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合权重因子对比剂注射法在冠状动脉CTA中的优化研究
1
作者 徐天才 万维佳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复合权重因子(CWF)对比剂注射法对优化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2023年1月-6月于我院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最终将96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6例,采用改良对比剂注射方... 目的:探讨基于复合权重因子(CWF)对比剂注射法对优化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2023年1月-6月于我院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最终将96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6例,采用改良对比剂注射方案(根据CWF计算对比剂总量和流速);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对比剂注射方案(基于净体重计算对比剂总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18个冠脉节段的CT值及其合格率(管腔CT值>325 HU为合格)、对比剂注射总量、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主观评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各项人口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冠脉节段CT值合格率较高(83.78%vs.6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2,P<0.05)。实验组对比剂总量低于对照组(50.13 vs.60.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DLP显著低于对照组[(489.30±49.02)vs.(585.11±81.65)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级高于对照组(4级图像占比67.39%vs.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相比传统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基于复合权重因子的改良注射方案能显著减少对比剂的用量,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可提供较高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复合权重因子 对比剂注射方案 图像质量 辐射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老年人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余广 王明达 +3 位作者 张天宇 丛厚义 郑萧阳 李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9-980,共2页
目的探讨优化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老年人检查成功率及对比剂肾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搜集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63~82岁,平均(72.5±12)岁,按照左... 目的探讨优化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老年人检查成功率及对比剂肾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搜集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63~82岁,平均(72.5±12)岁,按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LVEF≥50%,观察组LVEF<50%,对照组对比剂用量80 ml,注射速率5.0 ml/s;观察组对比剂用量60 ml,注射速率4.0 ml/s,均行64排螺旋CTPA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和客观分析,比较二者图像质量。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检查方法的成功率100%。两组图像的主观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图像质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两组图像的客观分析结果表明各选定部位的CT值无明显差异,可以达到诊断要求。结论通过优化64排螺旋CT老年人的个体化注射方案,可以提高CTPA的检查成功率,较低的对比剂用量可以降低对比剂肾病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成像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 肺栓塞
下载PDF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李韡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1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治疗的肺栓塞患者96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80 ml对比剂注射,试验组按照1 ml/kg体重行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比较两组CT... 目的分析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治疗的肺栓塞患者96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80 ml对比剂注射,试验组按照1 ml/kg体重行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比较两组CT成像相关指标。结果两组肺窗、纵隔窗评分以及背景噪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成像质量影响不明显,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CT肺动脉成像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
下载PDF
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圆圆 杨巧芳 +1 位作者 康亚娟 董晨一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和对比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5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颈CTA对比剂注射方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和对比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5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颈CTA对比剂注射方案,观察组实施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比较2组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外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主动脉弓和颈总动脉分叉部对比噪声比(CNR)为(15.75±3.32)和(59.84±3.16),高于对照组的(15.07±2.62)和(57.73±3.86);观察组管腔边缘锐利度、图像清晰度评分分别为(4.08±0.89)分和(8.50±1.13)分,与对照组的(3.86±0.77)分和(8.11±1.40)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8.11±1.40)mGy、(302.98±10.75)mGy·cm、(4.48±1.10)mSv,低于对照组的(8.50±1.20)mGy、(307.85±11.88)mGy·cm、(4.71±1.1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对比剂外渗率0.71%,低于对照组的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33)。结论改良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可降低头颈部CTA检查时图像质量,减少辐射剂量,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注射方案 外渗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对比剂注射流率对肝脏普美显增强MRI图像伪影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舒学愚 朱晓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7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流率对肝脏普美显增强MRI图像伪影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肝病患者,采用普美显增强MRI检测肝脏,根据对比剂注射流率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比剂注射流率分别为1.0、1.5、2.0...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流率对肝脏普美显增强MRI图像伪影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肝病患者,采用普美显增强MRI检测肝脏,根据对比剂注射流率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比剂注射流率分别为1.0、1.5、2.0 ml/s,根据肝脏普美显增强MRI图像结果,统计三组伪影发生比例,计算图像质量得分与伪影图像得分情况。结果:1.0 ml/s组伪影发生率为26.00%,低于1.5 ml/s组与2.0 ml/s组的38.00%、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l/s组图像质量得分高于1.5 ml/s组与2.0 ml/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l/s组伪影图像得分低于1.5 ml/s组与2.0 ml/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美显增强MRI检查肝脏时,1.0 ml/s流率注射对比剂能获得较高质量图像,减少伪影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注射流率 肝脏 核磁共振 普美显 伪影率
