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鸭与家鸭属间杂交F_1半番鸭羽色遗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晖 陈岩锋 +2 位作者 郑丽祯 郑嫩珠 檀俊秩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0,共2页
用白羽番鸭 (M)与 4个品种家鸭 (A、B、C、D)进行正、反交和轮交 ,分析其F1 半番鸭羽色遗传。结果表明 :后裔半番鸭白羽率依家鸭品种不同而异 ,同品种家鸭的后裔半番鸭白羽率则相对稳定在C品种内 ,后裔半番鸭白羽率依母家鸭个体不同而... 用白羽番鸭 (M)与 4个品种家鸭 (A、B、C、D)进行正、反交和轮交 ,分析其F1 半番鸭羽色遗传。结果表明 :后裔半番鸭白羽率依家鸭品种不同而异 ,同品种家鸭的后裔半番鸭白羽率则相对稳定在C品种内 ,后裔半番鸭白羽率依母家鸭个体不同而异 ,同个体的后裔半番鸭白羽率则相对稳定 ;半番鸭的白羽率性状表现了连续性变异特征。探讨了白羽半番鸭亲本品系的选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家鸭 属间杂交 F1半番鸭 羽色遗传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属间杂交的植物遗传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鹏 傅华龙 +3 位作者 蓝泽蘧 周颂东 周洪芳 罗晴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4期432-436,共5页
为探索属间杂种的遗传特点以及改良甘蓝型油菜油分品质 ,进行了甘蓝型油菜和紫罗兰的属间杂交。杂交母本为甘蓝型油菜奥罗 (BrassicanapusL .cv .oro) ,父本为紫罗兰 (Matthiolaincana (L .)R .Br.)。将授粉 7d后的油菜子房切下 ,消毒... 为探索属间杂种的遗传特点以及改良甘蓝型油菜油分品质 ,进行了甘蓝型油菜和紫罗兰的属间杂交。杂交母本为甘蓝型油菜奥罗 (BrassicanapusL .cv .oro) ,父本为紫罗兰 (Matthiolaincana (L .)R .Br.)。将授粉 7d后的油菜子房切下 ,消毒后 ,培养于添加适当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从 750个离体培养的油菜授粉子房中 ,获得了 2粒成熟胚胎 ,其结籽率为 0 .2 6 %。将胚胎取出 ,转接于MS培养基 (添加 2 .0mg/L 6_BA和 0 .1mg/LNAA) ,获得了丛生芽。将丛生芽分割为许多单芽 ,转接到新鲜培养基中 ,长成了 2 2株小苗。杂种一代植株呈中间性 ,它的许多性状介于两个亲本之间 ,一些性状倾向母本 ,少数性状表现显著的超亲杂种优势 ,植株结实性差。杂种后代 (F2 )植株表现多样性 ,多数植株的性状倾向母本 ,能育。部分植株表现中间性、育性差 ,少数植株发育不良、不育。染色体研究表明 ,杂种一代植株为混倍体。在杂种体细胞中 ,许多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2n =2 6 ,为两个亲本的配子染色体数之和。杂种后代 (F2 )中 ,倾母植株的染色体数为 2n =38,矮小植株的许多细胞具非整倍染色体数 ,如 2n -1 =37、2n +1=39。从杂种后代中获得了种子油分品质较好的植株 ,有可能用于油菜的品质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紫罗兰 属间杂交 植物遗传学研究
下载PDF
诸葛菜与芸苔属属间杂交时花粉—雌蕊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幼平 罗鹏 何兴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1-374,共4页
本文对诸葛菜和芸苔属属间杂交的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用诸葛菜作父本,分别和甘蓝型油菜(“文油6号”、“云油31号”)、“羽衣甘蓝”和白菜型油菜(“凤仪油菜”)杂交时,受精前有一定的亲和性;而和白菜... 本文对诸葛菜和芸苔属属间杂交的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用诸葛菜作父本,分别和甘蓝型油菜(“文油6号”、“云油31号”)、“羽衣甘蓝”和白菜型油菜(“凤仪油菜”)杂交时,受精前有一定的亲和性;而和白菜型油菜(“玉溪周永达油菜”)、芥菜型油菜(“泸州四棱”、“南充油菜”)、埃塞俄比亚芥杂交时,存在受精前障碍。同时还发现通过蕾期授粉是克服属间杂交不亲和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菜 芸苔属 属间杂交 花粉-雌蕊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烟草与曼陀罗属间杂交育种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魏治中 闫新甫 +2 位作者 邓志峰 杨俊仙 汪泳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烟属的普通烟草品种龙烟2号与曼陀罗属的曼陀罗进行属间远缘杂交育种,培育含阿托品及莨菪烷生物碱的新型烟草,满足患哮喘、咳嗽等病症,但又难以戒烟的消费者的需要。