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5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营造中的城市居民:为何参与及何以可为?——以沈阳市X区“车棚革命”为例
1
作者 张平 董小玮 周倩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122-134,共13页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社区营造“造人”的核心追求与之不谋而合,尤其关注最为核心、最具规模的社区居民。以对社区居民的深度访谈字表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影响因素,并...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社区营造“造人”的核心追求与之不谋而合,尤其关注最为核心、最具规模的社区居民。以对社区居民的深度访谈字表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行为选择模型。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区动员、社区社会资本以及自我效能感七大因素构成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影响因素,作为实现因素的自我效能感在倾向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参与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态度和主观规范相互影响。主体信念是行为选择的根本性指引,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理应回归培植个体公共性、建构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之中。未来应该从个体塑造和组织促成两个维度发力,以需求撬动居民态度和自我效能感,以互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发挥党委、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等主体的协同作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城市居民 居民参与 扎根理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互联网发展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微观检验——考虑居民收入与社会互动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马晓琳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暴发的历史交汇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消费领域中持续催生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并日益成为释放消费活力的重要动能,为我国促进“双循环”提供新思路... 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暴发的历史交汇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消费领域中持续催生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并日益成为释放消费活力的重要动能,为我国促进“双循环”提供新思路与新办法。尤其是在扩大农村消费过程中,互联网不仅能够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还可以深化农村居民的社会互动,这均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基于此,本文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于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并探究了居民收入与社会互动的中介作用,旨在引导各地方政府借力互联网不断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发展负向影响城乡消费差距;居民收入与社会互动在互联网发展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 社会互动 消费差距 互联网发展 城乡居民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2020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福子 邢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在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测算出2019年31个省(区、市)的数字乡村建设指数,将其与CFPS2020微观数据进行匹配,分析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于居...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在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测算出2019年31个省(区、市)的数字乡村建设指数,将其与CFPS2020微观数据进行匹配,分析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相较于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数字化技术应用对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有显著激励效应,且对青年和中年群体更为显著。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机制在于农村居民借助数字技术满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因而,应大力提升农村居民数字技能,关注老年群体的数字化获得,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元应用融合,充分释放数字红利,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村居民 幸福感 CFPS2020
下载PDF
江苏省≥18岁居民烟草危害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管芳 苏健 +2 位作者 陶然 周金意 覃玉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18岁居民对吸烟和二手烟危害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14个监测点抽取当地居住≥6个月、年龄≥18岁居民,采用... 目的了解江苏省≥18岁居民对吸烟和二手烟危害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14个监测点抽取当地居住≥6个月、年龄≥18岁居民,采用入户面对面问卷形式,调查居民吸烟、二手烟危害认知情况。结果有效调查8689人,吸烟危害知晓率为37.6%,对吸烟可造成心脏病、中风、肺癌的知晓率分别为43.7%、42.7%、70.8%;二手烟暴露危害知晓率为43.6%,对二手烟暴露可造成成人心脏病、儿童肺部疾病、成人肺部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45.6%、62.7%、6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居民、苏中/苏北居民、女性、文化程度低者、吸烟者的吸烟/二手烟暴露危害知晓率均较低(P值均<0.05);≥60岁年龄组的吸烟危害知晓率较低(P<0.05)。结论江苏省居民烟草危害认知不够全面,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大烟草危害知识宣传力度,降低人群吸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吸烟 二手烟 烟草危害 知晓率
下载PDF
中国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十点规律与认识
5
作者 赵勇 朱永楠 +6 位作者 师林蕊 詹力炜 李海红 何国华 王丽珍 秦长海 何凡 《中国水利》 2024年第4期27-33,共7页
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刚性强、标准高,是水资源消费最主要的终端单元,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增长最快的用户,其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深刻影响对总体用水格局的分析。通过系统监测、试验、调查和模拟研究,阐释了家庭生活用水行为占比... 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刚性强、标准高,是水资源消费最主要的终端单元,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增长最快的用户,其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深刻影响对总体用水格局的分析。通过系统监测、试验、调查和模拟研究,阐释了家庭生活用水行为占比、不同人群生活用水差异、节水器具、节水宣传、水价等对生活用水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国外和我国生活用水变化规律,提出家庭生活用水增长规律,构建了基于人口特征的需水变化曲线,预测了未来我国居民生活用水变化趋势,以期为我国生活节水管理和总体用水发展趋势研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用水 居民家庭 用水规律 节水潜力
下载PDF
基于居民舒适度的差异化家庭器具水资源配置
6
作者 梅新宗 苑佳 +1 位作者 刘心 马永强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2期36-39,50,共5页
居民用水舒适度差异化使得传统“一刀切”的水分配方案不仅无法满足家庭差异化用水需求,还导致水资源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基于居民舒适度的差异化家庭器具用水调度模型与算法。揭示居民家庭器具用水习惯与用水舒适度的关系,并... 居民用水舒适度差异化使得传统“一刀切”的水分配方案不仅无法满足家庭差异化用水需求,还导致水资源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基于居民舒适度的差异化家庭器具用水调度模型与算法。揭示居民家庭器具用水习惯与用水舒适度的关系,并根据居民用水习惯对家庭器具进行分类,同时建立不同类型器具的节水率区间,根据家庭器具二维动态优先级划分不同类型居民的用水舒适度,联合不同类型居民舒适度和不同种类器具节水率构建基于居民舒适度的用水配置数学模型。为高效求解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原子搜索算法(improved atomic search algorithm,IASO),仿真结果显示了在不同类型居民用水舒适度下家庭器具的用水量。对居民器具用水进行细化研究,为建立节水舒适型家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用水 居民舒适度 家庭器具 动态优先级 IASO
下载PDF
转移性收入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吗?