下载PDF
GE Revolution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的有效性分析
6
作者 黄苏萌 李树欣 +1 位作者 利晞 谭理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3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究GE Revolution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将2020年1月—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检查,与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 目的:探究GE Revolution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将2020年1月—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检查,与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进行检查,测量患者升主动脉根部左窦位置的CT值,同时结合冠状动脉峰值浓度进行评价,从而对GE Revolution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按照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式进行冠脉CTA检查,发现100例患者主动脉根部左窦部位的平均强化程度CT值在(400±25)HU;并对左冠状动脉开口部CT进行评分,CT值在350 HU之下,则为1分;CT值在350~390 HU之间,视为2分;CT值在390 HU之上,视为3分,得分为1分、2分、3分人数所占比分别为11.00%、20.00%、69.00%。结论:GE Revolution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 Revolution 256排 CT冠状动脉成像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
下载PDF
Revolution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俊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9期2045-2046,共2页
目的:分析在GE公司Revolution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之中对于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19例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1月之间到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合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所依照... 目的:分析在GE公司Revolution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之中对于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19例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1月之间到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合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所依照的原则实施检查,对患者升主动根部左窦位置的CT值予以测量,随后依据冠状动脉峰值浓度予以评价,由此判断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是否可行。结果:对所有患者依照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予以冠脉CTA检查之后发现219例患者主动根部左窦位置的平均强化程度CT值为400±36HU,所有患者之中以左冠状动脉开口部CT值进行评分,CT值<350HU的为1分,CT值350-390HU的为2分,CT值>390HU的为3分,为1、2、3分的人数分别为26例、44例、149例,占比分别为11%、20%、69%。结论:在临床对患者冠状动脉应用GE公司Revolution 256排CT进行成像的过程之中应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排CT冠状动脉成像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 峰值浓度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不同对比剂浓度对准分子激光消蚀作用的影响:体外研究
8
作者 何攀 史杨 +4 位作者 陈海威 杨俊杰 郭军 陈韵岱 汪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对比剂浓度对准分子激光消蚀斑块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直径为0.9 mm的激光纤维导管,运用波长为308 nm的氯化氙准分子激光进行斑块模型消蚀实验。在准分子激光消蚀过程中,根据所注射对比剂浓度不同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25%浓度组... 目的探讨对比剂浓度对准分子激光消蚀斑块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直径为0.9 mm的激光纤维导管,运用波长为308 nm的氯化氙准分子激光进行斑块模型消蚀实验。在准分子激光消蚀过程中,根据所注射对比剂浓度不同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25%浓度组、50%浓度组、75%浓度组、100%浓度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估准分子激光消蚀后斑块管腔面积变化,以评估对比剂浓度对准分子激光消蚀作用的影响。同时,利用水听器测量准分子激光在不同对比剂浓度的液体中产生的冲击波压力,以探讨准分子激光的冲击波压力与其消蚀作用的相关性。结果75%浓度组和100%浓度组的消蚀面积相近(P>0.05),均大于50%浓度组、25%浓度组和生理盐水组(均P<0.001)。50%浓度组的消蚀面积显著大于25%浓度组和生理盐水组(均P<0.001),而25%浓度组则大于生理盐水组(P<0.001)。对比剂浓度对准分子激光冲击波压力的影响也呈现相似的趋势。准分子激光产生的冲击波压力与其消蚀面积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987,P<0.001)。结论可以通过改变对比剂浓度来调节准分子激光对斑块组织消蚀作用的强度,为准分子激光联合对比剂注射技术在冠心病治疗中运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对比剂注射 消蚀作用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两种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在正常肾脏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中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余娟 蔡香然 +1 位作者 彭秀斌 刘斯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行肾脏灌注成像时两种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对正常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22例经SPECT检查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肾脏CT灌注成像,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的两组间灌注参数值的差异... 目的:探讨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行肾脏灌注成像时两种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对正常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22例经SPECT检查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肾脏CT灌注成像,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的两组间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5 mL/s组肾皮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262.2±4.9)mL/(min·100 mL)、(52.8±2.8)mL/100 mL和(10.6±0.3)mL/(min·100 mL),肾髓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118.0±4.2)mL/(min·100 mL)、(13.7±0.7)mL/100 mL和(11.4±0.4)mL/(min·100 mL);7 mL/s组肾皮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295.4±7.2)mL/(min·100 mL)、(46.7±3.2)mL/100 mL和(13.2±0.4)mL/(min·100 mL),肾髓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131.0±3.9)mL/(min·100 mL)、(17.8±2.1)mL/100 mL和(15.6±1.5)/(min·100 mL)。