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1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尿素氮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高晓倩 于华惠 +4 位作者 刘圣 焦晓璐 吕倩雯 张铭 秦彦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首次接受PCI手术的ACS...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首次接受PCI手术的ACS患者。经过36个月的随访,本研究共纳入了487例患者,包括114例发生MACE的受试者和373例没有发生MACE的受试者。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UN与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比及其95%CI,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变化来评估BUN的预测效果。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低水平BUN组相比,高水平BUN组发生MACE风险增加约4倍(OR=4.722,95%CI 1.716~12.993)。将BUN纳入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基本预测模型及SCORE模型后,AUC面积显著提高(P<0.001)。结论血BUN可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预测ACS患者PCI术后的MACE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尿素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下载PDF
奶牛乳尿素氮影响因素及遗传参数估计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淼 赵秀新 +4 位作者 薛光辉 刘燕 徐千雯 李建斌 俞英 《中国奶牛》 2024年第3期14-19,共6页
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工作中常规的测定指标之一,其浓度通常用于监测奶牛营养状况,反映日粮能氮平衡、繁殖性能以及环境中氮的排放量。MUN浓度因个体和日粮构成而异,同时受... 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工作中常规的测定指标之一,其浓度通常用于监测奶牛营养状况,反映日粮能氮平衡、繁殖性能以及环境中氮的排放量。MUN浓度因个体和日粮构成而异,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的MUN遗传参数估计不仅能够提高牛场经济效益,而且能加快奶牛的遗传进展,为选育优质奶牛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国内外关于MUN的影响因素、遗传力以及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产奶量、体细胞评分等性状的遗传相关进行了综述,以期为MUN的深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尿素氮 影响因素 遗传参数估计
下载PDF
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严重程度和短期转归的相关性
3
作者 徐卿 赵洁 +3 位作者 何昶 焦储丞 隋刘涛 朱晓岩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914-2921,共8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to albumin ratio, BAR)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严重程度和短期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2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LA...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to albumin ratio, BAR)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严重程度和短期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2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LAA型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卒中组(≤8分)和中重度卒中组(>8分),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一步分为转归良好组(≤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BAR与LAA严重程度和短期转归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BAR对LAA患者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2014例患者,其中,男性1331例(66.1%),女性683例(33.9%),年龄(64.72 ± 11.72)岁。其中轻度卒中1047例(52.0%),中重度卒中967例(48.0%),出院时转归良好1030例(51.1%),转归不良984例(48.9%)。在LAA患者中,中重度卒中组和短期转归不良组BAR分别显著高于轻度卒中组与短期转归良好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R是LAA严重程度(OR 1.374, 95% CI 1.308~1.442;P < 0.001)和短期转归不良(OR 1.374, 95% CI 1.308~1.442;P < 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BAR预测LAA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44 (95% CI 0.722~0.765;P< 0.001),约登指数为0.366,最佳截断值为7.15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7%和54.9%。结论:BAR与LAA型卒中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短期转归不良有关,并且对LAA型卒中患者短期转归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尿素氮 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崔坤平 毛毅 +2 位作者 杨娇 程耀 白浪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28天预后将212例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好转组(77例)和死亡组(135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组间...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28天预后将212例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好转组(77例)和死亡组(135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影响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条样图(RCS)分析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B/A与其28天死亡风险的关系,并确定B/A的最佳截断值。根据B/A的最佳截断值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B/A组(B/A<6.2 mg/g, 106例)和高B/A组(B/A≥6.2 mg/g, 106例)。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好转组相比,死亡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AST、血尿素氮、B/A、血肌酐、血钾、D-二聚体及糖尿病病史和高血压病病史患者比例均显著升高,BMI、RBC计数、血红蛋白、PLT计数、血清白蛋白、动脉血pH值、CD3+、CD4+和CD8+T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BMI、血红蛋白、PLT计数、AST、B/A、血肌酐、CD3+、CD4+及CD8+T细胞计数均为影响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B/A均是影响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A预测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BMI(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低B/A组相比,高B/A组患者28天生存率较低(P<0.001)。高B/A组男性、汉族、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及胃肠道感染患者比例、年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AST、总胆红素、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钠、血钾、血氯、D-二聚体、28天死亡率均高于低B/A组,耐药结核患者比例、BMI、RBC计数、血红蛋白、PLT计数、血清白蛋白、阴离子间隙、CD3+、CD4+和CD8+T细胞计数均低于低B/A组(P<0.05)。结论 B/A升高可能是影响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具有一定临床适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结核病 脓毒性休克 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 预后
下载PDF
