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酸酶缺失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1
作者 李丹 万绪莲 +7 位作者 李律宇 云宇 罗光云 刘韦兵 林公府 李宁 黎勇坤 段为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7-32,共6页
目的 观察雄性尿酸酶缺失大鼠(Kunming-DY,即KDY大鼠)肠道和新鲜粪便的菌群变化。方法 与同性别同日龄野生型SD大鼠对照,选取45日龄雄性尿酸酶缺失大鼠称体质量,乌拉坦麻醉后解剖取血制备血清,将小肠依次分成18段,结肠分成2段(每段5 cm... 目的 观察雄性尿酸酶缺失大鼠(Kunming-DY,即KDY大鼠)肠道和新鲜粪便的菌群变化。方法 与同性别同日龄野生型SD大鼠对照,选取45日龄雄性尿酸酶缺失大鼠称体质量,乌拉坦麻醉后解剖取血制备血清,将小肠依次分成18段,结肠分成2段(每段5 cm)。用磷钨酸法检测血清尿酸含量,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各肠段和新鲜粪便DNA,采用特异性16s rDNA引物扩增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数据库比对在门、纲、目、科和属水平鉴定菌群。结果 45 d日龄时,KDY大鼠体质量下降(P <0.05),但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 <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呈降低趋势(P <0.05),但粪便菌群多样无明显变化(P> 0.05)。KDY大鼠肠道和粪便中乳酸杆菌属丰度明显增加(P <0.05)。结论 相比野生型SD大鼠,KDY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但肠道和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属丰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酶缺失 Kunming-DY大鼠 尿酸血症 肠道菌群 乳酸杆菌属
下载PDF
四妙丸对尿酸酶缺失大鼠血液细胞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
2
作者 万绪莲 李丹 +3 位作者 李仕雄 李律宇 云宇 段为钢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79-483,共5页
目的观察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时对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KDY大鼠)的血液细胞及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45日龄的雄性野生型SD大鼠(n=10)和KDY大鼠(n=15),分为野生组(WT,生理盐水-ig)、对照组(Control,生理盐水-ig)和四妙丸组(Simiao,1.0... 目的观察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时对尿酸酶基因缺失大鼠(KDY大鼠)的血液细胞及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45日龄的雄性野生型SD大鼠(n=10)和KDY大鼠(n=15),分为野生组(WT,生理盐水-ig)、对照组(Control,生理盐水-ig)和四妙丸组(Simiao,1.08 g•kg-1•d-1四妙丸药液-ig),灌胃处理14 d。于第0、7、14天时剪尾采不抗凝血0.5 mL制备血清用于检测血清尿酸,抗凝血0.2 mL用于血细胞检测。第15天麻醉动物后腹主动脉采抗凝血3 mL用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四妙丸显著降低了KDY大鼠血尿酸;增加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大血小板数目;同时显著降低了全血黏度、血液屈服应力、血液流阻、血沉等指标。结论四妙丸在降血尿酸的同时改善了营养不良倾向;降低了血液黏度,改善了血液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血症 四妙丸 尿酸酶缺失大鼠 血细胞分析 血液流变性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注射液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3
作者 龚中洁 于佳 +3 位作者 卢云 余谦 杨静 梁江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9期17-21,30,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检索并分析治疗痛风药物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注射液(普瑞凯希,peglolicase)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peglolicase”为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内2...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检索并分析治疗痛风药物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注射液(普瑞凯希,peglolicase)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peglolicase”为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内2018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2季度该药的不良事件报告,删除重复项,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计算、评估并确立不良事件预警信号。结果:获得以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为目标药物的不良事件有效报告数988起(来自569例患者),检测筛选获得有效信号119个,主要涉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报告数位于前3位的为痛风性关节炎再发(87起,8.81%),血尿酸升高(66起,6.68%),痛风治疗反应下降(66起,6.68%)。结论: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的不良事件主要集中在原发疾病症状及化验值、各类检查,建议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再发、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 尿酸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失衡法 不良事件报告信号
