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超宽带近红外发光的铋激活光子玻璃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明营 邱建荣 +2 位作者 陈丹平 朱从善 徐雷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17,共2页
在铋掺杂的各种玻璃体系中能够产生覆盖1.2-1.6μm区间的超宽近红外发光;并对此类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进 行了初步探讨,指出铬铋共掺的锌铝硅玻璃中的宽带近红外发光源于铋而不是Cr4+离子。
关键词 掺铋玻璃 近红外宽带发光 宽带光放大器
原文传递
绿色合成Li_(3)Na_(3)Ga_(2)F_(12):Cr^(3+)氟化物宽带近红外荧光材料(特邀)
2
作者 李杨 禹湘 +4 位作者 安喜梅 谭巧玲 刘红嘉 李振彰 张绍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近红外光源对生物组织具有穿透力强、无损检测、信噪比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成分检测、安防监控、生物医学等领域。但是目前缺乏高效率、便携化的近红外光源,这成为了限制智能检测技术发展的关键。与传统的近红外光源相比,荧光粉转换的... 近红外光源对生物组织具有穿透力强、无损检测、信噪比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成分检测、安防监控、生物医学等领域。但是目前缺乏高效率、便携化的近红外光源,这成为了限制智能检测技术发展的关键。与传统的近红外光源相比,荧光粉转换的近红外LED光源(NIR pc-LED)具有便携、高效的特点。本研究采用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的水热法合成了Li_(3)Na_(3)Ga_(2)F_(12):Cr^(3+)近红外宽带荧光粉,并通过控制保温温度、保温时间等参数,确定了荧光材料的最佳合成方案,研究了氟化物颗粒尺寸、形貌演化,以及Cr^(3+)掺杂浓度对Li_(3)Na_(3)Ga_(2)F_(12):Cr^(3+)发光性能的影响。Li_(3)Na_(3)Ga_(2)F_(12):Cr^(3+)材料能够实现630~980 nm范围宽带发射,半峰全宽(FWHM)为110 nm,峰值为766 nm,其内量子效率高达74%。结合商用蓝光LED,成功封装了近红外宽带LED光源,其在50 mA驱动电流下的近红外光输出功率是10.32 mW,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1%。最后通过鸡胸肉下的静脉近红外成像以及夜视成像演示,验证了该近红外宽带LED光源在医疗以及食品检测等成像领域中的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宽带近红外发光 Li_(3)Na_(3)Ga_(2)F_(12):Cr^(3+) LED器件
原文传递
超宽带光放大用新型发光材料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时凤 徐时清 邱建荣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30-1136,共7页
介绍了具有ns2np1电子构型的金属离子(原子)掺杂玻璃,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微晶玻璃和半导体量子点等在近红外光通讯波段具有超宽带发光的新型发光材料。具有ns2np1电子构型的铋掺杂玻璃的σem(发射截面)和σem·.FWHM(fullwidthathalfm... 介绍了具有ns2np1电子构型的金属离子(原子)掺杂玻璃,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微晶玻璃和半导体量子点等在近红外光通讯波段具有超宽带发光的新型发光材料。具有ns2np1电子构型的铋掺杂玻璃的σem(发射截面)和σem·.FWHM(fullwidthathalfmaximum)值分别是掺铒光纤放大器的2~3倍和10倍,σem·τ(荧光寿命)的值是掺钛蓝宝石的3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微晶玻璃结合了玻璃的易加工性和透明晶体具有高效宽带发光的优点。半导体量子点可利用量子尺寸效应,具有可调节红外宽带发光中心波长等特点。上述材料可能用于宽带光纤放大器的增益介质。探讨了其发光机理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光纤放大器 近红外宽带发光 宽带通讯 发光材料
下载PDF
Ni^(2+)掺杂透明微晶玻璃的宽带发光和光放大 被引量:1
4
作者 冯高锋 周时凤 +1 位作者 徐时清 邱建荣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66-73,共8页
最近,Ni^(2-)掺杂透明微晶玻璃得到了广泛关注。这种材料结合了晶体材料的高的发光量子效率和玻璃材料的优良的成纤特性,在980 nm激光激发下能在光通讯波段(1200~1700nm)产生超宽带荧光(荧光半高宽>200 nm),同时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 最近,Ni^(2-)掺杂透明微晶玻璃得到了广泛关注。这种材料结合了晶体材料的高的发光量子效率和玻璃材料的优良的成纤特性,在980 nm激光激发下能在光通讯波段(1200~1700nm)产生超宽带荧光(荧光半高宽>200 nm),同时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τ>200μs),有望成为宽带光纤放大器的增益介质。本文介绍了Ni^(2-)掺杂微晶玻璃材料的光学性质、微观结构和发光机理及其最近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这类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离子 透明微晶玻璃 近红外宽带发光 光放大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诱导Bi:α-BaB_2O_4单晶近红外宽带发光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喻军 周朋 +4 位作者 赵衡煜 吴锋 夏海平 苏良碧 徐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38-3541,共4页