血清肌酐、尿素氮与胱抑素C水平检测与肾病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王东 李娟 王艳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胱抑素C(CysC)水平检测与肾病综合征(N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68例N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肾功...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胱抑素C(CysC)水平检测与肾病综合征(N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68例N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肾功能损伤组(80例)与重度肾功能损伤组(88例),同时纳入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参照组,共计80例,均对其开展Scr、BUN、CysC检测,分析三种指标在对健康者及NS不同严重程度中的区别。结果研究组Scr、BUN与CysC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肾功能损伤组Scr、BUN与CysC水平均高于轻度肾功能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r、BUN与CysC三种指标用于检测NS能够有效帮助临床医师辨别NS病情严重程度,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参考,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血清肌酐 尿素氮 胱抑素C 肾功能受损
下载PDF
外周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联合前白蛋白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郝伟华 金颖 +3 位作者 刘红娟 梁少卿 周桃花 袁孟强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34-938,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BUN/Cr)联合前白蛋白(PA)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171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 目的分析外周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BUN/Cr)联合前白蛋白(PA)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171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65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并计算两组的外周血BUN/Cr和PA水平。随访6个月,根据病人是否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将观察组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外周血BUN/Cr和P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BUN/Cr联合PA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UN/Cr(22.49±2.74)高于对照组(14.79±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14.88±2.41)mg/dL]水平低于对照组[(30.32±5.84)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28.07%,预后不良组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Ⅲ/Ⅳ级人数占比、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尿酸(UA)水平、BUN/Cr[77.08%、(4325.37±863.07)ng/L、(12.55±2.41)mg/L、(517.82±103.04)μmol/L、(24.21±3.44)]均高于预后良好组[57.72%、(3411.59±680.38)ng/L、(7.93±1.56)mg/L、(453.79±90.58)μmol/L、(21.8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A水平[(37.82±7.04)%、(13.25±2.02)mg/dL]低于预后良好组[(43.18±8.36)%、(15.51±2.26)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Ⅲ/Ⅳ级、LVEF、NT-proBNP、CRP、UA、BUN/Cr、PA均是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BUN/Cr和PA水平联合预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5.83%、78.86%、0.91,联合预测的灵敏度和AUC均高于单独预测[75.00%、0.768;79.1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与单独预测[82.11%、8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BUN/Cr升高、PA降低,且BUN/Cr、PA均为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对预后不良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该两项指标联合预测时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尿素氮 肌酐 前白蛋白 预后不良
下载PDF
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邵林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血尿素氮(BUN)与白蛋白(ALB)比值(B/A)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PCI治疗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 目的:分析血尿素氮(BUN)与白蛋白(ALB)比值(B/A)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PCI治疗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PCI治疗后BUN、ALB水平及B/A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UN、ALB水平及B/A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6个月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53%(26/98);预后良好组BUN水平、B/A值均低于预后不良组,ALB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A值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分别高于BUN、ALB水平的0.852、0.734,B/A值预测预后不良的截断值为0.48。结论:BUN水平升高、ALB水平下降、B/A值升高均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升高,且B/A值预测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价值高于BUN、ALB单项指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 尿素氮 白蛋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胱抑素C、血肌酐、UACR、尿素氮水平联合检测在代谢综合征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张文辉 冯振通 谢鹏达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微量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尿素氮水平联合检测在代谢综合征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2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肾功能是否损伤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微量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尿素氮水平联合检测在代谢综合征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2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肾功能是否损伤将其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各100例,比较两组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UACR、尿素氮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胱抑素C、血肌酐、UACR、尿素氮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代谢综合征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价值。结果:损伤组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UACR、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UACR、尿素氮水平联合检测诊断代谢综合征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AUC=0.637、0.683、0.752、0.623,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UACR、尿素氮水平联合检测诊断代谢综合征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价值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血肌酐 尿素氮 代谢综合征 肾功能损伤
下载PDF
