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锶在土壤-作物中迁移富集机制及作物富锶标准探讨:以河南固始史河一带为例
1
作者 王东晓 袁德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7-777,共11页
通过系统采集和分析河南固始史河一带土壤、作物样品,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查明了区域土壤锶地球化学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锶在土壤、作物中迁移富集机制,确定了土壤锶形态含量表现为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铁锰... 通过系统采集和分析河南固始史河一带土壤、作物样品,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查明了区域土壤锶地球化学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锶在土壤、作物中迁移富集机制,确定了土壤锶形态含量表现为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态>腐殖酸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水溶态,其中残渣态和强有机结合态锶累计占98%,Sr主要以难溶态稳定形式赋存在土壤中。在弱酸性环境下,难溶含锶矿物SrSO_(4)、SrCO_(3)通过水化作用和水解作用形成易溶于水的锶岩Sr(HCO_(3))_(2)、SrCl_(2),并被植物吸收利用,形成锶在土壤-作物中的迁移。对比国内外相关作物Sr含量,提出了花生、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富锶标准,即:水稻中的富锶下限值为0.65 mg/kg,花生、小麦、玉米的富锶下限值为1.08 mg/kg。依据此Sr含量标准,研究区内小麦、花生籽粒富锶,水稻部分富锶。本研究成果为固始史河流域富锶土地资源开发、发展富锶农产品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河一带 迁移 标准 土壤-作物 富锶农产品
下载PDF
土壤锶地球化学特征及土壤富锶标准探讨——以河南固始史河一带为例
2
作者 王东晓 水浩澈 +3 位作者 曾庆波 谷浩 王雷 曹伟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2期360-370,共11页
锶是生物有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改善骨代谢、增强骨质强度,预防龋齿、“三高”和心血管疾病,有益肝细胞的增殖和胆红素代谢等作用。富锶土壤作为新的优势地质资源,逐渐受到重视,多个地方推出富锶农产品。目前对土壤中锶的地... 锶是生物有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改善骨代谢、增强骨质强度,预防龋齿、“三高”和心血管疾病,有益肝细胞的增殖和胆红素代谢等作用。富锶土壤作为新的优势地质资源,逐渐受到重视,多个地方推出富锶农产品。目前对土壤中锶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少,也无土壤富锶含量标准,这些严重制约了富锶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区在河南固始史河一带,分析归纳不同成因、不同类型土壤中锶的含量特征及空间的分布规律,研究土壤锶形态及与其他元素相关性,总结土壤中锶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土壤富锶含量进行探讨,推荐提出富锶土壤锶含量标准:表层土壤中Sr含量≥205 mg/kg。并以此标准对固始史河一带土壤富锶资源进行评价,圈定绿色无公害食品富锶耕地236.3 km2,优选建立富锶特色农业示范区,助力地方美丽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土壤 标准 地球化学特征 河南固始
下载PDF
贵州纳雍县沙包镇下木村富锶矿泉水成因分析及开采量计算
3
作者 杨文亮 蒲秀超 曹振东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4期823-830,共8页
通过对贵州纳雍县沙包镇下木村研究泉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动态特征及微量元素锶来源等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模式。研究成果表明:大气降水入渗含水岩组,径流运移中溶滤含锶膏岩矿物形成富锶地下水,在地形切割及中三叠统关岭组(... 通过对贵州纳雍县沙包镇下木村研究泉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动态特征及微量元素锶来源等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模式。研究成果表明:大气降水入渗含水岩组,径流运移中溶滤含锶膏岩矿物形成富锶地下水,在地形切割及中三叠统关岭组(T_(2)g)底部泥岩相对阻水出露成泉,水中锶含量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矿物质成分源于岩石和土壤的风化水解,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Mg。根据动态监测成果,采用泉水流量衰减法及泉水枯季流量频率分析法,计算其允许开采量为1134.26 m^(3)/d,研究结果可为下木村锶型矿泉水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天然矿泉水 成因 允许开采量 贵州纳雍县
下载PDF
承德地区富锶土壤与农作物锶含量特征
4
作者 郭颖超 孙志辉 +3 位作者 刘卫 赵婧 樊彦超 景志华 《矿产勘查》 2023年第7期1289-1296,共8页
锶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前人对承德地区土壤和农作物中锶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测定承德地区1200件表层土壤和多种农作物及中药材的根、茎、叶、花、果实等样品中锶含量,发现承德地区土壤中的锶含量较高,但具有分布不均匀的特... 锶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前人对承德地区土壤和农作物中锶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测定承德地区1200件表层土壤和多种农作物及中药材的根、茎、叶、花、果实等样品中锶含量,发现承德地区土壤中的锶含量较高,但具有分布不均匀的特征。土壤锶分布受深大断裂控制,同时与岩性关系密切,特别是火成岩建造。农作物中锶的含量为0.77~26.60 mg/kg,主要分布在根、茎、叶等部位。19种中药材中锶含量最高的黄芪叶锶含量高达116 mg/kg。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富集锶的能力不同。总体来讲,中药材中锶含量要高于叶菜类,叶菜类锶高于粮食作物类,粮食作物类锶含量高于水果类。采用浇灌不同浓度的含锶水试验,在一定的浓度下,对小白菜中锶含量有一定的增加作用。浇灌同等量的锶浓度水的情况下,幼苗期、成熟期、衰老期,土壤锶高的小白菜中锶含量高于土壤锶低的小白菜中锶含量。本文通过测定承德地区土壤和农作物中锶含量,查明本地区土壤和农作物中锶的分布规律,为特色功能农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地区 富锶土壤 富锶农作物 中药材
