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秸秆添加量对羊粪条垛式堆肥进程的影响
1
作者 赵旭 车宗贤 +1 位作者 李娟 薛林贵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用肉羊养殖场的羊粪和小麦秸秆作为堆肥原料进行条垛式堆肥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堆料有机质、C/N、pH值、种子发芽指数(GI)、温度等指标的变化,探究羊粪条垛式堆肥的最佳秸秆添加量。结果表明:鲜羊粪堆肥时添加1.5%~4.5%的小麦秸秆,可增... 用肉羊养殖场的羊粪和小麦秸秆作为堆肥原料进行条垛式堆肥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堆料有机质、C/N、pH值、种子发芽指数(GI)、温度等指标的变化,探究羊粪条垛式堆肥的最佳秸秆添加量。结果表明:鲜羊粪堆肥时添加1.5%~4.5%的小麦秸秆,可增加高温保持时间7~9天,达到26~28天,最高温度提高4℃,达到63℃;可加快堆料水分的蒸发速度,降低堆料含水率8.08%~31.06%;可降低堆肥产品的pH值,从9.12下降到8.88;可提高种子发芽指数21.85%~33.93%,提高堆肥产品的C/N 10%~30%。由此可知,添加1.5%~4.5%的小麦秸秆,可加快羊粪的腐熟速度,但当秸秆添加量大于1.5%时,堆肥产品的C/N大于20,不利用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因此,在羊粪堆肥时,小麦秸秆的最佳添加量为1.5%。研究结果将为优化羊粪堆肥技术工艺,提高羊粪堆肥腐熟速度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粪 条垛式堆肥 小麦秸秆 添加量
下载PDF
小麦秸秆接枝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杨光 赵琳 +4 位作者 范飞 廖良军 李海潮 刘鑫龙 彭紫杨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小麦秸秆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潜力,其次将复合材料掺入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环保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最后讨论了该技术在混凝土领域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并提出了未来... 文章首先介绍了小麦秸秆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潜力,其次将复合材料掺入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环保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最后讨论了该技术在混凝土领域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纳米二氧化硅 混凝土 耐久性
下载PDF
发酵助剂配方优化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产甲烷的研究
3
作者 曹春晖 叶小梅 +5 位作者 刘洋 贾昭炎 王成成 杜静 孔祥平 奚永兰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3,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及不同复配方式的添加剂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的影响。研究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_(3)O_(4)nanoparticles,NPS-Fe_(3)O_(4))、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Fe_(2)O_(3)nanoparticles,NPS-Fe_(2)O_...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及不同复配方式的添加剂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的影响。研究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_(3)O_(4)nanoparticles,NPS-Fe_(3)O_(4))、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Fe_(2)O_(3)nanoparticles,NPS-Fe_(2)O_(3))、四氧化三铁(Fe_(3)O_(4))、三氧化二铁(Fe_(2)O_(3))、氯化亚铁(FeCl_(2))、血晶素(hemin)、皂苷(Ginsenoside Rg1,Rg1)七种外源添加剂在不同添加浓度及搭配方式对AD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各发酵助剂均可显著提高AD的累计甲烷产量,混合添加后提升效果反而降低。其中单独添加100 mg/L Fe_(2)O_(3)的提升效果最好,累计甲烷产量达到207 mL/g,比空白组提高了86%。通过不同复配方式添加发酵助剂的试验结果显示,混合添加100 mg/L FeCl_(2)+1 mg/L hemin的提升效果最好,累计甲烷产量达到192 mL/g,比空白组高出了70%。试验所用的发酵助剂提高了小麦秸秆厌氧消化效率,为农业废弃物厌氧处理提供进一步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甲烷 发酵助剂 小麦秸秆 消化速率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和处理方式对真菌处理小麦秸秆营养价值与瘤胃发酵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王欣 王慧 +4 位作者 田雨佳 张学炜 刘鼎阔 胡鹏程 魏勇跃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2,共8页
