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与评价
1
作者 周红珍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5期2-4,共3页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纹枯病高效的药剂,本研究选择5种供试药剂,以清水为对照,设计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效。通过调查施药后15、30d防效得知,25%苯甲·丙环唑EW和75%肟菌·戊唑醇SC防效显...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纹枯病高效的药剂,本研究选择5种供试药剂,以清水为对照,设计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效。通过调查施药后15、30d防效得知,25%苯甲·丙环唑EW和75%肟菌·戊唑醇SC防效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7%井冈·蜡芽菌WP防效次之,该3种药剂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施药后15d防效最高达到78%,最低为66.5%;施药后30d最高防效达到87.5%,最低为81.5%。小麦成熟期进行考种,测定小麦株高、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指标,得出37%井冈·蜡芽菌WP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25%苯甲·丙环唑EW和75%肟菌·戊唑醇SC2种药剂对产量影响较为显著。基于以上研究表明,25%苯甲·丙环唑EW、75%肟菌·戊唑醇SC和37%井冈·蜡芽菌WP3种药剂表现较为显著,可以推荐作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优选药剂,旨在为徐州地区小麦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杀菌剂 药剂筛选 防效 产量
下载PDF
0.15%噻呋酰胺颗粒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效果试验
2
作者 王凯 张强 +3 位作者 任士伟 徐文华 齐英杰 喻大昭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8-50,59,共4页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本文以目前常用药剂作为对照药剂,小麦播种量为150 kg/hm^(2),研究了0.15%噻呋酰胺颗粒剂(载体中氮-磷-钾为18-12-10)作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本文以目前常用药剂作为对照药剂,小麦播种量为150 kg/hm^(2),研究了0.15%噻呋酰胺颗粒剂(载体中氮-磷-钾为18-12-10)作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 mL/hm^(2)、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25 mL/hm^(2)进行种子处理相比,0.15%噻呋酰胺颗粒剂525 kg/hm^(2)作底肥撒施,在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和增产率方面效果相当,均优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750 mL/hm^(2)进行种子处理。说明0.15%噻呋酰胺颗粒剂作底肥撒施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大田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0.15%噻呋酰胺颗粒剂 田间防效 产量
下载PDF
农业栽培措施在河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中的作用
3
作者 马继芳 陈立涛 +2 位作者 王永芳 李志勇 董志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6期4-6,21,共4页
通过在河北馆陶、宁晋两地设置播种日期、播量及施肥试验,明确以上3种农业栽培措施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适宜的农业措施可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发展。其中,适期晚播可使小麦纹枯病的病株率及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对于河... 通过在河北馆陶、宁晋两地设置播种日期、播量及施肥试验,明确以上3种农业栽培措施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适宜的农业措施可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发展。其中,适期晚播可使小麦纹枯病的病株率及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对于河北中南部病害较重的地块,选择10月中旬播种,可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纹枯病危害;穗数45万/667 m2,折合播种量7~8 kg/667 m2可显著降低病情指数、提高产量;在高氮肥(施用15 kg/667 m2)情况下,适量增施钾肥也可显著降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并有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农业栽培措施 病害防控
下载PDF
豫北地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冯艳 《河南农业》 2023年第4期27-27,共1页
一、发生特点小麦纹枯病属于真菌性土传病害,其病菌适应范围广,13~35℃均能保持活性,以25℃最为适宜。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豫北地区小麦纹枯病逐渐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二、发病症状小麦纹枯病在苗期即可被侵染,麦苗感病后,... 一、发生特点小麦纹枯病属于真菌性土传病害,其病菌适应范围广,13~35℃均能保持活性,以25℃最为适宜。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豫北地区小麦纹枯病逐渐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二、发病症状小麦纹枯病在苗期即可被侵染,麦苗感病后,近地表的叶鞘上会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表现为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病斑可引起小麦烂茎、倒伏,造成麦穗无籽或秕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土传病害 生长中后期 环圈 发病症状 豫北地区 麦苗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谢恒 朱亚杰 《河南农业》 2023年第19期44-45,共2页
小麦纹枯病作为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已成为周口市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纹枯病一般病田病株率为20%~30%,重病田病株率为 60%~80%,对小麦的高产构成一定威胁。随着气候变暖、耕作和栽培制度变化等,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由于... 小麦纹枯病作为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已成为周口市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纹枯病一般病田病株率为20%~30%,重病田病株率为 60%~80%,对小麦的高产构成一定威胁。随着气候变暖、耕作和栽培制度变化等,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由于缺乏免疫和高抗小麦纹枯病的品种,化学药剂防治依然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手段。本试验旨在筛选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有效药剂,特进行本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化学药剂防治 有效药剂 栽培制度 重病田 病株率 气候变暖 周口市
下载PDF
几种植物源农药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6
作者 朱亚杰 谢恒 《河南农业》 2023年第22期49-50,共2页
