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集性和亏损性A型花岗岩──以华北燕山和新疆乌伦古河地区岩石为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许保良 韩宝福 +1 位作者 阎国翰 何中甫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52-362,共11页
华北燕山地区和新疆乌伦古河地区发育有过碱性A型花岗岩类。前者出现于板内,富Nb、低εNb而高εSr;后者形成于造山晚期,贫Nb、高εNd而低εSr。总结了它们的地质学、岩石学、主要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资料,报道了Rb-... 华北燕山地区和新疆乌伦古河地区发育有过碱性A型花岗岩类。前者出现于板内,富Nb、低εNb而高εSr;后者形成于造山晚期,贫Nb、高εNd而低εSr。总结了它们的地质学、岩石学、主要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资料,报道了Rb-Sr和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这类岩石的物质来源及其亚类划分问题;提出两类岩石分别来源于富集性储库与亏损性储库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 花岗岩 亚类划分 富集性 亏损
下载PDF
基于GRSFAI的阿里地区浅层地下水富集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许春华 邓正栋 +1 位作者 段化杰 邓非凡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8,共6页
为了进一步验证GRSFAI的有效性和普适性,为下一步实现地下水富集性自动化提取技术提供技术理论支撑,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有效的给水保障提供参考依据,选择西藏阿里地区及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GRSFAI分析方法对该研究区的浅层地下... 为了进一步验证GRSFAI的有效性和普适性,为下一步实现地下水富集性自动化提取技术提供技术理论支撑,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有效的给水保障提供参考依据,选择西藏阿里地区及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GRSFAI分析方法对该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富集性展开研究。研究得到研究区内一级、二级、三级富水区面积分别为495 km2、1511km2、4542 km2,各占总面积的2.8%、8.5%和25.4%,该结果并在最具代表意义的一级富水靶区狮泉河区域得到了实地调查验证。分析认为:GRSFAI能较好地反映地下水富集程度,利用该指数对地下水富集性进行评估是可靠的,并具有良好的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RSFAI 地下水 富集性 阿里地区
下载PDF
铜胁迫对铜锈环棱螺致死率、富集性、CAT和SOD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南旭阳 戴灵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71,共5页
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茶山某河内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铜胁迫下铜对铜锈环棱螺的致死效应、铜锈环棱螺对铜的富集性、铜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 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茶山某河内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铜胁迫下铜对铜锈环棱螺的致死效应、铜锈环棱螺对铜的富集性、铜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较低浓度Cu2+(1.0、2.0 mg.L-1)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在较高浓度Cu2+(4.0~8.0 mg.L-1)胁迫下,则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当ρ(Cu2+)为0.2~0.8 mg.L-1时,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和染毒剂量的加大,铜锈环棱螺对铜的富集性也在增强,但当ρ(Cu2+)为1.6 mg.L-1时,铜锈环棱螺对铜的富集量却随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铜胁迫下,铜锈环棱螺肝胰腺CAT和SOD活性受到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富集性 CAT SOD
下载PDF
锌在再力花体内的富集性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冬香 陈清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4-1118,共5页
为研究Zn在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体内的富集性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依次设定0(CK)、0.075 mmol.L 1、0.250 mmol.L 1、0.500 mmol.L 1、1.000 mmol.L 1、2.000 mmol.L 16个Zn处理浓度,对再力花进行水培培养的胁迫试验。结... 为研究Zn在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体内的富集性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依次设定0(CK)、0.075 mmol.L 1、0.250 mmol.L 1、0.500 mmol.L 1、1.000 mmol.L 1、2.000 mmol.L 16个Zn处理浓度,对再力花进行水培培养的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再力花不能有效地将Zn运输到地上部,Zn主要积累在根部。在系列Zn浓度处理下,转运系数均<1,得出再力花并非超富集植物。在此基础上,采用差速离心技术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研究Zn在该植物根系中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低浓度[0(CK),0.075mmol.L 1,0.250 mmol.L 1]Zn处理下,Zn主要分布于再力花根部的细胞壁、细胞核及叶绿体中;Zn在再力花根部的存在形态主要是乙醇提取态,占50%以上,其次是氯化钠提取态。