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对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付殿跃 李志新 +1 位作者 杨英伟 焦永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2-85,89,共5页
目的分析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选择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选择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予常规治疗+针刺公孙、四缝穴)与研究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脏腑点穴)。比较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与体征变化,并检测血清I-FABP、VIP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I-FAB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血清I-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血清VI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主要症状与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可用于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调理和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血清I-FABP、VI水平,缓解患儿主要症状与体征,临床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胃肠结热型 针刺 脏腑点穴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百笑灸联合中药健脾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李盼 张月 +3 位作者 蔡小其 石艳红 范文萃 王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百笑灸联合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虚湿阻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80例脾虚湿阻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 目的观察百笑灸联合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虚湿阻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80例脾虚湿阻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百笑灸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肠系膜淋巴结直径、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随访1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50%vs.75.00%,χ^(2)=4.501,P=0.034)。联合组腹痛、食欲不振、呕吐、大便不调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10 d后,2组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小于治疗前,血清CRP、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小/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随访1个月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7.50%vs.32.50%,χ^(2)=7.813,P=0.005)。结论百笑灸联合健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虚湿阻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缩小肠系膜淋巴结,且可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脾虚湿阻证 百笑灸 健脾汤 腹痛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揿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晨帅 王亚雷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讨论揿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6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予揿针埋针双侧足三里,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淋... 目的讨论揿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6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予揿针埋针双侧足三里,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淋巴结纵径、横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L-6、PCT水平,疾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安全性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揿针足三里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较单用抗生素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揿针疗法 中医儿科学
下载PDF
柴枳败酱汤保留灌肠联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杨祥正 尹宏智 万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91-94,共4页
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中药贴敷联合柴枳败酱汤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收治的1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西医对照组(n=... 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中药贴敷联合柴枳败酱汤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收治的1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西医对照组(n=60)、中药灌肠治疗组(n=60)、灌肠+中药贴敷组(n=60),分别行西医解痉、抗炎治疗,柴枳败酱汤保留灌肠治疗,灌肠+中药贴敷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淋巴结大小。结果 灌肠+中药贴敷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对照组和中药灌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三组中医证候积分、淋巴结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灌肠+中药贴敷组的舌苔异常、大便异常、纳呆食少、脘腹胀满、腹痛评分均低于西医对照组和中药灌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灌肠+中药贴敷组的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均小于西医对照组和中药灌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联合运用中药贴敷与柴枳败酱汤保留灌肠,可以使淋巴结纵、横径缩小,改善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药贴敷 柴枳败酱汤保留灌肠 淋巴结
下载PDF
保和颗粒联合雷火灸辅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5
作者 肖秀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保和颗粒联合雷火灸辅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保和颗粒联合雷火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 目的:观察保和颗粒联合雷火灸辅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保和颗粒联合雷火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Wong-Baker脸部疼痛量表(WB-FACES)评分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保和颗粒联合雷火灸治疗ML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保和颗粒 雷火灸
下载PDF
小柴胡汤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治疗效果
6
作者 常瑞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小柴胡汤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小柴胡汤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72.50%(29/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腹痛、呕吐、发热、腹腔淋巴结)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为10.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小柴胡汤治疗,与常规西医比较,其不仅疗效明显,而且明显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见疗效好,安全性高,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柴胡汤 安全性
下载PDF
