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发展概况
1
作者 王永生 杨海 +3 位作者 陈松 杨丽莎 范永慧 朱水芬 《北方蚕业》 2024年第1期1-5,25,共6页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关键,对节约耕地、稳定蚕茧产量、巩固和发展蚕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简述了家蚕人工饲料育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展...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关键,对节约耕地、稳定蚕茧产量、巩固和发展蚕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简述了家蚕人工饲料育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展望随着蚕业科技创新的加快与跨学科深入研究,将推动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革命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育 适应性家蚕品种 科技创新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氰戊菊酯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俞瑞鲜 胡秀卿 +4 位作者 柳新菊 汤涛 吴珉 吴声敢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1,共8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生长发育毒性,为农桑混栽区害虫防治药剂选择提供参考。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2龄起蚕的96 h-LC50为0.251~0.570 mg·L^(-1),属于高毒和剧毒级别。生长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生长发育毒性,为农桑混栽区害虫防治药剂选择提供参考。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2龄起蚕的96 h-LC50为0.251~0.570 mg·L^(-1),属于高毒和剧毒级别。生长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0.062 8、0.020 9、0.006 98、0.002 33、0.000 775 mg·L^(-1))的氰戊菊酯处理对家蚕眠蚕体重和发育历期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家蚕龄期的增长其影响逐渐减弱;0.002 33、0.000 775 mg·L^(-1)氰戊菊酯处理对家蚕化蛹率和死笼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个体生长发育影响明显;0.062 8、0.020 9、0.006 98 mg·L^(-1)氰戊菊酯处理组家蚕茧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氰戊菊酯对家蚕具有极高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因此,在农桑混栽区使用氰戊菊酯时应注意,避免雾滴漂移或其他农事活动污染桑园引起家蚕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家蚕 亚致死效应 生长发育毒性
下载PDF
两个家蚕CPFL表皮蛋白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刘惠芬 华丽峰 +4 位作者 刘文光 娄齐年 衣葵花 李云芝 郭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昆虫CPFL表皮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结构蛋白。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家蚕基因组中鉴定出2个CPFL基因,命名为BmHCP1和BmHCP2。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2个蛋白在羧基末端均具有CPFL表皮蛋白典型的保守结构序列YGW以及重复序列AAH、AAPA、AAP... 昆虫CPFL表皮蛋白是一类重要的结构蛋白。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家蚕基因组中鉴定出2个CPFL基因,命名为BmHCP1和BmHCP2。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2个蛋白在羧基末端均具有CPFL表皮蛋白典型的保守结构序列YGW以及重复序列AAH、AAPA、AAPV。进化树分析显示,2个蛋白与鳞翅目昆虫艺神袖蝶(Heliconius erato)和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具有较高同源性。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BmHCP1和BmHCP2存在组织、时相特异性表达,幼虫期在头部、中肠、表皮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蛹期除翅原基、血淋巴、触角和足等组织外均有较高表达量;成虫期在足、触角、翅原基、表皮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蛹期在大多数组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幼虫期和成虫期。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家蚕表皮蛋白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CPFL表皮蛋白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人工饲料饲育家蚕5龄期的饲料效率研究
4
