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0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魏晓佟 郭瑞 张启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0-415,共6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髓系来源免疫细胞,参与大脑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在健康和病理下的脑组织功能维持中,小胶质细胞发挥保护或损伤性作用,此取决于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传统的小胶质细胞分型借鉴外周的巨噬细胞的促炎...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髓系来源免疫细胞,参与大脑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在健康和病理下的脑组织功能维持中,小胶质细胞发挥保护或损伤性作用,此取决于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传统的小胶质细胞分型借鉴外周的巨噬细胞的促炎和抗炎表型,因此也被称为“脑巨噬细胞”。随着新的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胶质细胞表型被发现,新发现的小胶质细胞表型通常具有疾病、脑区和功能的特异性,为研究特定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病理学过程并发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文就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回顾性综述,分析了小胶质细胞谱系构成及其异质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表型 功能 疾病相关小胶质细胞 白质相关小胶质细胞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下载PDF
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2
作者 唐鑫 陈婕 +6 位作者 田浩梅 张泓 邹莹洁 谢紫薇 陈盼 谢海花 谭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每组10只。运动预处理4周大鼠在造模前每周行5次中等强度不负重游泳训练30min,持续4周,而运动预处理2周大鼠持续2周。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脑血流变化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TLR4及Ib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缩短(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提示造模前、造模后2h、造模后3d及造模后7d各组间平均脑血流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时间因素对平均脑血流量的简单效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各组大鼠侧支循环开放进行观察,相较于模型组,于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观察到更少的微血管直径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中等强度运动预处理2周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动预处理4周对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效应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状态以及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处理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量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基于UCP2信号研究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3
作者 肖志博 符少川 +2 位作者 谢海 金辉 葛树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解耦联蛋白(UCP)2信号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丙泊酚低、中、高(5、15、25 mg/kg)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Longa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建立大鼠I/R模...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解耦联蛋白(UCP)2信号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丙泊酚低、中、高(5、15、25 mg/kg)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Longa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建立大鼠I/R模型,脑缺血期间腹腔注射丙泊酚治疗,再灌注24 h后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脑脊液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1/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mRNA含量;Western印迹测定UCP2、p-核转录因子(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样蛋白(NLRP)3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iba)1表达、促炎性M1表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mRNA、p-NF-κB、NLRP3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但UCP2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丙泊酚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IL-1β、IL-6、TNF-α含量,iba1表达、促炎性M1表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mRNA、p-NF-κB、NLRP3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减少(P<0.05),IL-10含量、抗炎性M2表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mRNA与UCP2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结论丙泊酚可通过调节UCP2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M1表型极化,促进M2表型极化,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与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反应 解耦联蛋白2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抑郁症模型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曹利华 高松 +5 位作者 王笑雨 王真真 贺红娟 李娜 白明 苗明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5,共9页
