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枢椎融合术和枕颈融合术对齿状突骨折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1
作者 周嘉辉 杨科荣 +3 位作者 张杨 张博文 段寒 谭洪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方式及评价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2019-0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8例齿状突骨折合并上颈椎不稳患者的资料,依据...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方式及评价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2019-0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8例齿状突骨折合并上颈椎不稳患者的资料,依据术式分为寰枢椎融合术(AAF)组31例和枕颈融合术(OCF)组17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O~C_(2)角、O~EA角、C_(1~2)角、C_(2~7)SVA和C_(2~7)Cobb角;并计算dO~C_(2)角、dO~EA角、dC C_(1~2)角、dSVA和dCobb角。结果 AAF组和OCF组术后C_(2~7)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小,O~C_(2)角、O~EA角、C_(2~7)SVA较术前显著增大,OCF组的dSVA和dCobb角的绝对值均显著大于AA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OCF组dO~C_(2)角与dCobb角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4,R^(2)=0.29,P<0.05),dO~C_(2)角与dO~EA角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55,R^(2)=0.30,P<0.05)。结论 后入路AAF术和OCF术均会导致下颈椎的退变。与AAF术比较,OCF术后患者下颈椎矢状面平衡退变更为严重。行OCF术时,建议术中监测枕颈角(O~C_(2)角)的固定角度,角度增加过多可能会加速下颈椎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上颈椎不稳 寰枢椎融合 枕颈融合 颈椎矢状面平衡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陆一 蔡晓冰 井冲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随访2年,根据术前、术后的下颈椎前凸角变化设为降低组以及不变或增加组,...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随访2年,根据术前、术后的下颈椎前凸角变化设为降低组以及不变或增加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枕颈角、下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_(2-7)sagittal vertical axis,C_(2-7)SVA)、T_(1)倾斜角(T_(1)slope,T_(1)S)、术后C_(1-2)角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调查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者26例,不变或增加者58例。两组患者年龄、术前枕颈角、下颈椎前凸角、C_(2-7)SVA、术后C 1-2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术前T_(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下颈椎前凸角>20°、术前枕颈角>20°、术后C 1-2角>20°,均是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与术前下颈椎前凸角、术前枕颈角、年龄以及融合角度过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寰枢椎融合 寰枢椎脱位 下颈椎前凸曲度降低
下载PDF
寰椎后弓环抱钩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寰枢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曹正霖 关宏刚 +6 位作者 付忠泉 王刚 霍智铭 肖隆艺 梁亮科 陈超 沈源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我们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双侧寰椎后弓环抱钩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患者1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1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7例,类风湿性关节... 我们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双侧寰椎后弓环抱钩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患者1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1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寰椎横韧带损伤2例。临床表现为颈痛11例,双肩以下痛觉减退5例,四肢肌张力增高3例,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1例,左下肢肌力4级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寰椎横韧带损伤 寰枢椎融合 后弓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类风湿性关节炎 应用 自体髂骨植骨
原文传递
经后路手术摘除及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13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建明 张成程 +1 位作者 许天明 庄颖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例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行经后路手术摘除及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全部切除,2例出现脑脊液漏,给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术后平均随...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例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行经后路手术摘除及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全部切除,2例出现脑脊液漏,给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未发生颈椎畸形及活动受限,X线片示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结论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手术风险大、应积极手术,术中尽量完整切除肿瘤,同时应行寰枢椎融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 肿瘤 经后路手术摘除 寰枢椎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桂芝 王红梅 王向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96-96,共1页
2004年5月~2005年10月,我们对12例外伤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患者施行了后路寰枢椎融合术,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寰枢椎融合 后路 寰枢椎脱位 疗效满意 护理方法 外伤性
下载PDF
改良法寰枢椎融合术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2
6
作者 严照明 王超平 +5 位作者 颜国成 张振兴 詹志川 陈开明 张环照 贾连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5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改良法寰枢椎融合 枢椎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脱位 Gallie法 手术方法 改良Fielding法
下载PDF
Apofix椎板钩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琼 《护理学报》 2008年第8期33-34,共2页
总结Apofix椎板钩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对16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不稳患者行Apofix椎板钩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进行体位练习、呼吸系统功能训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 总结Apofix椎板钩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对16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不稳患者行Apofix椎板钩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指导患者进行体位练习、呼吸系统功能训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16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且均能较早下床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APOFIX椎板钩 寰枢椎融合 护理
