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地条件下计及电池容量衰减的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
1
作者 李婷婷 孟润泉 +1 位作者 魏斌 马跃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1,共11页
随着极地科考力度的加大,能源需求迅速增加,以燃油为主的极地用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已不容小觑,亟须构建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微电网系统以保证极地科考绿色可持续发展。文中通过分析南极科考站的资源特性,选择风光储微电... 随着极地科考力度的加大,能源需求迅速增加,以燃油为主的极地用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已不容小觑,亟须构建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微电网系统以保证极地科考绿色可持续发展。文中通过分析南极科考站的资源特性,选择风光储微电网结构,建立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极地环境复杂多样,对储能系统影响较显著,为保证微电网未来运行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在配置阶段详细考虑了储能容量衰减对微电网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了温度、充放电倍率、循环次数对电池容量的影响,建立基于自适应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多因素耦合的电池容量衰减模型,并将其纳入优化配置模型,使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南极科考站进行算例求解与分析。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考虑储能容量衰减的微电网配置方案可降低电池过充、过放概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适用于极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科考站 自适应灰色关联分析法 微电网 电池容量衰减 优化配置 改进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锂硫软包电池容量衰减的失效分析
2
作者 杨幸遇 张涛 +1 位作者 高文超 刘艳侠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8-633,共6页
采用原位与非原位相结合的方法,将锂硫软包电池循环失效的容量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主要包括可逆容量损失和不可逆容量损失。根据表征实验拆分,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电流极化、电解液缺失和电芯极片膨胀导致的容量损失组成,不可逆容量损失... 采用原位与非原位相结合的方法,将锂硫软包电池循环失效的容量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主要包括可逆容量损失和不可逆容量损失。根据表征实验拆分,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电流极化、电解液缺失和电芯极片膨胀导致的容量损失组成,不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负极沉积硫化锂、隔膜黏附多硫化锂和电解液溶解等容量损失组成。通过计算对比,造成锂硫软包电池循环失效的主要因素为锂金属负极的粉化和硫化锂的沉积(约占47%),其次为隔膜黏附多硫化物约25%。可针对造成循环失效的主要因素进行重点改善,提升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推动实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软包电池 失效分析 容量衰减 量化分解
下载PDF
焦磷酸磷酸铁钠基钠离子电池日历老化容量衰减机理研究
3
作者 赵瑞瑞 彭燕秋 +7 位作者 赖学君 吴志隆 高杰 许文成 王立娜 丁沁 方永进 曹余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24-4132,共9页
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索其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机理对提高电池系统日历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磷酸磷酸铁钠[Na_(4)Fe_(3)(PO_(4))_(2)P_(2)O_(7)]基钠离子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 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索其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机理对提高电池系统日历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磷酸磷酸铁钠[Na_(4)Fe_(3)(PO_(4))_(2)P_(2)O_(7)]基钠离子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多维度分析技术,全面剖析了正负极活性材料在高温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率、结构、形貌及界面组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存储后电极活性材料的比容量仅出现轻微衰减,正负极活性材料结构也未见受损,且正极铁元素溶出串扰并不显著。然而,负极侧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增厚现象十分显著,表明存储期间负极SEI膜会不断溶解生长,且新生成的SEI膜以有机物为主。这一发现揭示了负极侧界面副反应是钠离子电池存储容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钠离子电池日历老化机制的理解,也为后续提升电池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日历老化 容量衰减机理 固体电解质膜 Na_(4)Fe_(3)(PO_(4))_(2)P_(2)O_(7)正极
下载PDF
Pb-Ca合金板栅电池早期容量衰减的原因
4
作者 谭晓波 李江 +3 位作者 王杜友 郭志刚 卢晓华 杨建芬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28,共4页
