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类聚合物对猪小肠黏膜下层支架仿生矿化的影响
1
作者 陈晓颖 张一 +2 位作者 李雨柯 唐琳 刘玉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对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支架体外仿生矿化的影响,并基于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指标评价各组SIS矿化支架。方法:将冷冻干燥法制备而成的SIS支架分别浸泡在模拟体液(simulated b...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对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支架体外仿生矿化的影响,并基于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指标评价各组SIS矿化支架。方法:将冷冻干燥法制备而成的SIS支架分别浸泡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含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的矿化液和同时含PAA和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PASP)的矿化液中持续2周,隔天换液,依次得到SBF@SIS、PAA@SIS、PAA/PASP@SIS支架,以未矿化的SIS支架为对照组,评价上述支架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nviron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SEM)下各组支架均呈适宜孔径的三维多孔结构,各组矿化支架均可见晶体附着,其中以PAA/PASP@SIS支架晶体沉积更为规则,同时可见胶原纤维增粗。能谱分析显示,3组矿化支架均可见钙、磷元素的特征峰,以PAA/PASP@SIS支架峰值最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实,3组矿化支架均实现了羟基磷灰石与SIS结合;各组支架均具有良好的亲水性;3组矿化支架压缩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以PAA/PASP@SIS支架压缩强度最优;各组支架均能有效吸附蛋白,以PAA/PASP@SIS组吸附能力最佳。CCK-8细胞增殖实验(周期为1、3、5、7、9 d)中,PAA/PASP@SIS组展现出最佳的促细胞增殖能力。结论:经同时含PAA和PASP的矿化液制备的PAA/PASP@SIS支架与其他矿化支架相比具有更优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有骨组织工程应用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聚合物 仿生矿化 组织工程 骨和骨组织 小肠黏膜下层
下载PDF
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在药物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秦黄雯 陈朝宇 +2 位作者 杨燕玲 朱金水 张靖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索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magnetic control robot capsule endoscopy,MCRCE)在药物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共119例于我院接受MCRCE检查的患者,询问患者病史及服用治疗心血管疾患药物史,根... 目的探索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magnetic control robot capsule endoscopy,MCRCE)在药物相关性小肠黏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共119例于我院接受MCRCE检查的患者,询问患者病史及服用治疗心血管疾患药物史,根据患者服用药物状况分为未服药组和服药组,以调查问卷形式,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GraphPad Prism 8.0.1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肠道黏膜病变检出率及病变数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但性别、BMI、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抗凝药及降压药会造成肠道黏膜的损伤且更易发生多处损伤,MCRCE对肠黏膜损伤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 药物 小肠黏膜损伤
下载PDF
鹿茸多肽调节Nrf-2/HO-1/NF-κB信号通路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小肠黏膜屏障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谢琼 杜念龙 易宏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1-746,共6页
目的:研究鹿茸多肽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小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鹿茸多肽低剂量(14 mg/kg)组... 目的:研究鹿茸多肽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小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鹿茸多肽低剂量(14 mg/kg)组、鹿茸多肽高剂量(28 mg/kg)组、鹿茸多肽(28 mg/kg)+Nrf-2抑制剂ML385(30 mg/kg)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饲喂高脂饲料12 w诱导建立NAFLD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饲喂普通饲料12 w,经分组给药处理后,检测大鼠血脂及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脂肪变性、NAFLD活动度评分(NAS)、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及血清DAO、I-FABP、IL-17、IL-6、IL-18、SOD、CAT、MDA水平和小肠组织Nrf-2/HO-1/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及脂肪变性明显,小肠黏膜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损伤,NAS、油红O染色阳性面积及血清TG、FFA、ALT、AST、DAO、I-FABP、IL-17、IL-6、IL-18、MDA水平和小肠组织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显著升高,绒毛高度及血清SOD、CAT水平和小肠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低、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脂肪变性及小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NAS、油红O染色阳性面积及血清TG、FFA、ALT、AST、DAO、I-FABP、IL-17、IL-6、IL-18、MDA水平和小肠组织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显著降低,绒毛高度及血清SOD、CAT水平和小肠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鹿茸多肽的作用更强。