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后路螺钉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
1
作者 申庆丰 李凌博 +1 位作者 夏英鹏 马诗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33期5364-5369,共6页
背景:寰枢椎脱位常通过椎板间植骨促进融合,但针对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复杂寰枢椎脱位的研究报道相对匮乏。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 背景:寰枢椎脱位常通过椎板间植骨促进融合,但针对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复杂寰枢椎脱位的研究报道相对匮乏。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入组的30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均行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术治疗,术中应用专利器械松解寰枢侧块关节,应用后路螺钉复位固定并在侧块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0±5.4)个月,随访期间复查颈椎MRI观察上颈椎减压情况,复查X射线片及CT观察上颈椎复位情况以及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同时评估侧块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测量寰齿前间隙、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评估寰枢椎复位及减压情况。结果与结论:①3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脊髓神经、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颈椎MRI显示脊髓压迫解除,X射线片及CT显示寰齿前间隙明显减小,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明显增加,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明显减轻;②随访期间X射线片及CT显示内固定坚固,未出现断钉断棒,寰枢椎脱位无复发;③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3.1%,平均颈椎功能受损指数为8.80%,所有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均有连续骨痂连接,达到骨性融合;④结果表明:采用单纯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可以显著提高融合率,缩短融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寰枢侧块关节 松解 减压 固定 融合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的诊疗现状及争议
2
作者 王圣林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25-226,共2页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学分类主要用于指导治疗策略,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是1968年的Greenburg分类:可复性及不可复性,即通过动力位X线片判断寰枢椎的关系[1]。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针对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固定融合,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后...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学分类主要用于指导治疗策略,历史上较为著名的是1968年的Greenburg分类:可复性及不可复性,即通过动力位X线片判断寰枢椎的关系[1]。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针对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固定融合,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后方骨性减压、原位固定,但临床观察发现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后方减压效果不佳。20世纪60年代我国香港方心让等及80年代Menezes等报告经口入路腹侧切骨减压,大幅提高了寰枢椎不可复性脱位的临床疗效[2、3],但此方法仍然无法实现“复位”。临床上医生们发现颅骨牵引可将某些以往判断为“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转化为“可复性”。21世纪初开始,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南部战区总医院为代表的中国学者们发表了系列文章,使用颅骨牵引下的经口松解术可以将绝大多数不可复性脱位转变为可复性脱位,并实施了解剖复位下的经口或后路固定融合[4~6]。这一由我国学者提出的“不可复性向可复性转化”理论,获得了国际承认和应用。另外,Goel[7]、Chandra等[8]及国内陈赞等[9]报告了经后路侧块关节松解术,使寰枢椎复位后行固定融合。然而后路松解无法实现前方挛缩韧带或骨性结构的松解,部分病例的复位效果不如经口松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颅骨牵引 不可复性 骨性结构 后路固定 诊疗现状 复位效果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骨性脱位的治疗策略
3
作者 陈赞 杜越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2-233,共2页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经历了后路减压、前路减压、复位融合的演进过程,目前复位融合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首选方案。201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提出了经典的寰枢椎脱位分型和治疗策略,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寰枢椎失稳、易复性寰枢椎脱位、难复性寰...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经历了后路减压、前路减压、复位融合的演进过程,目前复位融合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首选方案。201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提出了经典的寰枢椎脱位分型和治疗策略,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寰枢椎失稳、易复性寰枢椎脱位、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骨性寰枢椎脱位[1]。对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需采用前路松解后路复位的技术进行复位,而对于骨性寰枢椎脱位则无法进行复位,只能行经口齿状突切除术。该分型和治疗策略是基于当时后路手术无法对寰枢关节进行有效松解而制订的,约30%的患者需要进行寰枢椎前路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治疗策略 寰枢关节 后路手术 前路松解 前路减压 后路减压 齿状突切除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CT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刘国强 王建华 +8 位作者 杨浩志 马向阳 夏虹 章凯 涂强 易红蕾 付索超 张双 黄显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共纳入61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32±12岁(6~61岁)。