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1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构造带早侏罗世两期俯冲事件:镁铁质侵入岩的锆石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Li同位素制约
1
作者 冯光英 刘飞 +1 位作者 牛晓露 杨经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17-3733,共17页
位于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的二龙山橄榄辉长岩及星火角闪辉长岩,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分别为201±1Ma和186±1Ma。两者的矿物组成不同,星火角闪辉长岩角闪石含量较高(可达15%)。主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二龙山橄榄辉... 位于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的二龙山橄榄辉长岩及星火角闪辉长岩,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分别为201±1Ma和186±1Ma。两者的矿物组成不同,星火角闪辉长岩角闪石含量较高(可达15%)。主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二龙山橄榄辉长岩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而星火角闪辉长岩主要经历了橄榄石的分离结晶,此外,两者显著的Sr正异常及一定程度的Eu正异常(1.07~1.38),表明两者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斜长石堆晶作用。原始岩浆计算表明两者都具有弧形微量元素组成,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二龙山橄榄辉长岩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岩浆岩,而星火角闪辉长岩属于钾玄岩系列。两者地幔源区都经历了俯冲沉积物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此外,两者具有较为一致的Li同位素组成,同MORB以及岛弧玄武岩的锂同位素组成较为一致,或者略低于MORB,进一步限定俯冲交代物质来源为陆源沉积物。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东西侧具有明显的地幔不均一性。位于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西侧的186Ma星火角闪辉长岩,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导致的弧后伸展拉张有关;而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东侧的201Ma二龙山橄榄辉长岩,与位于南部张广才岭构造带东缘的209~202Ma镁铁质岩浆岩带同期,共同揭示牡丹江洋俯冲事件发生的时限为209~201Ma,整体而言牡丹江洋俯冲事件开始的时间南部略早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构造带 镁铁质岩浆岩 牡丹江洋俯冲 早侏罗世 Li同位素
下载PDF
小兴安岭西北部卧都河地区落马湖岩群年代学及构造背景
2
作者 付俊彧 那福超 +5 位作者 钱程 杨晓平 孙巍 钟辉 张广宇 刘英才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1期1-13,78,共14页
出露于小兴安岭西北部的“落马湖岩群”是多宝山矿集区重要的地质建造之一,由于缺少化石及顶底不全,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对区域构造演化及成矿背景的认识.为了探讨其形成时代及古构造背景,采用锆石U-Pb(LA-ICP-MS)方法对卧都... 出露于小兴安岭西北部的“落马湖岩群”是多宝山矿集区重要的地质建造之一,由于缺少化石及顶底不全,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对区域构造演化及成矿背景的认识.为了探讨其形成时代及古构造背景,采用锆石U-Pb(LA-ICP-MS)方法对卧都河乡附近的“落马湖岩群”变粉砂质泥岩的碎屑锆石进行了年代学研究,85个测点中68个有效测点年龄介于216~2636 Ma,分为8个年龄组:216~347 Ma(n=8)、430~443 Ma(n=2)、463~502 Ma(加权平均485±5 Ma,n=21)、513~572 Ma(加权平均528±7Ma,n=16)、596~613 Ma(加权平均606±12 Ma,n=7)、718~739 Ma(加权平均730±12 Ma,n=3)、830~882 Ma(加权平均850±26 Ma,n=5)、1769~2636 Ma(n=6),以第Ⅲ—第Ⅶ年龄组构成明显的峰值.综合分析锆石晶态、CL图像、U含量特征及地质体宏观岩相学特点,认为第Ⅲ年龄组代表样品层位沉积下限.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落马湖岩群”形成于奥陶纪至志留纪罗德洛世;其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额尔古纳-兴安联合地块”及奥陶纪弧火山岩区,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背景;其与多宝山弧岩浆岩带共同构成早古生代弧-盆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马湖岩群 变粉砂质泥岩 锆石U-PB年龄 弧后盆地 地质年代学 小兴安岭
下载PDF
任务驱动 整体建构——以《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例
3
作者 王红艳 石彩红 《湖北教育》 2023年第5期61-61,共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初步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笔者创设情境“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并设计三个递进的任务,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初步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笔者创设情境“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并设计三个递进的任务,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整体建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建构 任务驱动 《美丽的小兴安岭 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伊东林场金多金属矿床火山-次火山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忠海 梁杉杉 +4 位作者 孙景贵 王兴 李成禄 周佳峥 荆曌怡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5-808,共24页
