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泌型酸性富含半胱氨酸样蛋白1型和整合素β1在致痫大鼠中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劳基通 邝希 +5 位作者 刘惠 肖敏 陈永敏 廖小平 马琳 李其富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研究癫痫大鼠海马和邻近颞叶皮层中分泌型酸性富含半胱氨酸样蛋白1型(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1,SPARCL1)和整合素β1(Integrinβ1)的动态表达,以探讨二者对癫痫发展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癫痫大鼠海马和邻近颞叶皮层中分泌型酸性富含半胱氨酸样蛋白1型(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1,SPARCL1)和整合素β1(Integrinβ1)的动态表达,以探讨二者对癫痫发展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1只)和致痫组(35只)。致痫组予氯化锂(LiCl)匹罗卡品(PILO)进行造模,按癫痫发作后3 h、6 h、12 h、1 d、2 d、3 d、7 d时间点分为7个亚组,每亚组5只;对照组按对应时间分为7个亚组,每亚组3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大鼠SPARCL1mRNA和Integrinβ1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杂交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SPARCL1和Integrin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致痫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和颞叶皮层组织中SPARCL1和Integrin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大鼠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SPARCL1和Integrin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7个时间亚组的海马组织和颞叶皮层样本中SPARCL1和Integrin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致痫组3 h组、6 h组、12 h组和1 d组海马组织中SPARCL1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致痫组6 h组、12 h组、1 d组和2 d组海马组织中SPARCL1蛋白水平均降低(均P<0.05);致痫组海马组织3 h组和6 h组的Integrinβ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致痫组1 d组和2 d组Integrinβ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致痫组6 h、12 h组的Integrinβ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3 d、7 d组Integrin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致痫组3 h组、6 h组和7 d组大鼠颞叶皮层中SPARCL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致痫组12 h组和1 d组则明显下降(P<0.01),致痫组12 h组、1 d组、2 d组、3 d组和7 d组SPARC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致痫组3 h组、6 h组和7 d组大鼠颞叶皮层Integrinβ1的mRNA显著增加(P<0.01),除致痫组3 h组外,致痫组6 h组、12 h组、1 d组、2 d组、3 d组、7 d组大鼠颞叶皮层Integrinβ1蛋白表达均下调(均P<0.05)。总体上,与对照组相比,癫痫发作后1周内,致痫组海马组织中SPARCL1和Integrin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颞叶皮层SPARCL1和Integrinβ1的mRNA表达呈先升后降趋势,蛋白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致痫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PARCL1和Integrinβ1两者的mRNA表达水平(r=0.684,P<0.01)、蛋白表达水平(r=0.724,P<0.01)分别成正相关,颞叶皮层组织中SPARCL1和Integrinβ1两者的mRNA表达水平(r=0.908,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r=0.852,P<0.01)亦分别成正相关。结论与正常大鼠比较,癫痫大鼠癫痫发作后1周内海马组织中SPARCL1和Integrin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颞叶皮层SPARCL1和Integrinβ1的mRNA表达呈先升后降趋势,蛋白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大鼠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海马组织和颞叶皮层组织中SPARCL1和Integrin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分泌富含蛋白1 整合素Β1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通过Crim1途径对内皮细胞炎症的影响
2
作者 刘雪辉 吴丽美 +4 位作者 刘达彬 陈旗军 况璐 刘华森 伍绍国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atorvastatin calcium salt trihydrate,ATV)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对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初步研究Crim1影响动脉粥样硬...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atorvastatin calcium salt trihydrate,ATV)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对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初步研究Crim1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析探讨ATV对HUVECs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此外,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Crim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内膜组织相比,Crim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显著上调(P<0.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rim1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存在共表达关系。实验结果显示ATV能显著下调Crim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并降低IL-6、TNF-α和NF-κ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此外,siRNA敲减Crim1可显著抑制IL-6、TNF-α和NF-κB的表达,重组质粒pcDNA过表达Crim1可显著上调IL-6、NF-α和NF-κB的表达,分组干预实验结果显示ATV能减弱Crim1对炎症因子的诱导作用。结论ATV介导Crim1抑制内皮细胞炎症,从而为ATV用于非降脂功能提供了新的前景,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β1转化生长因子和I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王春 李小静 +2 位作者 刘超华 翁晓娟 郝冬月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1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重组人SPAR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并以空白组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I、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GF-βI、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SPARC能显著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1、I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富含性分泌糖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Β1转化生长因子 I胶原蛋白
原文传递
Crim1在乳鼠肥大心室肌细胞中的表达及AT1R对Crim1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倩 杨龙 +6 位作者 夏桂玲 杨君 邓娜 何炯红 杨英 扶泽南 郑亚西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在肥大心室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对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获取1日龄SD大鼠乳鼠的原代心室肌细胞,培养48h后换无血清培养基,分为4组:对照组,不予其他干预...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在肥大心室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对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获取1日龄SD大鼠乳鼠的原代心室肌细胞,培养48h后换无血清培养基,分为4组:对照组,不予其他干预,培养26h;牵张组,培养2h后牵张刺激24h;氯沙坦组,氯沙坦(终浓度为10μmol/L)干预26h;氯沙坦+牵张组,氯沙坦(终浓度为10μmol/L)预处理2h后牵张刺激24h。检测各组心室肌细胞蛋白/DNA比值、心室肌细胞表面积、Cri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牵张组心室肌细胞蛋白/DNA比值(1.83±0.15对1.16±0.07,P<0.001)、心室肌细胞面积[(591.85±180.20)μm^2对(259.96±54.20)μm^2,P<0.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氯沙坦+牵张组心室肌细胞蛋白/DNA比值(1.68±0.13对1.83±0.15,P<0.001)、心室肌细胞面积[(372.25±116.13)μm^2对(591.85±180.20)μm^2,P<0.001]均明显低于牵张组。牵张组Crim1的mRNA表达水平(1.14±0.38对4.27±0.11,P<0.001)、蛋白表达水平(19 230.97±2 205.74对37 178.94±1 130.57,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氯沙坦+牵张组Crim1的mRNA表达水平(2.24±0.44对1.14±0.38,P<0.05)、蛋白表达水平(28 934.47±1 897.06对19 230.97±2 205.74,P<0.05)均明显高于牵张组。结论:肥大心室肌细胞中Crim1表达下调,AT1R可能参与了对肥大心室肌细胞中Crim1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下载PDF
