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纤维性肾小球病
1
作者 王刘伟 于露 +3 位作者 翟子涵 郭艳红 袁亚培 唐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34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血清肌酐升高。肾活检病理光镜示大量新月体形成伴袢坏死,电镜示上皮下、基膜内及系膜区杂乱分布的纤维样结构(直径12~30 nm)沉积,肾小球免疫组化染色DNAJ热... 34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血清肌酐升高。肾活检病理光镜示大量新月体形成伴袢坏死,电镜示上皮下、基膜内及系膜区杂乱分布的纤维样结构(直径12~30 nm)沉积,肾小球免疫组化染色DNAJ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B9(DNAJB9)阳性,诊断为DNAJB9相关纤维性肾小球病、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给予利妥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NAJ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B9相关纤维性肾小球
下载PDF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MCP-1和sFlt-1表达与肾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韩霞 夏丽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8-52,57,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01—2020-03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2例(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 目的: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01—2020-03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2例(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128例(对照组)。研究组依据肾功能损害情况分为A组(肾功能正常16例)、B组(轻中度肾功能损害88例)、C组(重度肾功能损害18例);根据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肾功能衰竭组(22例)和病情缓解组(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MCP-1、sFlt-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受试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采用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Pearson法分析MCP-1、sFlt-1与BUN、Scr、eGF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CP-1、sFlt-1水平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MCP-1、sFlt-1、BUN、Scr水平较高(P<0.05),eGFR较低(P<0.05)。C组BUN、Scr、MCP-1、sFlt-1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P<0.05),B组BUN、Scr、MCP-1、sFlt-1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CP-1与BUN、Scr均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sFlt-1与BUN、Scr均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与病情缓解组相比,肾功能衰竭组患者清中MCP-1、sFlt-1水平较高(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MCP-1、sFlt-1水平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967、0.965,MCP-1联合sFlt-1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984,灵敏度100.00%,特异度94.00%。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MCP-1、sFlt-1水平明显上升,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滤过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慢性肾小球肾炎 预后
下载PDF
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52例临床与病理特征
3
作者 魏瑾莹 黄瑶 +7 位作者 袁曙光 陈晓君 符晓 李峥 李瑛 孙林 刘虹 朱雪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目的:随着对补体失调研究的深入,以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日益受到关注,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病理类型间症状及预后差异具有异质性。为避免误诊及漏诊,本研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 目的:随着对补体失调研究的深入,以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日益受到关注,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病理类型间症状及预后差异具有异质性。为避免误诊及漏诊,本研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2013年6月至2022年10月行肾活检诊断为以C3沉积为主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PIGN)组(n=15)和非感染后肾小球肾炎(non-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N-PIGN)组(n=37)。进一步行N-PIGN亚组分析,分为C3独立沉积组(n=16)与C3复合沉积组(n=21),或C3肾病(C3 glomerulopathy,C3G)组(n=27)与非C3肾病(N-C3G)组(n=10)。结果:PIGN组相较于N-PIGN组,活检时血清肌酐值更低(84.60μmol/L vs 179.62μmol/L,P=0.001),补体C3值更低(0.36 g/L vs 0.74 g/L,P<0.001),病理慢性化病变程度更轻。在N-PIGN亚组分析中,C3复合沉积组较C3独立沉积组血清肌酐值更高(235.30μmol/L vs 106.70μmol/L,P=0.004),24 h尿蛋白值更高(4025.62 mg vs 1981.11 mg,P=0.037)。PIGN组的预后好于N-PIGN组(P=0.049),C3独立沉积组的预后好于C3复合沉积组(P=0.017),C3G组的预后好于N-C3G(P=0.018)。结论: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涵盖多种病理类型,诊断C3G前需先排除PIGN,但对于非典型PIGN患者仍需要警惕C3G叠加或者相互转化;此外,荧光显微镜下经典补体C1q的沉积可能提示肾预后不良,应加强相关诊治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 C3肾病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肾脏病理
下载PDF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4