下载PDF
锶的成骨机制及富锶食品的研发现状
5
作者 席雪瑶 高亚男 +1 位作者 王加启 郑楠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0-392,共13页
锶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内,骨骼是其最大的“储存库”,约99%的锶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其中。锶可从多方面对骨骼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临床上药物雷奈酸锶可以通过影响骨代谢从而为骨骼健康保驾护航已成为... 锶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内,骨骼是其最大的“储存库”,约99%的锶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其中。锶可从多方面对骨骼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临床上药物雷奈酸锶可以通过影响骨代谢从而为骨骼健康保驾护航已成为一种共识,但其是一种人工合成化学品,安全性远不如天然锶盐类,故而研发富锶食品从而使人们通过日常膳食途径就可以达到呵护骨健康的目的正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研究就常见骨科疾病的发病类型、锶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及食品型锶制品的现状及开发进行综述,重点探讨了锶可同时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双重成骨机制以及富锶食品现状,为锶在骨科疾病上的应用及富锶食品更好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疾病 成骨机制 双重作用 富锶食品
下载PDF
富锶茶多糖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H_(2)O_(2)诱导LO2细胞氧化损伤保护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夏晓月 关丽萍 +4 位作者 纪丽丽 蔡璐 刘艺佳 蓝礼城 郭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9-28,共10页
目的 探明富锶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_(2)O_(2)诱导L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热水超声辅助法从茶叶中提取富锶茶多糖,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法对富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以... 目的 探明富锶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_(2)O_(2)诱导L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热水超声辅助法从茶叶中提取富锶茶多糖,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法对富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 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 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Fe3+的还原能力为指标,分析富锶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以H_(2)O_(2)建立LO2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富锶茶多糖对LO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机制。结果 富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7℃、浸提时间57 min、料液比1:25 (g:mL),富锶茶多糖得率为3.50%±0.12%。在体外抗氧化方面,富锶茶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OH和Fe3+的还原能力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在改善LO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方面,随着多糖质量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也显著提高,当多糖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细胞存活率达到99.5%;在清除机体过氧化机制上,相对于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力均有所增强,浓度越高处理的SOD活力越高,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在中、高实验组中有显著提高,从细胞水平表明富锶茶多糖对LO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富锶茶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以及对H_(2)O_(2)诱导LO2细胞氧化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为富锶茶多糖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 茶多糖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LO2细胞 氧化损伤保护
