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1
作者 张卫恒 肖应 +2 位作者 赵学会 李正 左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70-073,共4页
老年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情况。方法 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静态调强... 老年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情况。方法 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比较不同放射治疗方法下的计量学特征及危及器官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CI、HI、D98、Dmean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D2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小肠、左侧股骨头、右侧股骨头的相关剂量参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V40、V45明显小于对照组,但在D2、Dmean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老年直肠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可以获得更好的剂量适形性及均匀性,且对小肠、左(右)侧股骨头等的照射剂量相对更低,可形成更好地保护作用,在提高安全有效治疗效果方面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直肠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计量学 效果
下载PDF
不同源图像距离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孙小喆 盛康 +2 位作者 王昊 梁克明 任贵兵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射野剂量测定中射野剂量学(PD)验证系统射束中心轴上不同源图像距离(SID)影像面板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验证的影响,为剂量验证选择合适SID位置及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武警特色医学中... 目的:研究射野剂量测定中射野剂量学(PD)验证系统射束中心轴上不同源图像距离(SID)影像面板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验证的影响,为剂量验证选择合适SID位置及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不同部位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VMAT,根据患者资料创建10个模拟剂量验证计划,共10个弧段,非晶硅影像面板在射束中心轴上分别距离等中心为0、-30、-40、-50和-60cm处校准并建立PD系统的验证计划,利用加速器机载非晶硅影像面板电子射野影像装置(a-Si EPID)进行剂量验证,分别对3%/3mm和3%/2mm标准下γ通过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3mm评价标准下,SID分别为100、130、140、150和160cm时则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分别为(98.93±0.81)%、(94.77±9.00)%、(92.18±11.34)%、(89.72±12.54)%和(87.05±13.06)%,均高于3%/2mm评价标准下的γ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3.44、3.59、4.16、6.47,P<0.05)。SID 100cm时采集剂量的平均γ通过率在3%/3mm和3%/2mm评价标准下,与γ通过率为1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3.62,P<0.05),而SID在其他位置得到的γ通过率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3mm和3%/2mm评价标准下,SID 100cm时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最高,130cm时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可满足临床验证基本要求,EPID剂量验证中优选在SID为100cm进行剂量采集,且剂量验证γ通过率更高,干扰影响小,验证结果可信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源图像距离 剂量验证 非晶硅影像面板 γ通过率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区增量剂量学对比研究
3
作者 吕海鹏 刘晓 +4 位作者 陈嘉炜 石明明 徐红岩 侯晓玮 解传滨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4期6-12,共7页
目的:对比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大体积脑转移瘤(BMs)靶区不同增量方式下的剂量学参数,探讨基于直线加速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脑转移瘤的更优实现方式。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至2023年于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目的:对比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大体积脑转移瘤(BMs)靶区不同增量方式下的剂量学参数,探讨基于直线加速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脑转移瘤的更优实现方式。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至2023年于海军第九七一医院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30例BMs患者,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中分别设计靶区剂量均匀计划(Plan均匀)、靶区内设置均匀增量计划(Plan_(均增))和递增增量计划(Plan_(递增))3种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在靶区内部设置高剂量区(GTV_(h)),针对GTV_(h)设计Plan匀增和Plan_(递增)。分析利用IMRT与VMAT分别设计的Plan均匀、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3种治疗计划的剂量差异。观察对比靶区平均剂量(D_(mean))、50%和2%靶区受照射剂量(D50%和D_(2%));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以及正常脑组织接受10~40 Gy体积百分占比(V_(10)Gy~V_(40)Gy)。结果:IMRT的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与Plan均匀相比GTV的D_(mean)提高10.13%和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0、12.771,P<0.05),D50%提高8.9%和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90、9.929,P<0.05),D_(2%)提高15.2%和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20、8.746,P<0.05);IMRT的Plan均匀、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3种计划正常脑组织V_(10)~V_(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的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与Plan均匀相比GTV的D_(mean)提高10.53%和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41、15.461,P<0.05),D50%提高9.1%和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2、10.952,P<0.05),D_(2%)提高16.4%和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71、8.685,P<0.05);VMAT的Plan_(均增)、Plan_(递增)和Plan均匀3种计划正常脑组织V_(10)Gy~V_(40)Gy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 Plan_(均增)与Plan_(递增)的正常脑组织V20 Gy、V30 Gy和V_(40)Gy均小于VMAT的Plan_(均增)与Plan_(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lan_(均增)=2.112、2.215、2.444,tPlan_(递增)=2.323、2.939、3.145,P<0.05);IMRT与VMAT的D2、D_(mean)和D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SRT中,保证靶区边缘正常脑组织安全的前提下,同步提升靶区中心剂量不会显著提高正常脑组织剂量,IMRT与VMAT均能满足靶区内部增量要求,VMAT靶区增量略好,效率更高;递增计划靶区剂量提升效果好于_(均增)计划,VMAT的递增计划更适合BMs的HSR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
