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树军 尤国春 +2 位作者 安宇宁 刘敏 曹怡立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2期8-12,共5页
针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分别对其幼龄期、中龄期、近熟期连续进行密度调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密度调控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蓄积生长影响显著,对树高影响不显著。幼龄期适宜保留密度为1300~1400株·hm^(-2),中龄期适宜保留密度为... 针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分别对其幼龄期、中龄期、近熟期连续进行密度调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密度调控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蓄积生长影响显著,对树高影响不显著。幼龄期适宜保留密度为1300~1400株·hm^(-2),中龄期适宜保留密度为900~1000株·hm^(-2),近熟期适宜保留密度为500~600株·hm^(-2)。首次密度调控时间以14~16年生为宜,间隔期为5~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人工林 密度调控
下载PDF
基于双侧t检验分析的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中龄人工林生长研究
2
作者 李梁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4期123-126,129,共5页
为有效维护人工林的生态,科学合理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本,并探析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的生长、修剪以及其他培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米老排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双侧t检验分析方法以及相关的数理统计法... 为有效维护人工林的生态,科学合理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本,并探析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的生长、修剪以及其他培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米老排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双侧t检验分析方法以及相关的数理统计法来探析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中龄林的生长影响,采用优势木和平均木两种样本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对间伐密度在米老排的胸径生长、树高生长和单株材积及其他方面进行了科学地分析。结果显示:在种植米老排初期时,米老排的生长比较依赖于外界环境,需要大约3年的抚育时间;成熟的米老排林分天然更新,种源较为充足。采伐作业对于促进米老排人工林更新的密度和频度的影响都较为显著,林分密度;需要进行调控,从蓄积角度上来看,密度调控应当不小于500株/hm^(2),从胸径生长角度来看,最小密度不宜小于300株/hm^(2)。密度调节会影响生长过程、胸径和树的高度;林分管理强度越高,平均树高生长和最大年生长越低,树高成熟时间越快;林分管理强度直径越小,胸径平均增长越高,胸径成熟年龄越晚;林分管理强度高,树高总增长低,平均高增长低,平均高增长和年增长最大,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越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t检验 密度调控 人工林 中龄人工林 技术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2 位作者 吕瑞恒 于海群 李瑞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4,共6页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比较6种密度林分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差异,探讨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由3 000株/hm2...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比较6种密度林分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差异,探讨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由3 000株/hm2减小至2 125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生物量及元素积累量分别由32种、1 108.49 kg/hm23、9.84 kg/hm2下降至24种、1 091.57 kg/hm2和39.34 kg/hm2;林分密度下降至1 800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量增加至43种,元素积累量为40.12 kg/hm2;林分密度下降为1 550株/hm2时,林下植被生物量、元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 282.41 kg/hm2和102.60 kg/hm2;林分密度下降为1 300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量达到最大值63种;林分密度锐减至1 150株/hm2时,林下植被的发育不同程度的下降;林下植被物种数量、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对华北落叶松密度响应具有非同步性。由于种群存在自我调节能力,初始密度为3 0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只有下降到1 800株/hm2时,林下植被发育才开始加快。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保留密度为1 550株/hm2时林下植被发育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密度调控 林下植被 竞争释放 中度干扰
下载PDF
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营养价值对密度调控的响应 被引量:28
4
作者 孙继颖 高聚林 +7 位作者 王志刚 于晓芳 胡树平 刘剑 包海柱 霍鲜鲜 白云龙 闫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33-1742,共10页
为探讨青贮玉米(Zea mays L.)产量及品质对密度调控的响应机制,本试验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 为探讨青贮玉米(Zea mays L.)产量及品质对密度调控的响应机制,本试验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冀承单3号籽粒产量高于真金青贮31号的籽粒产量,而冀承单3号的秸秆产量及全株产量低于真金青贮31号,冀承单3号及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籽粒产量的密度均低于其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冀承单3号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为8.25×104株·hm-2,全株青贮产量达21364.69 kg·hm-2;冀承单3号获得最高粗饲料分级指数的密度为7.11×104株·hm-2,粗饲料分级指数达35.13 MJ·d-1;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为7.31×104株·hm-2,产量达25254.82 kg·hm-2;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粗饲料分级指数的密度为7.01×104株·hm-2,粗饲料分级指数达24.12 MJ·d-1。综合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推荐冀承单3号高产优质种植密度为7.11×104株·hm-2~8.25×104株·hm-2,推荐真金青贮31号高产优质种植密度为7.01×104株·hm-2~7.31×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品种类型 饲用产量 饲用营养价值 密度调控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香樟人工林林木生长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胡凌 商侃侃 +2 位作者 张庆费 戚裕锋 郑思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5,共6页
