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2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现况调查
1
作者 孙众 马晶淼 +1 位作者 翁峰霞 蔡虻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的掌握现况,以期为提高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知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7月12日至8月12日,采用自行设计的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相关知识问卷,通过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的掌握现况,以期为提高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知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7月12日至8月12日,采用自行设计的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相关知识问卷,通过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平台向临床护士、护理管理者及专业为护理的感控专职人员发放问卷。结果 :知识问卷11题中回答正确人数比例达到50%的有5题,达到80%的仅有3题。正确率最高的是输液接头消毒方法(97.49%),正确率较低是吸痰前稀释痰液方式(19.80%)、留置尿管的清洁消毒(19.06%)、气管插管患者不要定时气囊放气(15.51%)、拔出尿管前膀胱无需功能锻炼(9.97%)等。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及所在岗位的护理人员比较,回答正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护理实践知识掌握水平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循证能力及相关知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护理实践 现况调查 医院感染与控制
原文传递
血清sTREM-1、sCD14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杨婧 杜洽军 +1 位作者 拜娅楠 姜雯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n...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n=23)和非感染组(n=7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TREM-1、sCD14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4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sTREM-1、sCD14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761,特异度分别为66.03%、55.84%,灵敏度为92.04%、92.0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4,特异度为86.72%,灵敏度为85.46%。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2周占比均大于非感染组,CRP、白细胞、白蛋白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073)、导管留置时间≥2周(OR=2.416)、sTREM-1≥82.84 ng/L(OR=3.343)、sCD14≥2.56μg/L(OR=2.776)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sTREM-1、sCD14水平升高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潜在的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感染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抗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周菊珍 王丽华 +1 位作者 陈秋萍 鞠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100例)。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无感染组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随机森林的集成分类算法分析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二者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300例化学治疗患者中,3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0.67%),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更多,PICC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移动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换药频次更高,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更低(均P<0.05)。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及免疫功能均为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结果依次为: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WBC、换药频次及免疫功能。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预测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91)相比预测效能更优。结论 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是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可用于对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分析,其预测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外周静脉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强制性感染管控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4
作者 曾艳 陈友明 +1 位作者 田洁 郑晓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期22-26,30,共6页
目的 分析强制性感染管控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的群体特征、感染率、病原菌及药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7例,其中施行强制... 目的 分析强制性感染管控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的群体特征、感染率、病原菌及药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7例,其中施行强制性管控前(2019年3月—2020年2月)患者295例,施行强制性管控后(2020年3月—2021年2月)患者272例。收集管控前后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置管部位)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对管控前后VCAI群体特征变化、感染率、病原学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管控后感染率为10.29%(28/272),低于管控前的16.27%(48/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管控后患者平均年龄较管控前更高(Z=-6.889,P<0.01)。管控前分离出病原菌58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3.79%,管控后分离出病原菌33株,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4.55%,管控后革兰阳性菌感染较前有明显下降(χ^(2)=3.899,P=0.048)。管控前检出多重耐药菌28株(48.28%),管控后检出多重耐药菌23株(69.70%)。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苯唑西林耐药率均>50%;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严重,但分别对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突出。革兰阴性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50%;替加环素对阴性、阳性菌均覆盖良好,且未发现耐药菌。结论 强制性感染管控是行之有效的VCAI防控措施,在目前已形成习惯的基础上可常态化保持。管控后感染人群年龄增大,革兰阳性致病菌检出率下降,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上升,故应加强老年患者的管理,优选颈内静脉作为置管部位并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临床推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作为经验性全身用药,抗生素封管首选万古霉素、头孢吡肟,局部外用可考虑庆大霉素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维持性血液透析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2023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防治指南建议解读
5