用提拉法技术生长出了掺Bi的α-BaB2O4单晶并经过γ射线辐照.测定了样品在室温下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在808nm波长光的激发下,经γ射线辐照后的α-BaB2O4单晶中发现了中心波长为1139nm、半高宽为113nm的近红外宽带发光现... 用提拉法技术生长出了掺Bi的α-BaB2O4单晶并经过γ射线辐照.测定了样品在室温下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在808nm波长光的激发下,经γ射线辐照后的α-BaB2O4单晶中发现了中心波长为1139nm、半高宽为113nm的近红外宽带发光现象.讨论了辐照条件和退火处理对Bi离子发光的影响.对于其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宽带发光 α-BaB2O4单晶 辐照 退火处理
原文传递
电子束辐照诱导Bi:α-BaB_2O_4单晶近红外宽带发光的研究
6
作者 赵衡煜 俞平胜 +5 位作者 郭鑫 苏良碧 李欣年 方晓明 杨秋红 徐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8-662,共5页
用提拉法技术生长出了Bi:α-BaB2O4单晶,并进行电子束辐照.测定了电子束辐照前后的吸收谱和荧光发射谱.在808nm波长激光二极管的激发下,电子束辐照后的Bi:α-BaB2O4单晶中观测到了中心波长在1135nm附近、半高宽为52nm左右的近红外宽带... 用提拉法技术生长出了Bi:α-BaB2O4单晶,并进行电子束辐照.测定了电子束辐照前后的吸收谱和荧光发射谱.在808nm波长激光二极管的激发下,电子束辐照后的Bi:α-BaB2O4单晶中观测到了中心波长在1135nm附近、半高宽为52nm左右的近红外宽带发光现象.近红外宽带发光的发光中心是Bi+离子.电子束射线起到了将Bi3+和Bi2+还原至一价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发现,在不同的辐照剂量处理后的过程中发光中心Bi+离子的产生机理是不相同的,并对其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宽带发光 α-BaB2O4单晶 电子束辐照
原文传递
Ni掺杂β-Ga_(2)O_(3)单晶的光、电特性研究
7
作者 陈绍华 穆文祥 +4 位作者 张晋 董旭阳 李阳 贾志泰 陶绪堂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73-1377,共5页
本文使用导模(EFG)法生长了Ni掺杂β-Ga_(2)O_(3)单晶,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劳厄衍射(Laue diffraction)分别验证了其晶体结构和晶体质量。进一步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透过光谱及红外透过光谱研究了Ni^(2+)掺杂对β-Ga_(2)O_(3)... 本文使用导模(EFG)法生长了Ni掺杂β-Ga_(2)O_(3)单晶,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劳厄衍射(Laue diffraction)分别验证了其晶体结构和晶体质量。进一步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透过光谱及红外透过光谱研究了Ni^(2+)掺杂对β-Ga_(2)O_(3)光学特性的影响,发现其(100)面的紫外截止边为252.9 nm,对应的光学带隙为4.74 eV。此外,阴极荧光(CL)光谱测试结果显示,Ni^(2+)掺杂β-Ga_(2)O_(3)单晶在600~800 nm具有宽带近红外发光特性,有望拓宽β-Ga_(2)O_(3)单晶材料在宽带近红外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镓 宽禁带半导体 光电性能 宽带近红外发光 导模法 Ni掺杂
下载PDF
掺Bi钨酸镉单晶体的坩埚下降法生长及近红外发光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虞灿 夏海平 +3 位作者 罗彩香 胡元 陈红兵 徐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10-2614,共5页
采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地生长出了尺寸达25 mm×100 mm,Bi2O3初始掺杂摩尔分数为0.5%的CdWO4单晶。生长初期下部晶体呈青黄色,而生长后期晶体的颜色则显血红色。在808 nm与980 nm光激发下,观察到弱的1396~1550 nm(中心波长为1504 ... 采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地生长出了尺寸达25 mm×100 mm,Bi2O3初始掺杂摩尔分数为0.5%的CdWO4单晶。生长初期下部晶体呈青黄色,而生长后期晶体的颜色则显血红色。在808 nm与980 nm光激发下,观察到弱的1396~1550 nm(中心波长为1504 nm)与较强的1037~1274 nm(中心波长为1078 nm)波段的近红外宽带发光,并测定其荧光寿命分别为238μs和294μs。从生长初期的青黄色到生长后期的血红色晶体,1504 nm波段的荧光强度逐步增强,而1078 nm波段的荧光强度逐步减弱。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红外宽带发光的机理和起因,1078 nm波段的荧光发射与Bi离子的掺杂有密切关系,而弱的1504 nm荧光发射可能与晶体中的杂质或掺杂后形成的缺陷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CdWO4单晶 坩埚下降法 近红外宽带发光
原文传递
铒铥共掺氧化锌薄膜近红外宽带发射及变温行为的研究
9
作者 陈丹丹 徐飞 +5 位作者 曹汝楠 蒋最敏 马忠权 杨洁 杜汇伟 洪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2-308,共7页
