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蚕区家蚕微孢子虫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张永红 苏振国 +2 位作者 罗家福 李春峰 敖宝林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4期631-639,共9页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蚕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微粒子病的病原体。探讨家蚕微孢子虫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可为云南蚕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从云南省不同养蚕地区收集了感染微孢子虫的病蚕样品,分离纯化家蚕微...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蚕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微粒子病的病原体。探讨家蚕微孢子虫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可为云南蚕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从云南省不同养蚕地区收集了感染微孢子虫的病蚕样品,分离纯化家蚕微孢子虫并提取基因组,克隆SSU rD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DNA)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云南蚕区Nosema bombycis分离株SSU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遗传距离小于0.006,它们在长度和多个位点存在差异,呈现不同程度的多态性;ITS遗传差异较为显著,序列中存在多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单碱基的转换和颠换。基于SSU rDNA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云南蚕区家蚕微孢子虫分离株系间存在遗传分化,种群间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无直接联系。研究结果丰富了云南蚕区家蚕微孢子虫的种内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遗传多样性 核糖体小亚基 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Ubc9蛋白的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2
作者 吕丁丁 沈瑞 +2 位作者 孙笑笑 祝慧婷 唐旭东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5-526,共12页
SUMO(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Ubc9(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是SUMO修饰靶蛋白过程中唯一的E2结合酶,在SUMO修饰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NbU... SUMO(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Ubc9(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是SUMO修饰靶蛋白过程中唯一的E2结合酶,在SUMO修饰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NbUbc9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分析表明,NbUbc9与所有来源于微孢子虫属(Nosema)的Ubc9聚类在同一大分支上,与同为Nosema属的西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Ubc9同源性最高,说明NbUbc9蛋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qRT-PCR分析表明,家蚕内源性Ubc9的表达量在Nb感染后有所下降,而Nb自身NbUbc9的表达显著增加。对NbUbc9基因RNAi后,Nb基因组DNA的复制水平显著下降,说明NbUbc9在Nb的细胞增殖中起着关键作用。经Pull-down和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出有46个家蚕蛋白和8个Nb蛋白可能与NbUbc9相互作用,涉及蛋白质折叠与转运、去泛素化、信号转导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bUbc9在家蚕微孢子增殖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也为开发微粒子病防治药物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类泛素化修饰 UBC9 表达分析 RNAI
原文传递
基于第三代PacBio测序技术的家蚕微孢子虫浙江株全基因组及其比较分析
3
作者 梁喜丽 何金涛 +2 位作者 张楠 鲁兴萌 邵勇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8-514,共17页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危害家蚕养殖业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已在不同养蚕地区发现多种株型。本研究采用第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PacBio RSⅡ对分离自浙江地区的家蚕微孢子虫浙江株(N.bombycis Zhejiang)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对其基因...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危害家蚕养殖业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已在不同养蚕地区发现多种株型。本研究采用第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PacBio RSⅡ对分离自浙江地区的家蚕微孢子虫浙江株(N.bombycis Zhejiang)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对其基因组序列特征和基因功能注释进行分析。该微孢子虫基因组测序数据量为2.34 Gb,基因组大小为17.3 Mb,共拼接获得95个scaffolds,基因组覆盖深度达到138倍。