血清FIB、白蛋白、尿素氮联合CEA对结直肠癌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赵阳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5-0089,共4页
通过检测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尿素氮(BUN)水平,探究其对结直肠癌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我院消化内科及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所有符合标准的结直... 通过检测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尿素氮(BUN)水平,探究其对结直肠癌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我院消化内科及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所有符合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结直肠癌组(265例),所有符合标准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结直肠息肉组(270例)。统计患者入院后首次抽血检查的CEA、FIB、白蛋白、BUN、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EA、FIB及血清低白蛋白、低尿素氮为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EA>2.31ng/mL预测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72.83%,特异度为68.89%,曲线下面积为0.768;FIB>3.17g/L预测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60.75%,特异度为70.74%,曲线下面积为0.706;白蛋白<41.4g/L,预测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67.17%,特异度为70.37%,曲线下面积为0.723;尿素氮<4.93mmol/L,预测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44.15%,特异度为70.00%,曲线下面积为0.571。CEA、FIB、白蛋白、尿素氮四者构建的联合预测指标(union)>0.46,预测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77.36%,特异度为79.26%,曲线下面积为0.835,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均大于任何单一指标,union曲线下面积与CEA、FIB、白蛋白、BUN曲线下面积经Z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001、P<0.0001、P<0.0001)。结论 血清CEA、FIB、白蛋白、尿素氮四者联合预测结直肠癌的价值大于任何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FIB 白蛋白 尿素氮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脑钠肽及尿素氮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发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俞闻博 阮李 陆冬斌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血尿素氮(BUN)水平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并发心肌损伤(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治疗的AUGIB患者231例,根据是否发生MD分为MD组与非MD组;另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血尿素氮(BUN)水平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并发心肌损伤(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治疗的AUGIB患者231例,根据是否发生MD分为MD组与非MD组;另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测定血清BNP及BUN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探究BNP、BUN水平与AUGIB患者MD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BNP、BUN水平对AUGIB患者并发MD的预测效能。结果MD组、非MD组BNP、BUN水平高于对照组,MD组BNP、BUN水平高于非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BNP、BUN水平与AUGIB患者并发MD均呈正相关(r_(s)=0.648、0.591,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NP、BUN水平越高,AUGIB患者并发MD的风险越高(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NP与BUN两者联合预测AUGIB并发MD的AUC高于BNP与BUN单独预测的AUC(均P<0.01)。结论BNP、BUN增高的AUGIB患者发生MD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心肌损伤 脑钠肽 尿素氮 相关性
下载PDF
血尿素氮在妊娠糖尿病合并慢性高血压孕产妇子痫前期伴发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11
作者 王晓敏 李忠良 +2 位作者 田寅 韩颖 于大芳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4期195-198,F0003,共5页
目的 分析血尿素氮(BUN)在妊娠糖尿病(GDM)合并慢性高血压(CHT)孕产妇子痫前期(PE)伴发与新生儿出生体重(NBW)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246例GDM合并CHT孕产... 目的 分析血尿素氮(BUN)在妊娠糖尿病(GDM)合并慢性高血压(CHT)孕产妇子痫前期(PE)伴发与新生儿出生体重(NBW)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246例GDM合并CHT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伴发PE分为A组(未伴发,163例)和B组(伴发,83例)。收集并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B组NBW低于A组,BUN水平高于A组(P <0.05)。PE的伴发与NBW呈负相关(P <0.001),BUN水平与NBW呈负相关(P <0.001)。BUN水平在PE的伴发与NBW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22.01%。结论 GDM合并CHT伴发PE孕妇相较于未伴发PE孕妇,NBW更低,BUN水平更高,且BUN水平在PE的伴发与NBW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对于GDM合并CHT孕妇,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避免伴发PE,同时重点关注BUN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子痫前期 尿素氮 新生儿出生体重
下载PDF
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评估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莉 周依林 邢雪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探讨尿素氮(BUN)与白蛋白(ALB)比值(B/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1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n=57)、中度组(n=76)、重度组(n=23)。采用尿素酶-谷氨酰胺脱氢酶法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尿素氮(BUN)与白蛋白(ALB)比值(B/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1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n=57)、中度组(n=76)、重度组(n=23)。采用尿素酶-谷氨酰胺脱氢酶法检测血清BUN水平,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ALB水平,并计算B/A。采用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随访4个月预后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度组BUN、B/A显著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ALB显著低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预后良好组BUN、B/A低于预后不良组,ALB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01)。B/A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74(0.801~0.947),截点值为0.41,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69.64%。预后良好组吸烟、高血压史、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预后不良组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333,95%CI:1.540~3.534)、入院NIHSS评分≥5分(OR=2.591,95%CI:1.657~4.051)、B/A≥0.41(OR=2.879,95%CI:1.812~4.481)均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B/A随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高水平B/A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有望作为评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氮 白蛋白 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对急性左心衰竭呋塞米治疗患者利尿剂抵抗发生的预测
