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清蛋白阳性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诗巧 郝瑞 张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大脑的复杂功能有赖于其内在神经元及神经网络系统的相互作用,而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生后视觉系统的发育存在“关键期”,此时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影响视觉可塑性。视觉环境的变化... 大脑的复杂功能有赖于其内在神经元及神经网络系统的相互作用,而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生后视觉系统的发育存在“关键期”,此时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影响视觉可塑性。视觉环境的变化会使视皮层之间的神经联系和突触结构发生适应性调整,细胞外基质中的神经周围网在这个过程中被证实发挥重要作用,而其主要包裹的小清蛋白阳性抑制性中间神经元(PV^(+)INs)亦参与了视觉发育关键期可塑性调控。PV^(+)INs为一类表达小清蛋白的中间神经元,存在于大脑各部分。尤其近年来研究发现,特异性调控这类神经元不仅解释了弱视、抑郁症以及自闭症等疾病的潜在治疗机制,还为这些疾病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法。现对PV^(+)INs从起源到视觉发育关键期结束过程中各类调控因素,以及其参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视皮质可塑性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视皮层 可塑性 关键期
下载PDF
超声波预处理对小清蛋白半乳糖糖基化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姜晴 陈文美 +2 位作者 邵艳红 涂宗财 刘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1-26,共6页
糖基化是美拉德反应的初始阶段,在食品加工与贮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采用超声波对鲢鱼小清蛋白进行预处理,随后将其与半乳糖进行糖基化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尺寸排阻色谱,内源荧光、紫外吸收、同步荧光光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 糖基化是美拉德反应的初始阶段,在食品加工与贮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采用超声波对鲢鱼小清蛋白进行预处理,随后将其与半乳糖进行糖基化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尺寸排阻色谱,内源荧光、紫外吸收、同步荧光光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技术对糖基化小清蛋白的多级结构、糖基化程度以及糖基化肽段和位点进行表征,探究超声波预处理对小清蛋白半乳糖糖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基化可明显增加小清蛋白分子质量,降低其游离氨基质量浓度、内源荧光及紫外吸收强度,并改变小清蛋白的三级结构,而超声波预处理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变化。未经超声波处理的糖基化小清蛋白含有4个糖基化修饰位点(K46、K55、K65和K88),而超声波预处理结合糖基化后的小清蛋白糖基化修饰位点增加至6个(K46、K55、K65、K88、K97和K108)。综上,超声波预处理使蛋白质的结构展开,增加糖基化反应程度,改善蛋白质糖基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糖基化特性 小清蛋白 半乳糖 糖基化修饰位点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鲈鱼小清蛋白生化性质及抗原性的影响
3
作者 洪天畅 朱恒杏 +1 位作者 邵孟茹 潘家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96-2205,共10页
为研究辐照对鲈鱼过敏原生化性质、抗原性及二级结构的影响,本试验采用0、3、5、7、9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鲈鱼小清蛋白溶液及冻干粉,测定其浓度、浊度、疏水性、分子量和抗原性的变化,以及二级结构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增大,小... 为研究辐照对鲈鱼过敏原生化性质、抗原性及二级结构的影响,本试验采用0、3、5、7、9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鲈鱼小清蛋白溶液及冻干粉,测定其浓度、浊度、疏水性、分子量和抗原性的变化,以及二级结构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增大,小清蛋白冻干粉及溶液的浓度降低,疏水性提高,浊度增加,过敏条带变浅,免疫印迹条带变浅,小清蛋白与抗体的结合能力减弱,抗原性降低;α-螺旋及无规则卷曲比例升高,β-折叠及β-转角变化不明显,二级结构被破坏。综上,电子束辐照使小清蛋白生化性质及结构发生了变化,有效降低了小清蛋白的抗原性,同时发现液态小清蛋白较固态对辐照更敏感。本研究结果为鲈鱼及其制品辐照消敏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小清蛋白 辐照 生化性质 抗原性
下载PDF
金鲳鱼小清蛋白的纯化及其结构与性质分析
4
作者 邱惠 王新 +6 位作者 段伟文 魏帅 孙钦秀 夏秋瑜 王泽富 韩宗元 刘书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5-220,共6页
分离纯化金鲳鱼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并对其进行结构与性质分析。经Tris-HCl粗提、热处理、联合2次柱层析可从金鲳鱼肌肉中得到较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经SDS-PAGE分析,其分子质量约10 kDa。蛋白免疫印迹显示,10 kDa处有阳性反应,进一... 分离纯化金鲳鱼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并对其进行结构与性质分析。经Tris-HCl粗提、热处理、联合2次柱层析可从金鲳鱼肌肉中得到较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经SDS-PAGE分析,其分子质量约10 kDa。蛋白免疫印迹显示,10 kDa处有阳性反应,进一步质谱鉴定确定其为金鲳鱼PV蛋白。PV蛋白结构分析表明,其为典型的α-螺旋结构,在248 nm处有紫外特征吸收峰,在350 nm处有内源荧光最大发射峰。PV蛋白性质分析表明,金鲳鱼PV蛋白热稳定较好,耐弱酸性、耐碱性。消化稳定性试验表明,胃蛋白酶可分解金鲳鱼PV蛋白,而金鲳鱼PV蛋白对胰蛋白酶具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 过敏源 小清蛋白 结构 稳定性