下载PDF
胸部肿瘤快速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精度分析
4
作者 归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69-172,共4页
分析胸部肿瘤快速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精度差异。方法 以80例胸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比用胸膜包大臂根部固定和正常胸部体膜固定的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值以及并... 分析胸部肿瘤快速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精度差异。方法 以80例胸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比用胸膜包大臂根部固定和正常胸部体膜固定的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值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膜包大臂根部固定方式在胸部肿瘤快速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中显示出更高的摆位精度,显著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误差,提升了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该固定方式通过更紧密地贴合患者体表有效减少了因呼吸运动和体位变动引起的误差,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体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快速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胸膜包大臂根部固定 胸部体膜固定 摆位精度
下载PDF
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算法计划统计不确定度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
5
作者 叶为镪 李博 +5 位作者 张伟 韦珍珍 于超俊 张大伟 苏世达 覃文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18-22,45,共6页
目的:研究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XVMC)算法中计划统计不确定度(SUpC)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优化与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直肠癌患者放... 目的:研究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XVMC)算法中计划统计不确定度(SUpC)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优化与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资料,在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采用XVMC算法,分别设置SUpC为0.25、0.50、0.75、1.00、1.25和1.50,设计6种VMAT计划(SUpC_(0.25)、SUpC_(0.50)、SUpC_(0.75)、SUpC_(1.00)、SUpC_(1.25)和SUpC_(1.50))进行优化和计算,比较6种不同VMAT计划中靶区最大剂量(D_(max))、平均剂量(D_(mean))、均匀性(HI)和适形度(CI)的差异,以及危及器官(OAR)的膀胱、小肠、股骨头和正常组织剂量差异,分析SUpC值对VMAT计划的控制点SUpC(SUpCP)、损失值loss、历史密度(HD)、优化计算时间(Time)、子野数(Segment)、机器跳数(MU)、出束时间(DT)等参数的影响。结果:随着SUpC增大,与SUpCP_(0.25)相比,其余5种计划靶区D_(max)、D_(mean)及HI分别增大,CI分别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2、13.83、24.94、15.79,P<0.05),OAR膀胱的D_(max)、D_(mean)和正常组织的D_(max)、50 Gy剂量体积百分比(V_(50))分别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54、0.87、45.52、7.05,P<0.05)。与SUpCP_(0.25)相比,其余5种计划优化计算时间Time随SUpC增大分别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9.69,P<0.05)。SUpC≤1时,靶区D_(max)相比于SUpC_(0.25)时剂量偏差≤3%;SUpC≥1时,优化计算时间<10 min。结论:随着SUpC值增大,高剂量区域的D_(max)增多,靶区剂量被高估,靶区HI和CI变差,加速优化计算效率。针对Monaco计划系统进行直肠癌VMAT计划设计时推荐使用SUpC值为1,可以在保证计划质量最好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直肠癌VMAT计划的优化效率,为直肠癌VMAT临床计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体元蒙特卡罗(XVMC)算法 不确定度 直肠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下载PDF
中间剂量计算模式对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
6
作者 刘卫东 张燕慧 +2 位作者 孙力军 叶书成 魏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15-17,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间剂量计算(IDC)模式对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8例食管癌患者,在Eclipse15.6治疗计划系统上重新设计VMAT计划,分为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和应用IDC模式计划,比较... 目的探讨中间剂量计算(IDC)模式对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8例食管癌患者,在Eclipse15.6治疗计划系统上重新设计VMAT计划,分为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和应用IDC模式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种计划靶区的D_(98)、D_(2)、D_(mean)、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等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双肺的V_(5)、V_(10)、V_(20)、V_(30)和D_(mean)及脊髓D_(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应用IDC模式计划的心脏V_(30)、V_(40)、D_(mean)均低于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DC模式计划较未应用IDC模式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同时降低了OARs剂量,因此,应用IDC模式计划可以提高食管癌VMAT计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中间剂量计算 剂量学
