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4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民族景观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云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做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传承和保护的最佳途径就是运用,设计者可以将这些宝贵资源看作是民族景观建筑装饰设计的庞大素材库...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做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传承和保护的最佳途径就是运用,设计者可以将这些宝贵资源看作是民族景观建筑装饰设计的庞大素材库,深层次挖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系统分析其中所蕴含的设计元素,积极探究应用这些宝贵资源的原则和规律,力求以此来丰富和提升设计作品的人文内涵,以承担起推进我国艺术设计事业发展的重大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民族景观建筑 装饰设计 艺术价值 应用策略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策划中的合理运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怿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3-18,共6页
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策划、制作的重要资源,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运用于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策划,不但是综艺娱乐栏目树立特色、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也是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承功... 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策划、制作的重要资源,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运用于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策划,不但是综艺娱乐栏目树立特色、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也是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承功能,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需要。可以在相互尊重、双向让渡、文化认同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栏目模式创新、栏目单元整合以及娱乐元素运用等方式,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合理融入电视综艺娱乐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策划 文化遗产传播
下载PDF
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微 被引量:3
3
作者 石丽琳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55-58,共4页
桂西北是壮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2006年至今就有刘三姐歌谣、仫佬族依饭节等6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后,有壮族蚂拐舞等11个项目入选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 桂西北是壮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2006年至今就有刘三姐歌谣、仫佬族依饭节等6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后,有壮族蚂拐舞等11个项目入选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地区。研究和挖掘这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探讨其产生的源头,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 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 特征 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元旅游资源的共生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4
作者 覃文艺 刘艳 +2 位作者 吴冉 郑朋飞 耿秘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期129-134,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研究其与旅游资源的共生发展对推动文化传承与促进旅游产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rcGIS分析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16个县(市)非遗与多元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引入协调共生模型探讨“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研究其与旅游资源的共生发展对推动文化传承与促进旅游产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rcGIS分析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16个县(市)非遗与多元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引入协调共生模型探讨“非遗+旅游”的共生发展模式,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二者共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802处非遗项目中民俗类占比最高,其次是传统技艺类。在空间分布类型上,非遗项目整体呈聚集性分布,但各类非遗的分布形态有明显差异。非遗与古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类似特征,即西部地区聚集、东部和中部地区散中有聚;红色资源大体呈北密南疏分布。非遗与多元旅游的共生发展模式以协调发展为主,但从共生发展类型看,多数县市并不同步。河流水系、交通状况、文化、空气质量和民族等因素对非遗与多元旅游共生发展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多元旅游资源 共生发展 影响因素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关键事件的包公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聚合研究——以《狸猫换太子》为例
5
作者 戴旸 邹凤云 《档案与建设》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包公故事是我国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涵在长期的历史活态流变中发生了多次变革,这期间产生、积累了大量丰富而多样的信息资源。以流程性、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对包公故事的内涵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进行演绎有着重要的... 包公故事是我国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涵在长期的历史活态流变中发生了多次变革,这期间产生、积累了大量丰富而多样的信息资源。以流程性、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对包公故事的内涵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进行演绎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以关键事件为切入点,提取包公故事流变过程中的系列关键事件和相伴而生的信息资源,理论分析关键事件技术应用于包公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聚合的适切性,并以包公故事中的著名公案故事《狸猫换太子》为例进行例证展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公故事 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事件 信息资源组织 可视化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 被引量:100
6
作者 陈永辉 白晋湘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80,共6页
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是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认识、创新、运用及对次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创新、运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拓展。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面对的问题... 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是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认识、创新、运用及对次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创新、运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拓展。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面对的问题有:(1)政府主导力度不够;(2)民族传统体育法制保护和发展机制不健全;(3)科研工作不够深入和扎实;(4)社会群体义务与责任缺乏。指出开发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要遵循本源性、整体性、人本性、创新性原则。在开发策略上,提出:(1)加强政府主导力度;(2)建立健全民俗体育文化法制保护与开发机制;(3)深入开展普查、科研工作;(4)着重关注民俗体育文化"活态传承"人的培养;(5)结合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开发、打造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6)利用传统节庆日,开展民俗体育竞技、娱乐、休闲等活动;(7)在民族地区民族院校中有选择地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教育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保护 少数民族民俗体育 资源开发
下载PDF
中华民族两大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 被引量:4
7
作者 许惠玲 董颖 +2 位作者 王建台 木林森 许仲槐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4,29,共5页
为追溯与研究中华民族两大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璀璨历史与现状,展现其震古烁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博大精深,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调查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法。首先,调查了两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民族体育文化资... 为追溯与研究中华民族两大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璀璨历史与现状,展现其震古烁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博大精深,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调查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法。首先,调查了两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民族体育文化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体育人才资源;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资源;转化的民族经济资源等6个方面结果。其次,对发展两岛民族传统体育的攻略,提出三项共性的政策选择:再次,分别对两岛的攻略构想,均作了多项宏观建议。就两岛传统体育的共性和个性资源展开的调查研究,将增进两岸同胞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对实现两岸互认互利,互信互惠、合作共赢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岛 海南岛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体育资源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职英语教学路径探究--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8
作者 张慧云 《广西教育》 2024年第26期83-87,共5页
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职英语教学,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促进学生跨文化理解与交流、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及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课题组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 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职英语教学,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促进学生跨文化理解与交流、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及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课题组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系统分析当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英语课堂深度融合、智慧教育平台辅助教学、实践体验教学模式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构建策略,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中职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国际化传播,为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和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中职英语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研究——以“乌铜走银”为例