13
作者 廖春耀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5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究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对急性左心衰竭呋塞米治疗患者利尿剂抵抗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1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呋塞米... 目的:探究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对急性左心衰竭呋塞米治疗患者利尿剂抵抗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1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呋塞米利尿治疗。于治疗前检测血清BUN、IL-6水平,并记录患者接受呋塞米利尿治疗期间利尿剂抵抗发生情况并分组。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统计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因素纳入,重点分析血清BUN、IL-6水平与急性左心衰竭呋塞米治疗患者利尿剂抵抗发生的关系,并探究上述指标对其利尿剂抵抗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期间,100例急性左心衰竭呋塞米治疗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31例,占比31.00%。发生组治疗前血清BUN、IL-6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合并低钾血症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组间其他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UN水平高、血清IL-6水平高、合并低钾血症与急性左心衰竭呋塞米治疗患者利尿剂抵抗发生有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BUN、IL-6及联合预测急性左心衰竭呋塞米治疗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清BUN水平高、血清IL-6水平高与急性左心衰竭呋塞米治疗患者利尿剂抵抗发生有关,于治疗前联合检测血清BUN、IL-6水平可用于预测其利尿剂抵抗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呋塞米 利尿剂抵抗 尿素氮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奶牛牛奶和血液尿素氮含量群体规律及回归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胡羽飏 马龙刚 +7 位作者 付琪 许静漪 段禹交 黄思琪 周月玲 郭刚 张震 王雅春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13,119,共7页
为探究泌乳奶牛牛奶尿素氮(MUN)和血液尿素氮(BUN)的群体规律,通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获得MUN和乳成分指标预测BUN水平。本研究对2个规模化牧场的401头泌乳期荷斯坦牛进行测定,分别获得392条MUN和318条BUN记录。使用SPSS 26固定模型分析... 为探究泌乳奶牛牛奶尿素氮(MUN)和血液尿素氮(BUN)的群体规律,通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获得MUN和乳成分指标预测BUN水平。本研究对2个规模化牧场的401头泌乳期荷斯坦牛进行测定,分别获得392条MUN和318条BUN记录。使用SPSS 26固定模型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牛场和血液类型对MUN和BUN的影响以及两性状的相关关系与差异;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对BUN有显著回归关系的乳成分指标,建立了BUN对各乳成分指标的回归方程。本研究中,MUN与BUN的均值分别为13.46、8.41 mg/dL;泌乳阶段与场区效应对MUN有显著影响,MUN在1个泌乳期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MUN与BU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各乳成分指标中,BUN对乳脂率(FP)、乳蛋白率(PP)、乳糖率(LP)和乳干物质(TS)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BUN=0.336MUN–3.689FP–3.903PP–3.996LP+3.959TS+2.832。本研究对常规获得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及其与奶牛BUN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为监测奶牛的氮利用及能氮平衡提供了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牛 牛奶尿素氮 血液尿素氮 影响因素 相关性 回归预测
下载PDF
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血清钙离子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杨军雄 陆兆炯 马志刚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分析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血清钙离子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按《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将3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轻症组204例与非轻症组128例,对两组入院血尿素氮、C-... 目的分析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血清钙离子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按《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将3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轻症组204例与非轻症组128例,对两组入院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血清钙离子水平差异进行评估,分析各指标对于非轻症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结果非轻症组入院时血清钙离子、CRP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非轻症组入院时血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轻症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指标单独和联合应用AUC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血清钙离子均能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指标,三个指标联合应用其预测价值较为显著,其中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能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炎症的坏死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氮 C-反应蛋白 血清钙离子 急性胰腺炎 严重程度
下载PDF
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泽禹 张增磊 +10 位作者 原瑞霞 秦臻 徐帅 吕炎 于凤仪 张建朝 唐来仪 张力 张辉 唐俊楠 张金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BUN/Cr)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5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BUN/Cr预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曲...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BUN/Cr)与晚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5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BUN/Cr预测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和高BUN/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BUN/Cr的最佳截断值为15,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BUN/Cr组(BUN/Cr<15)623例和高BUN/Cr组(BUN/Cr≥15)442例。高BUN/Cr组全因死亡率高于低BUN/Cr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UN/Cr与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有关[HR(95%CI)为1.799(1.246~2.598)]。结论:高BUN/Cr的晚期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尿素氮/血肌酐比值 全因死亡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尿素氮、白细胞总数及白蛋白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17