下载PDF
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7
作者 刘旭红 夏耀雄 +2 位作者 陈晓 赵永军 王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34-640,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在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双侧早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5例...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在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双侧早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5例,均为女性,年龄34~65岁,中位年龄52岁;病理分期均为T1N0M0。采用Accuray公司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和Elekta公司Monaco计划系统分别为同一例患者设计HT和VMAT计划,两种放射治疗双侧乳腺癌双靶区处方剂量均给予50 Gy/25次。对HT和VMAT计划在PTV和OAR剂量学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T和VMAT计划的PTV剂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HT的覆盖度(D95%)高于VMAT计划,HT的均匀性指数(HI)从VMAT计划的0.113降到了0.068(P<0.001),HT的D_(max)明显低于VMAT计划[(54.14±0.70)Gy vs(56.27±0.81)Gy。P<0.001],适形性指数(CI)两种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OAR方面,HT的脊髓D_(max)、全肺V5和心脏V5明显低于VMAT计划[(3.44±0.42)Gy vs(5.62±0.34)Gy,(39.65±4.40)%vs(52.73±2.50)%,(15.88±2.09)%vs(40.28±1.47)%。P<0.05],但HT全肺、心脏和肝脏的V20和V30及肝脏D_(mean)明显高于VMAT计划(P<0.05),全肺D_(mean)和心脏D_(mean)两种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比HT计划的治疗时间稍长[(886.67±38.09)s vs(843.67±21.61)s。P=0.013]。结论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HT的PTV剂量学参数优于VMAT计划,对脊髓的保护更好,并明显降低了肺、心脏的低剂量区体积,但HT在肺、心脏和肝脏的中、高剂量区受照体积明显高于VMAT计划。HT治疗效率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保乳术 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比较
原文传递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对比研究
8
作者 王梦圆 李健 +2 位作者 罗晓 蓝威 周怀恒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2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ARC)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4年1—5月医院收治的30例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分别设计7野IMRT(7-IMRT)与双弧ARC(2-ARC)技术的放射治疗计划。比较... 目的探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ARC)技术在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4年1—5月医院收治的30例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分别设计7野IMRT(7-IMRT)与双弧ARC(2-ARC)技术的放射治疗计划。比较2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受量及机器跳数等参数。结果2-ARC计划的靶区适形性(CI)和均匀性(HI)均优于7-IMRT计划(P<0.05);2-ARC计划中小肠D_(mean)及膀胱V_(30)、V_(40)与股骨头V_(30)剂量均低于7-IMRT计划,小肠V_(45)、V_(10)与骨盆V_(20)剂量高于7-IMRT计划(P<0.05);2-ARC计划的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少于7-IMRT计划(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中,相比7-IMRT技术,2-ARC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OAR、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直肠癌 剂量学
下载PDF
AAPM TG119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和容积旋转调强技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吴嘉慧 王凯 胡彩容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8期24-26,31,共4页
目的通过AAPM TG119报告中的测试病例评估Monaco系统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的准确性。方法采用AAPM TG119报告提供的测试病例,在Monaco治疗系统中依照AAPM TG119报告中处方剂量和计划目标要求设计7或9个野的I... 目的通过AAPM TG119报告中的测试病例评估Monaco系统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的准确性。方法采用AAPM TG119报告提供的测试病例,在Monaco治疗系统中依照AAPM TG119报告中处方剂量和计划目标要求设计7或9个野的IMRT计划和单弧或双弧的VMAT计划,采用IBA MatriXX和Compass进行剂量验证,并将计划结果与AAPM TG119报告中多中心测试的结果对比。结果IMRT和VMAT计划在系统中的剂量指标均达到了AAPM TG119报告中的要求。IMRT计划γ通过率(3%/2 mm)为(97.85±1.2)%,VMAT计划的γ通过率(3%/2 mm)为(98.74±1.3)%。结论Monaco系统提供的IMRT技术和VMAT技术能够设计出与AAPM TG119为标准的IMRT计划质量相当的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AAPM TG119 放射治疗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静 丁霞 +2 位作者 刘方 马玫丽 王军华 《循证医学》 2024年第5期304-311,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40例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早期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后...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40例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早期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后是否发生RP将患者分为RP组(46例)和非RP组(94例)。所有患者中,1级RP有37例,2级RP有32例,3级RP有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剂量学参数。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肺功能指标与剂量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RP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比较不同分级RP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剂量学参数。