探索淫羊藿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将SPF级KM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10 mg/kg)、淫羊藿苷高(50 mg/kg)、低(25 mg/kg)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56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第1 d开始灌胃给予... 探索淫羊藿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将SPF级KM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10 mg/kg)、淫羊藿苷高(50 mg/kg)、低(25 mg/kg)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56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第1 d开始灌胃给予各组小鼠相应药物,连续56 d。于给药后第53~56 d,进行行为学测试。末次给药后,取材。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检测脑组织中IL-6、IL-10、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分化簇20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6,CD206)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iNOS、CD206蛋白表达。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淫羊藿苷的细胞毒性。BV-2细胞暴露于100μg/mL脂多糖及15μg/mL、25μg/mL的淫羊藿苷24 h后,收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iNOS、CD206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致抑郁症模型制备成功,淫羊藿苷可降低抑郁症小鼠脑组织IL-6水平及IL-6、iNOS mRNA表达,升高脑组织IL-10、5-HT、DA、NE水平及IL-10、CD206 mRNA表达;降低脑组织iNOS蛋白,升高CD206蛋白表达;改善模型小鼠抑郁症样行为。淫羊藿苷可降低LPS刺激的BV-2细胞iNOS蛋白表达,升高CD206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淫羊藿苷抑制小胶质细胞M1表型转化,促进M2表型转化,从而改善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抑郁症 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 细胞炎症模型
下载PDF
Nurr1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F-κB发挥抗炎作用
5
作者 王伟 侯晓霖 +5 位作者 陈秋元 潘晓玥 彭涛 王俊燕 李云鸿 王银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1-284,F0002,共5页
目的探索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炎症反应中,核受体相关蛋白1(Nurr1)是否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及核转位发挥抗炎作用。方法培养小鼠BV2小胶质细胞株,将细胞分为Ctrl组、LPS组、C-DIM12(Nurrl特异性激动剂)组... 目的探索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炎症反应中,核受体相关蛋白1(Nurr1)是否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及核转位发挥抗炎作用。方法培养小鼠BV2小胶质细胞株,将细胞分为Ctrl组、LPS组、C-DIM12(Nurrl特异性激动剂)组、siRNA干扰组、LPS+C-DIM12组。利用CCK-8检测LPS和C-DIM12的最适作用浓度,用Western blot观察NF-κB和Nurr1的表达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用免疫荧光观察siRNA干扰或C-DIM12激活Nurr1表达活性后,NF-κB及p-IκB在BV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LPS刺激BV2细胞后,NF-κB表达提高,炎症因子IL-1、IL-6、TNF-α释放量增加(P<0.05)。C-DIM12激活Nurr1后,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都显示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而小干扰RNA(siNurr1)沉默Nurr1表达后,NF-κB表达增加。在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NF-κB二聚体分子的结合分子p-IκB的磷酸化蛋白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升高,而C-DIM12激活Nurr1后,p-IκB水平显著下降。结论Nurr1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F-κB表达水平并阻止NF-κB核位移发挥抗炎作用。Nurr1可能是一个新的潜在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相关疾病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R1 NF-ΚB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p-IκB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对老年小鼠术后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6
作者 刘玲 刘付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GG)灌胃对麻醉手术老年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及Tau磷酸化的影响。【方法】18月龄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对照组,麻醉手术组,麻醉手术+鼠李糖乳杆菌组。生理盐水/LGG 109CFU 150μL灌... 【目的】探讨术前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GG)灌胃对麻醉手术老年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及Tau磷酸化的影响。【方法】18月龄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对照组,麻醉手术组,麻醉手术+鼠李糖乳杆菌组。生理盐水/LGG 109CFU 150μL灌胃,每日1次,连续20 d后接受异氟醚麻醉+剖腹探查手术,术后12 h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ELISA检测IL-6的浓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au蛋白磷酸化位点Tau-pS202/pT205和total Tau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呈静息状态,炎症因子IL-6浓度为(82.08±12.07)pg/mL。与对照组相比,麻醉手术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增生,胞体变大,突起缩短变粗,炎症因子IL-6上升至(123.7±5.72)pg/mL(P=0.000),磷酸化Tau-pS202/pT205蛋白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02)。而与麻醉手术组相比,麻醉手术+LGG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增生肥大不明显,炎症因子IL-6分泌减少至(96.68±9.59)pg/mL(P=0.008),磷酸化Tau-pS202/pT205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2)。而3组total Tau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服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减轻麻醉手术导致的老年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以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老年小鼠 小胶质细胞 海马 TAU蛋白磷酸化
下载PDF
利鲁唑干预脊髓损伤大鼠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涛 张文凯 +2 位作者 马子谦 张焱 陈学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6-1042,共7页
