鉴家庭社会学对于当代抚育结构的经典研究见解,认识到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不能仅关注儿童个体,而必须以家庭为完整单元,映射到由全龄人群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深部。通过面向北京育儿家庭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提炼当前北京育儿家庭成员之间亲职分配的主流模式,认识到由代际协作育儿纽带联结的“新三代家庭”已经构成了当前北京最典型的家庭育儿模式。这一认知有助于定位超大城市儿童友好政策输出的侧重领域,避免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走向千城一面。通过深入挖掘这一典型模式下“双职工中青年”“银发育儿族”“多孩家庭子女”等人群需求,提出6点促进儿童与家人共享城市服务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城市 家庭友好城市 新三代家庭 隔代抚育
下载PDF
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对脱贫家庭儿童社会流动信念的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对中介作用
10
作者 凌宇 周雅婷 +1 位作者 袁言云 尹霞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对脱贫家庭儿童的社会流动信念的影响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对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流动信念量表、主观家庭经济地位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645名脱贫家庭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主观家庭经济地位、一般... 目的:探讨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对脱贫家庭儿童的社会流动信念的影响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对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流动信念量表、主观家庭经济地位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645名脱贫家庭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主观家庭经济地位、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脱贫家庭儿童社会流动信念呈显著正相关(r=0.18,0.21;P<0.01);2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对脱贫家庭儿童社会流动信念的直接效应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的整体中介作用均显著,中介效应值是0.04;3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的相对中介作用显著,与中等组相比,高分组相对中介效应显著,相对中介效应值是0.08,低分组不显著。结论:主观家庭经济地位既可直接影响脱贫家庭儿童社会流动信念,也可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社会流动信念,且在主观家庭经济地位高分组中还存在相对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信念 主观家庭经济地位 一般自我效能感 脱贫家庭儿童
原文传递
员工家庭经济压力何以促进工作重塑行为:压力转换视角
11
作者 赵修文 张扬露 +2 位作者 肖金岑 王苗 王宝会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基于压力转换理论,建立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家庭经济压力情境下如何经由员工的积极应对策略对工作重塑产生影响,以及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对311名员工进行多时点的追踪数据分析显示,家庭经济压力促进员工... 基于压力转换理论,建立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家庭经济压力情境下如何经由员工的积极应对策略对工作重塑产生影响,以及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对311名员工进行多时点的追踪数据分析显示,家庭经济压力促进员工工作重塑,而员工的积极应对策略中介了该过程;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即当主管表现出更多的家庭支持行为时,增强家庭经济压力对工作重塑的影响,且积极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反之,则不显著。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当员工面临家庭经济压力,管理者应多激励员工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从而激发组织员工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转换理论 家庭经济压力 积极应对策略 工作重塑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
下载PDF
家庭套房应用光伏新能源的电路改造要点探析
12
作者 孙大志 高静静 陈墨 《低碳世界》 202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为解决光伏新能源应用于家庭套房中存在的问题,要意识到电路改造的必要性,同时从多层面分析家庭负载需求及其要点,探讨光伏新能源在家庭套房中应用的电路改造要点,阐述光伏新能源应用的安全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家庭套房应用光伏新能... 为解决光伏新能源应用于家庭套房中存在的问题,要意识到电路改造的必要性,同时从多层面分析家庭负载需求及其要点,探讨光伏新能源在家庭套房中应用的电路改造要点,阐述光伏新能源应用的安全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家庭套房应用光伏新能源的电路改造需要关注许多要点和细节,确保家庭套房应用光伏新能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套房 电路改造 家庭负载 光伏新能源 低碳
下载PDF
区分还是融合?虚拟化团队工作模式下的员工工作-家庭平衡策略
13
作者 严鸣 郑石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4-770,共17页