作者 成水芹 余乐 +1 位作者 张志宏 俞雨生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相关感染是PD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PD导管拔除和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影响PD患者的预后。2023年5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更新了《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相关感染是PD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PD导管拔除和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影响PD患者的预后。2023年5月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更新了《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建议》,修订和明确了PD导管出口处感染(exit site infection,ESI)和隧道感染的定义和分类,其中要求PD导管ESI的感染率不应超过每年0.4例,关于PD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本文就该指南内容作一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 指南建议 预防 治疗 解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对策略
6
作者 熊媛媛 钟芳萍 +2 位作者 彭爱平 王丽 胡明亮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与制订对策。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MHD患者204例为对照组,将其分为感染组(n=...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与制订对策。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MHD患者204例为对照组,将其分为感染组(n=63)和无感染组(n=141)。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构建模型;据模型、临床经验与文献报道,重新构建干预体系。另选取MHD患者198例为观察组,评价新干预体系效果。结果糖尿病史(OR=2.237,95%CI:1.067~5.679,P=0.003)、置管时间(OR=3.647,95%CI:1.326~7.892,P=0.024)、导管护理频率(OR=6.679,95%CI:2.534~16.476,P=0.003)、无菌培训率(OR=2.889,95%CI:1.146~6.654,P=0.030)、血尿酸(OR=2.937,95%CI:1.627~8.883,P=0.014)是MHD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方程为Y=-20.673+1.116×血尿酸+1.012×无菌培训率+2.017×导管护理频率+1.912×置管时间+1.079×糖尿病史,采用Hosmer和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方程(χ^(2)=10.678,P=0.23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13,敏感性为89.47%,特异性为63.93%。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3.606、32.780,均P<0.001)。结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基于循证的系统化护理干预体系具有良好的防控MHD患者发生CRBSI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循证 导管相关感染 预测模型 护理对策
下载PDF
老年急诊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王金红 闫莉 张翠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3期565-569,共5页
目的调查老年急诊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明确其危险因素,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急诊血液透析的149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心静脉导... 目的调查老年急诊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明确其危险因素,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急诊血液透析的149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分为CVC-RI组(n=38)和无CVC-RI组(n=111)。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CV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8例患者发生CVC-RI,其中血流感染占比60.53%,穿刺口局部感染占比39.47%,培养以Gram阳性菌为主。与无CVC-RI组相比,CVC-RI组合并糖尿病、股静脉插管和插管时间≥2周比例和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血红蛋白水平更低(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3.31,P=0.02)、股静脉插管(OR=2.58,P=0.01)、导管留置时间≥2周(OR=4.76,P=0.03)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OR=1.23,P<0.001)是CV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股静脉插管、留置时间过久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患者发生CVC-RI的风险较高,值得临床诊治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例PICC导管未规范维护引发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后反复发热患者的护理
8
作者 邹秀琼 吕俭霞 +3 位作者 梁海鑫 李亦建 王兰 胡瑶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12期127-130,共4页
总结1例鼻咽癌患者PICC未规范维护引发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做好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消毒隔离、发热护理及相关心理辅导;感染控制后肿瘤放化疗相关并发症护理。患者携PICC院内外健康教育及换药指导。经过40 d的细... 总结1例鼻咽癌患者PICC未规范维护引发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做好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消毒隔离、发热护理及相关心理辅导;感染控制后肿瘤放化疗相关并发症护理。患者携PICC院内外健康教育及换药指导。经过40 d的细致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PICC导管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发热 护理
下载PDF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致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春雷 胡雁 +1 位作者 王喆 杨马裔 《上海护理》 2023年第6期71-75,共5页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是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医疗费用,还会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负担。本文在介绍VCAI概述的基础上,就CVC致VCAI的发生机制、危险...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是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医疗费用,还会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负担。本文在介绍VCAI概述的基础上,就CVC致VCAI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医护人员进行预防CVC致VCAI的临床护理实践和开展VCAI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循证实践 防控措施 综述
下载PDF
穿刺位点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及病原学分析
10
作者 薛日 汪岩 赵梦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目的了解接受不同穿刺位点中心静脉置管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的差异,明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 目的了解接受不同穿刺位点中心静脉置管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的差异,明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位点不同,分为锁骨下组、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分析3组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学特点。结果股静脉组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与锁骨下组、颈内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以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为主,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常见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以股静脉为穿刺位点的中心静脉置管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最高,导致感染发生的病原微生物多为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点,并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耐药性 感染控制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导管相关感染关联规则的应用与展望