采取无性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克服杂交不孕。经酶谱及R A PD分... 利用烟属的普通烟草品种龙烟2号与曼陀罗属的曼陀罗进行属间远缘杂交育种,培育含阿托品及莨菪烷生物碱的新型烟草,满足患哮喘、咳嗽等病症,但又难以戒烟的消费者的需要。采取无性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克服杂交不孕。经酶谱及R A PD分子检测,稳定的杂种后代含有双亲的遗传物质;医药成分与单料烟烟气检测结果表明,稳定的杂种后代,都含阿托品、东莨菪碱;镜检结果表明,F1-F18代细胞染色体呈杂合状态;卷烟工业验证其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 育种研究 属间杂交 远缘杂交育种 杂种后代 细胞染色体 烟草品种 有性杂交 分子检测 RAPD 遗传物质 检测结果 医药成分 东莨菪碱 利用价值 卷烟工业 阿托品 生物碱 消费者 哮喘 病症 咳嗽 不孕 镜检
下载PDF
拟三属间杂交品系神农高糖蔗种质来源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平 李和平 +4 位作者 黄永吉 张树河 余凡 潘世明 邓祖湖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3-1110,共8页
新品种选育的关键在于优异种质资源的创制和利用,远缘杂交是创新种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有机构宣称培育了一种由高粱、玉米、甘蔗属间杂交而成的神农高糖蔗新品系。为了准确地鉴定其种质来源,本研究利用形态学、SCo T标记和GISH技术对... 新品种选育的关键在于优异种质资源的创制和利用,远缘杂交是创新种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有机构宣称培育了一种由高粱、玉米、甘蔗属间杂交而成的神农高糖蔗新品系。为了准确地鉴定其种质来源,本研究利用形态学、SCo T标记和GISH技术对神农高糖蔗进行了研究。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根、茎、叶等不同器官的形态特征来看,神农高糖蔗与甘蔗、玉米、高粱都具有较多相似之处,无法准确地甄别出神农高糖蔗是否为真杂种。根据SCo T标记的聚类结果,可以将12份供试材料分成I、II、III 3大类,I类包括3份高粱材料和神农高糖蔗,6份甘蔗材料均聚为II类,2份玉米材料聚为III类。在整个聚类图中神农高糖蔗和非洲甜高粱的相似系数最大,说明神农高糖蔗与非洲甜高粱的遗传距离较小,它们之间存在较小的遗传差异。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神农高糖蔗只含有甜高粱的血缘,而不含有甘蔗和玉米的血缘。本研究结合3种鉴定方法,可以基本确定神农高糖蔗并非甘蔗、高粱和玉米的属间杂种,而是甜高粱的一个品系(品种)。本研究结果不仅揭露了虚假报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还探讨了甜高粱作为甘蔗远缘杂交种质资源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甘蔗 属间杂交 SCoT 基因组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与蔊菜属间杂交产生的甘蓝型油菜新材料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涂玉琴 汤洁 +3 位作者 涂伟凤 戴兴临 李书宇 张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06-1513,共8页
通过远缘杂交将萍菜的抗逆性状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对油菜种质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应用的抗旱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15份与萍菜属间杂交产生的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进行... 通过远缘杂交将萍菜的抗逆性状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对油菜种质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应用的抗旱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15份与萍菜属间杂交产生的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①苗期干旱胁迫严重抑制油菜植株生长,使得苗高变矮,全展叶数和绿叶数减少,叶片萎蔫,生物量下降;干旱对植株鲜重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苗高和叶片萎蔫程度。②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未萎蔫叶片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1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准确地对参试的18份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甘蓝型油菜苗期抗旱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③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份新材料的D值(0.541—0.737)高于高抗旱性品种中双9号(0.538),聚类得到的高抗旱性类群的7份材料中新材料占6份。