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旁即时超声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评价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杨茂琼 岳荣川 +1 位作者 罗艳芳 张红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评估床旁即时超声(POCUS)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Vpeak)评价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容量负荷(VE)试验,... 目的评估床旁即时超声(POCUS)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Vpeak)评价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容量负荷(VE)试验,根据患者容量反应性分为有反应组[容量负荷后心脏每搏量(SV)增加≥15%,n=56]与无反应组(心脏指数增加<15%,n=44)。容量负荷前后均对患者实施床旁即时超声测量及中心静脉压(CVP)、脉压变异率(PPV)检测,比较两组容量负荷前后△Vpeak[主动脉血流峰流速(△Vpeak-AO)、颈总动脉血流峰流速(△Vpeak-CA)、肱动脉血流峰流速(△Vpeak-BA)、股动脉血流峰流速(△Vpeak-FA)]、CVP、PPV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peak对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容量负荷前,有反应组患者的△Vpeak-AO、△Vpeak-CA、△Vpeak-BA、△Vpeak-FA以及PPV分别为(15.42±4.24)%、(14.24±3.24)%、(13.29±2.54)%、(12.35±2.24)%、(13.32±2.53)%,均高于无反应组[(10.93±4.63)%、(10.48±3.16)%、(9.48±2.68)%、(7.84±2.16)%、(9.35±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负荷后,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各项△Vpeak指标与PPV、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peak-AO、△Vpeak-CA、△Vpeak-BA、△Vpeak-FA对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高于PPV。结论床旁即时超声测量△Vpeak能够有效预测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危重症 床旁即时超声 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 容量反应
下载PDF
颈总动脉流速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价
2
作者 秦龙 万健 +3 位作者 张黔 陈嵩 樊聪慧 郝怿隆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性(VR)且扩容前后心输出量(CO)变化是否≥15%将患者分为有反应(VR+组)及无反应(VR-组),各30例。VR+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8~86岁,平均46.9岁。VR-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90岁,平均46.1岁;采用迈瑞M9便携式多普勒超声取右颈总动脉长轴方向上测量两组患者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ex-Vmax)、吸气末最大血流速度(in-Vmax)与呼气末平均血流流速(ex-TAmax)、吸气末平均血流流速(in-TAmax),并计算出各自的变异度值:颈总动脉吸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变异度(△Vmax)、吸呼气末平均血流速度变异度(△TAmax),分析不同组别上述数值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各项指标在容量反应性评估方面的价值。结果VR+组与VR-组in-Vmax[(71.72±18.67)cm/s vs.(79.47±24.04)cm/s]、in-TAmax[(40.67±11.44)cm/svs.(46.44±15.84)cm/s]比较无明显差异,但ex-Vmax[(61.00±17.84)cm/s vs.(76.86±25.28)cm/s]、ex-TAmax[(34.83±11.01)cm/s vs.(44.66±15.43)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组与VR-组△Vmax(19.42%±14.18%vs.5.09%±13.59%)、△TAmax(18.19%±11.63%vs.4.29%±7.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x-Vmax与ex-TAmax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和0.678,而△Vmax与△TA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800,分别是0.803和0.863,提示△Vmax、△TAmax对于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的评估更敏感。结论呼气末颈总动脉最大血流流速及平均血流流速、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差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均可用来评估机械通气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且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变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床旁超声 颈总动脉血流流速 容量反应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和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
3
作者 吴永伟 卢子瑄 秦险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究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RVI)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方法:选择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后容量反应性情况分为无反应组(n=59)和反应组(n=27)。监测患者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 目的:探究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RVI)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方法:选择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后容量反应性情况分为无反应组(n=59)和反应组(n=27)。监测患者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6 h腹内压、IVC-RVI,分析其对容量反应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收缩压(SBP)及心率(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6 h,两组患者腹内压均升高,且无反应组腹内压及复苏前后腹内压差值均高于反应组(P<0.05)。