作者 王安皆 周丽霞 +1 位作者 华丽峰 宋洪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探明人工饲料饲育家蚕5龄期饲料效率与全龄桑叶育间的差异,为家蚕人工饲料的改进和饲育技术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CK),研究家蚕5龄期不同饲育方式[1~5龄饲料育(5龄饲料育)、1~4龄饲料育5龄桑叶育(5... 【目的】探明人工饲料饲育家蚕5龄期饲料效率与全龄桑叶育间的差异,为家蚕人工饲料的改进和饲育技术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CK),研究家蚕5龄期不同饲育方式[1~5龄饲料育(5龄饲料育)、1~4龄饲料育5龄桑叶育(5龄桑叶育)]饲料效率间的差异。【结果】5龄饲料育家蚕第3天、第4天、第5天蚕体质量增量高于CK,第2天、第3天、第4天、第6天消化量低于CK,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体质转化率高于CK。5龄饲料育和5龄桑叶育的全茧转化效率、全茧生产效率、茧层转化效率和茧层生产效率均低于CK,5龄饲料育较CK分别低0.53百分点、0.10百分点、0.25百分点和0.08百分点,5龄桑叶育较CK分别低0.38百分点、0.14百分点、0.14百分点和0.06百分点;与5龄桑叶育相比,5龄饲料育除全茧生产效率高0.04百分点外,全茧转化效率、茧层转化效率、茧层生产效率分别低0.15百分点、0.11百分点和0.02百分点。【结论】全龄人工饲料育家蚕5龄期饲料效率低于全龄桑叶育,人工饲料饲育家蚕在饲料效率方面与全龄桑叶育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饲料效率 体质转化率 茧质成绩
下载PDF
25份抗BmNPV家蚕育种素材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
5
作者 刘敏 李继娅 +4 位作者 范永慧 廖鹏飞 杨海 李国灿 董占鹏 《中国蚕业》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选育出对人工饲料育适应性优良的抗BmNPV家蚕品种,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保存的25份抗BmNPV家蚕育种素材进行了人工饲料育适应性研究,调查分析了这些家蚕育种素材24 h疏毛率、2眠蚕体质量及3龄蚕存活率。结果表明:供试的2... 为选育出对人工饲料育适应性优良的抗BmNPV家蚕品种,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保存的25份抗BmNPV家蚕育种素材进行了人工饲料育适应性研究,调查分析了这些家蚕育种素材24 h疏毛率、2眠蚕体质量及3龄蚕存活率。结果表明:供试的25份家蚕育种素材中,24 h疏毛率在90.10%~100%之间的有18份,在80.10%~90.00%之间的有5份;人工饲料育2眠蚕体质量多数低于桑叶育,但是其中有5份高于桑叶育,明8C高出桑叶育43.08%;3龄蚕存活率在90.10%~100%之间的有6份,在80.10%~90.00%之间的有13份,在60.10%~80.00%之间的有6份;24 h疏毛率在80.00%以上且与3龄蚕存活率差距在10个百分点以内的有11份,对该11份家蚕育种素材的24 h疏毛率和3龄蚕存活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634,呈显著相关。通过本试验,筛选出24 h疏毛率高和3龄蚕存活率高的家蚕育种素材,为选育出对人工饲料育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抗BmNPV家蚕新品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抗BmNPV 育种素材 人工饲料 疏毛率 3龄蚕存活率
下载PDF
几种芸苔素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6
作者 华丽峰 董亚茹 +3 位作者 李云芝 娄齐年 张凤林 刘惠芬 《北方蚕业》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芸苔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本文研究了14-羟基芸苔素甾醇、24-表芸苔素内酯和28-表高芸苔素内酯3种芸苔素对家蚕的毒性及对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1 000~16 000倍的14-羟基芸苔素甾醇和24-表芸苔素内酯药液对2-5龄家蚕未见毒性。添食... 芸苔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本文研究了14-羟基芸苔素甾醇、24-表芸苔素内酯和28-表高芸苔素内酯3种芸苔素对家蚕的毒性及对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1 000~16 000倍的14-羟基芸苔素甾醇和24-表芸苔素内酯药液对2-5龄家蚕未见毒性。添食稀释16 000倍的28-表高芸苔素内酯药液48 h, 2龄家蚕出现中毒症状;添食稀释4 000倍的28-表高芸苔素内酯药液24 h, 2龄和3龄家蚕出现中毒症状,48 h后4龄家蚕出现中毒症状;添食稀释1 000倍、2 000倍、3 000倍的28-表高芸苔素内酯药液24 h, 5龄家蚕出现中毒症状,但在改用正常桑叶饲喂后,中毒症状逐渐减轻并消失。稀释4 000~16 000倍的3种芸苔素药液,仅28-表高芸苔素内酯对家蚕结茧有一定影响。在农作物“一喷三防”工作中,建议使用14-羟基芸苔素甾醇和24-表芸苔素内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芸苔素 家蚕 毒性
下载PDF
家蚕蛹变态期的中肠发育变化观察及细胞凋亡与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
7
作者 王丽 陈安健 +3 位作者 王艺 胡丹 杨梅 柴春利 《蚕学通讯》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为探究家蚕中肠在蛹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变化,于家蚕5龄幼虫期、蛹期及蛾期以24h为间隔,对其中肠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显示:家蚕5龄幼虫的中肠为长圆筒形,在食桑期呈绿色、膨大的管状,进入熟蚕期停止食桑后,中肠开始变黄、缩短;在熟蚕营... 为探究家蚕中肠在蛹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变化,于家蚕5龄幼虫期、蛹期及蛾期以24h为间隔,对其中肠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显示:家蚕5龄幼虫的中肠为长圆筒形,在食桑期呈绿色、膨大的管状,进入熟蚕期停止食桑后,中肠开始变黄、缩短;在熟蚕营茧化蛹的过程中,中肠持续缩短、变小,并随着发育时期的延长,最终呈椭圆形颗粒状,表面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棕黄色。