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5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尾寒羊不同部位风味物质与风味前体物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王宇 淑英 +4 位作者 王慧婷 张旭 梁孙硕 焦颖雪 张志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77,共15页
以6~7月龄、体质量为50 kg的小尾寒羊为实验对象,选取颈肉(NM)、里脊(LLDM)和腿肉(RG),对小尾寒羊挥发性风味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部位共检测到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是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占... 以6~7月龄、体质量为50 kg的小尾寒羊为实验对象,选取颈肉(NM)、里脊(LLDM)和腿肉(RG),对小尾寒羊挥发性风味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部位共检测到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是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占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50%左右。经主成分分析得知,庚醛、壬醛、苯甲醛等24种风味物质是导致不同部位间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LLDM中对人体有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为最高,脂肪酸比例更符合人体对羊肉脂肪酸营养价值的需求,对人体健康更有益。氨基酸中以谷氨酸(Glu)和赖氨酸(Lys)为主,约占总氨基酸的17%和10%,其中RG除蛋氨酸(Met)、酪氨酸(Tyr)、赖氨酸(Lys)外含量均为最高,且除谷氨酸(Glu)和脯氨酸(Pro)外与LLDM差异不显著,与NM差异均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大多数挥发性风味物质呈正相关,且与醛类、醇类和芳香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在氧化过程中生成醛类、醇类和芳香类等物质。氨基酸与大多数醛类和醇类都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氨基酸通过转氨反应等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醛类和醇类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不同部位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酸 氨基酸 相关性
下载PDF
小尾寒羊GHR和GHRH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2
作者 何豫涵 卢小宁 +6 位作者 陈景林 白俊艳 王玉琴 王龙威 樊红灯 陈梦柯 曾凡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2,共6页
为了解小尾寒羊的生长和发育的遗传机制,为小尾寒羊的品种选育做基础,本研究对GHR和GHRH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将其多态性与生长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试验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GHR和GHRHR基因在小尾寒羊群体的多态性,利用SPSS软件分... 为了解小尾寒羊的生长和发育的遗传机制,为小尾寒羊的品种选育做基础,本研究对GHR和GHRH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将其多态性与生长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试验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GHR和GHRHR基因在小尾寒羊群体的多态性,利用SPSS软件分析GHRH基因的多态性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小尾寒羊群体中检测到3种GHR和GHRHR基因基因型,即DD、II、ID,GHR基因和GHRHR基因中II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50、0.6875,ID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130、0.2500,DD的基因型频率为0.0630、0.0625。GHR基因个体中DD基因型个体和ID基因型个体在宰后胴体质量、臀端高、尻长、颈长、胸深这5个性状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DD基因型个体和Ⅱ基因型个体在宰前活体质量、宰后胴体质量、臀端高、尻长、颈长这5个性状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GHRHR基因中,DD基因型个体和ID基因型个体在宰前活体质量、宰后胴体质量、体高、体长、尻高、颈长、腰角宽、腿臀围这8个性状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ID基因型个体与II基因型个体在颈长和羊的宰前活体质量这2个性状中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同样DD基因型个体同II基因型个体在尻高、腿臀围这2个性状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果证明,GHR和GHRHR基因与小尾寒羊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可作为本土小尾寒羊遗传杂交改良的重要功能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小尾寒羊的遗传特性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研究小尾寒羊的遗传多样性改良和培育优良小尾寒羊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GHRHR基因 GHR基因 PCR 关联分析 生长性状
下载PDF
季节对小尾寒羊和蒙古羊繁殖率及血液生殖激素的影响
3
作者 李宝栋 赵瑞霞 +5 位作者 邓宇 刘树才 李巍巍 阿拉坦莎 赵禹凯 乌仁图雅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春季、秋季进行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时,小尾寒羊与蒙古羊繁殖率、血液生殖激素浓度的差异和变化规律。春季、秋季各挑选小尾寒羊母羊90只、蒙古羊母羊90只并分别随机均分为3个重复组,采用孕激素海棉栓+血促性腺素进行同期发... 试验旨在研究春季、秋季进行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时,小尾寒羊与蒙古羊繁殖率、血液生殖激素浓度的差异和变化规律。春季、秋季各挑选小尾寒羊母羊90只、蒙古羊母羊90只并分别随机均分为3个重复组,采用孕激素海棉栓+血促性腺素进行同期发情并对母羊试情后定时输精,分析测定繁殖率、血液生殖激素浓度。结果表明:春季时小尾寒羊的表观同期发情率、情期受孕率高于蒙古羊(P<0.01),而秋季时两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且都秋季高于春季(P<0.05);小尾寒羊在春季、秋季的血液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浓度差异不显著,且放栓后第14天的血液FSH浓度高于蒙古羊(P<0.05);蒙古羊春季的血液雌激素(E_(2))浓度变化与孕激素(P_(4))、FSH负相关(P<0.05)。可见,季节对绵羊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仍有影响,小尾寒羊的高繁殖力与血液LH、FSH浓度的稳定有关,蒙古羊季节性发情与血液E2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蒙古羊 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 生殖激素
