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小分子药物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成志 张晓青 +3 位作者 刘一帆 朱甜甜 刘培民 李东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I0034,共7页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目前最有潜力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与化疗、靶向等联合方案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可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改善免疫细胞活性,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目前最有潜力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与化疗、靶向等联合方案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可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改善免疫细胞活性,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抗肿瘤作用。中药小分子药物种类繁多,具有多靶标、多通路以及药理作用广泛等特点,一直是当前众多肿瘤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大量研究发现,抗肿瘤免疫中药小分子药物多归属于多糖类、黄酮类、二酮类以及类黄酮化合物等,可通过调节机体固有免疫系统(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髓系抑制细胞等)、适应性免疫系统(包括T淋巴细胞、B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akin,IL)-2、IL-4、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直接或间接改善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从而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收集近年来中药小分子药物在抗肿瘤免疫领域的相关研究,从中药小分子药物调节免疫细胞作用机制角度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实现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小分子药物 肿瘤免疫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小分子药物筛选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展
2
作者 武瑞君 李玮琦 +5 位作者 杨阳 王晶 张鑫 方子寒 张小奕 苏月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1,共7页
小分子药物筛选技术伴随着药物的发现正在不断更新和拓展,药物筛选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从基于已知活性化合物和高通量筛选等传统筛选技术,到基于结构的药物发现、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DNA编... 小分子药物筛选技术伴随着药物的发现正在不断更新和拓展,药物筛选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从基于已知活性化合物和高通量筛选等传统筛选技术,到基于结构的药物发现、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DNA编码化合物库、蛋白降解靶向联合体等新技术,小分子药物筛选技术在不断拓宽小分子药物的市场潜力。该文将介绍目前小分子药物筛选技术整体现状,系统综述各技术及其优劣势,为小分子药物筛选新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药物筛选技术 高通量筛选 基于结构的药物发现 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 DNA编码化合物库 蛋白降解靶向联合体
下载PDF
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晨怡 朱琴 郑培奋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107-111,共5页
炎症性肠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传统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逐渐降低,甚至无法缓解临床症状。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应运而生,逐步应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过程中,如何规范且准确地使用各类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成... 炎症性肠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传统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逐渐降低,甚至无法缓解临床症状。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应运而生,逐步应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过程中,如何规范且准确地使用各类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成为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分析对比各类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疗效及安全性等,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生物制剂 小分子药物
下载PDF
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4
作者 谭书法 张磊昌 +2 位作者 高强强 欧艳 黄水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55-2166,共12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和缓解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肠病,其治疗方式还存在争议,大约一半的患者病程发展复杂,伴有慢性活动或频繁复发的UC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目前UC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比较生物...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和缓解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肠病,其治疗方式还存在争议,大约一半的患者病程发展复杂,伴有慢性活动或频繁复发的UC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目前UC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比较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治疗UC患者的相对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名研究人员独立使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搜索有关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干预组为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对照组为安慰剂。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RevMan 5.4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进行成对分析和网络荟萃分析,采用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对各结局指标的纳入药物进行排序,以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UC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25项研究,包括9546例UC患者,10种药物干预方案(Filgotinib 100 mg、Filgotinib 200 mg、Upadacitinib、Tofacitinib、Etrolizumab、Adalimumab、Vedolizumab、Golimumab 50 mg、Golimumab 100 mg、Infliximab)。