下载PDF
鱼类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的检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蔡秋凤 刘光明 +3 位作者 王瑞芳 王锡昌 苏文金 曹敏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6-720,723,共6页
目的:鱼类是主要的致敏食物之一。痕量的过敏原即可能导致过敏患者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本研究拟对多种鱼类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的存在情况进行分析及相对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热抽提获得鱼肌肉中小清蛋白的粗提物,通过Tricine-SDS-P... 目的:鱼类是主要的致敏食物之一。痕量的过敏原即可能导致过敏患者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本研究拟对多种鱼类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的存在情况进行分析及相对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热抽提获得鱼肌肉中小清蛋白的粗提物,通过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粗提物中蛋白的存在情况,利用ELISA法对不同鱼类白肉和红肉中的小清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粗提物蛋白主要为小清蛋白,分子量在10~14kD并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在不同的鱼类中存在着不同数量的小清蛋白异构体,它们与抗蛙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PARV-19的反应程度存在差异,表明小清蛋白的含量有所不同,与PARV-19结合的表位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ELISA结果显示,不同鱼类白肉中小清蛋白的含量为红肉中的4~33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多种经济鱼类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Tricine-SDS-PAGE 纯化 检测
下载PDF
鲢骨骼肌过敏原小清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汪宁 蔡秋凤 +4 位作者 刘光明 陈昭华 王锡昌 苏文金 曹敏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6,共6页
小清蛋白是鱼类的主要过敏原,对该蛋白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建立也可为低致敏性水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组织捣碎、冷冻离心、热处理、Superdex75凝胶过滤等方法从鲢白色肉中纯化得到过敏原小清蛋白。Tricine-SDS-P... 小清蛋白是鱼类的主要过敏原,对该蛋白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建立也可为低致敏性水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组织捣碎、冷冻离心、热处理、Superdex75凝胶过滤等方法从鲢白色肉中纯化得到过敏原小清蛋白。Tricine-SDS-PAGE显示,在非还原条件下,该蛋白呈分子量分别为12ku、14ku、24ku的3个条带。而在还原条件下,仅有分子量为12ku的条带。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分子量为12ku、14ku和24ku的这3个条带都与小鼠抗蛙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PARV-19)发生特异性反应,提示它们均为小清蛋白的不同形态。用纯化的小清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经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免疫球蛋白G(IgG)。Dot-blot检测发现,抗体稀释至1/51200时仍能与纯化的小清蛋白有显色反应。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能特异地检测4种鱼(鲤、鲢、鲫、黄鳍鲷)中的小清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纯化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加工处理对鲢小清蛋白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蔡秋凤 王锡昌 +3 位作者 郭城 沈海旺 刘光明 曹敏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7-302,共6页
采用鱼丸加工、烘烤、油炸、高压4种方式对鲢进行加工,并比较在这4种鲢制品中小清蛋白的含量、免疫活性以及体外模拟胃液消化稳定性的变化情况。通过Tricine-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鱼丸加工、烘烤、油炸、高压等方式处理... 采用鱼丸加工、烘烤、油炸、高压4种方式对鲢进行加工,并比较在这4种鲢制品中小清蛋白的含量、免疫活性以及体外模拟胃液消化稳定性的变化情况。通过Tricine-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鱼丸加工、烘烤、油炸、高压等方式处理可降低鲢制品中小清蛋白的含量,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清蛋白的胃液消化稳定性;高压几乎可完全破坏小清蛋白的IgG结合能力,是较为理想的降低食物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加工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加工 免疫活性
下载PDF