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胡春玲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临床资料,均行常规超声及CDFI检查,统计肠系膜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临床资料,均行常规超声及CDFI检查,统计肠系膜淋巴结炎检出情况,并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验证两种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比较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流状况变化;比较本病与非本病患儿最大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差异;分析超声图像表现。结果:86例疑似患儿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68例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其中常规超声检出60例,阳性检出率为88.24%;CDFI检出67例,阳性检出率为98.53%;CDFI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常规超声(P<0.05);kappa检验显示,常规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尚可(kappa=0.698,P=0.000),CDFI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97,P=0.000);68例患儿治疗后无血流占比高于治疗前(P<0.05);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最大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高于非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P<0.05);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淋巴结多分布于右下腹,形态呈椭圆形、肾形,包膜完整,呈均匀低回声,皮髓质界限模糊,且血流显像存在血流信号,以条状血流多见。正常肠系膜淋巴结:可探及淋巴结分布于右下腹、脐周居多,形态上呈长椭圆形、肾形,低回声,血流显像示内部无血流信号,也可伴星点状血流。结论:CDFI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价值较高,可提高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便于开展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超声图像表现
下载PDF
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
8
作者 农汉斌 陈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69-0072,共4页
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崇左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抽取6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两组疗效评... 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崇左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抽取6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两组疗效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更低,淋巴结直径更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引入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案,对临床疗效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提升两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积极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缩短淋巴结直径,用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中药穴位贴敷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梁桂玲 曾琴 +3 位作者 韦府琼 覃莉虽 杨丽姐 方显利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儿科收治的8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儿科收治的8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比较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腹痛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腹痛症状,降低腹痛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 激光治疗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
下载PDF
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殿跃 李志新 焦永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生殖妇产医院收治的120例胃肠结热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照奇偶数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 目的探讨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生殖妇产医院收治的120例胃肠结热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照奇偶数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治疗,对照组口服头孢克肟,疗程均为7天。从总体疗效、症状与体征评分和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最大淋巴结前后纵径、横径变化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5.632,P<0.001);治疗组在改善腹痛、呕吐、便秘、口渴及缩小淋巴结横径和纵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公孙 四缝 脏腑点穴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下载PDF
加味芍草平胃汤联合中药热包外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灿 钟振环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加味芍草平胃汤联合中药热包外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7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证属湿热瘀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研究加味芍草平胃汤联合中药热包外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7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证属湿热瘀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人。对照组使用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治疗组则使用加味芍草平胃汤联合中药热包外敷治疗,2组均治疗2 w。研究2组小儿主症与次症积分的变化,对2组患儿的有效率、腹部彩超显示淋巴结纵径与横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 w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1);治疗组主症及次症积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淋巴结肿胀的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加味芍草平胃汤联合中药热包外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湿热瘀阻证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 湿热瘀阻型 加味芍草平胃汤 中药热包外敷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张慧敏基于“肝脾同调”辨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莹 张慧敏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3期117-121,共5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于反复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后,肠系膜淋巴结受刺激而非炎性增生所致的儿科常见腹痛性疾病,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应用抗感染及相关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然而其病势缠绵往往使患儿深受困扰。中医内...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于反复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后,肠系膜淋巴结受刺激而非炎性增生所致的儿科常见腹痛性疾病,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应用抗感染及相关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然而其病势缠绵往往使患儿深受困扰。中医内治法可解除病痛、减少复发,而无败伤脾胃之虞。张慧敏主任医师认为肝舒脾运,气血调和则安,肝郁脾滞,气血失和则病。究其病位在脾胃,与肝相关,失于肝脾则有碍于气机升降出入,故其治疗在复脾胃运化外亦需转气机升降之轴,调五行生克之变。导师张慧敏主任医师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谨守病机,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认为本病可以从肝论治,着重于调和肝脾、畅达气机,取痛泻要方之义,自拟香楂术芍和肝方,方药精简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 肝脾 气机 痰瘀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
13
作者 段欢欢 赵文静 +2 位作者 孙晓旭 程倩倩 罗文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7期3220-322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中...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中药热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肠系膜淋巴结纵轴及横轴直径、炎症水平;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且中医证候评分较低(P<0.05);治疗2周时,观察组肠系膜淋巴结纵轴、横轴直径低于对照组,且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及机体炎症水平,且能够降低短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热敷 疗效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9期90-92,96,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0例疑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记录研究组...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0例疑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记录研究组患儿不同检测部位肿大淋巴结情况,并对比两组肠系膜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最大径、血流分级等声像图。结果:研究组70例患儿中脐周部位肿大淋巴结有55例,占比78.57%;脐周至右上腹部位肿大淋巴结有10例,占比14.29%;右下腹部位肿大淋巴结有4例,占比5.71%;脐周至左上腹部位肿大淋巴结有1例,占比1.43%;左上腹部位肿大淋巴结有0例,占比0.00%;研究组血流分级0级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而Ⅰ~Ⅲ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脐周、脐周至右下腹及右下腹部位肠系膜淋巴结纵横径比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脐周、脐周至右下腹及右下腹部位肠系膜淋巴结最大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高频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中医非药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秀秀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6期3176-3178,共3页