对61例患者的术前CT...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共纳入61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32±12岁(6~61岁)。对61例患者的术前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寰枢侧块关节及寰齿关节的畸形程度分为三种类型:A型(23例,侧块关节轻度畸形,不伴寰齿关节畸形);B型(20例,侧块关节中度畸形,不伴寰齿关节畸形);C型(18例,侧块关节重度畸形或伴寰齿关节畸形)。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手术策略:A型或B型患者先行全麻下寰枢椎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复位效果不佳的患者增加寰枢椎后路侧块关节松解术;C型患者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截骨改造、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transoral osteotomy,releasing,reduction and fixation with plate,TORP)。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记录并比较各分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1周复查颈椎CT及MRI,观察并测量寰枢椎脱位复位指标,计算寰枢椎脱位的整体复位率;术后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通过CT检查评价术后骨融合情况。结果:共实施全麻牵引下寰枢椎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22例(A型20例,B型2例),全麻牵引下寰枢椎后路侧块关节松解并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21例(A型3例,B型18例),实施TORP术18例(均C型)。61例患者术后1周的CT及MRI显示寰枢椎复位良好,脊髓压迫解除。术后所有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型JOA评分由术前9.8±2.7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9±2.8分(P<0.05);B型JOA评分由术前9.5±2.4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7±3.1分(P<0.05);C型JOA评分由术前9.1±2.9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3±2.5分(P<0.05)。A型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寰齿间隙(atlas-dens interval,ADI)为5.8±2.5mm、0.8±0.4mm,齿状突顶点距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vertical distance from dens to Chamberlain line,VDI)为5.7±3.6mm、1.0±0.8mm,脑干延髓角(cervical medullary angle,CMA)为138.4°±12.4°、156.5°±13.3°,斜坡枢椎角(clivus axis angle,CAA)为131.6°±11.5°、149.5°±14.4°;B型术前及术后1周ADI为6.9±3.8mm、1.1±0.9mm,VDI为5.9±4.3mm、1.1±1.0mm,CMA为135.1°±15.2°、157.3°±13.2°,CAA为128.4°±13.5°、152.5°±13.4°;C型术前及术后1周ADI为7.2±3.9mm、1.2±1.5mm,VDI为8.8±5.1mm、1.5±1.8mm,CMA为132.7°±10.9°、158.2°±15.3°,CAA为124.5°±17.8°、153.8°±11.2°;各分型术后ADI、VDI、CMA和CAA值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A型整体复位率84.30%,B型整体复位率82.68%,C型整体复位率81.53%,各组之间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B型患者因骨融合不佳,发生螺钉松动,后实施经口咽前路翻修手术外,其余60例患者均在术后10~12个月得到了稳定的骨性融合。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关于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CT影像学分型方法,可为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提出精准、可靠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脱位CT影像分型 手术策略 经口咽截骨改造、松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疗效初探
5
作者 房跃坤 杨智麟 +9 位作者 李昊天 王伟舟 熊云宇 毕航川 刘源 王兵 董俊杰 杨晋 龚志强 陈凌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5-265,共11页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并与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8月我科采用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cage组...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并与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8月我科采用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cage组)与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25例,对照组)治疗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cage组男8例,女15例,年龄9~79岁(48.35±14.38岁);对照组男6例,女19例,年龄21~69岁(47.84±13.51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使用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齿状突顶点距离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vertical distance from odon to idprocess to Chamberlain′s line,DOCL)、延髓颈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评估侧块关节cage及后方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减压充分复位满意,症状均明显缓解,未出现椎动脉损伤和脊髓损伤加重。cage组手术时间133.04±34.04min、术中出血量119.13±54.77mL、住院时间14.74±6.10d,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253.20±53.98min、181.20±45.40mL、23.96±5.47d)。