下载PDF
苛求芽孢杆菌胞外尿酸酶的表征及其在血清尿酸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运胜 赵利娜 +3 位作者 杨根庆 陶佳 卜友泉 廖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考察苛求芽孢杆菌(ATCC 26904)分泌型尿酸酶的特性和将其应用于直接动力学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的有效性。方法苛求芽孢杆菌分泌的尿酸酶经DEAE-cellulose层析纯化后,用于以积分法分析尿酸酶反应曲线预测反应体系本底的直接动力... 目的考察苛求芽孢杆菌(ATCC 26904)分泌型尿酸酶的特性和将其应用于直接动力学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的有效性。方法苛求芽孢杆菌分泌的尿酸酶经DEAE-cellulose层析纯化后,用于以积分法分析尿酸酶反应曲线预测反应体系本底的直接动力学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结果苛求芽孢杆菌分泌的尿酸酶只含1种肽链,分子量为34.7kD(1kD=0.9921ku),其米氏常数为(0.22±0.01)mmol/L(n=11),黄嘌呤抑制常数为(36±3)μmol/L(n=4)。用此尿酸酶,只要被分析反应曲线终点的底物浓度低于起点的30%,应用积分法就能可靠预测本底;直接测定反应前吸收,可使直接动力学尿酸酶法不受常见血清成分、酶活性变化和15μmol/L黄嘌呤等干扰。监测0.025U/ml尿酸酶反应5min的数据,其线性响应范围为1~50μmol/L;所得临床标本血清尿酸含量(Ct)与过氧化物酶偶联间接终点平衡法(Ce)正相关(Ck=-0.008+1.046Ce,r=0.996,n=206),但Bland—Altman法分析表明两种方法不一致。结论苛求芽孢杆菌分泌的尿酸酶可用于直接动力学尿酸酶法测定尿酸,并可保障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动力学尿酸酶 血清尿酸测定 苛求芽孢杆菌分泌型尿酸酶
下载PDF
产朊圆酵母尿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辛渝 潭晓晶 +4 位作者 杨波 卢戌 余彩霞 许晓燕 孟延发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46-1251,共6页
产朊圆酵母Y0401经尿酸诱导培养,菌体采用超声波处理,依次经过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Sepharose CL-4B疏水层析和Xanthine-agarose亲和层析,尿酸酶比活力达到18U/mg,纯化倍数为409倍,回收率为19.2%.纯化后的酶经还原、非还... 产朊圆酵母Y0401经尿酸诱导培养,菌体采用超声波处理,依次经过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Sepharose CL-4B疏水层析和Xanthine-agarose亲和层析,尿酸酶比活力达到18U/mg,纯化倍数为409倍,回收率为19.2%.纯化后的酶经还原、非还原SDS-PAGE分析为单一蛋白染色带,HPLC显示纯度为98%以上.用HPLC和Superdex 200分子筛层析两种方法测得该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kDa,在还原条件下进行SDS-PAGE,测得表观分子质量为33kDa,综上结果推测该酶是由分子量相同的4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蛋白.等电聚焦显示其等电点在6.8~7.5之间.该酶具有较强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最适pH为8.5,最适温度为40.0℃.在最适pH和温度条件下测得该酶Km值为3.34×10-5 mol/L.对某些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对酶活性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酶 产朊圆酵母 尿酸酶性质
下载PDF
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与苛求芽孢杆菌尿酸酶特性的比较
6
作者 武文明 段瑞娴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与苛求芽孢杆菌胞内尿酸酶的特性。方法复苏、培养新购进菌株以制备尿酸酶,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DEAE纤维素52层析和制备PAGE纯化尿酸酶,测定纯化的尿酸酶的活力、表征,并分析其亚基构成。结果两种尿酸酶... 目的探讨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与苛求芽孢杆菌胞内尿酸酶的特性。方法复苏、培养新购进菌株以制备尿酸酶,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DEAE纤维素52层析和制备PAGE纯化尿酸酶,测定纯化的尿酸酶的活力、表征,并分析其亚基构成。结果两种尿酸酶分子均为同四聚体,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的单肽链分子量和天然酶分子量分别为33.0 ku和134.0 ku,其最适pH值接近8.8,在pH7.4时可保留50%以上活性,该酶的米氏常数(Km)为(32.8±3.1)μmol/L(n=10),黄嘌呤的抑制常数为(4.8±0.2)μmol/L(n=3);而苛求芽孢杆菌胞内尿酸酶则分别为35.7 ku和151.0 ku,最适pH大于9.0,pH7.4时酶活性保留不到30%,其Km为(204±14)μmol/L(n=8),黄嘌呤的抑制常数为(41±7)μmol/L(n=5)。