ML385可逆转高剂量鹿茸多肽对模型大鼠各指标的作用(P<0.05)。结论:鹿茸多肽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从而降低NF-κB磷酸化,进而改善NAFLD大鼠脂代谢,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修复其小肠黏膜屏障功能,最终减轻NAFLD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及小肠黏膜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核转录因子ΚB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小肠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纳米ZnO和盐霉素对幼兔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王栋梁 庞全海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9期46-50,共5页
为了解纳米ZnO和盐霉素对幼兔血清AKP和蛋白浓度以及小肠黏膜上皮的形态、结构的影响。该试验选用40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新西兰幼兔48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幼兔。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 为了解纳米ZnO和盐霉素对幼兔血清AKP和蛋白浓度以及小肠黏膜上皮的形态、结构的影响。该试验选用40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新西兰幼兔48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幼兔。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纳米ZnO组、25mg/kg纳米ZnO、25mg/kg盐霉素、25mg/kg纳米ZnO+25mg/kg盐霉素。试验期42d。研究结果表明:(1)在在第42天时,纳米ZnO+盐霉素组、纳米ZnO组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由各组幼兔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的结构特征可知,盐霉素组的肠绒毛最为粗壮,纳米ZnO+盐霉素组和纳米ZnO组的肠绒毛次之,对照组的肠绒毛最细且排列零乱,部分绒毛顶端脱落。(3)纳米ZnO+盐霉素组空肠、回肠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盐霉素组(P<0.05)。纳米ZnO+盐霉素组空肠、回肠的绒毛长度/腺窝深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盐霉素组(P<0.05),但与纳米ZnO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纳米ZnO具有改善小肠上皮细胞形态结构,提高血液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的作用,与盐霉素混合使用,有利于提高幼兔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幼兔 小肠黏膜 盐霉素
下载PDF
不同pH值对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海绵支架螯合锶离子的影响
5
作者 李雨柯 王梅 +2 位作者 唐琳 刘玉华 陈晓颖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设计不同pH值下螯合锶(strontium,Sr)的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decellulariz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dSIS)海绵支架(Sr/dSIS),以该支架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为评价指标,为制备Sr/dSIS选择合适的pH值。方法:(1)Sr/dSIS制备及... 目的:设计不同pH值下螯合锶(strontium,Sr)的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decellulariz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dSIS)海绵支架(Sr/dSIS),以该支架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为评价指标,为制备Sr/dSIS选择合适的pH值。方法:(1)Sr/dSIS制备及分组:将dSIS溶液与氯化锶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溶液pH分别为3、5、7、9,于37℃下充分反应后经冷冻干燥制得多孔支架,分别命名为Sr/dSIS-3、-5、-7、-9,以dSIS支架为对照;(2)理化性能评价:观察支架大体形貌,采用扫描电镜分析微观形貌并测定孔隙率和孔径,能谱分析表面元素,红外光谱分析官能团结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螯合率,比重法检测吸水率,万能力学测试机评价压缩强度;(3)生物相容性评价:采用Calcein-AM/PI活细胞/死细胞染色法评价各组支架的毒性和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效果。结果:扫描电镜下各组支架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孔径和孔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谱分析中Sr/dSIS-5、-7、-9组检测出锶元素的特征峰,且锶元素均匀分布于支架;官能团分析验证了Sr/dSIS-5、-7、-9组有螯合物形成;螯合率分析显示Sr/dSIS-7组锶离子螯合率最高,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支架吸水性良好;Sr/dSIS-5、-7、-9组的压缩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良好,Sr/dSIS-7组展现出最佳的促细胞增殖能力。结论:pH为7时,Sr/dSIS支架具有高锶离子螯合率以及更好的促BMSCs增殖效果,是制备Sr/dSIS支架的理想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 组织工程 支架
下载PDF
环氧酶-2抑制剂对关节炎大鼠小肠黏膜的影响
6
