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瘤区注射高聚生协同微波凝固治疗对肝癌患者局部细胞免疫的影响
1
作者 董威 武凌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瘤区注射高聚生协同微波凝固治疗对肝癌患者局部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秭归县中医医院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86例,病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以治疗方式的差异作为分组原则,将其中单纯行...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瘤区注射高聚生协同微波凝固治疗对肝癌患者局部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秭归县中医医院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86例,病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以治疗方式的差异作为分组原则,将其中单纯行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的43例肝癌患者设为对比组,将其中行超声引导瘤区注射高聚生协同微波凝固治疗的43例肝癌患者设为试验组。治疗后,对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观察活检组织中免疫细胞CD3+、CD4+、CD8+、CD57+的浸润密度值,同时比较两组的病情复发率及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组织标本中免疫细胞CD3+、CD4+、CD8+、CD57+的浸润密度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组织标本中免疫细胞CD3+、CD4+、CD8+、CD57+的浸润密度值均高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1年,两组的病情复发率对比,试验组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血清PIVKA-Ⅱ、AFP的水平对比,试验组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超声引导瘤区注射高聚生协同微波凝固治疗的效果较理想,可有效增强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并可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瘤区注射 高聚生 微波凝固治疗 肝癌 局部细胞免疫
下载PDF
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相关性探讨
2
作者 石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18-0021,共4页
研究 HPV高危人群的阴道微生态和子宫颈部区域的细胞免疫与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2年12月宫颈癌筛查的育龄妇女1000名,均取阴道分泌物送检验科行阴道微生态评价,取宫颈分泌物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免疫功能和... 研究 HPV高危人群的阴道微生态和子宫颈部区域的细胞免疫与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2年12月宫颈癌筛查的育龄妇女1000名,均取阴道分泌物送检验科行阴道微生态评价,取宫颈分泌物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免疫功能和宫颈脱落细胞学液基薄层(TCT)检测,将P16(+)受检者纳入观察组,P16(_)受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高危型 HPV感染与微生态失衡,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有关,并与两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和子宫颈内组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高危型HPV感染与微生态失调、衣原体感染、解脲脲原体感染、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呈正相关,与CD4+、CD4+/CD8+呈负相关。乳杆菌异常与细菌性阴道炎成正比,与CD4+,CD4+/CD8+成负比。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妇女阴道微生态的紊乱环境更加严重,而且宫颈的局部免疫细胞功能存在问题,疾病严重程度则更加,宫颈癌发生风险进一步增加,需给予科学的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感染 阴道微生态 宫颈局部细胞 TCT 相关性
下载PDF
CD58对妊娠早期山羊子宫局部细胞因子的调节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勇江 靳亚平 +2 位作者 曹斌云 李引乾 沈文正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0-93,共4页
采用 IL - 2的生物学测定方法 ,IL - 4、TGF-β1 、TGF-β2 试剂盒等方法 ,对正常妊娠组山羊妊娠早期 (15~ 19d)子宫局部细胞因子 IL- 2、IL- 4、TGF- β、TGF- β2 水平 (活性 )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妊娠早期山羊子宫两... 采用 IL - 2的生物学测定方法 ,IL - 4、TGF-β1 、TGF-β2 试剂盒等方法 ,对正常妊娠组山羊妊娠早期 (15~ 19d)子宫局部细胞因子 IL- 2、IL- 4、TGF- β、TGF- β2 水平 (活性 )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妊娠早期山羊子宫两侧局部细胞因子水平 (活性 )无显著性差异。 IL - 2活性先上升 ,后出现下降趋势 ;IL - 4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 ;TGF-β1 水平较高 ,但呈不规则曲线变化 ;TGF- β2 先上升 ,后趋于平稳 ,并保持在较高水平。证明妊娠早期山羊子宫局部细胞因子分泌及活性有一动态变化规律。对 CD5 8处理后山羊妊娠 16~ 18d子宫局部上述细胞因子水平 (活性 )与同期正常妊娠相比的变化情况的研究发现 ,CD5 8极显著抑制 IL- 2的产生 ,而明显促进 IL- 4的产生 ,对 TGF- β2 的产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而对 TGF- β1 无影响。证明 CD5 8对妊娠早期山羊子宫局部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8 妊娠早期 山羊 子宫局部细胞因子 调节
下载PDF
生殖道局部细胞免疫与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不孕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燕 庄小平 +1 位作者 卢昆林 旷红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生殖道局部细胞免疫与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不孕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21例确诊为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iciency,LPD)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18例健康体检者最为对照组,使用放射免疫法(radiation immunity analysis,RIA... 