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虾相关免疫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雷质文 黄倢 +1 位作者 杨冰 俞开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1,共6页
12 9尾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分别捕自未暴发白斑综合症 (WSSV病毒所致 )虾池、WSSV暴发虾池以及曾暴发WSSV虾池。用斑点杂交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确定各尾对虾的染毒 (WSSV)程度。用 96孔酶标板法测量相应个体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 12 9尾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分别捕自未暴发白斑综合症 (WSSV病毒所致 )虾池、WSSV暴发虾池以及曾暴发WSSV虾池。用斑点杂交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确定各尾对虾的染毒 (WSSV)程度。用 96孔酶标板法测量相应个体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 (Ua)、溶菌活力 (UL)、酚氧化酶 (PO)活性以及过氧化酶 (POD)相对活性 ;用硝酸纤维膜斑点法测定其碱性磷酸酶 (ALP)相对活性 ;用血凝法测定其凝集效价(HAT)。通过对以上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WSSV感染与对虾血淋巴PO活性以及ALP相对活性变化有紧密联系 ;不同虾池各免疫因子差异显著 ,发病虾池虾样各免疫指标平均值均低于其他虾池 ;曾发病虾池的虾样PO活性较强 ;WSSV与HPV感染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未发病虾池与曾发病虾池实验对虾的Ua与UL 相关性极显著 ,发病虾池实验对虾Ua与UL 呈负相关 ;发病虾池对虾PO与ALP活性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对虾血淋巴 免疫因子
下载PDF
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草药的筛选及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WSSV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志勋 李卓佳 +2 位作者 管淑玉 冯娟 文国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9-131,共3页
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比较了11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致病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番石榴叶水提取物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WSSV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11种中草药提取液中,仅有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WSSV有显著的杀灭作... 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比较了11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致病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番石榴叶水提取物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WSSV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11种中草药提取液中,仅有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WSSV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处理时间超过12 h可使WSSV失活,消毒效果与药物和病毒的相对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水提取物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致病性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传播途径的调查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萍 孔杰 +2 位作者 孟宪红 刘志鸿 李健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9-12,共4页
为探讨人工养殖条件下池塘中对虾是如何感染暴发性流行病 ,作者通过对人工养殖对虾暴发白斑综合症的池塘进行生物调查和取样 ,经 PCR检测 ,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发现 :在暴发白斑病的池塘中 ,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以及池中的脊尾白虾... 为探讨人工养殖条件下池塘中对虾是如何感染暴发性流行病 ,作者通过对人工养殖对虾暴发白斑综合症的池塘进行生物调查和取样 ,经 PCR检测 ,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发现 :在暴发白斑病的池塘中 ,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以及池中的脊尾白虾均可检测到阳性 ,阳性率大小与发病的程度有关 ;蟹类未检测到阳性个体 ;鱼类和底栖的沙蚕亦未检测到阳性 ;浮游动物的糠虾类未检测到阳性 ;桡足类检测为阳性 ,说明桡足类是对虾白斑病毒中间宿主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传播途径 PCR检测
下载PDF
盐度变化对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向赟 王刚 +4 位作者 叶国锋 陈兆明 杨世平 王成桂 孙成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7-435,共9页