上海城郊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密度高、林相结构简单、个体生长分化严重等现象,合理调控森林的密度结构成为城市森林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宝山区建植于2001年、初植密度为4600株·hm^-2的香樟人工林为对象,在生长3... 上海城郊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密度高、林相结构简单、个体生长分化严重等现象,合理调控森林的密度结构成为城市森林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宝山区建植于2001年、初植密度为4600株·hm^-2的香樟人工林为对象,在生长3a后将林分密度分别调控为1000株·hm^-2(P1)、1300株·hm^-2(P2)和1600株·hm^-2(P3)的3个不同样地,于2012年各设置1个50mX50m典型样地,细分成4个25m×25m样方,调查测定林木的测树因子、空间结构和树芯结构,分析林木生长过程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林木枯死率升高,林木分化程度增强;P1、P2、P3样方个体最大径级分别达25.7、28.6cm和23.9cm,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13和0.17。在4~25m空间尺度上,P1、P2样方个体呈随机分布,P3样方个体呈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交替现象。各龄级林木胸径生长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密度越高林木径向生长量越小,而现存生物量以P2样方最高,达17392.21kg·hm^-2。因此,上海地区10a左右的香樟幼林合理密度约为1300株·hm^-2,采用动态密度管理机制,使林分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人工林 密度调控 林木分化 空间格局 生长过程 生物量
下载PDF
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幼龄林水源涵养能力对密度调控的响应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甜 康峰峰 +5 位作者 韩海荣 程小琴 朱江 周彬 白英辰 赵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为定量评价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3个生态作用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从降水再分配的生态学机制角度出发对太岳山油松人工林4种密度调控下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冠截留、树干茎流与林分密度关系密切,随着密度调控... 为定量评价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3个生态作用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从降水再分配的生态学机制角度出发对太岳山油松人工林4种密度调控下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冠截留、树干茎流与林分密度关系密切,随着密度调控强度的增加,林冠截留量依次减小;不同密度林分间林冠截留量及树干茎流量的差异随着间伐后时间的推移减小;降雨量与穿透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R2>0.9),穿透雨量随降雨的增加值以中度和强度采伐样地较大;密度调控样地凋落物的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高于对照样地,其中以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能力最佳;中度采伐样地的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率和非毛管持水量在各密度调控样地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1.55%,36.88%和31.45mm,且径流量和泥沙量最少;中度调控表现出了总体最佳的水源涵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岳山 油松人工林 水源涵养 密度调控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女贞人工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季节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卢雯 邱雷 +3 位作者 丁辉 关庆伟 陈信力 彭婷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1-7,24,共8页
以江苏扬州市江都区7年生女贞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密度调控对其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剖面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调控密度下女贞人工林土壤NH+4-N和NO-3-N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表现... 以江苏扬州市江都区7年生女贞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密度调控对其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剖面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调控密度下女贞人工林土壤NH+4-N和NO-3-N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3种密度调控下土壤NH+4-N含量均是秋冬两季较高,春季最低,夏季又有明显回升,且3种密度中的2 275株/hm2下NH+4-N含量在4个季节均高于另外2种密度;土壤NO-3-N季节变化与NH+4-N大体一致,在春季含量最低,但不同密度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土温、含水量及有机质均与土壤NH+4-N和NO-3-N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且在夏季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人工林 硝态氮 铵态氮 分布特征 季节变化 密度调控
下载PDF
青贮玉米不同器官产量贡献率对密度调控的响应 被引量:6
8
