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化疗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琰 李思祯 +4 位作者 李海云 郭亚茹 彭会珍 丁楠楠 赵文利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R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02月至2023年0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19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与分析,调查肺癌化疗PICC患...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R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02月至2023年0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19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与分析,调查肺癌化疗PICC患者CRT发生情况,将发生CRT患者设为CRT组,其余患者设为非CRT组,对比两组资料,分析肺癌化疗PICC患者CR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ICC置管化疗治疗的196例肺癌患者中发生CRT 17例(8.67%),未发生CRT 179例(91.33%)。单因素分析显示:CRT组肿瘤Ⅲ-Ⅳ期、腺癌、合并糖尿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上2/3、D-D水平>0.5 mmol/L比例高于非CRT组(P<0.05);两组合并高血压、年龄、穿刺部位、性别、治疗方法、置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吸烟史、化疗药物、饮酒史、导管型号、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癌(β=1.341,OR=3.825,95%CI=1.348-10.851)、合并糖尿病(β=1.508,OR=4.518,95%CI=1.621-12.592)、肿瘤Ⅲ-Ⅳ期(β=1.552,OR=4.719,95%CI=1.480-15.048)、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上2/3(β=1.332,OR=3.790,95%CI=1.366-10.513)、D-D水平>0.5 mmol/L(β=1.333,OR=3.791,95%CI=1.363-10.544)是肺癌化疗PICC患者CRT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肺癌化疗PICC患者CRT发生与病理类型、合并糖尿病、导管尖端位置、D-D水平、肿瘤分期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化疗 中心静脉置管 化疗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肿瘤分期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体系研制
2
作者 邵帅 苏醒 +2 位作者 杨苗苗 庄淑梅 张慧敏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风险评估体系。方法检索PICC-RVT相关文献,建立初始指标池;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拟定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风险评估体系。方法检索PICC-RVT相关文献,建立初始指标池;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拟定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100%、88.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1、0.925,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27、0.364。最终形成的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评估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43个。结论构建的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为评估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提供了工具。患者、治疗、导管以及操作是血液病患者PICC-RVT风险评估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PICC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体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赵亚莉 李玉华 +4 位作者 李纳新 王晓兰 吕源 陶新茹 张莉莉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PICC-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PICC-VT)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261例,根据是否发生PICC-VT分为血栓组(24例)和对照组(23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CC-VT形成的影响因素,以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PICC-VT的预测价值。结果 2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179例,女82例,年龄21~93岁,平均(60.8±11.4)岁。24例肝癌患者发生PICC-VT,发生率为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越多(OR=1.886,95%CI:1.108~3.211,P=0.019)、有冠心病史(OR=4.170,95%CI:1.264~13.760,P=0.018)的肝癌患者,PICC-VT形成的风险越高。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和冠心病史构建的联合指标对PICC-VT预测的AUC为0.753(95%CI:0.696~0.804,P <0.0001),诊断灵敏度为0.7083,特异性为0.7511,阴性预测值为0.9622,约登指数为0.4594。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PICC-VT发生率较高,既往中心静脉穿刺次数及冠心病史是原发性肝癌患者PICC-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高危人群,需引起重视,以降低PICC-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预测指标
原文传递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芳 李惠玉 +1 位作者 王玲 杨艳 《上海护理》 2017年第2期71-73,共3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尽管PICC导管具有诸多优点,但对于静脉而言,导管仍是...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尽管PICC导管具有诸多优点,但对于静脉而言,导管仍是异物,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其中以静脉血栓最为严重[1]。静脉血栓是指纤维蛋白、红细胞以及不等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在静脉内聚集、形成凝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握力器的设计与使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缪艳 罗蕾 谢钦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7期184-185,共2页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创伤小、痛苦轻、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静脉输注方式[1]。而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 CRT)是长期应用静脉导管最严重的并发症[2...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创伤小、痛苦轻、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静脉输注方式[1]。而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 CRT)是长期应用静脉导管最严重的并发症[2-3]。国内预防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物理干预(运动疗法)以握拳锻炼为主。研究表明,使用握力器以一定力度、频率指导PICC置管患者进行握拳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握力器
下载PDF
集束化管理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柳燕瑛 肖娓珠 +6 位作者 吴雅婷 林秋菊 苏少燕 尤晓芳 林翠芬 陈淑萍 王晓宏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35-137,共3页
随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和营养支持中广泛应用,其相关并发症也初露端倪.研究表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5%~67%[1].PICC置管会损伤血管内膜,使管腔变小,血流变慢而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 随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和营养支持中广泛应用,其相关并发症也初露端倪.研究表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5%~67%[1].PICC置管会损伤血管内膜,使管腔变小,血流变慢而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患者自身的易栓症及化疗后产生大量细胞因子,进一步加重静脉血栓发生.近15%的静脉血栓患者会因为肺栓塞而危及生命[2-3].研究表明,集束化管理在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4].笔者将集束化管理应用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干预,探讨其对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管理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内膜 PICC 易栓症 呼吸机相关肺炎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不同置管方式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萍 闫虹 +1 位作者 李雅琪 刘巧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0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不同置管方式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的发生率,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接收的200例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不同置管方式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的发生率,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接收的200例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经锁骨下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置管,观察两组CRT发生情况。