CRIM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昆哲 戴冬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并研究沉默CRIM1后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TCG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别分析CRIM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转染小干...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并研究沉默CRIM1后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TCG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别分析CRIM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转染小干扰RNA(siRNA)降低CRIM1在AGS细胞中的表达并验证沉默效果。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验证CRIM1沉默对AG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GS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RIM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且CRIM1低表达的胃癌患者比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更长(P<0.05)。转染组AGS细胞的CRIM1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沉默CRIM1后AGS细胞的增殖率降低,凋亡率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量下降而BAX蛋白的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高表达的CRIM1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沉默CRIM1可以抑制胃癌细胞AGS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增殖 凋亡 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
下载PDF
Ⅰ型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CRIM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
6
作者 魏亚楠 王艳花 陈蕊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9期1833-1838,共6页
目的 探讨Ⅰ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样腺癌(EAC)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汉中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6例EAC患者、86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患者、75例... 目的 探讨Ⅰ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样腺癌(EAC)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汉中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6例EAC患者、86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患者、75例良性子宫内膜增生(BHE)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EAC、EIN、BHE组织进行研究,并选取同期收集的53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PE)组织进行对照研究,测定各子宫组织CRI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分析EAC组织CRIM1蛋白表达水平与EA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分析EA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E、BHE、EIN、EAC组织CRIM1 mRNA表达水平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EAC组织CRIM1蛋白表达水平与EA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留栓、TNM分期相关(P<0.05);CRIM1阴性组EAC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CRIM1阳性组(P<0.05);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留栓、TNM分期、CRIM1是影响EA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RIM1表达水平与EA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密切相关,为临床鉴别EAC与其癌前病变、评估EAC患者预后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预后 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CRIM1对非小细胞肺癌辐射敏感性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科君 赵雯月 +3 位作者 李娜 王彦 刘强 杜利清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14-223,共10页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辐射敏感性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短发夹RNA(shRNA)敲降NSCLC H460、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H460、H358细胞分别分为3组:H460细胞、H460-shCRIM1...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辐射敏感性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短发夹RNA(shRNA)敲降NSCLC H460、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H460、H358细胞分别分为3组:H460细胞、H460-shCRIM1细胞、H460-shNC细胞和H358细胞、H358-shCRIM1细胞、H358-shNC细胞,其中shCRIM1表示用shRNA敲降CRIM1的表达,shNC表示阴性对照。采用小干扰RNA(siRNA)敲降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细胞分为2组:H358-siNC细胞和H358-siCRIM1细胞。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照射剂量为0、1、2、4 Gy)、慧星实验(照射剂量为8 Gy)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照射剂量为6、8、12 Gy)观察CRIM1对H460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细胞黏附实验观察CRIM1对H460、H358细胞转移的影响。构建小鼠H460原位肿瘤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裸鼠肺内原位接种肿瘤转移情况。采用转录组学分析法探讨CRIM1影响NSCLC细胞转移的可能机制。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H460-shNC细胞相比,1、2 Gy照射后H460-shCRIM1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1 Gy:(87.04±8.04)%对(58.01±4.39)%;2 Gy:(48.23±1.22)%对(31.43±0.0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8、19.50,均P<0.05)。慧星实验结果显示,8 Gy照射后H460-shCRIM1细胞的olive尾距长于H460-shNC细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0.54对1.05±0.42,t=2.14,P<0.0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细胞受照后磷酸化组蛋白H2AX foci数多于H460-shNC细胞(6 Gy:14.33±2.81对11.00±3.92;8 Gy:34.00±11.14对21.17±6.15;12 Gy:25.80±3.96对20.17±3.3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5.52、2.47,均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H358-shCRIM1细胞的迁移率分别较H460-shNC、H358-shNC细胞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3、10.19,均P<0.05)。细胞黏附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H358-shCRIM1细胞的黏附能力分别较H460-shNC、H358-shNC细胞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3.66,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原位接种H460-shCRIM1细胞的裸鼠肺内转移灶明显多于H460-shNC细胞。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连接黏附分子2(JAM2)、连接蛋白3(NECTIN3)和紧密连接蛋白4(CLDN4)在H460-shCRIM1、H358-siCRIM1细胞中的表达均下降;并在体外实验中得到验证,其中,H460-shCRIM1细胞相较于H460-shNC细胞分别下降了86.66%、49.35%、30.27%(t=47.52、7.47、18.98,均P<0.05),H358-siCRIM1细胞相较于H358-siNC细胞分别下降了36.60%、31.70%、50.00%(t=7.40、7.10、16.56,均P<0.05)。结论抑制CRIM1可增强NSCLC细胞H460的辐射敏感性,CRIM1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连接的方式影响NSCLC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辐射耐受性 肿瘤转移 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