作者 孙继颖 高聚林 +6 位作者 王志刚 于晓芳 包海柱 胡树平 刘剑 白云龙 闫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为揭示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各器官产量对于密度调控的响应规律,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分别为45000,60000,75000,90000,97500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了青贮玉米不同... 为揭示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各器官产量对于密度调控的响应规律,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分别为45000,60000,75000,90000,97500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了青贮玉米不同器官对全株饲用产量贡献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冀承单3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籽粒,其次是茎秆和叶片;在45000株/hm^2及97500株/hm^2密度下,真金青贮31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叶片,其次为茎秆,再次为籽粒;而在75000株/hm^2密度下,真金青贮31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籽粒,其次为叶片,再次为茎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秆及叶片产量贡献率呈现先降后升变化趋势,苞叶、穗轴及籽粒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而茎秆及叶片含水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苞叶、穗轴及籽粒含水率随着密度增加呈现先降后升变化趋势。全株产量与鲜草器官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籽粒器官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各器官产量均与其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从全株青贮产量最高角度,推荐冀承单3号适宜种植密度90000株/hm^2,推荐真金青贮31号适宜种植密度75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饲用产品器官 产量贡献率 密度调控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丁波 丁贵杰 张耀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7-203,共7页
采用密度调控对贵州台江县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调控提高了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的累积,高密度(H)(1 800株·hm^(-2))、中密度(M)(1 566株·hm^(-2))和低密度(L)(1 350株·... 采用密度调控对贵州台江县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调控提高了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的累积,高密度(H)(1 800株·hm^(-2))、中密度(M)(1 566株·hm^(-2))和低密度(L)(1 350株·hm^(-2))及CK(未间伐:2 016株·hm^(-2))密度下马尾松人工林各组分碳储量乔木层>土壤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乔木层碳储量分别高出CK2.58、5.69t·hm^(-2)和1.38t·hm^(-2);土壤层分别高出CK3.50、4.95t·hm^(-2)和-13.43t·hm^(-2);林下植被层分别高于CK1.88、2.59t·hm^(-2)和4.14t·hm^(-2),凋落物层分别高于CK0.14、0.27t·hm^(-2)和0.36t·hm^(-2),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储量较CK达显著差异(p<0.05);H和M密度下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较CK提高8.1t·hm^(-2)和13.49t·hm^(-2),L密度低于CK7.54t·hm^(-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以M密度调控最大,故马尾松中龄人工林林分经营过程中以M密度经营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人工林 生态系统 马尾松 密度调控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7
10
作者 玉宝 王百田 乌吉斯古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2-477,共6页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plantation density control techniques based on domestic literature,and discussed the technical issues on plantation density control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Now...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plantation density control techniques based on domestic literature,and discussed the technical issues on plantation density control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Nowadays,more studies focused on modeling study,but with less mechanism;more on the pure plantation with similar ages and site conditions,rather than mixed forests;and more on the fast-growing timber plantation in South,but less on the plant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It was imperative to study the density control techniques which focused on the water factors,such as the techniques of water production function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The traditional density control techniques aimed to attain the highest production by relating the system density and production.The density control techniques based on water production function set the point of entry with the water factors,compli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water supporting capacity.The timely density control based on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water in the plantation ecosystem could ensure the best balance among the economic,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forests.It would be also beneficial to avoid from or reduce the problems of soil degradation,soil drying and groundwater decreasing caused by improper afforestation,and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nsity management of plantation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人工林 密度调控
下载PDF
木荷次生林经营密度调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发林 曾思齐 +4 位作者 吕勇 刘勉声 肖化顺 彭其龙 刘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28,52,共4页
