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寡核苷酸链信号放大快速检测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
1
作者 董君 陈昊楠 +1 位作者 生威 王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3-190,共8页
该研究以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粒径均一的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并将AuNPs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抗体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偶联,再与6-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6-FAM)修饰的寡核苷酸链(single stranded DN... 该研究以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粒径均一的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并将AuNPs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抗体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偶联,再与6-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6-FAM)修饰的寡核苷酸链(single stranded DNA,ssDNA)通过金硫键偶联,制备出荧光探针,利用AuNPs近距离淬灭荧光基团信号作用和1,4-二巯基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解离寡核苷酸链作用,建立基于寡核苷酸链信号放大快速检测谷物中OTA的方法。经过优化试验条件,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044μg/L,特异性良好。使用该方法测定玉米、大米、燕麦3种谷物中的OTA含量,添加回收率为91.2%~102.3%,变异系数小于10%,检测结果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接近,证明该方法能够用于检测谷物样品中OT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寡核苷酸链 胶体金纳米材料 竞争性酶联免疫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短寡核苷酸链高效转染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研究
2
作者 周洪昌 高宇辉 +2 位作者 邵圣文 张慧 张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7-489,共3页
5%山梨醇连续2次同步化恶性疟原虫培养物(8 h窗口),培养16 h后,直接孵育组(A组)将50μl含寡核苷酸培养基与450μl恶性疟原虫培养物(5%虫血率,1%血压积)混合孵育,Entranster-R试剂转染组(B组)将50μl转染复合物(含寡核苷酸链和转染试剂)... 5%山梨醇连续2次同步化恶性疟原虫培养物(8 h窗口),培养16 h后,直接孵育组(A组)将50μl含寡核苷酸培养基与450μl恶性疟原虫培养物(5%虫血率,1%血压积)混合孵育,Entranster-R试剂转染组(B组)将50μl转染复合物(含寡核苷酸链和转染试剂)与450μl恶性疟原虫培养物混合孵育,培养5 h后重悬,分别取出250μl,1 500×g离心3 min,收集沉淀,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剩余细胞经RPMI 1640培养基洗涤1次后,加入500μl含2%新鲜红细胞的培养基,继续培养12 h至第2个细胞周期,再次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Entranster-R试剂转染组可明显观察到感染红细胞中标记探针的绿色荧光,而直接孵育组未观察到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Entranster-R试剂转染组小分子寡核苷酸转染疟原虫的效率可达(47.40±3.39)%,高于普通孵育法[(0.60±0.27)%],且该组在第2个周期中维持转染率约(26.85±2.90)%,而直接孵育组在第2个细胞周期则几乎检测不到。提示利用纳米转染试剂Entranster-R能提高寡核苷酸转染疟原虫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Entranster-R转染 寡核苷酸链
下载PDF
CpG寡核苷酸链作为新型佐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廖文勇 盛长忠 +3 位作者 金永杰 吴全忠 刘方 李小强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7年第4期299-302,共4页
  1924年Ramon提出免疫佐剂的概念,80多年来,虽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用疫苗佐剂主要还是铝胶佐剂.直到最近几年才上市了几种新型的疫苗佐剂,如MF59(高压条件下将鲨烯与Tween 80 和Span 85混合后进行微流化形成的均一小滴状乳液,应用...   1924年Ramon提出免疫佐剂的概念,80多年来,虽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用疫苗佐剂主要还是铝胶佐剂.直到最近几年才上市了几种新型的疫苗佐剂,如MF59(高压条件下将鲨烯与Tween 80 和Span 85混合后进行微流化形成的均一小滴状乳液,应用于美国Chiron公司开发的流感亚单位疫苗),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rCTB,应用于瑞典SBL Vaccin AB公司研发的霍乱疫苗Dukoral),AS04(一种含有单磷脂A和皂角苷的油包水乳剂,应用于英国GlaxoSmithKline公司的乙型肝炎疫苗Fendrix)等,但应用范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包裹 脂质体 寡核苷酸链 ODN 新型佐剂 佐剂活性 免疫佐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非甲基化寡核苷酸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梅珍 蒋建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富含非甲基化碱基CG的寡核苷酸链 (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 ,具有免疫刺激活性 .