目的:探讨生殖道局部细胞免疫与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不孕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21例确诊为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iciency,LPD)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18例健康体检者最为对照组,使用放射免疫法(radiation immunity analysis,RIA)对排卵期两组血清、宫颈黏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进行检测;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两组黄体期的血清孕酮水平。结果:黄体期,研究组血清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期,研究组宫颈黏液中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颈黏液中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存在负相关(r=-0.888,P<0.05;r=-0.849,P<0.05);宫颈黏液中IL-1β水平与TNF-α水平存在正相关(r=0.797,P<0.05)。结论:排卵期生殖道局部细胞免疫受到激活,可能是LPD患者发生不孕的主要免疫因素之一,亦能够间接的影响黄体发育从而造成LP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生殖道局部细胞免疫 黄体功能不全
下载PDF
尖锐湿疣的局部细胞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邹金波 王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962-964,共3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局部细胞 细胞免疫作用 人乳头瘤病毒 HPV CA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脑缺血大鼠局部细胞的免疫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梅爱农 张苏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4期2191-2199,共9页
背景:神经前体细胞的免疫原性各家研究结果不一,尤其是体内移植后的机体免疫反应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体外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组成型及诱导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情况;体内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大鼠脑缺血组织后局部免疫细胞活... 背景:神经前体细胞的免疫原性各家研究结果不一,尤其是体内移植后的机体免疫反应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体外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组成型及诱导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情况;体内观察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大鼠脑缺血组织后局部免疫细胞活化情况,探讨神经前体细胞的移植排斥可能性及模式。方法:自pCX-hrGFP ES-D3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前体细胞,流式细胞术体外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Ⅰ,Ⅱ类分子表达及γ-干扰素诱导前后表达变化。实验分3组,磷酸盐缓冲液组、神经前体细胞组分别于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经侧脑室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及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假手术组不造模。免疫组化法观察纹状区ED1+、CD4+、CD8+细胞浸润情况;淋巴细胞再刺激增殖实验观测神经前体细胞诱导移植大鼠颈部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结果与结论:神经前体细胞组成型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Ⅰ类分子,几乎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分子;经γ-干扰素诱导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Ⅰ类分子进一步上调,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分子亦有轻度上调,提示神经前体细胞有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移植实验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磷酸盐缓冲液组及神经前体细胞组均表现强烈的ED1+、CD4+、CD8+细胞浸润(P<0.05),说明脑缺血损伤本身能导致局部免疫细胞活化;神经前体细胞组比磷酸盐缓冲液组有更强的ED1+、CD4+细胞浸润(P<0.05),提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可能导致局部免疫更进一步活化,且以CD4+T细胞反应为主。磷酸盐缓冲液组及神经前体细胞组神经前体细胞诱导下的增殖指数值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但前两组增殖指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脑组织局部炎症导致颈部淋巴细胞增殖性增加,而离体神经前体细胞不足以单独刺激致敏淋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 机体免疫反应 缺血大鼠 大鼠脑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局部细胞 细胞源性 胚胎
下载PDF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与局部细胞因子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建层 郝国荣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37-1541,共5页
关键词 周期性变化 因子调控 局部细胞 子宫内膜血管 类固醇激素 生理现象 止血机制 血管活性 月经来潮 激素受体 卵巢激素 决定因素 激素依赖 凝血活性 舒缩功能 激发因素 月经出血 激素水平 特征性 易变性 皮血管
下载PDF
胃癌局部细胞因子的半定量RT—PCR分析
8
作者 张筱茵 陈咏仪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胃癌 胃癌局部细胞因子 半定量RT-PCR技术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局部细胞免疫缺陷的形成机制
9
作者 郝飞 叶庆佾 《传染病信息》 2000年第4期156-157,共2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进入人体后常常形成持续感染,并成为尖锐湿疣复发或宫颈癌等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造成HPV持续感染的原因是机体不能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局部细胞免疫。病毒感染后建立有效的细胞免疫机制涉及到病毒抗原的提呈、... 人乳头瘤病毒(HPV)进入人体后常常形成持续感染,并成为尖锐湿疣复发或宫颈癌等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造成HPV持续感染的原因是机体不能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局部细胞免疫。病毒感染后建立有效的细胞免疫机制涉及到病毒抗原的提呈、免疫反应的激活和效应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等3个环节。