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长生命期准静止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特征及其持续的环境条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晓芳 赖安伟 王志斌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1-437,共17页
2010年5月31日至6月1日华南特大暴雨过程经历了三次集中降水期,共有4次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演变过程,其中一个TL/AS MCS(Training Line/Adioining Stratiform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邻接层状单向发展的中尺度对流... 2010年5月31日至6月1日华南特大暴雨过程经历了三次集中降水期,共有4次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演变过程,其中一个TL/AS MCS(Training Line/Adioining Stratiform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邻接层状单向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准静止地维持了10多个小时,导致了多个观测站出现极端强降水。用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重点探讨了该TL/AS MCS的观测特征及其发展持续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准静止TL/AS MCS发展在一个高空强辐散、低空气旋性汇合环流的天气尺度环境中,TL/AS MCS维持期间热力环境特征表现为对流层中低层持续高湿近饱和态、偏中性层结、合适的对流有效位能和极小的对流抑制能量。在对流层中低层,低空急流的加强发展维持与对流层中层相对弱的环境风形成了风垂直切变随高度呈现强逆转,近地层风垂直切变垂直于对流线的分量大,而在中层风垂直切变平行于对流线的分量占绝对优势,风切变特征可能是TL/AS MCS准静止的原因;低空急流和中层环流的相互作用、对流层动力和热力条件有利于强上升运动的长时间维持与发展,不断触发新对流从而组织成一个长生命期准静止的TL/AS M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命期 准静止 TL AS MCS(邻接层状单向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观测特征 持续条件
下载PDF
山东较大范围致灾雷暴大风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帆 俞小鼎 王秀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0-804,共15页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2005—2021年山东和周边地区较大范围致灾雷暴大风事件及造成此类事件的对流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从两个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7年间共发生41次较大范围致灾雷暴大风事件,年均发生2.4次,主要发生在6月。发生前,对...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2005—2021年山东和周边地区较大范围致灾雷暴大风事件及造成此类事件的对流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从两个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7年间共发生41次较大范围致灾雷暴大风事件,年均发生2.4次,主要发生在6月。发生前,对流层中下层具有明显的条件不稳定,湿度条件中等略偏干,中层具有明显干层,垂直风切变中等略偏强。就导致较大范围致灾雷暴大风的对流系统整体而言,可分为Ⅰ型(单体可分辨形)飑线、Ⅱ型(条形)飑线、多单体风暴群和弱回波型飑线四类。后侧入流急流携带干冷空气进入飑线通过蒸发冷却降温增强负浮力是Ⅰ型飑线和Ⅱ型飑线产生致灾雷暴大风重要机理。后(右)向传播的多单体风暴群均伴有超级单体,其阵风锋一方面能够触发新生风暴,另一方面本身也可以产生致灾雷暴大风。强对流风暴本身较快的移动速度和可能的后侧入流急流在系统内由降水触发的下沉气流作用下产生的动量下传,导致非对称的下击暴流,增加了出现极端雷暴大风的可能性。弱回波型飑线产生的致灾大风最易被忽视。直接造成120站次致灾雷暴大风的对流分系统包括弓形回波、非超级单体强单体、超级单体、阵风锋和混合型五类,占比分别为30%、26%、6%、23%和16%。弓形回波和超级单体产生的致灾雷暴大风极大风速平均值最大,分别为28.2 m·s^(-1)和29.9 m·s^(-1)。强后侧入流急流和显著中层径向辐合特征可提前约20 min预报弓形回波的形成。致灾雷暴大风主要出现在弓形回波移动方向的中间部分和左侧部分。阵风12级及以上的极端雷暴大风由镶嵌弓形回波的波动型线状回波、弓形回波与中尺度涡旋的组合以及超级单体产生。具有深厚中层径向辐合的非超级单体强单体、强烈发展的飑线的阵风锋、地面冷锋与阵风锋的叠加(常伴有高空动量下传)均可能产生30 m·s^(-1)左右的雷暴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雷暴大风 对流系统雷达观测特征 弓形回波 超级单体 中尺度涡旋
下载PDF
宁夏北部一次短时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纪晓玲 冯建民 +3 位作者 穆建华 辛尧胜 马筛艳 聂晶鑫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718,共8页