其骨架及侧翼核苷酸序列决定CpG ODN免疫效应的强度及特异性 .最近研究发现 ,通过对CpG ODN中核苷酸上的基团进行化学修饰 ,或改变侧翼核苷酸... 富含非甲基化碱基CG的寡核苷酸链 (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 ,具有免疫刺激活性 .其骨架及侧翼核苷酸序列决定CpG ODN免疫效应的强度及特异性 .最近研究发现 ,通过对CpG ODN中核苷酸上的基团进行化学修饰 ,或改变侧翼核苷酸序列均能影响CpG ODN的免疫活性、种属及细胞特异性 .这对C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刺激活性 非甲基化寡核苷酸链 化学修饰 CPG-ODN 免疫刺激效应
下载PDF
应用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链纠正点突变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汝艳 田海林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9-81,共3页
应用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链纠正点突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酵母菌、植物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不同的生物材料,甚至动物模型都有越来越多成功的报道。早期使用的多是闭环状的嵌合型RNA-DNA链,后来发现单链DNA也同样具有突... 应用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链纠正点突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酵母菌、植物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不同的生物材料,甚至动物模型都有越来越多成功的报道。早期使用的多是闭环状的嵌合型RNA-DNA链,后来发现单链DNA也同样具有突变修复功能。由于这一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进一步探索其纠正机制、优化寡核苷酸链结构、提高其转运及突变纠正率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链 点突变 DNA修复 基因定点修复
下载PDF
特殊设计的单链寡核苷酸链纠正TA102中组氨酸操纵子基因的点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难民 田海林 时锡金 《职业与健康》 CAS 2009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特殊设计的单链寡核苷酸链(ODN)纠正点突变的方法。方法以Ames试验体系为基础,应用ODN纠正TA102中组氨酸操纵子基因的点突变。结果将ODN直接加入到正常状态下的细菌中检测不出有纠正率,而用CaCl2法将TA102制备成感受态细菌... 目的研究应用特殊设计的单链寡核苷酸链(ODN)纠正点突变的方法。方法以Ames试验体系为基础,应用ODN纠正TA102中组氨酸操纵子基因的点突变。结果将ODN直接加入到正常状态下的细菌中检测不出有纠正率,而用CaCl2法将TA102制备成感受态细菌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纠正率(10-5)。结论ODN能够纠正TA102中组氨酸操纵子基因的点突变,可以建立起以Ames试验体系为基础的研究寡核苷酸链纠正点突变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链 TA102 基因定位修复
原文传递
基于Ames试验的寡核苷酸链纠正点突变新试验体系的建立
7
作者 孙难民 田海林 时锡金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Igoucheva等[1]前期主要使用DNA/RNA嵌合型的寡核苷酸链(RDO),但后来发现单链DNA寡核苷酸链(ODN)也有同样的功能,而且ODN更容易合成和纯化,因而逐渐转向ODN对基因点突变的研究。然而该技术的机制尚不清楚,报道的突变纠正率也不一... Igoucheva等[1]前期主要使用DNA/RNA嵌合型的寡核苷酸链(RDO),但后来发现单链DNA寡核苷酸链(ODN)也有同样的功能,而且ODN更容易合成和纯化,因而逐渐转向ODN对基因点突变的研究。然而该技术的机制尚不清楚,报道的突变纠正率也不一致。学者们使用了不同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链 TA102 基因定位修复 AMES试验
原文传递
应用特殊设计的单链寡核苷酸链纠正TA102中组氨酸操纵子基因的点突变
8
作者 孙难民 田海林 张玉富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应用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链纠正点突变这一技术是通过引入的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链激发,利用机体本身原有的修复机制进行的基因修复,修复后的基因仍受原来的相关调控表达元件控制,是治疗由点突变引起的遗传病的理想方法。学者们应用DNA/RN... 应用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链纠正点突变这一技术是通过引入的特殊设计的寡核苷酸链激发,利用机体本身原有的修复机制进行的基因修复,修复后的基因仍受原来的相关调控表达元件控制,是治疗由点突变引起的遗传病的理想方法。学者们应用DNA/RNA嵌合性的寡核苷酸链(RDO)已经成功地纠正了酵母菌,植物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点突变,包括体内和体外的实验[1-5]。然而其纠正率的报道相差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链 TA102 基因定位修复 偏性