原文传递
金糖宁胶囊联合卡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晓艺 范莹 +3 位作者 张方 曾菲 唐榕 汤敏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金糖宁胶囊联合卡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空军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卡格列净片,0.1g/次,1次/d,餐... 目的探讨金糖宁胶囊联合卡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空军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卡格列净片,0.1g/次,1次/d,餐前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金糖宁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效果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相关血清学指标、HOMA-β和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1.82%、9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FPG、2h PG、HbAlc及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糖相关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人颗粒蛋白前体(PGRN)、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皮质醇(Cor)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HOMA-β显著升高,而HOMA-IR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糖宁胶囊联合卡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机体相关血清因子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糖宁胶囊 卡格列净片 2糖尿病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 Γ-谷酰转移酶 白细胞介素-1Β 人颗粒蛋白前体 富含性分泌蛋白 皮质醇
原文传递
糖维胶囊联合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媛 张大鹏 王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探讨糖维胶囊联合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住院号分为对照组(66例)和治疗组(66例)。对照组口服苯甲酸阿格列汀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糖维胶囊联合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住院号分为对照组(66例)和治疗组(66例)。对照组口服苯甲酸阿格列汀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糖维胶囊,2.5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血糖波动情况和炎性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8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24 h血糖波动次数(NGE)和24 h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维胶囊联合苯甲酸阿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机体血糖水平和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维胶囊 苯甲阿格列汀片 2糖尿病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富含性分泌蛋白 血糖标准差
原文传递
SPARCL1表达下调对胆囊癌吉西他滨耐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和华 刘少朋 +1 位作者 刘海潮 白明辉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10期1666-1671,共6页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类似物1(SPARCL1)在胆囊癌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胆囊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GBC-SD/GEM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PARCL1过表达转染组。检测转染后SPARCL1表达、各细胞增殖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波...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类似物1(SPARCL1)在胆囊癌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胆囊癌吉西他滨耐药细胞株GBC-SD/GEM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PARCL1过表达转染组。检测转染后SPARCL1表达、各细胞增殖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波形蛋白(VIM)、纤维连接蛋白1(FN1)表达;检测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洛阳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胆囊癌(吉西他滨耐药组、敏感组)及癌旁组织中SPARCL1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转染组SPARCL1基因相对表达量(29.12±1.10)及蛋白相对表达量(23.08±2.1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3.34±0.98、2.58±0.71,均P<0.05)。转染组细胞增殖数及MMP-9、VIM、FN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09±12.11、1.69±0.75、1.78±0.43、1.62±0.31,均低于对照组(327.15±9.28、3.81±0.78、4.12±0.24、4.69±0.63,均P<0.05)。耐药组、敏感组及癌旁组织中SPARCL1表达量分别为5.65±2.01、15.02±1.17、28.46±2.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L1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CA19-9、CEA和肿瘤分期无相关性(均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均P<0.05)。耐药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敏感组(14.77个月vs.27.28个月)。结论SPARCL1在胆囊癌中低表达,且与吉西他滨化疗耐药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性分泌蛋白类似物1 胆囊癌 吉西他滨 耐药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肖燎原 盛珺 +1 位作者 孙丽君 梅长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6期3183-3185,共3页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既往称为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肾病,在一般住院病人中AKI发病率约为5%,但在重症监护病房则高达30%~50%。内科疾病引起的AKI死亡率在23%左右,但由多脏器...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既往称为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肾病,在一般住院病人中AKI发病率约为5%,但在重症监护病房则高达30%~50%。内科疾病引起的AKI死亡率在23%左右,但由多脏器功能不全所致者死亡率高达60%。迄今,尚无有效治疗AKⅠ药物,一旦发生AKI,临床上只能采取支持治疗,等待肾功能的恢复。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防治AKI的最佳策略。生物标记物是近年来研究早期诊断AKI的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包括NGAL,KIM-1,IL-18,NHE3等多种标记物是早期预测AKI强力指标,本文就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记物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因子-1 白介素18 Na+ H+交换子同体3 抑素C 富含蛋白-6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