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具有杀虫或抗菌作用的活性物质,直接或间接加工合成的新型农药,是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仅涵盖了从植物中提纯的活性成分,也包括植物本身和对活性结构修饰后合成的化合物,可以分为植物毒素、植物... 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具有杀虫或抗菌作用的活性物质,直接或间接加工合成的新型农药,是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仅涵盖了从植物中提纯的活性成分,也包括植物本身和对活性结构修饰后合成的化合物,可以分为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引诱剂、驱避剂等多种类型。同时,植物源农药和化学农药一样可以加工成粉剂、乳剂和水剂等剂型。不像传统化学农药含有对人畜有害的成分,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的特点。本试验通过对比防治小麦纹枯病中使用的几种植物源农药和常规农药,了解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小麦纹枯病 化学农药 非靶标生物 常规农药 植物内源激素 生物农药 引诱剂
下载PDF
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麦纹枯病菌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孙炳剑 陈清清 +2 位作者 袁虹霞 施艳 李洪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早期准确定量检测病原是病害预测预报及实现有效防控的基础。传统组织分离鉴定方法费时、程序复杂,而且无法做到准确定量。为实现小麦纹枯病早期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研究旨在建立小麦纹枯病... 【目的】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早期准确定量检测病原是病害预测预报及实现有效防控的基础。传统组织分离鉴定方法费时、程序复杂,而且无法做到准确定量。为实现小麦纹枯病早期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研究旨在建立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小麦纹枯病菌的β-tubilin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反应体系,利用小麦纹枯病菌、立枯丝核菌(R.solani)、双核丝核菌AG-A和AG-F菌株、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茎基腐病菌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和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等8种小麦根部或土壤病原物的菌丝DNA进行普通PCR和real-time PCR特异性检测,并对灵敏度、可重复性进行评价。利用该体系分别检测接种后5、10、60 d不同接种浓度的盆栽小麦病株。【结果】研究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强,普通PCR检测结果仅小麦纹枯病菌DNA有扩增条带。Real-time检测结果表明该对引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只有唯一的产物吸收峰,对其余供试菌株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普通PCR检测的灵敏度为6.5×103copies/μL,real-time PCR的灵敏度可达到6.5×102copies/μL。以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的real-time PCR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熔解曲线的吸收峰单一,相关系数为0.997,扩增效率为0.91。对人工接种的盆栽小麦病株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与病情指数和接种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建立的基于real-time PCR技术的小麦纹枯病菌快速检测方法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小麦纹枯病菌检测、指导病害预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SYBR Green I 实时荧光定量PCR 早期检测
下载PDF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2 位作者 张小风 马志强 李红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230-234,共5页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眯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眯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戊唑醇水乳剂及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麦苗上纹枯病菌的毒力高于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5%井冈霉素可溶粉、40%达科宁悬浮剂、25%敌力脱乳油、40%氟硅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甲基立枯磷乳剂、40%卫福悬浮种衣剂和50%福美双可湿粉;福美双与己唑醇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增效,1:10为最佳配比,依此配成44%己唑醇·福美双可湿粉600—1200倍稀释液喷雾土壤及浸种未抑制小麦生长及推迟小麦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小麦纹枯病 毒力 增效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杀菌剂银泰防治小麦纹枯病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孟昭礼 袁忠林 +4 位作者 曲宝涵 罗兰 姜学东 李健强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0-92,共3页
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植物源农用杀菌剂银泰 (有效成分 :4 -丁酰基苯酚 )对小麦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cerealis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该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2 0 %银泰乳油在 0~ 10 0 μg/ m L范围内随着浓度提... 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植物源农用杀菌剂银泰 (有效成分 :4 -丁酰基苯酚 )对小麦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cerealis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该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2 0 %银泰乳油在 0~ 10 0 μg/ m L范围内随着浓度提高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强 ,其 EC50 和 EC95分别为 36 .11和 97.6 6 μg/ L;EC95明显小于对照药剂井冈霉素的检测数值 (32 7.6 4μg/ L )。2 0 %银泰乳油 2 0 0、4 0 0和 80 0 mg/ L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分别为 85.8%、89.3%和 92 .3% ,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 4 0 0 mg/ L的防效 (87.0 % )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银泰 小麦纹枯病 毒力 药效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及抗药性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25
10