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N.bombycis Zhejiang与N.bombycis CQ1的基因组大小和GC含量相似,并且具有较好的基因组共线性关系。GO注释热图分析表明,不同微孢子虫基本功能分类基因丰度相似,但是浙江株在代谢过程等方面具有更高丰度。基于GLUT3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家蚕微孢子虫GLUT3蛋白主要分为2个亚家族,浙江株有3个GLUT3蛋白与CQ1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其余8个则与柞蚕微孢子虫形成进化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葡萄糖诱导后的浙江株GLUT3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 mmol/L葡萄糖诱导1 h后,A3834和A5849基因表达显著升高。各微孢子虫的GLUT3保守基序片段构成转运体的核心α螺旋结构,分子对接分析表明该片段氨基酸残基可能是葡萄糖结合和蛋白质稳定的关键位点。此外,家蚕微孢子虫2个GLUT3亚家族的蛋白序列长度、跨膜次数和平均疏水性均存在不同,推测2株家蚕微孢子虫在葡萄糖的摄取转运方面可能有所差异。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家蚕微孢子虫不同株型的进化机制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基因组测序 功能注释 葡萄糖转运蛋白3
原文传递
一种家蚕微孢子虫感染成品卵检测方法的研究
4
作者 朱春群 张宪翠 +5 位作者 何恩洁 范明亮 孟正乐 楼霞 邵勇奇 鲁兴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422,共9页
感染家蚕微孢子虫的成品卵检测是业内关注的技术问题之一。用磨碎管分装1000粒蚕卵并加海绵塞,进行一段式催青的实验室二日孵化率达98.25%或以上,对生产用不同蚕品种、越年或冷藏浸酸蚕种及不同单位生产蚕种的二日孵化率最低为94.40%。... 感染家蚕微孢子虫的成品卵检测是业内关注的技术问题之一。用磨碎管分装1000粒蚕卵并加海绵塞,进行一段式催青的实验室二日孵化率达98.25%或以上,对生产用不同蚕品种、越年或冷藏浸酸蚕种及不同单位生产蚕种的二日孵化率最低为94.40%。用含0.01%十二烷基磺酸钠和2.00%氢氧化钠的溶液浸泡和磨碎蚕卵样本(约1000粒),固形物去除率为83.38%。5龄起蚕添食感染5×10^(5)颗/mL家蚕微孢子虫孢子悬浮液后获取的混合蚕卵,在催青孵化后第7天检出率明显上升。1000粒蚕卵混入3000颗家蚕微孢子虫孢子的检出率为100%。蚕卵磨碎液用PBS缓冲液(pH=7.2~7.6)稀释40倍或以上时,qPCR法检测可稳定检出家蚕微孢子虫,检测灵敏度为4×10^(6)颗/mL,低于光学显微镜法的1.5×10^(3)颗/mL。105个一代杂交蚕种母蛾检疫批(166623张毛种)母蛾检测和蚕卵集团检测的检出情况类似。不论是母蛾检测还是成品卵检测都涉及家蚕微孢子虫的胚传率和流行病学风险管控的阈值确定,上述研究提供了一种成品卵集团检测的方法,但实际应用尚需更为丰富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微孢子虫 成品卵 集团 检测
原文传递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向家蚕BmN细胞接种与增殖的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钱永华 鲁兴萌 +3 位作者 金伟 王建芳 黄金山 李宏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0-264,共5页
利用DIPA活体荧光染色的方法对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的体外发芽、侵染、增殖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侵染过程从发芽开始持续到感染后 2 4h ,感染初期的芽体具有二核性 ,随后合二为一 ,感染后 2 4h进入裂殖体增殖阶段形... 利用DIPA活体荧光染色的方法对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的体外发芽、侵染、增殖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侵染过程从发芽开始持续到感染后 2 4h ,感染初期的芽体具有二核性 ,随后合二为一 ,感染后 2 4h进入裂殖体增殖阶段形成多核裂殖体 ,感染后 5 4h出现孢子母细胞、短极丝孢子及孢内发芽现象 ,感染后 6 0h出现二次感染体及趋于成熟的孢子 ,感染后 96h开始形成大量的成熟孢子、空孢壳及二次感染体的再分裂 ,此时在感染家蚕BmN细胞中 ,难于明确划分家蚕微孢子虫的各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侵染过程 接种 增殖 DIPA活体荧光染色 生殖圈 体外发芽
下载PDF
一种快速高效制备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和总蛋白的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蔡顺风 何欣怡 +4 位作者 何祥康 邱海洪 李光才 何永强 鲁兴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9-1024,共6页
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壁坚厚不易破碎,并对许多化学物质有很强的抵抗性,使用常规的核酸和蛋白抽提方法效果不够理想。研究建立玻璃珠破碎法快速制备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和总蛋白的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DS-PAGE分析所得DNA的完整性... 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壁坚厚不易破碎,并对许多化学物质有很强的抵抗性,使用常规的核酸和蛋白抽提方法效果不够理想。研究建立玻璃珠破碎法快速制备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和总蛋白的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DS-PAGE分析所得DNA的完整性和所得总蛋白的差异性,并对提取蛋白进行双向电泳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玻璃珠破碎法对微孢子虫孢子壁的破碎率可达到90%以上,基因组DNA得率约为7.65 fg/粒,总蛋白得率约为788.3 fg/粒,均显著高于常用的发芽法和液氮冻融研磨法的得率。双向电泳结果显示玻璃珠破碎法能有效提取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可检测到约350个蛋白点,蛋白信息丰富,可进一步用于质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核酸 蛋白 提取方法 珠磨式研磨器 双向电泳
原文传递