无反应组IVC-RVI低于反应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C-RVI、复苏后6 h腹内压为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复苏后6 h腹内压、IVC-RVI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无容量反应性的截断值分别为9.860 mmHg、16.95%,敏感度分别为78.00%、50.00%,特异度分别为82.00%、50.0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722(P<0.05)。两个指标联合预测的价值最高(P<0.05),AUC为0.817(95%CI:0.725~0.90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00%、78.00%。结论:腹内压偏高、IVC-RVI偏低是导致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无容量反应性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可据此合理制定液体复苏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腹内压 下腔静脉变异度 容量反应
下载PDF
非标准状态下脉压变异率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秋荣 王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0-303,共4页
容量反应性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的核心,脉压变异率(PPV)反映每搏输出量随呼吸的变化,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然而,PPV监测依赖于心肺相互作用,测量时有严格的条件限制。PPV测量的标准状态要求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潮气量至少... 容量反应性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的核心,脉压变异率(PPV)反映每搏输出量随呼吸的变化,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然而,PPV监测依赖于心肺相互作用,测量时有严格的条件限制。PPV测量的标准状态要求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潮气量至少为预测体重(PBW)8 ml/kg,同时不合并自主呼吸、低肺顺应性、心律失常、胸腔开放、腹内高压和高呼吸频率等,不完全满足上述测量条件时测得的PPV则为非标准状态下PPV。临床上多数患者不满足PPV测量的标准状态,因此如何保证非标准状态下PPV应用的有效性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PPV的原理以及非标准状态下PPV的临床应用等内容,为临床合理使用PPV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反应 脉压变异率 非标准状态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容量反应性评估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立 彭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脓毒症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其并发脓毒性休克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液体复苏,是基于增加心脏前负荷来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增加全身灌注并减少器官功能障碍。在液体复苏过程中,有... 脓毒症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其并发脓毒性休克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液体复苏,是基于增加心脏前负荷来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增加全身灌注并减少器官功能障碍。在液体复苏过程中,有效、及时、准确地评估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十分重要,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选择合理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评估容量状态及其反应性也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本文对脓毒性休克容量管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脓毒症患者的容量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容量反应
下载PDF
床旁超声预测脓毒症休克合并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朱肇基 叶宏伟 +4 位作者 汪易岚 俞隼 范佳 沈耀亮 金钧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在预测脓毒症休克合并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分别于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获得心率、平均动...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在预测脓毒症休克合并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分别于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获得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每搏量变异度(SVV);应用床旁超声测量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ΔIVCd)、颈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CDPV)、颈动脉血流量及颈动脉血流量变异度(ΔCBF)。将容量负荷试验后CI增加值(Δ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根据患者有无容量反应性进行分组,比较两组容量负荷试验前后上述参数的差异;分析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ΔCI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脓毒症休克合并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49例患者,其中有容量反应性者26例(有反应性组),无容量反应性者23例(无反应性组)。有反应性组容量负荷试验前SVV、ΔIVCd、ΔCDPV均高于无反应性组,ΔCBF高于无反应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容量负荷试验前SVV、ΔIVCd、ΔCDPV和ΔCBF均与ΔCI呈正相关(r=0.425、0.856、0.855、0.874,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VV、ΔIVCd、ΔCDPV、ΔCBF预测脓毒症休克合并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6、0.713、0.725、0.734。结论 应用床旁超声监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预测无自主呼吸、无心律失常的脓毒症休克合并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床旁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 脓毒症休克 机械通气 容量反应