采用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剂量学参数与RP程度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剂量学参数与3级RP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FEV1、MLD、患侧肺V_(5)、V_(10)、V_(20)和V30方面差异明显。年龄、糖尿病、FEV1、V_(5)和V_(20)均为影响患者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级RP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FEV1<2 L比例、肺V_(5)和V_(20)明显升高(P<0.05)。广义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V_(5)和V_(20)与RP程度有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结果显示,V_(5)和V_(20)与3级RP的关联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earity=0.426,0.537)。结论V_(5)和V_(20)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患者RP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应严格控制剂量-体积参数,以降低R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参数 放射性肺炎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李小波 王志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29-032,共4页
针对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效果展开有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约60例乳腺癌根治术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分为IMRT组30例-IMRT技术和VMAT组30例-VMAT技术,对比IMRT组/VMAT组靶区剂量... 针对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效果展开有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约60例乳腺癌根治术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分为IMRT组30例-IMRT技术和VMAT组30例-VMAT技术,对比IMRT组/VMAT组靶区剂量分布、健侧及患侧肺脏照剂量及心肌蛋白指标。结果 D2%、Dmax、Dmean、适形指数、均匀指数比较,P<0.05,D2%、Dmax、适形指数VMAT组<IMRT组,Dmean、均匀指数VMAT组>IMRT组,P<0.05;V5、V20、V30、V5、Dmax、Dmean:指标中V5、Dmean比较P>0.05,且剩余指标VMAT组<IMRT组,P<0.05;放射治疗前,肌钙蛋白VMAT组、IMRT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VMAT组(59.56±1.57)μg/L<IMRT组(63.25±1.70)μg/L,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为患者使用调强放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均可以起到良好效果,但VMAT技术可行性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 乳腺癌根治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肝癌三维适形、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黎 习勉 +3 位作者 孙文钊 梁健 黄晓延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静态调强(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肝癌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例行4DCT扫描的原发性肝右叶癌,为每例患者制定三套放疗计划:3DCRT、9野sIMRT和VMAT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50 Gy,分25次照射。比较不同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加速器跳数(MU)以及治疗参数等。【结果】三组计划的Dmax无明显差异;IMRT和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率、均匀性和适形性均显著优于3DCRT。三组计划的肝平均剂量分别为(20.5±4.5)Gy(3DCRT)、(21.1±3.8)Gy(IMRT)、(20.9±3.9)Gy(VMAT),肾脏、胃、小肠、脊髓的受照剂量差异不明显。3DCRT、IMRT、VMAT计划的MU分别为405±99、392±81、438±76(P=0.226),有效治疗时间分别为(2.1±0.2)min、(4.8±0.7)min、(3.0±0.2)min(P=0.000)。【结论】VMAT的剂量分布与IMRT相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与3DCRT相比,IMRT和VMAT计划均可显著改善肝癌靶区的剂量覆盖,但在正常器官的保护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姜庆丰 柏森 +5 位作者 傅玉川 李光俊 张洪 艾平 李贤富 谭榜宪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探索VMAT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拟放疗患者行CT扫描,照射靶区包括... 目的: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探索VMAT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拟放疗患者行CT扫描,照射靶区包括胸壁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ADAC Pinnacle9.0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切线野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和VMAT计划,Elekta公司Synergy直线加速器执行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及重要危及器官(肺、心脏、对侧乳腺、甲状腺、肱骨头等)剂量学参数及计划执行效率。结果:切线野适形计划及VMAT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双90°弧段VMAT计划较单240°弧段或单360°弧段有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VMAT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优于CRT,分别为0.63:0.44和1.11:1.15,差异具有显著性。VMAT分别降低患侧肺平均V20、V30、V40体积8%、10%、11%;但VMAT组患侧肺低剂量区V5平均增加16%,V10则差异无显著性。心脏平均剂量VMAT和CRT分别为5.2 Gy和4.1 Gy。心脏高于20 Gy、30 Gy的体积VMAT:CRT分别为3%:5%、1%:3%。心脏、全肺及除靶区以外的正常组织平均受照射低剂量区(≤10 Gy)体积VMAT高于CRT组,高剂量区(≥20 Gy)体积VMAT低于CRT组。VMAT治疗时间平均为152(107~214)s,CRT治疗时间平均为231(152~43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分次治疗平均机器跳数分别为VMAT(450 MU)、CRT(489 M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放疗是可行的,VMAT较CRT有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和更小的危及器官高剂量受照体积。