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与其发芽的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谭小辉 潘国庆 +4 位作者 吴正理 李艳红 张瑞芝 许金山 周泽扬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8-1074,共7页
为了研究孢壁蛋白与家蚕微孢子虫发芽(孢原质弹出)的相关性,我们采用碳酸钾诱导微孢子虫体外发芽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简称GDGC法),收集纯化发芽后的孢子空壳(简称孢壳),对发芽液、纯化的孢壳及成熟孢子的孢壁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 为了研究孢壁蛋白与家蚕微孢子虫发芽(孢原质弹出)的相关性,我们采用碳酸钾诱导微孢子虫体外发芽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简称GDGC法),收集纯化发芽后的孢子空壳(简称孢壳),对发芽液、纯化的孢壳及成熟孢子的孢壁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DGC法可以获得高纯度孢壳,计算出其密度为1.130g/cm3;与发芽前成熟孢子提取的孢壁蛋白相比,空孢壳可以提取到主要孢壁蛋白SWP32、SWP30、SWP25,同时发现SWP32、SWP25丰度有所降低;结合碳酸钾发芽液的蛋白电泳分析,发现孢壳上丰度降低的SWP32在发芽液蛋白样品中存在,LC-MS/MS数据分析也发现SWP32、SWP30、SWP25在碳酸钾处理液中都有存在;而用碳酸钾溶液处理冷冻孢子时,未观察到发芽现象,电泳结果显示此时K2CO3溶液中只有SWP30条带,说明在碳酸钾溶液诱导的发芽过程中SWP32和SWP25从孢壳上脱落可能与发芽相关而不是被碱性的碳酸钾溶解下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孢壳 孢壁蛋白 发芽 宿主病原互作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研究10年回眸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泽扬 潘国庆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9-956,共8页
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在近10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其基因组学分析和侵染相关分子的研究不断推进,为深入开展家蚕微孢子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蛋白质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和分泌蛋白的鉴定... 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在近10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其基因组学分析和侵染相关分子的研究不断推进,为深入开展家蚕微孢子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蛋白质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和分泌蛋白的鉴定以及在微孢子虫侵染中的生物学功能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同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详尽研究了家蚕微孢子虫侵染相关分子机制,从蚕业生产实践着手构建家蚕微孢子虫检测防控技术体系,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针对家蚕微孢子虫的家蚕抗性种质材料创建。可以预期,在近10年的研究基础上,未来对家蚕微孢子虫的研究将在侵染与垂直传播机制、分子检测、抗性素材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为其它微孢子虫的研究提供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基因组框架图 功能基因组 侵染机制 垂直传播 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家蚕微孢子虫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艳红 谢俪 +3 位作者 潘国庆 吴正理 庞敏 周泽扬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0-993,共4页
通过制备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并利用此方法特异性地检测出了体外培养细胞系(家蚕胚胎细胞系BmE-SWU1)中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蚕微孢子虫。结果在细胞爬片中可观察到呈较强的黄绿色荧... 通过制备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并利用此方法特异性地检测出了体外培养细胞系(家蚕胚胎细胞系BmE-SWU1)中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蚕微孢子虫。结果在细胞爬片中可观察到呈较强的黄绿色荧光微孢子虫以及在BmE-SWU1细胞中的寄生分布情况,还可看到孢子极丝的弹出等现象。IFA检测方法鉴别诊断家蚕微粒子虫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微孢子虫形态学、流行病学以及蛋白质的定位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免疫荧光技术 IFA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壁蛋白提取方法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正理 谭小辉 +2 位作者 潘国庆 李艳红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分别用SDS法、煮沸法、碱溶法和Brosson法,提取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并对孢壁蛋白及处理后的孢子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孢子形态均保持完整,SDS处理后孢子为短杆状且明显变得粗壮.煮沸处理后孢子变小呈梭... 分别用SDS法、煮沸法、碱溶法和Brosson法,提取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并对孢壁蛋白及处理后的孢子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孢子形态均保持完整,SDS处理后孢子为短杆状且明显变得粗壮.煮沸处理后孢子变小呈梭形,其他方法处理的孢子均有膨胀现象。SDS—PAGE检测显示,SDS法提取的孢壁蛋白出现3条明显的主带,煮沸法提取的孢壁蛋白出现5条明显的主带,0.1mol/L KOH提取的孢壁蛋白出现2条主带;而Brosson法提取的孢壁蛋白呈现出20~30条带,体现了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组成的复杂性,并适合于孢壁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壁蛋白 家蚕微孢子虫 形态检测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分泌蛋白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田 刘显林 +6 位作者 韩冰 齐晓冉 康定荣 秦国伟 党晓群 潘国庆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5-301,共7页