日本鳗鲡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的过敏原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光明 史千玉 +4 位作者 蔡秋凤 潘冰青 翁武银 苏文金 曹敏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83-1890,共8页
以日本鳗鲡皮与肌肉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溶、酸溶、盐析、冻干等方法纯化得到胶原蛋白,采用加热、饱和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纯化得到两种亚型的小清蛋白(PV-Ⅰ和PV-Ⅱ),纯化的目标蛋白经动物特异性抗... 以日本鳗鲡皮与肌肉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溶、酸溶、盐析、冻干等方法纯化得到胶原蛋白,采用加热、饱和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纯化得到两种亚型的小清蛋白(PV-Ⅰ和PV-Ⅱ),纯化的目标蛋白经动物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印迹实验确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分别与鱼类过敏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且二者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体外模拟胃液消化实验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均具有较高的消化稳定性。结果提示,日本鳗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具有较高的消化稳定性和免疫原性,二者可引发不同患者的IgE介导特异性超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胶原蛋白 小清蛋白 过敏原 免疫分析 免疫交叉反应 模拟胃液消化
下载PDF
鲤鱼小清蛋白的纯化及其过敏原性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光明 梁银龙 +3 位作者 苏文金 张凌晶 郭翎琳 曹敏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分离纯化鲤鱼小清蛋白(parvalbumin),并对其进行过敏原性鉴定,为建立鱼类过敏原检测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鲤鱼小清蛋白,采用点杂交和特异性IgE检测试剂盒筛选鱼类过敏者血清,应用聚丙烯酰胺... 目的:分离纯化鲤鱼小清蛋白(parvalbumin),并对其进行过敏原性鉴定,为建立鱼类过敏原检测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鲤鱼小清蛋白,采用点杂交和特异性IgE检测试剂盒筛选鱼类过敏者血清,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确定纯化目标蛋白的性质。结果:硫酸铵分级盐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方法可以得到电泳纯单一目标蛋白;小鼠抗蛙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印迹实验表明,所得纯化蛋白是小清蛋白。此外,免疫杂交结果显示,鱼类过敏者血清能与纯化的小清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证实了鲤鱼小清蛋白的过敏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小清蛋白 过敏原 纯化 过敏原性鉴定
下载PDF
鲢鱼小清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秋凤 曹敏杰 +3 位作者 刘光明 刘源 杜雪莉 王锡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1-734,738,共5页
目的:制备抗鲢鱼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柱层析等方法纯化鲢鱼小清蛋白;以纯化的小清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鲢鱼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 目的:制备抗鲢鱼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柱层析等方法纯化鲢鱼小清蛋白;以纯化的小清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鲢鱼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法确定抗体亚型;通过腹水诱生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以Protein G Sepha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运用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以ELISA法分析单克隆抗体的结合位点。结果:从100 g鲢鱼肌肉中可获得约30 mg高纯度小清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得到的抗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A4-C1)纯度较高,亚类为IgG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4-C1只与鱼肉粗提物中的小清蛋白产生反应,特异性良好;ELISA分析表明,制备的抗鲢鱼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与商品化抗蛙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PARV-19)的结合位点可能具有很大部分的重叠,或者存在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结论:研究中制备的杂交瘤细胞株能稳定分泌高特异性的抗鲢鱼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后续淡水鱼类小清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鲢鱼 单克隆抗体 纯化 特异性
下载PDF
小清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农小献 宾石玉 +3 位作者 蒙涛 陈敦学 刘希良 张建社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1年第6期887-891,共5页