作者 陈楠 丁瑞峰 +2 位作者 黎敏 吴昆 贺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环氧酶-2抑制剂对关节炎大鼠小肠黏膜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空白给药组和造模给药组,造模对照组、造模给药组给予弗氏完全佐剂右后足跖注射,空白对照组、空白给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环氧酶-2抑制剂对关节炎大鼠小肠黏膜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空白给药组和造模给药组,造模对照组、造模给药组给予弗氏完全佐剂右后足跖注射,空白对照组、空白给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周后造模给药组、空白给药组给予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溶于1%甲基纤维素)灌胃28 d,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剂。处死大鼠后观察小肠黏膜大体损伤、病理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末段小肠前列腺素浓度。结果造模对照组与造模给药组模型复制第7天的足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给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空白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造模对照组小肠黏膜损伤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对照组、空白给药组和造模给药组组间小肠黏膜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空白对照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对照组、造模给药组小肠前列腺素浓度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造模对照组较空白给药组降低(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存在小肠黏膜损伤,塞来昔布可增加其小肠黏膜损伤面积,但不增加损伤程度;塞来昔布对关节炎大鼠与正常大鼠的小肠黏膜损伤相似;小肠黏膜前列腺素浓度下降可能与全身炎症所致小肠损伤有关,但可能不是COX-2抑制剂小肠损伤的主要或起始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小肠黏膜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 损伤 前列腺素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对麻鸭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淑芳 沈水宝 +6 位作者 雷丽莉 章岳军 廖莹 吴永锋 刘水平 黄芝洲 吴忠才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的复合益生菌对麻鸭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雌性麻鸭1 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添加0.1%、...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的复合益生菌对麻鸭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雌性麻鸭1 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添加0.1%、0.2%、0.3%复合益生菌(嗜酸乳杆菌1×109CFU/g、屎肠球菌1×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1×109CFU/g、地衣芽孢杆菌1×109CFU/g),预试期3d,正试期30d。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试验组末体重均提高(P<0.05),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无显著差异,平均日增重有增加趋势(P=0.085);在试验第15天,试验组免疫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在试验第30天时,试验组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0.2%复合益生菌组较高;与对照组相比,0.3%复合益生菌组可提高第15天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降低隐窝深度(P<0.01),0.2%复合益生菌组可提高第30天的小肠绒毛高度和增加绒隐比(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麻鸭的生长性能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麻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善小肠黏膜形态,有益于动物肠道健康,且以0.2%复合益生菌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麻鸭 生长性能 免疫性能 小肠黏膜形态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力、小肠黏膜形态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8
作者 张作栋 王丽莎 张海棠 《饲料博览》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B)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力、小肠黏膜形态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日龄健康AA肉鸡7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0只,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42 d,对照组...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B)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力、小肠黏膜形态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日龄健康AA肉鸡7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0只,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42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和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CB 250、500、750、1 000 mg·kg^(-1)和1 250 mg·kg^(-1)。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Ⅳ组(1 000 mg·kg^(-1))对提高生产性能效果最好,平均日采食量(AFDI)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增重(ADG)提高了6.41%(P<0.05),料重比(F/G)降低了4.29%(P<0.05);试验Ⅳ组对增强免疫力效果最好,42日龄时,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了6.45%(P<0.05)、12.92%(P<0.05)和13.94%(P<0.05),IgA、IgG和IgM含量分别提高了27.36%(P<0.05)、28.95%(P<0.05)和28.24%(P<0.05)。试验Ⅳ组对改善小肠黏膜形态效果最好,42日龄时,绒毛高度(VH)提高了13.95%(P<0.05),隐窝深度(CD)降低了12.03%(P<0.05),VH/CD值提高了29.56%(P<0.05);试验Ⅳ组对改善肉鸡盲肠菌群结构效果最好,42日龄时,大肠杆菌数量降低了18.19%(P<0.05),沙门氏菌数量降低了16.07%(P<0.05),乳酸杆菌数量提高了13.96%(P<0.05),双歧杆菌数量提高了19.57%(P<0.05)。说明肉鸡日粮中添加CB可以提高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改善小肠黏膜形态,调节盲肠菌群,最适宜添加剂量为1 000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肉鸡 生产性能 免疫力 小肠黏膜形态 盲肠菌群