结论该研究对构建杂合药用尿酸酶以治疗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 苛求芽孢杆菌胞内尿酸酶 尿酸血症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尿酸酶体内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剑 朱姝 +2 位作者 才蕾 田浤 姚文兵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尿酸酶体内外稳定性。方法以酶活为指标,考察聚乙二醇修饰尿酸酶和尿酸酶的温度稳定性(4~80℃)、酸碱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和小鼠体内半衰期。结果4~60℃条件下,修饰的尿酸酶的稳定性大于尿酸酶,在70℃...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尿酸酶体内外稳定性。方法以酶活为指标,考察聚乙二醇修饰尿酸酶和尿酸酶的温度稳定性(4~80℃)、酸碱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和小鼠体内半衰期。结果4~60℃条件下,修饰的尿酸酶的稳定性大于尿酸酶,在70℃时,两者活性均迅速降低。pH5.2~6.0及pH9.2~10.0之间,尿酸酶活性迅速降低,而修饰的尿酸酶却保留了较高的活性。抗胰蛋白酶水解中,尿酸酶在作用200min后,活性降至最高值的20%;而修饰的尿酸酶仍保留70%的活性。体内稳定性试验表明,修饰的尿酸酶和尿酸酶的半衰期分别为1530和45min。结论聚乙二醇修饰可以增加尿酸酶的稳定性和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延长体内半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酶 聚乙二醇修饰尿酸酶 稳定性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尿酸酶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才蕾 高向东 +2 位作者 朱姝 王华 姚文兵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7-562,共6页
目的:为了降低尿酸酶的免疫原性并提高其稳定性,利用PEG修饰剂对尿酸酶进行修饰,以期获得性质更优的治疗痛风的药物。方法: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0kD,活化基团为羟基琥珀酰亚胺的PEG修饰剂对尿酸酶进行修饰,并比较修饰前后在酶解稳定性、pH... 目的:为了降低尿酸酶的免疫原性并提高其稳定性,利用PEG修饰剂对尿酸酶进行修饰,以期获得性质更优的治疗痛风的药物。方法: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0kD,活化基团为羟基琥珀酰亚胺的PEG修饰剂对尿酸酶进行修饰,并比较修饰前后在酶解稳定性、pH稳定性及温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以及PEG修饰对体内半衰期,免疫原性的影响。结果:发现PEG修饰后尿酸酶的酶解稳定性显著提高,PEG化尿酸酶保留了原有尿酸酶80%的活性,体内半衰期从45min延长至696min。PEG化尿酸酶与抗体的结合能力为原型蛋白的1/8。体内的免疫原性也明显降低。结论:化学修饰后的尿酸酶可望成为潜在的治疗痛风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酶 PEG化修饰 免疫原性 半衰期
下载PDF
尿酸酶产生菌的筛选、基因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广桢 陈建华 王旻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尿酸酶的重组基因工程菌,提高尿酸酶的表达量。方法:从12株酵母菌中筛选得到1株产尿酸酶的产朊假丝酵母Cu2357菌株,应用DNA重组技术,将野生菌尿酸酶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KA中,获得重组尿酸酶基因工程菌E.colipKU/JM109。结... 目的:构建表达尿酸酶的重组基因工程菌,提高尿酸酶的表达量。方法:从12株酵母菌中筛选得到1株产尿酸酶的产朊假丝酵母Cu2357菌株,应用DNA重组技术,将野生菌尿酸酶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KA中,获得重组尿酸酶基因工程菌E.colipKU/JM109。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中的目的基因序列正确。经SDS-PAGE检测表明,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4 kDa,含量占细胞可溶性蛋白的49%。优化培养条件后,发酵液尿酸酶活力可达16 U/mL,是野生菌产尿酸酶量的240多倍。结论:尿酸酶基因在E.colipKU/JM109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酶 E.COLI pKU/JM109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朊圆酵母尿酸酶的基本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尧 辛渝 +4 位作者 谭晓晶 许晓燕 余彩霞 杨波 孟延发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419,共6页