伊东林场金多金属矿床是小兴安岭地区新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矿区内火山-次火山岩分布广泛,其中闪长玢岩和英安岩与成矿具有成因联系。为了厘定闪长玢岩和英安岩与成矿的关系,制约成矿时代,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 伊东林场金多金属矿床是小兴安岭地区新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矿区内火山-次火山岩分布广泛,其中闪长玢岩和英安岩与成矿具有成因联系。为了厘定闪长玢岩和英安岩与成矿的关系,制约成矿时代,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Sr-Nd-Hf同位素等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火山-次火山岩为一套过铝质钙碱性火山岩系,具有轻稀土富集和弱的Eu负异常,富集Rb、Ba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等不相容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等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闪长玢岩与英安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99.60±0.62)Ma和(98.50±0.50)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Sr-Nd-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具有高的(^(87)Sr/^(86)Sr)i值(0.70720~0.70770),低ε_(Nd)(t)值(-3.47~-2.42)以及ε_(Hf)(t)值(-2.22~4.11),反映形成源区以幔源为主,但受较强的地壳混染。研究结果揭示,研究区早白垩世火山-次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环境下,为受俯冲洋板片脱水释放的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演化过程中受到较强的地壳混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认为该套早白垩世火山-次火山岩形成于区域伸展构造背景下,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撤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小兴安岭地区
下载PDF
小兴安岭马鹿粪便的分解速率
5
作者 邵雪峰 平晓莹 +4 位作者 李月圆 陈龙 聂志文 胡远满 李月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粪便分解速率是粪便堆在自然条件下消失所用的时间,利用粪便距离取样法估算鹿科动物种群数量,是种群数量管理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揭示高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鹿科动物粪便分解速率,解决在我国普遍存在的目标种相对隐蔽、种群密度... 粪便分解速率是粪便堆在自然条件下消失所用的时间,利用粪便距离取样法估算鹿科动物种群数量,是种群数量管理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揭示高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鹿科动物粪便分解速率,解决在我国普遍存在的目标种相对隐蔽、种群密度低、粪便分散导致的原地回访观测耗时耗力难以完成的问题,本研究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小兴安岭范围内,选择铁力林业局建设林场为研究区,于2015年1月收集38堆马鹿(Cervus elaphus)的新鲜粪便,将这些粪便堆集中移至方便回访的一处马鹿代表性生境——阳坡针阔混交林,记录每堆粪便的原始粪粒数,之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回访并记录每堆粪便剩余的粪粒数和各粪便堆是否分解完全,共回访8次。利用R 4.1.2中的逻辑斯蒂回归得出回归方程的截距b0和斜率b1,再利用MATLAB R2020b计算粪便分解速率。结果表明,马鹿粪便的平均分解速率为(646±53)d。本研究将粪便人工移动集中放置于一处进行观测实验,为研究低种群密度的动物粪便分解速率提供了可行途径,丰富了我国鹿科动物粪便分解速率研究,从而减小了利用粪便距离取样法估算种群数量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粪便分解速率 小兴安岭 种群数量 距离取样法
下载PDF
基于红松树轮重建小兴安岭南麓过去140年6月份平均温度变化
6
作者 乔晶晶 王轶夫 +2 位作者 孙玉军 邱思玉 谢运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769-8779,共11页
基于建立的小兴安岭南麓红松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析红松径向生长与该地区温度和降水间的关系以及1982年升温突变对此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平均温度与树轮宽度年表在变暖前后始终呈极显著负相关,是该地区红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 基于建立的小兴安岭南麓红松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析红松径向生长与该地区温度和降水间的关系以及1982年升温突变对此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平均温度与树轮宽度年表在变暖前后始终呈极显著负相关,是该地区红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基于此构建的区域1843—1982年6月平均温度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重建温度序列的偏暖时期和偏冷时期分别持续7年和29年,偏暖时段为1915—1921年,偏冷时段为1880—1891年和1932—1948年。小波分析结果显示6月平均温度存在2—7a周期变化。空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重建温度序列能很好的代表小兴安岭南麓及附近区域的温度变化。本研究拓展了研究区现有的气候数据,可为掌握小兴安岭气候变化规律和科学预测未来气候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红松 树轮宽度年表 气候重建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生态问题辨析及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勇 赵云泽 +2 位作者 卓志清 曹梦 黄元仿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探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策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识别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 为探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策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识别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研究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耕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草地和湿地的面积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失衡。