研究盐度渐变和突变对WSSV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由起始盐度(23±1)往高盐度(32±1)和低盐度(14±1)突变在整个实验中对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和对虾体内病毒增殖的影响显著(P&... 研究盐度渐变和突变对WSSV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由起始盐度(23±1)往高盐度(32±1)和低盐度(14±1)突变在整个实验中对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和对虾体内病毒增殖的影响显著(P<0.05),先感染WSSV实验,高盐度、起始盐度、低盐度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1.1±10.7)%、(48.9±1.9)%、(63.3±12.0)%,病毒含量分别为6.0×107、3.7×106、5.3×107 copy/g;后感染WSSV实验,分别为(75.6±3.8)%、(52.2±13.4)%、(63.3±3.3)%;病毒含量分别为5.7×107、2.3×106、2.8×107 copy/g。盐度渐变实验各组至24h对虾死亡率低于18.9%,48h出现死亡高峰,72—96h存在显著差异(P<0.05),先感染WSSV实验,高盐度、起始盐度、低盐度最大死亡率分别为(75.6±5.1)%、(38.9±5.1)%、(69.3±6.9)%,病毒含量分别为7.6×107、5.3×106、2.4×106copy/g;后感染WSSV实验分别为(46.7±10)%、(45.6±18.9)%、(74.4±13.9)%;病毒含量分别为5.1×106、4.8×105、1.0×107 copy/g。因此盐度变化会影响对虾的抗病能力,可造成对虾体内WSSV快速增殖;对携带WSSV对虾,盐度变化会大大提高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可能,盐度是引起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关键影响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毒含量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中国对虾卵及各期幼体人工感染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萍 孔杰 +1 位作者 李健 阎振广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用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的中国对虾头胸甲 ,对健康的仔虾进行人工投喂感染实验 ;同时从病虾中分离出病毒悬液作为毒种 ,对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人工浸浴实验。结果表明 ,卵和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 用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的中国对虾头胸甲 ,对健康的仔虾进行人工投喂感染实验 ;同时从病虾中分离出病毒悬液作为毒种 ,对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人工浸浴实验。结果表明 ,卵和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对病毒悬液不敏感 ,病理切片观察未见特征性病变。仔虾均采用人工投喂感染方式 ,电镜和光镜病理切片结果为 :电镜观察发现了大量的病毒粒子 ;光镜病理切片可观察到鳃上皮、前肠上皮有包涵体样病变 ,同时在肝胰腺组织中发现了肝胰腺细小病毒 ( HPV)包涵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幼体 白斑综合症病毒 人工感染 病理变化
下载PDF
7种消毒剂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DNA作用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冰 黄倢 +2 位作者 宋晓玲 史成银 王秀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6-8,共3页
将中国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病毒液与万福金安含氯消毒剂、高锰酸钾、甲醛、过氧化氢、甲酚皂、酒精、氯仿作用。不同浓度消毒剂与病毒液作用不同时间后提取 DNA作病毒核酸斑点杂交检测。经分析比较表明 ,上述消毒剂中含氯消毒剂... 将中国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病毒液与万福金安含氯消毒剂、高锰酸钾、甲醛、过氧化氢、甲酚皂、酒精、氯仿作用。不同浓度消毒剂与病毒液作用不同时间后提取 DNA作病毒核酸斑点杂交检测。经分析比较表明 ,上述消毒剂中含氯消毒剂在有效氯含量高于 2 .975× 10 -3、高锰酸钾浓度高于 5 .0 0 0× 10 -3 ,5 min内 ;有效氯含量高于 1.190× 10 -3、高锰酸钾浓度在 5 .0 0 0× 10 -3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sv 消毒剂 斑点杂交 病毒DNA 实验物品 对虾白斑综合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囊膜表面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秦崇涛 胡向明 +1 位作者 杨丰 潘大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72-75,共4页
利用生物素标记转移技术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凡纳滨对虾的鳃细胞膜蛋白进行标记,研究其与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分子量在50~56kD之间的两种蛋白质位于WSSV的表面,并且与鳃细胞膜蛋白具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利用生物素标记转移技术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凡纳滨对虾的鳃细胞膜蛋白进行标记,研究其与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分子量在50~56kD之间的两种蛋白质位于WSSV的表面,并且与鳃细胞膜蛋白具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根据分子量推测可能是病毒的两种膜蛋白,VP52A和VP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生物素标记转移 囊膜表面蛋白
下载PDF
用鸡胚培养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飞 李登峰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7年第1期47-51,共5页
为探索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能否在鸡胚中培养,基于稳定培养体系,将WSSV接种到SPF鸡胚中.收获接种3 d后死亡的鸡胚,从中提取病毒;将其再次接种到健康鸡胚中,传代5次后,由卵黄囊膜提取病毒,将其经肌肉注射至克氏原螯虾,结果实验组克... 为探索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能否在鸡胚中培养,基于稳定培养体系,将WSSV接种到SPF鸡胚中.收获接种3 d后死亡的鸡胚,从中提取病毒;将其再次接种到健康鸡胚中,传代5次后,由卵黄囊膜提取病毒,将其经肌肉注射至克氏原螯虾,结果实验组克氏原螯虾100%死亡,而对照组无死亡情况.对各代鸡胚及克氏原螯虾进行PCR和电镜检测,实验组呈WSSV阳性;电镜下,死亡鸡胚细胞中可见大量正在组装的病毒粒子;表明WSSV可用鸡胚进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鸡胚 培养