随着Zn处理浓度的提高(0.500 mmol.L 1,1.000 mmol.L 1,2.000 mmol.L 1),细胞溶质成为Zn的最主要分布位点,分别占31.15%、45.12%和56.44%,其次为细胞壁;乙醇提取态的比例有所下降,氯化钠提取态、水提取态的比例则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至30%以上,成为Zn在再力花根部的三大存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力花 富集性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朝阳地区浅层地下水富集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邓非凡 邓正栋 +3 位作者 段化杰 吕丹 武国瑛 吴石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6,共6页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浅层地下水富集性快速评估,提取了与地下水赋存相关的断裂密度、地质类型、地形坡度和河流密度作为地下水赋存的影响因子,提取了土壤热惯量和植被覆盖度作为地下水赋存的指示因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浅层地下...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浅层地下水富集性快速评估,提取了与地下水赋存相关的断裂密度、地质类型、地形坡度和河流密度作为地下水赋存的影响因子,提取了土壤热惯量和植被覆盖度作为地下水赋存的指示因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浅层地下水富集性评估模型,对朝阳地区地下水富集性进行了评估。实地验证结果表明地下水富集性评估结果与实地调查出水量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说明利用该方法能够对研究区地下水富集性进行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地下水富集性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布鲁氏菌介导的mmu-miR-671-5p的靶基因预测与功能富集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宇 罗艺晨 +8 位作者 顾国靖 李博文 李文杰 周志雄 帅学宏 伍莉 陈吉轩 黄庆洲 焦寒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43-2850,共8页
为进行布鲁氏菌介导的mmu-miR-671-5p的靶基因预测,本试验利用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RAW264.7细胞后,分别运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进行差异表达的mmu-miR-671-5p靶基因的预测,预测的靶基因分别有11 953和9 252个,将预测结果取交集... 为进行布鲁氏菌介导的mmu-miR-671-5p的靶基因预测,本试验利用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RAW264.7细胞后,分别运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进行差异表达的mmu-miR-671-5p靶基因的预测,预测的靶基因分别有11 953和9 252个,将预测结果取交集进行韦恩(Venn)分析,重叠部分的靶基因有3 681个;利用GO与KEGG进行功能富集性分析,再利用PicTar软件进一步对mmu-miR-671-5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Venn分析结果进一步取交集,结果显示,mmu-miR-671-5p的预测靶基因有7个;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验证7个预测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Tnfrsf1b与Tnip 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RAW264.7细胞中转染mmu-miR-671-5p inhibitors,分别验证7个预测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Tnfrsf1b与Tnip 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对mmu-miR-671-5p与Tnfrsf1b和Tnip1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靶位点分别进行预测,结果初步表明,mmu-miR-671-5p的靶基因为Tnfrsf1b与Tnip 1,其预测结合靶位点均只有1个,分别位于Tnfrsf1b和Tnip1 3′UTR全长位置的91和305 bp。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mu-miR-671-5p在布鲁氏菌感染RAW264.7细胞过程中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RAW264.7细胞 mmu-miR-671-5p 靶基因预测 功能富集性分析
下载PDF
应用分形理论评价齐家古潜山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富集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国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16,19,共3页
应用分形理论对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圈闭裂缝发育程度进行研究 ,以确定有利的油气聚集区。研究结果认为 :2号和 3号圈闭裂缝最发育 ,是齐家古潜山的最有利油气聚集区 ;应用分形理论对裂缝性潜山油藏各圈闭的裂缝发育程度可以进行定量... 应用分形理论对欢喜岭油田齐家古潜山圈闭裂缝发育程度进行研究 ,以确定有利的油气聚集区。研究结果认为 :2号和 3号圈闭裂缝最发育 ,是齐家古潜山的最有利油气聚集区 ;应用分形理论对裂缝性潜山油藏各圈闭的裂缝发育程度可以进行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评价 油气富集性 古潜山 裂缝油气藏 油气聚集区 分数维 欢喜岭油田
下载PDF
锌胁迫对铜锈环棱螺致死率、富集性、CAT和SOD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南旭阳 戴灵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茶山某河内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浓度Zn2+胁迫下,铜锈环棱螺的致死效应、铜锈环棱螺对锌的富集性以及锌对铜锈环棱螺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茶山某河内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浓度Zn2+胁迫下,铜锈环棱螺的致死效应、铜锈环棱螺对锌的富集性以及锌对铜锈环棱螺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对铜锈环棱螺具有较大的毒害影响。当Zn2+浓度达到3.0mg/L时,就会引起个别铜锈环棱螺死亡,死亡率为2.66%。随着Zn2+浓度的增大(0.3mg/L到2.4mg/L)和处理时间的增加(2d到8d),除个别组外,铜锈环棱螺对锌的累积量均随之上升,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铜锈环棱螺在锌胁迫下,肝胰腺的CAT和SOD活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当Zn2+浓度较低时,CAT和SOD活性均有较大的升高,但当Zn2+浓度较高时,CAT和SOD活性则受到一定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富集性 CAT SOD