下载PDF
心脏超声结合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在预测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瑛 郑小芬 罗冬冬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8-30,43,共4页
目的:探究心脏超声结合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预测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ICU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容量负荷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将发生容量反... 目的:探究心脏超声结合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预测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ICU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容量负荷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将发生容量反应的患者纳入有容量反应组(19例),将未发生容量反应的患者纳入无容量反应组(41例)。对比两组患者下腔静脉内径[呼气末最大下腔内径(IVCDmax)、呼气末最小下腔内径(IVCDmin)],计算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Respiratory variability of inferior vena cava,RVI);心脏超声检测指标[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VI、心脏超声指标对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有容量反应组IVCDmax、IVCDmin小于无容量反应组,RVI水平高于无容量反应组(P<0.05);有容量反应组患者SV、CO水平低于无容量反应组(P<0.05),两组患者HR、MAP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经ROC分析RVI、SV、CO的有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0.714、0.858,敏感度分别为86.67%、84.00%、85.77%,特异性分别为86.67%、42.88%、72.22%(P<0.05)。结论:心脏超声结合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在预测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明显,安全有效地提高临床上对ICU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超声 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 ICU脓毒症 容量反应
下载PDF
IVC-RVI联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蔺伟 陈琳琳 宋彩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IVC-RVI)联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12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容量负荷试验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n=52)...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IVC-RVI)联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12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容量负荷试验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n=52)和无反应组(n=68)。于容量负荷试验前采用超声测定患者吸气末下腔静脉最大内径(D_(max))、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小内径(D_(min)),计算IVC-RVI。于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借助ROC分析D_(max)、D_(min)、IVC-RVI、IL-6、CRP、TNF-α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有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通过一致性分析,评估D_(max)、D_(min)、IVC-RVI联合IL-6、CRP、TNF-α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有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有反应组D_(max)、D_(min)显著低于无反应组,IVC-RVI显著高于无反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反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D_(_(max))、D_(min)、IVC-RVI、IL-6、CRP、TNF-α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有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846、0.804、0.903、0.877、0.756,均有P<0.05。经一致性分析,12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联合预测阳性51例,敏感度为0.981,特异性为0.971,准确率为0.975,Kappa为0.949。结论 IVC-RVI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可用于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中,且联合检测可获得更好的敏感度、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 炎症因子 脓毒症休克 容量反应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颈内静脉扩张指数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
9
作者 高雪花 曹雯 +2 位作者 关银 王锐 席振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722-727,共6页
