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市居民就医机构选择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文天 朱蓉蓉 +2 位作者 胡伟男 席妮 肖锦铖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66-374,共9页
目的 了解合肥市居民就医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现场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常住... 目的 了解合肥市居民就医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现场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常住地、学历、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以及对分级诊疗的了解程度是居民在遇到一般疾病时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 <0.05)。年龄、常住地、婚姻状况、学历、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以及对分级诊疗的了解程度是居民在遇到严重疾病时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 <0.05)。一般疾病下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学历、职业、分级诊疗了解程度对是否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显著影响,常住地和分级诊疗了解程度对是否选择县级及以上医院有显著影响。严重疾病医疗机构选择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常住地对是否选择县区级医院有显著影响,学历和分级诊疗了解程度对是否选择省市级医院有显著影响。结论 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减少城乡差距;加强政策宣传,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机构选择 就医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工医保统筹层次提高对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
2
作者 王乔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43,共8页
提高医保统筹层次能扩大基金覆盖范围,但也可能会导致无序就医。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职工医保统筹层次提高对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实施职工医保省级统筹会... 提高医保统筹层次能扩大基金覆盖范围,但也可能会导致无序就医。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职工医保统筹层次提高对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实施职工医保省级统筹会导致患者就医机构上移,且结果具有稳健性;对于高收入和健康的患者,职工医保省级统筹导致患者就医机构上移作用更明显,存在“穷人补贴富人”和“不健康患者补贴健康患者”的现象;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提高医保统筹层次使得报销比例提高和就医环境改善,导致患者就医机构上移,并且下级政府的道德风险纵容了患者就医机构上移。因此,在实施省级统筹的过程中,既要注意防范患者的道德风险,也要应对下级政府的道德风险,从而使得患者有序就医,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统筹层次 就医机构选择 道德风险 逆向补贴
下载PDF
基于安德森模型的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沛 刘军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3154-3159,共6页
背景近年来,多重慢病现象严重。探究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引导多重慢病患者有序就医,进而推动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目的了解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合... 背景近年来,多重慢病现象严重。探究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引导多重慢病患者有序就医,进而推动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目的了解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8-11月,基于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数据,根据研究需要筛选出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成人样本(n=666),通过前倾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使能因素(户口性质、家庭成员数、年收入、医疗保险、照护人员、看病点满意度、看病点水平),需求因素(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情况、因病住院、两周不适)建立影响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被调查的666例多重慢病患者中,83例(12.5%)以诊所为一般就医机构,71例(10.7%)以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为一般就医机构,104例(15.6%)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为一般就医机构,58例(8.7%)以专科医院为一般就医机构,350例(52.6%)以综合医院为一般就医机构。不同年龄、户口性质、家庭成员数、年收入、医疗保险、看病点水平、因病住院情况的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倾因素中的年龄变量,使能因素中的户口性质变量、家庭成员数变量、年收入变量、医疗保险变量、看病点水平变量,需求因素中的因病住院变量是影响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P<0.05)。结论应完善区域卫生规划,通过网格化划分服务范围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满足多重慢病患者就诊需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转变卫生服务提供模式,为多重慢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吸引多重慢病患者基层首诊;提高多重慢病患者的医疗保障力度,为低收入患者和重点人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加大宣传教育,使多重慢病患者树立科学就医观念以改变传统就医模式,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病 就医机构选择 安德森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流动人口首诊就医机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娄鹏宇 黄文静 +1 位作者 林黎明 林钧昌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3-735,740,共4页
目的研究流动人口首诊就医机构选择,为政府优化卫生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对流动人口首诊就医机构进行研究。结果女性、汉族、非农业户籍、高学历、在婚、... 目的研究流动人口首诊就医机构选择,为政府优化卫生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对流动人口首诊就医机构进行研究。结果女性、汉族、非农业户籍、高学历、在婚、不健康及基本健康、跨省流动、东中部地区、无健康建档、健康教育少、买得起房子、有子女上学问题的流动人口倾向医院首诊。性别、代际、教育程度、健康状态、流动范围、流动地区、医疗保险、健康教育、收入太低、买不起房子及子女上学问题等是影响流动人口首诊就医机构选择的重要因素。结论流动区域的重要性大,个人特征重要性小。加强流动人口健康管理,优化医疗保障机制,创新有序就医激励机制,完善家庭福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首诊就医机构选择 影响因素 重要性度量