虚拟化团队工作模式成为当前企业运作的一个发展趋势,产生了无边界的工作特征,工作和家庭领域高度重叠,改变了以往工作和家庭可区分的研究和实践前提。为此,学者开始提倡顺应无边界的发展趋势,促进工作和家庭融合。然而,基于这一管理思... 虚拟化团队工作模式成为当前企业运作的一个发展趋势,产生了无边界的工作特征,工作和家庭领域高度重叠,改变了以往工作和家庭可区分的研究和实践前提。为此,学者开始提倡顺应无边界的发展趋势,促进工作和家庭融合。然而,基于这一管理思路的企业实践却导致了一系列负面效果。这让我们不禁重新思考:在虚拟化团队工作模式发展趋势下,我们更适合采用以往的工作-家庭区分思路,还是当前的工作-家庭融合思路,抑或是其他新的管理思路?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社会认同理论弥补资源保存理论在解释力上的不足,探讨团队虚拟性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家庭整合行为,采用怎样的管理思路进行有效的干预以达到工作和家庭和谐发展的效果。本研究为数智化变革下的工作-家庭平衡研究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推动该领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指导企业从新的管理思路促进工作和家庭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家庭平衡 团队虚拟性 资源保存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 工作-家庭整合
下载PDF
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抗逆力策略研究
14
作者 同雪莉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受城乡迁移和自身资源的影响,低收入流动女性是女性中更需关注的弱势群体,其家庭需要经历更为严峻的压力挑战。那么,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究竟面临怎样的挑战?其家庭如何能够获得困境中的适应性发展?其间女性在家庭困境应对中发挥怎样的作... 受城乡迁移和自身资源的影响,低收入流动女性是女性中更需关注的弱势群体,其家庭需要经历更为严峻的压力挑战。那么,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究竟面临怎样的挑战?其家庭如何能够获得困境中的适应性发展?其间女性在家庭困境应对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在对34例低收入流动女性质性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抗逆力的核心策略。结果发现,低收入流动女性及其家庭的压力主要表现为非正式/低保障的就业困境、家庭工作兼顾的生活困境、迷茫无奈的未来发展困境和双向支出的家庭资源分配困境。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抗逆力表现为低水平资源流动的家庭功能维持机制、灵活重整的家庭结构协调机制、代际团结的家庭关系缓冲机制和积极传递的家庭信念免疫机制。流动女性通过敏锐识别困境以调节应对策略、角色灵活安排以重整家庭结构、双向照顾支出以促进代际团结、协调整合资源以提升凝聚力等个体与家庭的互动方式为家庭抗逆力提升作出贡献。在完成家庭抗逆力的使命中,流动女性发挥着其独立能动的主体意识,同时也造就了她们自身的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抗逆力 低收入流动女性 家庭策略
下载PDF
《家庭教育促进法》司法适用实证研究——基于对主要法律数据库案例的分析
15
作者 张健 陈琳 《少年儿童研究》 2024年第2期78-83,116,共7页
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65个援引该法的司法案例进行研究,发现该法在实践中通常由法院援引而当事人援引较少,主要适用于婚姻、家庭等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发挥出价值宣传、家庭教育行为指引和家庭教育监督等功能,发展出了多部... 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65个援引该法的司法案例进行研究,发现该法在实践中通常由法院援引而当事人援引较少,主要适用于婚姻、家庭等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发挥出价值宣传、家庭教育行为指引和家庭教育监督等功能,发展出了多部门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依托妇联和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多样化的落实措施,同时也暴露出法律援引形式不规范、援引情形不统一、法律适用实效性不足等问题。未来应当增强法律援引的明确性,重视对法律规范的解释和说理,强化法律适用的统一性,明确法律适用的条件、范围和程序,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形式与裁判执行的保障等方面提高法律适用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促进法》 司法适用 家庭教育 法律援引 司法效果
原文传递
“个体家庭化”视域下的中国互助养老
16
作者 向运华 许诺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2,共9页
“个体家庭化”关系事实下,中国互助养老行动实为基于“家庭化”的“去家庭化”,即不同家庭之间的互助交换。基于结构二重性的质性研究发现,在家庭权利义务与社会人情互惠规则共同作用下,亲-子-孙三代家庭成员及其资源嵌入互助养老,产... “个体家庭化”关系事实下,中国互助养老行动实为基于“家庭化”的“去家庭化”,即不同家庭之间的互助交换。基于结构二重性的质性研究发现,在家庭权利义务与社会人情互惠规则共同作用下,亲-子-孙三代家庭成员及其资源嵌入互助养老,产生连带效应和结构效应,实现互助养老的福利自生产。连带效应中,主互惠诱发连续互惠和示范互惠,促使互助养老从两个家庭延展至多个家庭;结构效应中,老年照料对家庭的亲密介入,拉动互助关系“拟家庭化”,既引发家庭资源变化与家庭关系调整,也引发家庭内外的社会网络共享,对互助养老福利生产产生赋能和羁绊双重效用。此外,家庭加持会改变个体在互助养老网络中的位置,增能产生聚集组织效应,减能产生下降甚至边缘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养老 家庭 家庭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教育指导制度的演变、问题与完善——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17