耕地面积主要由林地和草地转入,且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东部;(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5年的519.47亿元下降至2015年的495.71亿元。其中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保持功能下降最为严重。土地利用类型的急剧变化,导致区域生态系统出现供给服务失衡、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功能下降及黑土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3)研究区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需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合理规划工程布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完善的监管制度;同时,需关注区域农田土壤质量变化,突出黑土地作为珍稀自然资源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保护修复 黑土 小兴安岭—三江平原
下载PDF
小兴安岭伊东林场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2
8
作者 梁杉杉 孙博 +3 位作者 周佳峥 赵忠海 王兴 李成禄 《黄金》 CAS 2023年第5期57-64,共8页
伊东林场金多金属矿床赋存于宁远村组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石英脉型和硅化角砾岩型,成矿地质体为闪长玢岩和英安玢岩。矿石中的金属矿物有银金矿、辉银矿、自然银、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含金、银的... 伊东林场金多金属矿床赋存于宁远村组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石英脉型和硅化角砾岩型,成矿地质体为闪长玢岩和英安玢岩。矿石中的金属矿物有银金矿、辉银矿、自然银、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含金、银的矿物主要有银金矿、辉银矿、自然银;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斜长石、绢云母,还含有少量石膏。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和包含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胶状构造、孔洞状构造、梳状构造、晶簇状构造、稀疏浸染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和叶片状构造。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黏土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等。以矿体为中心,由内向外发育典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带: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总体呈环带状。综合典型矿床分析,确定宁远村组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强硅化、碳酸盐化和石英脉,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Au、Ag、As、Sb组合异常,高阻低极化低磁化等条件为伊东林场金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浅成低温热液 金多金属矿床 伊东林场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森林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9
作者 苏远航 张峰源 刘滨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7,共14页
【目的】采用遥感提取植被物候的方法,以小兴安岭为研究区,构建森林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分析森林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GIMMS NDVI 3g影像,运用一元六次多项式拟合植被生长曲线,并结合逐像元动态阈值法提取小兴安岭1... 【目的】采用遥感提取植被物候的方法,以小兴安岭为研究区,构建森林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分析森林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GIMMS NDVI 3g影像,运用一元六次多项式拟合植被生长曲线,并结合逐像元动态阈值法提取小兴安岭1982-2015年森林植被生长开始期(SOS)、生长结束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共3种物候参数;利用ArcGIS软件,将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数据与植被物候参数逐像元分析,得到物候参数与气象因子偏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特征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植被SOS逐渐提前,植被EOS逐渐推迟,植被LOS逐渐延长的规律。(2)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集中在日序第112.1~128.3天,年际变化在1998年前后出现转折,1998年前呈显著提前趋势(R^(2)=0.284,P=0.028),1998年后呈不显著推迟趋势(R^(2)=0.002,P=0.86),导致整个时间段(1982-2015年)变化不显著,变化幅度为每10年提前0.12 d(R^(2)=0.001,P=0.872);森林植被EOS集中在第277.3~294.8天,年际变化呈现显著推迟趋势,变化幅度为每10年推迟2.33 d(R^(2)=0.294,P<0.01);森林植被LOS集中在149.5~167.5 d,年际变化呈现显著延长趋势,变化幅度为每10年延长2.45 d(R^(2)=0.231,P<0.01)。(3)小兴安岭森林植被SOS对当年4月温度的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2月温度;植被EOS对当年8月降水响应最明显,其次是当年6月温度。【结论】(1)小兴安岭森林植被物候多年平均值与水热条件多年平均值呈现出比较一致的空间规律特征。(2)研究期植被EOS的变化主要受8月降水的变化驱动,8月降水的下降是导致植被EOS显著推迟的主要原因。(3)20世纪末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引起2月温度在1998年前后呈现由显著上升转变为不显著下降,引起植被SOS变化趋势在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导致整个时间段植被SOS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植被物候 GIMMS 3g NDVI 变暖停滞
下载PDF
小兴安岭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地理区系
10
作者 郭兴 刘运伟 +4 位作者 高云虹 李滇华 高智涛 范冬茹 赵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5-161,共7页