下载PDF
基于安德森模型的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珍珍 杜涛 杨嘉领 《现代医院》 2021年第12期1812-1817,共6页
目的分析医联体(医疗联合体)背景下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分级诊疗、实现基层首诊目标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基于延安医疗集团下属的十家医疗机构的调查数据,根据安德森医疗服务利用模型并结合因子分析法降维确定变量指标,... 目的分析医联体(医疗联合体)背景下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分级诊疗、实现基层首诊目标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基于延安医疗集团下属的十家医疗机构的调查数据,根据安德森医疗服务利用模型并结合因子分析法降维确定变量指标,采用描述统计和多项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结果医疗服务质量是影响患者机构选择的共同因素,医疗服务可及性作用于二级医院选择;年龄、职业、就诊科室表征的疾病类型对各级医疗机构选择均有影响;文化程度、居住地对社区卫生中心就医选择影响更明显。结论综合考虑患者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健康需求和就医感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联体医疗服务体系,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机构选择 安德森模型 医联体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基于Shapley值法的我国居民就医机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侍书靖 苗春霞 +5 位作者 黄畅 尹娅妮 孙泓 黄晓静 许建强 卓朗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9-512,526,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就医机构选择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求因素的贡献程度,为引导居民合理就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建立Anderson卫生服务利用模型,运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就医机构选择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求因素的贡献程度,为引导居民合理就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建立Anderson卫生服务利用模型,运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和Shapley值分解。结果23359名调查对象中,14298名(61.21%)居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文化程度低、农村、年工作收入低、参保新农合、认为看病点诊疗水平一般或差、健康状况好、半年内未确诊慢性病、一年内未因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低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P<0.05)。Shapley值分解结果显示,Anderson模型各维度对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的解释贡献率依次为使能资源(49.57%)、倾向特征(27.18%)、需求因素(23.25%),影响较大的变量是文化程度(25.50%)、居住地(15.13%)和医疗保险类型(13.47%)等。结论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中,使能资源维度解释力度最大,影响最大的变量是文化程度。应开展宣教提高健康素养、加大投入提高可及性、拉大医保报销差异、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患者合理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机构选择 SHAPLEY值法 ANDERSON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流动人口医保覆盖及对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淦宇杰 张龙龙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6,共13页
本研究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医疗机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流动人口的人均家庭月收入水平对流动人口就医机构选择行为... 本研究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医疗机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流动人口的人均家庭月收入水平对流动人口就医机构选择行为并没有线性、稳定和明显的影响,而制度性保障,即是否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才是影响流动人口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同时发现不同的医疗保险类型对于流动人口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作用程度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就医机构选择 医疗保险
原文传递
分级诊疗背景下患者就医机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程银霞 魏来 +2 位作者 周丽 余昌胤 刘岚 《卫生软科学》 2022年第8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患者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的就医机构选择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完善分级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改革效果的代表性选取浙江省D县、安徽省F县及贵州省Y县县级医院... [目的]分析患者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的就医机构选择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完善分级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改革效果的代表性选取浙江省D县、安徽省F县及贵州省Y县县级医院就诊的患者共1080例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结果]门诊就医机构选择中,75.12%的患者选择基层医疗机构,14.66%选择县级及以上医院,10.22%选择药店;住院就医机构选择中,90.82%的患者选择县级医院,7.66%选择市级及以上大医院,1.51%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户口性质、家庭年收入、有无转诊经历、对分级诊疗的态度是患者门诊服务时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P<0.05);年龄、家庭年收入、对分级诊疗的态度是影响患者住院服务时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P<0.05)。[结论]患者门诊选择基层医疗机构、住院选择县级医院意愿高,门诊和住院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一致,在分级诊疗的推进中,应根据门诊和住院患者不同需求的影响因素精准施策,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患者 就医机构选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山东省农村地区住院可分流病种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清梅 尹爱田 +2 位作者 韩志琰 梁志强 魏士轩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新医改前后农村住院可分流病种在县乡医疗机构的分布差异,重点探索卫生体系因素对农村住院可分流病种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并提出建议。