cage组术前JOA、ADI、DOCL、CMA、CAA分别为6.33±1.13分、7.31±3.05mm、9.47±3.32mm、122.89°±12.58°、122.02°±12.50°,术后分别为13.04±2.17分、2.18±0.67mm、0.89±1.00mm、148.81°±5.43°、146.70°±9.32°,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89±1.17分、2.09±0.69mm、0.83±0.86mm、149.10°±5.11°、146.89°±8.95°;对照组术前JOA、ADI、DOCL、CMA、CAA分别为6.76±1.21分、7.70±0.97mm、10.56±1.99mm、121.53°±4.87°、123.77°±8.95°,术后分别为13.26±1.32分、1.89±0.50mm、1.13±1.08mm、151.40°±6.15°、149.86°±5.5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2±0.88分、1.87±0.44mm、0.87±1.39mm、149.48°±4.06°、149.94°±6.61°,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JOA、ADI、DOCL、CMA及CA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JOA评分与末次随访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ADI、DOCL、CMA及CAA无统计学差异(P>0.05)。cage组仅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3例切口感染(口咽2例,后路1例),1例脑脊液漏。两组随访期间内固定在位稳定,末次随访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cage组关节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增加了植骨融合位点,能更有效融合,避免了经口手术,减少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后路 侧块关节 植骨融合 融合器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6
作者 陈文创 李勇 +3 位作者 鲁尧 张梅刃 陈海云 余照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36期5833-5838,共6页
背景:寰枢椎脱位因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曾被国际骨科界视为“手术禁区”。然而,随着骨科智能数字化的迅速发展,机器人辅助导航置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显著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是将该技术应用于治疗寰... 背景:寰枢椎脱位因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曾被国际骨科界视为“手术禁区”。然而,随着骨科智能数字化的迅速发展,机器人辅助导航置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显著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是将该技术应用于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在机器人辅助导航下行C1-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手术时间、颈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关注有无脑脊液漏、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术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收集术前及末次随访颈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脊椎损伤学会脊髓损伤分级、日本骨科协会颈椎评分及影像学指标,并评估置钉准确率。结果与结论:①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②5例患者共置入20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A类螺钉9枚,B类螺钉10枚,C类螺钉1枚,置钉准确率为95%;③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为(0.80±0.71)分,较术前(4.00±2.83)分明显下降;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为(14.80±0.84)分,较术前(8.00±0.71)分明显升高;而寰齿前间隙由术前(7.86±3.25)mm减小至(2.82±0.93)mm,寰枢椎管储备间隙由术前(6.74±1.99)mm增大至(12.10±3.51)mm,延髓颈髓角由术前(133.32±13.55)˚增大至(153.44±9.53)°,斜坡椎管角由术前(128.02±9.92)˚增大至(143.25±12.99)˚;以上末次随访指标结果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④术后影像学随访提示所有患者植骨区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拔出等情况出现;⑤提示该方法可以避免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手感,保证上颈椎螺钉置钉的准确性,降低手术风险,并在中期随访中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导航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置钉 准确性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经口松解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晓青 余涛 +3 位作者 陈崇 叶勇裕 余正然 昌耘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20-324,共5页
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是临床难题,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手术、后路手术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不同手术方式各自具有优缺点,对于寰枢椎脱位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但目前临床中针对全麻下术中牵引无法复位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irreducible ... 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是临床难题,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手术、后路手术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不同手术方式各自具有优缺点,对于寰枢椎脱位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但目前临床中针对全麻下术中牵引无法复位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普遍采用前路经口松解的手术方案[1、2]。经口松解能够较好地显露C1、C2节段,为松解寰枢椎关节囊、去除瘢痕及骨赘组织、截骨等操作提供充分条件[3、4],但经口入路存在术野深、操作困难、感染及助手配合困难等缺点[5、6]。微创技术的发展为脊柱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近年来成功运用于多种脊柱手术,包括颈椎手术和腰椎手术等,其本质是水介质下的内镜技术[7、8]。目前该技术在寰枢椎脱位经口松解中的应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笔者团队采用UBE技术的思路,将该技术应用于IAAD经口松解,结合文献探讨内镜辅助下寰枢椎脱位经口松解的运用及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经口松解 脊柱手术 腰椎手术 脊柱外科 颈椎手术 临床难题 手术方案
原文传递
难复性与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方法选择
8
作者 马向阳 夏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29-230,共2页