下载PDF
外源激素处理提高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春季繁殖力的研究
4
作者 邓宇 赵瑞霞 +5 位作者 李宝栋 刘树才 荣迪 阿拉坦莎 李巍巍 赵禹凯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旨在研究春季对小尾寒羊、蒙古羊进行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处理时,不同外源激素使用对两品种羊繁殖指标和血液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挑选春季小尾寒羊、蒙古羊母羊各120只,按不同外源激素处理方法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处理方法为阴道... 旨在研究春季对小尾寒羊、蒙古羊进行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处理时,不同外源激素使用对两品种羊繁殖指标和血液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挑选春季小尾寒羊、蒙古羊母羊各120只,按不同外源激素处理方法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处理方法为阴道氟孕酮海绵栓(FGA)+撤栓后即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试验Ⅰ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试验Ⅱ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3)(LHRH-A_(3)),试验Ⅲ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注射LHRH-A_(3)+稀释精液中添加催产素(OXT)。结果:试验I组与对照组相比,蒙古羊放栓第14天孕激素(P_(4))浓度显著升高(P<0.05),卵泡刺激素(FSH)浓度和发情反应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小尾寒羊产羔率极显著提高(P<0.01),蒙古羊放栓第14天FS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和同期受胎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期妊娠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与试验Ⅱ组相比,小尾寒羊放栓第14天雌激素(E_(2))浓度和同期妊娠率均显著升高(P<0.05),蒙古羊放栓第14天FSH浓度、同期受胎率和同期妊娠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可见,试验Ⅱ组(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LHRH-A_(3))对于提高蒙古羊春季繁殖力效果较好,试验Ⅲ组(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LHRH-A_(3)+OXT)对于提高小尾寒羊繁殖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蒙古羊 同期发情 人工授精 生殖激素
下载PDF
不同养殖条件对小尾寒羊母羊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影响
5
作者 刘山辉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2,5,共3页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条件对小尾寒羊母羊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血气分析pH,并对母羊产羔情况进行数据统计,探究适宜机体内环境对母羊生产比例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1~2岁龄成年小尾寒羊种母羊392只...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条件对小尾寒羊母羊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血气分析pH,并对母羊产羔情况进行数据统计,探究适宜机体内环境对母羊生产比例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1~2岁龄成年小尾寒羊种母羊392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试验Ⅰ组为126只母羊(对照组),试验Ⅱ组132只母羊,试验Ⅲ组134只母羊,每组各配有4只种公羊混入羊群共同饲养,试验期为120 d,通过人为干预小尾寒羊母羊内环境,进行血气分析pH检测。结果显示,在15~22℃气温时血液pH为7.46~7.52,为正常血液pH;25~30℃时血液pH为7.36~7.44;气温30℃以上时血液pH为7.25~7.39;气温30℃以上结合控盐饲料血液pH为7.24~7.31;血液pH<7.20时为疾病状态。结果表明,在偏酸pH内环境进行配种,获得雌性胎儿比例增高。本研究为养殖业的扩大生产、良性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母羊 内环境 pH
下载PDF
小尾寒羊前后盘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6
作者 姜富 宋金伶 +1 位作者 张相君 沈文军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期66-67,101,共3页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各属吸虫寄生于羊瘤胃所引起的疾病,病羊临床症状为消瘦、贫血、下痢和胸前水肿,脱毛,厌食等。主发于夏秋季,溪流、沼泽周边多植被的地区感染率较高,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羊机体快速消瘦,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各属吸虫寄生于羊瘤胃所引起的疾病,病羊临床症状为消瘦、贫血、下痢和胸前水肿,脱毛,厌食等。主发于夏秋季,溪流、沼泽周边多植被的地区感染率较高,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羊机体快速消瘦,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目前,羊后盘吸虫病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即日常加强卫生管理、科学饲喂、定期驱虫,切断前后盘吸虫病传播途径,患病后可以内服阿苯达唑片30 mg/kg·bw,或皮下注射0.2 mL阿维菌素10 mg/kg·bw进行驱虫治疗,以降低该疾病对羊群的危害,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前后盘吸虫病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小麦低聚肽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白晨 张昊 +3 位作者 盛宇飞 哈斯额尔敦 敖长金 张喜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94-7302,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小麦低聚肽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5 kg左右、4月龄的健康小尾寒羊公羔羊30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3%小麦低聚肽)。