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后路螺钉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
1
作者 申庆丰 李凌博 +1 位作者 夏英鹏 马诗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64-5369,共6页
背景:寰枢椎脱位常通过椎板间植骨促进融合,但针对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复杂寰枢椎脱位的研究报道相对匮乏。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 背景:寰枢椎脱位常通过椎板间植骨促进融合,但针对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复杂寰枢椎脱位的研究报道相对匮乏。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入组的30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均行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术治疗,术中应用专利器械松解寰枢侧块关节,应用后路螺钉复位固定并在侧块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0±5.4)个月,随访期间复查颈椎MRI观察上颈椎减压情况,复查X射线片及CT观察上颈椎复位情况以及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同时评估侧块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测量寰齿前间隙、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评估寰枢椎复位及减压情况。结果与结论:①3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脊髓神经、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颈椎MRI显示脊髓压迫解除,X射线片及CT显示寰齿前间隙明显减小,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明显增加,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明显减轻;②随访期间X射线片及CT显示内固定坚固,未出现断钉断棒,寰枢椎脱位无复发;③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3.1%,平均颈椎功能受损指数为8.80%,所有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均有连续骨痂连接,达到骨性融合;④结果表明:采用单纯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可以显著提高融合率,缩短融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寰枢侧块关节 松解 减压 固定 融合
下载PDF
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里 谭朝坚 +5 位作者 黄艾 叶勇 李霞 刘智 房连强 范磊 《中国康复》 2013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分析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探讨颈性眩晕患者寰枢关节间隙测量的意义。方法:颈性眩晕患者32例为观察组,正常者31例为对照组,均在三维CT下行寰枢关节间隙测量,并进行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比较2组寰齿前... 目的:分析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探讨颈性眩晕患者寰枢关节间隙测量的意义。方法:颈性眩晕患者32例为观察组,正常者31例为对照组,均在三维CT下行寰枢关节间隙测量,并进行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比较2组寰齿前间隙(ADI)、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LADI)及双侧齿突侧块间隙不对值(VBLADI)结果,并进行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比较,ADI、VBLA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DI、VBLADI与眩晕总分、颈肩痛评分、头痛评分、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呈正相关(P<0.01,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寰枢关节间隙与正常者比较有差异,寰枢关节间隙可作为颈性眩晕患者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间隙 颈性眩晕 寰枢关节齿突间隙(LADI) 寰齿前间隙(ADI)
下载PDF
磁共振短时反转恢复序列在寰枢关节齿状突不居中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育春 陈玉珍 +3 位作者 庄泽锐 王新家 陈镇平 杨海英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对头颈部外伤患者中齿状突不居中者进行横韧带扫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有头颈部外伤、X线或CT检查发现齿状突不居中者用磁共振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评价横韧带损伤情况,结合临... 目的:应用磁共振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对头颈部外伤患者中齿状突不居中者进行横韧带扫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有头颈部外伤、X线或CT检查发现齿状突不居中者用磁共振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评价横韧带损伤情况,结合临床对寰枢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X线或CT均发现齿状突不居中,行磁共振STIR序列扫描,均未发现横韧带断裂,保守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磁共振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横韧带显示良好,对齿状突不居中的头颈部外伤者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短时反转恢复序列 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齿突间距
下载PDF
寰枢关节间隙在颈性眩晕预测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蔡耿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35期31-32,共2页
目的:对寰枢关节间隙在颈性眩晕症状预测评估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存在颈性眩晕症状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利用三... 目的:对寰枢关节间隙在颈性眩晕症状预测评估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存在颈性眩晕症状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利用三维CT对两组患者的寰枢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评估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对两组患者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寰齿前间隙与双侧齿突侧块间隙不对值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寰枢关节间隙和颈性眩晕症状的相关性,并作相应的功能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寰齿前间隙与对照组患者寰齿前间隙对比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双侧齿突侧块间隙不对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右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寰齿前间隙为(1.98±0.41)、(1.03±0.39)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8,P=0.000);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齿突侧块间隙不对值分别为(0.97±0.03)、(0.66±0.02)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51,P=0.000);经相关性分析得出,寰齿前间隙、双侧齿突侧块间隙差值与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各指标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性眩晕症状所有发病因素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患者的寰枢关节病变,其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存在,可作为预测指标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间隙 颈性眩晕 寰枢关节齿突间隙 寰齿前间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