原文传递
联合VEGF反义寡核苷酸和PDGF三链形成寡核苷酸抑制大鼠脑胶质瘤生长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维方 周定标 +1 位作者 余新光 金由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链基因(PDGF-B)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riplex forming oligonucleotide,TFO)PDGF-TF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ON)VEGF-AON对大鼠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链基因(PDGF-B)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riplex forming oligonucleotide,TFO)PDGF-TF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ON)VEGF-AON对大鼠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所有大鼠均在立体定向导引下行右尾状核区微量灌注含1×106C6胶质瘤细胞的生理盐水20μl。在细胞接种后第8天,实验Ⅰ组6只大鼠原位注射含PDGF-TFO 1.5 mg的20μl生理盐水,实验Ⅱ组12只和实验Ⅲ组12只大鼠则分别原位注射含PDGF-TFO 1.5 mg+VEGF-AON 0.125 mg和PDGF-TFO 1.5 mg+VEGF-AON 0.25 mg的20μl生理盐水。以后每隔72 h原位注射相同剂量的药物1次,共注射3次。对照组6只大鼠仅在相同时间原位注射20μl生理盐水。实验3周时处死所有大鼠,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定性和定量观察肿瘤PDGF-B、VEGF和肿瘤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结果:实验Ⅰ组的成瘤抑制率为53.1%,实验Ⅱ组为81.4%,实验Ⅲ组为93.1%,3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PDGF-TFO对C6胶质瘤细胞PDGF-B、VEGF、PC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应用PDGF-TFO和VEGF-AON能更好地抑制PDGF-B、VEGF、PCNA表达。结论:联合应用PDGF-TFO和VEGF-AON比单用PFGF-TFO能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形成寡核苷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反义寡核苷酸
下载PDF
共有序列简并杂合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在呼吸道副黏病毒科病毒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百慧 王春 +8 位作者 沈佳仁 俞雪莲 高烨 滕峥 朱兆奎 储维 宋黎黎 张泓 张曦 《微生物与感染》 2013年第2期89-95,共7页
采用共有序列简并杂合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CODEHOP PCR)体系和商品化RV12试剂盒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下呼吸道标本中的副黏病毒科病毒进行检测,比较CODEHOP PCR与RV12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和敏感度,观察CODEHOP PCR在临床呼吸... 采用共有序列简并杂合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CODEHOP PCR)体系和商品化RV12试剂盒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下呼吸道标本中的副黏病毒科病毒进行检测,比较CODEHOP PCR与RV12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和敏感度,观察CODEHOP PCR在临床呼吸道标本中对副黏病毒诊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具备检测已知呼吸道病毒和未知新病毒特点的CODEHOP PCR在呼吸道疾病谱和未知潜在呼吸道病毒诊断中的推广价值。采集2011年上海市儿童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下呼吸道标本572份,分别采用2种方法对副黏病毒进行检测。CODEHOP PCR检测出阳性标本113例,阳性率为19.76%;RV12试剂盒检测出阳性标本102例,阳性率17.83%;2种方法检测符合率为85.39%。以10倍倍比稀释呼吸道合胞病毒A(RSVA)感染的细胞收获液,检测结果显示,CODEHOP PCR和RV12试剂盒检测下限分别为10-8和10-6。CODEHOP PCR具备简便、易操作和测序精度高等特点,适合疾病预防系统和临床检验科使用。该方法与一些新兴的高通量快速分子诊断技术结合,可提高检测灵敏度,具有高通量、快速检测和筛查未知新病毒的优势,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领域值得进一步优化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有序列简并杂合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反应 副黏病毒科 新呼吸道病毒
下载PDF
应用特殊设计的单链寡核苷酸链纠正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点突变的研究
11