在小兴安岭地区采集大型真菌标本645份,经分类鉴定出437种,由399种担子菌和38种子囊菌组成。其中,优势科有14科,占小兴安岭地区总科数的20.59%;优势科共含284种,占总种数的64.99%。优势属有22属,占小兴安岭地区总属数的13.84%;优势属共... 在小兴安岭地区采集大型真菌标本645份,经分类鉴定出437种,由399种担子菌和38种子囊菌组成。其中,优势科有14科,占小兴安岭地区总科数的20.59%;优势科共含284种,占总种数的64.99%。优势属有22属,占小兴安岭地区总属数的13.84%;优势属共含214种,占总种数的48.97%。小兴安岭地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分为5个分布类型,以世界广布成分(55.35%)为主,其次为北温带成分(32.70%)。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共8个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成分(51.26%)为主,其次为世界广布成分(32.27%)。小兴安岭地区属级、种级成分主要以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说明该区的大型真菌具有明显的世界广布和北温带性质,且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大型真菌 生物多样性 地理区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前寒武纪”风水沟河群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及古生物化石证据
11
作者 李小玉 冯志强 +4 位作者 张虔菡 杜兵盈 张铁安 王瑶 张佳音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2期230-244,共15页
为探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的基底属性及岩石组合,笔者选择以小兴安岭地区前人划定的前寒武纪风水沟河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古生物化石等分析方法,对风水沟河群的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及成因进行了详... 为探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的基底属性及岩石组合,笔者选择以小兴安岭地区前人划定的前寒武纪风水沟河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古生物化石等分析方法,对风水沟河群的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及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风水沟河群主要由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千枚岩和片岩等一系列变质岩组成,其中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原岩年龄为389~387 Ma,片理化二云母红柱石角岩的原岩年龄为(284±5)Ma,黑云斜长片岩的原岩年龄为(261±2)Ma。上述特征结合本次在黑色含矽线红柱堇青二云变粒岩(具角岩化)中发现早二叠世的腕足化石,证明风水沟河群可能形成于晚古生代,并非形成于前寒武纪,可能为古亚洲洋分支俯冲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之下形成的俯冲-增生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风水沟河群 变质杂岩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小兴安岭翠峦地区早侏罗世A型花岗岩成因与动力学背景
12
作者 杨元江 邓昌州 +5 位作者 李成禄 杨文鹏 符安宗 郑博 袁茂文 张立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7-1608,共12页
小兴安岭伊春翠峦地区地处洋陆转换关键位置,受古亚洲洋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双重影响,是研究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部位。该区域中生代花岗岩形成构造环境与动力学机制长期存在分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的反演,也影响区域找矿工... 小兴安岭伊春翠峦地区地处洋陆转换关键位置,受古亚洲洋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双重影响,是研究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部位。该区域中生代花岗岩形成构造环境与动力学机制长期存在分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的反演,也影响区域找矿工作的部署。本文对伊春翠峦地区碱长花岗岩进行全岩元素组成以及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组成分析,阐释岩石成因和源区属性,并探讨成岩构造环境。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89.1±1.6)Ma(MSWD=2.1,n=20),指示岩体侵位于早侏罗世。岩石富Si、K和Na元素,贫Ca、Mg元素;富集Th、Zr、Hf、Ce和Y元素,亏损Ba、Sr、Eu和Ti元素;锆石饱和温度高(804~810℃),显示岩石属于A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总量高(∑REE=192.60×10^(-6)~232.80×10^(-6)),Nb、Ta和Ti等元素亏损,Th元素富集,指示其具壳源特征。锆石的εHf(t)=1.46~2.27,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_(DM)^(C)=1133~1088 Ma,表明岩浆源区物质主要为中元古代新生下地壳。综合分析认为,伊春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及伸展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小兴安岭地区早侏罗世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年代学与岩石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A型花岗岩 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毛亮亮 董希斌 +4 位作者 曲杭峰 张宝山 刘慧 高然 高彤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5,共10页