下载PDF
寰枢椎融合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
8
作者 丁亮华 何双华 +1 位作者 赵爱民 胡新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枢椎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融合 迟发性截瘫 手术方式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寰椎环绕器的研制及在寰枢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勇 刘常胜 +3 位作者 王冬 崔明宇 张峰 刁振斌 《黑龙江医学》 2004年第6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骨科学 应用 制作 寰椎环器 寰枢椎融合
下载PDF
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修复齿状突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查圆瑜 杨阳 +3 位作者 周逸驰 魏任雄 张树威 金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8期7288-7296,共9页
背景:目前有关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修复齿状突骨折疗效比较的文献较多,但大多研究的样本量存在局限,对于两者的优缺点缺乏客观评价。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修复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目前有关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修复齿状突骨折疗效比较的文献较多,但大多研究的样本量存在局限,对于两者的优缺点缺乏客观评价。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修复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 ed,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CNKI、VIP、CMB、万方数据库。纳入关于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修复齿状突骨折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6-03-01。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有1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514例患者,前路组287例,后路组227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颈部旋转度相比,前路组优于后路组(P<0.05);骨折愈合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提示,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修复齿状突骨折均有一定疗效,前路手术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保证骨折愈合率的情况下,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颈椎活动功能损伤小等优势,是较理想的修复方式。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仍需结合患者病情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内固定器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齿状突骨折 齿状突螺钉 固定 寰枢椎融合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颈椎矢状面参数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少强 黄清奇 +5 位作者 齐强 梁珪清 陈伟 刘伯龄 王华锋 陈齐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6-342,共7页
目的:测量后路寰枢椎融合手术对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变化,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寰枢椎脱位病例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5~72岁,平均49.6±13.7岁。所有寰枢椎脱位患者均行单纯后路复... 目的:测量后路寰枢椎融合手术对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变化,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寰枢椎脱位病例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5~72岁,平均49.6±13.7岁。所有寰枢椎脱位患者均行单纯后路复位C1~C2固定融合术,随访时间为5~17个月,平均7.4±3.7个月。测量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枕颈角(C0~C2角)、下颈椎前凸角(C2~C7角)、颈椎前凸角(C0~C7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C1~C2角、T1倾斜角(T1 slope,T1S)、颈部倾斜角(neck tilt,NT)和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等颈椎矢状面参数。在末次随访时,术后C2~C7角比术前减小的病例归为下颈椎前凸曲度减小组(5例),而术后C2~C7角比术前增加或不变的病例纳入下颈椎前凸曲度增加组(13例)。采用卡方检验做下颈椎前凸曲度减小与性别、年龄(以60岁为界限)、术前T1S(以25°为界限)、术前C2-C7 SVA(以15mm为界限)、术前TIA(以70°为界限)、术前C2-C7角(以20°为界限)、术前C0-C2角(以20°为界限)、术前C0-C7角(以45°为界限)和术后C1-C2角(以20°为界限)等临床因素相关性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减小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C0~C2角分别为21.6°±16.4°和28.3°±8.6°、C2~C7角分别为15.3°±12.9°和16.4°±11.1°、C0~C7角分别为36.8°±19.7°和44.9°±13.2°、C1~C2角分别为12.4°±17.6°和17.5°±7.3°、C2~C7 SVA分别为13.4±14.7mm和15.1±11.7mm、T1S分别为22.8°±8.2°和23.5°±7.3°、NT分别为50.8°±9.5°和51.9°±8.9°、TIA分别为73.6°±11.1°和75.4°±10.0°,以上这些颈椎矢状面参数在术前与末次随访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颈椎矢状面参数进行比较,前凸减小组的术前C2~C7角明显大于前凸增加组(27.6°±10.5° vs 10.5°±10.5°,P<0.05),余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减小与术前C2~C7角≥20°有关(χ^2=4.923,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2~C7角≥20°并不是独立危险因素(OR=0.147,P=0.225)。结论: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有可能发生下颈椎前凸曲度减小,而术前C2-C7角≥20°是术后下颈椎前凸曲度减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融合 下颈椎前凸曲度 矢状面平衡 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寰枢椎融合器在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12
作者 宋梅 赵改平 段婉茹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69-469,共1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探讨有无寰枢椎融合器在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BI-AAD)中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通过BIAAD患者上颈椎CT数据建立C0~3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根据临床手术方案将枕骨板、枢椎(C2)椎弓根螺钉和寰枢椎融合器植入到椎...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探讨有无寰枢椎融合器在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BI-AAD)中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通过BIAAD患者上颈椎CT数据建立C0~3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根据临床手术方案将枕骨板、枢椎(C2)椎弓根螺钉和寰枢椎融合器植入到椎体模型中,分别建立C2椎弓根螺钉+枕骨板和寰枢椎融合器+C2椎弓根螺钉+枕骨板两种内固定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 寰枢椎融合 临床手术 上颈椎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研究 CT数据