寰枢椎脱位根据复位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可复性、难复性和不可复性三种类型[1],除此分型外也有类似的其他临床分型[2、3],但大同小异。不同类型的寰枢椎脱位的治疗重点和治疗方法不同。对于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寰枢椎之间的复位阻力小,牵... 寰枢椎脱位根据复位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可复性、难复性和不可复性三种类型[1],除此分型外也有类似的其他临床分型[2、3],但大同小异。不同类型的寰枢椎脱位的治疗重点和治疗方法不同。对于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寰枢椎之间的复位阻力小,牵引下可复位,术中复位容易,其治疗的重点是坚强固定和可靠的植骨融合,目前多选择寰枢椎后路钉棒进行复位和固定、自体骨植骨融合,不建议采取经口TARP技术。对这一类型的寰枢椎脱位的治疗,不同中心和不同学者间的选择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难复性 不可复性 植骨融合 临床分型 复位 坚强固定 钉棒
原文传递
难复性及骨融合性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9
作者 艾福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寰枢椎脱位在国内及国际上有很多分类方法,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是寰枢椎不稳定、可复性脱位、难复性脱位和骨性脱位的分型,但无论哪种分类或分型,其主要目的均是用于指导临床外科治疗方案的制订。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临床外科 难复性 骨融合 可复性 寰枢椎不稳定 分型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软硬兼施——谈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诊治理念与手术策略
10
作者 王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寰枢椎脱位或称为寰枢关节脱位,是指寰枢椎间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导致寰枢关节失去正常对合关系而产生严重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理解剖状态。根据其疾病进程及严重程度,分为不稳定(通过体位改变即可复位)、可复性(颅骨牵引可复位)、难复性(包... 寰枢椎脱位或称为寰枢关节脱位,是指寰枢椎间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导致寰枢关节失去正常对合关系而产生严重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理解剖状态。根据其疾病进程及严重程度,分为不稳定(通过体位改变即可复位)、可复性(颅骨牵引可复位)、难复性(包括牵引无法复位需手术松解复位)及骨融合型。近年来颅颈交界区疾患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逐渐深入,脊柱外科医生对于寰枢椎脱位的认识也愈发全面。但是对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目标、手术方法选择、术前评估等问题仍存在较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寰枢关节脱位 疾病进程 颅骨牵引 脊柱外科医生 难复性 手术松解 术前评估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幼儿寰枢椎脱位1例
11
作者 熊自立 秦础强 +3 位作者 尹德龙 杨展翔 吴增晖 范震波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302-302,共1页
患儿,男,35个月。出生后诊断为唐氏综合征。2个月前玩耍时不慎摔倒,后脑勺着地,能勉强站立,后逐渐出现站立和行走不稳,经常跌倒。1个月前患儿已无法自主站立,呈瘫坐状态,于2022年10月24日来我院就诊。X线检查(见图1A)显示:寰枢椎脱位,... 患儿,男,35个月。出生后诊断为唐氏综合征。2个月前玩耍时不慎摔倒,后脑勺着地,能勉强站立,后逐渐出现站立和行走不稳,经常跌倒。1个月前患儿已无法自主站立,呈瘫坐状态,于2022年10月24日来我院就诊。X线检查(见图1A)显示:寰枢椎脱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T检查(见图1B)显示:枢椎椎弓根发育极度狭小,椎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外伤 唐氏综合征 寰枢椎可复性脱位 幼儿
下载PDF
不同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梅 赵改平 +4 位作者 段婉茹 陈赞 夏小淇 李富超 张文韬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 探讨两种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basilar invagination with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BI-AAD)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基于BI-AAD患者枕颈CT数据和临床手术方案,建立寰枢椎关节间融合器+后路枕骨板+C2椎弓根螺钉(Cage+C... 目的 探讨两种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basilar invagination with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BI-AAD)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基于BI-AAD患者枕颈CT数据和临床手术方案,建立寰枢椎关节间融合器+后路枕骨板+C2椎弓根螺钉(Cage+C2PS+OP)和Cage+C1侧块螺钉+C2PS(Cage+C1LMS+C2PS)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运动工况下寰枢关节稳定性、C2终板和植入器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 与Cage+C1LMS+C2PS模型相比,Cage+C2PS+OP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工况下寰枢关节活动度分别降低了5.26%、33.33%、43.75%、-5.56%,钉棒系统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47.81%、60.90%、48.45%、39.14%。两种内固定方式下C2终板和融合器应力均主要分布于运动受压侧,螺钉与椎体接触处和螺钉尾部都承受较大的载荷。结论 两种内固定方法都能提供相似的稳定性,但Cage+C1LMS+C2PS中钉棒系统应力集中较明显,螺钉松动和断裂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 寰枢椎脱位 关节间融合器 钉棒系统
原文传递