原文传递
湖南新田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苏春田 聂发运 +7 位作者 邹胜章 赵光帅 罗飞 黄奇波 巴俊杰 李小盼 梁嘉鹏 杨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4-564,共11页
研究湖南新田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为富锶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研究区21个下降泉、30个机井富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类型、化学成分含量特征、成分间相关性以及离子比值的研究。结果表明:下降泉水化学类型全... 研究湖南新田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为富锶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研究区21个下降泉、30个机井富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类型、化学成分含量特征、成分间相关性以及离子比值的研究。结果表明:下降泉水化学类型全部为HCO_3-Ca型,机井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HCO_3-Ca·Mg型为主。相关分析表明,下降泉和机井中SO_4^(2-)与Ca^(2+)、Mg^(2+)均表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HCO_3-与Ca^(2+)、SO_4^(2-)与NO_3^-在下降泉与机井中的相关性具有差异,下降泉、机井Sr与Ca^(2+)、Mg^(2+)、HCO_3^-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Gibbs图表明下降泉和机井的水化学组成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的控制,下降泉、机井c(Ca^(2+))/c(Mg^(2+))、c(HCO_3^-)/c(SO_4^(2-)+Cl^-)、c(Na+)/c(Cl-)、c(Cl^-)/c(Ca^(2+))系数比值具有差异。结果表明富Sr地下水的形成受碳酸盐岩成分影响显著,赋存条件的差异导致富锶地下水在下降泉、机井中的水化学特征、相关性以及离子系数比值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离子比例系数法 富锶地下水 新田 Gibbs图
下载PDF
云南兰坪富锶文石的振动光谱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琰 邓军 +4 位作者 蔡克勤 朱友楠 王庆飞 周应华 高帮飞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为进一步研究富锶文石的晶体结构、颜色成因和矿物成因 ,采用振动光谱、EMPA和SEM对富锶文石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测试分析表明 ,由于富锶文石存在着锶与钙的类质同像现象 ,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中CO2 -3 的v1、v2 、v3... 为进一步研究富锶文石的晶体结构、颜色成因和矿物成因 ,采用振动光谱、EMPA和SEM对富锶文石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测试分析表明 ,由于富锶文石存在着锶与钙的类质同像现象 ,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中CO2 -3 的v1、v2 、v3 、v44种振动模式波数介于文石和碳酸锶矿之间 ,与文石、碳酸锶矿等文石型碳酸盐振动光谱特征一致 ,并且文石的v4存在分裂峰。EMPA面扫描发现Ca2 + 、Sr2 + 的分布与富锶文石内部环带的分布存在一致性。由于CuO含量较少 ,分布规律不明显。SEM分析发现在环带之间存在空隙 ,各环带中富锶文石结晶程度和晶体表面特征不一 ,不同颜色和形态的环带反复生长。生长过程中 ,流体成分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造成不同颜色环带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文石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表面特征 兰坪 云南
下载PDF
云南兰坪富锶文石的发现及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琰 喻学惠 +2 位作者 李成国 赵庆祝 罗曼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89,共5页
对发现于云南兰坪多金属矿床中的富锶文石进行了粉晶Χ光衍射、电子探针、显微硬度、折射率等测试 ,并通过电子探针成分和晶胞参数的变化分析 ,探讨了其晶胞参数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对兰坪富锶文石的颜色成因进行了讨论 ,并对其作... 对发现于云南兰坪多金属矿床中的富锶文石进行了粉晶Χ光衍射、电子探针、显微硬度、折射率等测试 ,并通过电子探针成分和晶胞参数的变化分析 ,探讨了其晶胞参数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对兰坪富锶文石的颜色成因进行了讨论 ,并对其作为宝玉石资源的利用优势及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富锶文石 碳酸盐 兰坪 云南省
下载PDF
湖南新田富锶矿泉水形成机理浅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春田 罗飞 +2 位作者 杨杨 巴俊杰 李小盼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47-348,共2页
新田县富锶矿泉水分布面积约176.7km2,赋存地层为泥盆系佘田桥组。本文分析了富锶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同时分析了机井与下降泉锶含量差异的受控因素。
关键词 新田县 岩溶 富锶矿泉水 形成机理
下载PDF