作者 程庆砾 孙鲁英 +2 位作者 方敬爱 刘伟敬 刘玉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80-282,共3页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肾小球疾病的一种病理类型,其病理特征为局灶性和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改变,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是临床公认的一种难治性肾脏疾病。FSGS在1957年由Rich首先描述...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肾小球疾病的一种病理类型,其病理特征为局灶性和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改变,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是临床公认的一种难治性肾脏疾病。FSGS在1957年由Rich首先描述,是儿童和成人肾病综合征中较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性别男女之比为2∶1,我国原发性FSGS患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0.5%^([1]),约20%的患者最终会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脏疾病 成人肾病综合征 节段性 中西医 FSGS 病理特征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尿Dickkopf-3与远期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王炎 李志云 +2 位作者 贾铁兵 廖华 田艳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评估诱导应激的Dickkopf-3(DKK3)可能与持续的肾损伤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相关。本研究旨在确定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尿DKK3水平与进一步eGFR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间... 目的评估诱导应激的Dickkopf-3(DKK3)可能与持续的肾损伤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相关。本研究旨在确定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尿DKK3水平与进一步eGFR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间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完善入组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采用SPSS 21.00及GraphPad Prism 8.0.1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界值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SAKI患者。尿DKK3中位水平为843(765.0,998.0)pg/mg。基线eGFR的中位水平为75.3(72.1,77.6)mL/(min·1.73 m^(2))。根据ROC曲线及约登指数可知,当尿DKK3水平为862 pg/mg时,在eGFR下降的患者之间具有最高的鉴别准确性(约登指数0.78,敏感性77.8%,特异性100%);尿DKK3水平较高的患者与各阶段患者eGFR损失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98,17.900;P<0.05);在整个队列研究中,尿DKK3水平与基线eGFR、近3个月及近6个月eGFR的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s=-0.128,-0.368,-0.254,-0.457,-0.218,-0.468,P<0.05),且在尿DKK3>862 pg/mg组,尿DKK3与基线、近3个月及近6个月eGFR呈强负相关(rs=-0.368,-0.457,-0.468,P<0.05)。结论在SAKI患者中,高水平的尿DKK3与患者随后较高的eGFR损失相关,这对于确定慢性肾脏病(CKD)进展风险较高的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kopf-3 慢性肾脏病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基于肾小球滤过率的肾上腺醛固酮瘤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研究
6
作者 常钰朋 耿茜茜 +6 位作者 火睿 孙侃 常向云 李军 朱凌云 董玉洁 罗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0-1486,共7页
背景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类型。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者,虽然共识推荐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作为APA的筛查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流程,ARR切点值范围变化大。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可靠、快捷的预测模型... 背景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类型。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者,虽然共识推荐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作为APA的筛查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流程,ARR切点值范围变化大。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可靠、快捷的预测模型协助鉴别APA。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APA的相关性,基于此构建APA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收集2012—2022年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上腺内分泌激素评估后行手术治疗病理回报为单侧肾上腺肿物患者493例,根据APA和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的诊断标准,最终纳入APA组155例,无功能腺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113例。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生化资料等。按照GFR四分位数水平将患者分组,分析GFR与APA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PA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准度,Hosmer-Lemeshow检测模型的拟合度,运用决策曲线与临床获益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按照GFR四分位数进行分组(Q1~Q4组),Q1组:≥107.4 mL·min^(-1)·(1.73 m^(2))^(-1)(n=67),Q2组:99.7~107.3 mL·min^(-1)·(1.73 m^(2))^(-1)(n=67),Q3组:88.6~99.6 mL·min^(-1)·(1.73 m^(2))^(-1)(n=67),Q4组:≤88.5 mL·min^(-1)·(1.73 m^(2))^(-1)(n=67),各组APA发生率分别为47.8%(32/67)、53.7%(36/67)、58.2%(39/67)、71.6%(48/67)。Logistic回归趋势性检验提示随着GFR水平降低,APA患病风险呈趋势性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160mmHg(OR=5.209,95%CI=2.531~10.720)、高血压病程≥59个月(OR=4.326,95%CI=1.950~9.595)、血钾<3.25 mmol/L(OR=4.714,95%CI=2.046~10.860)、GFR[Q4组:≤88.5 mL·min^(-1)·(1.73 m^(2))^(-1)](OR=4.106,95%CI=1.492~11.300)、基础血浆醛固酮>13.42 ng/dL(OR=8.756,95%CI=4.320~17.749)为A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根据多因素筛选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0.859~0.936),以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898,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χ^(2)=14.059,P=0.080)。预测概率阈值在0.10~0.90时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随着GFR水平降低,APA患病风险呈趋势性升高。