说明通过与萍菜远缘杂交获得的新材料对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良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萍菜 属间杂交新材料 抗旱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辐照花粉促进普通小麦与窄颖赖草属间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桂英 王琳清 施巾帼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25-329,共5页
通过研究小麦基因型、γ射线辐照剂量、授粉时期等对普通小麦与窄颖赖草( Leym us angustus) 杂交结实率的影响和不同幼胚抢救方法,首次较为完善地建立了运用核辐射促进普通小麦与窄颖赖草属间杂交的配套方法程序,即... 通过研究小麦基因型、γ射线辐照剂量、授粉时期等对普通小麦与窄颖赖草( Leym us angustus) 杂交结实率的影响和不同幼胚抢救方法,首次较为完善地建立了运用核辐射促进普通小麦与窄颖赖草属间杂交的配套方法程序,即选用适宜小麦基因型J11 作母本,用适宜剂量(5 ~9 Gy) 的γ射线辐照窄颖赖草花粉,在适宜授粉时期( 去雄后1d 、散粉前2 ~3d) 授粉;采用胚愈伤组织二步成苗法进行幼胚抢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窄颖赖草 属间杂交 辐照花粉 小麦
下载PDF
甘蔗与蔗茅属间杂交F_1代真实性的鉴定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富生 林位夫 何顺长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采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和RAPD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甘蔗×蔗茅”属间杂交种F1代的真实性。结果表明:杂种F1代材料“01/47,01/85,01/120”的2n=80~82,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2n”;用11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63个引物可获得双亲的RAP... 采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和RAPD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甘蔗×蔗茅”属间杂交种F1代的真实性。结果表明:杂种F1代材料“01/47,01/85,01/120”的2n=80~82,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2n”;用11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63个引物可获得双亲的RAPD多态性,其中3个引物(OPC-19,OPE-2,OPF-4)可在杂种F1代材料01/64和01/120的RAPD扩增标记中显示出双亲的特征谱带,分别为父本3500bp和母本1300bp、父本1350bp和母本900bp、父本550bp和母本900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本 父本 甘蔗 属间杂交 杂种F1代 引物 RAPD多态性 RAPD扩增 染色体遗传 体细胞
下载PDF
海甘蓝与芸薹属属间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幼平 罗鹏 +1 位作者 贾勇炯 蓝乐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38-544,T002,共8页
本文首先对海甘蓝和芸薹属属间杂交的花粉粒萌发、花粉管生长以及珠孔受精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杂交存在受精前不亲和,而芥菜型油菜与海甘蓝属间杂交时,花粉管生长正常,授粉后3~4天可通过珠孔受精... 本文首先对海甘蓝和芸薹属属间杂交的花粉粒萌发、花粉管生长以及珠孔受精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杂交存在受精前不亲和,而芥菜型油菜与海甘蓝属间杂交时,花粉管生长正常,授粉后3~4天可通过珠孔受精。通过对芥菜型油菜×海甘蓝属间杂种胚与芥菜型油菜自交胚的发育过程的比较研究,发现杂种胚败育的原因是:①对于较早败育的胚囊,胚在2细胞原胚时,珠心组织开始解体,珠被绒毡层开始退化,胚在发育过程中呈饥饿状态。②对于较晚败育的胚囊,杂种后代的胚要比自交胚发育延迟,在32~64细胞原胚或多细胞球形胚阶段,胚体停止发育,胚乳细胞开始形成,要比自交提前4天形成胚乳细胞;到授粉25天后,球形胚体开始解体,胚乳细胞开始退化。这和前人观察到的杂种胚的败育的结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甘蓝 芸薹属 属间杂交 受精亲和性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旱稻、高粱属间杂交紫色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慧敏 李道亨 +2 位作者 赵凤梧 刘冬成 张爱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1期84-86,共3页