试验期共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小麦低聚肽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5 kg左右、4月龄的健康小尾寒羊公羔羊30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3%小麦低聚肽)。试验期共75 d,包括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小麦低聚肽显著提高了肉羊背膘厚度(P<0.05),对肉羊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羊背最长肌的pH_(45 min)、pH_(24 h)以及肉色中的亮度(L^(*))和红度(a^(*))值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肉色中的黄度(b^(*))值显著提高(P<0.05),剪切力和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蒸煮损失有降低的趋势(P=0.09)。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小麦低聚肽对肉羊瘤胃菌群的alpha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有增加的趋势(P=0.08)。本试验结果提示,小麦低聚肽能够增加羊肉的嫩度和保水能力,同时具有调节小尾寒羊瘤胃菌群结构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小麦低聚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瘤胃菌群结构
下载PDF
如何养好母本小尾寒羊母羊
8
作者 冀威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8期81-82,共2页
小尾寒羊常年发情,多胎多羔,是绵羊优良品种,利用国外其他羊做父本,小尾寒羊母羊做母本,通过极近杂交的方式融合各自的优点,杂交出更高性能品种。小尾寒羊母羊生产性能高,也决定了其要饲喂优良饲粮,进而呈现高投入高产出的理想结果,否... 小尾寒羊常年发情,多胎多羔,是绵羊优良品种,利用国外其他羊做父本,小尾寒羊母羊做母本,通过极近杂交的方式融合各自的优点,杂交出更高性能品种。小尾寒羊母羊生产性能高,也决定了其要饲喂优良饲粮,进而呈现高投入高产出的理想结果,否则投入跟不上,羔羊死亡率高。为此笔者组织舍饲的小尾寒羊母羊若干分组实验,研究饲养水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在不同生理阶段又有多大差异,为小尾寒羊做母本科学饲养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母羊 杂交 生理 时期 日增重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冉 窦露 +8 位作者 任钦 张敏 张月 谢骏康 敖登图雅 郭月英 苏琳 赵丽华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188,共8页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6月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取其背最长肌进行宰后成熟(4℃),然后分别在第0、1、2、3、4、5天对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6月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取其背最长肌进行宰后成熟(4℃),然后分别在第0、1、2、3、4、5天对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和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CPT1)等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电子鼻测定结果显示,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的烷类、氢过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的含量更加丰富;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结果可知,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醛、醇及酮类化合物的种类较为丰富,而脂肪氧化产物如辛醛、壬醛、癸醛、庚醛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筛选了宰后成熟过程中两组小尾寒羊肉中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辛醛、壬醛、反-2-癸烯醛和1-辛烯-3-醇,其中癸醛对羊肉风味的贡献最大。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AMPK和CPT1的含量在宰后成熟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而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ACC含量在宰后成熟第0、1、3、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MPK和CPT1与壬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ACC与壬醛和癸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综上,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可能通过调控AMPK-ACC-CPT1通路进而影响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后成熟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电子鼻 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 小尾寒羊
下载PDF
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脂肪酸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威皓 窦露 +6 位作者 康乐天 王宏迪 段艳 苏琳 赵丽华 武海峰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共9页