为了提高次生林的经营水平,提出了竞争结构单元的新概念,以地上部分生物量为因变量,郁闭度为自变量,模拟木荷次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郁闭度间关系。结果表明: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达最大时,林分的郁闭度为0.685 4;若控制郁闭度为0.68,竞... 为了提高次生林的经营水平,提出了竞争结构单元的新概念,以地上部分生物量为因变量,郁闭度为自变量,模拟木荷次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郁闭度间关系。结果表明: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达最大时,林分的郁闭度为0.685 4;若控制郁闭度为0.68,竞争结构单元面积越大,竞争结构单元越少;竞争结构单元面积最大时,单位面积林分最少保留株数等于最少竞争结构单元个数与每个竞争结构单元林木株数(5株)的积。以木荷标准地资料为例计算了木荷次生林抚育间伐强度,表明基于竞争结构单元的抚育间伐技术可在次生林经营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次生林 经营密度调控 抚育强度 竞争结构单元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秋红 黄劲松 +4 位作者 徐峥静茹 谢大军 刘兴良 潘红丽 刘世荣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10-14,共5页
以不同密度调控(4 950株·hm^(-2)、1 800株·hm^(-2)、1 160株·hm^(-2))下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和模型模拟法获取和分析了不同密度云杉人工林林分的生物量,乔木各器官生物量,乔、灌、草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以不同密度调控(4 950株·hm^(-2)、1 800株·hm^(-2)、1 160株·hm^(-2))下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和模型模拟法获取和分析了不同密度云杉人工林林分的生物量,乔木各器官生物量,乔、灌、草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研究了密度调控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调控不但提高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还提高了其以乔木生物量为主的林分生物量。1 160株·hm^(-2)的密度水平较另外2种密度更能提高云杉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同时,密度调控提高了干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此外,密度调控还显著地提高了林下灌草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调控 云杉人工林 生物量 生物多样性 川西亚高山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邵英男 田松岩 +3 位作者 刘延坤 李云红 陈瑶 孙志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59,共9页
为探明密度调控对北温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林分密度P1(300~350株/hm2)、P2(500~550株/hm2)、P3(600~650株/hm2)和P4(850~900株/hm2),使用LI-6400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对其生长季(5—10月)土... 为探明密度调控对北温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林分密度P1(300~350株/hm2)、P2(500~550株/hm2)、P3(600~650株/hm2)和P4(850~900株/hm2),使用LI-6400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对其生长季(5—10月)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末,最低值出现在10月中旬;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累积CO2排放量均随林分密度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P<0.001),但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双因素模型拟合效果更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的73.1%~81.0%。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表现为:在300~350株/hm2时最低(2.41),500~550株/hm2最高(3.32)。生物因子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非生物因子均随林分密度增大而显著减小(P<0.05);生长季土壤累积CO2排放量与生物因子达到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非生物因子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01)。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生长季凋落物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呼吸的关系最为密切。综上所述,不同密度林分之间土壤温度及含水量、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的差异是导致土壤CO2排放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森林经营管理中,为减小森林土壤CO2的排放量,应将林分密度设置为850~9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调控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呼吸 Q10
下载PDF
覆盖和密度调控对女贞人工林土壤水季节性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婷婷 关庆伟 +2 位作者 刘娜 邱雷 卢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3,共5页
为寻求降低林地土壤蒸发量的经营措施,以江都地区6a生女贞人工林为例,研究了稻草、枯落物、石砾覆盖以及50%和70%强度移植对其土壤含水量季节动态的影响,以及含水量与毛管孔隙度、温度等关系。结果表明:覆盖增加土壤表层含水量,4,11月... 为寻求降低林地土壤蒸发量的经营措施,以江都地区6a生女贞人工林为例,研究了稻草、枯落物、石砾覆盖以及50%和70%强度移植对其土壤含水量季节动态的影响,以及含水量与毛管孔隙度、温度等关系。结果表明:覆盖增加土壤表层含水量,4,11月稻草覆盖的保水效果最好,7月枯落物覆盖的保水效果最好,石砾覆盖缩小各土壤层间含水量差异。随移植强度增大,覆盖对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效果减弱,土壤保水性降低。研究可为建设节水型绿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土壤毛管孔隙度 土壤含水量 覆盖 密度调控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女贞人工林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雯 丁辉 +1 位作者 邱雷 关庆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女贞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密度调控对其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密度下土壤N2O排放通量均是秋季和春季较高,冬季最低。秋季时,3种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大小比较为4225株·hm-2(9.985μg m-2·h-1)&... 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女贞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密度调控对其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密度下土壤N2O排放通量均是秋季和春季较高,冬季最低。