对类似乳腺的偏人体中心的放疗靶区,采用两段小角度VMAT治疗弧,可以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VMAT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舒适性和放疗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旋转调强 三维适形 放射治疗 乳腺癌 剂量学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彦秋 韩阿蒙 +5 位作者 李金旺 顾涛 付占昭 毛羽 张子健 杨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7期771-775,共5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探讨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6年10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初次接受VMAT治疗的肺癌患者,共计40例。...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的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探讨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2016年10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初次接受VMAT治疗的肺癌患者,共计40例。比较发生RP和未发生R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物理参数,随访时间大于10个月,根据影像学检查及RTOG标准明确RP,探讨上述因素与大于或等于2级RP的关系。结果:发生2级及以上RP患者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手术、肿瘤位置、是否吸烟、是否化疗及放疗前有无阻塞性肺炎症等临床因素与RP的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V_5、V_10、V_13、V_15、V_20、V_25、V_30、V_35、V_40、平均剂量(D_(mean))、处方剂量(D_p)和PTV体积大小等物理因素中,V_5、V_10、V_13、V_15与RP发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23,0.012,0.004),其余物理因素与RP发生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因素和物理因素中只有V_5与RP发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OR=29.571)。结论:肺癌患者进行VMAT放射治疗时,V_5与RP的发生显著相关。肺癌患者放射治疗选择ARC治疗方式时,应严格限制低剂量受照体积V_5、V_10、V_13、V_15,尤其是V_5,使RP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肺癌 放射性肺炎 临床因素 物理因素
下载PDF
Monaco计划系统和Pinnacle计划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鄢佳文 高靖琰 +3 位作者 柏晗 刘旭红 潘香 朱思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35-438,443,共5页
目的探讨Monaco计划系统和Pinnacle计划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中基于Arc CHECK模体进行剂量验证,并据此分析不同的参数下的剂量对比研究。方法选择40例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病理学分期为Ⅰa~Ⅱb期(UICC/AJCC2... 目的探讨Monaco计划系统和Pinnacle计划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中基于Arc CHECK模体进行剂量验证,并据此分析不同的参数下的剂量对比研究。方法选择40例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病理学分期为Ⅰa~Ⅱb期(UICC/AJCC2002分期)。依Monaco计划系统和Pinnacle计划系统各20例。设计计划用ArcCHECK模体进行验证。采用Gamma分析法在对比标准2%/3 mm、3%/3 mm、3%/5 mm条件下,比较两种计划系统验证通过率;采用DTA分析法,在对比标准3%/3 mm,比较两种计划系统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的通过率并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 Monaco计划系统的通过率高于Pinnacle计划系统;在Gamma分析法、标准2%/3 mm和3%/3 mm时,两种计划系统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比标准3%/5 mm时,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DTA距离符合度分析法下,两种计划系统的相对剂量和绝对剂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naco计划系统和Pinnacle计划系统均能验证完成鼻咽癌VMAT的计划,Monaco计划系统较Pinnacle有着更高的验证通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CHECK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鼻咽癌 剂量验证 Monaco计划系统 Pinnacle计划系统
原文传递
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系统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参数的影响
16
作者 陈莹 黄文涛 徐志勇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系统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危及器官(OAR)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的影响,从而分析TOMO的优势。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TOMO治疗的9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分别... 目的:分析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系统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危及器官(OAR)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的影响,从而分析TOMO的优势。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TOMO治疗的9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分别对54例患者设计TOMO计划,对44例患者设计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对比分析两种计划对OAR受照射剂量参数的影响。结果:TOMO计划的计划靶体积(PTV)适形指数(CI)和计划肿瘤靶区体积(PGTV-T)的CI分别为(0.769±0.012)和(0.756±0.011),高于VMAT计划,PTV均匀指数(HI)为(0.138±0.014),低于VMA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7、6.993、7.245,P<0.05)。所有NSCLC患者中TOMO计划在全肺接受5 Gy剂量照射体积(V_(5 Gy))和心脏V_(30 Gy)分别为(45.251±1.652)%和(21.002±1.265)%,优于VMA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1、6.169,P<0.05);而VMAT计划全肺V_(20 Gy)优于TOMO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6,P<0.05)。NSCLC患者左肺TOMO计划全肺V_(20 Gy)、心脏V_(30 Gy)分别为(24.278±1.456)%和(21.365±1.687)%,均优于VMA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0、4.992,P<0.05);VMAT计划的心脏V_(40 Gy)优于TOMO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2,P<0.05)。NSCLC患者右肺中,TOMO计划全肺V_(5 Gy)和心脏V_(40 Gy)优于VMA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0,6.201,P<0.05)。两种计划的OAR全肺V_(20 Gy)、心脏V_(30 Gy)、V_(40 Gy)、食道V50 Gy、脊髓最大剂量(D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MO计划在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中PTV靶区放射适形度最佳,该技术更适合右肺和左肺的局部晚期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系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 危及器官(OAR)