7 mL/s组肾皮质的Clearance高于5 m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皮质的BF、BV值及肾髓质各灌注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能对正常的肾脏皮髓质灌注进行定量分析。在临床应用中,造影剂注射速度采用5 mL/s比7 mL/s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对比剂注射速度 动态容积CT 肾脏灌注成像.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全肝灌注对比剂注射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宪春 刘昌杰 +2 位作者 韩丹 康绍磊 王荣品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全肝灌注对比剂的注射模式,提高MSCT对小动物肝脏灌注成像的成功率。方法对40只SD大鼠肝脏行CT灌注扫描,根据对比剂注射量分为A(1.0 ml)、B(2.0 ml)两组,均分别采用注射流率为0.1 ml/s、0.2 ml/s、0.3 ml/s、0.4 ml/...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全肝灌注对比剂的注射模式,提高MSCT对小动物肝脏灌注成像的成功率。方法对40只SD大鼠肝脏行CT灌注扫描,根据对比剂注射量分为A(1.0 ml)、B(2.0 ml)两组,均分别采用注射流率为0.1 ml/s、0.2 ml/s、0.3 ml/s、0.4 ml/s的模式(每种模式5只SD大鼠)注射后灌注扫描,比较不同注射模式下肝脏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及肝静脉逆流等。结果对比剂剂量为1.0 ml时,不同注射流率间ALP、PVP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流率为0.1 ml/s时与其余各流率有差异(P<0.05),HPI虽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率为0.3 ml/s、0.4 ml/s时出现对比剂逆流;对比剂为2.0 ml时,不同注射流率间ALP、PVP稍有上升、HPI稍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率0.2 ml/s以上出现对比剂逆流。结论 SD大鼠的MSCT全肝灌注最佳的注药模式为对比剂剂量1.0 ml、注射流率0.2 ml/s,各灌注参数稳定并防止对比剂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肝脏灌注 SD大鼠 对比剂注射模式
原文传递
不同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对肾脏增强扫描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义蔓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6期3052-3053,共2页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无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以及并未对CT对比剂检查过敏,并排除各种有腹部占位性疾病的患者。根据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0例,...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无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以及并未对CT对比剂检查过敏,并排除各种有腹部占位性疾病的患者。根据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0例,比较不同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对肾脏增强扫描的影响,观察相同浓度不同注射速度对比剂碘海醇下肾脏增强扫描的CT值,以及相同注射速度不同浓度对比剂碘海醇下肾脏增强扫描CT值。结果 C组患者的肾脏增强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肾脏增强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CT对比剂采取高浓度以及高注射速度能有效提高肾脏增强CT扫描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对比剂浓度 CT对比剂注射速度 肾脏增强扫描
下载PDF
分段注射对比剂CT增强扫描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显影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莉 杜倩影 +2 位作者 姜艳丽 韩冬 严循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目的研究分段注射对比剂CT造影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显影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在CT增加造影检查时,分为观察组32例,采取分段注射对比剂,和对照组30例,常规注射对比剂碘伏醇。记... 目的研究分段注射对比剂CT造影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显影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在CT增加造影检查时,分为观察组32例,采取分段注射对比剂,和对照组30例,常规注射对比剂碘伏醇。记录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和动脉灌注分数(APF)。结果在32例观察组中,CTA显影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肝静脉CT值【(138.6±13.4)HU对(125.5±11.8)HU】、门静脉主干CT值【(218.8±41.3)HU对(176.9±35.8)HU】、门静脉右支CT值【(204.6±31.5)HU对(163.3±28.7)HU】和门静脉左支CT值【(198.5±21.9)HU对(154.0±23.2)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剂门静脉峰值时间【(17.5±2.2)HU对(19.7±3.0)HU】和肝实质峰值时间【(35.7±3.8)HU对(40.1±4.3)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P【(16.3±4.8)ml/min/100ml对(15.8±5.2)ml/min/100ml】、HPP【(18.9±5.7)ml/min/100ml对(17.5±6.4)ml/min/100ml】、HPI【(40.6±10.1)%对(42.2±9.6)%】和APF【(31.2±8.3)%对(30.9±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分段注射对比剂行CTA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腹部CT检查的图像质量,尤其是能提高肝静脉显影效果,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T血管造影 对比剂分段注射 肝静脉显影 诊断
下载PDF
观察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应用效果及总结出现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方圆 郗玉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48-49,共2页
目的 观察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出现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CT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CT扫描治疗,扫描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进行诊断,诊... 目的 观察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出现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CT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CT扫描治疗,扫描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进行诊断,诊断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 的基础上进行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可得研究组CT扫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诊断患者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并采取过敏反应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 应用效果 过敏反应 急救护理措施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立东 《影像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处理对策。方法:取医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患者160例,对其中出现的注射对比剂渗漏情况分析,提出预防干预策略。结果:160例患者出现对比剂渗漏11例,发生率6.88%(11/160),静脉...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处理对策。方法:取医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患者160例,对其中出现的注射对比剂渗漏情况分析,提出预防干预策略。结果:160例患者出现对比剂渗漏11例,发生率6.88%(11/160),静脉留置针患者2例渗漏,采用钢针患者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增强1例,普通增强10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通过对症处理,均完成CT增强检查,无并发症。结论:患者临床CT增强扫描中,引起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包括多方面,要求行之有效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保证CT增强扫描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注射对比剂 渗漏 预防处理
