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恢复作用
1
作者 王成龙 杨志烈 +10 位作者 常君丽 赵永见 赵东峰 戴薇薇 吴宏进 张婕 王利波 谢颖 唐德志 王拥军 杨燕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背景:补骨脂素具有很强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可能对化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具有恢复作用。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恢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MTT法检测补骨脂素对... 背景:补骨脂素具有很强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可能对化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具有恢复作用。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恢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MTT法检测补骨脂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以成骨诱导结合碱性磷酸酶染色确定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恢复作用的最佳剂量。采用RT-qPCR法检测补骨脂素干预不同时间点成骨分化标志基因Runx2、ALP、Osteocalcin、骨保护素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Wnt1、Wnt4、Wnt10b、β-catenin、c-MYC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补骨脂素干预不同时间点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Activeβ-catenin、DKK1、c-MYC、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不同浓度补骨脂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200μmol/L补骨脂素干预后对环磷酰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抑制的恢复作用最佳;(2)补骨脂素可以逆转环磷酰胺条件培养基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标志基因Runx2、ALP、Osteocalcin、骨保护素mRNA表达和Runx2蛋白表达的降低;(3)补骨脂素可以逆转环磷酰胺条件培养基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Wnt4、β-catenin、c-MYC mRNA表达和Active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的降低以及DKK1蛋白表达的升高;(4)结果表明,环磷酰胺能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补骨脂素对其具有恢复作用,且200μmol/L补骨脂素干预效果最佳,而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补骨脂素激活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骨髓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补骨脂素 Wnt4 Β-CATENIN
下载PDF
牵张力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张志明 叶芝魁 蒋校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牵张力作用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并培养小鼠BMSCs,并将BMSCs分为对照组、牵张力作用6 h组、牵张力作用12 h组和牵张力作用12 h+雷帕霉素(Rap)组,采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 目的:探讨牵张力作用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并培养小鼠BMSCs,并将BMSCs分为对照组、牵张力作用6 h组、牵张力作用12 h组和牵张力作用12 h+雷帕霉素(Rap)组,采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施加动态牵张力进行干预。生化法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骨膜蛋白(POSTN)含量;RT-qPCR检测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Osterix和骨桥蛋白(OP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UNX2、OCN、Osterix、OPN、POST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牵张力作用6 h组和12 h组细胞中ALP活性及RUNX2、Osterix、OCN和OPN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上清液POSTN含量、细胞中POSTN蛋白及p-mTOR/mTOR蛋白比值也显著升高(均P<0.05),且牵张力作用12 h组更明显。与牵张力作用12 h组比较,牵张力作用12 h+Rap组细胞中ALP活性和RUNX2、OCN、Osterix、OP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POSTN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牵张力通过介导POSTN表达调控mTOR信号通路激活,从而促进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骨髓充质干细胞 骨膜蛋白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成骨分化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相关因子抗体芯片检测及关键差异基因分析
3
作者 杨杉杉 欧阳仁俊 +3 位作者 田佳 令狐敏 王振 杨晓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47-3954,共8页
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骼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但关键免疫相关因子表达改变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探索。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 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骼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但关键免疫相关因子表达改变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探索。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相关因子差异化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卵巢切除手术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稳定传代至第2代,使用RayBio L-Series Mouse Antibody Array 308 Glass Slide Kit免疫相关因子抗体芯片检测卵巢切除组及假手术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对检测结果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及PPI网络分析,通过MCC、EPC及MNC算法所得值筛选共同的Hub基因。结果与结论:共获得68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免疫系统过程、胞外区、信号受体结合等条目。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条目。通过对68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PPI网络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了8个Hub基因,绘制小提琴图和相关性矩阵发现8个Hub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卵巢切除组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下调。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差异性表达的免疫相关因子,筛选得到其中的关键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免疫系统相关过程等具有潜在靶向的信号通路及细胞生物学过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髓充质干细胞 卵巢切除 免疫相关因子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与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新爱 蔡丹妮 +1 位作者 游若兰 黄慧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可高效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技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骨片消化爬片法、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等四种方法分离7~9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mBMS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mBMSCs形态;运用流... 