7
作者 周洁红 梁玉虎 金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5,共13页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升级 转移性收入 消费差距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农村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居民消费的视角
8
作者 李贞 王硕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4,30,共10页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现阶段,扩大内需要以居民消费为主体、以农村内需为重点。本文从农村居民自身消费需求和城镇居民对农村消费需求两个方面...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现阶段,扩大内需要以居民消费为主体、以农村内需为重点。本文从农村居民自身消费需求和城镇居民对农村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村地区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建议,以更好地发挥财政在提振居民消费、扩大农村内需方面的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农村内需 居民消费 财政政策
下载PDF
中国居民健康获得感问卷编制及信效度评价
9
作者 伍如昕 赵慧敏 +1 位作者 蔡嘉欣 杨燕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目的:初步编制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探索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并编制初始测量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探... 目的:初步编制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探索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并编制初始测量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项目分析、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等多种统计分析;利用AMOS 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构建的模型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程度。结果:居民健康获得感问卷包括支持条件、健康基础、自我认知3个维度共12个条目。研究编制的居民健康获得感测量问卷信效度良好,各分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在0.832~0.870之间,整体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50;结构模型拟合指标良好,χ^(2)/df为2.214,CFI、NFI、TLI等拟合数据基本在0.9以上,RMSEA值为0.051,所有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在0.7以上,各维度的组合信度CR值都在0.8以上、AVE值均在0.5以上,居民健康获得感与校标变量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r=0.289,P<0.01)。结论:编制的3维度12题项测量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较好反映居民健康获得感的内涵和结构,可作为测量我国居民健康获得感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健康获得感 问卷编制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基于卡诺模型的城市居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10
作者 王润良 陈洁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53,93,共7页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准确了解居家社区养老人员服务需求,可以更精准地实现规划目标。首先设计城市居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指标体系和卡诺问卷,以江门市10个...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准确了解居家社区养老人员服务需求,可以更精准地实现规划目标。首先设计城市居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指标体系和卡诺问卷,以江门市10个社区居家养老人员为调查对象,收集有效问卷249份。其次运用卡诺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需求属性频数统计、Better-Worse矩阵分析、需求指标敏感性分析,得到魅力属性、期望属性、必备属性和无差异属性分类结果。最后提出总体需求改善策略和针对4类需求属性的需求改善策略,以及4类需求属性和各需求属性中需求指标的优先改善次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居家社区养老 服务需求 卡诺模型
下载PDF
城乡流通业发展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与对策
11
作者 韩艳 狄建兵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1,共4页
扩大内需对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目前最具有消费潜力的地区,其消费潜力的释放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扩大内需对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目前最具有消费潜力的地区,其消费潜力的释放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城乡流通业发展差距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再构建城乡流通业发展差距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评价我国城乡流通差距水平,实证分析城乡流通发展差距对农村消费影响。本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2011-2020年间,我国各个省份的城乡流通业发展差距在逐渐扩大;第二,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城乡流通业发展水平差距对农村地区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城乡流通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会对农村地区消费潜力的释放起到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这一研究结论在解决内生性问题之后仍然成立;第三,本文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流通业发展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负向影响不存在区域异质性,城乡流通业发展差距在我国各个地区均会对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流通业发展差距 农村居民消费 消费潜力释放 乡村振兴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朱晓俊 刘东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基于1978—2020年的时序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首先估测了1979—2020年间中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时序演化。测算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演变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N”型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 基于1978—2020年的时序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首先估测了1979—2020年间中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时序演化。测算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演变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N”型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中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因素。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化进程、市场化程度、实际收入增长率和收入分配差距等因素会对中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产生重要影响。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边际消费倾向 影响因素 状态空间模型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的机制与完善对策
13
作者 陈军 常可欣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是现阶段恢复和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全面突破时空限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准确评估用户风险的特点,通过支付环境便利化机制、预防性储...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是现阶段恢复和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全面突破时空限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准确评估用户风险的特点,通过支付环境便利化机制、预防性储蓄降低机制、流动性约束缓解机制和可支配收入增加机制等有效促进居民消费。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积极促进作用,可从大力发展数字基建、加大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加强居民金融素质教育和完善金融监管等四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普惠金融 居民消费 机制
下载PDF
农村文化的迭代创新:农村居民参与“种文化”影响因素与启示
14
作者 戴艳清 田璐怡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3,共9页