小清蛋白作为维持细胞内钙离子交换的钙结合蛋白,是脊椎动物体内肌浆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调节细胞内钙离子交换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简要综述了小清蛋白的分布、分类、结构和作用机理等,重点介绍小清蛋白在鱼肌肉运动、系统发育和神经... 小清蛋白作为维持细胞内钙离子交换的钙结合蛋白,是脊椎动物体内肌浆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调节细胞内钙离子交换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简要综述了小清蛋白的分布、分类、结构和作用机理等,重点介绍小清蛋白在鱼肌肉运动、系统发育和神经组织中的作用以及由小清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钙结合蛋白 肌肉运动 过敏
下载PDF
鲤鱼小清蛋白过敏原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有明 刘红 +1 位作者 陈红兵 高金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85-388,共4页
以普通鲤鱼为材料,采用磷酸盐粗提、及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纯化出鲤鱼中主要过敏原——鲤鱼小清蛋白。结果显示,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制取的鲤鱼小清蛋白纯度达90%以上,该方法为过敏原鲤鱼小清蛋白的分离研究提供了可行的实验参数。
关键词 鲤鱼 小清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 纯化 过敏原
下载PDF
力竭运动对大鼠前额叶皮层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及NMDAR2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书强 刘晓莉 +1 位作者 乔德才 郑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力竭运动后大鼠前额叶皮层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探讨运动疲劳对前额叶皮层神经微环路可塑性的影响,同时观察前额叶皮层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B亚型(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 NR2B subu... 目的:通过观察力竭运动后大鼠前额叶皮层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探讨运动疲劳对前额叶皮层神经微环路可塑性的影响,同时观察前额叶皮层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B亚型(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 NR2B subunit,NMDAR2B)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运动疲劳中枢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一次力竭运动组、重复力竭运动组和对照组。力竭运动方案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Bedford渐增负荷动物运动方案:I级:8.2 m/min,15 min;II级:15 m/min,15 min;III级:20 m/min,至力竭,重复力竭运动组连续进行7天力竭性跑台运动,在运动力竭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大鼠前额叶皮层PV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情况,并记录阳性细胞个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前额叶皮层NMDAR2B的表达情况。结果:一次力竭运动组及重复力竭运动组大鼠前额叶皮层PV阳性神经元个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前额叶皮层NMDAR2B阳性神经元在对照组和重复力竭运动组未见明显表达,一次力竭运动组可见阳性神经元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一次力竭运动组NMDAR2B表达相对较高,而重复力竭运动组表达相对较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NMDAR2B表达与运动距离呈显著负相关(P<0.01,r=-0.936)。结论:力竭运动通过PV阳性神经元的局部环路的调节影响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网络的可塑性,其参与了运动疲劳的中枢调节,为运动疲劳中枢机制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NMDAR2B 小清蛋白 前额叶皮层 中枢调节
原文传递
小清蛋白在孤独症模型大鼠上丘中表达的年龄变化(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理 王中平 +2 位作者 孙燕 彭裕文 李瑞锡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目的:研究小清蛋白(PV)在孤独症模型大鼠上丘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胚胎期丙戊酸受药大鼠孤独症模型发育过程中上丘内PV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PV蛋白的表达。结果:孤独症模型大鼠上丘PV阳性神经元的数... 目的:研究小清蛋白(PV)在孤独症模型大鼠上丘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胚胎期丙戊酸受药大鼠孤独症模型发育过程中上丘内PV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PV蛋白的表达。结果:孤独症模型大鼠上丘PV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在幼年期(生后20d)明显增多,而在成年时期减少;PV蛋白的表达也相应地在幼年期增多,成年期降低(生后90d,P<0.05)。结论:上丘内PV的表达随发育阶段而呈现的先增高后降低的表达变化,可能与孤独症特有的眼扫视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丙戊酸 上丘 孤独症 动物模型 大鼠
原文传递