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做单因素分析,然后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此类患者发生CRT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发生CRT共计27例(13.50%);A组患者CRT发生率明显较B组高(P<0.05),且合并糖尿病、不同肿瘤分期、肿瘤部位、有既往置管史、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CRT发生率有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置管后发生CRT的危险因素有合并糖尿病(OR=2.427,95%CI:1.312~4.491)、肿瘤分期Ⅳ期(OR=3.274,95%CI:1.623~6.604)、胸部肿瘤(OR=2.423,95%CI:1.292~4.546)、PICC(OR=1.880,95%CI:1.013~3.486)、D-二聚体>0.5mg/L(OR=2.245,95%CI:1.242~4.058)。结论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PICC患者CRT发生率较CVC患者高,且CRT发生受糖尿病、肿瘤分期、肿瘤部位、D-二聚体水平等因素影响,故应为此类患者合理选择置管方式,同时于置管前充分了解患者合并症、肿瘤分期、肿瘤部位、D-二聚体水平等情况,并制订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降低CRT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同步放化疗 置管方式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肺癌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娅 廖星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1月于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置入PICC导管行化疗的45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1月于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置入PICC导管行化疗的45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高危因素。结果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11例,发生率为2.44%;置管前D-二聚体值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分期为晚期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置入PICC导管行化疗的肺癌患者,有必要置管前常规筛查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对于D-二聚体值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晚期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减少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PICC
下载PDF
癌症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利 张旭 刘晓玲 《全科护理》 2022年第30期4222-4225,共4页
综述癌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旨在为今后构建癌症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评估表以及预见性地评估癌症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 综述癌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旨在为今后构建癌症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评估表以及预见性地评估癌症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工具,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综述
下载PDF
中长导管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
10
作者 贺文静 王丹丹 +3 位作者 王文 杨旭红 沈犁 赵文静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24,共9页
目的比较中长导管和PICC在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患者应用中长导管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队... 目的比较中长导管和PICC在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患者应用中长导管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 14.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与描述。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队列研究12项,随机对照研究4项,包括21853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长导管、PICC的每千导管日的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2.74,95%CI(1.21,6.21),P=0.016];中长导管、PICC的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5,95%CI=(0.70,1.03),P=0.101]。在亚组分析中,中长导管、PICC的浅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2.36,95%CI=(1.56,3.58),P<0.001]。结论中长导管的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PICC。故在临床实践中,应合理选择血管通装置,重视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和发展,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有效开展临床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导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栓塞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META分析 循证护理学
原文传递
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帝娣 龙玲 +2 位作者 周小珍 陈秀雄 吴海珠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8期2289-229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应用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应用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进行预测评估,评分<3分为低危组,评分≥3分为高危组,每组各60例。低危组和高危组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各30例,比较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护理后的导管相关静脉血栓、血栓相关症状、非计划拔管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低危患者中观察1组和对照1组的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0.043、0.191,P>0.05)。干预后,低危患者中观察1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0、38.502、11.972、16.696,P<0.05)。高危患者中观察2组的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14.687、11.153,P<0.05)。干预后,高危患者中观察2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1、14.745、8.413、12.384,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化疗期间,可用改良Khorana评分预测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风险,高危患者可尽早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栓相关症状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Khorana评分 护理干预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下载PDF
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华 尚勤燕 +1 位作者 胡晓静 鲁一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8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35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将... 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35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n=23)、非血栓组(n=11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PICC置管静脉、导管尖端位置、PICC置管肢体等数据, 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04%(23/13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是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 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以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儿童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 被引量:20
13
作者 魏沄沄 张利强 +5 位作者 郑胡镛 刘晓荣 刘刚 方方 徐樨巍 吴润晖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科系统住院患儿中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RT)的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儿童CRT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科系统住院CRT患儿病... 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科系统住院患儿中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RT)的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儿童CRT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科系统住院CRT患儿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共42例CRT患儿,男女比例为1.0:0.5,男女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发病年龄中位数7岁4个月(2个月-15岁6个月),〈1岁占16.7%(7/42例),其次为13~14岁占11.9%(5/42例);CRT发生距置管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9d(范围1~81d),置管后0~10d为发生CRT高峰期(52.5%,21/40例),其次为10~20d(35.0%,14/40例);原发病以血液肿瘤疾病、‘肾脏疾病及深部真菌感染居多。发生血栓位置右侧置管(57.1%,24/42例)稍多于左侧(38.1%,18/42例);病例均经B超检查获得确诊,其中无症状者占28.6%(12/42例)。确诊后7.1%(3/42例)采用患肢制动、热敷等保守治疗,7.1%(3/42例)行导管拔除,33.3%(14/42例)在拔管基础上使用抗凝剂和/或溶栓剂。1周后共22例复查B超,其中血栓较前缩小54.5%(12/22例),且均为干预病例;血栓较前增长22.7%(5/22例);血栓无明显变化22.7%(5/22例)。3例在发生CRT拔出导管后因病情需要重新置管,且3例均再次复发,复发率为100%。