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TabHLH112-2B基因克隆及每穗小穗数相关功能标记开发
1
作者 范子培 李龙 +3 位作者 史雨刚 孙黛珍 李超男 景蕊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13,共11页
bHLH(basic 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小麦TabHLH112-2B,该基因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构成,编码444个氨基酸,在315~364位氨基酸处具有一个典型的HLH保守结构域。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 bHLH(basic 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小麦TabHLH112-2B,该基因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构成,编码444个氨基酸,在315~364位氨基酸处具有一个典型的HLH保守结构域。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TabHLH112-2B在小麦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和根中表达量较高。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TabHLH112-2B启动子区含有植物激素应答、胁迫响应、与分生组织发育相关的多种顺式作用元件, qRT-PCR结果显示其表达响应ABA、IAA、MeJA等植物激素和干旱、高盐、低温、高温等胁迫处理。基因组序列多态性分析检测到启动子区域的2个SNP,分为2种单倍型。根据SNP-682开发分子标记并进行关联分析,发现该标记与干旱、高温等多种环境下的每穗小穗数显著相关,Hap-2B-2为每穗小穗数多的优异单倍型。研究结果为培育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优异基因资源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bHLH112-2B 分子标记 关联分析 每穗小穗数 优异单倍型
下载PDF
小麦穗型相关生长素通路基因发掘及TaARF23-A与小穗数关联分析
2
作者 谭丹 陈家婷 +10 位作者 郜钰 张晓军 李欣 闫贵云 李锐 陈芳 常利芳 张树伟 郭慧娟 畅志坚 乔麟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513,共8页
生长素是调控作物穗部形态的主要内源激素之一。为了发掘小麦中与穗型相关的生长素通路基因,本研究选择了纺锤穗型品系SY95-71和密穗品系CH7034,对其幼穗内源生长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Y95-71幼穗中的色胺含量显著高于CH7034。转... 生长素是调控作物穗部形态的主要内源激素之一。为了发掘小麦中与穗型相关的生长素通路基因,本研究选择了纺锤穗型品系SY95-71和密穗品系CH7034,对其幼穗内源生长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Y95-71幼穗中的色胺含量显著高于CH7034。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在高置信区间(P<0.01)范围内, SY95-71幼穗中富集到4个特有的生长素相关条目,并且色氨酸脱羧酶基因(负责将色氨酸转化为色胺)和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Auxin Response Factors,ARFs)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CH7034。对在SY95-71中高表达的2个ARF基因(TraesCS7A02G475700和TraesCS7A02G475600)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是位于7A染色体长臂上的一对串联重复基因,根据小麦ARF家族成员编号,将其分别命名为TaARF23-A1和TaARF23-A2。qRT-PCR结果证实SY95-71幼穗中TaARF23-A1和TaARF23-A2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CH7034。测序结果显示TaARF23-A的外显子序列在SY95-71和CH7034间具有2个SNP和1个InDel。根据InDel位点开发分子标记,并将其与SY95-71和CH7034的RILs群体在6个大田环境下的穗部表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TaARF23-A与小穗数显著相关(P<0.0001),其CH7034型等位变异比SY95-71型等位变异增加了1.67个小穗。本研究结果将为小穗发育机制解析提供参考,也为小麦理想穗型改良提供了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生长素 TaARF23-A 小穗数 分子标记
下载PDF
Lophopyrum elongatum (Host) A.Lve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登才 郑有良 +1 位作者 兰秀锦 魏育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15-116,121,共3页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Ee 染色体二体附加系或二体代换系为材料 ,研究了Lophopyrume longatumEe 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发现Lophopyrumelongatum的 4Ee 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很强的效应 ,5Ee 染色体、1Ee
关键词 小麦 小穗数 外源基因转移 染色体
下载PDF
巨穗小麦种质小穗数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晓玲 邓自发 解俊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2,共4页