下载PDF
大豆苷在大鼠肝、肾、小肠黏膜匀浆中的酶解研究
9
作者 夏婷 王新雨 +2 位作者 张锋林 谭晓梅 张艳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8-713,共6页
目的考察大豆苷在大鼠肝、肾、小肠黏膜匀浆中的酶解。方法UPLC-MS/MS法测定大豆苷在肝、肾、小肠黏膜匀浆中的含量,计算K_(m)、V_(max)。分别采用D-葡萄糖酸-1,5-内酯、D-葡萄糖二酸-1,4-内酯验证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β-葡萄糖醛酸苷... 目的考察大豆苷在大鼠肝、肾、小肠黏膜匀浆中的酶解。方法UPLC-MS/MS法测定大豆苷在肝、肾、小肠黏膜匀浆中的含量,计算K_(m)、V_(max)。分别采用D-葡萄糖酸-1,5-内酯、D-葡萄糖二酸-1,4-内酯验证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β-葡萄糖醛酸苷酶是否在肾中水解大豆苷。再对大豆苷、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大豆苷在肝匀浆中不水解,在肾、小肠黏膜匀浆中水解,并且在后者中程度更高。大豆苷在肾匀浆中的代谢符合典型酶动力学过程,而在小肠黏膜匀浆中的代谢符合非典型酶动力学过程。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被抑制后,大豆苷代谢率降低;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活性被抑制后,大豆苷元生成速率降低。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与大豆苷直接结合。结论大豆苷在大鼠肾匀浆中可高效转化为大豆苷元,肾、小肠黏膜中其酶解动力学存在差异。β-葡萄糖醛酸苷酶、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均参与大豆苷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苷 酶解 肝匀浆 肾匀浆 小肠黏膜匀浆 UPLC-MS/MS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天蚕素和合生素对AA肉鸡小肠黏膜形态和小肠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小龙 范寰 +3 位作者 陈龙宾 李海花 乔家运 王文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87-3194,共8页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天蚕素、合生素对AA肉鸡小肠黏膜形态及免疫细胞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天蚕素、0.3%合生...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天蚕素、合生素对AA肉鸡小肠黏膜形态及免疫细胞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天蚕素、0.3%合生素、0.5%天蚕素+0.3%合生素。试验期42d。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空肠和回肠、Ⅲ组小肠各段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Ⅱ、Ⅲ组小肠各段和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Ⅱ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降低(P<0.05),Ⅲ组十二指肠和空肠、Ⅳ组空肠和回肠绒毛宽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Ⅱ、Ⅲ组空肠黏膜厚度显著升高(P<0.05),Ⅳ组小肠各段黏膜厚度均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十二指肠和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Ⅳ组空肠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天蚕素、合生素单独或联合添加均能改善AA肉鸡小肠黏膜结构,促进小肠黏膜免疫细胞增殖,联合添加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蚕素 合生素 小肠黏膜形态 小肠黏膜免疫细胞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对LPS慢性应激仔猪小肠黏膜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蕾 刘坚 +5 位作者 侯永清 丁斌鹰 刘玉兰 朱惠玲 李永塘 吴信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了探讨α-酮戊二酸(AKG)能否缓解LPS慢性应激导致的仔猪小肠黏膜损伤及其机理,本试验研究了AKG对LPS慢性应激仔猪的小肠黏膜形态、血浆D-木糖的含量、血浆和小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小肠黏膜mTOR及磷酸化的mTOR表达量的影响。18... 为了探讨α-酮戊二酸(AKG)能否缓解LPS慢性应激导致的仔猪小肠黏膜损伤及其机理,本试验研究了AKG对LPS慢性应激仔猪的小肠黏膜形态、血浆D-木糖的含量、血浆和小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小肠黏膜mTOR及磷酸化的mTOR表达量的影响。18头(24±1)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应激对照组、AKG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各组基础日粮一致,空白对照组和应激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淀粉,AKG组饲喂基础日粮+1%AKG。试验期为16 d。应激对照组和AKG组仔猪分别于第10、12、14和16天腹膜注射80μg.kg-1BW的LPS,空白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第16天注射LPS 2 h后,按0.1g.kg-1BW的剂量给仔猪灌服D-木糖溶液,注射LPS 3 h后,前腔静脉采血。第17天屠宰取小肠组织样,刮取肠黏膜及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应激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和回肠磷酸化mTOR/mTOR(P-mTOR/mTOR)显著降低(P<0.05),血浆DAO活性显著升高(P<0.05)。(2)与应激对照组相比,AKG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黏膜DAO活性、血浆D-木糖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P-mTOR/mTOR显著升高(P<0.05)。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1%AKG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小肠组织学形态和吸收功能,缓解LPS慢性应激导致的仔猪小肠黏膜损伤,这与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戊二酸 仔猪 小肠黏膜 MTOR信号通路 脂多糖