方法: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2011年农村住院可分流病种患者仍有75%在县... 目的:分析新医改前后农村住院可分流病种在县乡医疗机构的分布差异,重点探索卫生体系因素对农村住院可分流病种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并提出建议。方法: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2011年农村住院可分流病种患者仍有75%在县级医疗机构诊治;影响住院可分流病种患者就医选择的个体特征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等;卫生体系因素包括住所到最近乡县机构距离之比、乡县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之比、县乡住院病人人均补偿比之比、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配备比例和乡县卫生人力综合素质评分之比。结论:建议通过实行家庭责任医生制度、利用乡镇卫生院地理和价格优势、优化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和岗位组合等措施达到合理分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住院可分流病种患者 就医机构选择 山东省
原文传递
上海市外来人员就医机构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基于AHP分析法
10
作者 赵晨曦 刘晶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第10期47-50,共4页
随着城市外来就业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外来就业人员的就医问题成为了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利用问卷调查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类因子的权重,从而得到外来就业人员对三类就医机构的客观评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 随着城市外来就业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外来就业人员的就医问题成为了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利用问卷调查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类因子的权重,从而得到外来就业人员对三类就医机构的客观评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外来就业人员选择就医机构时重点关注的因素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医疗效果、收费标准、医疗设施、就医便捷、服务态度;优先选择三甲医院,其次是私人诊所以及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外来人员 就医机构选择 影响因素 AHP分析法
下载PDF
分级诊疗背景下河北省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研究
11
作者 闫如玉 赵燕 赵侠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0年第5期34-37,共4页
通过文献研究,从供方的质量、价格、需方的健康需要、支付能力四个方面来探究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影响因素,基于2016年CFPS数据库采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进行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医疗机构的质量对患者选择起着首要作用;... 通过文献研究,从供方的质量、价格、需方的健康需要、支付能力四个方面来探究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影响因素,基于2016年CFPS数据库采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进行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医疗机构的质量对患者选择起着首要作用;健康偏好对个体选择医疗机构的影响显著;患者就医选择存在收入效应,高收入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大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机构选择 分级诊疗 CFPS
原文传递
我国老年人患病就诊趋势及就诊机构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静 游毅 +1 位作者 何静 郭冬梅 《中国医院》 2015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患病、就诊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老年人就诊机构选择的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统计分析法对老年人患病情况、就诊情况及就诊机构的选择进行数量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并利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人口学特征... 目的:分析老年人患病、就诊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老年人就诊机构选择的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统计分析法对老年人患病情况、就诊情况及就诊机构的选择进行数量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并利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人口学特征上是否呈现差异。同时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城市与农村老年人的就诊机构选择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04年以后老年人患病率下降,就诊率上升;城市、女性、低学历老年人患病率较高;农村、低学历老年人就诊率较高;农村老年人更倾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城市老年人更倾向选择医院就诊;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慢性疾病数、疾病严重程度和年份对就诊机构选择产生影响。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健康观念,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水平;加强社会医疗救助,提高就诊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患病率 就诊率 就医机构选择
下载PDF
基于混合Logit模型的我国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晓婧 戴力辉 +2 位作者 王燕 李思琦 李雅姣 《卫生软科学》 2022年第3期82-86,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在患病时就医机构选择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中混合Logit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在患病时就医机构选择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中混合Logit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居民支付能力越强、健康状况越差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到大医院就诊(P<0.05)。在同等条件下,居民往往会选择到价格水平较低、医疗质量较高的机构就医(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学历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均会对我国农村居民就医机构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居民的支付水平、健康状况、医疗服务价格与质量同样是影响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重要因素,医保对引导患者合理就医的作用仍不够明显,诊所在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机构选择 农村居民 混合Logit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分类logistic模型的我国城乡居民选择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开翼 褚越亚 石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5-408,共4页