下载PDF
某岛屿GF-1-RS浅层地下水富集性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颢砾 王大庆 +2 位作者 邓正栋 刘志新 丁志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48,共7页
为解决小尺度区域、缺水地区岛屿的浅层地下水富集性评估的相关问题,以岛屿为例,提出以GF-1与DEM等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岩性,地貌,坡度,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水域密度和土壤湿度,共7个指标进行提取,构建了该地区浅层地下水富集性遥感评估... 为解决小尺度区域、缺水地区岛屿的浅层地下水富集性评估的相关问题,以岛屿为例,提出以GF-1与DEM等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岩性,地貌,坡度,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水域密度和土壤湿度,共7个指标进行提取,构建了该地区浅层地下水富集性遥感评估模型,得出了浅层地下水富集性等级图5级,并通过实测井中或泉水的水量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评估结果满足误差精度要求,该方法能够对小尺度岛屿地区进行浅层地下水富集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F-1数据 浅层地下水富集性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解译预测岩溶区地下水富集性——以广西桂林市东北部岩溶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雪 吕玉增 《矿产与地质》 2022年第5期1034-1040,共7页
岩溶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利用较为困难,研究岩溶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对于缓解水资源压力具有现实意义。遥感图像数据分析通过高空遥感图像分析获取地下水信息,具有可大面积观测、时效性强、耗时较短、经济节约等优点。文章以Landsat 8... 岩溶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利用较为困难,研究岩溶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对于缓解水资源压力具有现实意义。遥感图像数据分析通过高空遥感图像分析获取地下水信息,具有可大面积观测、时效性强、耗时较短、经济节约等优点。文章以Landsat 8卫星数据信息为基础,从时空方面优选了广西桂林市东北部全州县至灌阳县一带碳酸盐岩分布区的遥感数据,并利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Pytorch框架)和Python系统软件联合分析技术对研究区裂隙溶洞水遥感数据进行学习和预测,从而获得预测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准确率接近96%,获得了良好的地下水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遥感解译 岩溶地区 地下水利用 富集性预测 桂林
下载PDF
基于GRSFAI法的吉林省地下水富集性评估
11
作者 祝悦 刘家福 +2 位作者 申琳 谭晓宇 白淑夏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23期67-70,共4页
地下水富集性评估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开采以及勘测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吉林省地下水富集性,选择地表起伏度、坡度、河网密度、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作为地下水富集性的评估指标,基于GRSFAI法构建浅层地下水富集性评估模型,... 地下水富集性评估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开采以及勘测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吉林省地下水富集性,选择地表起伏度、坡度、河网密度、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作为地下水富集性的评估指标,基于GRSFAI法构建浅层地下水富集性评估模型,得到吉林省地下水富集性5个等级在各个市的面积。结果表明:富集性评估结果为很差的区域面积占吉林省总面积的70.70%,富集性评估结果在及格以上的区域面积总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29.30%。通过富集性评估结果与实地测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且两者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说明评估结果能反映该研究区的地下水富集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下水 富集性评估 吉林省
下载PDF
外源镉对刺儿菜生长和富集性的影响
12
作者 莫顺功 李秀文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S1期12-14,共3页
针对西宁市部分工业区出现的土壤镉污染,对当地适应性较强的刺儿菜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刺儿菜对镉的胁迫作用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转移系数大于1,具备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对于污染重金属元素镉而言,刺儿菜在0~45 μg ... 针对西宁市部分工业区出现的土壤镉污染,对当地适应性较强的刺儿菜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刺儿菜对镉的胁迫作用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转移系数大于1,具备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对于污染重金属元素镉而言,刺儿菜在0~45 μg ·g-1浓度的污染土壤中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和修复能力,其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都大于2,当土壤中镉浓度大于45 μg ·g-1时,刺儿菜的干重和修复能力就会出现下降趋势,它们均在15 μg ·g-1浓度的镉污染土壤中修复能力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儿菜 富集性
下载PDF
2甲4氯和2甲4氯异辛酯在斑马鱼体内生物富集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健 周艳 +2 位作者 孔德洋 李菊颖 单正军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2-824,共3页