作者 孙楷城 田海林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12期1412-1414,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特殊设计的单链寡核苷酸链(ODN)纠正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点突变。方法给予DMDmdx小鼠肌内注射低剂量和高剂量的ODN,以及另外附加透明质酸酶预处理和活体电穿孔术,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ARMS)法检测点突变纠正情况。结果不管... 目的探讨使用特殊设计的单链寡核苷酸链(ODN)纠正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点突变。方法给予DMDmdx小鼠肌内注射低剂量和高剂量的ODN,以及另外附加透明质酸酶预处理和活体电穿孔术,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ARMS)法检测点突变纠正情况。结果不管是低剂量和高剂量ODN肌内注射,还是在此基础上另外再附加电穿孔术,都看不到纠正了的基因条带。结论使用的实验方法不能纠正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的点突变或纠正率过低ARMS法检测不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链 点突变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 基因定位修复
原文传递
^(125)碘标记三链形成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中病毒复制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李丹 侯敏 +5 位作者 吕中伟 吕明丽 蔡海东 余飞 孙明 王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125碘(I)标记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FO)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及其对肝癌细胞HepG2.2.15中病毒复制及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合成能与HBV前S基因特异结合的TFO,并以125I标记。将HepG2.2.15细胞分别与125I-TFO... 目的探讨125碘(I)标记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FO)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及其对肝癌细胞HepG2.2.15中病毒复制及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合成能与HBV前S基因特异结合的TFO,并以125I标记。将HepG2.2.15细胞分别与125I-TFO实验组(125I-TFO组)、等量TFO对照组(TFO组)、相同放射性活度的钠125碘(Na125I)组和空白对照组共同培养,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VDNA拷贝量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结果RT-PCR显示转染48h后,4组间病毒拷贝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5I-TFO组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空白对照组(P<0.01)、125I对照组(P<0.01)和TFO组(P<0.01);TFO组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显著强于空白对照组(P<0.05)。转染24、48、72h,125I-TFO组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1),并随时间的增加125I-TFO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线性上升趋势。结论125I-TFO可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中HBV的复制及肝癌细胞的生长,为今后制备抗HBV、抗HBV相关肝细胞癌的放射性基因治疗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寡核苷酸 HEPG2.2.15细胞 125碘
下载PDF
限制性显示技术作为一种高密度长链寡核苷酸芯片样本标记方法的初步研究(英文)
13
作者 莫小阳 马文丽 +5 位作者 李凌 石嵘 张宝 徐秋林 张海燕 郑文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81-1085,1094,共6页
目的初步研究限制性显示技术(RD-PCR)作为一种高密度长链寡核苷酸芯片样本标记方法对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方法收集3个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RNA后分为两组,采用RD-PCR进行样本双色(Cy3/Cy5)荧光标记,与3张Agilent60mer高密度(22K)... 目的初步研究限制性显示技术(RD-PCR)作为一种高密度长链寡核苷酸芯片样本标记方法对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方法收集3个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RNA后分为两组,采用RD-PCR进行样本双色(Cy3/Cy5)荧光标记,与3张Agilent60mer高密度(22K)人1B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杂交。排除阴性和阳性对照信号值、Cy3和(或)Cy5的前景与背景间无统计显著性差异点的信号值,进一步排除两种荧光标记间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点的信号值,将3张芯片的共同信号值用于分析。SPSS软件进行常规统计分析和作图,R语言环境下的VSN统计包排除芯片间和两种不同荧光标记间的系统误差。结果3张芯片的8744个共同点用于本研究。芯片间及两种荧光标记间存在明显的可校正的系统误差。芯片间杂交信号值相关显著。RD-PCR样本标记方法对较低表达基因信号值较为敏感。结论初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RD-PCR是一种潜在的有用的高密度长链寡核苷酸芯片样本标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显示技术 高密度长寡核苷酸芯片 样本标记