结论儿童CRT以婴儿及年长儿多见;多发生在置管20d以内;常发生于患有血液肿瘤、肾脏疾病及深部真菌感染的患儿;对放置导管的患儿应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监测血栓的发生;发生CRT时及时应用抗凝、溶栓治疗,必要时拔出导管治疗有效,重新放置导管有CRT复发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置管静脉/导管直径比例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宋燕伶 何金爱 +2 位作者 刘胤佃 李倩玲 邹晓春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7年第4期1470-147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的置管静脉/导管直径比例对产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为病人选择适当型号的导管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3月符合研究标准的170例病人于置管前后使用SiteRite5超声进行血管...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的置管静脉/导管直径比例对产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为病人选择适当型号的导管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3月符合研究标准的170例病人于置管前后使用SiteRite5超声进行血管评估,测量置管静脉直径,计算置管静脉/导管直径比例,评估血栓发生情况,随访至第28天,怀疑产生血栓时通过彩超检查有无血栓产生,对不同置管静脉/导管直径比例的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彩超证实59例(34.7%)产生血栓,置管静脉/导管直径比例<2、2~3和>3的病人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2.6%、40.7%、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0,P=0.011)。[结论]置管静脉/导管直径比例越小,血栓发生率越高;建议使用可视化工具评估静脉直径,根据静脉直径选择适当型号的导管置管,增加置管静脉/导管直径比例,前瞻性预防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置管静脉 导管直径 血管评估 血液速度 静脉内膜损伤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药物预防的探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叶艳平 段军 +3 位作者 方桦 曹承启 扬齐 陈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CVC-relatedDVT)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CVC-related 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因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组(0.6 mL/d)及对照组各5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1周、2周、4周、6周先后4次对入组患者导管所在深静脉及其临近深静脉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CVC-related DVT,同时观察出血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置入6周后,对照组及治疗组CVC-related DVT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没有大出血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2.5%(7/56),低分子肝素(0.6mL/d)皮下注射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预防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分析
16
作者 陈洁 王利灵 +1 位作者 蒋培琴 丰青 《现代科学仪器》 2022年第6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近3年接受置管化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分析CRT发生原因。结果:CRT发生率为6.80%;CRT组的BMI偏高比例、合并静脉血栓史比例、PICC置入...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近3年接受置管化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分析CRT发生原因。结果:CRT发生率为6.80%;CRT组的BMI偏高比例、合并静脉血栓史比例、PICC置入比例、左侧置管比例和置管前D-二聚体升高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kg/m2、PICC和D-二聚体>0.5mg/L是患者发生CR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CRT发生率较高,超重、PICC和置管前D-二聚体升高均是CR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量化物理干预预防血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忠燕 《蛇志》 2017年第4期499-500,共2页
目的分析量化物理干预预防血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CRVT)的效果。方法将175例血液肿瘤行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PICC置管后给予量化物理干预,比较两... 目的分析量化物理干预预防血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CRVT)的效果。方法将175例血液肿瘤行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PICC置管后给予量化物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CRVT和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CRVT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3.41%,低于对照组的5.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物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侧肌群收缩能力,促进血液微循环和淋巴回流,在预防血液肿瘤患者CRVT发生率和降低感染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物理干预 血液肿瘤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被引量:22
18
作者 商芳 徐芳 高芳宁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1045-1046,共2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的价值。方法以120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精细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UEDVT发生率。...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预防乳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的价值。方法以120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精细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UE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UEDVT发生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11.67%(7/60),P<0.05)。两组干预后R值升高,MA值降低,观察组R值水平高于对照组,MA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腋下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可减少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的UEDVT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乳腺癌 PICC置管化疗 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泽隆 李文玲 +2 位作者 陈浩鑫 谢维杭 许燕杏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569-157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有效降低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从乳腺外科PICC导管门诊数据登记库中随机选取300份病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中抽...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有效降低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从乳腺外科PICC导管门诊数据登记库中随机选取300份病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中抽取19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199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了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02%,置管的静脉选择和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需置入PICC导管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尽量选择管径较大的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作为通道选择,同时置管前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需加强宣教和置管后导管维护,可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希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对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126例,依据建档时间分为研究组...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对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126例,依据建档时间分为研究组(63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予以精细化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UEDVT发生率、干预前后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MA值)、血液凝血状态及腋下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UEDVT发生率对比,研究组1.59%小于对照组1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R值大于对照组,MA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腋下最大血流速度、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液凝血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运用于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可明显改善血液凝血功能,降低UE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干预 乳腺癌 PICC化疗 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