以旱稻品种远FH 2_1(O.sativa)为母本,高粱(S.bicolor)品种沈农133为父本,进行属间远缘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紫色芒子、紫色柱头新性状,F5出现紫色单株。对田间F2群体452株调查,芒色的分离比例白色∶有色(紫色-红色)为109∶343,该性状... 以旱稻品种远FH 2_1(O.sativa)为母本,高粱(S.bicolor)品种沈农133为父本,进行属间远缘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紫色芒子、紫色柱头新性状,F5出现紫色单株。对田间F2群体452株调查,芒色的分离比例白色∶有色(紫色-红色)为109∶343,该性状受来自父、母本2对互作基因隐性上位基因控制,χ2检验结果符合12∶4分离比例。但根据色泽由紫-红,表明色素性状除受主效基因控制外,尚有修饰基因存在。柱头颜色分离比例白色∶紫色为260∶192,χ2检验结果符合9∶7分离比例。柱头颜色无中间过渡色,只表现紫色和白色2种颜色,受来自父、母本2对互补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高粱 属间杂交 紫色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对小麦与窄颖赖草属间杂交的促进与损伤双重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桂英 王琳清 施巾帼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以小麦、窄颖赖草为材料 ,研究了低剂量γ射线辐照花粉对远缘杂交的作用。结果表明 ,适宜低剂量 (5~ 9Gy)辐照花粉能克服杂交不亲和性提高杂交结实率 ,但同时也有一定损伤 ,种子胚胎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表现出低剂量辐射的双重效应。
关键词 小麦 窄颖赖草 属间杂交 低剂量辐射花粉 杂交不亲和性 杂交结实率 种子胚胎发育 双重效应
下载PDF
鸡与鹌鹑属间杂交遗传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和荣 赵宗胜 +4 位作者 李岩 孙杰 焦丽萍 余春梅 李大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634-4636,共3页
通过对鸡、鹌鹑、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的42个表型性状值和9种限制性内切酶的mtDNA-RFLP图谱进行分析,探讨了家禽远缘杂交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的胸宽、胸深等12个性状具有超亲优势,肌纤维直径等25个... 通过对鸡、鹌鹑、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的42个表型性状值和9种限制性内切酶的mtDNA-RFLP图谱进行分析,探讨了家禽远缘杂交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的胸宽、胸深等12个性状具有超亲优势,肌纤维直径等25个性状及mtDNA都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属间杂交 生长性状 屠宰性状 mtDNA-RFLP分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菘蓝属间杂交新品系的形态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成汉 何凤仙 +1 位作者 赵合句 黄永菊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12,共3页
甘蓝型油菜8404与菘蓝属间杂交新品系的形态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新品系叶片、根系的外部形态似父本菘蓝,茎的形状似母本甘蓝型油菜。根、茎和叶的内部解剖结构,大多数特征介于双亲之间;少数性状如茎中维管束的排列似父本,韧... 甘蓝型油菜8404与菘蓝属间杂交新品系的形态解剖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新品系叶片、根系的外部形态似父本菘蓝,茎的形状似母本甘蓝型油菜。根、茎和叶的内部解剖结构,大多数特征介于双亲之间;少数性状如茎中维管束的排列似父本,韧皮部与木质部的比例似母本,少数超亲性状,如根中木质部已分化的导管、管胞数目多于亲本。杂交新品系根茎叶兼具双亲的形态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甘蓝型油菜 菘蓝 属间杂交 形态解剖
下载PDF
He-Ne激光对小麦属间杂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显志 曾级芳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4-139,共6页
