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种的获得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24
1
作者 伍晓明 许鲲 +3 位作者 王汉中 郑普英 陈碧云 李响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共5页
通过剥蕾重复授粉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交障碍,中双4号×野890812组合的199朵重复授粉花共产生32粒种子,其中8粒种子能发育成植株,5株植株形态与母本甘蓝型油菜相近,2株植株形态与白菜型油菜相近,1株植株形态介于... 通过剥蕾重复授粉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交障碍,中双4号×野890812组合的199朵重复授粉花共产生32粒种子,其中8粒种子能发育成植株,5株植株形态与母本甘蓝型油菜相近,2株植株形态与白菜型油菜相近,1株植株形态介于母本甘蓝型油菜和父本野芥之间,叶面上具有新疆野生油菜特有的刺毛。RAPD分析显示8株F1代植株都同时具有母本中双4号和父本野890812的特征随机扩增DNA片段,还具有母父本均缺乏的新扩增DNA片段,表明8株F1代植株均为属间杂种。试验结果表明,决定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或野芥远缘杂交中生殖隔离的主要因素是受精前障碍。属间杂种在形态和分子水平上的丰富变异预示通过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间的属间杂交可望有效地拓展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新疆 时生油菜 属间杂种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小麦×冰草属间杂种F_1的植株再生及其变异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立会 董玉琛 +3 位作者 周荣华 李秀全 杨欣明 徐世雨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50-258,共9页
在对0.5—40.cm长幼穗培养4周后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基础上,获得了88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cv.Chinese Spring,2n=6x=42,AABBDD)×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 Fisch.> Schult.,2n=4x=28,PPPP)杂种F_1的再生植株。不同... 在对0.5—40.cm长幼穗培养4周后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基础上,获得了88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cv.Chinese Spring,2n=6x=42,AABBDD)×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 Fisch.> Schult.,2n=4x=28,PPPP)杂种F_1的再生植株。不同长度的幼穗在培养时,其愈伤组织发生的部位及其增殖速度不同。再生植株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所有的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全与杂种F_1相同,为2n=35。与杂种F_1相比,再生植株的减数分裂行为是相当复杂的,证明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每茎穗数、叶片失绿斑等形态上的变异是由环境效应引起的;而株高、每穗轴节上小穗数和育性是由遗传效应决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再生植株的自交结实率高达5.49%,共获得自交种子484粒,这对利用P染色体组中的期望基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间杂种 植株再生 变异 小麦 冰草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蔊菜属间杂种后代的苗期耐湿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涂玉琴 汤洁 +2 位作者 涂伟凤 戴兴临 张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5-902,共8页
以生产上应用的耐湿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湿害胁迫的方法,对15份源自甘蓝型油菜与蔊菜属间杂交获得的遗传稳定的创新种质进行苗期耐湿性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湿害抑制根系生长,导致植株变矮,叶片发... 以生产上应用的耐湿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湿害胁迫的方法,对15份源自甘蓝型油菜与蔊菜属间杂交获得的遗传稳定的创新种质进行苗期耐湿性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湿害抑制根系生长,导致植株变矮,叶片发黄,生物量降低,湿害对根系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植株总生物量积累和地上部分的生长。(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0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准确地对参试的18份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湿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3)15份创新种质除绿叶率外的9个测定指标的耐湿性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耐湿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5份创新种质的D值均高于渝黄2号,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综合抗耐性俱佳的中油82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高耐湿品种中双9号,聚类得到的高耐湿类群的7份材料中创新种质占6份(85.71%)。可见,创新种质的耐湿性平均要优于对照品种,说明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创新种质对甘蓝型油菜的耐湿性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良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蔊菜 属间杂种后代 耐湿性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减数分裂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再云 吴建国 +1 位作者 石淑稳 刘后利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73-379,共7页