各药物对临床缓解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4.1%)>Vedolizumab(85.1%)>Tofacitinib(74.3%)>Infliximab(72.7%)>Filgotinib 200 mg(51.5%)>Golimumab 100 mg(44.3%)>Golimumab 50 mg(39.3%)>Etrolizumab(38.9%)>Adalimumab(29.8%)>Filgotinib 100 mg(18.7%)>Placebo(0.7%)。各药物对临床反应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8.4%)>Infliximab(84.4%)>Tofacitinib(67.2%)>Vedolizumab(58.4%)>Golimumab50 mg(53.3%)>Adalimumab(34.6%)>Golimumab 100 mg(30.1%)>Placebo(0.4%)。各药物对内镜缓解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8.7%)>Tofacitinib(68.6%)>Filgotinib 200 mg(59.6%)>Adalimumab(55.2%)>Etrolizumab(46.0%)>Vedolizumab(45.9%)>Filgotinib 100 mg(23.4%)>Placebo(2.2%)。各药物对黏膜愈合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9.7%)>Tofacitinib(77.2%)>Infliximab(65.2%)>Golimumab 50 mg(46.4%)>Vedolizumab(44.4%)>Adalimumab(33.8%)>Golimumab 100 mg(31.9%)>Placebo(1.0%)。各药物不良事件风险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Golimumab 100 mg(96.7%)>Golimumab 50 mg(92.1%)>Placebo(68.7%)>Tofacitinib(60.8%)>Adalimumab(60.7%)>Etrolizumab(47.2%)>Upadacitinib(42.2%)>Vedolizumab(41.3%)>Infliximab(27.0%)>Filgotinib 200 mg(6.6%)>Filgotinib 100 mg(6.2%)。结论Upadacitinib在临床反应、临床缓解、黏膜愈合以及内镜缓解方面均展现出最佳效用,在不良事件方面Filgotinib 100 mg表现出更为安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生物制剂 小分子药物 临床疗效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靶向胆固醇稳态小分子药物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姜伟 王君萍 +5 位作者 周鹏 黄玲玲 张梅 陈学冉 王宏志 方志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最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脑肿瘤。胆固醇是细胞的必要组分,胆固醇的合成、转运和代谢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胆固醇代谢稳态相关调控因子如尼曼-匹克样C型蛋白(NPC1)、甾醇O-酰基转移酶(SO⁃A...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最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脑肿瘤。胆固醇是细胞的必要组分,胆固醇的合成、转运和代谢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胆固醇代谢稳态相关调控因子如尼曼-匹克样C型蛋白(NPC1)、甾醇O-酰基转移酶(SO⁃AT1)已成为肿瘤治疗中潜在的新药物干预靶点。该研究阐述了部分靶向胆固醇稳态的小分子药物可能对GBM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代谢药 抗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脂类代谢 尼曼-匹克样C型蛋白(NPC1) 甾醇O-酰基转移酶(SOAT1) 胆固醇 合成 转运 小分子药物
下载PDF
小分子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悠 张菡 +1 位作者 王睿 李承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具有针对性且安全的治疗选择较为有限。该文回顾已发表的小分子药物治疗AD的临床试验结果,总结小分子药物在A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已被批准用于AD治疗的JAK激酶和...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具有针对性且安全的治疗选择较为有限。该文回顾已发表的小分子药物治疗AD的临床试验结果,总结小分子药物在A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已被批准用于AD治疗的JAK激酶和磷酸二酯酶4的小分子抑制剂,以及正在进行Ⅱ、Ⅲ期临床研究的靶向芳香烃受体、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及组胺4型受体等的小分子药物,并讨论了目前关于AD发病机制研究中可能成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信号通路及相关小分子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小分子药物 治疗 作用机制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ATDC5来源外泌体包载小分子药物5Z-7-Oxozeaenol治疗骨关节炎 被引量:1
7
作者 樊逸菲 程锦 +3 位作者 徐雁 何通川 敖英芳 胡晓青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6-714,共9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研究表明,TAK1的抑制剂小分子药物5Z-7-Oxozeaenol(5Z-7),用于治疗OA时直接将药物进行频繁关节腔注射,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选取小鼠胚胎瘤成软骨细胞系(ATDC5),是一种...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研究表明,TAK1的抑制剂小分子药物5Z-7-Oxozeaenol(5Z-7),用于治疗OA时直接将药物进行频繁关节腔注射,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选取小鼠胚胎瘤成软骨细胞系(ATDC5),是一种理想的成软骨细胞模型,其增殖速度和培养稳定性均优于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提取外泌体作为药物的载体。本研究提取ATDC5来源的外泌体(ATDC5-Exos),包载药物5Z-7。在炎性细胞因子诱导大鼠软骨细胞模型中,载药外泌体可以促进合成代谢相关基因Col2a1、Sox9的表达,抑制分解代谢相关基因Adamts5、Mmp13的表达。本研究使用8周龄雄性小鼠,行前交叉韧带离断术(ACLT)诱导OA小鼠模型,关节腔注射外泌体或载药外泌体治疗,取膝关节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显示,载药外泌体可缓解创伤后OA模型的病理表型。结合Micro-CT影像学结果显示,治疗能改善ACLT术后膝关节软骨下骨骨小梁的流失和骨赘减少,关节表面更为光滑。本研究证实,ATDC5-Exos包载药物5Z-7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可缓解OA表型。外泌体包载递送5Z-7减少了药物的用量和给药频率,且药物和外泌体可以叠加治疗改善OA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5Z-7-Oxozeaenol 小分子药物 外泌体
原文传递
天然小分子药物小檗胺影响牛肠道病毒复制的研究
8
作者 李泽宇 段卓凡 +7 位作者 邰安然 刘芯怡 刘心愿 于婷婷 文静 杨莉 付强 史慧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1-888,904,共9页