下载PDF
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SV)感染的组织特异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化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54-56,共3页
应用光镜和电镜研究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 WSSV)感染的组织特异性 ,结果证实 WSSV组织特异性差 ,感染外胚层和中胚层来源的各种组织细胞的细胞核 ,如甲壳表皮细胞、鳃上皮细胞、神经细胞、造血组织细胞、胃上皮细胞、心肌细胞... 应用光镜和电镜研究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 WSSV)感染的组织特异性 ,结果证实 WSSV组织特异性差 ,感染外胚层和中胚层来源的各种组织细胞的细胞核 ,如甲壳表皮细胞、鳃上皮细胞、神经细胞、造血组织细胞、胃上皮细胞、心肌细胞及其随体细胞、触角腺上皮细胞、胃和消化管的肌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等 ,以甲壳表皮细胞、胃上皮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和造血组织细胞最为显著 ,细胞解体环死 .电镜观察对虾中肠和肝胰细胞未发现病毒粒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组织特异性 感染
下载PDF
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荧光素标记法
10
作者 冯书营 黄倢 张仕璀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8-101,共4页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方法提取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用荧光素对病毒进行标记。标记的病毒同原代培养的日本对虾组织细胞进行结合试验。在4℃结合1h,洗板去除未结合的病毒成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培养的血细胞和鳃细胞带有...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方法提取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用荧光素对病毒进行标记。标记的病毒同原代培养的日本对虾组织细胞进行结合试验。在4℃结合1h,洗板去除未结合的病毒成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培养的血细胞和鳃细胞带有绿色荧光,而肌肉细胞和卵巢细胞没有荧光产生,荧光的产生说明病毒与细胞已经结合。该方法与过去所用的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直观、消耗试剂少、比较经济等优点,可成为研究白斑综合症病毒和细胞结合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荧光素标记 细胞培养 蔗糖梯度离心方法
下载PDF
一种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线性抗原表位单链抗体的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珍 张晓华 +2 位作者 肖囡 张敏 戴和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87-1394,共8页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全世界对虾养殖业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虽然对该病毒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目前仍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了抗变性WSSV的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分别以WSSV病毒粒子和原核表达的囊膜...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全世界对虾养殖业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虽然对该病毒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目前仍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了抗变性WSSV的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分别以WSSV病毒粒子和原核表达的囊膜蛋白VP28为靶分子对该文库进行淘选。经过数轮淘选后,得到5个能特异识别WSSV的单链抗体,且首次获得了能特异识别WSSV线性抗原表位的单链抗体P75E8。并通过免疫胶体金电镜分析,对5种单链抗体对应在病毒粒子上的表位进行了定位。为获取识别多种WSSV抗原的抗体提供了新的方法路线,也为获取特异性识别线性表位的单链抗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淘选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噬菌体展示技术 单链抗体(scFv) 线性抗原表位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对虾的途径及滴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戴俊逸 李文婷 杨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展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途径及染病最低病毒浓度的研究.用病毒分别感染对虾的口腔、鳃、背部甲壳和腹部软壳24 h后,利用qPCR测定血液中的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病毒主要通过口腔和鳃入侵宿主,并通过血... 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展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途径及染病最低病毒浓度的研究.用病毒分别感染对虾的口腔、鳃、背部甲壳和腹部软壳24 h后,利用qPCR测定血液中的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病毒主要通过口腔和鳃入侵宿主,并通过血液循环进行全身感染,但病毒不能穿过对虾的体表引起感染.此外,将对虾分别放在含不同病毒粒子浓度(101、102、103、104、105个/dm3)或含核衣壳的海水中培养,发现当海水中病毒粒子浓度低于102个/dm3时,对虾没有感染病毒,当浓度达到103个/dm3以上时能引起对虾感染.结果暗示103个/dm3是引起对虾感染的最低病毒粒子浓度,而核衣壳则不具有感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定量PCR 感染途径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重组cDNA克隆的构建与分析