进一步观察家蚕不同发育时期中肠组织的石蜡切片,发现幼虫中肠细胞在进入蛹变态期发生了多次凋亡与再生的过程,在上蔟3~4d、上蔟7~8d、上蔟12d~蛾期都形成了新的中肠上皮细胞,这些新的中肠上皮细胞可能是由再生细胞分化更新而来的。对家蚕中肠组织中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1、BmDredd)与自噬基因(Atg1、Atg13)表达模式的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1、BmDredd在上蔟2d、7d、12d的表达量均降低,Atg1、Atg13在上蔟7d、9d、12d的表达量均降低,表明在家蚕的这些变态发育时期,其中肠细胞的凋亡受到了抑制,与切片观察新的中肠上皮细胞形成时期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呈现了家蚕中肠在蛹变态时期的发育变化过程,说明家蚕幼虫的中肠在蛹发育变态过程中并未彻底消亡,成虫的中肠是幼虫中肠在蛹变态时期经过多次消亡与再生过程发育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肠 变态发育期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家蚕雌蛹及其卵巢脂肪酸丰度分析
8
作者 贺逍 郝丽 +3 位作者 余华献 李修志 申子刚 陈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0,共11页
研究使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家蚕雌蛹蛹体和卵巢中的脂肪酸丰度.结果显示,蛹化后的第1 d至第6 d,蛹体脂肪酸丰度的变化幅度小,第6 d至第9 d,蛹体脂肪酸丰度的变化幅度大.蛹化期间,主要脂肪酸丰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微量脂肪酸丰度呈上升趋势.... 研究使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家蚕雌蛹蛹体和卵巢中的脂肪酸丰度.结果显示,蛹化后的第1 d至第6 d,蛹体脂肪酸丰度的变化幅度小,第6 d至第9 d,蛹体脂肪酸丰度的变化幅度大.蛹化期间,主要脂肪酸丰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微量脂肪酸丰度呈上升趋势.卵巢脂肪酸丰度的变化幅度随发育递减.不同主要脂肪酸的变化幅度和方向各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丰度增加,饱和脂肪酸丰度下降.微量脂肪酸丰度随发育明显下降,这表明微量脂肪酸与雌性生殖关联较小.蛹体和卵巢脂肪酸丰度的差异随发育逐渐缩小,至蛹化第6 d,卵巢中绝大部分的脂肪酸丰度与刚蛹化时有很大差异,但整体上与蛹体丰度相似,说明卵巢脂肪酸的积累依赖蛹体脂肪酸.蛹化后期,卵巢中丰度最高的α-亚麻酸出现下降,丰度次高的油酸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卵壳生成和卵子成熟有关;亚油酸在蛹化第6 d丰度差异最大,其在卵巢中的丰度显著增加并明显高过蛹体,表明卵巢具有为其发育以及卵子发生积累脂肪酸的特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脂肪酸在家蚕和其他昆虫雌性生殖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雌蛹 卵巢 脂肪酸 丰度
原文传递
基于ITS 2对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9
作者 邹邦兴 卿圣环 +4 位作者 张宇靖 蒋亚明 张友洪 肖文福 周安莲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探明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的病原微生物,为制定防止家蚕人工饲料霉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饲料霉变区域随机取样,对其ITS2区域进行序列扩增检测,通过OTU聚类、物种注释和Alpha多样性分析其在不同分类水平下的物种组成... 【目的】探明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的病原微生物,为制定防止家蚕人工饲料霉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饲料霉变区域随机取样,对其ITS2区域进行序列扩增检测,通过OTU聚类、物种注释和Alpha多样性分析其在不同分类水平下的物种组成。【结果】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致病微生物主要生物学分类为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99.98%~100%)、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99.80%~99.97%)、散囊菌目(Eurotiomycetes,99.80%~99.97%)、毛刷囊菌科(Trichocomaceae,99.80%~99.97%)、石座菌属(Petromyces,99.80%~99.96%)、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99.75%~99.91%)。【结论】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的病原菌主要为真菌界的黄曲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霉变 微生物 ITS2区域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家蚕日龄识别模型
10
作者 田丁伊 石洪康 +2 位作者 祝诗平 陈肖 张剑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6,共8页