基于收缩压、高血压病程、血钾、GFR四分位分组、基础血浆醛固酮5种因素构建的APA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可帮助识别APA,有助于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小球滤过率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表达与肾病预后不良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廖敏 宋勇波 +5 位作者 魏卓 刘小兵 程魁 范哲奇 双松涛 祝存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脏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组织P2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脏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的表达。所有患者均接受跟踪随访24个月,统计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的表达,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8.69±6.83)%、(55.94±8.08)%、(33.47±5.72)%;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7.24%,预后不良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27阳性细胞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升高、24 h蛋白尿增多、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新月体与P21、PCNA阳性表达率升高、P27阳性细胞表达率降低均是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gA肾病肾小球系膜组织存在P21、P27、PCNA阳性表达,IgA肾病预后不良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者,P27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者,且均为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P21 P27 增殖细胞核抗原 小球硬化
下载PDF
消尿蛋白饮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TGF、HIF-1α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李传会 陈小平 +3 位作者 王悦 季景 郑泽栋 陈建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消尿蛋白饮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脾肾阳虚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尿蛋白饮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脾肾阳虚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该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8例CGN脾肾阳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两组根据指南进行常规干预方案;对照组采取缬沙坦胶囊干预;治疗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西药干预,并采取消尿蛋白饮内服。两组疗程为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脾肾阳虚证单项症状评分以及血清CTGF和HIF-1α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36/39)较对照组(69.23%,27/39)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Upro)显著减少,且治疗组以上指标减少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脾肾阳虚证单项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CTGF和HIF-1α水平显著减少,且治疗组以上指标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于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消尿蛋白饮治疗CGN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更优,在改善肾功能、中医证候方面有促进作用,且能下调血清CTGF、HIF-1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消尿蛋白饮 脾肾阳虚证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低氧诱导因子-1Α
原文传递
双硫仑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雁宇 吕欣 +3 位作者 黄晓光 任小军 王雪 于为民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双硫仑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双硫仑治疗癌症的具体机制,如抑制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活性、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抑制核因... 双硫仑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双硫仑治疗癌症的具体机制,如抑制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活性、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抑制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活性,促进与核蛋白定位蛋白4(nuclear protein localization protein 4,NPL4)的结合、抑制FROUNT蛋白等,并在多种癌症模型中证明了双硫仑的抗癌活性。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一种类型,该病一旦被确诊,就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治疗,尽量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研究表明,双硫仑可通过抑制C-C趋化因子受体2型/C-C趋化因子受体5型(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CCR-2/CCR-5)和FROUNT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抑制巨噬细胞的迁移、聚集、活化来缓解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这表明双硫仑对该类患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简要回顾了双硫仑最新研究中阐明的相关作用分子机制,展望了未来双硫仑作为新的药物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仑 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 巨噬细胞
下载PDF