本试验旨在揭示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和处理方式对真菌处理小麦秸秆的营养指标、霉菌毒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的影响,并探究营养指标与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采用体外法评价处理后小麦秸秆在奶牛瘤胃... 本试验旨在揭示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和处理方式对真菌处理小麦秸秆的营养指标、霉菌毒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的影响,并探究营养指标与碳水化合物二级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采用体外法评价处理后小麦秸秆在奶牛瘤胃内的发酵效果。试验以Pleurotus eryngii为试验菌株,将高粱和小麦作为培养基质,按处理方法分为常规组、灭菌组和微贮组,发酵时间分别为5、8、11周。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为小麦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较高粱组分别降低了3.71%、4.32%、18.45%;灭菌组在11周时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和木质素含量最低,相较于8周分别降低了74.90%、31.16%,粗蛋白质(C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微贮组在8周时NDF、ADF、CF含量最低。NDF、ADL与总碳水化合物第一亚峰和第三亚峰的峰高、峰面积,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峰高、峰面积呈负相关,ADF与它们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NDF、ADL含量与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峰高、峰面积均呈正相关。微贮组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灭菌组的乙酸:丙酸值最低,且灭菌组样品的氨态氮(NH3-N)和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的含量降低,30 h产气量(GP30)提高(P<0.01)。由此可见,Pleurotus eryngii真菌处理小麦秸秆通过改变总碳水化合物、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纤维性碳水化物的结构来影响秸秆纤维成分含量和营养指标。相较于常规组,灭菌组发酵培养11周、微贮组培养8周效果最佳,且在该培养时间5种霉菌毒素含量均低于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霉菌毒素 真菌 二级分子结构 体外发酵
下载PDF
不同填装密度下添加乳酸菌和糖对小麦秸秆黄贮饲料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李东洋 乌尼尔 +4 位作者 娜娜 孙林 杨宝珠 李鹅 薛艳林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2期9-19,共11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填装密度下添加乳酸菌和糖对小麦秸秆黄贮饲料发酵损失率、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小麦秸秆粉碎,调节水分含量至60%,混合均匀后随机分成2等份。取一份加入由活菌数为1×10^(5)CFU/g的植物乳杆菌... [目的]探究在不同填装密度下添加乳酸菌和糖对小麦秸秆黄贮饲料发酵损失率、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小麦秸秆粉碎,调节水分含量至60%,混合均匀后随机分成2等份。取一份加入由活菌数为1×10^(5)CFU/g的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5 g/t)和白砂糖(添加量为10 kg/t)组成的混合添加剂并均匀喷洒3%的无菌水,按450、500、550 kg/m^(3)的密度进行填装调制黄贮饲料(添加剂处理组);另一份均匀喷洒3%的无菌水,按450、500、550 kg/m^(3)的密度进行填装调制黄贮饲料(对照组)。分别于发酵1、3、6、15、35、200 d测定2组不同填装密度黄贮饲料的发酵损失率;在发酵200 d开盖取样,测定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从黄贮3 d开始至200 d,2组黄贮饲料的发酵损失率均显著(P<0.05)增加;发酵35 d和200 d,添加剂处理组的发酵损失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添加剂处理组的pH值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乳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氨态氮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酸碱缓冲能力值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添加剂处理组的乳酸菌数量和酵母菌数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2组黄贮饲料中的主要菌属均为乳植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和迟缓乳杆菌属(Lenti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分别为22.12%~49.18%和1.45%~49.91%,这两个属在黄贮饲料中的总相对丰度大于34.25%。在450 kg/m3填装密度下,添加剂处理组的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在500 kg/m3填装密度下,添加剂处理组的迟缓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肠杆菌属、泛菌属(Pantoea)、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550 kg/m^(3)填装密度下,添加剂处理组的迟缓乳杆菌属、肠杆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迟缓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乳酸含量、乳酸/乙酸和酸碱缓冲能力值呈负相关(P>0.05),与乙酸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pH值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氨态氮含量呈显著(P<0.01)正相关;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的相对丰度与乳酸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乳酸/乙酸和酸碱缓冲能力值呈显著(P<0.01)负相关,与pH值呈显著(P<0.01)正相关。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与pH值、氨态氮含量呈显著(P<0.01)正相关,与乳酸/乙酸呈显著(P<0.01)负相关。[结论]提高填装密度、使用添加剂可降低小麦秸秆黄贮饲料的发酵损失率,改善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添加剂 填装密度 小麦秸秆黄贮 微生物群落结构 发酵品质