Pb-Ca合金在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中应用广泛。针对Pb-Ca合金浇铸板栅电池的早期容量衰减问题进行研究。用同批次Pb-Ca合金极板,制作不同加酸化成工艺的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充电电流小的电池发生了早期容量衰减,而大电流充电的电池循环... Pb-Ca合金在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中应用广泛。针对Pb-Ca合金浇铸板栅电池的早期容量衰减问题进行研究。用同批次Pb-Ca合金极板,制作不同加酸化成工艺的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充电电流小的电池发生了早期容量衰减,而大电流充电的电池循环性能正常。对发生早期容量衰减的电池进行分析,发现板栅腐蚀界面生成的硫酸铅晶体阻挡层是导致电池发生早期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如添加电解液添加剂、化成前对电池反充、增大充电电流等,可以使硫酸铅得以转化,能较好地避免电池发生早期容量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 早期容量衰减 Pb-Ca合金 板栅 硫酸铅 电解液添加剂 循环性能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建辉 张成 +2 位作者 韩兴本 刘军洁 许永强 《现代机械》 2023年第5期10-15,共6页
锂离子电池电极上的SEI副反应是导致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SEI副反应建立了模拟电池容量衰减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放电倍率下的SEI膜厚度增长规律,分析了电池相对容量的衰减问题,得出了一些有... 锂离子电池电极上的SEI副反应是导致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SEI副反应建立了模拟电池容量衰减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放电倍率下的SEI膜厚度增长规律,分析了电池相对容量的衰减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结果表明:高温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SEI反应速率,但温度的升高对于SEI膜生长速度的影响是有限的。高倍率放电情况下,倍率大小对SEI膜厚度增长影响很小,低倍率放电情况下,倍率越低,SEI膜越厚。SEI膜厚度与电池相对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容量衰减 SEI膜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下载PDF
计及电价不确定性和容量衰减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商业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旭东 杨烨 +2 位作者 李帆琪 时全佑 谭忠富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8,共11页
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设施,可以通过开展车网协同,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如何设计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商业模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鉴于此,设计了电动汽车聚合商单独参与现货市场、联合参与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 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设施,可以通过开展车网协同,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如何设计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商业模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鉴于此,设计了电动汽车聚合商单独参与现货市场、联合参与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2种模式。同时,考虑到电价不确定性和电池容量衰减的影响,对2种模式开展经济性测算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算例结果表明,电动汽车聚合商联合参与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模式的经济性要优于单独参与现货市场模式。在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设计现阶段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电力市场的商业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聚合商 现货市场 辅助服务市场 电价不确定性 容量衰减
下载PDF
高镍NCA、NCM及NCMA材料循环容量衰减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俎梦杨 张梦 +1 位作者 李子坤 黄令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0,共10页
为了对比铝(Al)、锰(Mn)元素对高镍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明确镍钴铝(NCA)、镍钴锰(NCM)及镍钴锰铝(NCMA)三类高镍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的差别以及循环过程中失效机理的差异,本工作选用3种相同镍含量的NCA、NCM及NCMA高镍正极材料对其... 为了对比铝(Al)、锰(Mn)元素对高镍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明确镍钴铝(NCA)、镍钴锰(NCM)及镍钴锰铝(NCMA)三类高镍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的差别以及循环过程中失效机理的差异,本工作选用3种相同镍含量的NCA、NCM及NCMA高镍正极材料对其循环性能以及循环过程中三者结构变化异同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常温下3款高镍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排序为NCA>NCMA>NCM。