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高书涛 徐韬 +6 位作者 买尔旦·买买提 郭海龙 甫拉提·买买提 盛军 荀传辉 王婷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7.4±13.9岁(13~69岁),随访时间为54.7±29.4个月(25~131个月)。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通过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和神经功能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在颈椎正中矢状位CT上测量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齿突尖至Chamberlain线的距离(distance of the top of odontoid to Chamberlain′s line,DOCL),在颈椎MRI上测量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通过CT评估植骨融合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36.1±29.0min(95~210min),出血量为189.7±85.0mL(100~455mL)。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06±1.21分、2.35±0.76分、1.24±0.81分、1.12±0.90分,JOA评分分别为9.26±2.24分、14.05±2.01分、15.05±1.57、15.16±1.42分;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影像学方面,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DI分别为9.63±1.93mm、1.21±1.10mm、1.16±1.09mm、1.26±1.02mm,DOCL分别为11.47±3.93mm、2.53±3.30mm、2.32±3.20mm、2.26±2.73mm,CMA分别为114.31°±11.00°、144.16°±9.33°、145.31°±8.83、143.42°±9.12°;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ADI、DOCL和CMA均显著性改善(F=41.05,P<0.001)。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10.3±2.7个月(5~15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1例,切口深部组织感染1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椎间融合器 侧块关节植骨融合
原文传递
寰枢椎脱位术后翻修的手术策略分析
14
作者 张修儒 高延征 +3 位作者 高坤 余正红 邵佳 毛克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1-969,共9页
目的:分析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手术后翻修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寰枢椎翻修手术的12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翻修时年龄7~62岁[45.5(34.25,52.50)岁]。初次手术距翻修手术间隔... 目的:分析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手术后翻修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寰枢椎翻修手术的12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翻修时年龄7~62岁[45.5(34.25,52.50)岁]。初次手术距翻修手术间隔3~360个月[30(5,93)个月]。翻修术中有内固定首先进行内固定及植骨取出,根据1/6体重牵引情况评估是否行前路松解术;根据术前影像结合术中探查,个性化选择原位钉道-增粗增长螺钉、更换螺钉钉道、延长固定节段增加整体内固定强度,选择寰枢侧块关节松解植骨增加植骨融合。翻修后随访12~50个月[24.0(17.25,34.00)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枢椎斜坡角(clivus-axial angle,CAA)、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价寰枢椎复位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行CT检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2例翻修手术中,8例先进行原内固定及植骨取出,根据牵引情况,4例行前路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8例行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其中枕骨螺钉翻修4例,均更换螺钉钉道;C1螺钉翻修4例,2例选择增粗、增长螺钉固定,2例选择更换螺钉钉道;C2螺钉翻修8例,5例选择增粗、增长螺钉固定,3例选择更换螺钉钉道;延长固定节段3例;12例患者均进行寰枢侧块植骨。所有患者翻修术后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3d及末次随访ADI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CCA、CM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病例骨性融合,融合率100%,融合时间为3~7个月[3.5(3.0,6.0)个月]。结论:前路松解术适用于拆除初次内固定后大重量牵引下寰枢椎仍未复位的患者。在进行后路翻修手术时,枕骨螺钉需更换钉道以维持内固定牢固,更换更粗、更长螺钉,更换螺钉钉道适用于C1、C2螺钉,延长固定节段适用于C1或C2无法置钉的患者。寰枢侧块关节植骨适用于所有寰枢椎翻修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翻修手术 手术策略
原文传递
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进展
15
作者 高书涛 徐韬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2,共4页
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合并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是一类由先天性或继发性因素导致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病变.由于患者齿状突向上和向后移位,压迫邻近的延髓和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传统的经口齿状突... 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合并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是一类由先天性或继发性因素导致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病变.由于患者齿状突向上和向后移位,压迫邻近的延髓和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传统的经口齿状突切除能够直接解除压迫,但是会导致颅颈区稳定性进一步破坏,远期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改进,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BI合并AAD的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且手术方式的选择存在争议,笔者就该病的手术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症 齿状突 内固定技术 继发性因素 神经症状 经口 DISLOCATION
原文传递
伴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翻修手术进展
16
作者 王佳璐 菅凤增 +1 位作者 张璨 黄菊英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8期143-147,共5页
随着对伴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的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研究的进展,颅底区域的手术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颅底区域结构的复杂性与不易观察性,临床上初次手术失败造成患者病情恶化并不是个例... 随着对伴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的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研究的进展,颅底区域的手术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颅底区域结构的复杂性与不易观察性,临床上初次手术失败造成患者病情恶化并不是个例现象。因此,针对此类因初次手术失败而设计的翻修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翻修手术相比初次手术难度更高,操作更加复杂,目前相关文献较少。本文对AAD的BI患者翻修手术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从实施翻修手术的原因、手术治疗策略、相关辅助技术及对此类翻修手术的未来展望共4个角度对其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症 翻修手术 综述