下载PDF
PDGF-B链基因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对大鼠脑胶质瘤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14
作者 李维方 周定标 +1 位作者 余新光 金由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 :观察血小板衍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B链基因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 (triplex form ingoligonucleotide,TFO)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所有 SD大鼠 (36只 ,体质量 2 2 0~ 2 5 0 g)... 目的 :观察血小板衍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B链基因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 (triplex form ingoligonucleotide,TFO)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所有 SD大鼠 (36只 ,体质量 2 2 0~ 2 5 0 g)均在右尾状核区微量灌注 1× 10 6个 C6 胶质瘤细胞 ,其中实验 组和 组 (n=12 )在细胞接种后的第 8天开始分别原位注射 TFO1.5mg/ 2 0 μl和 3.0 m g/ 2 0 μl的生理盐水 ,以后每隔 72 h注射相同剂量的 TFO,共注射 3次。对照组 (n=12 )在相同时间原位注射 2 0 μl生理盐水。实验 3周时处死所有的大鼠 ,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 ,标本做常规 H- E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 PDGF- B、PCNA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结果 :实验 组、 组的成瘤抑制率分别为 6 6 .1%、91.8% ,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1)。TFO对胶质瘤细胞 PDGF- B、PC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 .0 1) ;TFO能明显降低胶质瘤细胞 G2 - M期和 S期 (DNA合成期 )的百分率 ,阻止细胞由静止期 (G0 - G1 期 )进入 DNA合成期 (S期 ,P<0 .0 1)。以上作用均存在浓度依赖性。结论 :原位应用TFO能抑制 PDGF- B表达 ,阻碍细胞进入 S期 ,使胶质瘤细胞增殖降低 ,达到抗胶质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形成寡核苷酸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三链形成寡核苷酸对大鼠脑胶质瘤生长和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李维方 周定标 +1 位作者 余新光 金由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观察原位注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链基因(PDGF-B)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FO)对大鼠脑胶质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大鼠18只均在立体定向导引下行右尾状核区微量灌注1×106C6胶质瘤细胞,其中实验Ⅰ和Ⅱ组在细胞... 目的观察原位注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链基因(PDGF-B)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FO)对大鼠脑胶质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大鼠18只均在立体定向导引下行右尾状核区微量灌注1×106C6胶质瘤细胞,其中实验Ⅰ和Ⅱ组在细胞接种后第8d开始分别原位注射TFO1.5mg/20μl和3.0mg/20μl的生理盐水,以后每隔72h原位注射相同剂量的TFO,共注射3次。对照组仅在相同时间原位注射20μl生理盐水。实验3周时处死所有的大鼠,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观察肿瘤PDGF-B的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结果实验Ⅰ组的成瘤抑制率为66.0%,实验Ⅱ组为92.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TFO对C6胶质瘤细胞PDGF-B、VEGF、PC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原位应用TFO能抑制PDGF-B表达,使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抑制血管生成。结论TFO抑制肿瘤生长与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寡核苷酸 大鼠 脑胶质瘤 肿瘤生长 血管生成 B基因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下载PDF
立体定向微量灌注PDGF-B链基因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抑制大鼠脑胶质瘤生长
16