原文传递
前路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ⅡB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璐 谷雨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比较前路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ⅡB型齿状突骨折(OF)的疗效。方法 将86例ⅡB型OF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螺钉组(42例,行前路螺钉内固定)和融合组(44例,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目的比较前路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ⅡB型齿状突骨折(OF)的疗效。方法 将86例ⅡB型OF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螺钉组(42例,行前路螺钉内固定)和融合组(44例,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后颈椎屈曲、旋转活动度、颈椎疼痛、颈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螺钉组明显少(低)于融合组(P<0.01,P<0.05)。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3个月颈椎屈曲、旋转活动度螺钉组明显高于融合组(P<0.01)。术后3个月颈椎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两组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螺钉组两项均明显低于融合组(P<0.01)。结论 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比较,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ⅡB型OF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颈椎活动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螺钉内固定 后路寰枢椎融合 ⅡB型齿状突骨折
下载PDF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吴冀 郭群峰 +4 位作者 杨军 陈飞 武乐成 祝静雨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4,共7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72岁(45.2±17.1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根据所行植骨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28例患者纳入A组,男9例,女19例,年龄42.1±20.2岁;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的21例患者纳入B组,男8例,女13例,年龄49.3±19.8岁。记录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随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CT上测量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的高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和神经损伤。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性低于B组(210.2±26.6mL vs 230.5±6.2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寰枢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显著性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仍显著性高于A组(P<0.05)。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中采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能够实现良好的骨融合,可应用于后弓缺失等不能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植骨术的患者,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供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寰枢椎的关节间隙高度,增强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后路融合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 后路结构性植骨 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
原文传递
3D打印辅助寰枢椎置钉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陈磊 朱斌 +4 位作者 次仁伦珠 钟华璋 王涛 田大胜 荆珏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寰枢椎置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到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打印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2.87±16.97)岁...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寰枢椎置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到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打印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2.87±16.97)岁;对照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39±13.59)岁。3D打印组进行3D打印模型的制作、模型研读、模型模拟制作钉道、预制好理想钉道的模型术中参考置钉;对照组根据术者经验常规徒手置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住院天数、置钉准确性Kawaguchi分级、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32.88±7.15)个月。3D打印组手术时间(131.07±28.65)min,短于对照组的(168.11±61.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透视次数(9.80±2.21)次,少于对照组的(14.00±3.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后3 d VAS评分(2.84±1.04)分,较对照组的(3.37±1.26)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置钉60枚,Kawaguchi分级0级56枚,优良率93.33%;对照组置钉72枚,Kawaguchi分级0级57枚,优良率79.17%;3D打印组置钉准确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辅助寰枢椎置钉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螺钉的置入精度,减少潜在的神经血管损伤风险,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融合 寰枢椎骨折 寰枢椎不稳 3D打印 螺钉置入
下载PDF
寰枢椎关节间融合器的拓扑优化设计
16
作者 王作伟 张一可 +7 位作者 菅凤增 吴浩 王兴文 段婉茹 王凯 关健 刘振磊 陈赞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讨结构拓扑优化技术在寰枢椎关节间融合器设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寰枕交界部位CT扫描,建立寰枢椎三维几何模型;对寰枢椎内固定系统模型基于边界反演法进行材料参数反演,构建各向同性材料参数下的简化模型,采... 目的探讨结构拓扑优化技术在寰枢椎关节间融合器设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寰枕交界部位CT扫描,建立寰枢椎三维几何模型;对寰枢椎内固定系统模型基于边界反演法进行材料参数反演,构建各向同性材料参数下的简化模型,采用变密度法对植骨窗部分进行拓扑优化设计,获得植骨窗体积最大且结构刚度满足要求的结构,并几何重构为新型寰枢椎侧块关节间融合器(Cage A)。模拟融合器植入,比较CageA与传统融合器(Cage B)植入后,椎体、融合器及植骨内部应力响应,对植入融合器和椎体力学响应进行评估。结果与传统融合器(Cage B)相比,Cage A模型最大应力明显降低,且应力较均匀分布在支撑面上;在后伸状态下,植入Cage B的整体模型形变峰值明显降低;Cage B植入的椎体最大应力值、植骨体积占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借助结构拓扑优化技术设计的寰枢椎关节间融合器,应力分布均匀,椎体受力小。该方法可以实现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融合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疾病 寰枢椎融合 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寰枢椎融合
