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桥血管在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升主动脉严重钙化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及对中期通畅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安康 梅举 +2 位作者 汤敏 刘浩 朱家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10-1911,共2页
目的探讨Y型复合桥血管(左胸廓内动脉-桡动脉、左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在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中的应用以及术后中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38例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升主动脉严重钙化患者应用Y型... 目的探讨Y型复合桥血管(左胸廓内动脉-桡动脉、左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在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中的应用以及术后中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38例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升主动脉严重钙化患者应用Y型复合桥血管的MIDCAB临床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56~83〔平均(67.8±8.2)〕岁,通过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评估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率。结果全例均顺利完成MIDCAB,无术中转正中开胸,平均手术时间为(3.6±1.1)h,24例采用左胸廓内动脉-桡动脉Y型复合桥血管,14例采用左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Y型复合桥血管,平均吻合移植血管(2.7±0.5)支。无围术期二次开胸止血、无术后脑卒中发生以及围术期心梗发生,围术期新发心房颤动3例,经对症治疗恢复窦性心律;肾衰竭1例,经血液透析治愈;ICU入住时间(52.8±19.2)h,全组无住院死亡。术后1年通过冠状动脉CTA随访显示,桥血管的总通畅率为97.1%,其中全部患者左胸廓内动脉-左前降支吻合口通畅率为100%,左胸廓内动脉-桡动脉组出现桡动脉桥血管线征1例,左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桥血管阻塞1例,累积桥血管通畅率:左胸廓内动脉-桡动脉桥血管与靶血管吻合通畅率为95.8%,左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与靶血管吻合通畅率为92.8%(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升主动脉严重钙化患者而言,MIDCAB术中采用Y型复合桥血管安全、有效,中期通畅率良好。全动脉桥血管(左胸廓内动脉-桡动脉)是最佳方案,但对于桡动脉无法使用或获取后可能发生手部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左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复合桥血管仍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Y型复合桥血管 升主动脉钙化
下载PDF
胸骨下端正中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岚 王云靖 娄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合治疗冠心病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炯 谢定雄 +3 位作者 王延震 黄方炯 甘义荣 梁天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51-54,共4页
目的临床观察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合的'杂交手术'方法治疗冠心病。方法采用先行PCI后行MIDCAB的手术方法,或先行MIDCAB后行PCI的手术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血运重建。结果... 目的临床观察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合的'杂交手术'方法治疗冠心病。方法采用先行PCI后行MIDCAB的手术方法,或先行MIDCAB后行PCI的手术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血运重建。结果共接受34根移植物,其中左乳内动脉29支,大隐静脉5支。共植入支架42个,平均每例心肌血管化2.3支。术后因低心排综合症使用主动脉内囊反搏3例,1例术后并发脑出血,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均恢复,全组无死亡。术中26例行桥血管流量测定,左侧乳内动脉桥血流量(45±15)mL/min,大隐静脉桥(58±16)mL/min。胸腔引流量(276±192)mL,6例接受输血。ICU时间为(3.9±0.6)d,术后住院8~16 d。术后随访29例,2.6±0.8年,无远期死亡和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5例,Ⅱ级5例,Ⅲ级2例。冠状动脉CT检查16例、造影12例,发现支架内再狭窄2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满意的优点,适用于前降支严重狭窄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患者及单独采用外科手术或导管介入均无法取得满意效果的冠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杂交手术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海平 凌云鹏 +8 位作者 郭建英 赵成秀 郭梅丽 李延珍 李锐 杨健 李忠辉 李良 宋华勇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左胸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例。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左胸抬高30°,左前外侧第4或...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左胸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例。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左胸抬高30°,左前外侧第4或第5肋切口,用特制牵开器(德国Fehling公司)牵开肋骨,游离乳内动脉,使用心脏固定器下行冠状动脉吻合。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中出血量40~150m L,平均(85±32)m L。术后24h引流量0~1 325(285±262)m 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17h,平均(9.5±5.7)h。二次开胸2例。无切口感染。30例随访0.5~1年,心绞痛症状消失27例,明显减轻3例。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适用于心脏前壁冠状动脉尤其是前降支的再血管化,安全可靠,中期疗效好。使用特制牵开器行MIDCAB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胸小切口 左乳内动脉
下载PDF
胸骨下段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志鹏 陈铁男 +2 位作者 刘志刚 闫英群 李明阳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107-108,共2页
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多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将胸骨完全劈开的径路,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桥血管的吻合。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在心脏外科实践。在微创冠状动脉外科技术中,胸骨下段小切口是最为常用的微创直视... 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多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将胸骨完全劈开的径路,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桥血管的吻合。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在心脏外科实践。在微创冠状动脉外科技术中,胸骨下段小切口是最为常用的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之一。2013年1-12月,至今,我院开展胸骨下段小切口CABG10例(含2例杂交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骨下段小切口 非体外循环 胸部正中切口 微创技术 外科实践 外科技术 杂交手术
下载PDF