秋季时,3种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大小比较为4225株·hm-2(9.985μg m-2·h-1)>1050株·hm-2(8.195μg·m-2·h-1)>2275株·hm-2(6.971μg·m-2·h-1),但各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时,N2O排放通量下降明显,其中4225株·hm-2密度(-10.355μg·m-2·h-1)和2275株·hm-2密度(-2.716μg·m-2·h-1)均为负值,且两者明显低于1050株·hm-2密度下N2O排放通量(2.629μg·m-2·h-1)。春季伴随着温度的回升,各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均显著增加,并达到4个季度中的最高值,其中2275株·hm-2密度下排放通量最低(7.513μg·m-2·h-1),且与4225株·hm-2(11.839μg·m-2·h-1)和1050株·hm-2(12.175μg·m-2·h-1)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夏季时,3种密度下N2O排放通量分别为4225株·hm-2(3.201μg·m-2·h-1),2275株·hm-2(7.658μg·m-2·h-1)和1050株·hm-2(6.804μg·m-2·h-1),各密度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H4+-N和NO3--N含量间则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氮矿化速率与N2O排放通量也呈线性相关极显著(P<0.01),说明密度调控作用于土壤因子,并对N2O排放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调控 女贞人工林 N2O排放 土壤因子
原文传递
密度调控和覆盖对女贞光合特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珍海 刘娜 关庆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6,共6页
以6年生女贞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稻草与砂石覆盖和密度调控(50%与75%树木移除)对其光合特性和土壤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树木移除可提高林下土壤和林分内大气温度,降低林下土壤含水量及林分内大气相对湿度,从而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 以6年生女贞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稻草与砂石覆盖和密度调控(50%与75%树木移除)对其光合特性和土壤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树木移除可提高林下土壤和林分内大气温度,降低林下土壤含水量及林分内大气相对湿度,从而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覆盖对土壤及大气水热状况具有调节作用,其中,稻草覆盖效果最为显著;稻草覆盖和凋落物覆盖可提高林下土壤肥力和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在强度树木移除与稻草覆盖、强度树木移除与砂石覆盖条件下,女贞水分利用率提高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 密度调控 树木移除 覆盖 光合作用 土壤性质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晨 简霁 +4 位作者 靳伟 鄢武先 周永丽 宋鹏 杨靖宇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62-66,共5页
以洪雅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密度调控对杉木林分生长、植物多样性、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分经密度调控后,低密度经营有利于林分的胸径、树高、材积加快生长,也能使树干更饱满,但不利于林分自然整枝;适宜的林分... 以洪雅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密度调控对杉木林分生长、植物多样性、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分经密度调控后,低密度经营有利于林分的胸径、树高、材积加快生长,也能使树干更饱满,但不利于林分自然整枝;适宜的林分经营密度(750株·hm-2)能够增加灌草层的物种丰富度,而林分密度过高(1200株·hm-2)或过低(550株·hm-2)均降低了灌草层的物种丰富度,不利于林下植被演替发育;低经营密度林分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高于高经营密度林分,低经营密度林分使林下植物的群落复杂程度和物种个体分配均匀度更优异;随着林分经营密度的增大,林分中的大径级植株的比例逐步降低;合理密度(750株·hm-2)有利于林分树高生长;低经营密度有利于培育大径材植株,而高经营密度有利于培育中小径材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调控 杉木人工林 林分特征
下载PDF
运用动态规划进行湖北省太子山马尾松纸浆林密度调控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鹏程 刘宗友 +2 位作者 戴新平 刘小宇 胡金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以湖北省太子山马尾松密度试验林为材料 ,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 ,在生长收获预估模型系统的基础上 ,以最大经济收益为目标函数 ,建立了立地指数为 14 .6的林地种植马尾松纸浆林的合理经营密度表 ,得到了不同初植密度 (6 6 6 7株 /hm2 ,4 4... 以湖北省太子山马尾松密度试验林为材料 ,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 ,在生长收获预估模型系统的基础上 ,以最大经济收益为目标函数 ,建立了立地指数为 14 .6的林地种植马尾松纸浆林的合理经营密度表 ,得到了不同初植密度 (6 6 6 7株 /hm2 ,4 4 4 4株 /hm2 和 3333株 /hm2 )的林分各经营时期的间伐强度、间伐次数和间伐间隔期 ,从而指导湖北省马尾松纸浆林的生产。结果还表明 :高初植密度不能提高培育马尾松林的经济效益 ,合理间伐可获得较好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规划 湖北 太子山 马尾松纸浆林 密度调控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地沙棘林密度调控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宗凯 刘广全 +2 位作者 匡尚富 焦醒 周海光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9年第3期5-10,共6页
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 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该地区沙棘林稳定群落密度为1445株(丛)/hm2,初植密度为2223株(丛)/hm2。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沙棘林 密度调控
下载PDF
文蛤池塘养殖密度调控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美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应用种群生长与密度关系的规律,对文蛤池塘养殖密度、产量和产品规格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试验,依据密度制约方程,当养殖密度随个体增长而增大至一定程度并抑制生长速度时,分塘疏养。结果揭示在单位面积毛产量、净产量、总产值、净利润、产... 应用种群生长与密度关系的规律,对文蛤池塘养殖密度、产量和产品规格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试验,依据密度制约方程,当养殖密度随个体增长而增大至一定程度并抑制生长速度时,分塘疏养。结果揭示在单位面积毛产量、净产量、总产值、净利润、产量/投放量比等方面,以放养密度8 840粒/m2(680 g/m2)组最好。分塘疏养以放养密度1 253粒/m2(1 724 g/m2)组为好。密度低的池塘内文蛤平均壳长、壳高、壳宽,增重量和增长率均比高密度组大。对文蛤池塘养殖产量、产品规格和产值进行比较分析,对养殖密度调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池塘养殖 密度调控 综合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