11
作者 夏婧 欧阳庆 +4 位作者 申丹 张智 刘清梅 肖真 卢军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3期3214-3217,共4页
回顾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及分类,综述数据挖掘技术在临床医学、护理安全预警、护理管理决策以及医院感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导管相关感染关联规则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数据挖掘在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 回顾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及分类,综述数据挖掘技术在临床医学、护理安全预警、护理管理决策以及医院感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导管相关感染关联规则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数据挖掘在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导管相关感染 综述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长期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12
作者 黄娅黎 蒙祖谋 吴彦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8期2746-275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乳腺癌化疗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建库至202... 目的系统评价乳腺癌化疗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建库至2022年9月关于乳腺癌化疗长期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包含5090例接受长期深静脉置管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感染765例,发生率为15.03%。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PICC组)(OR=3.10,95%CI:1.95~4.94,P=0.000)、导管留置时间(TIVAP组)(OR=4.09,95%CI:1.98~8.44,P=0.000)、合并基础病(OR=4.68,95%CI:2.51~8.73,P=0.000)、化疗次数(OR=4.73,95%CI:3.15~7.08,P=0.000)、合并糖尿病(OR=3.55,95%CI:2.41~5.21,P=0.000)、导管维护周期(OR=2.15,95%CI:1.99~2.46,P=0.000)、导管移动(OR=6.421,95%CI:4.02~10.26,P=0.000)、年龄(OR=6.30,95%CI:4.81~8.26,P=0.000)、白细胞计数(OR=5.98,95%CI:4.97~7.25,P=0.000)、换敷贴天数(OR=4.28,95%CI:3.16~5.80,P=0.000)、肠外营养(OR=3.96,95%CI:2.68~5.84,P=0.000)为乳腺癌化疗长期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导管留置时间、合并基础病、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年龄、白细胞计数、换敷贴天数、肠外营养是乳腺癌化疗长期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制订预防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乳腺癌 化疗 深静脉置管 META分析
下载PDF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致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单选题)
13
《上海护理》 2023年第6期76-76,共1页
1.以下不是引起VCAI的主要方式A.腔内B.腔外C.淋巴源性D.血源性2.VCAI是指患者在留置CVC期间或拔出导管后多久内发生的感染A.8 hB.16 hC.24 hD.48 h3.关于VCAI说法错误的是A.在导管拔除48 h内发生的B.继发性的感染C.可伴发热D.也可伴消... 1.以下不是引起VCAI的主要方式A.腔内B.腔外C.淋巴源性D.血源性2.VCAI是指患者在留置CVC期间或拔出导管后多久内发生的感染A.8 hB.16 hC.24 hD.48 h3.关于VCAI说法错误的是A.在导管拔除48 h内发生的B.继发性的感染C.可伴发热D.也可伴消化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外周血培养 导管尖端 中心静脉导管 单选题
下载PDF
血清sTREM-1、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
14
作者 梁风岐 孙晓伟 王晓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CD14(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山东省肥城市中医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分...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CD14(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山东省肥城市中医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11例)和未感染组(49例)。检测血清sTREM-1、sCD1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TREM-1、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感染组年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占比(N)、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白蛋白(ALB)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sTREM-1、sCD14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TREM-1、血清sCD14、血清sTREM-1+sCD14诊断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AUC为0.765(0.728~0.802)、0.802(0.767~0.837)、0.867(0.825~0.909),两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年龄血清sTREM-1、sCD14高表达[OR(95%CI):2.87(1.65~4.98)、2.60(1.39~4.85)、2.32(1.34~4.01)]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TREM-1、sCD14水平高于未感染患者;血清sTREM-1、sCD14高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呈显著正相关,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预测的临床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感染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可溶性CD14
下载PDF
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联合MDT模式及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降低住院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红梅 张文静 赵丽婷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联合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及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降低住院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协作管理小组,依据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将2020年度山西省汾阳...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联合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及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降低住院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协作管理小组,依据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将2020年度山西省汾阳医院发生VCAI的患者作为回顾性数据,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然后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观察改善后效果。结果:通过多学科协作实施PDCA循环,2021年1—4季度VCAI发生率均低于目标值0.333‰;与2020年相比,2021年VCAI发生率由0.516‰降到0.212‰。结论: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联合多学科协作模式及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保证患者的置管安全,有效降低VCA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数据研究 数据挖掘 住院患者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多学科协作模式 PDCA循环管理方法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5
16