下载PDF
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青少年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楠健 陈云琳 +2 位作者 王小舟 蒋伟宇 马维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青少年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5年4月,采用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19例不适合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青少年患...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青少年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5年4月,采用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19例不适合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青少年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4~32(24.6±5.0)岁。术后复查CT显示骨折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在末次随访时(内固定拆除至少1年以上)采用动力位CT评估寰枢椎旋转活动度的保留情况。记录第1次手术前、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前、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前、末次随访时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2例患者出现枕颈部麻木、疼痛等枕大神经刺激症状,给予脱水、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1~2个月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获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术后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8~25(21.47±2.41)个月。术后骨折骨性融合的时间为6~10(8.21±1.27)个月。骨折骨性愈合即行Ⅱ期手术拆除内固定,期间无内固定失败。术后患者颈痛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的6.74±0.65下降到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术后末次随访时的0.4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DI值由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前的(10.58±2.04)%下降到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术后末次随访时的(3.79±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术后末次随访时,动力位CT显示寰枢椎单侧旋转活动度达到向左(15.73±5.57)°,向右(15.55±5.78)°,寰枢椎总体旋转活动度为(31.28±10.71)°。结论 :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不适合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青少年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可以避免寰枢关节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寰枢椎的旋转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骨折 内固定术 寰枢椎融合 旋转 活动范围 青少年
下载PDF
寰枢椎融合术对儿童颈椎生长发育影响的长期观察
18
作者 林斌 蒋元杰 +4 位作者 陈志达 蔡弢艺 黄锡明 胡晓阳 涂承权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8-566,共9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融合术对儿童颈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3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寰枢椎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8.1±3.1)岁(范围:3~13岁);其中外伤9例,先天性畸形... 目的探讨寰枢椎融合术对儿童颈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3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寰枢椎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8.1±3.1)岁(范围:3~13岁);其中外伤9例,先天性畸形3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术后即刻及各随访时间点测量患儿颈椎椎体高度、椎体前后径并计算寰枢椎垂直生长率;术前、随访过程中测量患儿颈椎活动度,评价该术式对儿童颈椎生长发育的影响。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25.3)个月(范围:65~163个月);患儿颈椎椎体高度及前后径与文献报道健康同龄儿童相似(P值均<0.01)。末次随访时,12例患儿中有11例寰枢椎融合节段有实质性生长(寰枢椎垂直生长率:11例≥10%,1例<10%);颈椎活动度接近健康人群水平[前屈(55.2±5.0)°、后伸(65.3±4.9)°、左侧屈(41.7±4.5)°、右侧屈(42.4±4.4)°、左旋转(66.4±5.6)°、右旋转(68.5±5.8)°]。结论寰枢椎融合术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疗效满意,患儿随访过程中颈椎生长发育情况接近健康同龄儿童,成年后达到健康人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寰枢椎融合 儿童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1例寰枢椎融合术后患者的ICU护理
19
作者 唐雪云 安卫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年第30期2964-2965,共2页
  寰枢椎不稳可导致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合并或继发脊髓和神经根刺激及压迫症状[1].除可造成高位瘫痪之外,还可致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病病程长、症状重,肢体功能恢复易反复,所以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循环系统的监测...   寰枢椎不稳可导致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合并或继发脊髓和神经根刺激及压迫症状[1].除可造成高位瘫痪之外,还可致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病病程长、症状重,肢体功能恢复易反复,所以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循环系统的监测、胃肠道的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以及心理护理便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科2006年12月收治1例外伤致齿突不连、寰椎不稳、高位颈脊髓病的患者,在全麻下行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术,术后因呼吸衰竭而二次转入ICU的15岁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融合 ICU 护理
原文传递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13
20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7 位作者 刘洪奎 李家顺 侯铁胜 包聚良 袁文 戴力杨 张文明 徐印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3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9例,横韧带断裂5例。所有患者行寰枢椎钢丝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Galie法固定21... 目的: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3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9例,横韧带断裂5例。所有患者行寰枢椎钢丝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Galie法固定21例,Brooks法固定13例。结果:术后进行颈椎侧位X线片随访3~63个月不等(平均9个月),34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适用于陈旧性不稳定齿突骨折、伴有不愈合倾向齿突骨折及横韧带断裂患者,解剖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后路融合 寰枢椎不稳 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