研究了尿酸酶分离纯化条件和pH、温度、底物浓度、一些有机和无机试剂对尿酸酶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Triton X-100及巯基乙醇处理细胞悬液(pH8.5),再用超声波处理破碎细胞效果最佳.硫酸铵沉淀尿酸酶的最佳浓度为75... 研究了尿酸酶分离纯化条件和pH、温度、底物浓度、一些有机和无机试剂对尿酸酶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Triton X-100及巯基乙醇处理细胞悬液(pH8.5),再用超声波处理破碎细胞效果最佳.硫酸铵沉淀尿酸酶的最佳浓度为75%.用Phenyl-Sepharose CL-4B疏水层析和Xamhine-agarose亲和层析两步纯化步骤可获得理想纯度的酶制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尿酸酶的最适pH和酸破稳定pH范围分别为8.5和5.0~12.最适温度为37℃;热稳定性较好,在50℃处理30min时活性保持90%,在60℃处理30min时活性仍保持80%.在最适条件下,该酶催化尿酸的米氏常数(Km)为3.34×10^-5mol/L.一些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对酶活性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酶 产朊圆酵母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在高于米氏常数的底物浓度下用积分法测定尿酸酶活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廖飞 朱小云 +2 位作者 王咏梅 曾昭淳 左渝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 :以尿酸酶为模型 ,考察在底物浓度高于酶米氏常数 (Km)时用积分法测定酶活性 (Vm)的可靠性 .方法 :用 2 93nm光吸收记录尿酸酶反应曲线 .用以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的积分速度方程 ,以尿酸酶Km 为常数而本底为非线性参数拟合尿酸酶反应... 目的 :以尿酸酶为模型 ,考察在底物浓度高于酶米氏常数 (Km)时用积分法测定酶活性 (Vm)的可靠性 .方法 :用 2 93nm光吸收记录尿酸酶反应曲线 .用以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的积分速度方程 ,以尿酸酶Km 为常数而本底为非线性参数拟合尿酸酶反应曲线 ,搜寻对应最好拟合的Vm.结果 :此积分法测定Vm 主要受剩余底物浓度影响 ,本底基本没有干扰 .剩余底物低于 2 .5 μmol/L时用 1 0~ 70 μmol/L起始底物所得Vm 无差异 .用 2 5和 70 μmol/L起始底物浓度时初速度和Vm 都与酶量呈正比 .在此两种底物浓度下积分法的下限相同 ,且与初速度法下限无明显差异 .但用积分法测定酶活性的上限明显高于初速度法 ,而且起始底物浓度越低则差异越显著 .结论 :在积分法中使用以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的积分速度方程拟合酶反应曲线 ,在高于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法 初速度 尿酸酶 自变量 上限 底物浓度 酶活性测定
下载PDF
产朊假丝酵母尿酸酶的快速提取法及产酶最适条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惠文 张淑贤 +5 位作者 王显明 王竺 刘学成 董洪杰 罗军 苏跃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08-310,共3页
利用表面活性剂及还原剂处理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细胞,在培养液pH7—11范围内,可使C.utilis产生的尿酸酶快速地释放到胞外。当Triton X-100及巯基乙醇浓度为0.1%,培养液pH为8时,获得的最高酶活性为4.78u/g湿菌体,最适pH值为8... 利用表面活性剂及还原剂处理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细胞,在培养液pH7—11范围内,可使C.utilis产生的尿酸酶快速地释放到胞外。当Triton X-100及巯基乙醇浓度为0.1%,培养液pH为8时,获得的最高酶活性为4.78u/g湿菌体,最适pH值为8—9,处理时间为4小时。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最高酶活性高于一般常规处理方法,即超声波法及透析法,它们的酶活性分别为1.9u/g湿菌体及0.76u/g湿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朊假丝酵母 尿酸酶 提取
下载PDF
掺杂-涂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的生物电化学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阚锦晴 侯军花 穆绍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6,共5页
用聚苯乙烯石蜡体系制备涂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的方法简单 ,在 0.35 V( vs SCE)时的响应时间仅为 30 s左右 .涂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和电势依赖性与聚苯胺尿酸酶电极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和电势依赖性相似 ,但涂膜聚苯... 用聚苯乙烯石蜡体系制备涂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的方法简单 ,在 0.35 V( vs SCE)时的响应时间仅为 30 s左右 .涂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和电势依赖性与聚苯胺尿酸酶电极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和电势依赖性相似 ,但涂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 19.9 kJ· mol- 1)较无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 29.9 kJ· mol- 1)低 ,而前者较后者的稳定性好(前者超过 180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抹掺杂技术 聚苯乙烯 生物电化学 聚苯胺 尿酸酶电极 制备 血液 尿酸测定
下载PDF