为探究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脂肪酸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体况良好、体质量为(28.85±2.01)kg的3月龄小尾寒羊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和丁酸梭菌组(饲喂基础日粮+丁酸梭菌(5 g/d),丁酸梭菌活菌数为5×... 为探究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脂肪酸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体况良好、体质量为(28.85±2.01)kg的3月龄小尾寒羊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和丁酸梭菌组(饲喂基础日粮+丁酸梭菌(5 g/d),丁酸梭菌活菌数为5×10^(8)CFU/g),进行为期90 d的饲喂试验,屠宰后取瘤胃液进行宏基因组分析,采集背最长肌并利用气相色谱、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等方法测定羊肉食用品质、脂肪酸组成和脂肪酸代谢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饲喂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羊肉的亮度(L^(*)值)、红度(a^(*)值)、pH24 h值、肌内脂肪质量分数(P<0.05),显著降低了羊肉的剪切力(P<0.05)。丁酸梭菌组背最长肌中棕榈酸和硬脂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PCR分析结果显示饲喂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的基因表达量(P<0.05)。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饲喂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瘤胃中厚壁菌门、梭菌属和纤维杆菌属的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丁酸弧菌属和副拟杆菌属的丰度(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中瘤胃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丁酸梭菌能够改变小尾寒羊瘤胃微生物组成,提高SREBP-1C、SCD、PPARγ和ACC基因表达量,促进机体脂肪酸沉积,进而改善小尾寒羊肉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小尾寒羊 肉品质 脂肪酸组成 脂肪代谢基因 瘤胃微生物
下载PDF
花椒精油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和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明良 张海龙 +2 位作者 马世鹏 王彩莲 郎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6-563,共8页
【目的】本研究测定分析了不同剂量的花椒精油(EOZB)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和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旨在为花椒精油在反刍动物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只3月龄、活重接近的小尾寒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和... 【目的】本研究测定分析了不同剂量的花椒精油(EOZB)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和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旨在为花椒精油在反刍动物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只3月龄、活重接近的小尾寒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和试验Ⅰ、Ⅱ和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EOZB5)、10(EOZB10)和15 mL/kg(EOZB15)花椒精油;试验期52 d,试验结束后屠宰所有试验羊并采集10个部位(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胃肠道组织样,通过测定生产性能和胃肠道乳头长度、乳头宽度、黏膜下层厚度、肌层厚度、固有膜厚度、角质层厚度、绒毛长度、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等指标系统性评价花椒精油对小尾寒羊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①花椒精油可以提高小尾寒羊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EOZB10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增加,且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试验组(P<0.05)。②花椒精油可以促进小尾寒羊复胃发育。与对照组相比,EOZB10组瘤胃黏膜下层厚度和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角质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网胃和瓣胃乳头长度、乳头宽度显著增加(P<0.05),瓣胃黏膜下层厚度、肌层厚度和固有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皱胃黏膜层厚度和黏膜下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且在3个试验组中,EOZB10组上述指标也高于其他两组(除瘤胃肌层厚度、网胃乳头宽度和皱胃黏膜下层厚度外),有的指标达到显著水平(P<0.05)。③花椒精油可以促进小尾寒羊小肠发育。与对照组相比,EOZB10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肌层厚度,空肠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回肠绒毛长度、绒毛宽度和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在3个试验组中,EOZB10组回肠绒毛长度和绒毛宽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④花椒精油可促进小尾寒羊大肠发育。与对照组相比,EOZB10组直肠肌层厚度和结肠黏膜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且在3个试验组中,EOZB10组直肠肌层厚度显著低于EOZB15组,结肠肌层厚度和黏膜层厚度显著低于EOZB15组,但显著高于EOZB5组(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花椒精油可以提高小尾寒羊生产性能并促进其胃肠道组织结构发育,本试验条件下,10 mL/kg的花椒精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精油 小尾寒羊 胃肠道组织结构
下载PDF
甜菜碱对夏季小尾寒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冰 孙诗昂 +3 位作者 邓亚飞 张留君 熊永洁 贺绍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88-92,共5页