家蚕日龄的准确识别有助于精准饲喂和动物福利,因此为准确识别家蚕生长时期中3龄第1天至5龄第7天,共14个日龄,在实际环境下采集特定家蚕品种,构建以14个日龄为单位的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Moga-ResNet,该方法在经典残... 家蚕日龄的准确识别有助于精准饲喂和动物福利,因此为准确识别家蚕生长时期中3龄第1天至5龄第7天,共14个日龄,在实际环境下采集特定家蚕品种,构建以14个日龄为单位的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Moga-ResNet,该方法在经典残差神经网络ResNet50的基础上,引入多阶门控机制以获取日龄图像的显著性特征。通过在同一个家蚕日龄数据集上开展模型训练与测试得到,Moga-ResNet的识别准确率为96.57%,F1值为96.57%,召回率为96.62%,与Swin Transformer、MobileNet v3、CSPNet和DenseNet四个经典模型的评价指标相比,Moga-ResNet在家蚕的日龄识别中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可以为开展家蚕精准饲喂和数字化管理相关工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日龄识别 多阶门控机制 残差神经网络
下载PDF
模拟失重对家蚕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11
作者 张俊飞 郭莉 +3 位作者 骞爱荣 黄勇平 张舒 张茹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家蚕胚胎发育的影响与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将通过三维随机回转器模拟失重环境处理的家蚕胚胎作为回转组。对照组是未进行回转处理的同批次家蚕卵。在家蚕胚胎的中期和孵化期分别对回转组和对照组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家蚕胚胎发育的影响与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将通过三维随机回转器模拟失重环境处理的家蚕胚胎作为回转组。对照组是未进行回转处理的同批次家蚕卵。在家蚕胚胎的中期和孵化期分别对回转组和对照组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观察家蚕胚胎发育状态和蚁蚕孵化时间,分析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差异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并使用qRT-PCR验证这些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模拟失重使家蚕胚胎发育提前。GO富集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回转组胚胎和孵化蚁蚕表达变化的基因均主要富集于催化活性、膜结构和代谢的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回转组胚胎表达变化的基因主要富集在核糖体和RNA转运通路,而回转组孵化蚁蚕主要富集在代谢、粘着斑和紧密连接通路。q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回转组胚胎中的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突触囊泡糖蛋白2B等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回转组蚁蚕中的氨肽酶N等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胶原蛋白和钙结合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等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模拟失重可以加速家蚕胚胎的发育进程,且家蚕胚胎期基因表达对失重环境很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家蚕胚胎发育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四川近年主推家蚕品种使用结构变化
12
作者 粟甜 唐国阳 +1 位作者 蒋佳 杨远萍 《四川蚕业》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2018年来,四川省蚕品种推广种类减少,但优质茧丝品种用种量增加、部分品种推广季别和数量改变,专用品种使用量增加,这些得益于政府引导、市场需求和生产条件改善,极端气候条件也影响了蚕品种的选择。优化推广的策略包括面向市场选育优... 2018年来,四川省蚕品种推广种类减少,但优质茧丝品种用种量增加、部分品种推广季别和数量改变,专用品种使用量增加,这些得益于政府引导、市场需求和生产条件改善,极端气候条件也影响了蚕品种的选择。优化推广的策略包括面向市场选育优良品种,持续加大良种繁育投入,因地制宜推广优良品种,大力维护生产经营秩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家蚕品种 性状 结构 升级 推广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21世纪国际家蚕研究趋势解析
13
作者 黄新华 王春智 潘传英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陆上与海上通道,而这都要归功于我国古人对家蚕的利用。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产品丝绸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商业价值,对家蚕的研究意义重大。如何提高我国蚕丝品质和产量,在国...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陆上与海上通道,而这都要归功于我国古人对家蚕的利用。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产品丝绸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商业价值,对家蚕的研究意义重大。如何提高我国蚕丝品质和产量,在国际家蚕研究中取得领先地位便成了关键问题。为解析21世纪国际家蚕研究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策略进行文献可视化研究。本文在WOS核心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利用VOSviewer、Excel2016等软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发现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家蚕研究的开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同时,我国应更加重视家蚕研究,提高育种水平,对家蚕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成为家蚕研究方面的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核心数据库 发文量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家蚕浓核病病毒和血液型脓病病毒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4