作者 齐永志 李海燕 +1 位作者 苏媛 甄文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和河南未使用过酰胺类药剂地区的166株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并对小麦纹枯病菌抗噻呋酰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和河南未使用过酰胺类药剂地区的166株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并对小麦纹枯病菌抗噻呋酰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166株小麦纹枯病菌的平均EC50值为(0.072±0.022)μg/m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50值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导加菌落角变的方法获得了5株抗噻呋酰胺突变体,其抗药性水平介于5.5~18.9倍之间;药剂驯化未能获得抗药性突变体。突变体在PS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与亲本菌株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菌丝干重、菌核形成数量和菌核干重均明显低于亲本菌株;除突变体HD7-7 U对石新828的致病力未发生明显变化外,其他突变体对石新828和良星99的致病力均明显减弱;5株突变体的抗药性均不能稳定遗传;噻呋酰胺与戊唑醇、井冈霉素、咯菌腈、三唑酮、丙环唑和多菌灵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噻呋酰胺 敏感性 抗药性突变体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恒亮 郭艳春 +6 位作者 穆长安 王全德 包来仓 马毅辉 陈威 侯维娜 高新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3-198,共6页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在大田条件下以‘开麦2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2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11种杀菌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己唑醇悬浮剂76.5g/hm2、75%肟菌·戊唑醇水...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在大田条件下以‘开麦2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2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11种杀菌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己唑醇悬浮剂76.5g/hm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68.75g/hm2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较好,拔节期病指防效(乳熟期枯白穗防效)分别为62.77%(56.21%)和60.58%(53.45%),小麦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7.65%和21.30%;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32g/hm2、25%氰烯菌酯悬浮剂750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病穗防效)分别为70.78%(56.57%)和68.84%(46.86%),小麦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5.44%和24.40%。综合分析,以上药剂可做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小麦纹枯病 小麦赤霉病 防效
下载PDF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建强 刁兴旺 +3 位作者 李恒 杨霞 王蓓蓓 刘庆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2-588,共7页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_(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μg/m ...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_(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μg/m 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在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而对戊唑醇则不明显;可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_(50)值(0.165±0.101)和(0.019±0.008)μg/m 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_(50)值是戊唑醇的26倍,表明该病原菌对戊唑醇更为敏感。不同地区病原菌群体间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微弱的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 敏感性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纪中 颜伟 +2 位作者 蔡士宾 任丽娟 汤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1,共6页
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牙签接菌法对ARZ×扬麦 158衍生的F6 代重组自交系群体 (RIL)进行纹枯病抗性评价,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该群体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一群体中小麦纹枯... 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牙签接菌法对ARZ×扬麦 158衍生的F6 代重组自交系群体 (RIL)进行纹枯病抗性评价,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该群体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一群体中小麦纹枯病的抗性符合两对连锁主基因遗传模型(B 2 1),主基因间表现为加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作用,重组率为 0 178 7。在两对主基因中,效应较大的 1对加性效应为 10 10%,效应较小的 1对加性效应为 2 32%,两对主基因的遗传率中等偏高,为 72 31%。提示抗纹枯病育种应重视主基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基因 小麦纹枯病 遗传模型 加性效应 抗性 接菌 群体 多基因遗传 AR 分离分析
下载PDF
噻呋酰胺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任学祥 叶正和 +3 位作者 丁克坚 陈莉 苏贤岩 刘金晶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88-1591,共4页
为探讨噻呋酰胺应用于小麦种衣剂的可行性,测定了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及对种子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毒力,EC50为0.075mg·L-1;噻呋酰胺FS以不同比例包衣后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噻呋... 为探讨噻呋酰胺应用于小麦种衣剂的可行性,测定了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及对种子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毒力,EC50为0.075mg·L-1;噻呋酰胺FS以不同比例包衣后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噻呋酰胺包衣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植株鲜重,对根长及茎长的影响不显著;1∶200和1∶400包衣对拔节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0.32%和87.79%,显著高于同等剂量下对照药剂防效。说明噻呋酰胺作为小麦种衣剂应用于纹枯病的防治是安全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呋酰胺 种衣剂 小麦纹枯病 安全性 防效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NJ-18和氟酰胺联合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山东 于金凤 +5 位作者 彭迪 朱烨琳 侯毅平 王建新 周明国 陈长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7-433,共7页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NJ-18菌株的芽孢制剂(109cfu/g)与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WP)联合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氟酰胺抑制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0.34±0.06)μg/mL;NJ-18发酵液(108cf...