巨穗小麦新种质材料是一具有茎秆粗壮、叶片短宽直立、穗大、粒大、结实率高等特点的种质资源。应用单体分析和双端体分析方法对"241"材料进行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新种质材料"241"的3A、1B、2B和6B染色体上具... 巨穗小麦新种质材料是一具有茎秆粗壮、叶片短宽直立、穗大、粒大、结实率高等特点的种质资源。应用单体分析和双端体分析方法对"241"材料进行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新种质材料"241"的3A、1B、2B和6B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小穗数的隐性基因,其中3A、1B和2B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强效,6B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弱效。通过双端体分析进一步将控制小穗数的基因定位到3AS、1BL和6BS上,其中3AS、6BS上可能具有控制"241"小穗数的新基因。控制"241"穗粒数和控制小穗数的基因可能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穗小麦 种质资源 小穗数 染色体定位 单体分析 双端体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小麦结实小穗数QTL分析
5
作者 马昊翔 董凡凡 +4 位作者 梁增浩 王曙光 王绘艳 景蕊莲 孙黛珍 《农学学报》 2014年第4期5-8,13,共5页
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抗旱高产小麦品种提供基础,以小麦‘旱选10号’/‘鲁麦14'DH群体为材料,在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2010年和2011年考察小麦主茎结实小穗数,通过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其Q... 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抗旱高产小麦品种提供基础,以小麦‘旱选10号’/‘鲁麦14'DH群体为材料,在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于2010年和2011年考察小麦主茎结实小穗数,通过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其QTL,研究控制小麦结实小穗数的数量性状基因.共检测到7个加性QTLs和2对上位性QTLs.加性QTL的LOD值介于2.56~5.08之间,分别位于2D、4A、6A和6B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7.19%~13.65%;上位性QTL的LOD值分别为5.24和5.47,分别位于3A和6B与4B和5B染色体上,对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3.71%和17.93%.其中QFns-6A-2于2010年正常灌溉和2011年2种水分条件下均被检测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结实小穗数 DH群体 QTL
下载PDF
春小麦品种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的配合力分析
6
作者 姬月梅 宋晓华 +1 位作者 刘生祥 陈素生 《农业科学研究》 2008年第3期5-8,共4页
通过双列杂交方式,对8个春小麦品种的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J678和J679的一般配合力较高,与其他亲本品种一般配合力效应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J678与J680,农666与J659的特殊配合力较高,与其... 通过双列杂交方式,对8个春小麦品种的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J678和J679的一般配合力较高,与其他亲本品种一般配合力效应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J678与J680,农666与J659的特殊配合力较高,与其他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结实小穗数 穗粒
下载PDF
小麦小穗数调控基因WAPO1的单倍型、遗传效应、地理分布及育种利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浦洋 周界光 +7 位作者 赵聪豪 唐华苹 牟杨 唐力为 邓梅 魏育明 兰秀锦 马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96-2209,共14页
小麦穗部性状直接与产量相关,是极重要的农艺性状。WAPO1编码F-box蛋白,是水稻小穗数发育相关基因APO1在小麦中的直系同源基因。本研究鉴定了WAPO1的优异单倍型,并对其遗传效应、地理分布和育种利用情况进行了鉴定。通过开发的KASP标记... 小麦穗部性状直接与产量相关,是极重要的农艺性状。WAPO1编码F-box蛋白,是水稻小穗数发育相关基因APO1在小麦中的直系同源基因。本研究鉴定了WAPO1的优异单倍型,并对其遗传效应、地理分布和育种利用情况进行了鉴定。通过开发的KASP标记对编码区第140位碱基变异SNP(G/T)进行鉴定,并使用前人报道的启动子InDel标记对WAPO1启动子115 bp的插入缺失进行鉴定,在中国地方小麦中进行单倍型鉴定。结果显示,在前人鉴定到的3种单倍型(H1:140^(G)+115^(deletion),H2:140^(T)+115^(insertion),H3:140^(G)+115^(insertion))基础上,鉴定到了新的第4种单倍型(H4:140^(T)+115^(deletion))并证明H2和H4为优异单倍型,能显著提高小麦每穗小穗数。将开发的KASP标记对223份世界小麦、144份中国育成小麦和119份四川小麦进行分型,筛选出优异单倍型并对其在育种中的利用和分布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优异单倍型在中国和世界范围都被广泛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PO1 每穗小穗数 优异单倍型 地理分布 育种利用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小麦穗长和小穗数同步测量 被引量:13