分泌蛋白是一类重要的介导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因子。微孢子虫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分泌蛋白在其侵染、增殖、防御和调控宿主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真核生物分泌蛋白预测流程EuSecPred 1.0对家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 分泌蛋白是一类重要的介导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因子。微孢子虫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分泌蛋白在其侵染、增殖、防御和调控宿主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真核生物分泌蛋白预测流程EuSecPred 1.0对家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的分泌蛋白基因进行预测和严格条件筛选,鉴定获得97个分泌蛋白基因,占基因组全部编码基因的1.87%。对分泌蛋白的功能和结构域进行注释分析,发现了孢壁蛋白、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和Ricin B-凝集素等重要侵染相关因子。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分泌蛋白及其信号肽主要由疏水性氨基酸组成,而信号肽剪切位点主要由亲水性氨基酸组成。基序分析发现,分泌蛋白信号肽中存在保守基序T[ILV][IVL][LI][VIL][LI]LS[IV]I[AK][SA],分泌蛋白内部存在[ES]W[VLM]K和YF[FY][DG]L 2种基序。在全基因组范围对家蚕微孢子虫的分泌蛋白进行预测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家蚕微孢子虫致病相关的候选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基因组 分泌蛋白 信号肽 基序
原文传递
家蚕微孢子虫原位杂交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韦亚东 张国政 陆长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8,共5页
根据家蚕微孢子虫rRNA基因高度保守的特点,设计合成了1对PCR引物,从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上扩增出1个12kb片段,用同位素标记后作为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特异性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家蚕卵及感染家蚕微孢子虫4、6、10d的幼虫进行... 根据家蚕微孢子虫rRNA基因高度保守的特点,设计合成了1对PCR引物,从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上扩增出1个12kb片段,用同位素标记后作为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特异性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家蚕卵及感染家蚕微孢子虫4、6、10d的幼虫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从家蚕单粒卵内检测到296粒孢子,对感染家蚕微孢子虫4、6、10d的幼虫均有阳性杂交信号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家蚕 家蚕 原位杂交 诊断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侵染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21)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艳红 潘国庆 +1 位作者 胡军华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简称N.b)经KOH处理后,接种于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21),建立家蚕微孢子感染增殖体系,同时,对孢子与宿主细胞在感染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跟踪观察。KOH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约为67%,Sf21细胞的初期感染率...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简称N.b)经KOH处理后,接种于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21),建立家蚕微孢子感染增殖体系,同时,对孢子与宿主细胞在感染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跟踪观察。KOH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约为67%,Sf21细胞的初期感染率约为4.3%,接种24h内,细胞感染率变化不明显,但随后逐渐增加,到接种后的第7天达76.9%。接种后第12天起,细胞内充满不同发育阶段的孢子,并可见大量的胞外游动孢子。随后,大量细胞破裂,孢子逸出后,破裂的细胞内出现大量囊泡,且有合胞体(巨型多核融合细胞)出现。另外,将感染孢子的家蚕中肠组织和丝腺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后直接接种Sf21细胞,不经发芽处理,细胞也能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21) 感染 合胞体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浙江株)α-微管蛋白基因部分片段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海燕 万淼 +2 位作者 费晨 钱永华 鲁兴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6,共8页