甘草酸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性因子及纤维化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李媛 王珍 +1 位作者 曹雪 侯绍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GA)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 MES13)炎性因子及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 MES13)分为对照(NG)组(5.6 mmol/L葡萄糖)、高糖(HG)组(30 mmol/L葡萄糖)及HG+GA组(30 mmol/L葡萄糖+200... 目的探讨甘草酸(GA)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 MES13)炎性因子及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 MES13)分为对照(NG)组(5.6 mmol/L葡萄糖)、高糖(HG)组(30 mmol/L葡萄糖)及HG+GA组(30 mmol/L葡萄糖+200μmol/L GA)。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及纤维化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IL-1β、TNF-α、α-SMA在细胞内的荧光表达强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TNF-α、IL-6及IL-8的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IL-1β、TNF-α、IL-6、IL-8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HG组比较,HG+GA组IL-1β、TNF-α、IL-6、IL-8和α-SMA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内IL-1β、TNF-α和α-SMA因子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与HG组相比,HG+GA组细胞内IL-1β、TNF-α和α-SMA因子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IL-6、TNF-α和IL-8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HG组比较,HG+GA组IL-1β、IL-6、TNF-α、IL-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甘草酸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炎性因子及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高糖 甘草酸 小球系膜细胞 炎性因子 纤维化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多示例学习的免疫介导性肾小球疾病自动分类方法
11
作者 龙楷兴 翁丹仪 +3 位作者 耿舰 路艳蒙 周志涛 曹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5-593,共9页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多模态深度学习方法,联合光学显微镜(OM)、免疫荧光显微镜(I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应的3种图像进行免疫介导性肾小球疾病分类。方法基于273例患者的病理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构建多模态多示例模型对3种免疫介导性的...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多模态深度学习方法,联合光学显微镜(OM)、免疫荧光显微镜(I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应的3种图像进行免疫介导性肾小球疾病分类。方法基于273例患者的病理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构建多模态多示例模型对3种免疫介导性的肾小球疾病——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膜性肾病(MN)、狼疮性肾炎(LN)进行分类。该模型采用示例水平的多示例学习(I-MIL)方法挑选患者的TEM图像并与同一患者的OM图像和IM图像进行多模态特征融合。通过该模型与单模态、双模态模型的比较,探究3种模态之间的不同组合形式以及模态特征融合方式的特性。结果联合OM、IM以及TEM图像建立的多模态多示例模型准确率为(88.34±2.12)%,优于准确率为(87.08±4.25)%的最优的单模态模型,以及准确率为(87.92±3.06)%的最优的双模态模型。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基于OM、IM及TEM三种模态图像的多模态多示例模型,并验证了采用多示例学习结合多模态学习方法对免疫介导性肾小球疾病分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活检病理 小球疾病 深度学习 多模态融合 多示例学习
下载PDF
毛兰素调节Slit2/Robo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12
作者 张菊云 陈绵雄 +1 位作者 华炳红 蒙绪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 探讨毛兰素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slit同源蛋白2(Slit2)/轴突导向受体蛋白1(Robo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持续饲养雄性SD大鼠8周,ip给予链脲佐菌素35 mg·kg^(-1)制备DN大... 目的 探讨毛兰素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slit同源蛋白2(Slit2)/轴突导向受体蛋白1(Robo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持续饲养雄性SD大鼠8周,ip给予链脲佐菌素35 mg·kg^(-1)制备DN大鼠模型。将DN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及模型+毛兰素10,20和40 mg·kg^(-1)组(ig给予毛兰素,持续8周),每组10只,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ig给予0.5%羟甲基纤维素钠,持续8周)。尿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和血肌酐(Scr)水平,PAS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31(CD31)和足细胞标志蛋白(PCX)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Slit2和Robo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PG、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以及肾组织CD31、Slit2和Rob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新增肾小球毛细血管,并出现肾小球肥大和系膜面积扩张,存在非管状CD31染色,缺少相邻PCX染色,以及部分CD31管状区域染色也缺乏相邻的PCX染色。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毛兰素10,20和40 mg·kg^(-1)组大鼠FPG、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及肾组织CD31、Slit2和Rob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肾组织新增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球肥大和系膜面积扩张现象减轻,CD31管状区域染色与PCX足细胞区域染色基本相邻。结论 毛兰素可能通过抑制Slit2/Robo1信号通路而抑制D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兰素 Slit同源蛋白2 轴突导向受体蛋白1 糖尿病肾病 小球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肾小球滤过率与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宰雄跃 孔瑶 +4 位作者 李昌增 夏云琪 郑光拓 李璟 汤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并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261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突发性聋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析突发性聋预... 目的 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并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261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突发性聋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1)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值(dB)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2);(2)eGFR水平在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听力损失类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eGFR水平和听力损失类型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eGF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42~0.766),预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约登指数为0.360时,最佳决策阈值为103.50 mL·min~(-1)·1.73 m~(-2)。结论 (1)eGFR水平与突发性聋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听力损失类型有关。(2)eGFR水平和听力损失类型是突发性聋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小球滤过率 肾功能 预后