研究旨在评估夏季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甜菜碱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36只小尾寒羊公羔(3月龄)随机分4组,每组9只羊。对照组、1组、2组、3组羊每只每天分别提供0、2、4、6 g甜菜碱。预试期7 d,正试期42 ... 研究旨在评估夏季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甜菜碱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36只小尾寒羊公羔(3月龄)随机分4组,每组9只羊。对照组、1组、2组、3组羊每只每天分别提供0、2、4、6 g甜菜碱。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测定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2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1组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著升高(P<0.05);2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3组血清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1组、2组和3组血清镁(Mg)含量显著升高(P<0.05)。甜菜碱对血清蛋白质等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1组和2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1组、2组和3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夏季饲粮中添加2 g/d甜菜碱能提高小尾寒羊的生长性能,调节脂肪代谢,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小尾寒羊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抗氧化功能
下载PDF
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尾部脂肪lncRNA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焕 张成 +4 位作者 邸腾刚 王冠 高丰衣 李明 杨广礼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98-306,共9页
【目的】通过识别影响绵羊尾部脂肪沉积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深入研究lncRNA参与绵羊尾部脂肪沉积的规律。【方法】采集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2个品种各3只公羊的尾部脂肪组织样本,通过Illumina NextSeq500高通量... 【目的】通过识别影响绵羊尾部脂肪沉积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深入研究lncRNA参与绵羊尾部脂肪沉积的规律。【方法】采集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2个品种各3只公羊的尾部脂肪组织样本,通过Illumina NextSeq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所获得的reads进行lncRNA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挖掘lncRNA靶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代谢途径。【结果】研究共筛选获得22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获得20个顺式靶基因。通过对靶基因功能分析,检测到包括调控血管生成、细胞迁移、胰岛素反应和MAPK级联反应正调控的4条生物学过程,以及胞外区、细胞外间隙的2条细胞组分。KEGG富集分析筛选到20个靶基因参与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进入脂质代谢、代谢途径、AMPK信号通路和磷脂酶D信号通路等19条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鉴定了影响绵羊尾部脂肪沉积的差异表达lncRNA及其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绵羊尾部脂肪沉积过程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尾寒羊 小尾寒羊 尾部脂肪沉积 长链非编码RNA 差异表达
下载PDF
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差异表达miRNAs筛选与调控网络分析
14
作者 张新玉 王丹 +4 位作者 杨霞 付佳棋 曹阳 张立春 孙福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80-3489,共10页
【目的】筛选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体内差异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研究miRNAs和靶基因对羊毛纤维机制表达的调控模式。【方法】选取两种毛细度存在显著差异的新吉细毛羊(XFWS)和小尾寒羊(SXW),采集血浆中外泌体进行转录组测序,构... 【目的】筛选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体内差异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研究miRNAs和靶基因对羊毛纤维机制表达的调控模式。【方法】选取两种毛细度存在显著差异的新吉细毛羊(XFWS)和小尾寒羊(SXW),采集血浆中外泌体进行转录组测序,构建文库并鉴定miRNAs,使用edgeR包对miRNAs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使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NAs的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miRNAs靶基因进行miRNAs-mRNA互作调控网络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录组数据中miRNAs进行验证。【结果】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血浆外泌体中存在1019个miRNAs,其中已知miRNAs 112个,新预测miRNAs 907个,经筛选存在差异表达miRNAs 364个,其中与羊毛细度呈正相关性基因62个,呈负相关性基因302个。经多数据库比对获得靶基因的注释信息18996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17193个注释靶基因富集到6608个条目中;KEGG通路分析显示其富集在276个通路之中,经蛋白互作分析找到与羊毛纤维机制表达相关miRNAs 5个及靶基因42个。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miRNAs结果显示,oar-miR-218a、oar-miR-370-3p、oar-miR-133、oar-miR-29a、oar-miR-27a、oar-miR-485-3p、oar-miR-22-3p、oar-miR-23a、oar-miR-148a、oar-miR-412-3p在新吉细毛羊体内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oar-miR-26a、oar-miR-29b、oar-miR-329b-3p、oar-miR-409-3p、oar-miR-30a-3p在小尾寒羊体内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新吉细毛羊(P<0.05),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新吉细毛羊和小尾寒羊体内存在oar-miR-218a、oar-miR-370-3p、oar-miR-133等364个差异miRNAs,其中oar-miR-133、oar-miR-150、oar-miR-127、oar-miR-23a、oar-miR-370-3p与其42个靶基因共同参与羊毛纤维机制表达,FGFR2、NOTCH1、SHH参与多通路调节,在联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吉细毛羊 小尾寒羊 血浆 外泌体 MIRNAS
下载PDF