基于微孢子虫分类学地位的争议,通过克隆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的α-Tubulin基因,利用BioEditor将核苷酸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并从NCBI中收集不同物种的α-Tubulin基因,用CLUSTALX(1.81)、Mega2以及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CLUSTALW... 基于微孢子虫分类学地位的争议,通过克隆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的α-Tubulin基因,利用BioEditor将核苷酸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并从NCBI中收集不同物种的α-Tubulin基因,用CLUSTALX(1.81)、Mega2以及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CLUSTALW(1.83)分析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家蚕微孢子虫及其它微孢子虫与真菌聚为一类,且微孢子虫以一个独立群与接合菌(zygomycetes)的噬虫霉属(Entomophaga)、耳霉属(Conidiobolus)关系最近,与子囊菌(ascomycetes)、担子菌(basidiomycetes)、壶菌(chytrids)及其它接合菌互为姐妹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α-管蛋白基因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NbPTP1)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玉娇 龙梦娴 +5 位作者 陈洁 李治 李致宏 潘国庆 李田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8-264,共7页
极管作为微孢子虫高度特异的结构,在微孢子虫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家蚕微孢子虫和兔脑炎微孢子虫基因组数据,通过共线性分析获得一个编码家蚕微孢子虫假定极管蛋白的基因NBO_7g0016。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富含... 极管作为微孢子虫高度特异的结构,在微孢子虫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家蚕微孢子虫和兔脑炎微孢子虫基因组数据,通过共线性分析获得一个编码家蚕微孢子虫假定极管蛋白的基因NBO_7g0016。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富含脯氨酸的40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39.6 kD,蛋白质序列的N端具有信号肽,有40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和17个磷酸化位点。以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NBO_7g0016基因,并构建插入该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昆明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成熟孢子中有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将蛋白质定位于家蚕微孢子虫的极管,确证该蛋白质为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NbPTP1,GenBank登录号:EOB15198.1)。初步推测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具有糖基化修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极管蛋白1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分析
原文传递
Calcofluor White M2R荧光染色法识别家蚕微孢子虫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吉平 曾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5-1186,共2页
本研究探讨应用荧光染色试剂Calcofluor White M2R染色鉴别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结果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家蚕微孢子虫孢子被染上强烈的青蓝色荧光,而寄主组织碎片、病毒、细菌等不被染色。该法是一种快速有效鉴别微孢子... 本研究探讨应用荧光染色试剂Calcofluor White M2R染色鉴别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结果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家蚕微孢子虫孢子被染上强烈的青蓝色荧光,而寄主组织碎片、病毒、细菌等不被染色。该法是一种快速有效鉴别微孢子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CALCOFLUOR WHITE M2R 荧光染色 识别技术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SWP25、SWP30、SWP32的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国庆 谭小辉 +3 位作者 党晓群 李田 郭广清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8-332,共5页