1988年以来,作者采用He-Ne激光辐照黑麦花粉与杂交相结合的新方法,对小麦属间杂交(普通小麦×黑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单粒条播。辐照方法,采用He-Ne激光分别以1... 1988年以来,作者采用He-Ne激光辐照黑麦花粉与杂交相结合的新方法,对小麦属间杂交(普通小麦×黑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单粒条播。辐照方法,采用He-Ne激光分别以100秒、200秒、300秒辐照三个黑麦品种的花粉,与普通小麦授粉,配制成9个(普通小麦×黑麦)属间杂交组合。所得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新复极差测验法,测定了组合与对照组合相比的差异显著性,也测定了各组合间相互比较的差异显著性。激光辐照小麦属间杂交所获种子的结实率极显著高于对照,为113.52~341.60%。籽粒千粒重和饱满度均超过对照,分别为84.07~295.43%、30.30~127.27%,差异均极显著。L1代籽粒出苗率和植株成活率分别比对照提高58.18~83.06%、41.35~87.78%,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He-Ne激光的诱变作用,在于促进了小麦属间杂交的可交配性,提高了杂交籽粒的结实率,改善了籽粒的饱满度,提高了籽粒的千粒重,因而促进了杂种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并且,在L1代植株中均获得了染色体自然加倍的双二倍体即小黑麦种子。现已获得L1~L8代的小黑麦后代材料和稳定株系。高科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激光育种 属间杂交 HE-NE激光
下载PDF
油菜与菘蓝和荠菜属间杂交新品系比较试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合句 黄永菊 王玉叶 《湖北农业科学》 1995年第1期8-11,共4页
甘蓝型油菜与菘蓝(板蓝根)及荠菜属间杂交新品系YP01和YD12,分别比推广良种中油821增产14.94%和24.90%,差异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菌核病率和病指,YP01为8.13%和2.71,比抗(耐)菌核病较... 甘蓝型油菜与菘蓝(板蓝根)及荠菜属间杂交新品系YP01和YD12,分别比推广良种中油821增产14.94%和24.90%,差异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菌核病率和病指,YP01为8.13%和2.71,比抗(耐)菌核病较强的对照品种(中油821)的30.71%和11.91相对降低73.53%和77.25%;YD12为25.55%和10.34,比对照降低16.80%和13.18%。YD16(油菜×荠菜)品系菌核病率接近于零(本年度菌核病严重),产量比对照高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菘蓝 荠菜 育种 属间杂交 抗病育种
下载PDF
芸芥与芸薹属属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戴林建 李栒 +1 位作者 张四伟 钟许成 《作物研究》 2002年第3期123-125,共3页
选用 5个芸芥与 6个芸薹属种进行杂交 ,研究了芸芥与芸薹属属间杂交的亲和性 ,试验结果表明 :芸芥与芸薹属的远缘杂交属于高度不亲和 ,结角率为 2 .76 % ,结籽率为 1.35 %。影响其杂交亲和性的因素有杂交亲本基因型、杂交组合方式 ,其... 选用 5个芸芥与 6个芸薹属种进行杂交 ,研究了芸芥与芸薹属属间杂交的亲和性 ,试验结果表明 :芸芥与芸薹属的远缘杂交属于高度不亲和 ,结角率为 2 .76 % ,结籽率为 1.35 %。影响其杂交亲和性的因素有杂交亲本基因型、杂交组合方式 ,其中以芸薹属作母本的杂交亲和性要高于以芸芥作母本的组合的杂交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属间杂交 芸芥 油菜 远缘杂交 杂交亲和性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芽菜属间杂交新品系的形态及解剖学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凤仙 肖成汉 +1 位作者 赵合句 黄永菊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29,共3页
甘蓝型油菜与荠菜属间杂交新品系YD16的根、茎和叶的外部形态似母本美国油菜.但分枝部位较低、茎秆较矮、成熟期早等性状偏向父本荠菜。YD16根、茎、叶大多数解剖结构特征介于双亲之间,少数性状如根中韧皮部和木质部所占的比... 甘蓝型油菜与荠菜属间杂交新品系YD16的根、茎和叶的外部形态似母本美国油菜.但分枝部位较低、茎秆较矮、成熟期早等性状偏向父本荠菜。YD16根、茎、叶大多数解剖结构特征介于双亲之间,少数性状如根中韧皮部和木质部所占的比例偏向母本,花粉粒大、叶片厚度小、叶片绿色浅等属超亲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荠菜 属间杂交 形态解剖
下载PDF