背景:既往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利鲁唑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反应,促进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但其是否可在急性期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 背景:既往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利鲁唑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反应,促进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但其是否可在急性期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缺乏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组织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观察利鲁唑是否通过调控NLRP3炎性小体减轻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焦亡,促进功能恢复。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利鲁唑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行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组腹腔给药利鲁唑的溶剂环糊精,利鲁唑组注射4 mg/kg利鲁唑治疗。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评估利鲁唑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电生理检测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脊髓组织修复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利鲁唑对脊髓组织中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消皮素D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利鲁唑对脊髓损伤组织中小胶质细胞中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消皮素D、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脊髓损伤后35 d,利鲁唑组大鼠BBB评分和斜板实验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2)脊髓损伤后3 d,利鲁唑组脊髓组织匀浆中NLRP3、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1、消皮素D氨基端蛋白、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3)脊髓损伤后3 d,免疫荧光实验显示利鲁唑组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消皮素D、白细胞介素1β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4)脊髓损伤后35 d,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利鲁唑组脊髓损伤面积比模型组更小;电生理检测显示利鲁唑组感觉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较模型组缩短,波幅较模型组提高;(5)以上结果可表明,利鲁唑促进损伤脊髓组织、神经传导功能修复进而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炎性小体、减轻小胶质细胞焦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鲁唑 脊髓损伤 NLRP3 小胶质细胞 焦亡
下载PDF
代谢因素影响小胶质细胞极化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吴艺舸 宋丽娟 +3 位作者 丁智斌 郭敏芳 尉杰忠 马存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420,共7页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固有的免疫细胞,其极化方向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在既往研究中,简单地将小胶质细胞极化分为M1和M2。然而,近年研究显示,这样的分类难以全面描述其极化后的功能及作用。随着对免疫代...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固有的免疫细胞,其极化方向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在既往研究中,简单地将小胶质细胞极化分为M1和M2。然而,近年研究显示,这样的分类难以全面描述其极化后的功能及作用。随着对免疫代谢研究的深入,发现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变化对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方向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对近年研究代谢因素作为小胶质细胞功能调节因子的文献进行复习,探讨靶向调控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影响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方向,以期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免疫代谢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变性疾病 极化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的影响
9
作者 白雪 王亚博 +3 位作者 闫伟娇 霍好利 邢瑞敏 王雪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92只SD大鼠设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6 mg/kg)组和TPL低、中、高(0.2、0.4、0.8 mg/kg)剂量组,每组3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采用线栓...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92只SD大鼠设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6 mg/kg)组和TPL低、中、高(0.2、0.4、0.8 mg/kg)剂量组,每组3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2 h的方法复制CIR大鼠模型。各组均于造模前3 d开始给药,1次/d,再灌注24 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率、脑含水量,观察缺血侧皮层神经元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缺血侧皮层组织炎症介质含量,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小胶质细胞表型M1型标志物CD86/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M2型标志物CD206/Iba-1,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p-核因子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PL中、高剂量组和丁苯酞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缺血侧皮层神经元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显著降低而IL-10含量显著升高,CD86/Iba-1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CD206/Iba-1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P<0.05);缺血侧皮层组织Toll样受体4(TLR4)、p-核因子κB表达显著下调,p-核因子κB/核因子κB比值显著降低(P<0.05)。除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含水量、IL-1β含量外,TPL高剂量组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均优于丁苯酞组(P<0.05)。结论:TPL可抑制大鼠CIR损伤,可能与促进小胶质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抑制TLR4/核因子κB通路活化及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脑缺血再灌注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神经功能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炎症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交互作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可心 宋丽娟 +6 位作者 韩光远 李晓慧 苗珠月 魏汝恒 尉杰忠 马存根 黄建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3-729,共7页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特点[1],其中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为最常见类型,占脑卒中的70%~80%。脑梗死系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即缺血、缺氧所致的局灶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特点[1],其中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为最常见类型,占脑卒中的70%~80%。脑梗死系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即缺血、缺氧所致的局灶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星形胶质细胞(AS)和小胶质细胞(MG)都是构成神经血管单元(NVU)的重要细胞。在脑缺血等病理过程不同阶段各自发挥不同作用。同时,两者通过释放各种信号分子进行对话,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交叉对话 脑缺血缺氧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M2极化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