其中任何1个或多个环节发生障碍即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局部细胞免疫缺陷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唐清华 李艳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因宫颈炎就诊的女性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高危型HPV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n=80,高危型HP...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因宫颈炎就诊的女性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高危型HPV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n=80,高危型HPV阳性者)、对照组(n=138,高危型HPV阴性者)。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失调的情况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80例,阳性率为36.70%(80/218),其中以HPV16的检出率最高(52.50%),其次是HPV52(22.50%)。观察组阴道微生态失调、支原体、解脲脲原体、衣原体、乳酸杆菌异常率、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 <0.05)。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局部CD4^+、CD4^+/CD8^+呈负相关(r=-0.453、-0.421,P <0.05),与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乳酸杆菌、解脲脲原体呈正相关(r=0.432、0.525、0.504、0.472,P <0.05)。结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局部细胞免疫息息相关,可加重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紊乱,降低患者局部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生态 宫颈 局部细胞免疫 关系
下载PDF
骨康注射液对骨折局部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王强 史晓林 +1 位作者 孟繁玲 王辉 《中医药信息》 2001年第3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骨折 局部细胞活性 骨康注射液 治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电针对足三里穴位局部细胞外电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广健 高蕊 +3 位作者 刘群峰 崔红纓 崔延超 付军科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8期999-1003,共5页
目的观察生理状态下电针对穴位局部细胞外电离子浓度的影响,为探索电针穴位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20只,电针大鼠足三里穴60 min(1 m A,0.2 ms,2 Hz),同时采用微透析仪于足三里穴位局部以及非穴位部位收集组织液。分子... 目的观察生理状态下电针对穴位局部细胞外电离子浓度的影响,为探索电针穴位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20只,电针大鼠足三里穴60 min(1 m A,0.2 ms,2 Hz),同时采用微透析仪于足三里穴位局部以及非穴位部位收集组织液。分子探针膜部分采样共收集4 h,电针前生理状态60 min、电针时60 min、电针后60 min以及电针后120 min。对所得样品采用电解质分析方法进行即时分析,观察足三里局部Ca^(﹢﹢)、K~﹢、Na~﹢以及Cl~﹣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足三里穴位局部Ca^(﹢﹢)离子浓度在电针时出现显著升高(P=0.003 vs电针前),此后逐步上升,至电针后60 min时穴位局部Ca^(﹢﹢)浓度到达高峰(P=0.75 vs电针时)。至电针后120 min Ca^(﹢﹢)离子浓度出现下降,与电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穴位局部细胞外Na~﹢及Cl~﹣离子浓度在电针时亦出现显著升高(P<0.001,P=0.007 vs电针前)。电针后即逐步下降,至电针后60 min下降至(71.81±15.09)mmol/L与(57.42±14.30)mmol/L(P=0.09,P=0.07 vs电针时)。所测穴位处细胞外K~﹢浓度水平表现出与Na~﹢、Cl~﹣类似的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刺激可使非穴部位细胞外Ca^(﹢﹢)、Na~﹢、K~﹢以及Cl~﹣离子浓度出现轻度升高,但是同电针前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vs电针前)。结论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可诱导穴位局部细胞外Ca^(﹢﹢)、K~﹢、Na~﹢以及Cl~﹣离子浓度出现明显升高,电离子浓度在电针后不同时程出现下降。这为研究电针治疗生理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细胞外电离子 穴位局部
下载PDF
腹腔局部细胞因子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致不孕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潇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8年第5期41-42,共2页
目的研究腹腔局部细胞因子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致不孕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7年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40例(包括EMTⅠ~Ⅱ期20例,EMTⅢ~Ⅳ期20例),子宫腺肌病致不孕症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 目的研究腹腔局部细胞因子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致不孕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7年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40例(包括EMTⅠ~Ⅱ期20例,EMTⅢ~Ⅳ期20例),子宫腺肌病致不孕症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观察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患者的腹腔液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进行测定,研究腹腔细胞因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IFN-r、TNF-α、白细胞介素以及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子宫腺肌病组患者(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pe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的TNF-α、与IL-6、IL-10、IL-17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以及患有子宫腺肌病的患者盆腔局部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可能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殖过程产生较大干扰,引起患者出现不孕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局部细胞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 不孕 相关性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肝局部细胞激肽mRNA的检出及其与临床病理学表现的关系