作者 叶斌 蔡冬冬 +5 位作者 李建岗 范毅 罗毅 刘伽均 胡晓亮 田志革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31-34,共4页
蚕在密集群体饲养条件下极易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起各种疾病,其中家蚕血液型脓病病毒、浓核病病毒是导致蚕患病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以上述2种病毒为研究对象,建立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证实该方法具有检测效率高、特异... 蚕在密集群体饲养条件下极易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起各种疾病,其中家蚕血液型脓病病毒、浓核病病毒是导致蚕患病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以上述2种病毒为研究对象,建立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证实该方法具有检测效率高、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能够为这两种病毒病的快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血液型脓病病毒 浓核病病毒 单重PCR 双重PCR
下载PDF
南充场近10年家蚕新品种选育成果及推广建议
15
作者 杜碧涛 张开 +4 位作者 敬小梅 文廷勇 王豫川 程洋 李婷婷 《四川蚕业》 2024年第1期56-57,60,共3页
10年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为满足市场对蚕品种的多元化需求,利用自身储备的丰富种质资源和技术力量,在雄蚕品种、抗病品种及人工饲料品种等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效,选育出多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家蚕新品种,并结合品种特性及不同蚕区气候环... 10年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为满足市场对蚕品种的多元化需求,利用自身储备的丰富种质资源和技术力量,在雄蚕品种、抗病品种及人工饲料品种等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效,选育出多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家蚕新品种,并结合品种特性及不同蚕区气候环境条件提出推广建议,旨在为家蚕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新品种 推广建议
下载PDF
溴氰菊酯胁迫下家蚕品种辐7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模式
16
作者 潘虎 唐运成 +5 位作者 陈心怡 詹丽杰 李佳 张美蓉 吴阳春 许平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昆虫体内解毒酶的过量表达和活性增强是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辐射诱变家蚕品种辐7对菊酯类农药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研究溴氰菊酯胁迫下辐7体内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对于解析辐7的农药耐受性机制,培育耐农药污染的家蚕品种... 昆虫体内解毒酶的过量表达和活性增强是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辐射诱变家蚕品种辐7对菊酯类农药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研究溴氰菊酯胁迫下辐7体内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对于解析辐7的农药耐受性机制,培育耐农药污染的家蚕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浓度溴氰菊酯处理后辐7雄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观察,最终选择2.5 mg/L溴氰菊酯处理组进行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溴氰菊酯处理后3 h和6 h辐7雄蛾触角解毒酶基因(8个羧酸酯酶基因、2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1个糜蛋白酶基因、3个脂肪酶基因、1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和1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转录水平:7个羧酸酯酶基因的表达先上调再下调,1个羧酸酯酶基因表达先下调再上调;1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1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1个糜蛋白酶基因表达先上调再下调;1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2个脂肪酶基因表达持续上调;1个脂肪酶基因表达在处理后6 h上调。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处理后诱导辐7雄蛾体内解毒酶基因转录水平上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辐7雄蛾对微量菊酯类农药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辐7 溴氰菊酯 解毒酶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家蚕农药中毒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17