11
作者 穆秉桃 郭敏芳 +1 位作者 于婧文 张慧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28,共7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给予(0.1、0.2)mg/kg TP处理,假手术组大鼠作为对照。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给予(0.1、0.2)mg/kg TP处理,假手术组大鼠作为对照。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元形态,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钙离子结合接头蛋白分子1(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NeuN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的水平;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内Arg1和TLR4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P处理组神经学评分明显降低,神经元损伤明显改善;IL-1β水平降低,IL-10水平增加;iNOS、TLR4、NF-κB、和caspase-3表达降低,Arg1和NeuN表达增加。结论TP处理逆转大鼠脑I/R损伤,可能与促进小胶质细胞M2极化、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与抑制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TP) 缺血再灌注(I/R)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炎症 凋亡
原文传递
n-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极化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12
作者 邓梦延 朱晓辉 +4 位作者 黄力 白倩 李韦昉 王斌 糜漫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8-939,共12页
目的 建立Fat-1/APPPS1转基因小鼠的体内模型及小胶质细胞体外模型,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3 PUFAs)调节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极化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杂合子Fat-1雄性小... 目的 建立Fat-1/APPPS1转基因小鼠的体内模型及小胶质细胞体外模型,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3 PUFAs)调节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极化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杂合子Fat-1雄性小鼠与杂合子APPPS1雌性小鼠进行杂交,筛选子代得到WT、Fat-1、Fat-1/APPPS1以及APPPS1雄性小鼠,培育至9月龄。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气-质联用技术(GS-MS)测定小鼠脑组织内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大脑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沉积情况;运用组织免疫荧光、q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炎症水平,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极化水平,基因Iba-1的转录及表达小胶质细胞激活水平,基因CD86、CD206的转录及表达小胶质细胞极化水平。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来源的永生化BV2小胶质细胞损伤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用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对细胞预处理,运用细胞免疫荧光、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炎症、激活及极化水平,采用的激活与极化指标与动物实验相同。结果 与APPPS1小鼠相比,内源性表达n-3 PUFAs的Fat-1/APPPS1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明显改善(P<0.05),海马区Aβ沉积有效缓解(P<0.05),CNS炎症水平以及小胶质细胞激活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小胶质细胞激活表型从M1向M2型转化(P<0.05)。DHA+EP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水平(P<0.05),且促使细胞从M1向M2型转化(P<0.05)。结论 n-3 PUFAs可以抑制APPPS1小鼠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调节小胶质细胞由M1向M2转化,降低中枢神经炎症水平,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阿尔茨海默症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金松双黄酮抑制JAK2/STAT3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童雨婷 刘新娟 +9 位作者 杨光 热爱拉·阿合力江 高外毛 胡凯帆 潘洁 王丹丹 江美芳 王星禹 赵妍 徐颖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73-77,100,共6页
目的探究金松双黄酮(SCI)调控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①采用格里斯(Griess)试验试剂检测不同浓度SCI(1.25~40μmol·L^(-1))干预对经LPS刺激后... 目的探究金松双黄酮(SCI)调控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①采用格里斯(Griess)试验试剂检测不同浓度SCI(1.25~40μmol·L^(-1))干预对经LPS刺激后BV2小胶质细胞培养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SCI(1.25~40μmol·L^(-1))干预的BV2小胶质细胞活性以此判断SCI对BV2小胶质细胞毒性作用。③将BV2小胶质细胞以2×10^(6)个/孔接种于6孔板中,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对照+SCI组(Ctrl+SCI组)、模型组(LPS组,100μg·L^(-1))、模型+SCI组(LPS+SCI组),各组进行相应干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SCI对LPS刺激BV2细胞的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白介素-6(IL-6)、TNF-α的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磷酸化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以及iNOS蛋白表达。结果①Greiss法结果显示,1.25~40μmol·L^(-1) SCI均显著降低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产生的亚硝酸盐(P<0.05)。②MTT法结果显示,1.25~20μmol·L^(-1)浓度的SCI对BV2小胶质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③RT-qPCR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LPS+SCI组中iNOS、TNF-αmRNA的表达量下降(P<0.05);ELISA法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LPS+SCI组中IL-6、TNF-α的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LPS+SCI组中p-JAK2、p-STAT3、iNOS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SCI能够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发挥对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金松双黄酮 银杏叶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中药研究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P2Y12受体介导小胶质细胞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中的作用