新田县富锶地下水动态特点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春田 杨杨 +3 位作者 巴俊杰 罗飞 李小盼 赵光帅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为掌握湖南省新田县富锶地下水的动态特点,在2017年1-12月对两处富锶地下水进行了一年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S045下降泉Sr2+含量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基本保持稳定,其值分别为0.27 mg·kg-1、0.25 mg·kg-1、0.26 mg·... 为掌握湖南省新田县富锶地下水的动态特点,在2017年1-12月对两处富锶地下水进行了一年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S045下降泉Sr2+含量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基本保持稳定,其值分别为0.27 mg·kg-1、0.25 mg·kg-1、0.26 mg·kg-1,S045下降泉Sr2+含量全年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水文地质特点决定了降雨对S045富锶下降泉Sr2+含量的稀释效应有限;ZK1机井Sr2+含量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其值分别为0.73 mg·kg-1、0.68 mg·kg-1、0.52 mg·kg-1,水循环条件的差异引起水位的变化导致高锶潜流带水与低锶浅潜流带水混合比例不同,使ZK1机井中锶含量与大气降雨具有正相关性。而离子比值法表明:S045下降泉的γ(Na+)/γ(Cl-)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为0.78、0.44、0.49,γ(HCO3-+SO42-)/γ(Ca2++Mg2+)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为0.99、0.98、0.96;ZK1机井的γ(Na+)/γ(Cl-)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为75.24、71.34、126.08,γ(HCO3-+SO42-)/γ(Ca2++Mg2+)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分别为37.13、30.54、44.89,这说明ZK1机井中地下水发生了阳离子交换。S045下降泉的γ(Cl-)/γ(Ca2+)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平均值分别为1.09×10-2、1.06×10-2、1.05×10-2,ZK1机井的γ(Cl-)/γ(Ca2+)比值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平均值分别为1.29、0.98、0.94,ZK1机井γ(Cl-)/γ(Ca2+)显著高于S045下降泉,表明ZK1机井水水动力条件弱于S045下降泉,这是机井中Sr2+高于下降泉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地下水 动态变化 离子比值 地球化学特征 湖南新田
下载PDF
云南兰坪富锶文石玉石的宝石学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琰 喻学惠 +1 位作者 何明跃 蔡克勤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4-27,共4页
云南兰坪盆地北段燕子洞铜多金属矿床中所产的富锶文石玉石为浅天蓝色或浅蓝绿色 ,呈皮壳状、肾状或纤维状集合体 ,结构致密 ,玻璃光泽 ,显微硬度高于单晶文石而与异极矿相近 ,且外观与异极矿极为相似。采用 Χ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 云南兰坪盆地北段燕子洞铜多金属矿床中所产的富锶文石玉石为浅天蓝色或浅蓝绿色 ,呈皮壳状、肾状或纤维状集合体 ,结构致密 ,玻璃光泽 ,显微硬度高于单晶文石而与异极矿相近 ,且外观与异极矿极为相似。采用 Χ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显微硬度等测试技术进行了宝石学特征测试 ,并与异极矿进行了对比。对该区文石作为玉石资源利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文石 宝石学特征 云南 颜色 光泽 硬度 密度 电子探针 X衍射分析
下载PDF
沂水县富锶地下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中业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第6期43-51,共9页
沂水县富锶(Sr)地下水分布广泛,白垩纪沂南序列侵入岩的锶(Sr)含量最高,平均含量1013.64×10^-6,其次为白垩纪火山岩,锶(Sr)平均含量为739.18×10^-6,太古代侵入岩、变质岩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398.99×10^-6,寒武-奥陶纪... 沂水县富锶(Sr)地下水分布广泛,白垩纪沂南序列侵入岩的锶(Sr)含量最高,平均含量1013.64×10^-6,其次为白垩纪火山岩,锶(Sr)平均含量为739.18×10^-6,太古代侵入岩、变质岩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398.99×10^-6,寒武-奥陶纪灰岩、页岩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201.54×10^-6;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99mg/L,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95mg/L,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76mg/L,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48mg/L。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主要来源为围岩的风化溶解;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主要来源于沂南序列构造破碎带和风化带的风化溶解,其次为寒武-奥陶纪灰岩的风化溶解,锶(Sr)强变异性与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混合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地下水 降水入渗系数 孔隙裂隙水 沂水县
下载PDF