【目的】研究2甲4氯和2甲4氯异辛酯对水生生物的生物富集性。【方法】通过建立2甲4氯和2甲4氯异辛酯在水体和鱼体中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采用静态法和半静态法分别研究2甲4氯和2甲4氯异辛酯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效应。【结果】鱼体对2甲4氯... 【目的】研究2甲4氯和2甲4氯异辛酯对水生生物的生物富集性。【方法】通过建立2甲4氯和2甲4氯异辛酯在水体和鱼体中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采用静态法和半静态法分别研究2甲4氯和2甲4氯异辛酯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效应。【结果】鱼体对2甲4氯和2甲4氯异辛酯处理8d后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值分别为1.61~1.82和16.3~22.3。【结论】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农药生物富集性划分等级标准,2甲4氯属于低生物富集性农药,2甲4氯异辛酯属于中等生物富集性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4氯 2甲4氯异辛酯 斑马鱼 生物富集性
原文传递
戊唑醇在斑马鱼体内的生物富集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廖朝选 段亚玲 +3 位作者 肖飞 张清海 欧明烛 杨鸿波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4-586,602,共4页
【目的】研究戊唑醇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方法】建立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测定戊唑醇在水中和鱼体中的残留量,采用静态法研究戊唑醇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效应,并评价其生物富集性。【结果】戊唑醇在10.0-500.0μg/L范... 【目的】研究戊唑醇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方法】建立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测定戊唑醇在水中和鱼体中的残留量,采用静态法研究戊唑醇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效应,并评价其生物富集性。【结果】戊唑醇在10.0-50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戊唑醇在水中的添加质量浓度为20.0—200.0μg/L,其添加平均回收率为96.5%-98.3%,变异系数为1.8%-2.2%;当戊唑醇在鱼体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25-2.5μg/g,其添加平均回收率为100.3%-101.8%,变异系数为2.0%~4.0%,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1.6×10-11g,水中最低检测质量浓度(LOQ)为20μg/L,鱼体内最低检测限(LOQ)为20μg/kg。【结论】受试物戊唑醇在鱼体中富集系数BCF8d为24.3属于中等富集性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斑马鱼 生物富集性
原文传递
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TCs的方法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枰 洪煜婧 +2 位作者 陈相 鲁晓燕 洪宏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6-58,62,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细胞学水平的循环肿瘤细胞负性富集技术来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按一定比例掺入到2 ml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应用免疫磁珠为基础的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 目的建立基于细胞学水平的循环肿瘤细胞负性富集技术来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按一定比例掺入到2 ml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应用免疫磁珠为基础的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定量检测。评价该方法富集靶细胞的回收率,并用上述方法检测32例卵巢癌患者和1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结果①在健康志愿者2 ml外周血掺入不同数目SKOV-3细胞的条件下,肿瘤细胞的回收率在64%~80%之间,掺入细胞间回归方程为Y=0.782X-1.408,相关系数为0.998。②1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K8/18+,18例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到CK8/18+,阳性率为56.3%(18/32,X^2=7.681,P<0.01)。③CTCs阳性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X^2=5.776,P<0.05)。结论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卵巢上皮 富集技术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下载PDF
同沉积构造坡折带对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136
16
作者 冯有良 徐秀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5,31,共5页
发育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是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根据对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构造发育特征与层序发育形式的研究,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按成因可划分为两类: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和同沉积背斜构造坡折带。前者根据其平面组合特征划分为5种样式:帚状... 发育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是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根据对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构造发育特征与层序发育形式的研究,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按成因可划分为两类: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和同沉积背斜构造坡折带。前者根据其平面组合特征划分为5种样式:帚状断裂构造坡折带、陡坡平行(断阶)状断裂构造坡折带、缓坡平行(断阶)状断裂构造坡折带、交叉状断裂构造坡折带和梳状断裂构造坡折带;后者据成因划分为2种样式:同沉积披覆背斜构造坡折带、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坡折带。盆缘沟谷与7种构造坡折带样式的组合不但控制了层序低位域砂岩、砾岩体的发育及其展布方向,而且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和油气的运聚特征,从而控制了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坡折带 盆缘沟谷 砂砾岩体 油气藏富集 断陷盆地