利用自动站、闪电定位信息、多普勒雷达、卫星黑体亮温等气象资料,对2008年7月18日夜间宁夏石炭井的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单站短时暴雨是在“西高东低”的环流背景下,受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和低值系统影响,由两个相... 利用自动站、闪电定位信息、多普勒雷达、卫星黑体亮温等气象资料,对2008年7月18日夜间宁夏石炭井的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单站短时暴雨是在“西高东低”的环流背景下,受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和低值系统影响,由两个相对较强的对流单体先后影响而后合并维持造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宁夏北部持续时间近6h,云项亮温梯度最大值维持在石炭并一带;对应3次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VIL出现了3次峰值,径向速度出现了气旋式辐合和逆风区结构,逆风区出现时间较强降水出现提前了20~30min,与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和减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闪电发生高密度区位于降水中心前缘,闪电频率突然增大时间较强降水出现超前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黑体亮温 雷达图像特征 逆风区 闪电
下载PDF
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结构和闪电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曹治强 李万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3-249,共7页
对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降水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面积比相对较大,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的相对较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MCS个例在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特征及... 对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降水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面积比相对较大,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的相对较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MCS个例在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和闪电的关系,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的绝大部分事件(闪电资料的一种)集中发生在MCS中的强对流单体回波区,而对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事件集中发生在对流区和对流云向层云转化的回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降水结构 闪电特征 雷达回波特征 MCS 分析结果 对流 对流 初生 层云 消亡 成熟 集中 事件
下载PDF
2021年5月武汉两次对流性大风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珏 肖艳姣 +2 位作者 冷亮 付志康 管振宇 《暴雨灾害》 2022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对流性大风是强风暴最常产生的天气现象,致灾严重,预报难度大。2021年5月10日和14日,湖北武汉先后发生了雷暴大风和龙卷天气过程(以下简称“5.10”大风和“5.14”龙卷)。本文利用常规探空和武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这2次过程的环境条... 对流性大风是强风暴最常产生的天气现象,致灾严重,预报难度大。2021年5月10日和14日,湖北武汉先后发生了雷暴大风和龙卷天气过程(以下简称“5.10”大风和“5.14”龙卷)。本文利用常规探空和武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这2次过程的环境条件、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和雷达衍生参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发生在具有高不稳定能量、强垂直风切变和低抬升凝结高度的环境中,地面都有多支气流形成的辐合区,但下沉对流有效位能、能量螺旋度、强天气指数等强对流物理参量值有显著差异;(2)两次对流性大风的产生机制和雷达回波特征不同,“5.10”大风主要由中层干冷空气和降水粒子相变发动强下沉气流产生雷暴大风,并在地面形成冷性雷暴高压。由多个对流单体合并的对流带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在径向速度场上表现为低层大风核,而对流带前侧相对孤立的单体产生的强下沉气流表现为低层径向辐散特征;“5.14”龙卷由超级单体产生,具有钩状回波、强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等特征;(3)两次过程发生前垂直风速差和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变化差异显著,表明了两次过程环境气流的变化不同,这样的变化是否适用两种天气的识别还需要对大量个例进行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性大风 环境参量 雷达观测特征
下载PDF