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学习曲线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威 凌云鹏 陈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9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80例左胸前外侧小切口MIDCAB资料,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 目的探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9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80例左胸前外侧小切口MIDCAB资料,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获取乳内动脉时间、吻合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术后当日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将手术例数取对数作为自变量,以获取乳内动脉时间、总手术时间分别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得出学习曲线。结果各组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80例均顺利完成MIDCAB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无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获取乳内动脉时间B、C、D组较A组显著缩短[(53.7±19.2)min、(50.2±17.7)min、(43.2±10.3)min vs.(77.0±30.0)min,P=0.001、0.000、0.000],B、C、D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手术时间B、C、D组较A组显著缩短[(128.7±21.7)min、(129.0±33.3)min、(112.2±14.5)min vs.(165.2±41.8)min,P均=0.000],B、C、D组无显著差异(P〉0.05)。学习曲线相关模型为:获取乳内动脉时间(min)=113.77-16.869×ln(手术例数),总手术时间(min)=220.281-25.276×ln(手术例数)。结论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学习曲线约为2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学习曲线
下载PDF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建国 陈绪发 +1 位作者 陶凉 王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总结53例经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行MIDCAB 53例,其中单纯MIDCAB 44例,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杂交9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1例术中... 目的 总结53例经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行MIDCAB 53例,其中单纯MIDCAB 44例,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杂交9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1例术中转正中开胸手术.呼吸机脱机时间(3.0±3.5)h,引流量(145±60) ml,全组患者均未输血,术后住院(7.0±1.5)d.53例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 36个月,无死亡病例,心绞痛复发4例[7.7%(4/52)],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示1例吻合口狭窄50%,余3例前降支与左乳内动脉吻合口通畅.结论 MIDCAB手术安全有效、损伤小,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胸小切口
下载PDF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沙博欣 晋美 高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31-734,753,共5页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保定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移植组(n=40,行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支架组(...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保定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移植组(n=40,行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支架组(n=40,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分析两组患者血运重建成功情况、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血运重建,术后1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移植组患者SAQ评分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低于支架组患者,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均高于支架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远于支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及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乔庆勃 高爽 +4 位作者 赵静文 张小星 陈晓峰 王有余 晋美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9期137-141,共5页
目的 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left thoracic small incisio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DCAB)及分站式杂交手术(hybrid surgery, HCR)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20年1~6月收治的40例... 目的 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left thoracic small incisio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DCAB)及分站式杂交手术(hybrid surgery, HCR)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20年1~6月收治的4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MIDCAB组和HCR组,其中MIDCAB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左前降支病变,给予MIDCAB治疗(n=21);HCR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包括左前降支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给予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相结合的HCR治疗(n=19)。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各项手术指标(外科手术时间、监护室时间、处理冠状动脉支数、术后24h引流量、红细胞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丙二醛(serum malondialdehyde, MDA)、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心肌肌钙蛋白T(myocardial troponinT,cTnT)]水平变化、血流动力学[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 CO)、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flow transmissison, FPV)、每搏输出量(stroke output, SV)]水平变化;术后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因心血管死亡的联合终点事件、再发心肌缺血、需要再次接受CABG/PCI者)。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死亡且无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HCR组患者外科手术时间明显短于MID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住监护室时间、处理冠状动脉支数、术后24h引流量、红细胞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天两组患者血清MDA、CK-MB、cTnT水平均升高,但HCR组明显低于MID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天两组患者血清CO、FPV、SV水平均升高,且HCR组明显高于MID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DCAB和PCI联合治疗的分站式HCR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且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分站式杂交手术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胸骨下段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七例