下载PDF
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
6
作者 柳美玲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5-7,11,共4页
为研究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随机选取6头健康状况良好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成年牛,经单纯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连续饲喂3个月,对饲喂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玉米秸秆组总胆红素、氯离子、... 为研究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随机选取6头健康状况良好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成年牛,经单纯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连续饲喂3个月,对饲喂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玉米秸秆组总胆红素、氯离子、直接胆红素、钠离子、血磷变化差异显著(P<0.05),其余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单纯小麦秸秆组血液中白蛋白(ALB)、钙离子(Ga^(2+))、尿素(UREAL)变化差异显著(P<0.05),其余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单纯小麦秸秆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比玉米秸秆组明显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单纯饲喂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可引起钠离子、氯离子等元素失衡,但不会直接引起肉牛的健康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小麦秸秆 肉牛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NaOH预处理对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效率的影响
7
作者 张鸣 李昂 +1 位作者 杨彩玲 郭军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22-2030,共9页
2020-2021年,通过自行设计的厌氧发酵装置,研究NaOH预处理对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效率的影响,探索在确保小麦秸秆预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预处理时间来减少NaOH用量,降低二次污染风险,为小麦秸秆沼气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0%... 2020-2021年,通过自行设计的厌氧发酵装置,研究NaOH预处理对小麦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效率的影响,探索在确保小麦秸秆预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预处理时间来减少NaOH用量,降低二次污染风险,为小麦秸秆沼气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0%、3%和6%(以秸秆干质量计)NaOH对小麦秸秆预处理7、14、21和28 d,未预处理的小麦秸秆作对照,发酵液pH不做调节。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经3%NaOH预处理7~28 d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脱除率分别为5.9%~8.3%、38.3%~41.8%和45.8%~49.2%,与6%NaOH预处理相当,显著高于0%NaOH预处理。在中温(35℃)厌氧发酵时,3%NaOH预处理的产气效果优于相同预处理时间0%和6%NaOH预处理,在预处理7~28 d时,干物质累积产气量为185.5~310.5 mL·g^(-1),产气速率为38.1~84.2 mL·d^(-1)。最优组合预测模型显示,3%NaOH预处理小麦秸秆11.4 d的效果最好,86.0 d发酵完全,产气速率为47.9 mL·d^(-1),最大干物质累积产气量为257.6mL·g^(-1)。综合判断,在小麦秸秆中温(35℃)厌氧发酵过程中,利用3%(以秸秆干质量计)NaOH对其进行预处理是可行的,能够获得良好的产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厌氧发酵 NAOH 预处理 产气速率 累积产气量
下载PDF
小麦秸秆生物炭稳定土壤中金属镉及微生物群落响应
8
作者 王莉 王忠晨 +2 位作者 张广毅 艾佳鑫 徐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0-205,共6页