作者 王芳 高丽霞 王宏青 《广东蚕业》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家蚕对农药十分敏感,接触农药或食下因农药污染的桑叶会引起中毒,轻则影响蚕的生长发育,重则造成大批死亡。家蚕农药中毒现象的频发,导致蚕茧产量少、质量差、效益低,严重挫伤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阻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文章从外部环... 家蚕对农药十分敏感,接触农药或食下因农药污染的桑叶会引起中毒,轻则影响蚕的生长发育,重则造成大批死亡。家蚕农药中毒现象的频发,导致蚕茧产量少、质量差、效益低,严重挫伤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阻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文章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家蚕农药中毒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以期在整体上减少家蚕农药中毒现象的发生;从家蚕本身角度,概述了家蚕对各类常见农药的中毒症状,进而给出了对中毒家蚕的处理措施,以期在家蚕发生中毒后尽量降低农户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农药中毒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桑园
下载PDF
凉山州场家蚕选种繁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8
作者 林升华 喻廷亮 《四川蚕业》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凉山州蚕种场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通过不同地域引进蚕品种资源改善选种繁育,在蚕种繁育方面形成了独有的良种繁育技术体系。主要技术要点包括合理调控母种饲养小系、掌握品种固有性状特点、严防不同品种混杂、防止母种过度近亲交配... 凉山州蚕种场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通过不同地域引进蚕品种资源改善选种繁育,在蚕种繁育方面形成了独有的良种繁育技术体系。主要技术要点包括合理调控母种饲养小系、掌握品种固有性状特点、严防不同品种混杂、防止母种过度近亲交配、保留优良系统继代繁育、建立选种资料归档制度和严格落实防病防微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种性保持 选种繁育 技术措施 继代
下载PDF
家蚕肠道菌的多样性及研究方法进展
19
作者 赵明晗 陈芳敏 夏琬婷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4期121-123,共3页
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和鳞翅目模式昆虫,近年对家蚕肠道菌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家蚕的品种、性别、龄期及不同的环境和饲养条件下家蚕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差异较大,且优势菌群也不尽相同。该文介绍了家蚕肠道菌群... 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和鳞翅目模式昆虫,近年对家蚕肠道菌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家蚕的品种、性别、龄期及不同的环境和饲养条件下家蚕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差异较大,且优势菌群也不尽相同。该文介绍了家蚕肠道菌群结构、功能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进展,分析了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对理解肠道菌与家蚕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免疫及抗病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后续推动蚕业可持续发展和肠道菌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科研价值和实际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肠道菌 结构功能 多样性 综述
下载PDF
家蚕副产物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
20
作者 蒙艺英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7-9,12,共4页
在家蚕饲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蚕沙、蚕蛹、蚕蛾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然而这些副产物大多数被作为废弃物丢弃,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污染了环境。总结了蚕沙、蚕蛹、蚕蛾的主要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开发... 在家蚕饲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蚕沙、蚕蛹、蚕蛾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然而这些副产物大多数被作为废弃物丢弃,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污染了环境。总结了蚕沙、蚕蛹、蚕蛾的主要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副产物 药用价值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