通过微分容量(d Q/d V)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发现,相同阶段3种材料结构破坏程度排序为NCM>NCMA>NCA,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很大程度上源自正极材料的结构破坏;进一步对3款正极材料在不同循环阶段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进行分析,发现循环过程中正极阻抗持续增大,且阻抗的增大明显受到晶体及二次颗粒结构变化的影响,电池循环稳定性与正极材料本身结构稳定性密切相关,最终造成3款高镍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差异。通过对三者循环性能的系统性对比与分析,加深了对高镍正极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关系的理解,对于提升高镍正极材料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正极材料 容量衰减 循环稳定性 结构变化
下载PDF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机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厉运杰 赵宣 +1 位作者 王利 陶常法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599,共4页
分析容量衰减机理,对优化电池体系十分重要。研究23 Ah方形铝壳磷酸铁锂(LiFePO_(4))锂离子电池高温(55℃)循环容量衰减的机理。通过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材... 分析容量衰减机理,对优化电池体系十分重要。研究23 Ah方形铝壳磷酸铁锂(LiFePO_(4))锂离子电池高温(55℃)循环容量衰减的机理。通过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材料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界面组分。利用电化学微分电压曲线(DVA)及扣式半电池测试,对高温循环后的电池容量衰减机理进行量化分析。失效电池的电极活性材料,整体结构没有被破坏,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出现裂纹,负极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增厚,有机锂化合物占比增大。DVA结果表明,可循环锂损失(LLI)和活性物质结构损失(LAM)分别占全电池容量衰减的74.82%和25.18%。扣式半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负极SEI膜和死锂、正极电解质相界面(CEI)膜、正极结构损失分别占全电池容量衰减的77.13%、1.83%和2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LiFePO_(4))锂离子电池 高温循环 定量分析 失效机理 容量衰减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容量衰减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3
9
作者 蔡砚 王要武 +3 位作者 何向明 姜长印 应皆荣 万春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尖晶石LiMn2O4容量衰减的原因包括活性物质的化学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两方面。其中HF是造成活性物质化学溶解的主要原因,尖晶石结构发生变化也导致容量衰减,而尖晶石材料的化学不稳定性往往会促成结构的变化。掺杂(体相、表面相)和富...  尖晶石LiMn2O4容量衰减的原因包括活性物质的化学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两方面。其中HF是造成活性物质化学溶解的主要原因,尖晶石结构发生变化也导致容量衰减,而尖晶石材料的化学不稳定性往往会促成结构的变化。掺杂(体相、表面相)和富锂相结合的方案能更有效地抑制尖晶石LiMn2O4的容量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 LIMN2O4 掺杂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容量衰减
下载PDF
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容量衰减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文刚 周波 +2 位作者 王晓丹 高俊奎 刘兴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研究了18650型锂离子电池常温循环性能和容量衰减机理。采用恒流-恒压制式对锂离子电池进行20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用交流阻抗技术对不同循环次数的电池进行分析,将不同循环次数的电池正负极与锂片分别组成半电池测试其容量,利用扫描电子... 研究了18650型锂离子电池常温循环性能和容量衰减机理。采用恒流-恒压制式对锂离子电池进行20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用交流阻抗技术对不同循环次数的电池进行分析,将不同循环次数的电池正负极与锂片分别组成半电池测试其容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空气渗透仪等测试手段对不同循环次数后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隔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电池在前200次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率为15.6%;而正极和负极容量分别损失6.6%和4.3%。电池容量衰减主要来自于活性锂离子的损失以及电极活性材料的损失,活性锂离子的损失可能是由于在循环过程中电解液与正负极活性材料反应不断消耗活性锂离子造成的;正极活性材料层状结构规整度下降,离子混排度提高,负极活性材料上沉积钝化膜,石墨化程度降低,隔膜孔隙率下降,导致电池电荷传递阻抗增大,脱嵌锂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容量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循环 容量衰减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高温电化学容量衰减及改进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召勇 刘兴泉 +1 位作者 高利珍 于作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综述了高温下尖晶石LiMn2O4容量衰减的原因、机理研究和改进它的高温性能的方法以及目前的进展,且指出了可能的提高它的高温性能的途径。