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脂质体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江川 何丹 +4 位作者 胡雪原 周云莉 晏子俊 陈薇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制备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脂质体(hyaluronic acid-uricase liposomes,UHLP),并对尿酸酶(uricase,UC)和UHLP的体外活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UHLP,测定UHLP的包封率、粒径与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对UHLP进行观察... 目的制备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脂质体(hyaluronic acid-uricase liposomes,UHLP),并对尿酸酶(uricase,UC)和UHLP的体外活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UHLP,测定UHLP的包封率、粒径与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对UHLP进行观察。考察游离UC和UHLP中UC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还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以及抗部分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能力,并对UHLP提高UC活性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UHLP的平均包封率为(57.27±3.93)%(n=3),平均粒径为(322.6±8.2)nm(n=3),zeta电位为(-19.4±1.7)mV(n=3)。透射电镜下UHLP呈分布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游离UC和UHLP中UC最适温度均为40℃;游离UC最适pH为8.5,UHLP中UC最适pH为8.0。稳定性结果显示,UHLP中UC的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以及抗部分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能力均优于游离UC。UHLP提高UC活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UC经UHLP包裹后其活性发生改变,和UC与UHLP脂质膜的相互作用有关,它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UC的构象发生翻转,构效发生改变,UC活性中心暴露,从而导致其活性增强。结论 UHLP不仅能提高UC在体外的活性,还能提高UC在体外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酶 透明质酸 脂质体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制霉菌素对褐飞虱若虫解毒酶、尿酸酶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珏锋 李芳 +1 位作者 钟海英 陈建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为明确取食制霉菌素处理的水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制霉菌素处理的水稻饲养褐飞虱,检测虫体内相关解毒酶含量与活性以及尿酸酶基因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取... 【目的】为明确取食制霉菌素处理的水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制霉菌素处理的水稻饲养褐飞虱,检测虫体内相关解毒酶含量与活性以及尿酸酶基因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取食制霉菌素处理的水稻,褐飞虱体内芳香基酰胺酶(aromatic amidase,AAD)含量前期下降,后期抑制作用逐渐消失,酶含量回升;虫体内O-脱乙基酶(O-deethyl enzyme,ODEE)含量在72 h的处理时长内显著低于对照;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活性在不同浓度制霉菌素的处理下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高浓度制霉菌素(600U/m L)处理的褐飞虱种群体内的CarE和GST的活性在处理时间段内均呈现诱导-抑制-诱导的现象,而中(300 U/m L)、低浓度(150 U/m L)处理种群中两种酶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取食不同浓度制霉菌素处理水稻的褐飞虱种群体内类酵母共生菌尿酸酶基因在24 h、48 h之后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取食48 h后,包括对照在内的4个处理尿酸酶基因相对转录水平均有下调趋势,当处理时长达72 h时,尿酸酶基因相对转录水平呈现上调趋势,但取食不同浓度制霉菌素处理水稻的褐飞虱种群体内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结论】取食不同浓度制霉菌素处理的水稻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4种主要的解毒酶具有不同的影响;制霉菌素处理可通过减少类酵母共生菌数量从而降低尿酸酶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制霉菌素 解毒酶 尿酸酶基因
下载PDF
聚苯胺尿酸酶电极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阚锦晴 穆绍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45-350,共6页
依据pH对聚苯胺尿酸酶电极最大响应电流的影响,logim~pH 图表明尿酸酶电极的催化活性只与其电离基团的碱性形式有关.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聚苯胺尿酸酶电极的稳定性与其制备方法有关.电化学法固定的尿酸酶电极具有高的稳定性.