目的探讨可高效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技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骨片消化爬片法、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等四种方法分离7~9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mBMS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mBMSCs形态;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采用多向分化诱导检测mBMSCs成骨分化能力与成脂分化能力。结果分离获得的原代细胞首次换液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片消化爬片法分离的细胞,仅见大量骨碎片和杂细胞,该法所分离细胞不再进行后续检测评估;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仅可见少量多角形贴壁细胞,夹杂大量杂细胞;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分离的细胞也可见较多长梭形、三角形贴壁细胞,但杂细胞较多;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细胞,可见较多长梭形、多角形贴壁细胞,杂细胞少。分离细胞经培养传代到第3代(P3代)时,一方面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结果表明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mBMSCs纯度均较高,全骨髓贴壁法不理想;另一方面,进行成骨分化诱导与成脂分化诱导,结果表明与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相比,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所分离出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潜能。结论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获得的mBMSCs纯度较高、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片消化爬片法 骨髓贴壁法 骨片消化液上清法 骨片消化研钵法
下载PDF
miR-877-3p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MCP-1及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引起小鼠骨质疏松
5
作者 秦杰 张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研究miR-877-3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双侧卵巢摘除术(OVX)所致骨质疏松症及假手术(sham)模型。术后8周,显微CT(Micro-CT)检测两组小鼠骨参数指标;ELISA检测BMS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目的研究miR-877-3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双侧卵巢摘除术(OVX)所致骨质疏松症及假手术(sham)模型。术后8周,显微CT(Micro-CT)检测两组小鼠骨参数指标;ELISA检测BMS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OVX组及假手术组BMSC分别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采用PKH26染色TranswellTM实验观察两组T淋巴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反转录PCR检测BMSC的miR-877-3p表达。通过细胞转染,过表达或下调BMSC miR-877-3p水平,ELISA检测各组BMSC分泌的MCP-1水平,采用上述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迁移能力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结果OVX组小鼠骨小梁数量,骨密度均低于假手术组小鼠。OVX组BMSC分泌MCP-1水平,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能力均低于假手术组BMSC。OVX组BMSC表达miR-877-3p水平高于假手术组。过表达BMSC miR-877-3p后,BMSC分泌MCP-1,趋化及凋亡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下调miR-877-3p后则结果相反。结论miR-877-3p通过抑制BMSC MCP-1的分泌及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BMSC) 趋化 凋亡 miR-877-3p
原文传递
生理性低氧及缺氧再复氧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6
作者 郭婷婷 刘怡 周建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82-87,共6页
目的 探索生理性低氧及缺氧再复氧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C57BL/6J小鼠的BMSCs,置于生理性低氧(3%O_(2))、常氧(21%O_(2))、缺氧再复氧环境,通过C... 目的 探索生理性低氧及缺氧再复氧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C57BL/6J小鼠的BMSCs,置于生理性低氧(3%O_(2))、常氧(21%O_(2))、缺氧再复氧环境,通过CCK8检测BMSCs增殖情况,同时成骨诱导,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体外矿化能力,RT-PCR检测成骨向分化相关基因(Alp、Runx2、Opn)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UNX2、OPN、LC3-Ⅱ/LC3-I、P62、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 生理性低氧较常氧CCK8表达显著升高,增加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Opn)mRNA水平并促进RUNX2、OPN蛋白表达;缺氧复氧后,常氧组LC3-Ⅱ/LC3-I表达减弱,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强,Opn、OPN较低氧组降低。结论 生理性低氧较常氧能促进BMSCs的增殖、成骨分化能力。缺氧复氧过程中,生理性低氧较常氧可减缓无氧干预对细胞增殖、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生理性低氧 缺氧复氧 细胞增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鸢尾素对炎症状态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7
作者 郭树琴 文纯芳 +3 位作者 朱彪 田萧羽 党瑞杰 王立军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40-143,149,共5页
目的研究鸢尾素(irisin)对炎症状态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BMSCs并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Vehicle),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诱导炎症组(LPS),Irisin干预组(LPS+irisin;Irisin)。CCK-8试剂盒检测细... 目的研究鸢尾素(irisin)对炎症状态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BMSCs并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Vehicle),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诱导炎症组(LPS),Irisin干预组(LPS+irisin;Irisin)。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成骨诱导培养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ALP和骨钙素(OCN)的转录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ALP和OCN的表达,茜素红染色半定量分析检测矿化水平。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LPS显著促进BMSCs增殖(P<0.05);LPS下调Runx2、Osx、ALP和OCN的转录水平,降低ALP和OCN蛋白表达(P<0.05),而irisin干预显著上调Runx2、Osx和ALP转录表达,提高ALP和OCN蛋白表达,并提高矿化水平(P<0.05)。结论Irisin可促进炎症微环境中小鼠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炎症微环境 骨髓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补肾生血药对顺铂损伤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8