6月龄澳寒、杜寒杂交羊与小尾寒羊血液生化指标和日粮养分消化率研究
15
作者 崔超 梁应嘉 +6 位作者 杨少滢 缪立生 肖成 刘宇 金海国 魏炳栋 曹阳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2-266,共5页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肉羊品种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间血液理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差异,分析杂种优势与血液理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之间的关系。选取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1代(杜寒F_(1)代)、澳州白羊×小尾寒羊F_(1)代(澳寒F_(1...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肉羊品种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间血液理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差异,分析杂种优势与血液理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之间的关系。选取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1代(杜寒F_(1)代)、澳州白羊×小尾寒羊F_(1)代(澳寒F_(1)代)、小尾寒羊公羊(45 kg)各6只进行为期44 d的饲养试验,并且采用内源指示剂方法测定各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杜寒F_(1)代的血液谷草转氨酶含量、谷丙转氨酶高于澳寒F_(1)代(P<0.01、P<0.05);澳寒F_(1)代血液尿素含量低于小尾寒羊(P<0.05)和杜寒F_(1)代(P<0.01);其余血液理化指标在3个肉羊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杜寒F_(1)代对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澳寒F_(1)代(P<0.05),对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小尾寒羊(P<0.05);其余指标在3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可见,澳寒F_(1)代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较低,表现出了相对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杜寒F_(1)代营养物质消化率较高,杂交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杜寒杂交1代 澳寒杂交1代 血清理化指标 营养物质消化率
下载PDF
复合植物营养素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肉品质、肌肉氨基酸组成和肌肉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高畅 杨毅 +5 位作者 胡宇超 郭焘 刘娜 王园 安晓萍 齐景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植物营养素(CPN)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肉品质、肌肉氨基酸组成和肌肉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体重(24.18±0.31) kg的4月龄小尾寒羊母羊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CON组)羊饲喂基础日粮,...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植物营养素(CPN)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肉品质、肌肉氨基酸组成和肌肉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体重(24.18±0.31) kg的4月龄小尾寒羊母羊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CON组)羊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CPN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CPN。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PN组小尾寒羊的眼肌面积显著升高(P<0.05)。与CON组相比,CPN组小尾寒羊肉色黄度显著降低(P<0.05);CPN组小尾寒羊肉中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CPN组肌肉中苏氨酸、丝氨酸、鲜味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蛋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CPN组小尾寒羊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日粮添加CPN可增加小尾寒羊眼肌面积,降低背最长肌黄度值,增加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营养素 小尾寒羊 肉品质 氨基酸 抗氧化能力
原文传递
小尾寒羊BMF基因在发情不同阶段卵巢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17
作者 李营营 张昊堃 +5 位作者 贾皓帆 郭婧瑶 杨喜喜 王志亮 李明娜 王欣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3,共7页
旨在初探BMF基因在小尾寒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将来深入探索其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小尾寒羊实施同期发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及免疫荧光染色(IF... 旨在初探BMF基因在小尾寒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将来深入探索其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小尾寒羊实施同期发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及免疫荧光染色(IF)方法检测BMF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不同生理阶段卵巢中的表达量;随后分离不同直径的卵泡,分析目的基因在大、中、小卵泡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BMF mRNA在撤栓后42 h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撤栓后18 h(P<0.05),其编码蛋白表达结果与mRNA基本一致;BMF蛋白主要表达于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中;进一步分离卵泡,发现BMF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表达量均在中卵泡中显著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P<0.05)。以上结果表明,BMF基因可能参与卵巢周期性活动,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BMF 卵泡 卵巢 繁殖