关键词 尖晶石 锂离子二次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锂 电化学容量衰减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容量衰减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丽 吴锋 +2 位作者 陈实 陈人杰 王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04-206,共3页
以手机用方型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从其充放电过程中电压特性、容量特性及内阻等方面,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衰减机制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说明电极材料相变或晶格的膨胀收缩、电解液的分解、活性物质的溶解、SEI膜的形成等现象是导致其... 以手机用方型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从其充放电过程中电压特性、容量特性及内阻等方面,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衰减机制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说明电极材料相变或晶格的膨胀收缩、电解液的分解、活性物质的溶解、SEI膜的形成等现象是导致其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容量衰减 内阻
下载PDF
锰酸锂电池储存后容量衰减机理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云建 宋杨 +5 位作者 魏洪兵 王彩娟 赵永 金挺 李新海 郭华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12-2818,共7页
采用商品化的LiMn2O4制作锰酸锂/石墨电池,研究其储存性能,并对储存前后的正极、负极和电解液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半荷电常温储存一个月,电池容量衰减3.7%,循环性能得到改善。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LiMn2O4晶格发生收缩,正... 采用商品化的LiMn2O4制作锰酸锂/石墨电池,研究其储存性能,并对储存前后的正极、负极和电解液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半荷电常温储存一个月,电池容量衰减3.7%,循环性能得到改善。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LiMn2O4晶格发生收缩,正极表面形成一层固体电解质(SEI)膜。交流阻抗研究表明:正极阻抗由储存前的62.69Ω增大到储存后的84.64Ω,负极阻抗由储存前的183.1Ω增大到储存后的301Ω。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电解液溶剂和电解质盐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分解,锰酸锂电池储存后容量衰减主要是由电极极化、Mn溶解、电解液分解、负极SEI膜增厚等原因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电池 储存 容量衰减 机理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4
作者 唐致远 阮艳莉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容量衰减是阻碍尖晶石锂锰氧化物商品化的主要障碍 ,正极活性材料的溶解、电解液的分解、钝化膜的形成等现象会引起充放电过程中不必要的副反应 ,这将导致电池容量的损失及衰减。本文总结了以尖晶石Li Mn O为阴极材料的电池的各种衰减... 容量衰减是阻碍尖晶石锂锰氧化物商品化的主要障碍 ,正极活性材料的溶解、电解液的分解、钝化膜的形成等现象会引起充放电过程中不必要的副反应 ,这将导致电池容量的损失及衰减。本文总结了以尖晶石Li Mn O为阴极材料的电池的各种衰减现象的机理 ,并对各种机理做了比较和评价。提出了减少容量衰减的几种方法 ,并对尖晶石Li Mn O的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容量衰减 机理
下载PDF
La-Mg-Ni系合金循环容量衰减的机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小平 杨丽颖 +1 位作者 耿晓光 王少恺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制备铸态及退火后La0.75Mg0.25Ni3.44Co0.2Al0.06合金,以研究La-Mg-Ni系合金的循环容量衰减机理。XRD、SEM和电化学分析表明:合金的主相为(La,Mg)2(Ni,Co,Al)7,还有La(Ni,Co)5和La(Ni,Co)2相。退火合金中各相间Mg和Ni的浓度差降低。铸... 制备铸态及退火后La0.75Mg0.25Ni3.44Co0.2Al0.06合金,以研究La-Mg-Ni系合金的循环容量衰减机理。XRD、SEM和电化学分析表明:合金的主相为(La,Mg)2(Ni,Co,Al)7,还有La(Ni,Co)5和La(Ni,Co)2相。退火合金中各相间Mg和Ni的浓度差降低。铸态合金、950℃和1 050℃退火合金中各相间电化学腐蚀的最大腐蚀电流分别为113.1 mA/g、72.3 mA/g和80.6 mA/g。合金中活性元素氧化腐蚀、合金颗粒粉化以及各相间的电化学腐蚀,是合金电极失效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g-Ni系合金 相成分 电化学腐蚀 容量衰减 机理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的容量衰减及掺杂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川 吴锋 +2 位作者 任旭梅 何国荣 李汉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98-101,共4页