将小麦秸秆生物炭(WSB)投加至镉(Cd)污染土壤中,考察了WSB对土壤中Cd存在形态、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基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SB对土壤弱酸可提取态Cd的去除率为34.20%;添加WSB后,土壤pH由7.68上升至9.07,氨氮含量由70... 将小麦秸秆生物炭(WSB)投加至镉(Cd)污染土壤中,考察了WSB对土壤中Cd存在形态、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基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SB对土壤弱酸可提取态Cd的去除率为34.20%;添加WSB后,土壤pH由7.68上升至9.07,氨氮含量由70.12 mg/kg降低至40.76 mg/kg,硝态氮含量由107.21 mg/kg增加至143.85 mg/kg,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由14.59 cmol/kg增加至19.93 cmol/kg,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由7.00%增加至12.23%。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添加WSB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同时能够促进与土壤碳循环和重金属去除相关的微生物功能基因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土壤 小麦秸秆生物炭 稳定化技术 微生物功能基因
下载PDF
小麦秸秆绿肥协同还田生产技术
9
作者 张立勤 车宗贤 +1 位作者 张久东 宁新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166-1169,共4页
针对甘肃灌区小麦收后田间秸秆处理难度大、直接还田腐解缓慢、影响后茬作物播种和产量等问题,经过试验示范,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小麦产量及秸秆绿肥协同还田量指标、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与播种、施肥、灌水、病虫草... 针对甘肃灌区小麦收后田间秸秆处理难度大、直接还田腐解缓慢、影响后茬作物播种和产量等问题,经过试验示范,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小麦产量及秸秆绿肥协同还田量指标、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与播种、施肥、灌水、病虫草害防治、小麦收获、绿肥秸秆协同还田和后茬作物施肥等方面规范了秸秆绿肥协同还田技术,集成提出秸秆绿肥协同还田生产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还田 小麦秸秆 绿肥 规程 甘肃灌区
下载PDF
小麦秸秆生物炭对土壤中Pb污染的钝化研究
10
作者 邹鲤岭 吕玉 张香群 《云南地质》 202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为揭示小麦秸秆生物炭不同添加比例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钝化影响,本文取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校区酸性土壤,以质量比2%、5%和10%分别添加600℃下制备的小麦秸秆生物炭,并在培养10天、30天和50天后取样分析土壤pH值和重金属Pb四种形态变... 为揭示小麦秸秆生物炭不同添加比例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钝化影响,本文取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校区酸性土壤,以质量比2%、5%和10%分别添加600℃下制备的小麦秸秆生物炭,并在培养10天、30天和50天后取样分析土壤pH值和重金属Pb四种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培养时间,添加量越大,土壤pH值越大。土壤钝化时间越长,土壤中pH值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生物炭添加量对土壤中Pb的钝化影响较大,显示随着T600添加比例增加,土壤中重金属Pb可交换态、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当添加量在10%,培养50d时,Pb残渣态最大达69.27%,钝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Pb污染 小麦秸秆生物炭 土壤修复 云南昆明
下载PDF
小麦秸秆还田后茬棉田土壤NO_(3)^(−)-N和酚酸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佳男 杨长琴 +6 位作者 束红梅 张国伟 王晓婧 刘瑞显 陈嘉敏 王飞兵 陈新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8-876,共9页
揭示前茬小麦长期秸秆还田后,后茬棉田土壤硝态氮(NO_(3)^(-)-N)与酚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可为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于2021年与2022年在小麦长期秸秆定位还田地块进行。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25... 揭示前茬小麦长期秸秆还田后,后茬棉田土壤硝态氮(NO_(3)^(-)-N)与酚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可为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于2021年与2022年在小麦长期秸秆定位还田地块进行。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25’为材料,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CK)与小麦秸秆还田(S)2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NO_(3)^(-)-N与酚酸含量,对0~20 cm土层的影响大于20~40 cm;随秸秆还田后时间推移,土壤NO_(3)^(-)-N与酚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秸秆还田后24~31 d达到峰值。秸秆还田后31 d前,秸秆还田处理棉株根系活力、根系NO_(3)^(-)-N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均显著低于CK处理,31 d后则呈相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壤酚酸含量与根系活力、根系NO_(3)^(-)-N含量、棉花根系长度、直径、表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层NO_(3)^(-)-N含量与棉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秸秆还田对棉花幼苗生长影响呈“先抑后促”的趋势,秸秆还田后31 d内,酚酸含量的增加降低了棉苗根系活力,阻碍了根系生长,抑制了棉苗对NO_(3)^(-)-N的吸收利用,表明秸秆还田前期对棉株生长的“抑制效应”大于秸秆的“肥料效应”,秸秆还田31 d后,秸秆的“肥料效应”大于酚酸的“抑制效应”,促进棉株根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还田 NO_(3)^(-)-N 酚酸 根系活力 硝酸还原酶 后茬棉花