目的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干预中中医非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6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依据干预方法分为中医非药物治疗组、常规性西医干预组2组,分析2组中医证候积分、直肠淋巴结大小、实验室指标等指标情况。结果中医... 目的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干预中中医非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6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依据干预方法分为中医非药物治疗组、常规性西医干预组2组,分析2组中医证候积分、直肠淋巴结大小、实验室指标等指标情况。结果中医非药物治疗组患儿的5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常规性西医干预组(P<0.05);中医非药物治疗组患儿的直肠淋巴结纵径、横径均短于常规性西医干预组(P<0.05);中医非药物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性西医干预组(P<0.05);但中医非药物治疗组患儿的复发率低于常规性西医干预组(P<0.05)。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干预中中医非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常规性西医干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医非药物疗法
下载PDF
小儿推拿结合艾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琳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6期99-100,共2页
目的:分析予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小儿推拿+艾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及针灸推拿科门诊接收并治疗的77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分析予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小儿推拿+艾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及针灸推拿科门诊接收并治疗的77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9例)小儿推拿+艾灸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胃纳差、腹痛、体温改善时间及肠系膜淋巴结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小儿推拿+艾灸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推拿 艾灸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症状改善时间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保和丸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方吉琴 成莹 吴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究保和丸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和丸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究保和丸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和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西医疗效,中医疗效,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肿大淋巴结数目及横径、纵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西医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中医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3.75±0.63)、(6.72±1.22)d,均短于对照组的(4.94±0.87)、(7.83±2.0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及横径、纵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均明显短于治疗前,肿大淋巴结数目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肿大淋巴结数目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4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723>0.05)。结论保和丸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提高患儿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和丸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腹痛
下载PDF
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乳食积滞证)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翟春桃 郭翠翠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乳食积滞证)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河南省洛阳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乳食积滞证)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河南省洛阳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头孢克肟干混悬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以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7d时)。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治疗后为治疗7d时)主症与次症中医评分、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患儿进行回访,了解患儿是否复发。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腹痛、纳差、呕吐、腹胀、大便干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腹痛、纳差、呕吐、腹胀、大便干结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乳食积滞证)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肿大淋巴结恢复正常,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平胃散加减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乳食积滞证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联合延续性护理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韦府琼 梁桂玲 +2 位作者 曾琴 覃莉虽 杨丽姐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3期4098-4101,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联合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儿科收治的8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联合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儿科收治的8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对比2组患儿发热时间、疼痛缓解、疼痛消失时间、3个月后腹痛再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3个月后腹痛再发生率、发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能够有效缓解腹痛症状,降低腹痛再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 激光治疗 延续性护理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作用价值
20
作者 陈美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0017-0020,共4页
分析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入本院2022.01-2022.12阶段的684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将其归属为腹痛组,参照组存在186例,均属于健康儿童。对比组间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同时予以大小测量并开展数据分析... 分析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入本院2022.01-2022.12阶段的684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将其归属为腹痛组,参照组存在186例,均属于健康儿童。对比组间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同时予以大小测量并开展数据分析。结果 相比参照组,腹痛组肠系膜淋巴结检出率、纵/横径均更高(P<0.05)。结论 高频超声能较清晰的显现肠系膜淋巴结情况,操作简单,无痛苦,不存在创伤,对于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患儿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高频超声 检出率 横径 纵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