为分析天然小分子药物小檗胺(BBM)是否影响牛肠道病毒(BEV)的复制,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BBM与牛肾细胞(MDBK)共孵育后,采用MTT法检测BBM对MDBK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浓度相比,1μmol/L、5μmol/L、10μmol/L BBM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为分析天然小分子药物小檗胺(BBM)是否影响牛肠道病毒(BEV)的复制,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BBM与牛肾细胞(MDBK)共孵育后,采用MTT法检测BBM对MDBK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浓度相比,1μmol/L、5μmol/L、10μmol/L BBM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均较小(P>0.05)。因此选择上述3种浓度的BBM分别处理MDBK 12 h后以103TCID50BEV感染,24 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BEV双链RNA(dsRNA),以确定BBM对BEV的最佳抑制浓度。MDBK细胞经10μmol/L BBM处理后感染BEV,观察48 h内BEV致细胞病变效应(CPE),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EV 5'UTR m RNA转录水平及测定子代病毒滴度,以确定BBM体外对BEV的抑制效果。IF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 BBM对BEV ds RNA具有极显著性抑制作用(P<0.01);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BBM对BEV引起的细胞大面积脱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48 h的细胞中BEV 5'UTR m RNA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子代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在BEV感染24 h和36 h时子代病毒滴度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预防试验时将24只BALB/c小鼠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0)、低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每日将BBM灌胃1次。给药后3 d滴鼻感染1015TCID50BEV,间隔48 h重复感染一次。感染后分别于5 d、10 d剖杀各组小鼠并采集各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EV 5'UTR m RNA的转录水平。小鼠感染治疗试验时将48只BALB/c小鼠均分为BEV阳性对照组(BEV/DMSO)、感染给药组(BEV/BBM)、给药对照组(BBM),BEV阳性对照组和BEV/BBM组小鼠滴鼻感染1015TCID50BEV后,各组每天按原剂量灌胃BBM一次,感染后0、3 d、6 d和10 d剖杀各组小鼠并采集各组织,检测BEV 5'UTR m RNA的转录水平,并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织的病变。BALB/c小鼠预防试验结果显示,各浓度BBM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抑制BALB/c小鼠肝、脾、肾、小肠组织中BEV 5'UTR m RNA转录水平升高的作用(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BBM均具有减轻各组织病变作用。其中高剂量组预防效果最明显,且随给药时间延长预防效果也最好。小鼠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感染BEV后灌胃BBM当日即可抑制BEV在小鼠组织中的复制;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对感染对照组相比,BBM可减轻小鼠各组织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情况。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证实BBM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BEV复制的作用,为牛腹泻病的治疗及开发BBM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小分子药物 小檗胺 牛肠道病毒 病毒复制 双链RNA
下载PDF
治疗COVID-19的小分子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博 冯辰昀 袁耀锋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8期85-94,共10页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虽然SARS-CoV-2疫苗的成功上市一定程度遏制了病毒的传播,但要真正结束SARS-CoV-2大流行,还是需要科学、可持续的治疗方法。小分子药物具有靶点明确、给药方式...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虽然SARS-CoV-2疫苗的成功上市一定程度遏制了病毒的传播,但要真正结束SARS-CoV-2大流行,还是需要科学、可持续的治疗方法。小分子药物具有靶点明确、给药方式方便、易于大规模生产、较少引起免疫反应等优势,因此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药物研发受到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三年中,一些潜在的、药效优良的药物被发现,并在临床的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化学小分子药物对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本文将介绍2020年以来此类小分子药物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药物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小分子药物 RDRP 阿兹夫定 Paxlovid^(TM)
下载PDF
小分子药物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罗司绮 宋志强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1期88-93,共6页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成人和儿童皆可累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尽管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的目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AD症状,但仍存在一定的疗效欠佳或出现不良反应的限制。因此,需不...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成人和儿童皆可累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尽管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的目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AD症状,但仍存在一定的疗效欠佳或出现不良反应的限制。因此,需不断开发安全有效且能长期控制AD的药物。小分子药物,如JAK抑制剂、PDE4抑制剂,具有分子量低较易透过皮肤屏障等优势。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小分子药物应用于AD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本文对AD的小分子治疗药物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小分子药物
原文传递
皮肤科新型小分子药物专栏征稿启事
11
作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8-408,共1页