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NJ-18菌株的芽孢制剂(109cfu/g)与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WP)联合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氟酰胺抑制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0.34±0.06)μg/mL;NJ-18发酵液(108cfu/mL)及其滤液稀释1 000倍时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6.38%和93.97%;氟酰胺对NJ-18的菌体生长和芽孢存活无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在温室条件下,NJ-18芽孢制剂(109cfu/g)300 g分别与20%氟酰胺WP 50 g和100 g混合拌种处理100 kg小麦种子,在小麦拔节期对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47.96%和64.58%,显著高于二者同剂量单用处理的防效;在大田条件下,二者混合拌种处理也能显著提高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NJ-18芽孢制剂(109cfu/g)300 g与20%氟酰胺WP 200 g混合拌种处理100 kg小麦种子,对拔节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高达74.83%,且能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同时对小麦生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NJ-18 氟酰胺 拌种 小麦纹枯病 联合作用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1 位作者 沈素文 陈怀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陈怀谷史建荣:男,34岁,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本研究系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江苏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内容。收稿日期:1996-07-1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陈怀谷史建荣:男,34岁,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本研究系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江苏省“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内容。收稿日期:1996-07-1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致病力 接种方法 小麦
下载PDF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高纪 韦胜利 +2 位作者 李在峰 张伟 罗家传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0-21,共2页
通过对 4种杀菌剂拌种和春季防治试验表明 ,按粉锈宁纯量与小麦种子 1∶5 0 0的比例拌种对纹枯病的防效最高 ,达到 80 %以上 ;适乐时拌种加早春防治 ,防效达 71.1% ;立克秀拌种加早春防治 ,防效达 6 4.4%。粉锈宁拌种对小麦生长有明显... 通过对 4种杀菌剂拌种和春季防治试验表明 ,按粉锈宁纯量与小麦种子 1∶5 0 0的比例拌种对纹枯病的防效最高 ,达到 80 %以上 ;适乐时拌种加早春防治 ,防效达 71.1% ;立克秀拌种加早春防治 ,防效达 6 4.4%。粉锈宁拌种对小麦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株高降低 ,减产明显 ;适乐时拌种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增产 1.2 %~ 4.3 % ,立克秀拌种对小麦苗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增产 3 .9%~ 4.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杀菌剂 防效 药剂拌种 防治
下载PDF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建强 平忠良 +3 位作者 党威 李恒 何冬梅 朱艳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512μg/mL之间;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原菌群体中虽已出现对井冈霉素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77.6%和99.0%的菌株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频率仍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_(50)值(0.424±0.081)和(0.124±0.043)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基线;井冈霉素的平均EC_(50)值是甲基立枯磷的3倍,表明该病原菌对甲基立枯磷更为敏感;不同地理来源病原菌群体间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两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可持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井冈霉素 甲基立枯磷 敏感性 敏感基线
下载PDF
江苏、河南、安徽和山东四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监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海燕 丁晓菲 +2 位作者 杜文珍 李伟 陈怀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3-656,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监测了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变化趋势,以及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现状。结果表明: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监测了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变化趋势,以及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现状。结果表明:1984、2001和2010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31~0.87、0.05~1.21和0.20~1.09μg/mL,26年间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未发生显著性变化;2010年河南、安徽和山东3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15~1.16、0.43~0.90和0.09~1.33μg/mL,4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井冈霉素仍然可以作为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井冈霉素 敏感性 敏感性监测
下载PDF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永强 徐振 +3 位作者 张成玲 杨冬静 孙厚俊 谢逸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明确稻麦轮作田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江苏地区一年两熟耕作田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可以促使小麦纹枯病在早春提早发生,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则... 【目的】明确稻麦轮作田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江苏地区一年两熟耕作田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可以促使小麦纹枯病在早春提早发生,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则会抑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并且不同还田方式间抑制效果也会产生差异;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显著促进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另外,水稻秸秆长期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抑制效果低于小麦秸秆的促进效果,稻麦秸秆均长期全量还田情况下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结论】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要加强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秸秆 秸秆全量还田 小麦纹枯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