华南沿海一次暖区特大暴雨的对流特征和发展机制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蒲义良 卢栩诗 +4 位作者 胡胜 刘显通 叶朗明 张楚 李晓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2017年6月22日华南沿海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极端降雨事件(24 h最大累计雨量562.5 mm),刷新了当地多项历史雨量纪录。使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多源观测数据,分析了这次降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天气尺度触发和维持机制、中尺度环流的演变及雷... 2017年6月22日华南沿海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极端降雨事件(24 h最大累计雨量562.5 mm),刷新了当地多项历史雨量纪录。使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多源观测数据,分析了这次降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天气尺度触发和维持机制、中尺度环流的演变及雷达特征等。结果表明:这次极端降雨发生在暖湿偏南气流中,双低空急流相互配合产生的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主要的天气尺度触发机制,其中边界层急流的建立也为雨区提供了有利不稳定能量和水汽条件,整个降雨过程随着双低空急流结构配合的减弱而结束。降雨形成较弱的冷池出流边界在锦江南侧和岗美东南侧原地少动,并不断激发新生对流,使得对流云团在锦江和岗美地区准静止,从而产生极端累计降雨量。整个降雨过程中对流结构表现出低质心的结构特点,对流成熟阶段锦江和岗美地区近地面平均雨滴粒径较为接近,锦江降雨效率高于岗美主要体现在更加密集的雨滴数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特大降雨 对流触发 雷达特征 中尺度系统
下载PDF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及闪电特征分析
7
作者 卓伟 《四川气象》 2004年第4期36-38,50,共4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红外卫星云图、天王山71 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STD - 1闪电定位资料 ,详细分析了西昌卫星发射场 (以下简称场区 )山区地形条件下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发展演变过程和多普勒特征 ,对流云的云地闪特征 ,给出分...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红外卫星云图、天王山71 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STD - 1闪电定位资料 ,详细分析了西昌卫星发射场 (以下简称场区 )山区地形条件下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发展演变过程和多普勒特征 ,对流云的云地闪特征 ,给出分析对流云运动演变的一些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天气 对流 雷达回波 闪电 地面观测 地闪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用地 西昌 特征
下载PDF
防城港市一次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8
作者 蒋静 凌宗良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A01期6-7,共2页
利用自动站、闪电定位信息、多普勒雷达、卫星黑体亮温等气象资料,对2011年8月19日防城港特大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单站暴雨是在“东高西低”的环流背景下,受副高边缘和北部湾低值系统共同影响,由两个相对较强的对流单体... 利用自动站、闪电定位信息、多普勒雷达、卫星黑体亮温等气象资料,对2011年8月19日防城港特大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单站暴雨是在“东高西低”的环流背景下,受副高边缘和北部湾低值系统共同影响,由两个相对较强的对流单体先后影响而后合并维持造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在防城港持续时间近16h,云项亮温负值最大值维持在防城港一带;对应3次强降水时段,径向速度出现了气旋式辐合和逆风区结构,逆风区出现时间与强降水出现一致,与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和减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黑体亮温 雷达图像特征 逆风区
下载PDF
利用CINRAD资料分析南方夏季对流性降水云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蒋年冲 陈秋萍 +3 位作者 陆大春 曾光平 袁野 申宜运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4-266,共3页
关键词 降水云 对流 资料分析 特征 夏季 南方 新一代天气雷达 2000年 2002年 2001年 跟踪观测 对流 合肥市 安徽省 龙岩市 建阳市 福建省 生命史 研究所 消散
下载PDF
青藏高原墨脱地区云降水综合观测及初步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改利 周任然 +1 位作者 扎西索郎 刘黎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1-852,共12页