目的评估容量负荷试验引起的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ΔPcv-aCO_(2))变化联合颈内静脉扩张指数(internal jugular vein dilation index,ΔIJV)能否预测脓毒性休克并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 目的评估容量负荷试验引起的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ΔPcv-aCO_(2))变化联合颈内静脉扩张指数(internal jugular vein dilation index,ΔIJV)能否预测脓毒性休克并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性休克并行机械通气的成年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容量负荷试验(30 min内输注500 mL平衡液),记录容量负荷试验前(T0)及容量负荷试验后即刻(T1)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T0及T1同时收集中心静脉及动脉血行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PcvCO_(2)-PaCO_(2),ΔPcv-aCO_(2)=Pcv-aCO_(2)T1-Pcv-aCO_(2)T0。超声测量左心室搏出量(SV)、颈内静脉最大前后径(IJVmax)及最小前后径(IJVmin),计算ΔIJV=(IJVmax-IJVmin)/[(IJVmax+IJVmin)/2]×100%,ΔSV=(SVT1-SVT0)/SVT0×100%,ΔSV≥15%为有容量反应性(R组),ΔSV<15%为无容量反应性(NR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容量负荷试验前后相关指标;ΔPcv-aCO_(2)和ΔIJV与ΔSV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ΔPcv-aCO_(2)和ΔIJV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86例患者,R组47例,NR组39例。R组容量负荷试验前△IJV明显大于NR组,容量负荷试验后Pcv-aCO_(2)下降(ΔPcv-aCO_(2))较NR组更明显(P<0.05)。△SV与容量负荷试验前ΔIJV呈明显正相关(r=0.804,P<0.001),与△Pcv-aCO_(2)呈明显负相关(r=-0.721,P<0.001)。容量负荷试验前ΔIJ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78[95%可信区间(95%CI)0.789~0.939],ΔIJV>19.0%为预测截断值,敏感度72.3%,特异度94.8%,阳性似然比(LR+)14.1,阴性似然比(LR-)0.3;ΔPcv-aCO_(2)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01(95%CI 0.701~0.879),容量负荷试验后Pcv-aCO_(2)下降>0.7 mm Hg为预测截断值,敏感度72.3%,特异度92.3%,LR+9.4,LR-0.3;容量负荷试验前ΔIJV联合ΔPcv-aCO_(2)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932(95%CI 0.856~0.975),明显大于各自的AUC(Z=2.089,P=0.037;Z=2.920,P=0.004),两指标联合后ΔIJV>18.0%和Pcv-aCO_(2)下降>0.4 mm Hg作为预测截断值,敏感度83.0%,特异度97.4%,LR+32.3,LR-0.2。结论ΔPcv-aCO_(2)及ΔIJV均能预测脓毒性休克并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两指标联合可提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容量反应 颈内静脉扩张指数(ΔIJV)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 机械通气
下载PDF
P_(ET)CO_(2)联合被动抬腿实验对高血压脑出血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杨征 陈彦飞 +3 位作者 周斌 李常伟 罗晨 王挺厅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联合被动抬腿实验(PLR)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补液后每搏量变化率(ΔS...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联合被动抬腿实验(PLR)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补液后每搏量变化率(ΔSV%)判断有容量反应(≥10%)36例,无容量反应(<10%)48例。比较有、无容量反应患者PLR前后P_(ET)CO_(2)差值(P_(ET)CO_(2))、ΔSV%,采用ROC曲线分析这两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效能。结果有容量反应患者PLR前后ΔP_(ET)CO_(2)、ΔSV%均明显高于无容量反应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LR前后ΔP_(ET)CO_(2)、ΔSV%及两项联合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容量反应性的AUC分别为0.876、0.868和0.957,其中两项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明显高于ΔP_(ET)CO_(2)、ΔSV%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_(ET)CO_(2)联合PLR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容量反应性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被动抬腿实验 高血压脑出血 容量反应
下载PDF
无创超声检测每搏量变异度、心脏指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霞 贾绍茂 +1 位作者 郑涛 卢元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检测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脓毒性休克(SS)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SS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PLR。定义PLR前后心输出量增加率(ΔCO)<15%为无容量反应性,根据容量...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检测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脓毒性休克(SS)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SS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PLR。定义PLR前后心输出量增加率(ΔCO)<15%为无容量反应性,根据容量反应情况将患者分为无反应组(32例)及有反应组(50例)。无创超声检测PLR前后SVV、CI。采用Pearson法分析PLR前后SVV减少值(ΔSVV)、CI增加值(ΔCI)与ΔCO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ΔSVV、ΔCI对SS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PLR后,有反应组SVV低于PLR前,CI、CO高于PLR前(均P<0.05)。有反应组PLR后ΔSVV、ΔCI、ΔCO高于无反应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LR前后ΔSVV、ΔCI与ΔCO呈正相关(r=0.741、0.698,均P<0.05)。由ROC曲线可知,SS患者PLR前后ΔSVV、ΔCI联合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915,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0.804、0.812(均P<0.05)。结论:无创超声检测SVV、CI联合PLR可以准确预测SS患者容量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无创超声 每搏量变异度 心脏指数 容量反应 被动抬腿试验 心输出量