10
作者 何学志 刘继红 +3 位作者 庄熙晶 张庆华 王多友 段文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6-116,共1页
2005-05至2006-08,我们在连续硬膜外麻醉,胸骨下段小切口,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患者7例。现总结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骨下段小切口 连续硬膜外麻醉 冠状动脉前降支 治疗经验 心脏不停跳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李振水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MIDCAB 非体外循环 临床 疗效 应用
下载PDF
一例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气道护理
12
作者 郭健 范丹丹 《智慧健康》 2020年第4期82-83,88,共3页
我科室收治一例单肺通气下行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男性患者在术后12小时内出现急性肺损伤的患者,总结其气道护理方法。患者持续有创通气,氧合指数<300mmHg,双肺弥漫性浸润,超声心动示心功能良好,诊断急性肺损伤,通过给予... 我科室收治一例单肺通气下行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男性患者在术后12小时内出现急性肺损伤的患者,总结其气道护理方法。患者持续有创通气,氧合指数<300mmHg,双肺弥漫性浸润,超声心动示心功能良好,诊断急性肺损伤,通过给予充分的镇静镇痛治疗并根据2006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06版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给予相应的保护性通气,肺复张,气道温湿化等相应的气道治疗护理后,患者于术后第5天成功拔出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肺损伤 气道护理
下载PDF
两种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铁峰 柴金花 +1 位作者 李颖 蒋海斌 《心脏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比较单腔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左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患者6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Ⅱ~Ⅲ级,Mallampati分级Ⅰ~Ⅱ级,心功能(NYH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单... 目的比较单腔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左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患者6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Ⅱ~Ⅲ级,Mallampati分级Ⅰ~Ⅱ级,心功能(NYH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单腔导管组和双腔支气管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单腔导管组采用单腔气管导管,一次性插入右侧总支气管。双腔导管组选择Robershaw右双腔支气管导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插管定位成功后、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SBP、DBP和HR。并且于诱导前(T_0)、插管定位成功后(T_1)、开胸后30 min(T_2)、术毕拔出气管导管30 min(T_3)时从桡动脉抽血0.5 ml进行血气分析:PO_2、PCO_2并记录peak值。结果与单腔导管组比较双腔导管组在插管后SBP、DBP、HR明显升高(P<0.05),PO_2、PCO_2无明显变化,peak值在T_1、T_2与双腔导管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普通单腔气管导管于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优于双腔气管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单肺通气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例系列报道
14
作者 何沛玲 宋毅 +5 位作者 袁烨 吴文军 钟昌明 刘畅 陈建明 胡义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DCAB)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陆军特色医学中心2016年10月至2023年6月行机器人辅助MIDCAB开展的情况及...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DCAB)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陆军特色医学中心2016年10月至2023年6月行机器人辅助MIDCAB开展的情况及治疗效果。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MIDCAB相关数据、围术期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2例,年龄为(58.17±7.49)岁,体质指数(BMI)为(23.99±3.25)kg/m2,所有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其中1例有心肌梗死病史,1例有扩张型心肌病,2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0例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史。所有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MIDCAB,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乳内动脉损伤及术式的转变,乳内动脉和前降支吻合后桥血流良好。左胸切口长度为8(8,8)cm,手术时间为380(300,465)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00,400)mL,ICU时间为3(2,3)d,胸腔引流量为780(525,1 040)mL,术后出院时间为(11.17±2.38)d,未发生住院期间及30 d内死亡率,其中1例患者在30 d内因心包积液再次入院,予以心包穿刺引流等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所有患者门诊及电话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再次血运重建的情况。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乳内动脉游离技术精细、安全,微创小切口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安全、可行,近中期结果满意,适于在冠心病微创外科领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机器人辅助 乳内动脉获取
原文传递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开展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5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开展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该微创手术比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造成的创伤更小,既减少了术后疼痛,又降低了感染风险,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开展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该微创手术比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造成的创伤更小,既减少了术后疼痛,又降低了感染风险,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在心脏外科微创治疗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风险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大血管外科 微创手术 术后疼痛 医疗费用 外科微创治疗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王锡峥 杨毅 +3 位作者 齐弘炜 赵建刚 陈楠 袁彪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8期1096-1099,1105,共5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这2种治疗方法在实现完全血运重建、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这2种治疗方法在实现完全血运重建、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6例CTO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n=43)和B组(n=43)。A组给予CABG治疗,B组实施PCI治疗。比较2组术后完全血运重建情况[搏动指数(PI)、血管血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1 d与术后7 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以及术后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血管血流量、住院费用均高于B组,住院时间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LVEF高于术前1 d, LVEDD、LVESD均小于术前1 d, NT-proBNP水平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LVEF、LVEDD、LVESD与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和PCI在治疗CTO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较为一致,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CABG在实现完全血运重建方面更具优势,而PCI则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并减轻经济负担,二者在临床应用中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心功能指标