滦河流域中上游富锶地下水成因类型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厚云 卫晓锋 +6 位作者 甘凤伟 王恒 贾凤超 何泽新 李多杰 李健 张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9,共15页
承德市滦河流域富锶矿泉水资源丰富,成因类型多样,具有典型研究意义。通过水化学图解与多元统计分析、离子比值分析、矿物平衡体系分析,分析富锶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分区阐述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探讨富锶地下水的形成机制。结... 承德市滦河流域富锶矿泉水资源丰富,成因类型多样,具有典型研究意义。通过水化学图解与多元统计分析、离子比值分析、矿物平衡体系分析,分析富锶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分区阐述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探讨富锶地下水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HCO3·SO4-Ca、HCO3-Ca、HCO3·SO4-Ca·Mg为主。富锶地下水的形成受地质构造格局和岩浆活动控制,地质建造锶元素丰度影响,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制约。断裂构造和地层岩性控制着富锶地下水形成分布的总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着地下水化学锶元素的地球化学响应机制。地下水锶富集来源为含水介质长石矿物、碳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和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矿泉水出露机制分为构造断裂深循环淋溶型、裂隙浅循环淋溶型、补给富集埋藏型3种类型。坝上高原孔隙裂隙水系统富锶地下水形成作用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溶滤作用控制,滦河中上游裂隙水系统地下水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强烈,滦河中游孔隙岩溶裂隙水系统地下水化学主要受溶滤作用控制,蒸发浓缩作用和人为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地下水 滦河流域 成因类型 形成机制 承德
下载PDF
贵州夜郎坝构造盆地富锶矿泉水成因及赋存特征研究
15
作者 田小林 《地下水》 2022年第1期49-52,共4页
夜郎坝构造盆地内多处泉水点及地下水机井水质中锶含量达到国家现行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要求,反映了该区具有明显的锶异常显示。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露头(泉点、机井)水化学成份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是由多支箕状向斜构造集中... 夜郎坝构造盆地内多处泉水点及地下水机井水质中锶含量达到国家现行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要求,反映了该区具有明显的锶异常显示。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露头(泉点、机井)水化学成份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是由多支箕状向斜构造集中交汇构成的环状构造盆地,盆地中侏罗系砂岩地层含富锶膏盐矿物,是形成锶型矿泉水的物质基础,大气降水从盆地边缘和盆地内斜坡地带进入砂岩含水层形成地下水,在径流途中不断溶滤富锶矿物而形成锶型矿泉水;受砂岩与泥岩互层状分布及地下水径流条件控制,矿泉水含水层具有多层性及承压性,越靠近盆地中心地下水径流途径越长、运移速度越慢、溶滤时间越久、富锶含量越高、矿泉水越富集,反之则矿泉水形成和赋存条件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盆地 富锶矿泉水 成因 赋存特征
下载PDF
河北承德中部富锶地下水与地质建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凤超 卫晓锋 +4 位作者 张竞 孙厚云 李多杰 李健 李霞 《矿产勘查》 2020年第12期2757-2764,共8页
承德中部地区富锶地下水分布较广,本次工作在不同地质建造区采集水样62件,土壤和岩石样品143件,水样中锶含量介于0.11~2.32 mg/L之间,其中锶含量≥0.40 mg/L、达到富锶地下水界限含量的水点共有46个,占全部水点的74.19%。pH为7.16~8.39... 承德中部地区富锶地下水分布较广,本次工作在不同地质建造区采集水样62件,土壤和岩石样品143件,水样中锶含量介于0.11~2.32 mg/L之间,其中锶含量≥0.40 mg/L、达到富锶地下水界限含量的水点共有46个,占全部水点的74.19%。pH为7.16~8.39,属于中性-弱碱性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HCO3·SO4-Ca型,水体中Sr2+与其他主要离子成分相关性较好,均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碎屑岩建造中地下水Sr2+含量最高,平均值0.75 mg/L,在变质岩建造中地下水Sr^2+含量平均值0.51mg/L,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地下水Sr2+含量平均值0.55 mg/L,火山岩建造中地下水Sr2+含量最低,平均值0.43 mg/L。不同地质建造岩石中的锶含量差异较大,变质岩建造中锶含量最高,平均含量499.94 mg/kg,其次为碎屑岩建造,锶含量平均值为490.77 mg/kg,火山岩建造中锶含量最低,平均值为373.19 mg/kg。地下水中锶元素主要来源于基岩,二者锶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碎屑岩建造及其水体中锶含量均较高,火山岩建造及其水体中含量最低,相比火山岩和变质岩建造,碎屑岩类建造中锶元素更易于向地下水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地下水 地质建造 水化学 承德 河北
下载PDF
富锶文石的发现及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有彬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1期79-84,T005,共7页