下载PDF
超声下腔静脉预测容量反应性和容量状态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林益钦 陈英勒 +3 位作者 吴黄辉 李敏 陈国忠 李顺元 《安徽医学》 2023年第5期534-540,共7页
目的 观察超声下腔静脉(IVC)预测容量反应性和容量状态的能力。方法 选取2017年2~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140例。麻醉诱导前超声测量IVC呼吸周期的最大直径(dIVC_(max))和塌陷指数(cIVC),观... 目的 观察超声下腔静脉(IVC)预测容量反应性和容量状态的能力。方法 选取2017年2~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140例。麻醉诱导前超声测量IVC呼吸周期的最大直径(dIVC_(max))和塌陷指数(cIVC),观察麻醉诱导后补液前后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容量反应性。根据机械通气下补液前超声测量IVC呼吸周期的最大直径(dIVC_(max))和扩张指数(dIVC),以及同一时间的每搏变异度(SVV)值判定患者的容量状态。若SVV>12%,250 mL胶体液在15 min内输注完毕,SV增加≥10%,则归为容量反应性阳性组,反之为阴性组。机械通气下补液前若SVV≤12%,归为容量状态充足组,反之为容量不足组。记录患者于入手术室时(T1)、插管前即刻(T_2)、插管成功即刻(T_3)、插管后1 min(T_4)、补液前(T_5)、补液后(T_6)的SBP、DBP、HR;记录T_2~T_6的SV、SVV。采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IVC预测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的能力,以及运用灰色区域法来确定超声IVC的可疑范围。结果 容量反应性:容量反应性阳性组插管后1 min(T_4)、补液前(T_5)的SV明显均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反应阳性组和阴性组不同时间的SBP、DBP、HR、SV、SVV存在时间效应(P<0.05);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SV存在交互效应(P<0.05);cIVC和dIVC_(max)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和0.71,最佳截止点分别为41%和1.8 cm;灰色区域范围分别为38%~43%和1.7~1.9 cm。容量状态:麻醉诱导后,容量充足组患者的SBP、SV均明显高于容量不足组,SVV明显低于容量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的SBP、DBP、HR、SV存在时间效应(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SVV存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P<0.05);dIVC的AUC为0.85,dIVC_(max)的AUC为0.75,最佳截止点分别是12%和1.9 cm;灰色区域范围分别是12%~16%和1.7~2.0 cm。结论 麻醉诱导前超声测量下腔静脉有助于预测机体的容量反应性和容量状态,而且cIVC预测容量反应性的能力胜于dIVCmax,dIVC预测容量状态的能力胜于dIVC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超声 容量状态 容量反应
下载PDF
不同容量反应性的心脏手术后患者早期合理液体入量的阈值效应分析
13
作者 徐晓华 张玉侠 +4 位作者 林颖 刘睿艳 郑吉莉 陈轶洪 王文硕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2期121-125,1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容量反应性的心脏手术后患者术后早期液体入量与容量超负荷发生的关系并确定合理液体入量。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选择519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容量有反应组260例,容量无反应组259例),术后连续3 ... 目的探讨不同容量反应性的心脏手术后患者术后早期液体入量与容量超负荷发生的关系并确定合理液体入量。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选择519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容量有反应组260例,容量无反应组259例),术后连续3 d记录患者的出入量,计算患者日均液体入量体质量比、日均液体累积比,同时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容量超负荷。采用平滑曲线拟合和分段回归模型进行阈值效应分析,得出合理液体入量阈值。结果日均液体累积比和日均入量体重比分别适用于容量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的心脏术后患者容量超负荷预测;在容量有反应组,当日均液体累积比处于1.7%~2.5%时,该指标与容量超负荷呈线性增长关系(OR=9.6),而在以上范围之外,其与容量超负荷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容量无反应组,当日均入量体重比≥2.5%时,该指标与容量超负荷呈线性增长关系(OR=7.8),否则,其与容量超负荷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术后早期应先对患者进行容量反应性判断以指导液体摄入。对于容量有反应的患者,应保证其液体累积百分比<1.7%,对于容量无反应的患者,应保证其液体入量体重比<2.5%,若液体累积或摄入量超过以上阈值,有必要尽快通过利尿、血滤、强心等措施,对抗容量超负荷带来的疾病恶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反应 心脏术后 合理液体入量 阈值效应
下载PDF
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对急性循环障碍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
14
作者 刘媛 郑鹏 吴衡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循环障碍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不变异指数评估容量反应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循环障碍机械通气患者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补液试验,根据患者容... 目的 探讨急性循环障碍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不变异指数评估容量反应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循环障碍机械通气患者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补液试验,根据患者容量反应性差异分为观察组(30例,心脏指数增加15%及以上)与对照组(30例,心脏指数增加不足15%)。均进行床旁超声测量,对比两组患者补液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分析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对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补液后下腔静脉最大直径(2.13±0.25)cm、最小直径(1.78±0.14)cm均大于对照组,变异指数(14.12±3.2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3、5.050、5.726,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下腔静脉直径、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均可有效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P<0.05)。结论 急性循环障碍机械通气患者可利用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的方式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属于无损检测方式,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测量 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 急性循环障碍 机械通气 容量反应