下载PDF
小尾寒羊胴体产量等级评定研究
18
作者 范晓娜 罗进 +5 位作者 胡博 王玉丹 王敏 高艳蕾 余群力 张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18,共9页
【目的】小尾寒羊是我国肉裘兼用型、高繁殖力绵羊。对成年去势小尾寒羊胴体进行产量等级划分,旨在合理地确定小尾寒羊胴体价格。【方法】对224只成年小尾寒羊胴体、前腿、后腿称质量,采集其全胴体图像与眼肌图像,基于Python的图像灰度... 【目的】小尾寒羊是我国肉裘兼用型、高繁殖力绵羊。对成年去势小尾寒羊胴体进行产量等级划分,旨在合理地确定小尾寒羊胴体价格。【方法】对224只成年小尾寒羊胴体、前腿、后腿称质量,采集其全胴体图像与眼肌图像,基于Python的图像灰度化、Otsu二值化、中值滤波以及Canny边缘化算法等图像处理技术对小尾寒羊胴体结构指标进行处理,并提取具体数据;通过对胴体质量、体长、胸宽、正臀宽、后腿宽、腹部脂肪覆盖度和眼肌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小尾寒羊产量分级指标为胴体质量和后腿宽,并建立产量预测模型,通过聚类分析和置信分析对小尾寒羊胴体进行产量等级划分。【结果】以胴体质量和后腿宽为分级指标将成年小尾寒羊分为4个产量等级,分别是A级:胴体质量>31.40 kg,后腿宽>16.8 cm;B级:胴体质量27.00~31.40 kg,后腿宽16.2~16.8 cm;C级:胴体质量21.80~27.00 kg,后腿宽15.6~16.2 cm;D级:胴体质量<21.8 kg,后腿宽<15.6 cm。【结论】建立了成年小尾寒羊产量等级划分标准,使其产量分级更加准确,为小尾寒羊胴体产业智能化自动分级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产量分级 等级划分 图像处理
下载PDF
饲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及肌内氨基酸和功能成分的影响
19
作者 王力伟 刘永斌 +7 位作者 赵杰 王标 特日格勒 何小龙 付绍印 姜丽丽 唐雅茹 何江峰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年第3期18-26,共9页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及肌内氨基酸和功能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相近[(17.5±1.2)kg]且健康的3月龄小尾寒羊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20)和酵母培养物添加组(YSD组,n=20);CON组饲喂基础饲粮,YS...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及肌内氨基酸和功能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相近[(17.5±1.2)kg]且健康的3月龄小尾寒羊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20)和酵母培养物添加组(YSD组,n=20);CON组饲喂基础饲粮,YSD组基础饲粮中添加1%酵母培养物。饲喂试验10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饲期90 d;饲喂试验结束后,每组选取10只试验羊屠宰,测定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脂肪含量(GR值)、背最长肌pH值,计算屠宰率;取背最长肌、背阔肌、股二头肌、肋间肌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技术,对肌内19种氨基酸和3种功能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屠宰性能方面,与CON组相比,YSD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无显著(P>0.05)变化;YSD组GR值显著(P<0.01)降低,肌肉pH值显著(P<0.05)提高。肌内氨基酸方面,与CON组相比,YSD组背最长肌苏氨酸(Thr)、赖氨酸(Lys)、羟脯氨酸(Hyp)、甘氨酸(Gly)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含量(EAA)显著(P<0.01)提高,天冬酰胺(Asn)、丝氨酸(Ser)、谷氨酰胺(Gln)含量以及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NEAA)显著(P<0.05)提高;YSD组背阔肌组氨酸(His)、谷氨酰胺(Gln)含量显著(P<0.01)提高,苯丙氨酸(Phe)、缬氨酸(Val)、赖氨酸(Lys)含量显著(P<0.05)提高,丝氨酸(Ser)含量显著(P<0.05)降低;YSD组股二头肌组氨酸(His)含量显著(P<0.01)提高,缬氨酸(Val)、瓜氨酸(Cit)、酪氨酸(Tyr)含量显著(P<0.05)提高;YSD组背阔肌和股二头肌必需氨基酸总含量(EAA)、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NEAA)、风味氨基酸总含量(FAA)均显著(P<0.05)提高;YSD组小尾寒羊肋间肌谷氨酸(Glu)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含量(EAA)、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NEAA)、风味氨基酸总含量(FAA)、呈味氨基酸总含量(DAA)显著(P<0.05)提高,8种必需氨基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P>0.05)变化。肌内功能成分方面,与CON组相比,YSD组背最长肌和背阔肌的左旋肉碱含量显著(P<0.01)提高,肋间肌的左旋肉碱含量显著(P<0.05)提高,背最长肌的肌苷酸含量显著(P<0.01)提高。[结论]饲粮添加1%酵母培养物具有降低小尾寒羊胴体脂肪含量、提高肌内氨基酸和功能成分含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小尾寒羊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 氨基酸 功能成分 肌肉
下载PDF
陶赛特、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交产肉性能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孙俊峰 《畜牧兽医杂志》 2010年第1期19-20,23,共3页
以萨福克羊、陶赛特羊为父本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其萨寒F1、陶寒F1与小尾寒羊间在90 d育肥期内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胴体重差异显著(P<0.05),6月龄屠宰率差异显著(P<0.05),萨寒F1与陶寒F1间差... 以萨福克羊、陶赛特羊为父本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其萨寒F1、陶寒F1与小尾寒羊间在90 d育肥期内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胴体重差异显著(P<0.05),6月龄屠宰率差异显著(P<0.05),萨寒F1与陶寒F1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实验表明:萨寒F1、陶寒F1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高的优点已在其杂交后代身上体现出来,杂种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赛特x小尾寒羊H 萨福克x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 屠宰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