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状态p53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泌外泌体的差异 被引量:4
1
作者 毛佳慧 梁照锋 +4 位作者 田伊卿 潘昭吉 李霞 钱晖 许文荣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比较3种p53状态(p53^(+/+)、p53^(+/-)和p53^(-/-))的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 BMMSC)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及蛋白质印迹鉴定和分析p53不同状态m BMMSC分... 目的:比较3种p53状态(p53^(+/+)、p53^(+/-)和p53^(-/-))的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 BMMSC)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及蛋白质印迹鉴定和分析p53不同状态m BMMSC分泌的外泌体的形态及膜表面特异性标志蛋白CD9和CD63,采用Nanosight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比较外泌体浓度和大小的差异。结果:3种m BMMSC分泌的外泌体均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膜性囊泡,直径均在100 nm左右。p53^(-/-)m BMMSC和p53^(+/-)m BMMSC分泌的外泌体浓度明显高于p53^(+/+)m BMMSC,p53^(-/-)m BMMSC与p53^(+/-)m BMMSC分泌的外泌体浓度无显著性差异。3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均表达膜表面特异性标志蛋白CD9、CD63。结论:p53缺失的m BMMSC能分泌更多的外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外泌体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对尼古丁诱导的小鼠生精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
2
作者 刘子瑶 黄玥 +6 位作者 王超 李涛 王晶哲 蔺博涵 王子璇 孙晓春 陈华标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构建尼古丁诱导的小鼠生精细胞体外损伤模型,探讨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mBMMSCs-EVs)对于小鼠GC-1生精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不同... 目的:构建尼古丁诱导的小鼠生精细胞体外损伤模型,探讨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mBMMSCs-EVs)对于小鼠GC-1生精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尼古丁(0、8、16、32μg/mL)处理GC-1生精细胞24、48、72 h,通过MTT实验筛选尼古丁诱导GC-1生精细胞损伤的最适浓度和时间;将GC-1生精细胞分为对照组、尼古丁组、尼古丁+胞外囊泡组;通过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凋亡实验观察mBMMSCs-EVs干预前后受损生精细胞GC-1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32μg/mL尼古丁作用GC-1生精细胞24 h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mBMMSCs-EVs作用于尼古丁预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尼古丁组GC-1生精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升高(P均<0.01),与尼古丁组相比,尼古丁+胞外囊泡组生精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mBMMSCs-EVs可以逆转尼古丁引发的GC-1生精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损伤以及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生精细胞 胞外囊泡 尼古丁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