14
作者 陈超 庞江霞 +4 位作者 王宝军 孙明英 赵世君 李月春 郝喜娃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 探索分析P2Y12受体介导小胶质细胞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OD1-G93A转基因小鼠,通过转棒实验、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SOD1-G93A转基因小鼠在症状前期、症状中期、终末期及对照组... 目的 探索分析P2Y12受体介导小胶质细胞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OD1-G93A转基因小鼠,通过转棒实验、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SOD1-G93A转基因小鼠在症状前期、症状中期、终末期及对照组小鼠运动功能、皮质与腰髓P2Y1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IBA1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SOD1-G93A转基因小鼠随病程进展运动功能逐渐下降;腰髓P2Y12受体随病程进展有逐渐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终末期P2Y12受体表达明显减低(P<0.05),皮质各期变化不明显;腰髓IBA1受体随病程进展有逐渐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终末期IBA1表达明显升高(P<0.05),皮质各期变化不明显。结论 随SOD1-G93A转基因小鼠病程进展运动功能逐渐降低,腰髓P2Y12受体表达减少,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P2Y12受体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可能参与了ALS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转基因小鼠 P2Y12受体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HMGN1激活TLR4/MyD88/NF-κB p65/IKK-β信号通路诱导小鼠BV2小胶质细胞活化上调其促炎介质表达
15
作者 毛燕 俞佳丽 +3 位作者 袁静 达静静 余福勋 查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 探究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对小鼠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0、 100、 200、 500、 1000、 2000)ng/mL的重组HMGN1孵育BV2细胞6 h。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肿瘤坏... 目的 探究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对小鼠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0、 100、 200、 500、 1000、 2000)ng/mL的重组HMGN1孵育BV2细胞6 h。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mRNA水平。随后把小胶质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抑制剂组和拮抗剂组。模型组用500 ng/mL的HMGN1处理BV2细胞,拮抗剂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入瑞沙托维(resatorvid)/TAK-242进行干预,使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中的M1/M2型标志物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NF-κB抑制物激酶β(IKK-β)的蛋白表达。结果 HMGN1处理后,BV2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呈阿米巴样;与0 ng/mL HMGN1组相比,TNF-α、 IL-6、 IL-1β、 MCP-1的mRNA水平随HMGN1剂量的增加而升高;M1型标志物iNOS的mRNA水平随HMGN1剂量的增加而升高,M2型标志物CD206的水平随HMGN1剂量的升高而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拮抗剂组M1型标志物iNOS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M2型标志物CD206的水平显著升高。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也显示MI型标志物iNOS在拮抗剂组中的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的结果提示,拮抗剂组iNOS、 TLR4、 MyD88、 NF-κB p65和IKK-β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HMGN1可能通过激活TLR4/MyD88/NF-κB p65/IKK-β信号通路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来上调其促炎介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 BV2小胶质细胞 下丘脑 炎症 Toll样受体4(TLR4)
原文传递
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神经元损伤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何璎 邹蔓姝 +1 位作者 韩远山 王宇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障碍,其发病率高,复发性高,致残性高,但发病机制未明。近年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与攻击作用已成为神经疾病研究的前沿方向。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异常活化导致神经元损伤在抑郁症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障碍,其发病率高,复发性高,致残性高,但发病机制未明。近年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与攻击作用已成为神经疾病研究的前沿方向。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异常活化导致神经元损伤在抑郁症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GeenMedical、CNKI等进行文献检索,对MG活化相关通路及关键靶标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损伤 抑郁症 炎症 作用机制 免疫反应
下载PDF
异氟烷通过CaMKⅡ/ERK/NF-κB通路减轻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
17
作者 李振东 赵兴凯 +1 位作者 郭以哲 周振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2,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异氟烷减轻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引起炎症的具体机制。[方法]体外使用脂多糖(LPS)处理小胶质细胞诱导炎症反应,将制备的乳化异氟烷作用于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异氟烷与通路蛋白阻断剂对促炎介...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异氟烷减轻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引起炎症的具体机制。[方法]体外使用脂多糖(LPS)处理小胶质细胞诱导炎症反应,将制备的乳化异氟烷作用于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异氟烷与通路蛋白阻断剂对促炎介质(促炎因子、促炎酶)及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不同阻断剂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异氟烷作用的信号通路,同时观察不同处理对小胶质细胞核因子κB(NF-κB)转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显著增加白介素1β(IL-1β)、IL-6等促炎因子及促炎酶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环加氧酶2(COXⅡ)的表达,并上调目标通路蛋白的表达和NF-κB由胞质向胞核的转位。异氟烷通过CaMKⅡ/ERK/NF-κB信号通路降低促炎介质表达,抑制NF-κB核转位。[结论]异氟烷通过Ca2+信号通路,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减轻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炎性因子 核转位