下载PDF
一种强富集砷的欧洲蕨──能从被污染土壤中萃取砷的耐寒、适应性强的速生植物 被引量:26
17
作者 罗彬怡 孙雷 《世界环境》 2001年第3期47-47,27,共2页
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一种耐寒的、适应性强的、速生的欧洲免能在短时间内将土壤中大量砷吸收并积累到其复叶之中,它不仅能祛除土壤中不同浓度的砷,还能祛除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砷,且欧洲蕨体内高达93%的砷被富集到复叶,从而使欧洲蕨... 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一种耐寒的、适应性强的、速生的欧洲免能在短时间内将土壤中大量砷吸收并积累到其复叶之中,它不仅能祛除土壤中不同浓度的砷,还能祛除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砷,且欧洲蕨体内高达93%的砷被富集到复叶,从而使欧洲蕨成为修复土壤砷污染的救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蕨 富集性 土壤 砷污染 速生植物 耐寒 适应 土壤修复
下载PDF
乙螨唑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生物富集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正莹 龚会琴 +2 位作者 尹君静 廖朝选 包娜 《贵州科学》 2022年第2期30-33,共4页
为评价乙螨唑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了96%乙螨唑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96%乙螨唑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96 h-LC_(50)=1.55 mg/L,在0.0155 mg/L和0.155 mg/L质量浓度下,乙螨唑在斑马鱼体... 为评价乙螨唑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了96%乙螨唑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96%乙螨唑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96 h-LC_(50)=1.55 mg/L,在0.0155 mg/L和0.155 mg/L质量浓度下,乙螨唑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系数BCF_(8d)分别为4425 L/kg和3305 L/kg。根据GB/T31270-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进行毒性等级划分,96%乙螨唑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为“中毒”,生物富集表征为“高富集性”。研究数据可用于乙螨唑对环境的风险评价,指导田间安全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螨唑 斑马鱼 生物富集性
下载PDF
Cu^(2+)胁迫对单齿螺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南旭阳 戴灵鹏 曹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1,共5页
以海生单齿螺(Monodonta labio)为受试生物,研究不同浓度Cu2+胁迫下,Cu2+对单齿螺的急性毒性、单齿螺对Cu2+的富集性以及Cu2+对单齿螺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单齿螺的96和72 h的半致死浓... 以海生单齿螺(Monodonta labio)为受试生物,研究不同浓度Cu2+胁迫下,Cu2+对单齿螺的急性毒性、单齿螺对Cu2+的富集性以及Cu2+对单齿螺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单齿螺的96和72 h的半致死浓度〔ρ(LC50)〕分别为19.36和38.49 mg.L-1,安全浓度(ρs)为1.936 mg.L-1。单齿螺对Cu2+的富集性随ρ(Cu2+)的增加而增强,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当ρ(Cu2+)为4.00 mg.L-1时,单齿螺对Cu2+的累积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较明显的时间效应。各Cu2+处理组单齿螺肝胰腺CAT活性均比对照(海水)组高,而且大多数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或P<0.001)。但部分Cu2+处理组单齿螺肝胰腺SOD活性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齿螺 CU2+ 富集性 CAT SOD
下载PDF
地震纵波技术预测煤层瓦斯富集区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7
20
作者 常锁亮 刘洋 +2 位作者 赵长春 李国发 陈强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8期9-15,共7页
基于国内外煤层瓦斯富集的岩石物理及地球物理响应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煤层反射波振幅、频率及衰减等动力学特征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地震纵波预测技术方案;探讨了利用叠后Gamma拟合声波约束反演、频谱分解属性分析和叠前AVO反演、弹性... 基于国内外煤层瓦斯富集的岩石物理及地球物理响应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煤层反射波振幅、频率及衰减等动力学特征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地震纵波预测技术方案;探讨了利用叠后Gamma拟合声波约束反演、频谱分解属性分析和叠前AVO反演、弹性阻抗反演等纵波技术预测煤层瓦斯富集性的理论依据及实现方法。上述技术在沁水盆地进行了预测尝试,其获得的含气性预测成果与探井实测的瓦斯富集情况基本吻合,初步证明了上述纵波预测技术方法在开展煤层瓦斯富集区研究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瓦斯 瓦斯富集性 纵波 反演技术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