蜡梅与光叶红蜡梅和夏蜡梅属间杂交亲和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文鹏 周莉花 +1 位作者 赵宏波 包志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6-762,共7页
为了选育蜡梅科Calycanthaceae植物新品种,拓展育种亲本,以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glaucus和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利用低温或超低温保存花粉克服属间杂交花期不遇,应用荧... 为了选育蜡梅科Calycanthaceae植物新品种,拓展育种亲本,以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glaucus和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利用低温或超低温保存花粉克服属间杂交花期不遇,应用荧光镜检技术检测花粉与雌蕊互作,来探讨蜡梅属Chimonanthus与美国蜡梅属Calycanthus和夏蜡梅属Sinocalycanthus属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以变色硅胶干燥2 h,而后利用液氮保存3个月的蜡梅花粉活力保持最高(12.7%),授粉后在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柱头上均能黏附和萌发,能用于属间杂交;而以类似方法保存的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花粉未检测到活力,授粉后在母本柱头上只观察到少量花粉黏附而未观察到花粉萌发。以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分别为母本,蜡梅为父本,其花粉黏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动态基本一致:授粉后6 h花粉在母本柱头上黏附,授粉后12 h花粉萌发长出花粉管,24 h至36 h花粉管继续向下生长,约48 h到达花柱基部,开始进入胚囊。这表明以蜡梅为父本,与夏蜡梅和光叶红蜡梅杂交在花粉-雌蕊互作和花粉管生长阶段不存在杂交障碍,而反交亲和性有待于改进花粉保存方法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学 蜡梅 夏蜡梅 光叶红蜡梅 属间杂交 花粉活力 杂交亲和性
下载PDF
披碱草与野大麦的属间杂交及F_1代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照兰 杜建才 云锦凤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81-285,共5页
本研究用披碱草与野大麦进行远缘杂交,正反交均获得杂交种子及F1代植株。杂种F1在芒长和林高方面介于双亲之间,而穗形外观类似于野大麦。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构型频率为:7.94Ⅰ、10.95Ⅱ、1.52Ⅲ、0.15Ⅳ。... 本研究用披碱草与野大麦进行远缘杂交,正反交均获得杂交种子及F1代植株。杂种F1在芒长和林高方面介于双亲之间,而穗形外观类似于野大麦。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构型频率为:7.94Ⅰ、10.95Ⅱ、1.52Ⅲ、0.15Ⅳ。后期Ⅰ、Ⅱ普遍含有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不均等不同步分离现象。四分体普遍含有数目不等的微核。杂种F1代不育。从杂种表现方面分析,F1代分蘖增多,生长期延长,叶量丰富,具有明显的育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间杂交 细胞学分析 杂种F1代 野大麦
下载PDF
萝卜与小白菜属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凤银 梅时勇 +1 位作者 甘彩霞 徐小玉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0-72,共3页
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与小白菜(Brassica ssp.chinensis L.)进行属间杂交,研究不亲和性发生的时期,并通过胚抢救克服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萝卜与小白菜的属间杂交的平均结荚率为89.7%,而胚珠在第6天开始出现败... 以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与小白菜(Brassica ssp.chinensis L.)进行属间杂交,研究不亲和性发生的时期,并通过胚抢救克服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萝卜与小白菜的属间杂交的平均结荚率为89.7%,而胚珠在第6天开始出现败育,胚珠成活的最长时间为10d.实验说明萝卜和小白菜的不亲和发生在胚发育过程中,授粉后第5~7天进行胚抢救可获得成活苗,成苗率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小白菜 属间杂交 结荚率 胚抢救 成苗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