作者 李维方 周定标 +1 位作者 余新光 金由辛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 观察在荷瘤大鼠脑内立体定向原位注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B链基因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 (triplexformingoligonucleotide,TFO)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效果。 方法 在立体定向导引下所有大鼠右尾状核... 目的 观察在荷瘤大鼠脑内立体定向原位注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B链基因的三链形成寡核苷酸 (triplexformingoligonucleotide,TFO)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效果。 方法 在立体定向导引下所有大鼠右尾状核区微量灌注接种 1× 10 6C6胶质瘤细胞 ,其中实验Ⅰ和Ⅱ组在细胞接种后的第 8天 ,开始分别立体定向原位注射TFO 1.5mg/2 0 μl和 3.0mg/2 0 μl的生理盐水 ,以后每隔 72小时原位注射相同剂量的TFO ,共注射 3次。对照组仅在相同时间原位注射 2 0 μl的生理盐水。实验 3周时处死大鼠 ,解剖出全脑 ,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 ,测量肿瘤大小 ,标本做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肿瘤PDGF B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有较好的生存状态 ,而对照组在实验 2周时开始出现颅内高压 ,至 3周时大鼠多处于濒危状态。实验Ⅰ组的成瘤抑制率为 6 6 .0 % ,实验Ⅱ组为 92 .2 %。TFO对荷瘤大鼠胶质瘤细胞PDGF B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PDGF B链基因是胶质瘤生长的重要因素 ,应用TFO能取得很好的抗胶质瘤生长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形成寡核苷酸 胶质瘤 大鼠 生长
下载PDF
IL-3,IL-5和GM-CSF受体的共同β链反义寡核苷酸抑制抗原激发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祥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3期132-133,共2页
气道阻塞、高反应性和气道内炎症细胞的持续积聚是哮喘的特征。白介素(IL)-3,IL-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哮喘发病时增加并引起特应性炎症的三种细胞因子,通过相应的受体而发挥作用。而它们的受体具有共同的β亚单位(... 气道阻塞、高反应性和气道内炎症细胞的持续积聚是哮喘的特征。白介素(IL)-3,IL-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哮喘发病时增加并引起特应性炎症的三种细胞因子,通过相应的受体而发挥作用。而它们的受体具有共同的β亚单位(β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 IL-5 GM-CSF受体 β反义寡核苷酸 抑制 抗原 激发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气道高反应性
下载PDF
^(125)I标记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及其对肝癌细胞杀伤力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敏 吕中伟 +4 位作者 何俊民 蔡海东 袁雪宇 杨越华 袁世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12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探讨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FO)的125I标记方法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合成一段能与HBV前S基因特异结合的TFO,并用125I标记;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分125I-TFO、等量TFO、相同活度125I、空白对照四组分别转染细胞,以MTT比色... 目的探讨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FO)的125I标记方法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合成一段能与HBV前S基因特异结合的TFO,并用125I标记;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分125I-TFO、等量TFO、相同活度125I、空白对照四组分别转染细胞,以MTT比色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①125I-TFO的标记率为93%,放化纯为99%,比活度129.6 kBq/ug,体外稳定。②125I-TFO组的细胞杀伤率高于其它组(P<0.05),最高抑制率为35.2%。结论Iodogen法标记连接酪胺的寡核苷酸的方法简便、标记率和放化纯高,标记产物生物活性损失小,体外稳定性好;标记化合物有效抑制了肝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寡核苷酸 HEPG2.2.15 细胞 ^125I
下载PDF
三链形成寡聚核苷酸的反基因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细清 周智兴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TFO 反基因 作用机制 形成寡核苷酸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恩龙 赵莲华 +1 位作者 杨国强 董枫 《大连大学学报》 1993年第3期22-25,共4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已经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进入生命科学、医学研究、遗传工程、疾病诊断、法医学、考古学等各个领域。本文简要介绍这种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关键词 聚合酶式反应 DNA 寡核苷酸链 互补 DNA 核酸探针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