下载PDF
CT注射对比剂应用BD密闭型留置针注射部位的选择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穆锦巍 李霞 +1 位作者 窦秀梅 陈燕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0期1695-1696,共2页
目的: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需要快速、大剂量注射对比剂的检查逐渐增加,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保证对比剂快速安全的注射是完成检查的关键。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注射对比剂且注射速度在5ml/s者。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8... 目的: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需要快速、大剂量注射对比剂的检查逐渐增加,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保证对比剂快速安全的注射是完成检查的关键。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注射对比剂且注射速度在5ml/s者。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8周岁,神志清楚能够配合检查,无对比剂过敏史者,共600例。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选择注射部位为手背至肘关节下10cm之间。B组患者选择注射部位为肘关节下10cm至肘关节部位。对比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生对比剂渗漏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高压注射时发生渗漏者少于B组(P<0.01)。结论:CT增强扫描中选择腕部附近的静脉穿刺可有效减少渗漏的发生并且可以及时发现渗漏而停止注射,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注射对比剂 BD密闭型留置针 注射部位
下载PDF
细节护理在预防高压静脉注射对比剂渗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颖 《智慧健康》 2019年第20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预防高压静脉注射对比剂渗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期间行CT增强扫描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0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高压静脉注射护理,给予...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预防高压静脉注射对比剂渗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期间行CT增强扫描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0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高压静脉注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此基础上的细节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注射时渗漏及渗漏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发热、肿痛、局部静脉炎等并发症。实验组渗漏发生率、局部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CT增强扫描时,给予患者高压静脉注射细节护理可有效减少高压静脉注射对比剂渗漏发生率,减少局部肿胀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高压静脉注射对比剂 渗漏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渗漏的原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金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对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渗漏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观察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进行收治的进行CT增强扫描的10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对注射对比剂发生渗漏的原因进行探究,并计算并对比渗透率... 目的:对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渗漏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观察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进行收治的进行CT增强扫描的10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对注射对比剂发生渗漏的原因进行探究,并计算并对比渗透率,分析其原因。结果:在1012例患者中出现外渗情况的共有15例,渗透率为1.48%。结论:CT增强扫描对比机渗透原因较多,故应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质量,若出现不良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渗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注射对比剂 渗漏的原因 观察分析
下载PDF
影像科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玉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823-1824,共2页
影像科是医学临床上重要的一个科室,影像科技术包括多个种类如B超、核磁共振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等[1]。影像科诊断能够清楚直观了解自身各系统健康状况,有利于后续治疗的开展[2]。CT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成熟且极为常... 影像科是医学临床上重要的一个科室,影像科技术包括多个种类如B超、核磁共振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等[1]。影像科诊断能够清楚直观了解自身各系统健康状况,有利于后续治疗的开展[2]。CT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成熟且极为常用的影像科诊断手法之一。该检查核心在于通过向患者静脉注入充足剂量碘对比剂,并根据对比剂在病变及健康组织分布不同的原理,增强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的对比度,有助于准确诊断病情,并有利于对病变情况进行定位及定性[3]。临床上高压注射仪的出现使得诊断过程更为简便且剂量可控,并且减少了人为操作过程中的压力不稳、流速不匀等问题。对比剂外渗等问题将严重影响诊断效果,且碘试剂对皮肤等刺激性大,且注射对比剂浓度极高,外渗可造成患者出现局部麻木、疼痛、红肿,还可能导致皮肤上出现水泡等情况,因此需要格外注意[4]。本研究选取我院自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60例需经影像科诊断的患者为对象,以探究影像科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外渗 病变情况 计算机断层扫描 对比剂 后续治疗 影像科 注射对比剂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双低剂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行肾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19
作者 司成海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183-1185,共3页
因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具有低风险、无创性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包括肾动脉在内的血管病变临床检查中。但大剂量放射线所致辐射损伤及血管内大剂量注射对比剂会引起对比剂肾病等[1]不良反应。
关键词 血管成像 肾动脉 CT 对比剂肾病 注射对比剂 图像质量 低管电压 血管病 辐射损伤 重建速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 被引量:56
20
作者 吴春根 周康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7-399,共3页
关键词 扫描技术 图像处理 适应证 对比剂注射方式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