为加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入口处云和降水三维结构及微物理特征的认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19年在西藏墨脱地区建立了野外观测试验基地,开展了水汽、云... 为加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入口处云和降水三维结构及微物理特征的认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19年在西藏墨脱地区建立了野外观测试验基地,开展了水汽、云和降水的综合观测,先后布设了先进的Ka波段云雷达、微波辐射计、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降水现象仪、K波段微雨雷达等设备,获取了高时、空分辨率的云和降水的宏、微观数据。文中简单介绍了此次观测的情况,并利用云雷达2019年的观测数据和降水现象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的观测数据对云的宏观特征及雨滴谱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云的宏观特征来看,该地区云的发生率较高,云廓线占2019年云雷达观测廓线的67%,降水云廓线占总云廓线的45%。旱季和雨季云底高度的频率分布在垂直方向均有两个高值区,分别为0—1 km和2—3 km,且超过40%的云底高度低于1 km,这可能是墨脱降水云较多造成的。接近60%的云顶高度在4—7 km。总的来说,墨脱地区以中云和低云为主,云通常在下午到晚上形成,早上到中午慢慢消散;从雨滴谱分布特征来看,该地区平均的雨滴谱谱宽和大雨滴的浓度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降水以中、小粒子为主,中、小粒子浓度超过粒子数浓度的99%。对流云降水的特点是粒子直径较小,而数浓度较高。粒子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的范围在1.0—1.6 mm(平均1.38 mm),标准化截距参数(lgNw)的范围在3.6—4.5(平均4.01),表现出海洋性对流降水的特征。此外,该地区降水的lgNw呈现双峰特征,分别对应于对流云和层状云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雷达观测 宏观特征 雨滴谱分布 海洋性对流降水
下载PDF
一次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模拟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陈敏 郑永光 +1 位作者 王洪庆 陶祖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24,共12页
1998年5月23~24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是华南暴雨试验(HUAMEX)加密观测期间的一个典型个例,卫星云图与降水分布表明这是锋面附近与锋前暖区发生的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简称MCS)造成的强降水。使用非静力原始方程模式MM5... 1998年5月23~24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是华南暴雨试验(HUAMEX)加密观测期间的一个典型个例,卫星云图与降水分布表明这是锋面附近与锋前暖区发生的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简称MCS)造成的强降水。使用非静力原始方程模式MM5较为成功地模拟了这次暴雨过程。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本文着重分析了发生在锋面上和锋前暖区的两类MCS的中尺度特征,并探讨了这两类MCS的差别。结果表明,两类MCS具有某些共同的中尺度特征,即对流系统的底层和顶部分别存在β尺度的低压和高压中心;低层流场辐合而在对流雨团的顶部辐散出流;对流系统内部具有暖心结构等,但锋面上的MCS较暖区中的对流系统具有更强的斜压性;二者内部的流场与三维运动结构也具有不同的特征,来自西南和偏南方向的空气从底部流入锋前暖区MCS时受到中低压的气压梯度力作用而加速;而锋面上MCS中不仅有来自锋前的暖湿空气,而且还有来自锋后的冷空气参加对流。MCS高空反气旋式发散气流和空气的加速运动反映出MCS顶部存在中尺度高压及向外的气压梯度力,轨迹分析也证明了MCS上空气流的这种非地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强降水过程 模拟研究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中尺度特征 华南暴雨试验 锋前暖区 原始方程模式 MCS 大暴雨过程 1998年 气压梯度力 中尺度高压 加密观测 卫星云图 数值模拟 低层流场 运动结构 加速运动 轨迹分析
下载PDF
基于骨架的线状对流系统客观量化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盛杰 郑永光 +1 位作者 沈新勇 张小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1-1304,共14页
本文将计算机图形学骨架概念应用到气象学领域,发展了回波图像预处理、骨架修剪处理以及长宽比量化处理技术,该方法能自动识别出雷达回波拼图中符合气象学标准的线状对流系统(quasi-linear convective systems,QLCSs)。首先结合2016年... 本文将计算机图形学骨架概念应用到气象学领域,发展了回波图像预处理、骨架修剪处理以及长宽比量化处理技术,该方法能自动识别出雷达回波拼图中符合气象学标准的线状对流系统(quasi-linear convective systems,QLCSs)。首先结合2016年黄淮地区一次双QLCSs过程给出了基于骨架的QLCSs客观量化算法的具体技术流程,然后利用该方法对2016年6月安徽地区的QLCSs进行客观筛选,并进一步量化识别QLCSs的移动特征,结合灾害天气实况与主观识别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结合气象学标准改造的骨架图像识别算法,较好保留了气象回波形状信息,在准确量化对流系统长短轴的基础上,实现QLCSs的有效识别。而获得的量化移动矢量等特征,一方面可应用于致灾QLCSs的分类研究,为开展长序列统计及致灾机理分析提供个例识别方法和量化特征,另一方面也为QLCSs的短临监测预警业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对流系统 图像识别 骨架 雷达回波 量化特征