下载PDF
抗菌肽对肉兔小肠黏膜形态、盲肠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郭志强 杨奉珠 +2 位作者 雷岷 宋代军 谢晓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78-1784,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兔小肠黏膜形态、盲肠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的新西兰肉兔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抗菌肽对肉兔小肠黏膜形态、盲肠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的新西兰肉兔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喹乙醇以及150、200和250 mg/kg抗菌肽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各添加水平抗菌肽均显著提高了空肠绒毛高度,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以及盲肠乳酸杆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以及盲肠总好氧菌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此外,200 mg/kg抗菌肽还显著提高了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盲肠总厌氧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和回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增加了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3含量(P<0.05)。由此得出,在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可以改善肉兔小肠黏膜形态,刺激盲肠有益菌的增殖并抑制有害菌的增殖,同时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本试验条件下,抗菌肽在肉兔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肉兔 小肠黏膜形态 盲肠菌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酵母壁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贺琴 王自蕊 +2 位作者 游金明 陈丽玲 熊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36-354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选取18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和体重接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4...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选取18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和体重接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4个组分别饲喂对照饲粮、0.15%酵母壁多糖饲粮、0.30%酵母壁多糖饲粮和0.45%酵母壁多糖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酵母壁多糖有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和料重比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添加0.45%酵母壁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由此可知,酵母壁多糖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并改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综合生长性能、小肠黏膜形态及经济成本等指标,其在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壁多糖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小肠黏膜形态
下载PDF
日粮锌硒水平对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2
14
作者 王子旭 佘锐萍 +3 位作者 陈越 袁莉 许江城 康迪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8-21,共4页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互作对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将 2 4只 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 (锌 1 0 0 0mg/kg ,硒 5mg/kg)、低锌低硒 (锌 34mg/kg ,硒 0 .0 8mg/kg)和常锌常硒 (锌 5 0mg/kg ,硒 0 .1 5mg/kg)...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互作对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将 2 4只 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 (锌 1 0 0 0mg/kg ,硒 5mg/kg)、低锌低硒 (锌 34mg/kg ,硒 0 .0 8mg/kg)和常锌常硒 (锌 5 0mg/kg ,硒 0 .1 5mg/kg)的日粮 4 5d后 ,观察小肠黏膜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高锌高硒或低锌低硒组肉鸡的小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 ,表现为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下降 ,绒毛高度 /腺窝深度的比值减少 ,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尤其是高锌高硒对空肠的损伤最为严重。而常锌常硒组肉鸡小肠黏膜的形态结构正常。