13
作者 宋晓玲 KathyF-JTang 《鱼类病害研究》 2001年第3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对虾 白斑综合症 病毒 重组 CDNA 克隆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宿主调查 被引量:52
14
作者 雷质文 黄倢 +2 位作者 史成银 张立敬 俞开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8,共9页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虾、肉球近方蟹、滕壶体内检测到了WSSV ;在球形侧腕水母、病虾池的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浸泡感染卤虫成体体内没有检测到WSSV。经原位杂交检测 ,虾类的甲壳下上皮、胃上皮、附肢、造血组织、鳃等组织器官均可被WSSV侵染 ,其中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蟹类的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在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注射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精巢中 ,精荚的结缔组织细胞和血细胞呈阳性 ,在中国对虾、脊尾白虾以及注射感染的短脊鼓虾的卵巢中 ,结缔组织细胞和滤泡细胞被WSS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核酸探针 宿主 南美白对虾 中国对虾 斑节对虾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亲虾的感染及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江世贵 何建国 +5 位作者 吕玲 邓敏 江静波 王维部 陈怡飙 马之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64-171,共8页
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亲虾的致病力强 ,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 ;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 10 0 % .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 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亲虾的致病力强 ,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 ;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 10 0 % .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织病变 ,电镜观察发现病变组织 (包括卵巢 )的细胞内有大量病毒粒子 ;原位杂交结果证明 ,患白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亲虾的卵巢中不仅卵母细胞感染上病毒 ,卵细胞也感染上了病毒 .这些结果表明 ,WSSV在斑节对虾中具备垂直传播的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垂直传播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亲虾 致病性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抗白斑综合症病毒分子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孟宪红 孔杰 +2 位作者 刘萍 马春艳 李颖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9,共6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经过连续4代选育的抗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国明对虾(Fennerope naeuschinensis)(XY4)及未经选育的与XY4来源相同的中国明对虾野生群体(HB)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与抗病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为进一...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经过连续4代选育的抗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国明对虾(Fennerope naeuschinensis)(XY4)及未经选育的与XY4来源相同的中国明对虾野生群体(HB)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与抗病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为进一步的基因定位以及中国对虾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共进行220个RAPD单引物和114对双引物的检测,产生标记数目共计2439个。依据标记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共筛选出5个可能与抗病相关的特异性标记,对这些特异性标记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发现测得片段的序列与数据库中序列的相似性较低,未能找到与所测序列同源性较高的功能基因。这与利用AFLP技术分析的结果一致。由于选育过程施加人工选择,推论这些特异性标记虽不是抗WSSV分子标记,但可能与抗病性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RAPD 白斑综合症病毒 抗病群体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部分基因组文库及核酸探针检测法 被引量:18
17
