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置管后局部渗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秀 王秀云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对32例PICC置管后发生局部渗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护理对策,可及时地控制由于局部渗血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保证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PICC置管 局部渗血 护理
下载PDF
生理盐水封管对PICC局部渗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詹小平 黄建芬 李彩虹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1期142-142,175,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的PICC封管方法对血液病儿行PICC置管的影响。方法:将58例需行PICC置管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PICC置管后予以48小时内用生理盐水冲封管,对照组30例予以10U/ml的肝素盐水Q8H执行封管。结果:两组PICC置管患儿局部渗... 目的:观察不同的PICC封管方法对血液病儿行PICC置管的影响。方法:将58例需行PICC置管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PICC置管后予以48小时内用生理盐水冲封管,对照组30例予以10U/ml的肝素盐水Q8H执行封管。结果:两组PICC置管患儿局部渗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儿行PICC置管,采用48小时内用生理盐水冲封管能显著减少局部渗血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与病人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局部渗血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静脉留置针局部渗血的护理干预
3
作者 苏月坤 冯小娟 +2 位作者 骆晓茵 李凤燕 蒙福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64-0167,共4页
浅析冠心病(CHD)冠脉介入术(PCI)患者开展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200例CHD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排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留置针护理),均组10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3.3.1-20... 浅析冠心病(CHD)冠脉介入术(PCI)患者开展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200例CHD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排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留置针护理),均组10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3.3.1-2023.12.31收治我院,追踪分析患者留置针渗血的情况、满意以及依从度,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输液中不良事件发生率(2.00%)低于参照组(9.00%),P<0.05。经过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后,冠心病介入患者留置针发生渗血发生率由原来的47.50%下降至11.94%,但未达到目标水平10%。满意程度方面,干预组干预后为98.00%高于参照组76.00%(P<0.05)。依从性方面,干预组干预后为96.00%高于参照组72.00%(P<0.05)。结论 CHD介入治疗患者开展静脉留置针护理能够极大程度避免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使得渗血情况减少,值得借鉴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术 冠心病 静脉留置针 局部渗血
下载PDF
PICC置管穿刺局部止血效果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邓伍秀 夏晓红 李爱琴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91-692,共2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穿刺点渗血止血措施,减少渗血量,减轻肢体肿胀,减轻病人不适,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对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穿刺点选择和穿刺方法均相同,观察组用压紧的棉球压在穿刺点上方,对照组用传统... 目的:探讨PICC置管穿刺点渗血止血措施,减少渗血量,减轻肢体肿胀,减轻病人不适,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对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穿刺点选择和穿刺方法均相同,观察组用压紧的棉球压在穿刺点上方,对照组用传统的纱块压在穿刺点上然后用相同方法盖上贴膜再胶布缠绕加压止血。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渗血明显减少,肢体肿胀发生率减少,无须在穿刺后数小时内频繁更换敷料,只须按常规行导管维护即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患者局部渗血量与不同的穿刺方法和穿刺点的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此基础上采用压紧的棉球垂直压迫穿刺点上方再紧密盖上透明贴膜不仅能有效止血,还能避免肢体肿胀,减轻不适,方便又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穿刺点 局部渗血 措施
下载PDF
不同止血方式在PICC置管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石书芹 刘志敏 +1 位作者 李来有 王晓翔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13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有效地PICC置管后止血及减少上肢肿胀的方式。方法:对70例PICC置管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于置管后用宽8 cm的弹力绷带包扎24 h,观察组置管后压迫穿刺点30 min,24 h后更换敷贴时于穿... 目的:探讨有效地PICC置管后止血及减少上肢肿胀的方式。方法:对70例PICC置管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于置管后用宽8 cm的弹力绷带包扎24 h,观察组置管后压迫穿刺点30 min,24 h后更换敷贴时于穿刺点覆盖明胶海绵。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及穿刺侧上肢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穿刺点渗血及穿刺侧上肢肿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置管后压迫穿刺点30 min,24 h后更换敷贴时于穿刺点覆盖明胶海绵.既能达到止血目的,又可减轻穿刺侧上肢的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局部渗血 明胶海绵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
6
作者 汤善芳 郭广兰 李景芳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10期571-572,共2页
关键词 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留置 失败原因 导管堵塞 局部渗血
下载PDF
全麻术后患者持续有创动脉压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杏元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8期50-51,共2页
对370例全麻术后患者实施持续有创动脉压监测,均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提出严格掌握桡动脉穿刺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及穿刺部位,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严格掌握留置针留置时间,可提高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保证持续动... 对370例全麻术后患者实施持续有创动脉压监测,均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提出严格掌握桡动脉穿刺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及穿刺部位,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严格掌握留置针留置时间,可提高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保证持续动脉有创压监测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术后 有创动脉压 桡动脉穿刺 局部渗血 局部感染 远端肢体缺 导管脱出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48 h首次换药对并发症及穿刺点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邹婉菁 李小红 +1 位作者 李进娣 梁丽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6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48 h首次换药对预后并发症、穿刺点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PICC置管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5例)和...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48 h首次换药对预后并发症、穿刺点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PICC置管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首次换药时间为PICC置管后24 h,研究组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后48 h。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渗血情况及穿刺点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的穿刺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局部渗血情况优于对照组,穿刺部位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PICC置管后48h换药的安全性更高,对降低患儿穿刺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穿刺点愈合均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首次换药时间 穿刺并发症 局部渗血 穿刺点愈合
下载PDF
A Surface Heat Disturbance Method for Measuring Local Tissue Blood Perfusion Rate
9
作者 Peng Jianshu Tian Yongquan(Beij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BeiJing 100022,China)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8-33,共6页
A non-damage method for measuring local tissue blood perfusion rate by surface heat disturbance and its two special embodiments for realizing this measurement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In the derivation of mathemati... A non-damage method for measuring local tissue blood perfusion rate by surface heat disturbance and its two special embodiments for realizing this measurement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In the deriv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the Pennes equation is used, and two parameters which are very difficult to be known-the arterial blood temperature Tαand the metabolic heat generation rate qm,have been eliminated.So it has provided a feasible basis for application.In this paper,the performance and the adaptable condition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its structure peculiarities are discussed over a wide variety of parameters.Moreover,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asurement method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means of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tissue in vitro,the comparative measurement of animal under artificial perfusion and the dependence measurement in human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perfusion rate TISSUE heat disturbance metho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