作者 巫蓉 赵汗青 王文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57-1861,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药对顺铂损伤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影响,探讨补肾生血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机制。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补肾生血药组,每组25只,分别制备补肾生血血清和空白血清,原代培养BALB/c小鼠BMSC,...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药对顺铂损伤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影响,探讨补肾生血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机制。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补肾生血药组,每组25只,分别制备补肾生血血清和空白血清,原代培养BALB/c小鼠BMSC,随机分组,CCK-8法确定顺铂和补肾生血血清干预浓度。干预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培养液中造血调控因子含量。结果:干预48 h后,骨髓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补肾生血血清组G_(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增殖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补肾生血血清组骨髓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01),G_(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增殖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IL-3含量明显升高(P<0.01),TNF-α、TGF-β、IFN-γ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补肾生血药能减轻顺铂造成的BMSC凋亡,促进细胞进入增殖期,促进造血生长因子分泌,减少造血抑制因子分泌,提示该药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生血药 骨髓充质干细胞 顺铂 凋亡 细胞周期 造血调控因子 化疗 骨髓抑制
下载PDF
采用高速离心及ExoQuick-TC法提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比较及鉴定 被引量:9
9
作者 韩金秀 李宏远 +2 位作者 撒亚莲 严丹 贺继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1-614,共4页
比较及鉴定超高速离心法及ExoQuick-TC法提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采用BCA蛋白检测可见ExoQuick-TC法提取的外泌体蛋白含量高于超高速离心法提取的蛋白含量。Exosome Antibodies,Array&ELISA Kits检测可见ExoQuick-TC... 比较及鉴定超高速离心法及ExoQuick-TC法提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采用BCA蛋白检测可见ExoQuick-TC法提取的外泌体蛋白含量高于超高速离心法提取的蛋白含量。Exosome Antibodies,Array&ELISA Kits检测可见ExoQuick-TC法提取外泌体的纯度优于超高速离心法提取的纯度。两种方法提取的外泌体电镜下形状无差异,随机选取3个电镜视野进行计数可见ExoQuick-TC法提取外泌体数量多于超高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ExoQuick-TC法提取的外泌体具有更高的产量及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超高速离心 ExoQuick-TC法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GFP转染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燕 陆伟 +4 位作者 竺丽梅 邵燕 陈诚 刘巧 韩晓冬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3-889,共7页
运用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转染体系,检测转染后MSCs的表型和增殖能力,并诱导其向成肌细胞分化,检测此转染体系对MSCs细胞表型、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骨髓细胞悬液破红后贴壁... 运用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转染体系,检测转染后MSCs的表型和增殖能力,并诱导其向成肌细胞分化,检测此转染体系对MSCs细胞表型、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骨髓细胞悬液破红后贴壁法培养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记,鉴定MSCs纯度;Lentivirus-GFP以1、10、50和100的感染复数(MOI)转染MSCs,作用48h后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转染效率和表达的荧光强度;MTT法检测转染后MSCs的细胞活力.诱导MSCs-GFP向成肌细胞分化,蛋白印记法(WB)检测成肌细胞特异性蛋白desmin和α-SM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培养的MSCs表达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和CD188,符合干细胞特性.MOI为1、10、50和100的转染效率分别为23.45%、93.51%、95.44%和95.55%,MOI为10时,转染效率较高,且对MSCs活力无明显影响.MSCs-GFP体外经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后,表达特异性抗原desmin和α-SMA.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小鼠骨髓来源MSCs的Lentivirus-GFP转染体系,有效标记了MSCs细胞,且此标记对MSCs的表型、增殖和分化能力等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Lentivirus) 绿色荧光蛋白(GFP)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 转染 组织工程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下载PDF
Oct-4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中的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菊 符毓豪 +2 位作者 王维山 王端明 周宗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研究Oct-4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小鼠BMSCs,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骨块接种培养法培养小鼠成骨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AKP)及茜素红进行鉴定。诱导小... 目的研究Oct-4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小鼠BMSCs,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骨块接种培养法培养小鼠成骨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AKP)及茜素红进行鉴定。诱导小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法观察Oct-4在小鼠BMSCs诱导分化前后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Oct-4在小鼠BMSCs诱导分化前后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分离培养的小鼠BMSCs在体外能大量增殖,形成形态均一的细胞集落,培养细胞的CD29、c-Kit和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诱导10d后的细胞及从小鼠颅骨中分离、培养出的成骨细胞,AKP及茜素红染色呈阳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结果显示,Oct-4在小鼠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表达下调。小鼠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Oct-4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出现了甲基化。结论成功在体外培养了小鼠BMSCs及小鼠成骨细胞,Oct-4基因可能参与了成体干细胞多潜能性的维持,Oct-4基因在小鼠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4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甲基化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4 位作者 滕小梅 余云生 叶文学 黄浩岳 丁英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06-3708,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亚群SCA-1+/CD45+/CD31+在心肌修复中作用。