作者 田汉族 邹昌跃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5,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制度化探索、规范化和法制化三个阶段。制度供给重心从家校共育到家校社合作再到家校社政一体,具有从追求家庭教育的内部收益到追求外部收益和整体收益的动力特征,从学校资源开发到多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制度化探索、规范化和法制化三个阶段。制度供给重心从家校共育到家校社合作再到家校社政一体,具有从追求家庭教育的内部收益到追求外部收益和整体收益的动力特征,从学校资源开发到多方积极参与的过程特征,以及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由局部制度变迁带动整体制度变迁的方式特征。当前,家庭教育指导制度面临配套制度供给不足、政策执行乏力和部分制度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根源在于权力分配机制不顺、利益调整机制不全以及忽视非正式制度变迁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需要强化政府责任,鼓励制度协同创新,探索有效激励机制,提高政策宣传与执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政策 制度变迁
下载PDF
新时代家庭功能的复归和建设——从“全职儿女”现象谈起
18
作者 王水雄 《当代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全职儿女”古已有之,今日再现源于社会的结构性“诉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发生了快速的核心化转变,其大部分功能转由政府机构和市场力量来承担。然而,当前的“全职儿女”现象凸显了家庭作为社会组织基本“... “全职儿女”古已有之,今日再现源于社会的结构性“诉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发生了快速的核心化转变,其大部分功能转由政府机构和市场力量来承担。然而,当前的“全职儿女”现象凸显了家庭作为社会组织基本“细胞”的功能仍然不可或缺。当今世界正在迈向数算文明主导的时代,有需要也有条件让家庭真正“复归”为一种新时代的新型细胞。为此,我们要立足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待和构建新时代家教家风,在家庭之中夯实新时代的价值底蕴;呼唤“新”的中国式家庭友好型社会文化建设,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尊重家庭的自主决策权,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强调家庭关心和人文关怀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职儿女” 数算文明 家庭功能 家教家风 家庭生命周期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否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政策效应分析
19
作者 胡中立 崔泽园 王书华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农村家庭在信息获取上的劣势是其金融脆弱性比城市家庭更高的原因之一,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面临的信息约束与信息劣势,从而可以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优化家庭资产负债配置来缓解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采用中国家庭追... 农村家庭在信息获取上的劣势是其金融脆弱性比城市家庭更高的原因之一,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面临的信息约束与信息劣势,从而可以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优化家庭资产负债配置来缓解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的5期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和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并提高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收入和保险参与度,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和保险参与两条路径来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户主为男性、户主未婚、平均文化程度较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家庭具有更为显著的金融脆弱性缓解作用。因此,应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数字下乡”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保险参与的积极作用,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家庭金融脆弱性 “宽带中国”战略 非农就业 保险参与 家庭收入 资产负债配置
下载PDF
公权力介入视域下家庭教育令的适用及完善研究——兼谈《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
20
作者 周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家庭教育经历了从着重权利到强调责任、从纯属私务到公私兼具的属性转变,为公权力介入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家庭教育令是以公权力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的典型令状,其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依托,由司法机关于实践中所创设。当前我国... 家庭教育经历了从着重权利到强调责任、从纯属私务到公私兼具的属性转变,为公权力介入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家庭教育令是以公权力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的典型令状,其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依托,由司法机关于实践中所创设。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令的适用在启动上具有明显的附带性和被动性,在文书样式上面临着与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监护令的混同,同时对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亦存在设定不当。促进家庭教育令制度的完善,可从形式规范化和实质优化双管齐下,前者通过完善制发机制、促进文本的规范统一来实现,对于后者则应理性看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属性,在既有法律体系内寻求妥善执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权力介入 家庭教育令 家庭教育促进法 形式规范 实质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