中国人群皮肤疾病患病率高达40%~70%,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给患者群体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合理规范治疗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促进皮肤科领域对新型小分子药物的科学认知,推动皮肤科... 中国人群皮肤疾病患病率高达40%~70%,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给患者群体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合理规范治疗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促进皮肤科领域对新型小分子药物的科学认知,推动皮肤科新型小分子药物的深入探讨,改善皮肤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刊将开设皮肤科新型小分子药物专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患病率 疾病负担 小分子药物 皮肤疾病 皮肤科 患者群体 科学认知 提高医疗质量
原文传递
重医附一院陈国俊团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先导小分子药物Conophylline
12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大神经精神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陈国俊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PNAS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ARL6IP1 mediates small-moleculeinduced alleviation of Alzheimerpathology through FXR1-dependen...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大神经精神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陈国俊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PNAS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ARL6IP1 mediates small-moleculeinduced alleviation of Alzheimerpathology through FXR1-dependent BACE1 translation init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疾病 学术杂志 阿尔茨海默病 小分子药物 重点实验室 ALZHEIMER 陈国俊
原文传递
抗呼吸道RNA病毒的小分子药物应用专家意见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姗 聂瑞芳 +11 位作者 侯宁 董亮 张锦涛 唐琳 张薇 杨双双 许珂 季翔 张建宁 王光海 鲁德玕 王春亭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第5期1-14,共14页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之一,据统计,8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流感病毒感染高发使呼吸道核糖核酸(RNA)病毒感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小分子抗病毒药为目前备受...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之一,据统计,80%以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流感病毒感染高发使呼吸道核糖核酸(RNA)病毒感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小分子抗病毒药为目前备受关注的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为进一步促进抗呼吸道RNA病毒的小分子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提高呼吸道RNA病毒药物治疗水平,山东省药学会循证药学专委会与山东省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救治专家组联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抗呼吸道RNA病毒的小分子药物应用专家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RNA病毒 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专家意见 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小分子药物在半结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的扩散机理:自由体积理论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云松 彭红云 +1 位作者 戚国荣 杨士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244,共3页
Free volume theory was applied to the diffusion mechanism of drug through semi crystalline ethylene vinyl acetate (EVA) copolymer. According to free volume theory, drug diffused through semi crystalline EVA via vinyl ... Free volume theory was applied to the diffusion mechanism of drug through semi crystalline ethylene vinyl acetate (EVA) copolymer. According to free volume theory, drug diffused through semi crystalline EVA via vinyl acetate segments of the copolymer, and the dependence of D (D: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drug through EVA) on a (a :vinyl acetate content of copolymer; a <0.5) could be described as ln (D)=A1-A2/a(A1, A 2:constant). This was demonstrated by experimental data from several re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扩散 自由体积理论 小分子药物 扩散控制释药体系
下载PDF
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联用在小分子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友宣 赵明 +1 位作者 彭师奇 王超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 :建立可用于尿样检测的小分子药物代谢分析的液相色谱 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联用 (LC/APCI/MS)方法。方法 :对 14种小分子药物服用者的尿样经前处理后 ,考察尿样中原药和代谢产物 ;收集克罗帕米 1次给药后 2 4h的尿样 ,考察尿样中... 目的 :建立可用于尿样检测的小分子药物代谢分析的液相色谱 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联用 (LC/APCI/MS)方法。方法 :对 14种小分子药物服用者的尿样经前处理后 ,考察尿样中原药和代谢产物 ;收集克罗帕米 1次给药后 2 4h的尿样 ,考察尿样中原药量与时间的关系 ;对 1种小分子药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进样 1μg ,考察APCI/MS行为。结果 :在本实验的LC/APCI/MS条件下 ,14种小分子药物服用者的尿样全部给出了原药或代谢产物的准分子离子峰 ,大多数峰为基峰 ,少数峰为强峰 ,极少数为弱峰 ,未发生漏检 ;克罗帕米服用者的尿样显示 ,2 4h内从尿样中可明确检出原药 ,其中 3.0h和 11.0h的尿样中原药浓度达峰值 ;雌酮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APCI/MS条件下既给出明确的 3 O 葡萄糖醛酸 1β 基雌酮的准分子离子峰 ,又给出明确的雌酮碎片和 β 葡萄糖醛酸碎片的互补离子峰。结论 :LC/APCI/MS用于小分子药物代谢和排泄研究既可分析经前处理的尿样 ,又可分析未经处理的尿样 ,灵敏度高 ,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APCI/MS法 小分子药物 代谢 排泄 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联用
