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空间流动:层级分流模式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40
1
作者 周雪光 艾云 +5 位作者 葛建华 顾慧君 李兰 卢清莲 赵伟 朱灵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5,共45页
政府官员的空间流动是中国国家治理和政府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周雪光(2016)的"层级分流"模式为出发点,提出政府官员空间流动与块上流动二元结构的实证假设,并发展出有关的概念工具和测量来分析政府人事流动网... 政府官员的空间流动是中国国家治理和政府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周雪光(2016)的"层级分流"模式为出发点,提出政府官员空间流动与块上流动二元结构的实证假设,并发展出有关的概念工具和测量来分析政府人事流动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某省1990—2008年间地级市与(部分)区、县、县级市及其所属机构主要官员人事流动的经验资料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分析,主要包括:(1)层级分流的基本趋向;(2)条块权力结构;(3)块上流动形成的地方性人事网络结构诸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人事网络 空间流动 层级分流
下载PDF
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帝国逻辑下的中国官僚人事制度 被引量:154
2
作者 周雪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共33页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官吏分途"是中国官僚体制的重大制度变迁,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审视当代中国官员的空间流动状况,提出以"官吏相对谱系"为特点的"层级分流"模式。文章从周雪光的"帝国逻辑"分...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官吏分途"是中国官僚体制的重大制度变迁,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审视当代中国官员的空间流动状况,提出以"官吏相对谱系"为特点的"层级分流"模式。文章从周雪光的"帝国逻辑"分析框架出发,借用史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理论来认识和解释人事制度安排与帝国治理逻辑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这一人事制度造成了官僚体制的二元结构及其迥然不同的职业生涯、激励设置和利益群体,为中国官僚体制的运作打上了鲜明烙印。本文充实和扩展了"帝国逻辑"的理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吏分途 层级分流 官吏相对谱系 国家治理 帝国逻辑
下载PDF
事务分类与激励匹配:对基层“干部分流”现象的新理解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7,55,共12页
当前中国基层政府的干部选拔激励存在从相同身份的普通干部中选拔出优秀者担任领导干部的问题。如果仅以“三定方案”规定的行政性事务为标准,那么不同单位、科室及岗位的工作差异性较大,相互之间可比较性较弱。事实上,基层政府内部除... 当前中国基层政府的干部选拔激励存在从相同身份的普通干部中选拔出优秀者担任领导干部的问题。如果仅以“三定方案”规定的行政性事务为标准,那么不同单位、科室及岗位的工作差异性较大,相互之间可比较性较弱。事实上,基层政府内部除了行政性事务外,还存在政治性事务,它是“三定”方案之外的事务,包括中心工作、社会面事务、交办事务等。两类事务性质不同,行政性事务程序性、事务性较强,政治性事务则政治性强、要求高。行政性事务是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承担的事务,用于评价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情况;而政治性事务则只有少部分人承担,用于对承担者进行政治评价。这样,基层政府对承担政治性事务的工作人员进行政治激励,包括晋升流动,而对仅从事行政性事务的工作人员则给予行政激励,一般不涉及晋升流动。通过是否承担政治性事务及其效果如何来评判工作人员的优劣差等,就成为基层政府普遍认可的选拔培养干部的标准,基层人事管理上的事务分类与激励匹配机制实现了基层干部的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治理 中心工作 人事制度 官吏分途 层级分流
下载PDF
“制造流动”:乡镇干部人事激励的一个新解释框架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50,F0002,共15页
在"责权利"不匹配和正式激励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为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乡镇制造了诸如层级、岗位、自主权、地位、价值等非制度性的隐性阶序流动形式,推动工作人员在不同阶序中流动起来,实现对乡镇干部人... 在"责权利"不匹配和正式激励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为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乡镇制造了诸如层级、岗位、自主权、地位、价值等非制度性的隐性阶序流动形式,推动工作人员在不同阶序中流动起来,实现对乡镇干部人事的激励和动员。"制造流动"的激励机制有综合性、正向性和内在性的特点,在乡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政治社会效应。首先,它拉长人事流动链条,增加岗位职数,给乡镇领导进行人事激励、调动不同人员积极性腾挪空间和回旋余地。其次,它增加乡镇干部进阶次数和提拔重用的机会,延长乡镇干部的政治职业生涯,激发他们的竞争性。再次,它创新治理机制和工作机制,使人与事、人与人、资源和需求实现有效对接,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最后,它推动非正式的、隐性的阶序流动,避免正式链条过长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大的问题,提高制度运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干部 人事激励 隐性层级 层级分流 基层治理
下载PDF
组织学视角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实践问题与应对
5
作者 罗鹏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2-56,共5页
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改革之一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正在各地推进,在组织学视角下,这一制度改革为无法向更高行政层级流动的基层公务员提供了有效激励,并把职业能力作为公务员管理的标准之一以及为基层公务员提供充分的职业发展空... 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改革之一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正在各地推进,在组织学视角下,这一制度改革为无法向更高行政层级流动的基层公务员提供了有效激励,并把职业能力作为公务员管理的标准之一以及为基层公务员提供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但也存在缺乏多元化激励,制度运转协同困难,制度实践中的异化与公平性缺失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完善制度设计和提供多维度的激励措施,构建适应于制度改革的绩效管理模式以及实现职级晋升竞争性与保障性的平衡,从而助力于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取得更优的改革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层级分流 职务与职级并行
下载PDF
科层中的分流 中国法院人事管理制度的二元结构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绚兮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5-902,共18页
政法体制下的科层结构是中国法院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但学界对科层内部的分工合作、人员流动、利益格局等的认识仍然不足。这导致朝向专业化和精英化的司法人事改革的效果偏离预期。改革成功的前提在于准确把握其所欲改善却又依赖的先... 政法体制下的科层结构是中国法院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但学界对科层内部的分工合作、人员流动、利益格局等的认识仍然不足。这导致朝向专业化和精英化的司法人事改革的效果偏离预期。改革成功的前提在于准确把握其所欲改善却又依赖的先在制度结构。实际上,中国法院人事管理制度呈现出较明显的二元结构:法院领导(领导干部)和普通法官(基层干部)有各自的亚群体特征,在政治定位、专业分工、评价体系、流动晋升、社会网络等诸方面,存在“层级分流”的现象。这种层级分流,既是历史上规模治理中“官吏分途”的留痕,又是当代政法体制的结构延伸。同时,它也面临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司法专业化的挑战。层级分流不仅意味着分工与合作,还存在张力与平衡。在必然涉及资源再分配的改革中,应考虑二元结构中不同群体的差异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组织 司法科层 层级分流 人事管理二元结构 员额制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