作者 覃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187-0192,共6页
本研究通过测定重症肺炎患者确诊三日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通过对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病例中上述实验室检查数据的对比,探讨这些实验室检查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 本研究通过测定重症肺炎患者确诊三日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通过对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病例中上述实验室检查数据的对比,探讨这些实验室检查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至2014年间住院并确诊为重症肺炎患者病例55例,根据其住院期间病情归转分为2组,分别以出院时病情痊愈或改善后出院者为预后良好组,病情恶化或死亡为预后不良组。以其临床确诊为重症肺炎3天内抽血清所检测得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白蛋白、尿素氮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组间上述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差异,了解他们是否对预判重症肺炎预后具有价值。结果 CRP水平预后良好组为62.06±41.19mg/L预后不良组为94.79±51.47mg/L,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水平预后良好组为7.61±6.82mmol/L,预后不良组为12.91±8.24mmol/L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总数水平预后良好组为11.66±3.83×109/L,预后不良组为11.51±6.08×109/L,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水平预后良好组为31.22±5.82 g/L,预后不良组为28.36±3.71g/L.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尿素氮与APEACH II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 WBC总数、白蛋白水平与再不同预后的重症肺炎患者中无明显差异,CRP、尿素氮的水平与再不同预后的重症肺炎患者中有明显差异,且两者与APEACH II评分具有相关性,对预后判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C反应蛋白 尿素氮 白细胞总数 白蛋白
下载PDF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尿素氮/血肌酐与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华聪 姚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6期1071-1072,共2页
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是指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心脏结构受损,表现为心排血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人类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和住院主要因素之一。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心律失常发生风险更高,因此,临床上通过... 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是指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心脏结构受损,表现为心排血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人类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和住院主要因素之一。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心律失常发生风险更高,因此,临床上通过早期检测有效指标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情况意义重大。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与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相关,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GGT、BUN/Scr与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慢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血清谷氨酰转移酶 尿素氮 血肌酐 综述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尿素氮非营养影响因素及其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赵小博 余诗强 +2 位作者 蒋林树 赵玉超 杨蕾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209-5225,共17页
本试验旨在揭示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尿素氮(MUN)浓度非营养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系,探究非营养因素影响MUN浓度的内在机制。以北京、河北等地的17家奶牛场共24 508头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为研究材料,利用固定... 本试验旨在揭示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尿素氮(MUN)浓度非营养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系,探究非营养因素影响MUN浓度的内在机制。以北京、河北等地的17家奶牛场共24 508头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为研究材料,利用固定模型分析牛场效应、胎次效应、产犊季节、泌乳天数、泌乳季节、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评分对MUN浓度的影响,并按高(16~27 mg/dL)、正常(10~16 mg/dL)和低(0~16 mg/dL)对MUN浓度进行分组,通过显著性和相关性等多种方法分析非营养影响因素的规律及MUN对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牛场效应、泌乳季节和泌乳天数是影响MUN浓度的重要非营养影响因素;2)MUN浓度在群体水平上与乳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3,P<0.01),与体细胞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r=-0.441,P<0.01),且MUN浓度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3)相同乳脂率数据集分析表明,泌乳季节、体细胞评分与MUN浓度并无相关性(r<0.100);4) MUN浓度的变化极显著影响乳蛋白率、乳脂率、校正乳含量及脂蛋比(P<0.01)。综上所述,非营养因素的波动导致了MUN浓度的规律性变化,且泌乳季节、体细胞评分非营养因素通过影响乳脂率进而导致MUN浓度变化,关于乳脂率与MUN浓度的变化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尿素氮 固定模型 非营养影响因素 泌乳性能
下载PDF
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血脂、血糖、尿素氮、肌酐变化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牟琦 陶志嵩 +1 位作者 刘加成 冯雪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分析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及血脂、血糖的变化。方法:选取甲亢患者127例,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 目的:分析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及血脂、血糖的变化。方法:选取甲亢患者127例,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血糖(Glu)、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根据^(131)I治疗后3个月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甲功减退组64例、甲功正常组27例、甲亢好转组21例、甲亢反弹组15例。根据FT4水平将64例甲功减退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0<FT4≤3 pmol·L^(-1)组、3<FT4≤6 pmol·L^(-1)组、6<FT4≤9 pmol·L^(-1)组、9<FT4≤12 pmol·L^(-1)组,比较4组血脂异常比例。结果:^(131)I治疗后甲功减退组、甲功正常组、甲亢好转组的FT3、FT4显著降低(P<0.01),TSH、TC、HDL-C、LDL-C、APOA、APOB、Cr升高(P<0.05);甲亢反弹组治疗后FT3、FT4升高,Cr降低(P<0.05),血脂无明显变化;甲功减退组、甲功正常组治疗后Glu、BUN下降(P<0.05);当FT4≤6 pmol·L^(-1)时,高胆固醇血症比例明显增加。结论:^(131)I治疗后FT3、FT4指标显著改善,Glu、BUN和Cr等指标明显好转;随FT3、FT4下降血脂随之升高,特别是甲减患者,当FT4≤6 pmol·L^(-1)时,需警惕发生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 ^(131)I 血脂 血糖 尿素氮 肌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