作者 邓敏 何建国 +3 位作者 吕玲 左涛 龙綮新 陈兆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通过分离纯化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粒子 ,抽提病毒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或SalⅠ酶切后 ,克隆入质粒pBluescriptⅡKS中 ,从而建立了WSSV部分基因组文库。估计WSSV基因组DNA在16 5kb以上。将WSSVEcoRⅠ克隆片段标记制备为探针 ,进行... 通过分离纯化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粒子 ,抽提病毒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或SalⅠ酶切后 ,克隆入质粒pBluescriptⅡKS中 ,从而建立了WSSV部分基因组文库。估计WSSV基因组DNA在16 5kb以上。将WSSVEcoRⅠ克隆片段标记制备为探针 ,进行Southern杂交、打点杂交和原位杂交 ,其结果证明了克隆片段对WSSV特异 ,并为检测WSSV提供了方法。通过对部分基因组文库序列分析发现 ,WSSV核酸序列与已知杆状病毒核酸序列的同源性低 ,与GenBank中已有病毒核酸序列比较都无较大同源性 ,说明WSSV不属于杆状病毒科 ,目前只能列为未分类的无脊椎动物病毒 ,其分类地位尚需更多证据方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核酸探针 基因组文库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鉴定及其在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24
18
作者 姜国建 于仁诚 +2 位作者 王云峰 颜天 周名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2-350,共9页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 ,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 (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 ,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氮唑...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 ,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 (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 ,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氮唑蓝 (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 ,对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 ,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 瓜氨酸法对比 ,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 ,iNOS活性在 1 2h内有上升趋势 ,实验 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 ,至 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 ,被脂多糖 (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 ,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 :实验 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 ,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 ,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 ,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一氧化氮合成酶 白斑综合症病毒
下载PDF
赤潮异弯藻对中国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才文 管越强 +2 位作者 于仁诚 张波 俞志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2-137,共6页
1 引言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近年来危害我国乃至世界对虾养殖业的主要流行病原[1-4].WSSV病毒暴发流行范围广、致病性强,自出现以来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虾病毒病的发生是对虾自身的健康状况... 1 引言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近年来危害我国乃至世界对虾养殖业的主要流行病原[1-4].WSSV病毒暴发流行范围广、致病性强,自出现以来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虾病毒病的发生是对虾自身的健康状况、病原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赤潮异弯藻 温度 PH值 盐度 溶解氧 死亡率
下载PDF
用DNA斑点杂交法检测对虾及其饵料和环境生物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宋晓玲 史成银 +1 位作者 黄倢 张立敬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40,共5页
于 1996~ 1998年采用DNA斑点杂交法 ,完成了共计 836份养殖对虾 ,2 13份对虾饵料和环境生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 ,对虾在每年的 4~ 10月都可检测出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 ,6月出现最高峰 ,阳性检出率达到 4 2 .6 % ;其次 ,为 7月和 5... 于 1996~ 1998年采用DNA斑点杂交法 ,完成了共计 836份养殖对虾 ,2 13份对虾饵料和环境生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 ,对虾在每年的 4~ 10月都可检测出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 ,6月出现最高峰 ,阳性检出率达到 4 2 .6 % ;其次 ,为 7月和 5月 ,分别达 31.6 %和 2 4 .5 %。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 (包括亲虾、各期幼体、仔虾、幼虾及成虾 )均可检出WSSV ,其中以仔虾的带毒率最高 ,达 36 .4 % ,其次为糠虾幼体 ,达 34.6 %。体长范围 1.1~ 2 .0cm的仔虾阳性率最高 ,其次体长为 5 .1~ 6 .0cm的幼虾样品。检测的中国对虾样品(6 2 5份 )带毒率为 16 .8% ,日本对虾样品 (2 11份 )带毒率为 4 5 .0 %。对虾主要饵料及环境生物类群包括鱼类、虾类、蟹类、桡足类、端足类、沙蚕、卤虫均可检出WSSV ,其中小型虾类、端足类、桡足类、蟹类样品的WSSV检出率均高于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日本对虾 铒料 环境生物 白斑综合症病毒 DNA斑点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