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m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四个亚群。各亚群及未分选群和心肌细胞共培养后检测α-actin、Cx43、Desmi...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亚群SCA-1+/CD45+/CD31+在心肌修复中作用。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m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四个亚群。各亚群及未分选群和心肌细胞共培养后检测α-actin、Cx43、Desmin、cTnI的表达。将SCA-1+/CD45+/CD31+注入心梗小鼠体内完成心功能测定及心脏DIR成像检查。结果:各组均表达心肌特异性分化抗原。SCA-1+/CD45+/CD31+表达的量更多。心脏彩超及心脏DIR成像提示SCA-1+/CD45+/CD31+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其他亚群及未分选群。结论:mBMSCs为一多克隆的细胞群体。SCA-1+/CD45+/CD31+向心肌定向分化及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其他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亚群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新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丽娟 张云巍 +1 位作者 王淑芳 阎丽 《肝脏》 2017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小鼠3 d乳鼠双后肢,剔除肌肉筋膜组织,剪碎后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α-MEM中,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小鼠3 d乳鼠双后肢,剔除肌肉筋膜组织,剪碎后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α-MEM中,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并进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从骨片周围爬出,传代后,细胞形态一致,生长良好;绘制的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流式细胞表型鉴定结果显示,培养的细胞高表达CD90、CD29,低表达CD11b、CD45,成脂油红O染色和成骨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结论采用小鼠3 d乳鼠骨片法能够成功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肝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肝脏组织工程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自身抗凋亡基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继刚 李洪荣 +3 位作者 桂龙升 李永武 严丹 王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57-1761,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亚群SCA-1^+/CD45^+/CD31^+抗凋亡的分子基础。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4个亚群。体外将4个亚群采用无血清低氧(5%)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凋亡...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亚群SCA-1^+/CD45^+/CD31^+抗凋亡的分子基础。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4个亚群。体外将4个亚群采用无血清低氧(5%)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分别将细胞注入心梗48 h小鼠体内于注射后48 h完成心功能测定。可见SCA-1^+/CD45^+/CD31^+组抗凋亡能力最强,心脏彩超提示心功能恢复亦优于其他各组。采用基因芯片完成Agilent小鼠全基因4×44K芯片从分子水平对SCA-1^+/CD45^+/CD31^+亚群抗凋亡能力进行探讨。结果将SCA-1^+/CD45^+/CD31^+与其他组有关于凋亡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及Network结果共同比较可见两者无交集,以上述差异基因4倍表达为标准,因而以Network结果为主。可见NFk B1、RB1、E2F1为感兴趣基因。结论小鼠BMSCs为一多克隆的细胞群体。SCA-1^+/CD45^+/CD31^+抗凋亡及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其他亚群;其分子机制在于NFk B1、RB1、E2F1基因表达较其他亚组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亚群 基因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Caveolin-1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阳 张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小窝蛋白-1(Caveolin-1)的表达变化。方法:体外培养BMSCs细胞株,分为诱导成骨组和未诱导组,在培养的不同时期(3d、7d、10d、14d),采用碱...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小窝蛋白-1(Caveolin-1)的表达变化。方法:体外培养BMSCs细胞株,分为诱导成骨组和未诱导组,在培养的不同时期(3d、7d、10d、14d),采用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测定、茜素红染色对BMSCs成骨分化进行鉴定,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aveolin-1mR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诱导组Caveolin-1mRNA表达量高于未诱导组,诱导组Caveolin-1mRNA表达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不断增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诱导组Caveolin-1蛋白水平高于未诱导组,诱导组Caveolin-1蛋白水平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增高。结论:本实验从mRNA、蛋白水平证实BMSCs表达Caveolin-1的量随着成骨分化的进行不断增加。Caveolin-1可能参与调控BMSCs成骨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小窝蛋白-1
下载PDF
+15 Gz重复暴露状态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录组分析
16
作者 王亚珍 傅昭粤 +5 位作者 沈娱汀 李娟 侯永利 马千里 方亮 陈丽华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6-41,47,共7页
目的分析高正加速度(+Gz)重复暴露状态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转录组的变化,并初步探讨+Gz重复暴露对小鼠BMSC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动物离心机分别建立1周与3周+15 Gz重复暴露小鼠模型。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 目的分析高正加速度(+Gz)重复暴露状态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转录组的变化,并初步探讨+Gz重复暴露对小鼠BMSC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动物离心机分别建立1周与3周+15 Gz重复暴露小鼠模型。