目的居民的就医行为直接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探究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偏好将为推进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建立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居民的就医行为直接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探究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偏好将为推进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建立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当前影响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多种关键因素。结果9950名调查对象中女性4094例,男性5856例。40.6%(4044例)被调查对象选择综合医院作为一般就医机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个人户口、工作总收入、医疗保险类型、看病点满意度、看病点医疗水平、健康状况是居民选择就医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医疗服务机构的选择。大力开展基层医生培养、鼓励高水平医师多点执业、加快推进医联体及医共体建设有利于合理配置社会医疗资源,将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就医机构选择 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多分类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医保差异化补偿政策能否推动社会就医格局秩序化?——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党秀云 李霖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社会就医格局秩序化既是分级诊疗愿景的现实呈现,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焦点目标。作为引导居民就医行为的重要政策工具,医保差异化补偿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以及是否存在服务类型上的差异还缺乏足够的文献支持。通过对CHARLS数据的实证检验... 社会就医格局秩序化既是分级诊疗愿景的现实呈现,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焦点目标。作为引导居民就医行为的重要政策工具,医保差异化补偿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以及是否存在服务类型上的差异还缺乏足够的文献支持。通过对CHARLS数据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医保差异化补偿政策推动了门诊而非住院就医格局的秩序化,且总体影响程度有限;政策设定的医保补偿标准与社会就医格局秩序化目标的结构性失配是限制政策效果的重要原因;政策对社会就医格局秩序化的推动作用在特定医疗服务类型中受到医疗服务能力的调节作用,政策效果的发挥还应考虑医保补偿标准与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匹配程度。研究结论为医保差异化补偿政策的完善和社会就医格局秩序化的实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差异化补偿 社会就医格局 就医机构选择 分级诊疗
原文传递
我国中老年患者门诊和住院机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哲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患者门诊和住院就医机构选择的现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微观数据开展描述性分析、回归分析。结果:2011—2018年,我国中老年患者门诊和住院就医机构选择均出... 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患者门诊和住院就医机构选择的现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微观数据开展描述性分析、回归分析。结果:2011—2018年,我国中老年患者门诊和住院就医机构选择均出现了持续升级趋势,门诊就医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住院就医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集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明显下降,这一趋势在农村更加显著;若干人口学和经济条件因素显著影响中老年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城镇户籍、高收入、高学历中老年群体更倾向于赴医院而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次占比和吸引力均呈相对下降趋势,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就医机构选择 分级诊疗
原文传递
个体医疗需求行为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7
作者 韩华为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6-153,共8页
当前中国医疗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部分患者的医疗需要难以转化为医疗需求,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对医疗供给方进行调整和改革,而且还需要对医疗需求方进行有效的干预。只有对微观个体医疗需求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医疗政策才能对需... 当前中国医疗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部分患者的医疗需要难以转化为医疗需求,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对医疗供给方进行调整和改革,而且还需要对医疗需求方进行有效的干预。只有对微观个体医疗需求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医疗政策才能对需求方实施准确而有效的干预。国外关于个体医疗需求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非常丰富,这些研究大多以消费者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建立个体医疗需求模型,并且应用各种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识别影响个体医疗需求行为的因素。本文从理论研究框架、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医疗需求的影响因素三个角度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在综述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在中国政策背景下个体医疗需求行为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需求 医疗利用数量 就医机构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