8
作者 路文超 罗斌 +3 位作者 潘大宇 赵勇 于春花 王成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6期210-215,共6页
小麦穗长和小穗数能够直接反映小麦产量,是育种家非常关心的两个穗部形态参数。为快速测量这两个参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穗长和小穗数同步测量方法,首先采用形态学处理算法去除麦芒得到麦穗主部图像,然后采用拟合麦穗主部... 小麦穗长和小穗数能够直接反映小麦产量,是育种家非常关心的两个穗部形态参数。为快速测量这两个参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穗长和小穗数同步测量方法,首先采用形态学处理算法去除麦芒得到麦穗主部图像,然后采用拟合麦穗主部中心曲线的方法来计算麦穗长度,最后采用将曲线穿过小穗区域并统计灰度差异的方法计算小穗数。针对4个品种的50个麦穗进行测量试验,以验证算法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穗长和小穗数同步提取算法不仅适用于较直立的麦穗,而且适用于弯曲的麦穗;和人工用直尺沿穗身测量穗长的方法相比,本文穗长提取算法测量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47cm,相对误差为3.95%;和人眼计数测量小穗数的方法相比,本文小穗数提取算法测量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6(≈2),相对误差为7.89%,能有效同步测量穗长和小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穗长 小穗数 同步测量 形态学处理 曲线拟合
下载PDF
超大穗小麦穗长和小穗数的配合力及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安静 张俊祖 +3 位作者 刘凤琴 王彬龙 赵会利 罗洪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3,共3页
为充分挖掘超大穗小麦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以3个超大穗小麦品系及2个普通小品种为亲本材料,对超大穗小麦的主茎穗长和小穗数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小穗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 为充分挖掘超大穗小麦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以3个超大穗小麦品系及2个普通小品种为亲本材料,对超大穗小麦的主茎穗长和小穗数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小穗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在主茎穗长上,86(306)和90(151)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多控制主茎穗长遗传的显性基因,而咸农151和84(79)具有较多控制穗长遗传的隐性基因;在小穗数上,86(306)和90(15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同时也具有较多控制小穗数遗传的显性基因,而小偃6号和咸农151具有较多控制小穗数遗传的隐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穗小麦 穗长 小穗数 配合力 遗传模型
下载PDF
春小麦穗分化不同阶段对小穗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士斌 赵阳林 +1 位作者 盛守龙 李卓夫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2期62-63,共2页
为了解春小麦穗分化的不同阶段对小穗数的影响,以小穗数有差异的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穗分化各个阶段的天数与总小穗数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尽量加快伸长期、单棱期的分化速率,缩短这2个分化时期的时间、延长二棱期分化的天数是提... 为了解春小麦穗分化的不同阶段对小穗数的影响,以小穗数有差异的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穗分化各个阶段的天数与总小穗数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尽量加快伸长期、单棱期的分化速率,缩短这2个分化时期的时间、延长二棱期分化的天数是提高春麦总小穗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小穗数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小麦不育小穗数QTL-qSsnps-5D遗传及育种选择效应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天航 蔡益彪 +13 位作者 熊永星 徐勤青 周晓涵 孔文超 李晶雪 程蕊 李诗慧 曹鸣苏 王晨阳 赵春华 秦冉 孙晗 吴永振 崔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1-822,共12页