下载PDF
小麦秸秆羧甲基纤维素对结晶紫染料废水的吸附研究
12
作者 王华 陶艳龙 +1 位作者 张琪 魏元春 《现代食品》 2023年第4期53-55,共3页
以农业废弃物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小麦秸秆纤维素吸附剂,研究其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纤维素吸附剂吸附结晶紫的平衡时间为60 min,弱碱性条件下有利于吸附,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0.1 g;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对100 g·L... 以农业废弃物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小麦秸秆纤维素吸附剂,研究其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纤维素吸附剂吸附结晶紫的平衡时间为60 min,弱碱性条件下有利于吸附,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0.1 g;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对100 g·L^(-1)结晶紫的脱色率达到98.5%,温度对结晶紫吸附的影响不明显。本文致力研究的生物质吸附剂具有高效水体污染物处理能力,可为生物质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吸附剂 小麦秸秆 纤维素 结晶紫
下载PDF
巯基改性小麦秸秆对镉吸附与解吸的性能及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永鹏 王刚 +2 位作者 何扬洋 罗仕成 汤春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64-2276,共13页
将小麦秸秆(WS)经碱预处理和巯基丙酰基改性后,制备出对Cd(Ⅱ)具有螯合作用的吸附剂巯基丙酰化小麦秸秆(MPWS).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解吸实验和各种表征方法研究了MPWS对Cd(Ⅱ)的吸附、解吸性能与机制.结果表明,当振荡速率为150r/min、吸... 将小麦秸秆(WS)经碱预处理和巯基丙酰基改性后,制备出对Cd(Ⅱ)具有螯合作用的吸附剂巯基丙酰化小麦秸秆(MPWS).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解吸实验和各种表征方法研究了MPWS对Cd(Ⅱ)的吸附、解吸性能与机制.结果表明,当振荡速率为150r/min、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2h、水样初始pH值为6.0时,MPWS对Cd(Ⅱ)的吸附效果最佳,Cd(Ⅱ)初始浓度为100mg/L水样中Cd(Ⅱ)的最高去除率为97.21%.解吸剂HCl溶液和EDTA溶液对MPWS-Cd的解吸性能良好,最高解吸率均可达95%以上.MPWS对Cd(Ⅱ)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MPWS对Cd(Ⅱ)的吸附过程以及解吸剂对MPWS-Cd的解吸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均为自发吸热过程.MPWS中巯基、胺基、羟基、羧基参与了化学吸附中与Cd(Ⅱ)的配位反应,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配位作用、离子交换作用、静电吸附作用和物理吸附作用;HCl溶液对MPWS-Cd的解吸机制主要为质子化作用,EDTA溶液对MPWS-Cd的解吸机制主要为配位竞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L-半胱氨酸 含Cd(Ⅱ)废水 吸附 解吸 再生
下载PDF
发酵菌剂合中草药处理小麦秸秆饲喂肉羊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化靓 李学钊 +2 位作者 贺军 王福厚 李和国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7-18,共2页
选择30 kg左右的肉羊,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加喂发酵过的含有中草药的小麦秸秆和未发酵的小麦秸秆,检测肉羊增重增长情况。结果显示,肉羊加喂发酵过的含有中草药的小麦秸秆,日增重和日增收好于对照组,养殖收益对比明显。
关键词 小麦秸秆 中草药 生物发酵 肉羊养殖 育肥试验
下载PDF
小麦秸秆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规律研究
15
作者 郭顺 李云飞 +3 位作者 唐盛伟 唐文翔 吕莉 张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60,共6页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解-气质联用(Py-GC/MS)和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系统研究了小麦秸秆中的硫元素进入热解炭、油、气三相产物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中的硫主要为有机硫(28.33%)和无机硫酸盐(71.67%);有机硫在低...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解-气质联用(Py-GC/MS)和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系统研究了小麦秸秆中的硫元素进入热解炭、油、气三相产物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中的硫主要为有机硫(28.33%)和无机硫酸盐(71.67%);有机硫在低于450℃就已经完全释放;41.46%~48.13%的硫保留在热解炭中,主要包括硫酸盐(55.27%~75.52%)、噻吩硫(21.78%~34.13%)和金属硫化物(2.70%~11.22%);7.16%~11.24%的硫进入热解油中,主要是2-甲硫基苯并噻唑;600℃还发现了噻吩硫的生成。热解气中含硫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H_(2)S、SO_(2)和COS,主要的释放温度区间为200~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热解 硫的迁移 热解-气质联用 热重-红外联用