下载PDF
胸部深部热疗联合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NSCLC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琴 杨邵瑜 +4 位作者 吴侃 唐荣军 夏冰 马胜林 张珂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35-439,共5页
目的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胸部深部热疗联合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r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后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发生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 目的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胸部深部热疗联合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r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后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发生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胸部深部热疗联合VMAT的中晚期NSCLC患者,热疗设备采用NRL-003型内生场高频热疗机,热疗在放疗后1 h内进行,自放疗计划开始日起3次/周,靶区中心温度控制在41℃~43℃,至放疗计划结束,治疗中加强观察和护理,统计患者热放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急性RP的发生率。结果68例NSCLC患者均接受VMAT胸部放疗联合胸部深部热疗,热放疗后较治疗前CD3+T淋巴细胞增高[(79.26±11.24)vs(73.40±13.16),P=0.033],CD4+T淋巴细胞有增高趋势[(47.81±11.57)vs(42.47±14.20),P=0.068],B淋巴细胞降低[(4.56±2.75)vs(7.05±3.86),P=0.001]。VMAT胸部热放疗后有症状急性RP的发生率为17.6%。结论胸部深部热疗联合VMAT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急性RP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深部热疗 急性放射性肺炎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丽虹 韩春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3-907,共5页
0引言 近两年,一种新的调强放疗技术一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已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容积旋转调强 放射治疗 调强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老年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殷海涛 任洪荣 +3 位作者 周冲 周云 温翠侠 胡翔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26-729,共4页
目的比较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HF-VMAT)与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41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组,20例行HF-VMAT,DT60 Gy/10-12f,21例行IMRT,DT 60 Gy/30f,放疗后1个... 目的比较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HF-VMAT)与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41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组,20例行HF-VMAT,DT60 Gy/10-12f,21例行IMRT,DT 60 Gy/30f,放疗后1个月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1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HF-VMAT组脊髓、食管、大血管的受量较IMRT组低(P<0.05)。HF-VMAT组部分缓解(PR)16例(80.00%),IMRT组PR 12例(5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P=0.22)。近期不良反应均为可控的1~2级肺、食管放射损伤,HF-VMAT组放射性肺损伤4例、IMRT组7例(χ2=0.37,P=0.54),HF-VMAT组放射性食管损伤6例、IMRT组14例(χ2=4.14,P=0.04)。结论 HF-VMAT对老年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危及器官受量较少,不良反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癌 大分割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前列腺癌旋转容积调强放射治疗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婷婷 花威 +1 位作者 张西志 汪步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624-628,共5页
目的运用旋转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瓦里安Rapid Arc)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dIMRT)技术,比较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9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57~71岁,中位年龄63岁;T_2期5例,T_3期4例。分别设计Rapid Arc、dIMRT放... 目的运用旋转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瓦里安Rapid Arc)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dIMRT)技术,比较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9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57~71岁,中位年龄63岁;T_2期5例,T_3期4例。分别设计Rapid Arc、dIMRT放射治疗计划,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对两种计划中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Rapid Arc技术与dIMRT技术相比,其CTV和计划靶区(PTV)适形指数、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更加接近1,最小值D_(98%)也更加接近处方剂量(P<0.05);在Rapid Arc计划方案中膀胱和直肠的V_(20)、V_(30)略高于dIMRT计划(P<0.05),但仍满足各自的剂量限值要求;V_(40)、D_(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 Arc计划方案中股骨头的D_(5%)显著高于dIMRT计划方案(P<0.05);Rapid Arc计划方案中治疗时间仅为dIMRT的1/3左右。结论Rapid Arc计划方案能够达到甚至优于dIMRT计划方案的靶区剂量分布,可以满足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要求,同时其具有较少总治疗时间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调强放射治疗 旋转容积调强(RapidArc) 固定野动态调强 剂量体积直方图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