下载PDF
山东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佳双 黎清才 +2 位作者 顾润源 车培珍 刘恭淑 《山东气象》 1994年第3期29-33,共5页
利用1981-1991年41个区域性暴雨过程 ̄*的711型雷达实测资料,分析了暴雨雷达回波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并揭示了回波的演变与暴雨落区的关系。对提高暴雨短时预报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雷达回波特征 短时预报 辐合区 移动路径 中低层 落区 中尺度系统 东北方向 对流性降水 降水中心
下载PDF
云南省一次切变冷锋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泓 杨若文 +2 位作者 钟爱华 尤红 金少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3-963,共11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初夏云南省一次典型冷锋切变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和切变线南下影响云南省,地面冷锋与切变线位置...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初夏云南省一次典型冷锋切变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和切变线南下影响云南省,地面冷锋与切变线位置基本一致,冷暖空气交汇于切变线和冷锋附近,产生强降水。天气尺度系统的有效合理配置及相互作用,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CAPE高能区和等Δθ_(se)_((500-800))线密集区的分布与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对应关系。暴雨发生的局地性和突发性等中小尺度特征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密切相关。地面锋面及叠加在其上的加密地面风场辐合区的位置和移动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依据。地面强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对流云团的TBB等值线梯度大小以及梯度大值区的位置相关。地闪频数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判据之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低纬高原不同暴雨点的地闪频数峰值出现时间与强降水峰值时间的关系复杂。大风区、第二类γ中尺度辐合区的存在和"列车效应"是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边界层急流为此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强迫和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冷锋型暴雨 地面风场辐合区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地闪特征 雷达特征
下载PDF
飑线的天气特征与观测记录
15
作者 吴金玉 赵翠萍 焦焕杰 《黑龙江气象》 2013年第4期38-39,共2页
1引言飑线是一种强天气现象,能量大。破坏力强,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并且预报难度大。飑线,也称不稳定线或气压涌线,是一种范围小、生命史较短的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它是一种中尺度对流系统,呈带状分布,是非锋面的或狭窄的活跃雷... 1引言飑线是一种强天气现象,能量大。破坏力强,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并且预报难度大。飑线,也称不稳定线或气压涌线,是一种范围小、生命史较短的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它是一种中尺度对流系统,呈带状分布,是非锋面的或狭窄的活跃雷暴带。它是由许多雷暴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深厚的对流系统,一般水平长度几十至几百千米,水平宽约20—50km,水平尺度长度与宽度的比例〉5:1。典型生命期约几至十几小时,远大于雷暴单体的生命期。飑线包括雷暴,以及非对流(层状云)的降水区,飑线上的单体常常彼此互相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观测记录 天气特征 中尺度对流系统 雷暴单体 水平尺度 天气现象 带状分布
下载PDF
巢湖地区一次梅雨期强对流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范裕祥 杨彬 +4 位作者 王玉红 章家银 刘汉武 王文本 金社军 《气象科技》 2020年第5期731-740,共10页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17日发生在巢湖地区的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显示:500hPa深槽、850hPa切变线及地面低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强降水发生在...