下载PDF
大动脉炎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预后分析
17
作者 杜娟 廖华 +4 位作者 张魁 郑居兵 李涛涛 董然 潘丽丽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探讨CABG术在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安贞医院14例大动脉炎因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行CABG术治疗,通过CTA对桥血管进行随访,记录桥血管的通畅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 目的:探讨CABG术在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K)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安贞医院14例大动脉炎因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行CABG术治疗,通过CTA对桥血管进行随访,记录桥血管的通畅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桥血管是否通畅和/或MACE分为两组比较差异,应用Kaplan-Meier曲线描绘CABG术后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14例大动脉炎患者13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6.9±9.2)岁,中位病程为36.0(12.0,123.0)个月,影像学中位随访时间10.0(6.0,12.0)个月,术后MACE中位随访时间为18.5(5.3,49.8)个月,应用Kaplan-Meier曲线描绘CABG术后的MACE发生率,Log-rank分析变量差异性结果提示术后应用免疫抑制治疗(P=0.007)和术前术后均应用免疫抑制治疗(P=0.043)可明显降低术后的MACE发生率。结论:TAK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前术后规律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可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CTA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二尖瓣反流变化程度对术后二尖瓣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杜江川 霍婷婷 +1 位作者 于瑞娜 滑少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患者在CABG术中,全麻状态下二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的变化,分析其对CABG术后二尖瓣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为中度及以上IMR的CABG患者101例,根据术后1个...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患者在CABG术中,全麻状态下二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的变化,分析其对CABG术后二尖瓣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为中度及以上IMR的CABG患者101例,根据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反流情况,分为改善组(MR程度较术前至少改善一个等级)及未改善组。对比两组术前、术中二尖瓣反流程度以及术前常规资料,分析CABG术后二尖瓣反流改善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1) 101例患者中CABG术后65例IMR改善,36例IMR未改善。改善组与未改善组间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以及术中二尖瓣反流变化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间年龄、术中冠状动脉吻合口数目、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二尖瓣后纵角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二尖瓣反流较术前变化程度越多,术后反流改善的可能性越高[术中反流较术前减少2个等级(OR=29.781, 95%CI:3.769~235.303)、减少1个等级(OR=15.934,95%CI:4.402~57.671)]。二尖瓣后纵角值越小(OR=0.917, 95%CI:0.846~0.994)、术前LVEDV值越低(OR=0.979,95%CI:0.967~0.991)、年龄越小(OR=0.855,95%CI:0.767~0.953),术后二尖瓣反流较术前改善的可能性越高;(3) ROC曲线分析显示,术中二尖瓣反流变化程度、术前LVEDV、二尖瓣后纵角、联合预测对术后二尖瓣反流改善均具有预测价值,其中术中二尖瓣反流变化程度及联合评估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较显著,分别为0.763、0.888。结论:术中二尖瓣反流变化程度、术前LVEDV、二尖瓣后纵角对CABG术后IMR改善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术中二尖瓣反流变化程度的预测价值较高。通过评估相关预测因素,可以识别同期二尖瓣手术获益更大的患者,减少CABG同期的二尖瓣手术率,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中度冠脉病变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SAQ评分的影响
19
作者 石静宝 张瑞成 +2 位作者 牛红星 吉占全 余筱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29-31,28,共4页
目的:探究中度冠脉病变并心脏瓣膜病(heart valve disease, HVD)在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作用下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评分观察。方法:选... 目的:探究中度冠脉病变并心脏瓣膜病(heart valve disease, HVD)在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作用下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评分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4例中度冠脉病变并HVD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CABG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同期心脏瓣膜术结合CABG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SAQ评分和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ICU监护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前心功能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心胸比、左室舒张末容积低于干预前(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心胸比、左室舒张末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程度、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疾病认知程度和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度冠脉病变并HVD患者疾病干预中实施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CABG具有显著的价值,其能够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实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降低不良事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冠脉病变 心脏瓣膜病 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西雅图心绞痛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