下载PDF
5例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14
作者 汪凤 刘小妹 +4 位作者 徐佳奕 王福妹 苏雪松 周华 王艳秋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GNMI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PGNMI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 5例PGNMID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7~68岁,病程2.5~60.0个月,2例病程超过1年,5例均呈肾... 目的 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GNMI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PGNMI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 5例PGNMID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7~68岁,病程2.5~60.0个月,2例病程超过1年,5例均呈肾病综合征,伴高血压病史,4例镜下血尿,3例肾功能异常。仅1例血清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比率异常。光镜下,5例患者的肾脏均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免疫荧光下,PGNMID患者肾小球仅见免疫球蛋白G3和κ轻链沉积;电镜显示PGNMID患者肾脏系膜、内皮下和(或)上皮下颗粒状沉积物。结论 PGNMID患者常出现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下降,需尽早行肾脏病理检查,以提高PGNMID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单克隆免疫蛋白病 肾脏活检
下载PDF
EuroSCORE评分、SYNTAX-Ⅱ评分及肾小球滤过率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5
作者 孟祥宽 王丕杉 +3 位作者 金琪琳 王坡 房磊 曹向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EuroSCORE评分、SYNTAX-Ⅱ评分及肾小球滤过率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首次行CABG术的ACS患者,随访并记录CABG发生情况,分为非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MACE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EuroSCORE评分、SYNTAX-Ⅱ评分及肾小球滤过率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首次行CABG术的ACS患者,随访并记录CABG发生情况,分为非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MACE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EuroSCORE评分、SYNTAX-Ⅱ评分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用ROC曲线分析uroSCORE评分、SYNTAX-Ⅱ评分及肾小球滤过率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期为24.03(21.08,25.10)个月,无失访者,32例(26.23%)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MACE。非MACE组左心房内径(LAD)、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EuroSCORE评分、SYNTAXⅡ评分低于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eGFR、LVEF、EuroSCORE评分、SYNTAX-Ⅱ评分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uroSCORE评分预测预后特异度最高,SYNTAX-Ⅱ评分预测灵敏度最高,EuroSCORE评分、SYNTAX-Ⅱ评分、肾小球滤过率预测CABG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40、0.735、0.542(均P<0.05)。结论:EuroSCORE评分、SYNTAX-Ⅱ评分及肾小球滤过率可较好地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EuroSCORE评分 SYNTAX-Ⅱ评分 小球滤过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下载PDF
METTL3调控miR-126-5p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焦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冯琦 徐超 布合力其·麦麦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64-571,共8页
目的:研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调控miR-126-5p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焦亡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将HRMC分为7组,即对照组、高糖处理组、pcD-null组、pcD-METTL3组、pcD-METTL3+miR-126-5p抑制剂(inhibitor)组、pcD-METTL3... 目的:研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调控miR-126-5p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焦亡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将HRMC分为7组,即对照组、高糖处理组、pcD-null组、pcD-METTL3组、pcD-METTL3+miR-126-5p抑制剂(inhibitor)组、pcD-METTL3+inhibitor-NC组、pcD-METTL3+inhibitor+AKT抑制剂(AZD5363)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焦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26-5p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ETTL3、Gasdermin D、NLRP3、磷酸化(p-)AKT、p-NF-κB表达。用RNA甲基化免疫沉淀技术(Me-RIP)测定miR-126-5p前体的m6A修饰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较,高糖处理组细胞焦亡增多,miR-126-5p前体N6-甲基腺苷(m6A)修饰增加,p-AKT和p-NF-κB表达水平升高,METTL3和miR-126-5p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转染METTL3过表达载体后,高糖处理的细胞上述指标发生了显著逆转(均P<0.05)。而在过表达METTL3的基础上加入miR-126-5p inhibitor后,miR-126-5p表达下调,细胞焦亡增多,p-AKT、p-NF-κB表达上调(均P<0.05),但METTL3表达水平和miR-126-5p前体m6A修饰无显著变化(P>0.05)。在过表达METTL3的基础上加入AZD5363后,细胞焦亡减少(P<0.05),p-AKT、p-NF-κB表达下调,METTL3和miR-126-5p表达及miR-126-5p前体m6A修饰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METTL3促进miR-126-5p的m6A甲基化,并通过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减少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TL3 miR-126-5p N6-甲基腺苷 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焦亡