研究结果表明 ,日粮中按锌 5 0mg/kg和硒 0 .1 5mg/kg的比例添加 ,对于维持小肠黏膜的正常形态结构是合适的 ;过高或过低的锌和硒对小肠黏膜有毒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 肉鸡 小肠黏膜 形态结构 微量元素 饲料添加剂 剂量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上皮细胞及成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岑石强 李万里 +3 位作者 黄富国 杨志明 解慧琪 罗静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利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作为支架材料,复合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与成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可行性。方法4周龄无胸腺小鼠20只,体重20.0±2.5g,雌雄不限。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食管鳞... 目的初步探索利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作为支架材料,复合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与成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可行性。方法4周龄无胸腺小鼠20只,体重20.0±2.5g,雌雄不限。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并行5-BrdU标记;制备SIS材料并切割成1cm×lcm大小,在SIS材料同一表面接种两种细胞,待细胞在材料表面贴附后将其植入裸鼠体内深筋膜下,于术后第3天及l、2、3周取材行组织学和抗角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了解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在SIS材料上的增殖、分化情况和复合物在裸鼠体内的血管化情况。结果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能够渗透、生长于SIS材料中,并形成数层结构。植入体内第3天可见细胞增殖为多层覆盖于材料表面,并分泌大量细胞间基质。第2周时已经形成7~8层细胞,并伴有血管长入。3周时细胞增殖为十几层,大量血管长入。通过5-BrdU标记抗体染色观察,示SIS支架材料上生长的细胞多为所植入细胞。抗角蛋白,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移植细胞能够在体内分化。结论成肌细胞与鳞状上皮细胞在SIS材料上的复合培养物,在体内能继续增殖分化形成多层细胞结构,并能快速血管化,可用于组织工程化食管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食管 小肠黏膜下基质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 成肌细胞
下载PDF
L-精氨酸和乳酸菌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慧 林伯全 +2 位作者 张力 王恬 杜海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4-519,共6页
选取40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单栏饲喂.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1%L-精氨酸(精氨酸组)、基础日粮+0.1%乳酸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1%L-精氨酸+0.1%乳酸菌(混合组),研究L-精氨酸和乳酸... 选取40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单栏饲喂.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1%L-精氨酸(精氨酸组)、基础日粮+0.1%乳酸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1%L-精氨酸+0.1%乳酸菌(混合组),研究L-精氨酸和乳酸菌组合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精氨酸组、乳酸菌组和混和组仔猪的末重、日增重和混合组仔猪的日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精氨酸组、乳酸菌组和混合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精氨酸组和乳酸菌组相比,混合组的末重、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但料重比的差异不显著.(2)与对照组相比,精氨酸组、乳酸菌组和混合组仔猪血清中IgG、IgA、IgM的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提高(P<0.05或P<0.01),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精氨酸组、乳酸菌组和混合组IgG、IgA、IgM的含量和AKP、GOT和GPT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以混合组效果最好.(3)与对照组相比,混合组仔猪十二指肠、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而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混合组相比,精氨酸组和乳酸菌组的十二指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4组之间空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4)对照组有两头次的仔猪发生腹泻,精氨酸组有1头次发生腹泻,最后均已治愈;乳酸菌组和混合组在整个试验期内没有发生腹泻情况,仔猪生长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L-精氨酸 乳酸菌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小肠黏膜形态
下载PDF
丁酸钠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2
17
作者 王继凤 陈耀星 +2 位作者 王子旭 董淑红 赖洲文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8-301,共4页
将12头断奶仔猪分为3个处理组(丁酸钠组:基础日粮+1 g/kg丁酸钠,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复合组:基础日粮+抗生素+1 g/kg丁酸钠),饲喂4周后,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和杯状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 将12头断奶仔猪分为3个处理组(丁酸钠组:基础日粮+1 g/kg丁酸钠,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复合组:基础日粮+抗生素+1 g/kg丁酸钠),饲喂4周后,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和杯状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空肠和回肠黏膜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肠绒毛排列整齐,柱状细胞结构清晰,丁酸钠组和复合组肠绒毛粗壮,而抗生素组肠绒毛顶端偶见肠上皮脱落,肠绒毛相对较细;各试验组回肠的杯状细胞数量为空肠的1.3~2.2倍,且以复合组的杯状细胞数最多,丁酸钠组次之,抗生素组最少;各试验组空肠和回肠肠上皮表面微绒毛结构清晰,排列整齐,复合组的细胞衣最厚且均匀,丁酸钠组次之,抗生素组较薄.