9
作者 张云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1期0099-0102,共4页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特别是在铜器加工工艺方面,“乌铜走银”这一传统技艺不仅展示了精湛的手工艺术,也反映了其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但随着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当前的乌铜走银技艺发展面...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特别是在铜器加工工艺方面,“乌铜走银”这一传统技艺不仅展示了精湛的手工艺术,也反映了其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但随着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当前的乌铜走银技艺发展面临着传承断层、市场化开发困境以及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探讨“乌铜走银”这一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开发现状,旨在揭示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其现代化转型升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地区 乌铜走银 保护开发
下载PDF
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化技术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利荣 潘云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从信息化音像、动态三维影像、信息化声音驱动、信息化图案技术,以及信息化故事编排与口传资料技术,探讨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化
下载PDF
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的应用出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利荣 潘云 《凯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1-74,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检验它的功能。探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上的应用,在产品装饰设计上的应用,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上的应用等问题。
关键词 黔东南 少数民族地区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西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阅读资源的思考
12
作者 杨秀平 张晋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2-66,共5页
西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少数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挑战。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以广泛传播的阅读资源,对于拓展非遗发展空间、增强非... 西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少数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挑战。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以广泛传播的阅读资源,对于拓展非遗发展空间、增强非遗功能和效度、达到非遗活态保护和非遗的传承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阅读资源
下载PDF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影像资源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蓉 刘宁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数字影像记录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多途径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文章在系统介绍国内外非遗数字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安徽非遗保护工作实际,探讨安徽非遗数字影像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多元建设... 数字影像记录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多途径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文章在系统介绍国内外非遗数字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安徽非遗保护工作实际,探讨安徽非遗数字影像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多元建设主体职责、统一非遗项目分类标准、制定非遗数字影像资源核心元数据、加强非遗数字影像资源数据库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影像 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建设 安徽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 被引量:39
14
作者 陈永辉 白晋湘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94,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凸显出遗产的"非物质性",要体现出保护对象和内容的社会价值,要对遗产进行合理的运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的启示,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的路径:(1)构建分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凸显出遗产的"非物质性",要体现出保护对象和内容的社会价值,要对遗产进行合理的运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的启示,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的路径:(1)构建分级保护体系;(2)建立资料数据库;(3)加强对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中人的保护与培养;(4)营造民俗体育传统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民俗体育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互动研究——以鄂西土家族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詹一虹 周雨城 陈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73-179,共7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西土家族为例,通过对非遗保护与开发两者互动关系的探究,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鄂西土家族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高永久 朱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53,共8页
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消亡,遭到毁弃、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法律作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消亡,遭到毁弃、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法律作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建设落后于社会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以致法律保护还不能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5
17
作者 叶芳芳 朱远来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7-203,共7页
近年来,超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身的整体性保护理念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并付诸实践。然而,在全球现代化进程加速的语境下,发展相对滞后并缺乏竞争力的少数民族群体及其文化事实上被边缘化了,他们普遍向往现代化生活,极力向主流文化靠... 近年来,超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身的整体性保护理念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并付诸实践。然而,在全球现代化进程加速的语境下,发展相对滞后并缺乏竞争力的少数民族群体及其文化事实上被边缘化了,他们普遍向往现代化生活,极力向主流文化靠拢,整体性保护实践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面对困境,目前理性的选择是:仍需加强个别单项分类式保护,但也须转变保护思路,适当引入父爱主义,由国家主导从立法、政策、资金等角度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整体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整体性保护 困境 出路
下载PDF
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杜辉 周庆柱 袁野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52,共9页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地理地域等方面影响,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地理地域等方面影响,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传承后继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问题;考察分析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症结因素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教育传承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世岳 叶飞霞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当人们的文化价值观还未完全从20世纪"文化进化主义"思潮的束缚中解脱,就已被新世纪现代化浪潮所"俘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国家民族文化政策、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悖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民族文化... 当人们的文化价值观还未完全从20世纪"文化进化主义"思潮的束缚中解脱,就已被新世纪现代化浪潮所"俘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国家民族文化政策、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悖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民族文化发展道路上一直存在。社区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基本特质上是相通的,在传统教育传承路径受阻的当下,社区教育必将成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教育 传承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伟杰 肖远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119-123,共5页
数字化保护是实现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保护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贵州在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然其数字化进程尚处于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着网站建设滞后、建设主体分散等问题,... 数字化保护是实现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保护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贵州在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然其数字化进程尚处于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着网站建设滞后、建设主体分散等问题,也面临着非遗的地域性、民族性等难题,因此要制定非遗数字化的专项发展规划,启动"贵州非遗记忆工程",大力引进并研发数字化保护新技术,集合多方力量共享共建少数民族非遗数据库,将非遗数字化建设与贵州城乡文化建设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记忆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