下载PDF
Mito-TEMPO通过减轻线粒体损伤抑制铅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
18
作者 陈超 赵再华 +2 位作者 王涛 卢金锁 郑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氧化应激在铅暴露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观察靶向线粒体的抗氧化剂Mito-TEMPO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建立铅暴露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铅暴露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 目的:研究线粒体氧化应激在铅暴露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观察靶向线粒体的抗氧化剂Mito-TEMPO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建立铅暴露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铅暴露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1型活化标志物CD86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采用线粒体超氧化物(MitoSOX)染色检测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采用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细胞能量代谢分析(O2k)检测线粒体呼吸能力。采用Mito-TEMPO抗氧化剂进行干预,研究Mito-TEMPO对BV2线粒体氧化应激、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铅暴露组BV2细胞CD8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促炎因子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呼吸能力显著降低。Mito-TEMPO处理显著减轻了BV2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与功能损伤,并显著抑制了BV2细胞M1型活化水平。结论:Mito-TEMPO能够逆转铅暴露诱导的BV2细胞M1型活化,其机制可能与Mito-TEMPO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与功能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TEMPO 线粒体 炎症 BV2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对胆红素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潘知繁 李思宇 +2 位作者 李玲 张燕 华子瑜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93,共9页
目的探讨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对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损伤的影响。方法BV2细胞实验分为两部分。(1)CMA激活实验分为:对照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处理)、QX77... 目的探讨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对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损伤的影响。方法BV2细胞实验分为两部分。(1)CMA激活实验分为:对照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处理)、QX77组(20μmol/L QX77处理24 h)、UCB组(40μmol/L UCB处理24 h)、UCB+QX77组(20μmol/L QX77和40μmol/L UCB共处理24 h)。(2)细胞转染实验分为:LAMP2A沉默对照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处理)、LAMP2A沉默对照+UCB组(40μmol/L UCB处理24 h)、LAMP2A沉默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处理)、LAMP2A沉默+UCB组(40μmol/L UCB处理24 h)。采用改良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6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p65、NLRP3与热休克同源蛋白70的荧光共定位。结果与UCB组相比,UCB+QX77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炎症相关蛋白p65、NLRP3、caspase-1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以及IL-6、TNF-α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UCB组和UCB+QX77组热休克同源蛋白70与p65、NLRP3存在共定位。沉默LAMP2A基因后,与LAMP2A沉默对照+UCB组相比,LAMP2A沉默+UCB组炎症相关蛋白p65、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以及IL-6、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论CMA在UCB诱导的BV2细胞损伤中被抑制,激活CMA可能通过降低p65和NLRP3蛋白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拮抗胆红素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神经毒性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在高糖处理的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20
作者 王曌慧 刘潇 +4 位作者 周玥 魏心怡 王玥 李俊发 赵丽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 探索高糖条件下小胶质细胞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 TREM2)的表达情况,以及TREM2在高糖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增殖、迁移和吞噬中的作用。方法 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处理组(67.5 m... 目的 探索高糖条件下小胶质细胞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 TREM2)的表达情况,以及TREM2在高糖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增殖、迁移和吞噬中的作用。方法 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处理组(67.5 mmol/L葡萄糖,24 h),检测小胶质细胞数量、Iba1和TREM2的表达水平;转染TREM2的siRNA,检测小胶质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加入带有荧光标签的淀粉样蛋白β(Aβ),观察小胶质细胞对Aβ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小胶质细胞相比,高糖处理后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P<0.001),而TREM2和Iba1表达显著升高(P<0.001)。高糖和TREM2均不影响小胶质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处理后小胶质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5),而TREM2对高糖小胶质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显著影响。与正常小胶质细胞相比,高糖处理组小胶质细胞对Aβ的吞噬能力显著下降(P<0.001),TREM2 siRNA敲减后高糖小胶质细胞对Aβ的吞噬能力进一步下降(P<0.001)。结论 高糖处理后小胶质细胞TREM2表达明显升高,其主要影响小胶质细胞对Aβ的吞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小胶质细胞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