研究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的孢壁蛋白对于揭示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宿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已完成精细定位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SWP25、SWP30、SWP32在家蚕中肠组织中的表达谱进行了分析。RT-PCR结果表明,SWP32在感染... 研究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的孢壁蛋白对于揭示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宿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已完成精细定位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SWP25、SWP30、SWP32在家蚕中肠组织中的表达谱进行了分析。RT-PCR结果表明,SWP32在感染后24 h就可以检测到其转录本,SWP25、SWP30的转录本在感染后36 h可检测到,提示SWP32可能在孢子裂殖体阶段就需要发挥作用;3种孢壁蛋白在感染3 d后其转录本均达到较高水平,并在感染过程中持续保持,在感染后第10天仍能明显检出。3种孢壁蛋白在感染3 d后转录本量明显增加的现象与家蚕微孢子虫的生活史相符合,即:孢子母细胞在此阶段迅速增加并向成熟孢子转化,成熟孢子的孢壁在这一时期形成。3种孢壁蛋白的表达能在感染早期阶段的家蚕中肠组织中被检出,为进一步探讨3种蛋白的功能提供了线索,也为开发基于这3种蛋白的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特异性的家蚕微粒子病早期诊断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孢壁蛋白 感染 中肠组织 表达谱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分析支持微孢子虫与真菌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向恒 潘国庆 +3 位作者 陶美林 李田 王营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2-446,共5页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虽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据表明其与真菌(fun-gi)存在亲缘关系,但这些证据均是基于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而得出的。利用家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数据,采用基于基...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虽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据表明其与真菌(fun-gi)存在亲缘关系,但这些证据均是基于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而得出的。利用家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数据,采用基于基因同源性的Darkhorse基因组统计方法,鉴定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中每个基因的来源谱系,并通过全基因组谱系可能性指数(lineage probability index,LPI)分析微孢子虫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与其他微孢子虫的LPI加权平均值为0.93,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与真菌界的LPI加权平均值为0.65,与原生生物界的LPI加权平均值为0.38。由此证明微孢子虫与真菌存在着更近的亲缘关系,微孢子虫门属于真菌界而非原生生物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 真菌 亲缘关系 Darkhorse基因组统计法 家蚕微孢子虫
原文传递
重度感染家蚕微孢子虫的家蚕丝腺cDNA文库构建及EST测序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田 潘国庆 +1 位作者 党晓群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0-327,共8页
用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家蚕品种大造的3龄幼虫,于感染后第10天选择有Nb重度感染特征的家蚕丝腺组织无菌操作提取RNA,构建Nb和家蚕丝腺混合样品cDNA文库(文库滴度≥1.6×106PFU/mL)。对文库进行测序,获得EST序列5 ... 用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家蚕品种大造的3龄幼虫,于感染后第10天选择有Nb重度感染特征的家蚕丝腺组织无菌操作提取RNA,构建Nb和家蚕丝腺混合样品cDNA文库(文库滴度≥1.6×106PFU/mL)。对文库进行测序,获得EST序列5 026条,其中家蚕丝腺EST3 901条、家蚕微孢子虫EST970条。拼接后,分别获得家蚕丝腺和Nb的单一EST(unique EST)563和383条。对EST和unique EST进行分析发现,感染后第10天家蚕丝腺中Nb的组蛋白、细胞分裂激酶等与孢子分裂增殖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一些可能与Nb侵染或寄生适应相关的基因,如Nb孢壁蛋白、极丝蛋白、转运体蛋白等基因亦在此时期较高水平表达,尤其是此期间有相对高水平的组蛋白脱乙酰基酶基因表达,说明Nb基因的表达受到组蛋白去乙酰化方式的调控。对家蚕微孢子虫uniqueEST的序列特征分析发现,Nb mRNA UTR的长度和GC含量与其它微孢子虫差异较小,但ORF区的AT含量较高,即家蚕微孢子虫基因ORF序列较其它微孢子虫发生了高AT变化。Nb unique EST的功能注释及分类结果表明感染后第10天家蚕丝腺中的Nb孢子仍处于多形期,还未完全成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家蚕丝腺 感染 CDNA文库 EST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镇江株)β-微管蛋白基因部分片段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勃 沈中元 +2 位作者 曹喜涛 徐莉 唐顺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7-511,共5页
设计1对正、反向引物btubf/btubr,对家蚕微孢子虫(镇江株)基因组DNA的β-微管蛋白(beta-tubulin)基因进行扩增,得到部分片段。经PCR鉴定、酶切及测序分析,该片段与Nosema属其它微孢子虫的beta-tubulin同源。采用邻近归并法(Neighbour-Jo... 设计1对正、反向引物btubf/btubr,对家蚕微孢子虫(镇江株)基因组DNA的β-微管蛋白(beta-tubulin)基因进行扩增,得到部分片段。经PCR鉴定、酶切及测序分析,该片段与Nosema属其它微孢子虫的beta-tubulin同源。采用邻近归并法(Neighbour-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微孢子虫和真菌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于微孢子虫的系统发育研究和家蚕微粒子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β-管蛋白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