下载PDF
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分子药物最新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瑞泽 陈志海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9期961-966,974,共7页
目的 综述目前国内外主要小分子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SARS-CoV-2的分子结构及感染机制,从药物阻断病毒机制、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国内外批准上市的小分子药物进行论述总结... 目的 综述目前国内外主要小分子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SARS-CoV-2的分子结构及感染机制,从药物阻断病毒机制、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国内外批准上市的小分子药物进行论述总结。结果 根据SARS-CoV-2目前的流行变异株特点,小分子药物以其特有的优势正表现出巨大潜力。其中,国内外以蛋白酶抑制剂和与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抑制剂为重点,抗SARS-CoV-2小分子新老药物的研发已取得重大进展。结论 小分子抗SARS-CoV-2药物可作为防疫的有力武器,早期应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重症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临床试验
下载PDF
GLP-1R结构和功能及小分子药物筛选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中平 程念 +1 位作者 杨帆 苏正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40,共11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作为2-型糖尿病(T2DM)药物研发和治疗的靶点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通过结构生物学,蛋白质工程等方法和手段对于GLP-1R结构的研究有了较大突破。但是关于其全长结...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作为2-型糖尿病(T2DM)药物研发和治疗的靶点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通过结构生物学,蛋白质工程等方法和手段对于GLP-1R结构的研究有了较大突破。但是关于其全长结构解析,多肽结合受体的分子机理及受体激活的内在机制还不曾得到解决。近些年有关GLP-1R相关研究发展较快,简述了该受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已有的小分子药物先导化合物,并讨论GLP-1受体分子结构作用机制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旨为进一步探寻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利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P-1R 分子结构 小分子药物
下载PDF
抗帕金森病小分子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龙 宋磊 +1 位作者 杨飞 张伟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055-1059,共5页
以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方法,依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特点对目前临床上使用和在研的治疗帕金森病的小分子药物进行综述。研究人员根据不断了解的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和新型靶标开发出许多新型的抗帕... 以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方法,依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特点对目前临床上使用和在研的治疗帕金森病的小分子药物进行综述。研究人员根据不断了解的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和新型靶标开发出许多新型的抗帕金森病候选药物,这些新型活性分子主要有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多巴胺激动药、新型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腺苷A2A受体拮抗药、C-氨基末端激酶抑制药、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抑制药、非甾体类雌激素β受体激动药、谷氨酸拮抗药、5-羟色胺激动药等。这些抗帕金森病新药和候选药物药理学特点表明靶标多元化、适应证广,不良反应小,能替代左旋多巴,可保护神经元细胞已成为重要研发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药物 作用机制 药效特点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小分子药物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春梅 庄小璐 +1 位作者 谢美然 张以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3-146,共4页
以烟酸、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三种临床上有意义的小分子药物为模型药物,通过两步法把这类带有羧基的小分子药物以可降解的酯键连接到聚乙二醇(PEG)上,产物收率达80%~85%。由酯键的降解达到对小分子药物的缓释.对于所合成的大分... 以烟酸、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三种临床上有意义的小分子药物为模型药物,通过两步法把这类带有羧基的小分子药物以可降解的酯键连接到聚乙二醇(PEG)上,产物收率达80%~85%。由酯键的降解达到对小分子药物的缓释.对于所合成的大分子前药用IR,^1H-NMR,DSC进行表征,说明小分子药物键合到PEG上;产物可溶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提高了在水中的溶解性能。着重以PEG烟酸酯为例进行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烟酸 小分子药物 修饰 两步法
下载PDF
小分子药物抑制SARS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洪 董艳荣 +4 位作者 何雅青 李进 刘建军 刘小立 何建凡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695-696,共2页
目的 为探索SARS的治疗药物 ,实验观察合成的 13种小分子药物抑制SARS冠状病毒的效果。 方法 采用微孔塑料板病变法及MTT法 ,通过观察细胞病变 (CPE)及OD值测定结果 ,判定药效。 结果  13种小分子药物中 3、4、7和 8号药物在接种S... 目的 为探索SARS的治疗药物 ,实验观察合成的 13种小分子药物抑制SARS冠状病毒的效果。 方法 采用微孔塑料板病变法及MTT法 ,通过观察细胞病变 (CPE)及OD值测定结果 ,判定药效。 结果  13种小分子药物中 3、4、7和 8号药物在接种SARS病毒后 2 0h内对SARS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 ;9号药物在接种病毒后 3 0h内药效显著 ;接种SARS病毒 3 6h后 ,SARS病毒繁殖迅速 ,48h后全部发生细胞病变 ,微孔板病变法与MTT法结果一致。 结论  13种药物中有 5种药物在2 4h内对SARS冠状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0h后所有药物细胞孔开始出现病变 ,48h后细胞全部病变、死亡 ,表明合成的 13种小的药物均不能有效地抑制SARS病毒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毒 小分子药物 SARS冠状病毒 MTT法 体外实验研究 抑制 细胞病变 接种 繁殖 药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