下载PDF
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容量反应评估中的应用
15
作者 雷伟健 伍伟亮 刘锦仪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5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容量反应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检测乳酸等数据,通过床旁超...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容量反应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检测乳酸等数据,通过床旁超声检测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异率,通过唯捷流检测心排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所有患者均接受容量负荷试验,根据患者有无容量反应性将其分为A组(有容量反应性,n=65)和B组(无容量反应性,n=55),比较两组间患者的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异率差异以及补液前后有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异率,分析并评估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异率和有无容量反应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变异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心脏指数变异率、每搏输出量变异率、舒张压变异率、收缩压变异率、脉压差变异率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和容量反应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提示患者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和中心静脉压变异率、舒张压变异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心脏指数变异率、每搏输出量变异率、收缩压变异率、脉压差变异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容量反应与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存在相关性,通过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可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容量反应进行快捷、有效的评估,在重症患者的诊治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 血乳酸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容量反应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被动抬腿试验评估容量反应性的临床应用进展
16
作者 王心语 陈继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30-234,共5页
容量反应性的准确识别及评估对危重症患者临床液体管理至关重要[1]。内源性容量负荷试验是评估容量反应性的常用方法,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模拟容量负荷试验的效果,使自身血容量重新分布、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发生改变,同时有效避免了盲目补... 容量反应性的准确识别及评估对危重症患者临床液体管理至关重要[1]。内源性容量负荷试验是评估容量反应性的常用方法,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模拟容量负荷试验的效果,使自身血容量重新分布、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发生改变,同时有效避免了盲目补液带来的容量过负荷风险,较容量负荷试验更为安全。常用的内源性容量负荷试验方法包括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瓦氏动作(valsalva maneuver)及呼气末阻断试验(end-expiratory bloc⁃king test,EEO)[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抬腿试验 容量反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及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董倩倩 杨燕 刘德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9-1225,共7页
目的 探讨容量负荷试验前后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对患者发生容量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脓毒症休克患者98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补液治疗前后患者的每搏输出量变化值(ΔSV)分为容量负荷阳性组(ΔSV≥15%)53例、容量负... 目的 探讨容量负荷试验前后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对患者发生容量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脓毒症休克患者98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补液治疗前后患者的每搏输出量变化值(ΔSV)分为容量负荷阳性组(ΔSV≥15%)53例、容量负荷阴性组(ΔSV<15%)45例,对比两组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前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发生容量负荷试验反应性的价值,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各项参数与容量负荷试验反应的关系。结果 在容量负荷试验前,两组患者心排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变异量(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心率(heart rate,HR)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容量负荷阳性组CO、CI、CVP测定值均高于容量负荷阴性组(P<0.05),HR、SVV均低于容量负荷阴性组(P<0.05)。