下载PDF
经口咽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例
17
作者 祁玉辉 孔鹏 +4 位作者 汲长蛟 张旺 樊春阳 孙昌宇 张建新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75-275,共1页
患者,女,53岁,因颈部及右侧肢体疼痛、麻木、无力12年于2021年6月20日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无外伤、结核、肿瘤等病史。入院症状:颈部疼痛,右侧肢体疼痛、麻木、无力,双足底踩棉花感,行走不稳易跌倒。查体:颈部活动受限,双手... 患者,女,53岁,因颈部及右侧肢体疼痛、麻木、无力12年于2021年6月20日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无外伤、结核、肿瘤等病史。入院症状:颈部疼痛,右侧肢体疼痛、麻木、无力,双足底踩棉花感,行走不稳易跌倒。查体:颈部活动受限,双手握力减退,右上肢肌力3级,右趾长伸肌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4级,不能快步及大步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难复性 前路寰枢椎松解 后路寰枢椎融合固定
下载PDF
可膨胀融合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
18
作者 蒋哲华 王梓琦 +8 位作者 薛雅茹 李富超 陈娅羽 刘雯 谌诺 袁一凡 秦苏楠 赵改平 马童 《建模与仿真》 2023年第3期2162-2172,共11页
目的:研究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Basilar invagination with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BI-AAD)采用寰枢椎可膨胀融合器和静态融合器各自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的生物力学特性,为寰枢椎可膨胀融合器的设计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BI... 目的:研究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Basilar invagination with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BI-AAD)采用寰枢椎可膨胀融合器和静态融合器各自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的生物力学特性,为寰枢椎可膨胀融合器的设计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BI-AAD患者术后枕颈CT图像数据结合临床手术方案,建立寰枢椎关节间可膨胀融合器(高度7~10 mm,角度5˚~8˚)联合枕骨板和C2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ECage + C2PS + OP)和静态融合器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Cage + C2PS + OP)的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寰枢椎关节活动度、植入融合器、椎弓根螺钉系统和上下终板的应力分布等情况。结果:ECage + C2PS + OP与Cage + C2PS + OP相比在屈伸、侧弯和旋转工况下寰枢关节活动度降低了11%、33.33%、0.04%;C2终板应力峰值在四种工况下分别降低−0.01%、58.16%、47.53%、67.39%。可膨胀融合器的应力分布于壳体中间“H”部位,在不同工况下可膨胀融合器最大应力值均有所下降,最大值为后伸工况的21.38 MPa,比静态融合器降低了48.6%。而枕骨板和C2椎弓根螺钉应力整体趋势大于静态融合器组。结论:可膨胀融合器能够适用于寰枢椎特定的高度和角度的撑开调整,从而实现对颈椎生理曲度的调节。设计的可膨胀寰枢关节间融合器较静态融合器沉降率风险更低,但是撑开装置具有断裂风险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寰枢椎脱位 后路内固定 颅底凹陷 Cage 终板 上颈椎 融合器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功能锻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许累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119-0122,共4页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功能锻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施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功能锻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施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VAS评分、疾病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脊髓功能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可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疼痛感,预防术后并发症,从而有利于恢复其颈椎和关节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功能锻炼 类风湿性关节炎寰枢椎脱位
原文传递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外科治疗和疗效评定 被引量:103
20
作者 尹庆水 刘景发 +7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章凯 徐国洲 潘刚明 昌耘冰 张余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定标准.方法:对12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牵引复位,根据复位情况,将脱位分为三型:可复型、难复型和不可复型.根据此临床分型分别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并根据Symon临床标准、脊髓功能...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定标准.方法:对12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牵引复位,根据复位情况,将脱位分为三型:可复型、难复型和不可复型.根据此临床分型分别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并根据Symon临床标准、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 17分法)和自拟的脊髓受压及减压影像学评定标准等3种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资料完整的25例经6~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3种方法评定结果分别为:临床显效率平均56%,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67.1%,脊髓减压改善率平均73.7%.结论:根据临床复位难易进行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自拟的疗效评定标准可客观反映脊髓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疗效 分型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