关键词 聚苯胺 尿酸酶电极 催化活性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血浆中聚乙二醇尿酸酶浓度的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开 马雪丰 +2 位作者 谢敏 胡春兰 谭克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5期29-32,共4页
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度高的测定血浆中聚乙二醇尿酸酶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将血浆样品与尿酸反应5 min,加入高氯酸终止,经高速离心,取上清液20μL检测。色谱柱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甲... 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度高的测定血浆中聚乙二醇尿酸酶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将血浆样品与尿酸反应5 min,加入高氯酸终止,经高速离心,取上清液20μL检测。色谱柱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甲醇-超纯水(3∶10∶487),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3 nm。通过体系中尿酸的降低值间接测定血浆中聚乙二醇尿酸酶的浓度。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尿酸酶在31.25 ng/mL^2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4,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回收率在88%~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尿酸酶 RP-HPLCg 浓度
下载PDF
固定化尿酸酶丝素膜的性质及其尿酸传感器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雨青 顾仁敖 +1 位作者 朱江 曹佩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应用电化学分析法对固定化酶丝素膜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酶经丝素膜固定后,活性得率高、性能稳定、能长期存放.用这种酶膜和氧电极等组成的流动注射分析式尿酸传感器对生物样品进行的百次重复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传感器的重... 应用电化学分析法对固定化酶丝素膜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酶经丝素膜固定后,活性得率高、性能稳定、能长期存放.用这种酶膜和氧电极等组成的流动注射分析式尿酸传感器对生物样品进行的百次重复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传感器的重现性良好,每小时能分析60个人血清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尿酸酶 丝素膜 尿酸传感器 流动注射分析
下载PDF
尿酸酶抑制剂在大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复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徐立 时乐 仲文欣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本实验考察次黄嘌呤、尿酸酶抑制剂复制大鼠代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造模后受试动物血清尿酸的变化,以确定尿酸酶抑制剂造模的最佳造模途径和溶剂。方法采用不同造模途径、不同溶剂给予尿酸酶抑制剂,分别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段大鼠... 目的本实验考察次黄嘌呤、尿酸酶抑制剂复制大鼠代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造模后受试动物血清尿酸的变化,以确定尿酸酶抑制剂造模的最佳造模途径和溶剂。方法采用不同造模途径、不同溶剂给予尿酸酶抑制剂,分别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段大鼠相关生化指标。结果采用灌胃给予次黄嘌呤,皮下注射以羊毛脂石蜡油为溶剂配制的尿酸酶抑制剂,可使受试动物血尿酸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可维持12 h。结论以羊毛脂石蜡油(质量比3∶2)为溶剂配制尿酸酶抑制剂,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造模,所复制的大鼠代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具有血尿酸值高、维持时间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血症 尿酸酶抑制剂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次黄嘌呤和尿酸酶抑制剂在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复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立 时乐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49-2350,共2页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尿酸酶抑制剂对大鼠血清尿酸值的影响。方法采用相同剂量次黄嘌呤,不同剂量尿酸酶抑制剂单次和连续给予复制代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段大鼠血尿酸值。结果采用次黄嘌呤500 mg/kg,尿酸酶抑制剂100 mg/kg,...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尿酸酶抑制剂对大鼠血清尿酸值的影响。方法采用相同剂量次黄嘌呤,不同剂量尿酸酶抑制剂单次和连续给予复制代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段大鼠血尿酸值。结果采用次黄嘌呤500 mg/kg,尿酸酶抑制剂100 mg/kg,可使受试动物血清尿酸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可维持12 h。采用该剂量连续给予复制的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可使动物血清尿酸持续在饱和浓度以上。结论灌胃给予次黄嘌呤500 mg.kg-1,2次/d,同时皮下注射尿酸酶抑制剂100 mg.kg-1,连续给予,是复制持续性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适当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血症 次黄嘌呤 尿酸酶抑制剂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