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囊内镜消化道转运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霖 王春晖 +1 位作者 胡仁伟 胡兵 《胃肠病学》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背景:PY囊内镜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能否在电池耗尽前完全通过小肠是决定胶囊内镜检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 背景:PY囊内镜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能否在电池耗尽前完全通过小肠是决定胶囊内镜检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华西医院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426例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胶囊内镜胃转运时间(GTF)和小肠转运时间(SBTT)的影响因素。结果:319例受检者完成全段小肠检查,检出病变317例,中位GTT和SBTT分别为33.3min和330.5min。在性别、年龄、小肠清洁程度和阳性诊断四个变量中,年龄与GTT呈正相关(OR=1.007,95%CI:1.001~1.013,P=0.032),小肠清洁程度与GTF(OR=0.874,95%CI:0.768-0.994,P=0.040)和SBTT(OR=0.769,95%CI:0.640-0.924,P=0.005)呈负相关。62例受检者胶囊内镜滞留于胃中,其中61例经口服多潘立酮片或胃镜推送后进入小肠。结论:较好的小肠清洁程度能缩短胶囊内镜的消化道转运时间。检查中应实时监测胶囊内镜通过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口服促动力药或胃镜推送以获得更短的转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转运时间 小肠转运时间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影响胶囊内镜胃肠道转运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文敏 冯志强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胶囊内镜胃肠道转运时间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记录未完成全小肠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胃转运时间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关系... 目的:探讨影响胶囊内镜胃肠道转运时间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记录未完成全小肠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胃转运时间与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关系,以及受检者年龄、性别、糖尿病、肠道清洁剂、生长抑素、胃复安、血钾、血清白蛋白与胃转运时间、小肠转运时间的关系。结果:574例中纳入资料完整的受检者494例,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4.33%(466/494),病变检出率为39.27%(194/494)。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超过2 h会影响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P<0.05)。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肠道清洁剂类型、使用生长抑素、使用胃复安、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胶囊内镜胃转运时间无关(均P>0.05)。胶囊内镜小肠转运时间与患者年龄、使用生长抑素、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糖尿病、肠道清洁剂类型、使用胃复安无关(均P>0.05)。结论:胶囊内镜小肠转运时间受到受检者年龄、使用生长抑素、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若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时间超过2 h,应及早行胃镜辅助放置胶囊内镜至十二指肠,以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转运时间 小肠转运时间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影响MiroCam胶囊内镜消化道运转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颖 陈鸿辉 +1 位作者 胡春玖 楼春福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对Miro Cam胶囊内镜消化道运转时间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Miro Cam胶囊内镜进行检查的受检者104例的临床资料,选取对于胃转运时间(GTT)和小肠转运时间(SBTT)有可能造成影响的4个相关因素:年龄、性别、是否有消化... 目的探讨对Miro Cam胶囊内镜消化道运转时间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Miro Cam胶囊内镜进行检查的受检者104例的临床资料,选取对于胃转运时间(GTT)和小肠转运时间(SBTT)有可能造成影响的4个相关因素:年龄、性别、是否有消化道症状和是否使用甲氧氯普胺,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和是否有消化道症状对于GTT和SBTT均无影响,而使用甲氧氯普胺肌注的受检者SBT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法根据年龄、性别和是否存在消化道症状来预测受检者是否需要使用甲氧氯普胺来缩短GTT。年龄、性别和是否存在消化道症状均不是SBTT的显著影响因素。肌注甲氧氯普胺将明显减少Micro Cam胶囊内镜的SBTT,而SBTT较短可能增加漏诊的风险。对于电池续航时间较长的Miro Cam胶囊内镜而言,可考虑将甲氧氯普胺干预的时间点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胶囊内镜 转运时间 小肠转运时间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胃肠运动的调节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启祥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CAS 2000年第1期20-23,共4页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胃肠道分布较为广泛,胃肠道中CGRP具有调节血流、胃肠分泌、胃肠运动、保护胃粘膜等功能。本文就CGRP在胃肠道的分布,对下食管括约肌(LES)、胃排空、小肠和结肠运动的调节及其调节机制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CGRP 胃排空 小肠转运时间 胃肠运动
下载PDF
187例OMOM胶囊内镜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廖玉婷 邓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未完成全小肠检查(UCS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连续进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18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E小肠病变检出和诊断情况、全小肠检...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未完成全小肠检查(UCS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连续进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18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E小肠病变检出和诊断情况、全小肠检查完成情况及UCSE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CE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4.2%(120/187),小肠病变诊断率为35.8%(67/187),CE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小肠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均明显高于腹痛、腹泻患者(P<0.05);CE小肠检查完成率89.3%(167/187)。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住院、小肠糜烂/溃疡、胃转运时间(GTT)、小肠转运时间(SBTT)对UCSE有影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延长的GTT、SBTT是UCSE的独立危险因素。对187例患者进行分析,胆汁反流、检查前服用山莨菪碱患者GTT显著延长(P<0.05),对167例完成全小肠检查患者进行分析,年龄≥55岁、住院患者SBTT显著延长(P<0.05);GTT超过2 h患者UCSE的可能性是GTT≤30 min患者的8.667倍(95%CI:2.350~31.962,P=0.001)。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特别是消化道出血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检查前不应服用山莨菪碱等可能引起患者胃轻瘫的药物,对胆汁反流、≥55岁、住院的患者应进行实时监控,当发现胶囊在胃或小肠内运输缓慢时采取适当干预方式,争取让CE 2h内进入十二指肠,提高胶囊内镜小肠检查完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胃/小肠转运时间 未完成全小肠检查 完成率
下载PDF
体位对住院患者胶囊内镜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保永 张瑜 +2 位作者 夏艳丽 闫一帆 陈宏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时应用右侧卧位且头端抬高30°的体位对胶囊内镜(CE)的胃转运时间(GTT)、小肠转运时间(SBTT)、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7年9月拟诊小肠疾病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时应用右侧卧位且头端抬高30°的体位对胶囊内镜(CE)的胃转运时间(GTT)、小肠转运时间(SBTT)、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7年9月拟诊小肠疾病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为右侧卧位并头端抬高30°组(观察组)、平卧位组(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间CE的GTT、SBTT、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诊断率。结果观察组中CE的GTT为(30.47±13.48) min,对照组为(52.17±25.71) 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SBTT为(218.03±79.60) min,对照组为(215.30±91.92)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8)。观察组的全小肠完成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6);而组间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70%,对照组60%,P=0.589)。结论住院患者进行CE检查时,右侧卧位且头端抬高30°的体位可缩短CE的GTT,提高小肠检查完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转运时间 小肠转运时间 体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