原文传递
重金属吸附剂巯基丙酰化小麦秸秆的制备与表征
16
作者 孙永鹏 王刚 +1 位作者 徐敏 田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14-123,共10页
该文以小麦秸秆(WS)、氢氧化钠(NaOH)、L-半胱氨酸(L-Cys)、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原料,通过化学预处理、酰化反应在WS中引入巯基官能团,制备出重金属吸附剂巯基丙酰化小麦秸秆(MPWS)。通过吸附实验考... 该文以小麦秸秆(WS)、氢氧化钠(NaOH)、L-半胱氨酸(L-Cys)、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原料,通过化学预处理、酰化反应在WS中引入巯基官能团,制备出重金属吸附剂巯基丙酰化小麦秸秆(MPWS)。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MPWS对水中Cd(Ⅱ)的去除性能,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MPWS的制备条件,借助红外分析(FTIR)、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表征手段探讨了MPWS的制备机理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WS粒径为0.60 mm,化学预处理NaOH溶液浓度为0.1 mol/L,n(EDC·HCl)∶n(L-Cys)为0.05∶1,m(NHS)∶m(EDC·HCl)为1∶1,m(CWS)∶m(L-Cys)为1∶5,反应介质pH值为10,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 h的制备条件下,MPWS对水中Cd(Ⅱ)的吸附性能最好,Cd(Ⅱ)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4.20%。FTIR和SEM-EDS分析表明,NaOH溶液预处理除去了一定量的半纤维素、木质素,MPWS中成功引入了巯基、胺基、羧基,Cd(Ⅱ)被吸附到MPWS结构中;MPWS对Cd(Ⅱ)的吸附机理主要包括配位作用、离子交换作用、静电吸附作用和物理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吸附 改性 酰化反应 含镉废水
原文传递
冻融交替对小麦秸秆降解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赵子渊 艾为党 +2 位作者 卞强 汪震 黄峰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4,共8页
针对未来星球基地中植物类固废的资源化循环利用问题,以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的主要固废小麦秸秆为实验材料,探究了冻融交替对其降解特性的影响。选取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冻融次数3个影响因子,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L_(9)(3~4)。测... 针对未来星球基地中植物类固废的资源化循环利用问题,以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的主要固废小麦秸秆为实验材料,探究了冻融交替对其降解特性的影响。选取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冻融次数3个影响因子,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L_(9)(3~4)。测定秸秆冻融前后可溶性总碳、总氮含量的变化,根据结果选取部分组别进一步开展微观形貌观察、纤维素结晶度以及化学结构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冻融交替会提高小麦秸秆的可溶性总碳、总氮含量,改变秸秆表面的微观形貌,提高纤维素结晶度,打断秸秆中的-OH、C-H、C-O等键。此外,在冷冻温度-80℃,冷冻时间4 h,冻融次数3次的条件下,小麦秸秆中可溶性总碳、总氮含量最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1.4%和74.4%,说明在此条件下小麦秸秆各降解特性改变最大,更有利于其后续的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小麦秸秆 冻融交替 降解特性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杏鲍菇和香菇固态发酵小麦秸秆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18
作者 高旭红 章炉军 +1 位作者 梁小军 毛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111-612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和香菇固态发酵小麦秸秆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3株杏鲍菇[21XB-3(1组)、21XB-10(2组)和ACCC 50961(3组)]和3株香菇[241(4组)、243(5组)和213(6组)]对小麦秸秆进行固态发酵,对照组小麦秸秆不接种菌株,于2... 本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和香菇固态发酵小麦秸秆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3株杏鲍菇[21XB-3(1组)、21XB-10(2组)和ACCC 50961(3组)]和3株香菇[241(4组)、243(5组)和213(6组)]对小麦秸秆进行固态发酵,对照组小麦秸秆不接种菌株,于23℃下避光培养48 d后,测定发酵底物中常规营养成分、有机酸、纤维组分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在杏鲍菇组中,2组发酵底物的干物质(DM)含量较高,各组之间其他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发酵底物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1组(P<0.05),与2组差异不显著(P>0.05);2组发酵底物的中性洗涤纤维(NDF)、纤维素(CL)和综纤维素(HoC)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2组发酵底物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在香菇组中,4组发酵底物的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5组和6组(P<0.05),4组发酵底物的粗灰分(Ash)和钙(Ca)含量显著高于6组(P<0.05);4组发酵底物的pH显著低于5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6组(P<0.05);5组发酵底物的半纤维素(HC)含量显著低于6组(P<0.05),与4组差异不显著(P>0.05);4组发酵底物的氨基酸含量较高。