富锶文石是文石的变种,其化学式为(Ca,Sr)CO3。二轴晶,负光性,2▽=9,折光率Ng=1.6620,Nm=1.6561,Np=1.5168,D=3.34,H=3.75,比磁化系数为0.32×10-6CGSMcm3/g。矿物为白色,透明,呈细小晶粒状或砂糖状集合体。易溶于稀盐酸。斜方晶系... 富锶文石是文石的变种,其化学式为(Ca,Sr)CO3。二轴晶,负光性,2▽=9,折光率Ng=1.6620,Nm=1.6561,Np=1.5168,D=3.34,H=3.75,比磁化系数为0.32×10-6CGSMcm3/g。矿物为白色,透明,呈细小晶粒状或砂糖状集合体。易溶于稀盐酸。斜方晶系,晶胞参数a=4.61,b=7.89,c=5.78。矿物产于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的脉状含铌、稀土白云石碳酸盐岩中,在自然界中产出含锶如此之高的变种是罕见的。该矿物的发现对研究碳酸盐矿物中钙、锶元素类质同象置换机理和晶体光学均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文石 碳酸盐矿物 类质同象置换机理 化学成分 差热分析
下载PDF
湘南泥盆系碳酸盐岩区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成矿规律——以新田县新圩矿泉水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鑫 王璨 +5 位作者 郑鹏飞 姚腾飞 巫政卿 米茂生 覃佐辉 李杨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7-209,共13页
湘南地区泥盆系碳酸盐岩分布广泛,文章在分析湖南省新田县新圩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形成的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影响锶富集的因素,揭示出泥盆系碳酸盐岩分布区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矿规律:泥盆... 湘南地区泥盆系碳酸盐岩分布广泛,文章在分析湖南省新田县新圩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形成的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影响锶富集的因素,揭示出泥盆系碳酸盐岩分布区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矿规律:泥盆系佘田桥组泥灰岩中锶的高丰度、相对封闭的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和弱的水动力条件是形成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根本条件,循环深度和水温是锶富集的重要影响因素。湘南地区台盆相佘田桥组泥灰岩分布区是寻找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首选靶区,特别是平缓的溶丘岗地地区的阻水断裂上盘以及靠近岩浆岩岩体和区域导热断裂附近是寻找富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矿泉水 泥盆系 碳酸盐岩 成矿规律 新田县新圩镇
下载PDF
湖北随州北部富锶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江龙 胡绍祥 +2 位作者 杨清富 万能 尹猛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年第3期341-346,367,共7页
通过分析土壤锶含量分布特征表明,湖北随州北部深层土壤锶元素含量为59.43~728.1μg/g,平均值252.74μg/g,是中国土壤(C)层的1.49倍,是十堰—丹江地区平均值的2.04倍。表层土壤锶元素含量为38.5~981μg/g,平均值为263.40μg/g,是中国土... 通过分析土壤锶含量分布特征表明,湖北随州北部深层土壤锶元素含量为59.43~728.1μg/g,平均值252.74μg/g,是中国土壤(C)层的1.49倍,是十堰—丹江地区平均值的2.04倍。表层土壤锶元素含量为38.5~981μg/g,平均值为263.40μg/g,是中国土壤(A)层的1.60倍,是十堰—丹江地区平均值的2.07倍。区内表、深层富锶土壤成因类型为火山岩型,成土母质主要为中生代中酸性岩风化物,黄棕壤性土是主要的储锶土壤类型。酸碱度与土壤锶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深层土壤锶与Ba、Na2O、Be、Ga、La、K2O等关系较为密切。通过富锶土壤资源潜力评价:圈出富锶土壤面积2824km^2,占调查区面积的55.59%,其中适宜开发区面积2740km^2,区内具有较好的富锶优质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可为富锶优质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农产品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资源潜力 评价
下载PDF
贵州省富锶(Sr)地下水赋存与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诗扬 卢天丕 《贵州地质》 2018年第3期225-232,共8页
本研究以地层岩石学、环境水文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典型区核查采样检测的基础上,开展了贵州省内富锶(Sr)地下水赋存与分布规律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富锶(Sr)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寒武系、三叠系白云岩以及侏罗系砂岩地层中... 本研究以地层岩石学、环境水文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典型区核查采样检测的基础上,开展了贵州省内富锶(Sr)地下水赋存与分布规律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富锶(Sr)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寒武系、三叠系白云岩以及侏罗系砂岩地层中,受地质构造控制,在平面上从黔西南、黔中、黔北呈条带状集中分布。研究成果揭示了贵州省内富锶(Sr)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空间分布,对在贵州省内开展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勘查评价、规划管理和推动贵州省饮用水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Sr)地下水 赋存分布规律 贵州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