qSsnps-5D为一个控制不育小穗数的主效稳定QTL,其优异等位基因来自小麦骨干亲本京411。本研究利用科农9204×京411衍生的包含187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KJ-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Kenong 9204 an... qSsnps-5D为一个控制不育小穗数的主效稳定QTL,其优异等位基因来自小麦骨干亲本京411。本研究利用科农9204×京411衍生的包含187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KJ-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Kenong 9204 and Jing 411)及314份育成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及育种选择效应解析,明确其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其在育种过程中的选择应用情况,评价其未来育种应用潜力。试验结果表明,qSsnps-5D在8套数据集中被定位于5D染色体上0.72~4.13 Mb之间,跨度约3.41 Mb。基于KJ-RIL群体及自然群体分析结果均表明,来自京411的优异等位基因可增加单株穗数,但对千粒重表现为极显著负向效应;其对穗粒数、单株产量的影响在两套群体的分析结果不一致。在qSsnps-5D靶区间内选择2个紧密连锁的SNP标记AX-110565536和AX-86170796对314份自然群体进行目标QTL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国外品种对qSsnps-5D优异单倍型(Hap-GG-CC)的选择利用率最高;中国品种中青海省、四川省和河南省3个省份优异单倍型品种占比较高,而山东、北京、陕西和河北4地对qSsnps-5D优异单倍型选择利用率较低。时间跨度显示,qSsnps-5D优异单倍型Hap-GG-CC选择利用效率随时间推移在我国呈下降趋势。为便于qSsnps-5D后期分子育种应用,本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PCR检测技术的InDel分子标记,命名为5D-1620921,其带型扩增清晰,可重复性好,为qSsnps-5D分子育种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不育小穗数 主效QTL 遗传效应解析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小麦小穗数和不孕小穗率与气象条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文 高阳华 +1 位作者 罗凤菊 胡明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1992年第4期51-54,共4页
本文定量的建立了小麦穗粒数和不孕小穗率的气候生态模型,揭示了小穗分化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指出了影响川东南小麦分化发育的主要气候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小麦小穗数 不孕小穗 气象条件
下载PDF
成都生物所在小麦小穗数形成遗传基础解析研究中获进展 被引量:1
13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1年第3期48-48,共1页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们重要的能量摄入和蛋白质来源。我国是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培育高产小麦品种、不断提高小麦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穗粒数是小麦产量三要素之一,与穗形态发育...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们重要的能量摄入和蛋白质来源。我国是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培育高产小麦品种、不断提高小麦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穗粒数是小麦产量三要素之一,与穗形态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来源 产量三要素 高产小麦 形态发育 遗传基础 小穗数 能量摄入 解析研究
下载PDF
稻分化期追肥氮和栽植密度对水稻单位面积小穗数的影响
14
作者 小林和广 谢国禄 《国外作物育种》 2002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单位面积 小穗数 穗分化期 追肥氮 栽植密度
下载PDF
水稻的小穗数、库容大小和产量潜力
15
作者 J.E.Sheehy 向平 《国外作物育种》 2002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小穗数 库容大小 产量潜力
下载PDF
多小穗品系“Noa”(T.aestivum)的抽穗期和小穗数的单体分析
16
作者 E.Millet 余淑君 《云南农业科技》 1989年第1期43-48,共6页
用稳定品系“Mara”的单体系列对普通小麦多小穗品系“Noa”的抽穗期和小穗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Noa”的多小穗性状是由位于2D 染色体上的隐性主基因控制的;而另一个位于7A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则可使小穗数略为减少。同时还发现“No... 用稳定品系“Mara”的单体系列对普通小麦多小穗品系“Noa”的抽穗期和小穗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Noa”的多小穗性状是由位于2D 染色体上的隐性主基因控制的;而另一个位于7A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则可使小穗数略为减少。同时还发现“Noa”的迟抽穗性状是由位于2D 染色体上(主效作用)和6B 染色体上(微效作用)的两个隐性基因所控制的,并讨论了位于“Noa”2D 染色体上基因的性质和小穗数与抽穗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穗数 染色体计 抽穗期 单体分析 小穗 显性等位基因 品系 杂种 整倍体 抽穗日
下载PDF
水稻小穗数的QTL图谱
17
作者 TadashiYagi 《国外作物育种》 2001年第3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小穗数 QTL图谱
下载PDF
基于小麦穗部小穗图像分割的籽粒计数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杜世伟 李毅念 +3 位作者 姚敏 李玲 丁启朔 何瑞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2-751,共10页