14
作者 沈志平 《传染病信息》 1994年第4期158-158,共1页
近年来,人们发现细胞激肽与多种疾病有关,关于它与慢性月干炎相关的报告也越来越多,但至今未见关于细胞激肽mRNA与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病理学表现关系的报告。这次作者采用RT-PCR法,对慢性丙型肝炎肝局部细胞激肽mRNA进行测定,并研究其与... 近年来,人们发现细胞激肽与多种疾病有关,关于它与慢性月干炎相关的报告也越来越多,但至今未见关于细胞激肽mRNA与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病理学表现关系的报告。这次作者采用RT-PCR法,对慢性丙型肝炎肝局部细胞激肽mRNA进行测定,并研究其与病理组织学表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激肽 临床病理学 局部细胞 病理组织学 肿瘤坏死因子 肝活检 桥形坏死 活动性肝炎 门静脉炎
下载PDF
老年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经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洛铂同步化疗的治疗疗效分析
15
作者 王贺玲 陈公安 +1 位作者 王书君 张伟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析对老年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采取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洛铂同步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确诊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老年患者6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每组30例分... 目的探析对老年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采取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洛铂同步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确诊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老年患者6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每组3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对应适形调强放疗联合5-氟尿嘧啶同步治疗、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洛铂同步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毒副反应、临床疗效及1年存活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干预方案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收治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老年患者制定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洛铂同步化疗无论在安全性、疗效及提升短期生存率方面均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头颈部鳞状细胞 适形调强放疗 洛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探究
16
作者 顾楚阳 黄永东 张剑 《系统医学》 2023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新辅助免疫治疗+传统三... 目的探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新辅助免疫治疗+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组(新辅助免疫治疗+单孔胸腔镜手术),各51例。观察围术期相关指标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手术时长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引流管拔除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切口总长度更短、术中总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5、3.493、7.248、5.240、24.622、2.734,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客观有效率(86.2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9,P=0.020)。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总引流量,切口总长度更短,临床疗效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单孔胸腔镜手术 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 客观有效率
下载PDF
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YAP1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白鑫 赵亚东 +1 位作者 高丽萍 吴苏日娜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1(YAP1)判断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LAOSCC)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CRT)疗效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手术切除后行新辅助CCRT治疗的109例LAOSCC患者及8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IHC)染...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1(YAP1)判断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LAOSCC)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CRT)疗效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手术切除后行新辅助CCRT治疗的109例LAOSCC患者及8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YAP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唾液YAP1 mRNA相对表达量。评价疗效,分为CR、PR、SD、PD。CR+PR定义为治疗缓解,SD+PD定义为治疗无缓解。随访患者总生存期(OS)。结果109例LAOSCC患者获CR 21例、PR 52例,PD 13例、SD 23例。缓解组患者YAP1蛋白评分显著低于无缓解组患者[108.53分(89.82,128.21)vs.134.65分(103.71,144.57),P<0.05]。ROC曲线分析,YAP1蛋白评分预测新辅助CCRT疗效的AUC为0.806(95%CI:0.711~0.900),最佳截断值为131.21分。YAP1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和存活情况有关(P<0.05),与其他均无关。与对照组比较,LAOSCC组患者基线唾液YAP1 mRNA相对表达量普遍更高[1.04(0.72,1.14)vs.1.30(1.01,1.7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YAP1蛋白评分是影响新辅助CCRT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与基线值比较,缓解组唾液YAP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无缓解组升高。