容量负荷试验前,两组患者左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内径时间积分(VTI)峰值流速呼吸变异度、VEpeak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容量负荷阳性组LVOT VTI测定值高于容量负荷阴性组(P<0.05),LVOT峰值流速呼吸变异度低于容量负荷阴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R、CO、CI、CVP、SVV、LVOT峰值流速呼吸变异度、LVOT VTI各项指标预测容量负荷反应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515、0.560、0.556、0.499、0.898、0.912、0.922;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越高、SOFA评分越高、CO越低、CI越低、CVP越低、SVV越高、LVOT VTI越低、LVOT峰值流速呼吸变异度越大,是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负荷试验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密切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于预测患者容量负荷反应性具有临床价值,可以指导患者临床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血流动力学 容量反应 预测
原文传递
ICU脓毒症休克患者ΔEa、ΔITBVI、ΔVTI与容量反应性关系及预测价值研究
18
作者 商益 林宗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1期2616-2620,2625,共6页
目的研究有效动脉弹性差值(ΔEa)、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差值(ΔITBVI)、颈动脉速度时间积分差值(ΔVTI)与ICU脓毒症休克容量反应性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该院ICU收治的10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容量... 目的研究有效动脉弹性差值(ΔEa)、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差值(ΔITBVI)、颈动脉速度时间积分差值(ΔVTI)与ICU脓毒症休克容量反应性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该院ICU收治的10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容量负荷试验后有创血流动力监测的心脏指数(CI)变化分为有反应组(CI增加≥15%)、无反应组(CI增加<15%)。比较两组试验前后Ea、ITBVI、VTI、CI及其差值,Pearson法分析ΔEa、ΔITBVI、ΔVTI与ΔCI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休克容量反应性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效能。结果有反应组试验前Ea高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9,P<0.05),ITBVI、VTI、CI低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4、5.695、7.056,P<0.05);有反应组ΔEa、ΔITBVI、ΔVTI、ΔCI高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80、23.258、20.551、18.948,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ΔEa、ΔITBVI、ΔVTI与ΔCI呈正相关(r=0.720、0.694、0.771,P<0.05);Logistic分析显示,ΔEa、ΔITBVI、ΔVTI是容量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ΔEa、ΔITBVI、ΔVTI三者联合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ΔEa、ΔITBVI、ΔVTI单独预测(P<0.05)。结论ΔEa、ΔITBVI、ΔVTI与ICU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密切相关,三者联合预测具有一定价值,能为临床指导容量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动脉弹性差值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差值 颈动脉速度时间积分差值 脓毒症休克 容量反应
下载PDF
重症超声技术在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者容量反应中的预测效能及意义
19
作者 魏向颖 姚振刚 郭霂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892-896,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技术在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者容量反应中的预测效能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84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被动抬腿试验(PLR)前后每搏量指数变化分为有反应组(45例,每搏量指数变化率≥15%)、...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技术在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者容量反应中的预测效能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84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被动抬腿试验(PLR)前后每搏量指数变化分为有反应组(45例,每搏量指数变化率≥15%)、无反应组(39例,每搏量指数变化率<15%),比较两组颈总动脉峰值流速度变异率(ΔVpeakCA)、PLR前后速度时间积分差值(ΔVTI)、PLR前后校正血流时间差值(ΔFTc),应用Pearson分析ΔVTI、ΔFTc、ΔVpeakCA与每搏量指数变化率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性分析每搏量指数变化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ΔVTI、ΔFTc、ΔVpeakCA及联合预测容量反应的效能。结果两组间比较发现,无反应组ΔVTI、ΔFTc、ΔVpeakCA、每搏量指数变化率低于有反应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ΔVTI、ΔFTc、ΔVpeakCA与每搏量指数变化率呈正相关(r=0.818、0.742、0.848,均P<0.001);偏相关性分析显示,ΔVTI、ΔFTc、ΔVpeakCA均与每搏量指数变化率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ΔVTI、ΔFTc、ΔVpeakCA及联合的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796、0.839、0.949,三者联合的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88.89%。结论ΔVTI、ΔFTc、ΔVpeakCA与行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容量反应性有关,通过重症超声技术可实现以上参数的无创、便捷检测,对患者容量反应性作出有效预测,从而帮助指导临床进行液体复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技术 脓毒症休克 液体复苏 容量反应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