作者 刘大鹰 谢正福 +3 位作者 施焕中 覃雪军 陈强 肖常青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的差异,以及CVCRI的发生率、细菌谱和高危因素,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60例ICU患者...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的差异,以及CVCRI的发生率、细菌谱和高危因素,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60例ICU患者和62例非ICU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同步留取导管尖端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收集132根导管,有41根培养阳性,阳性率31.1%;共培养出44株致病菌;每天每1000根导管感染数16.4次。ICU的CVCRI发生率(ICU:24.6%,非ICU:37.3%)、高危因素、微生物学特点与非ICU相似(P均〉0.05)。经CVC胃肠外营养(PN)者更易感染球菌和真菌(P值分别为0.021和0.013)。21株球菌均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棒酸耐药,对万古霉素均敏感;12株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达9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均为58.3%,对其他常用广谱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达10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置管及PN为CVCRI的危险因素。结论ICU与非ICU中CVCRI的发病情况和易患因素基本相同。CVCRI的球菌和杆菌耐药现象严重,真菌极少耐药。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置管及PN为CVCR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院内感染 导管相关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张会平 史广鸿 +3 位作者 田真 宋红岩 刘玉岭 丁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某院ICU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2013年为实施风险管理前组,2014年为实施风险管理后组。观察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某院ICU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2013年为实施风险管理前组,2014年为实施风险管理后组。观察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及相关感染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监测ICU患者481例,实施风险管理后,2014年的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较2013年均降低(38.73%、81.49%、54.10%vs 55.31%、82.87%、61.37%,均P<0.05),2014年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均较2013年降低(9.79‰、1.30‰、0.84‰、vs 10.15‰、2.84‰、1.92‰,均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导管使用率及相关感染发病率,有利于针对性地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风险管理 导管相关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防控
下载PDF
头孢唑林封管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汤颖 钟一红 +4 位作者 丁小强 陈利明 邹建洲 刘中华 沈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评价头孢唑林封管对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入选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患者,排除床旁治疗以及置管超过0.5 h者,随机分入干预组(60例,使用肝素+头孢唑林联合封... 目的评价头孢唑林封管对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入选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患者,排除床旁治疗以及置管超过0.5 h者,随机分入干预组(60例,使用肝素+头孢唑林联合封管,浓度分别为45 mg/mL和10 mg/mL)与对照组(53例,使用肝素封管,浓度为50 mg/mL)。随访导管相关感染事件,比较两组发病率,进行多种感染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40.0±51.5)d,干预组(39.0±46.0)d,对照组(41.1±57.5)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感染7例,其中6例为血行感染,1例为导管定植;总体感染率为6.19%(感染次数/总导管数)或1.55‰(感染次数/1 000导管日),其中干预组为6.67%或1.7‰,对照组为5.66%或1.4‰,两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体感染率与留置时间显著相关,留置越久感染危险越大(P<0.05)。结论加用头孢唑林封管未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对革兰阳性球菌可能有预防作用;规范操作、缩短留置时间有利于减少感染;局部应用抗生素可能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抗生素封管 头孢唑林
下载PDF
莫匹罗星预防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钟小仕 覃丹平 +2 位作者 熊轩 陈文璇 刘岩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评价莫匹罗星预防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探讨导管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使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行血透治疗患者共228例纳入观察组,每次血透治疗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于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出管口;在同一中心使... 目的评价莫匹罗星预防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探讨导管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使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行血透治疗患者共228例纳入观察组,每次血透治疗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于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出管口;在同一中心使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行血透治疗366例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的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为15.92例次/1 000导管日,观察组为7.52例次/1 000导管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口外涂莫匹罗星软膏,能有效预防血透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匹罗星 临时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血液透析
下载PDF
NICU导管相关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敏 李晓瑜 +4 位作者 庄思齐 谢巧庆 余慕雪 刘美娜 黄越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装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248例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并接受气管插管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导管装置... 目的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装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248例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并接受气管插管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导管装置相关感染发生的百分率和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种类和特点。结果248例患儿中,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141例次(56.9%);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为66.9%或64.9/1000通气日,导管相关血源感染为7.7%或5.8/1000置管日。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是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29.4%),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4.7%,ESBL为主)、铜绿假单胞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8.0%)、阴沟肠杆菌(8.0%)。结论NICU导管相关感染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感染率高,病原菌多为耐药菌,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导管相关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