基线唾液YAP1 mRNA相对表达量与YAP1蛋白IHC评分呈正相关(r s=0.245,P=0.010)。YAP1蛋白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OS为58个月(14~60个月),高表达组为24个月(8.5~6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组织YAP1蛋白IHC高评分与LAOSCC患者新辅助CCRT治疗无缓解及低OS有关,唾液YAP1 mRNA相对表达也与LAOSCC发生及新辅助CCRT治疗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 唾液 Yes相关蛋白1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预后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陆坤 沈辉 +2 位作者 陈茜 朱青 朱莹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Cam)联合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胸苷激酶1(TK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局...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Cam)联合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胸苷激酶1(TK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局部晚期NSCLC患者60例,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Cam联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采取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情况和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血清PD-1、TK1、MMP-9水平,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1年生存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86.67%)、客观缓解率(53.33%)均高于对照组(63.33%、26.67%)(P<0.05);两组患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D-1、TK1、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040,P=0.040);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m联合放化疗提高局部晚期NSCLC近期疗效和免疫功能,降低血清PD-1、TK1、MMP-9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 化疗 卡瑞利珠单抗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胸苷激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预后
下载PDF
依托泊苷+顺铂同步放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盛源 汪涛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9期15-17,62,共4页
目的 探讨依托泊苷+顺铂同步放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罗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局部晚期非鳞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 目的 探讨依托泊苷+顺铂同步放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罗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局部晚期非鳞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依托泊苷+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卡瑞利珠单抗进行辅助性治疗。对2组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组患者诱导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采用发光免疫分析仪对2组患者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治疗2个周期后,联合组患者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联合组外周血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联合组血清CA125、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泊苷+顺铂同步放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非鳞NSCLC患者近期疗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依托泊苷 顺铂 卡瑞利珠单抗 同步放化疗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退变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4
20
作者 项耀钧 沈洪兴 +4 位作者 沈茜 周凯 李家顺 侯铁胜 贾连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88-790,共3页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 (CSM)中退变颈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 CSM中颈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 2 5例手术治疗的 CSM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 ,取 5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 ,匀浆后取上清液 ,EL ISA法检测炎性...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 (CSM)中退变颈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 CSM中颈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 2 5例手术治疗的 CSM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 ,取 5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 ,匀浆后取上清液 ,EL 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 IL- 1β、IL- 6、IL- 8、TNF- α的含量 ;随机取 8例 CSM患者的外周血作检测。 结果 :CSM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自身血清 (P<0 .0 5 ,P<0 .0 1) ,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P<0 .0 1)。结论 :局部慢性炎症参与颈椎间盘退变过程 ,IL - 1β、IL - 6、IL - 8、TNF-α水平的增高 ,使局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引起颈椎骨代谢异常 ;这可能是导致颈椎退变逐渐加重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退变椎间盘 局部炎性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介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