为确定最适宜小兴安岭地区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发挥的抚育间伐强度,在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设置10%、15%、20%、25%、30%、35%的6块抚育间伐样地和未进行抚育间伐的对照样地,分别记为A、B、C、D、E、F和CK样地,依据2021... 为确定最适宜小兴安岭地区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发挥的抚育间伐强度,在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设置10%、15%、20%、25%、30%、35%的6块抚育间伐样地和未进行抚育间伐的对照样地,分别记为A、B、C、D、E、F和CK样地,依据2021年外业调查,在每个处理样地内采取0~20 cm土层的土样,使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数法和皮尔森法分析抚育间伐强度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样地土壤的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和微生物量氮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差异显著(P<0.05);中等强度的间伐提升了土壤微生物呼吸;土壤蔗糖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相比对照样地有所提高,且差异显著,土壤脲酶活性相比对照样地反而降低;土壤蔗糖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脲酶活性与其他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适当的抚育间伐可以促进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的积累,包括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增加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同时提升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然而,与对照样地相比,抚育间伐会导致土壤脲酶活性降低。结果结论为20%~30%的抚育间伐强度对于提高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针阔混交林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北部逊克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4
作者 马天宇 赵立东 +2 位作者 宋志韬 董艳秋 高永志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433-443,共11页
逊克岩体位于小兴安岭北部,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逊克岩体形成于中志留世(424±6)Ma。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w(SiO_(2))(65.90%~72.63%),富碱w(Na_(2)O+K_(2)O)(8.87%~10.18%)和w(Al_(2)O_(3))(13.1... 逊克岩体位于小兴安岭北部,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逊克岩体形成于中志留世(424±6)Ma。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w(SiO_(2))(65.90%~72.63%),富碱w(Na_(2)O+K_(2)O)(8.87%~10.18%)和w(Al_(2)O_(3))(13.17%~17.15%),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系列岩石;逊克岩体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Sr;稀土元素总量高,轻重稀土比值显示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类型为I型。低Sr、高Y特征暗示岩浆来源于中、上部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小兴安岭北部中志留世花岗岩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的碰撞拼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中志留世 锆石U-PB定年 逊克地区 小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小兴安岭生物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15
作者 石凤琴 华冠文 《统计与咨询》 2023年第5期40-43,共4页
生物经济浪潮席卷全世界,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研究小兴安岭发展生物经济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结合实际提出小兴安岭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 生物经济 SWOT分析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森林可燃物参数与林分特征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16
作者 刘迪 张念慈 刘广菊 《森林防火》 2023年第4期21-25,共5页
本研究致力于探索小兴安岭森林的火险特征,以科学预防和控制火灾。通过100个样方的数据调查,发现该地区主要由多种树种构成,这些树种的可燃物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在落叶松和白桦林下可燃物成分相对较高。郁闭度被确认为影响可燃物载... 本研究致力于探索小兴安岭森林的火险特征,以科学预防和控制火灾。通过100个样方的数据调查,发现该地区主要由多种树种构成,这些树种的可燃物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在落叶松和白桦林下可燃物成分相对较高。郁闭度被确认为影响可燃物载量的关键因素,高郁闭度通常伴随着较低的地表可燃物载量。此外,高林分密度可能导致地表可燃物增加,但也会影响可燃物分布的均匀性。管理建议方面,建议定期进行火险评估,强化火灾预警系统建设,优化林分结构,并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研究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气候变化与火灾的相互关系,以及评估防火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 林分特征 森林火险 调查与分析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研究
17
作者 贾丹 王琪瑶 +3 位作者 李云红 刘玉龙 肖宇飞 于淼 《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23-26,共4页
以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松中幼龄林和成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层(0~10 cm和10~20 cm)土壤理化性质和5种土壤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林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土壤酶在不同深度的土层中变化较... 以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松中幼龄林和成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层(0~10 cm和10~20 cm)土壤理化性质和5种土壤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林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土壤酶在不同深度的土层中变化较大;土壤pH值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土壤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红松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中部早侏罗世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5