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15 Gz暴露1周组、+15 Gz暴露3周组、1周对照组和3周对照组),+15 Gz暴露组小鼠分别用动物离心机连续1、3周以+15 G、15 min/d进行重复暴露,对照组以0 G、15 min/d分别处理1、3周,暴露完成24 h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各组小鼠BMSCs转录组的变化,并筛选出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KEGG富集分析探讨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信号通路,并采用RT-qRCR对成骨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GO富集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5 Gz重复暴露1周小鼠BMSCs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质翻译和磷酸化水平负性调节的生物学过程中,而+15 Gz重复暴露3周小鼠BMSCs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黏附和成骨分化的生物学过程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5 Gz暴露1周组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黏附分子、ErbB和Ras信号通路,重复暴露3周小鼠BMSCs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在基质与胞外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PI3K/Akt、cGMP/PKG和Wnt信号通路;RT-qPCR结果表明,+15 Gz暴露1周小鼠BMSCs成骨相关差异基因Alpl和Bmp 2转录水平有增加趋势,而+15 Gz暴露3周小鼠BMSCs成骨相关差异基因Alpl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15 Gz重复暴露影响小鼠BMSCs转录组状态,暴露3周可显著增强小鼠BMSCs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 Gz重复暴露 骨髓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勘误:雌激素缺乏致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MCP-1影响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
17
作者 于洋 邵秉一 +6 位作者 尚冯青 周志斐 王茜 帅逸 廖立 金岩 杨德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2-862,共1页
因本文作者失误,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年第30卷第1期19-22页的“雌激素缺乏致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MCP-1影响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论文中,图2及图6用错了流式细胞术的结果图片。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 因本文作者失误,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年第30卷第1期19-22页的“雌激素缺乏致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MCP-1影响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论文中,图2及图6用错了流式细胞术的结果图片。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同时开展了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干预细胞凋亡的实验,投稿时由于疏忽,错误的使用了流式细胞术的细胞凋亡图片。经过反复核对并确认,现申请对图2及图6进行勘误。勘误结果与本文结论相符,不会影响文章的结果和结论。本文作者对错误造成的任何不便或误解,深表歉意。现将原图和更正后的图片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缺乏 骨质疏松症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 勘误 小分子化合物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体外诱导分化
18
作者 许贞书 刘拥军 +4 位作者 吕璐璐 韩之波 王彤 陈志哲 韩忠朝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S1期63-,共1页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多系分化潜能。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低糖培养液中培养出贴壁生长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和免疫表型分析;在不同因子作用下诱导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多系分化潜能。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低糖培养液中培养出贴壁生长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和免疫表型分析;在不同因子作用下诱导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并检测诱导后细胞相应的基因表达。结果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后形态较均一,增殖能力随着传代逐渐增强,但从第8代后增殖能力明显减退。细胞表达CD29、CD38、CD44、CD106等标记,但CD34和H-2k表达阴性。在不同的诱导培养体系里,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相应的骨钙蛋白基因、Ⅱ型胶原基因、脂蛋白脂酶基因表达都明显增强。结论从小鼠骨髓可以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效扩增和诱导分化。表明可以以小鼠为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贴壁
下载PDF
Prdx2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英浩 张永青 于佳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56-60,73,共6页
为探究Prdx2(Peroxiredoxin 2)基因缺失对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9/SvJ野生型与Prdx2基因敲除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活性氧水平,细胞周期;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Prdx2基因敲除小... 为探究Prdx2(Peroxiredoxin 2)基因缺失对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9/SvJ野生型与Prdx2基因敲除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活性氧水平,细胞周期;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Prdx2基因敲除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高水平的活性氧,并且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野生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结果可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大量扩增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rdx2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体外定向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伟 胡亮 +3 位作者 赵兴 李官成 付炳方 潘颂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492-3495,3530,共5页
[目的]分离和克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分别采用β-巯基乙醇和BHA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纤维丝... [目的]分离和克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分别采用β-巯基乙醇和BHA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纤维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已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进行鉴定和分化率分析。[结果]经2种诱导剂诱导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出现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胞体呈神经元状,伸出较长轴突样和树突样突起且有分支。而且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显示,诱导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和神经纤维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β-巯基乙醇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SE的阳性率为(86.8±2.7)%;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eurofilament200 kD的阳性率为(75.2±2.3)%;BHA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SE的阳性率为(80.5±2.2)%;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eurofilament200 kD的阳性率为(73.2±1.6)%。[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诱导剂β-巯基乙醇和BNA的诱导下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神经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