文章探究农村居民参与“种文化”的影响因素,以促进农村内生文化的发展及农村文化的迭代创新,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文化获得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实地调研,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农村28位受访者的资料... 文章探究农村居民参与“种文化”的影响因素,以促进农村内生文化的发展及农村文化的迭代创新,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文化获得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实地调研,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农村28位受访者的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农村居民参与“种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纳,并构建其扎根理论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参与“种文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种文化归因范畴、参与者归因范畴、组织者归因范畴和外界归因范畴4个类别;种文化归因包括运作成本和文化吸引;参与者归因包括个体兴趣、情感因素和收益认知;组织者归因包括个体因素和组织引领;外界归因包括环境因素和文化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种文化 文化参与 扎根理论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王兆峰 刘路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1,共13页
实现居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如何促进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共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时... 实现居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如何促进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共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分析2011—2020年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水平研究期内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而出现跌落,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则呈整体逐年上升趋势;两者均呈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但中上游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相近.2)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重庆和贵州两地上升较快,2020年各省市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下游地区高于其他地区.3) GTWR模型表明,人口密度、环境治理投入、旅游收入占比、人均GDP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时期各因素对地区影响强度和波动方向不同,其中人均GDP影响为正向且影响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共同富裕 旅游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四川高海拔藏族居民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参与筛查情况分析
16
作者 陈萍 傅晓花 +1 位作者 薛康 李昌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709-1716,共8页
目的:了解四川高海拔藏族居民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参与筛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癌症防治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四川高海拔藏族居民489名,自行设计问卷。收集居民的一般情况、癌症防治知识及参与筛查情况。应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 目的:了解四川高海拔藏族居民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参与筛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癌症防治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四川高海拔藏族居民489名,自行设计问卷。收集居民的一般情况、癌症防治知识及参与筛查情况。应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居民癌症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1.3%,大于45岁者知晓率(63.7%)高于45岁及以下者(58.6%),大专及以上者(71.3%)高于高中及以下者(58.9%),医疗卫生行业(66.1%)高于非医疗卫生行业(60.3%),乡镇居民(62.4%)高于农村居民(6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2.4%的居民认可定期癌症筛查,86.3%的居民愿意听从和采纳医师的建议,但实际定期参加癌症筛查的居民为15.5%,筛查比例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居住地相关;主动获取癌症相关科普知识的居民为32.3%,与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文化程度和居民个人月收入是影响癌症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居民定期筛查和主动获取癌症相关科普知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四川省高海拔藏族居民中开展的癌症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癌症防治知识及参与筛查水平仍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癌症防治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藏族居民 癌症防治 筛查
下载PDF
供需匹配与潜在居民消费路径
17
作者 杨继生 黎娇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4,共12页
供需结构不匹配是居民消费不振和内循环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Hsiao等(2012)处置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个体因素,通过对消费市场层级的界定和划分,测度中国消费市场供需结构的错配度及其对应时点,模拟供需匹配情形下中国居民消费的潜在... 供需结构不匹配是居民消费不振和内循环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Hsiao等(2012)处置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个体因素,通过对消费市场层级的界定和划分,测度中国消费市场供需结构的错配度及其对应时点,模拟供需匹配情形下中国居民消费的潜在路径。研究表明:中国消费市场供需结构开始出现明显错配的时点是2006年前后。2007年以来,居民实际消费比潜在消费平均低约20%,即匹配供需结构可以给中国居民消费带来约20%的提升空间。国际对比分析表明,制造业品牌培育是匹配居民消费需求、提升经济长期增长空间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供需错配 潜在消费
下载PDF
双循环背景下“数实融合”拉动国内居民消费的效果及其机理
18
作者 罗灿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6,共5页
持续拉动国内居民消费是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能否拉动国内居民消费从而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就成为亟需检验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 持续拉动国内居民消费是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能否拉动国内居民消费从而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就成为亟需检验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数实融合”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然后构造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指数,并实证检验了“数实融合”对居民消费的实际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实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国内居民消费水平,而且这一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和消费类型异质性;此外,“数实融合”提升居民消费还存在促进新产品供给和拓展消费渠道两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数实融合 居民消费 异质性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转型驱动力:收入效应还是相对价格效应
19
作者 于泽 吴珂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8,共18页
本文基于结构转型框架,以居民消费在各部门的分配份额度量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利用1992—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及投入产出表等数据,通过对偏好进行非线性估计并结合反事实分析方法,实证探讨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驱动力。研究发... 本文基于结构转型框架,以居民消费在各部门的分配份额度量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利用1992—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及投入产出表等数据,通过对偏好进行非线性估计并结合反事实分析方法,实证探讨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驱动力。研究发现:消费的不同定义和测度方式会使结论出现差异。在最终消费支出定义下,收入效应是驱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在消费增加值定义下,若利用支出法GDP方法构造消费,则相对价格效应对2002年之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贡献大大增强。本文在理论层面为结构转型相关研究提供了需求侧视角,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明确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进而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消费提质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结构转型 收入效应 相对价格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