18
作者 徐美君 许文良 +2 位作者 王枫 高福红 于介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368,共15页
本文对小兴安岭中部3个花岗岩和1个黑云母二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了解其形成时代、成因以及它们所揭示的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区4个代表性岩石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显示出典型的岩浆震荡生长... 本文对小兴安岭中部3个花岗岩和1个黑云母二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了解其形成时代、成因以及它们所揭示的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区4个代表性岩石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显示出典型的岩浆震荡生长环带,暗示其为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所讨论的花岗岩与黑云母二长岩均为早侏罗世(175~185Ma)岩浆事件的产物。这些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7.32%~75.61%,Al2O3含量为12.76%~16.71%,全碱(Na2O+K2O)值为8.07%~10.40%,Na2O/K2O值为0.94~1.67,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此外,该期花岗岩的A/CNK值均小于1.1,且A/NK均大于1,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点;且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为特征。锆石εHf(183~185Ma)=+6.3~+10.8,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754~1092Ma,显示它们的岩浆起源于新增生陆壳的部分熔融。该期花岗岩与区域上同时代的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组成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揭示该区在早侏罗世处于一种伸展环境。结合区域早侏罗世火山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小兴安岭中部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作用和蒙古——鄂霍茨克洋向额尔古纳地块之下俯冲作用——即双向俯冲作用的弧后伸展环境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侏罗世 花岗质岩石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小兴安岭中部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东部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3
19
作者 刘建峰 迟效国 +3 位作者 董春艳 赵芝 黎广荣 赵院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4-544,共11页
通过全岩-单矿物的Rb-Sr法和锆石激光剥蚀等离子体U-Pb法定年研究,确定小兴安岭东部地区存在508~471Ma的早古生代花岗岩。根据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特征,进一步将小兴安岭东部地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划分为与高级变质岩伴生的片麻状花岗闪长... 通过全岩-单矿物的Rb-Sr法和锆石激光剥蚀等离子体U-Pb法定年研究,确定小兴安岭东部地区存在508~471Ma的早古生代花岗岩。根据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特征,进一步将小兴安岭东部地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划分为与高级变质岩伴生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508Ma±15Ma)、块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499Ma±1Ma)和碱长-碱性花岗岩(471Ma±3Ma)3种岩石组合类型。上述3类花岗岩组合的依次出现反映了同碰撞-碰撞后伸展的构造演化特点,表明小兴安岭东部早古生代存在碰撞造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东部 花岗岩 早古生代 年代学
下载PDF
小兴安岭西北部石炭纪地层火山岩的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9
20
作者 赵芝 迟效国 +3 位作者 潘世语 刘建峰 孙巍 胡兆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52-2464,共13页
小兴安岭西北部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时代的厘定对讨论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和粉砂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组、早二叠世大石寨组和晚二叠世五道岭... 小兴安岭西北部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时代的厘定对讨论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和粉砂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组、早二叠世大石寨组和晚二叠世五道岭组火山岩均形成于石炭纪,锆石U-Pb年龄集中于353~352Ma和307~306Ma。早石炭世洪湖吐河组上部粉砂岩的碎屑锆石具有两组206Pb/238U谐和年龄,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85.2±6Ma和353.0±3.6Ma,前者与区域中晚泥盆世钙碱性火山岩的时代相近,后者与早石炭世火山岩的年龄一致,表明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中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火山岩,沉积上限为杜内期。新的年代学资料及地层学资料表明,区域早石炭世火山活动(353~352Ma)伴有洪湖吐河组海相沉积,晚石炭世火山活动(307~306Ma)则伴有宝力高庙组陆相沉积。综合区域上普遍缺失巴什基尔阶,认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西北部地区早石炭世晚期发生的海-陆转变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密切相关,早石炭世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碰撞前的俯冲环境,晚石炭世火山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地层 锆石U-Pb年龄 石炭纪 小兴安岭西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