表明,丁酸钠能促进杯状细胞增殖,改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而促进仔猪的消化吸收,提高其生产性能,其在这些方面的作用均优于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小肠黏膜 杯状细胞 丁酸钠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姜晓 伍参荣 +6 位作者 田雪飞 贺双藤 李杰 李珊 蔡锐 陈伶俐 高立凡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5日龄NIH乳鼠经口感染HRV建立乳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病毒唑组,各组乳鼠分别经口滴入相对应的治疗药物,3次/d(正常...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5日龄NIH乳鼠经口感染HRV建立乳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病毒唑组,各组乳鼠分别经口滴入相对应的治疗药物,3次/d(正常化与模型组给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后5d处死乳鼠,取乳鼠小肠粪便检测HRV,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结果七味白术散治疗5d乳鼠肠粪便中HRV清除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七味白术散组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病毒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清除感染乳鼠肠道中的HRV,明显改善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人类轮状病毒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乳鼠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罗静聪 杨志明 +1 位作者 李秀群 邓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00-804,共5页
评价猪小肠黏膜下层与人胚骨膜成骨细胞 (Human embryonic periosteal osteoblasts,HEPOB)、人胚皮肤成纤维细胞 (Hum an em bryonic skin fibroblasts,HESFB)及兔肾血管内皮细胞 (Rabbitrenal 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RRVEC)的细胞... 评价猪小肠黏膜下层与人胚骨膜成骨细胞 (Human embryonic periosteal osteoblasts,HEPOB)、人胚皮肤成纤维细胞 (Hum an em bryonic skin fibroblasts,HESFB)及兔肾血管内皮细胞 (Rabbitrenal 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RRVEC)的细胞相容性。制备猪小肠黏膜下层 (Sm 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 ,将 HEPOB、HESFB和RRVEC与小肠黏膜下层体外复合培养 ,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 ,并用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复合培养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结果表明三种细胞均可在 SIS上黏附生长 ,SIS可促进 RRVEC的增殖 ,SIS对三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无影响。 SIS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其孔径、结构有助于 HEPOB、HESFB和 RRVEC细胞的黏附和生长 ,是良好的组织工程生物衍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下层 细胞相容性 黏附 复合培养 人胚 细胞周期 骨膜成骨细胞 皮肤成纤维细胞 生长 组织工程
下载PDF
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蒋竹英 李丽立 +4 位作者 唐利华 范觉鑫 王升平 印遇龙 李铁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28头35日龄、平均体质量(12.10±1.12)kg/头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 【目的】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28头35日龄、平均体质量(12.10±1.12)kg/头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DON(DON组)、基础饲粮+DON+质量分数1.96%竹炭(竹炭组)、基础饲粮+DON+质量分数0.99%竹醋液(竹醋液组)),每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37d。于试验第15,30和37天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GSH-Px、CAT、SOD活性及T-AOC和MDA含量;试验结束时,取空肠和回肠样品,检测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淋巴细胞数和杯状细胞数。【结果】1)试验第15天,DON组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竹炭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30天,DON组SOD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竹炭和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37天,DON组GSH-Px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竹炭和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T-AOC、CAT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DON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竹醋液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ON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回肠、空肠杯状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质量分数1.96%竹炭和质量分数0.99%竹醋液可缓解DON导致的仔猪抗氧化性能下降和小肠黏膜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小肠组织学形态和吸收功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竹醋液 DON 抗氧化指标 小肠黏膜形态 断奶仔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