采用磁控共溅射技术制备了铒铥共掺杂氧化锌发光薄膜.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实现了薄膜的近红外平坦宽带发射,总带宽可达到~500 nm,覆盖了光通信S+C+L+U区波段.此发射带由Er3+的1535 nm(4I13/2→4I15/2)发射峰及Tm3+的1460 nm(3H4→3F4),16... 采用磁控共溅射技术制备了铒铥共掺杂氧化锌发光薄膜.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实现了薄膜的近红外平坦宽带发射,总带宽可达到~500 nm,覆盖了光通信S+C+L+U区波段.此发射带由Er3+的1535 nm(4I13/2→4I15/2)发射峰及Tm3+的1460 nm(3H4→3F4),1640 nm(1G4→3F2),1740 nm(3F4→3H6)发射峰组成.研究表明:退火温度低于800°C时,没有观察到薄膜样品明显的光致发光现象;随着退火温度从800°C升高到1000°C,I1640/I1535发射峰强度比从0.2升高到0.3,I1740/I1535发射峰强度比从0.5降低到0.4,发射峰强度比均基本保持稳定;当退火温度高于1000°C时,I1640/I1535发射峰强度比从0.3升高到0.6,I1740/I1535发射峰强度比从0.4升高到0.8,发射峰强度比均急剧增加.变温行为表明:随着温度从10 K逐渐升高到300 K,谱线的总带宽基本不变,在340—360 nm之间;Tm3+在1640和1740 nm处的发射峰强度分别降低了2/3和1/2,Er3+在1535 nm的发射峰强度增大了1.2倍.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声子数目增多,Er3+与Tm3+离子之间发生能量传递的概率不断变大,并且在Tm3+离子之间没有发生交叉弛豫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 氧化锌薄膜 近红外宽带发光 退火处理
原文传递
Tm^(3+)/Dy^(3+)共掺铋酸盐玻璃的1.47μm宽带发光
10
作者 金文田 赵国营 +6 位作者 徐玲芝 邱娟 侯京山 刘玉峰 房永征 廖梅松 胡丽丽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44-250,共7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Tm^(3+)/Dy^(3+)共掺杂铋酸盐玻璃样品。利用样品的差热分析曲线、拉曼光谱、红外透过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对800nm激光二极管抽运下样品的1.47μm宽带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Tm^(3+)/Dy^(3+)共掺杂铋酸盐玻璃样品。利用样品的差热分析曲线、拉曼光谱、红外透过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对800nm激光二极管抽运下样品的1.47μm宽带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铋酸盐玻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较低的声子能量和较高的红外透过率。当Dy^(3+)的摩尔分数为0.3%时,实现了对Tm^(3+)的1.47μm发光的敏化增强,其荧光谱线的半峰全宽为118nm。计算得到1.47μm发光的最大受激发射截面为4.37×10^(-21) cm^2,光纤放大品质因子为5.31×10^(-26)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铋酸盐玻璃 宽带近红外发光 铥镝共掺杂 光纤放大器
原文传递
Infrared Broadband Emission of Bismuth-Doped RO-B_2O_3(R=Ca,Sr,Ba) Glasses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玺 邱建荣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7年第B12期841-843,共3页
We report on broadband infrared emission of bismuth-doped RO-B_2O_3(R=Ca,Sr,Ba) glasses. Glass samples are prepared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by a conventional melting-quenching method and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i... We report on broadband infrared emission of bismuth-doped RO-B_2O_3(R=Ca,Sr,Ba) glasses. Glass samples are prepared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by a conventional melting-quenching method and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in infrared wavelength region are investigated,No apparent infrared luminescence is observed in the SrO-B_2O_3 and BaO-B_2O_3 prepared in air,while glasses prepared in reducing atmosphere exhibit a broadband infrared luminescence peaking at 1300 nm with a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 of about 200 nm when excited by an 800 nm laser diode.A mechanism wa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phenomena. The presence of low valence bismuth,probably Bi^+,is responsible for the broadband infrared e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玻璃 铋掺杂 近红外宽带发光特性 氧化硼
下载PDF
新型铋掺杂玻璃的超宽带光放大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时凤 邱建荣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29,共1页
研究了几类可用于超宽带光纤放大器的新型增益介质,实现了铋掺杂玻璃覆盖多个光通信窗口的光放大。
关键词 玻璃 近红外宽带发光 宽带光纤放大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