分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 O4 在应用中容量衰减的难点 ,并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如Mn溶解 ,Jahn Teller效应 ,电解液的分解等 ,从机理上作出探讨。对尖晶石LiMn2 O4 的掺杂能够从改变d电子结构、缩小晶胞参数、减小比表面、改变M... 分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 O4 在应用中容量衰减的难点 ,并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如Mn溶解 ,Jahn Teller效应 ,电解液的分解等 ,从机理上作出探讨。对尖晶石LiMn2 O4 的掺杂能够从改变d电子结构、缩小晶胞参数、减小比表面、改变Mn的平均氧化态等方面改变其结构 ,从而抑制其容量衰减 ,改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尖晶石LIMN2O4 容量衰减 掺杂 改性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容量衰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耀春 戴永年 +1 位作者 杨斌 马文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共4页
尖晶石 LiMn_2O_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其容量衰减快和循环性能差是制约其商品化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尖晶石 LiMn_2O_4容量衰减快和循环性能差的原因,将其归结为内因和外因;在此基础上,从离子掺杂、表面修饰、电... 尖晶石 LiMn_2O_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其容量衰减快和循环性能差是制约其商品化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尖晶石 LiMn_2O_4容量衰减快和循环性能差的原因,将其归结为内因和外因;在此基础上,从离子掺杂、表面修饰、电解液改性、合成工艺优化几个方面讨论了改善尖晶石 LiMn_2O_4性能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LIMN2O4 容量衰减 原因 循环性能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发展前景 离子掺杂 表面修饰 工艺优化 商品化 电解液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金属锡电极容量衰减机理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昌明 张仁元 +2 位作者 李伟善 赵灵智 胡社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用电沉积直接在铜箔上沉积金属锡,恒电流充放电循环(CC)、循环伏安(CV)、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制备锡作为锂离子负极的性能。CC结果表明,锡电极的初始比容量大于600mAh/g,但6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迅速下降,至60次... 用电沉积直接在铜箔上沉积金属锡,恒电流充放电循环(CC)、循环伏安(CV)、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制备锡作为锂离子负极的性能。CC结果表明,锡电极的初始比容量大于600mAh/g,但6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迅速下降,至60次循环后容量基本消失。CV、SEM和FT-IR结果表明,金属锡经充放电后发生龟裂,伴随着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随着循环的进一步深入SEI膜不断增厚,金属锡粉化成颗粒被SEI膜所包裹而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金属锡 负极材料 容量衰减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宋文吉 陈永珍 +3 位作者 吕杰 林仕立 陈明彪 冯自平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5期364-372,共9页
容量衰减与电池循环寿命直接相关。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主要包括: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增长、电解液的分解、电极材料结构破坏、活性物质的溶解和相转变等。过充过放电、不良的储存或使用温度等外部因素也会导致电池容量衰... 容量衰减与电池循环寿命直接相关。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主要包括: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增长、电解液的分解、电极材料结构破坏、活性物质的溶解和相转变等。过充过放电、不良的储存或使用温度等外部因素也会导致电池容量衰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机理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容量衰减 机理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合成及其高温容量衰减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文 王苗 +2 位作者 陈继涛 张新祥 周恒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合成了富镍型三元复合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材料在3.0~4.4 V下0.2C放电容量达到179.2 mAh.g-1,但在55℃下经历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发生急剧的容量衰减.电化学交流阻抗谱、X射线光...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合成了富镍型三元复合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材料在3.0~4.4 V下0.2C放电容量达到179.2 mAh.g-1,但在55℃下经历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发生急剧的容量衰减.电化学交流阻抗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子发射光谱等实验表明,在高温高电压下,电解液与LiNi0.5Co0.2Mn0.3O2电极材料之间的副反应加剧,导致过渡金属原子溶出,该材料局域结构被破坏.同时,电极材料表面还沉积了高阻抗的LiF/MFx层,使得在电极的充放电过程中电荷转移阻抗和Li+扩散阻抗不断增加,以致电池容量急剧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 高温容量衰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