[目的]小麦穗部小穗数及籽粒数能够直接反映小麦产量,也是小麦穗表型研究中2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方法]为了快速测量这2个参数,针对小麦穗部正视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小麦小穗抛物线分割方法,并实现了小穗数及籽粒数的同步... [目的]小麦穗部小穗数及籽粒数能够直接反映小麦产量,也是小麦穗表型研究中2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方法]为了快速测量这2个参数,针对小麦穗部正视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小麦小穗抛物线分割方法,并实现了小穗数及籽粒数的同步识别计数。首先采用图像预处理算法获得麦穗二值图像,然后将二值图像沿穗轴方向的像素按行求和,根据行像素求和曲线图中波峰波谷确定所需要的小穗3个位置点,由小穗3个位置点在二值图像上确定三点拟合抛物线,最后运用抛物线位置分割出各小穗,同时通过阈值法确定各小穗面积值与其籽粒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使用3个品种小麦穗图像对小穗数及籽粒数识别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 3个品种小麦穗部小穗数识别的平均零误差率为68.16%,平均绝对误差为0.46,平均相对误差为2.99%,对比已有文献识别小穗数方法,识别精度显著提高;3个品种小麦穗部籽粒数识别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11,平均相对误差为5.62%;3个品种单株麦穗平均测量时间为7.99 s。[结论]运用本方法可以快速高精度地对小麦穗部小穗数及籽粒数进行自动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穗 小穗数 籽粒 图像处理 抛物线分割
下载PDF
普通小麦小穗粒数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鑫 张德华 +2 位作者 赵吉顺 孙海丽 李小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8-1110,共13页
为发掘小麦小穗粒数相关基因位点,以384个重要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利用3个环境获得的表型和55K SNP芯片分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142个SNP和小穗粒数显著关联,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3.27%~6.09%。有8个SNP... 为发掘小麦小穗粒数相关基因位点,以384个重要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利用3个环境获得的表型和55K SNP芯片分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142个SNP和小穗粒数显著关联,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3.27%~6.09%。有8个SNP在2或3个环境下与小穗粒数显著关联,其中AX-109986855、AX-109875224和AX-109843323位于2D染色体523.12~526.25 Mb区段,AX-111054388和AX-110671159在2B染色体上物理距离仅0.62 Mb。这8个SNP位点中,每个SNP的2个等位变异在3个环境的小穗粒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例如,2D染色体上AX-109843323位点G/G等位变异在3个环境的平均小穗粒数分别比C/C等位变异增加0.32、0.37和0.39粒。8个SNP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在供试材料的分布比例为5.20%~76.80%,其中7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低于45.00%。进一步分析小穗粒数优异等位变异对穗粒数的影响,发现8个SNP位点具有优异等位变异的材料穗粒数(48.45~53.61粒)明显高于具有非优异等位变异材料的穗粒数(45.04~47.37粒),而且材料聚合的优异等位变异数与其小穗粒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4,P<0.0002),表明这些小穗粒数相关位点可用于小麦穗粒数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穗 穗粒 SNP 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超数小穗小麦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正松 宋晓华 +1 位作者 张敏 郑国錩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共4页
超数小穗是一种具有额外小穗的异常穗形态。采用 C带技术及减数分裂观察方法对普通小麦超数小穗品系——玉皮分枝麦进行了分析 ,未见染色体重排。利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对玉皮分枝的超数小穗基因 (bh)的多效性作了分析 ,结果表明当植株呈... 超数小穗是一种具有额外小穗的异常穗形态。采用 C带技术及减数分裂观察方法对普通小麦超数小穗品系——玉皮分枝麦进行了分析 ,未见染色体重排。利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对玉皮分枝的超数小穗基因 (bh)的多效性作了分析 ,结果表明当植株呈普通穗形态时 ,bh基因的载体—— 4A、4B和 5 A染色体对种子充实指数和最大吸胀体积没有影响 ;但当植株呈超数小穗形态时 ,bh基因对种子充实指数及最大吸胀体积均有负效应。基于本研究结果及前人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bh基因 分枝穗 小穗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