2)与杏鲍菇组相比,香菇组发酵底物的CP、Ash和磷(P)含量以及乳酸、乙酸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pH和各纤维组分(HC除外)含量平均值显著降低(P<0.05),多数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杏鲍菇组和香菇组发酵底物的DM、CP、Ca和P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pH和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NDF、HC、HoC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平均值显著降低(P<0.05),多数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此外,香菇组发酵底物的Ash和乳酸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ADF含量平均值显著降低(P<0.05),谷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香菇发酵对小麦秸秆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优于杏鲍菇发酵,其中杏鲍菇21XB-10和香菇241发酵对小麦秸秆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香菇 小麦秸秆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小麦秸秆生物炭添加对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的原位修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胜男 张瀚麟 +2 位作者 赵汉胤 陈以芹 李娟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6,共9页
养殖底泥作为池塘环境的载体之一,其污染情况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为保证水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本研究用小麦秸秆生物炭作为修复剂原位添加到受重金属污染的底泥中,辅以薄膜梯度扩散装置(DGT),评估小麦秸秆生物炭添加后在水产品养殖... 养殖底泥作为池塘环境的载体之一,其污染情况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为保证水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本研究用小麦秸秆生物炭作为修复剂原位添加到受重金属污染的底泥中,辅以薄膜梯度扩散装置(DGT),评估小麦秸秆生物炭添加后在水产品养殖的各个时期,生物体内重金属累积浓度、危险系数、生物有效性和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生物炭的添加使水产品体内累积的重金属下降15%~55%,4种重金属累积浓度总体下降率顺序为Cd>Pb>Cr>Cu,底栖生物的下降率均高于鱼类,Pb和Cd在生物幼苗期达到39%的最大下降率,Cu和Cr的下降率最大值发生在生长期,其下降率分别为40%和24%。重金属目标危险系数(THQ)下降率范围在15%~55%,与重金属浓度累积下降率相近。在小麦秸秆生物炭原位修复期间,孔隙水中4种重金属有效态浓度在幼苗期下降最快。修复完成时,Cu、Pb、Cd、Cr 4种重金属有效态浓度分别下降了21%、48%、71%、19%。对修复期间沉积物-水界面处各重金属表观扩散通量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底泥中小麦秸秆生物炭的添加加强了底泥作为汇的功能,有助于水体中的重金属向养殖底泥中沉积并且有利于降低水生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生物炭 养殖底泥 重金属 原位修复
下载PDF
厨余垃圾添加量对鸡粪与小麦秸秆混合堆肥过程的影响
20
作者 李源源 陈高攀 +4 位作者 孙浩 贾亚津 刘双 郝建军 王雅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15305-15311,共7页
为探究厨余垃圾添加比例对鸡粪与小麦秸秆混合堆肥过程的影响,在鸡粪与小麦秸秆干重比为1∶5的混合体系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厨余垃圾(0.05、1、2、4),采用强制间歇式通风好氧堆肥装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厨余垃圾添加比例为0.05、1时,堆体... 为探究厨余垃圾添加比例对鸡粪与小麦秸秆混合堆肥过程的影响,在鸡粪与小麦秸秆干重比为1∶5的混合体系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厨余垃圾(0.05、1、2、4),采用强制间歇式通风好氧堆肥装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厨余垃圾添加比例为0.05、1时,堆体较其他处理优先达到高温期(>50℃)且维持8 d,有机质去除率分别为13.35%、18.20%,种子发芽指数为116.3%、120.6%。厨余垃圾添加比例高于1时,堆体达到高温期延后且维持时间短,堆体pH与电导率值降低,但有机质去除率提高(13.35%~20.63%),秸秆表面腐蚀程度较其他堆体明显。RDA(redundancy analysis)分析表明pH、锌、电导率是影响种子发芽指数和有机质去除率的关键环境因子且pH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适量添加厨余垃圾有利于促进鸡粪与小麦秸秆混合堆肥腐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鸡粪 小麦秸秆 厨余垃圾 废弃物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