下载PDF
造核-包衣法制备Al_(2)O_(3)小球及其在丙烷直接脱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陈执 吴凡 +2 位作者 高新芊 贺雷 陆安慧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9,共11页
氧化铝(Al_(2)O_(3))载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催化剂的核心材料之一,而球形Al_(2)O_(3)载体取代条形Al_(2)O_(3)载体已成为大趋势,因此亟需发展绿色可行的制备球形Al_(2)O_(3)载体新方法。首先对滚球法进行了优化,以拟薄水铝石粉体为原料,硝... 氧化铝(Al_(2)O_(3))载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催化剂的核心材料之一,而球形Al_(2)O_(3)载体取代条形Al_(2)O_(3)载体已成为大趋势,因此亟需发展绿色可行的制备球形Al_(2)O_(3)载体新方法。首先对滚球法进行了优化,以拟薄水铝石粉体为原料,硝酸为胶溶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粘结剂,采用造核-包衣法制备了球形度好、强度高且比表面积大的Al_(2)O_(3)小球。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水粉比(质量比)、酸粉比(质量比)、粘结剂含量(质量分数)和抛丸时间对Al_(2)O_(3)小球的强度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酸粉比为0.050、水粉比为0.88、粘结剂含量为3%(质量分数)和每次抛丸时间为5 min,能够制备出粒径均匀、成品率高且强度高达43.0 N的Al_(2)O_(3)小球。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球形和粉末PtSn/Al_(2)O_(3)催化剂,并在温度为618℃、H_(2)和C_(3)H_(8)流量分别为3.6 mL/min和6.0 mL/min的条件下应用于丙烷直接脱氢反应,发现球形PtSn/Al_(2)O_(3)催化剂表现出与粉末PtSn/Al_(2)O_(3)催化剂接近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造核-包衣法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制备球形Al_(2)O_(3)载体的方法,可为球形Al_(2)O_(3)载体国产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小球 造核-包衣法 Al_(2)O_(3)成型 强度 丙烷直接脱氢
下载PDF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C3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
18
作者 成易兰 张璐 王惠明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29-232,共4页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C3肾小球肾炎(C3 glomerulopathy with monoclonal gammopathy,C3G-MIg)是一种罕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是50岁以上患者肾损伤的重要病因。C3GMIg关键的发病机制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作为自身抗体或通过直接裂解C3...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C3肾小球肾炎(C3 glomerulopathy with monoclonal gammopathy,C3G-MIg)是一种罕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是50岁以上患者肾损伤的重要病因。C3GMIg关键的发病机制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作为自身抗体或通过直接裂解C3的方式,过度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导致补体沉积进而损伤肾脏。针对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B细胞或浆细胞及过度激活的补体旁路途径,C3G-MIg的治疗可采取支持治疗、化疗、克隆抗体联合治疗的方法。本文回顾了有关C3G-MIg的研究,综述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为临床诊治C3G-MIg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蛋白 小球肾炎 补体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合并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赵煜成 马红珍 +1 位作者 祝忆婉 夏虹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133-136,共4页
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podocytic infolding glomerulopathy,PIG)是一种罕见的肾脏病变,其特征是足细胞内折叠进入肾小球基底膜,导致在增厚的肾小球基底膜内形成微球和(或)微管。目前已知的病例绝大多数来自于亚洲,且常与系统性红斑狼... 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podocytic infolding glomerulopathy,PIG)是一种罕见的肾脏病变,其特征是足细胞内折叠进入肾小球基底膜,导致在增厚的肾小球基底膜内形成微球和(或)微管。目前已知的病例绝大多数来自于亚洲,且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本文报道1例Ⅱ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重复活检后诊断为膜性伴增生性LN合并PIG的中年女性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 系统性红斑狼疮 足细胞 电镜 重复肾活检
下载PDF
特纳综合征合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
20
作者 卢敏 徐勇 +3 位作者 潘诗琪 李怡素 李楠楠 刘纪实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又名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是一种由性染色体X数量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2500[1],诊断金标准为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TS患者可表现为身材矮小、多数智力正常、性腺功能低下、肘外翻、颈蹼等...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又名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是一种由性染色体X数量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2500[1],诊断金标准为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TS患者可表现为身材矮小、多数智力正常、性腺功能低下、肘外翻、颈蹼等特征性体征[2]。TS常合并心血管畸形、自身免疫性疾病、泌尿系统畸形等[3]。TS合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未曾报道,故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诊断的一例TS合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综合征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闭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