紫红笛鲷过敏原小清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荔 吴曾闵 刘志刚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克隆紫红笛鲷(Lutianus argentimaculatus)过敏原小清蛋白(parvalbumin)基因。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多种鱼的小清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性比对,根据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简并性引物,通过实时(RT)-PCR和3′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 目的克隆紫红笛鲷(Lutianus argentimaculatus)过敏原小清蛋白(parvalbumin)基因。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多种鱼的小清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性比对,根据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简并性引物,通过实时(RT)-PCR和3′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紫红笛鲷小清蛋白的全长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紫红笛鲷全长608 bp的新基因,开放阅读框为330个碱基,编码109个氨基酸,经分析该蛋白分子量约为11.5kD,等电点为4.35。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克隆的基因与其他鱼类过敏原小清蛋白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成功克隆出紫红笛鲷过敏原小清蛋白基因(登录号为:EF591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笛鲷 过敏源 小清蛋白 基因克隆
下载PDF
纹状体边缘区P物质和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参与运动疲劳所致大鼠认知功能下降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丽娜 张欣欣 祁金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运动疲劳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marginal division,Mr D)内与学习记忆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情况,揭示运动疲劳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和运动疲劳组(E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通过检测运动疲劳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marginal division,Mr D)内与学习记忆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情况,揭示运动疲劳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和运动疲劳组(E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纹状体边缘区P物质(substance P,SP)和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表达变化情况,并通过Y迷宫主动回避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SP免疫阳性纤维沿背腹方向呈带状密集分布于Mr D内,PV阳性细胞多层密集平行排于Mr D内,形态呈梭形,明显区分于纹状体其他区域。EG大鼠Mr D内SP阳性纤维染色灰度值和PV阳性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CG大鼠(P<0.05,P<0.01),并且EG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也显著低于CG(P<0.05,P<0.01)。结论:运动疲劳导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学习记忆相关分子SP和PV表达的显著下降的同时其学习记忆能力也明显降低,提示纹状体边缘区参与了运动疲劳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学习记忆 纹状体边缘区 P物质 小清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内侧前额叶的小清蛋白神经元调控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4
17
作者 耿飞 陈远寿 +2 位作者 罗芸 田丹 卢癸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679-2683,共5页
目的探讨前额叶小清蛋白神经元对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病毒注射,在小鼠内侧前额叶小清蛋白神经元上表达光敏感通道(ChR2)。免疫荧光和离体脑片电生理实验检测病毒的表达和光敏感通道在小清蛋白神经元的特异性表达。在体调控内侧... 目的探讨前额叶小清蛋白神经元对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病毒注射,在小鼠内侧前额叶小清蛋白神经元上表达光敏感通道(ChR2)。免疫荧光和离体脑片电生理实验检测病毒的表达和光敏感通道在小清蛋白神经元的特异性表达。在体调控内侧额叶的小清蛋白神经元后,通过悬尾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来检测抑郁样的行为。旷场试验用来检测小鼠的运动能力。结果病毒可以在内侧前额叶小清蛋白神经元上特异性地表达。离体激活表达光敏感通道的神经元可以诱导出电流及电位。在体特异性地激活内侧前额叶小清蛋白神经元可快速诱导小鼠抗抑郁样的行为。小鼠悬尾实验中挣扎的时间增加(F=12.98,P=0.002 6),糖水偏好增加(F=5.35,P=0.039),而小鼠的运动能力并没有变化(F=1.67,P=0.33)。结论前额叶小清蛋白神经元发挥着抗抑郁样的效应,加深了对抑郁样行为的细胞机制的认识,有助于理解情感紊乱的病理学机制,并为功能性干预提供一个可能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前额叶 抑郁
下载PDF