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17日发生在巢湖地区的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显示:500hPa深槽、850hPa切变线及地面低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强降水发生在湿层和暖云层深厚、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中等强度对流不稳定及弱垂直风切变条件下;FY-2E卫星云图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是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巢湖合并所致,短时强降水落区主要落在中尺度对流系统TBB等值线密集区附近,TBB中心强度越强,TBB等值线梯度越大,对应的1h降水量越强;多普勒雷达分析揭示,短时强降水发生在两个对流回波合并期间,对流风暴移动缓慢,大于45dBz强回波均在6km以下,呈低层强烈气旋式辐合、高层辐散特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风暴的触发因子;湿位涡诊断结果表明,600hPa以下对流不稳定,600hPa以上对称不稳定,有利于暴雨和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多普勒雷达特征 湿位涡
下载PDF
长沙黄花机场两次对流风暴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泽民 贺新强 《广东气象》 2014年第4期25-29,共5页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机场自动观测系统资料结合其它有关资料,对2012年9月1日和2013年7月1日发生在长沙黄花机场的两次对流风暴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9月1日的对流风暴属于普通单体风暴,具有尺度小、持续时间...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机场自动观测系统资料结合其它有关资料,对2012年9月1日和2013年7月1日发生在长沙黄花机场的两次对流风暴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9月1日的对流风暴属于普通单体风暴,具有尺度小、持续时间短、降水量大的特点;2013年7月1日的对流风暴属于多单体风暴,具有尺度较小、生命史较短,产生了雷暴、降水量小的特点。两次对流风暴的共同点:在很短时间内产生了大于20 m/s的地面大风(>17 m/s),出现了风向突变、风速骤增、气压上升、气温骤降等类似于飑线的气象要素剧烈变化过程;两次对流风暴的触发机制都是副高外围的东风波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风暴 地面大风 多普勒天气雷达 自动观测系统 长沙黄花机场
下载PDF
一次低纬隆冬严重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德平 李剑兵 《广东气象》 2004年第4期12-13,共2页
本文通过对天气形势、大气稳定度、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 ,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对流天气 地面观测 卫星云图 天气形势 大气稳定度 多普勒雷达 特征分析 严重 综合分析 资料
下载PDF
宝鸡2006年7月8—9日连续突发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19
作者 孟妙志 郭清历 冯富强 《陕西气象》 2007年第2期21-23,共3页
利用西安多普勒雷达、FY-2C卫星、自动站加密雨量等资料,对宝鸡2006年7月8日、9日连续突发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观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冷锋触发的中-γ尺度对流系统造成这2次暴雨;中-γ尺度对流系统生命史为1h左右,发展迅速,强降水... 利用西安多普勒雷达、FY-2C卫星、自动站加密雨量等资料,对宝鸡2006年7月8日、9日连续突发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观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冷锋触发的中-γ尺度对流系统造成这2次暴雨;中-γ尺度对流系统生命史为1h左右,发展迅速,强降水产生于中-γ尺度系统成熟期(前30min);多普勒雷达图上,组合反射率大于45dBz的强回波对应强降水。2次突发性暴雨平均雨强1mm/min,最大4.2mm/min。借助多普勒雷达,可及时捕捉中-γ尺度对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暴雨 中-γ尺度对流系统 观测特征
下载PDF
黔江CD雷达产品特征及其在短临预警中的应用
20
作者 易田 何春辉 李文英 《气象科技进展》 2021年第2期98-104,共7页
通过对2010—2018年黔江雷达资料产品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短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部分共同特征,并以此作为雷达自动报警的阈值判据;以雷达基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雷达回波进行二值化处理,均值滤波、开启运算、闭合运算,... 通过对2010—2018年黔江雷达资料产品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短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部分共同特征,并以此作为雷达自动报警的阈值判据;以雷达基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雷达回波进行二值化处理,均值滤波、开启运算、闭合运算,采用区域生长法分离出单个回波联通区域,并对每个回波联通区域的特征进行自动分析计算,实现雷达回波自动识别、跟踪和预警,有效提高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产品 对流特征 短时临近自动预警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