小清蛋白、钙视网膜蛋白在皮质发育不良大鼠大脑皮质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敏 晏勇 +3 位作者 冯占辉 张建刚 黄华 张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了解小清蛋白(PV)、钙视网膜结合蛋白(CR)在皮质发育不良(CD)大鼠大脑皮质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鉴别CD和参与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孕15d的SD大鼠腹腔注射卡莫司汀建立子代鼠CD模型,P30行热水浴诱发惊厥实验,组织病理学技术观察... 目的了解小清蛋白(PV)、钙视网膜结合蛋白(CR)在皮质发育不良(CD)大鼠大脑皮质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鉴别CD和参与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孕15d的SD大鼠腹腔注射卡莫司汀建立子代鼠CD模型,P30行热水浴诱发惊厥实验,组织病理学技术观察仔鼠皮质结构改变,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PCR技术检测PV、CR在大鼠大脑皮质的表达。结果①模型鼠热水浴诱发惊厥潜伏期缩短;②免疫组化示模型鼠大脑皮质PV阳性细胞数量([77.50±4.49个)/视野]较对照组([37.28±2.72)个/视野]减少(P<0.05)、空间分布紊乱、皮质浅层出现阳性细胞结节和阳性细胞空白区,CR的表达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③免疫荧光示模型鼠PV阳性细胞减少,胞体增大;④RT-PCR检测示模型鼠PV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CR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PV可作为鉴定CD的指标;表达PV的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损伤可能在CD所致的难治性癫痫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钙视网膜结合蛋白 难治性癫痫 卡莫司汀 皮质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泛素连接酶和小清蛋白在脑性瘫痪小鼠模型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明 胡莹莹 +2 位作者 魏云艳 朱虹 王德广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泛素连接酶(Huwe1)和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在脑性瘫痪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新生7 d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按Rice的方法手术通过结扎小鼠单侧颈总动脉并缺氧来制作脑性瘫痪模型。对照组麻醉... 目的:探讨泛素连接酶(Huwe1)和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在脑性瘫痪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新生7 d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按Rice的方法手术通过结扎小鼠单侧颈总动脉并缺氧来制作脑性瘫痪模型。对照组麻醉后仅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单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剪断,然后缝合伤口,未置于缺氧环境。各组小鼠分别在术后7 d、14 d、21 d、28 d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脑、作冰冻切片,片厚30μm,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Huwe1和PV的表达。结果:(1)Huwe1和PV在对照组成年小鼠脑中广泛表达,在小鼠发育过程中海马各区Huwe1和PV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至成年时趋于稳定;(2)模型组小鼠自术后7 d起,模型组损伤侧海马CA1、CA3、DG区Huwe1的表达均高于其对侧和对照组(P<0.05);PV的表达虽然高于其对侧,却又低于其对照组(P<0.05)。结论:Huwe1在脑性瘫痪小鼠模型损伤侧海马中表达增高可能与脑损伤后其清除异常蛋白有关。PV的低表达可能与脑缺血有关,其损伤侧一过性的高表达提示可能与脑损伤后PV缓冲胞内钙超载的能力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泛素连接酶 小清蛋白 海马 小鼠
原文传递
大鼠视皮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神经元周围网络与小清蛋白的发育性共表达关系及其与视皮层可塑性关键期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唐鑫子 魏莎莉 +2 位作者 郑莎 何翔宇 黎一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9-723,F0004,共6页
目的:探讨出生后的Long Evans大鼠视皮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小清蛋白(PV)、神经元周围网络(PNs)三者发育性共表达的关系及其与视皮层发育可塑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对生后3(关键期起始)、4(高峰)、... 目的:探讨出生后的Long Evans大鼠视皮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小清蛋白(PV)、神经元周围网络(PNs)三者发育性共表达的关系及其与视皮层发育可塑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对生后3(关键期起始)、4(高峰)、5(后期)、7(终止)、9(成年)周龄的Long Evans大鼠视皮层分别进行tPA、NeuN、DAPI和tPA、PV、PNs三重标记以检测它们的表达随发育的时空关系.结果:tPA+ PNs阳性细胞密度在4周龄显著增加达高峰,随后在9周龄显著减少,tPA+PV和PV+PNs阳性细胞密度在3周龄已达峰值并维持至4周龄,在5周龄显著减少至最低水平,随后显著增加至成年高水平;tPA+PV/tPA和PV+PNs/PNs比值在3周龄已达最大值,在5周龄显著降至最低,随后显著上升至成年水平;tPA+ PV+ PNs阳性细胞密度在可塑性关键期的高峰期即4周龄出现峰值.结论:PNs对PV的包绕随发育的变化可能是PNs参与关键期终止的结构基础;存在tPA+ PV+ PNs阳性细胞,此类神经元在可塑性高峰期富集提示它们可能与关键期可塑性的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可塑性 关键期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小清蛋白 神经元周围网络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