在甘蓝型油莱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细胞减数分裂中,观察到两种类型的染色体分离方式。第一种,细胞内的31条染色体呈两组分离,其中19条染色体至细胞一极,12条染色体至另一极;且在两极的染色体进行分裂,产生4个核,两个具有19... 在甘蓝型油莱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细胞减数分裂中,观察到两种类型的染色体分离方式。第一种,细胞内的31条染色体呈两组分离,其中19条染色体至细胞一极,12条染色体至另一极;且在两极的染色体进行分裂,产生4个核,两个具有19条染色体,另两个具有12条染色体。故杂种细胞通过这种染色体分离方式,可同时产生具有19与12条染色体的两类配子。杂种细胞内发生的这种染色体行为,极有可能与来自两个亲本种的染色体组相关;即在细胞两极的19与12条染色体分别来自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第二种,在后期I至末期I,花粉母细胞内以6个二价体形式出现的12条染色体被落后在赤道板附近,而被排斥在末期核之外。这些落后二价体很有可能来自诸葛菜。因此,在杂种细胞减数分裂中,来自两个亲本种的染色体组被分开。文中还对染色体组分开的遗传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诸葛菜 属间杂种 减数分裂
下载PDF
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紫菜苔×萝卜属间杂种F_1的获得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邦全 常玲 +1 位作者 居超民 陈建国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6-561,共6页
以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紫菜苔(AA,2n=20)为母本,以不同萝卜品种(RR,2n=18)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大量的属间杂种。杂种F1幼苗在低温下子叶及真叶均不缺绿。以红萝卜为父本获得的杂种F1植株叶柄、叶脉呈... 以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紫菜苔(AA,2n=20)为母本,以不同萝卜品种(RR,2n=18)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大量的属间杂种。杂种F1幼苗在低温下子叶及真叶均不缺绿。以红萝卜为父本获得的杂种F1植株叶柄、叶脉呈紫红色;以白萝卜为父本获得的杂种F1植株叶柄、叶脉不呈紫红色。所有的杂种F1植株都开白花,蜜腺正常,雄配子高度不育,但是雌配子具有部分育性。杂种F1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预期的2n=19,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15.53Ⅰ+1.34Ⅱ+0.25Ⅲ+0.01Ⅳ,多数染色体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但也有一些二价体、三价体甚至四价体,最多达到6Ⅰ+3Ⅲ+1Ⅳ,参加配对的染色体数达到13条,表明A染色体组和R染色体组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对该杂种的遗传及育种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 紫菜苔 萝卜 属间杂种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菊属与亚菊属属间杂种的鉴定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3 位作者 郭维明 缪恒彬 李畅 房伟民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1-669,共9页
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了栽培菊花"奥运火炬"Dendranthema×grandiflorum"Aoyunhuoju"和亚菊属Ajania矶菊A.pacifica的属间杂种。形态学、细胞学以及RAPD分子标记鉴定表明22个杂种为真正的属间杂种,成功地将... 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了栽培菊花"奥运火炬"Dendranthema×grandiflorum"Aoyunhuoju"和亚菊属Ajania矶菊A.pacifica的属间杂种。形态学、细胞学以及RAPD分子标记鉴定表明22个杂种为真正的属间杂种,成功地将矶菊的某些性状(叶色)转移到栽培菊花中,但同时也掺入了某些不良性状。杂种的叶色、叶形、花色、开花枝的分枝性和花期等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边缘舌状雌花大小、数量和形态不一;杂种根尖染色体数目正常(2n=7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基本正常。矶菊与栽培菊花属间杂交的成功以及杂种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正常表明两者亲缘关系较近,从而推测菊属Dendranthema与亚菊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菊 属间杂种 分类学
下载PDF
长芒猬草与华山新麦草属间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海琴 周永红 +2 位作者 郑有良 杨瑞武 丁春邦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1-427,共7页
为研究长芒猬草Hystrixduthieissp .longearistata的染色体组成 ,将其与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了人工杂交 ,获得杂种F1 。对亲本及杂种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繁育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 为研究长芒猬草Hystrixduthieissp .longearistata的染色体组成 ,将其与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进行了人工杂交 ,获得杂种F1 。对亲本及杂种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繁育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杂种F1 的许多形态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 ,花粉完全不育 ,结实率为 0 ;杂种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较高 ,5 5 .1 2 %的细胞形成 5个或 6个二价体 ,其构型为 :9.83Ⅰ + 5 .46Ⅱ + 0 .0 7Ⅲ ,C_值为 0 .5 7。以上结果表明H .duthieissp.longearistata含有Ns染色体组。本文还讨论了Hystrix与Leymus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猬草 华山新麦草 属间杂种 形态学 细胞学 染色体组
下载PDF
普通小麦和新麦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孙根楼 颜济 杨俊良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22-326,共5页
进行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它们的属间杂种。F_1形态趋于中间型,均完全不育。F_1花粉母细胞预期类型(2n=28)的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6.72Ⅰ+0.62Ⅱ+0.01Ⅲ,后期Ⅰ和后期... 进行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它们的属间杂种。F_1形态趋于中间型,均完全不育。F_1花粉母细胞预期类型(2n=28)的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6.72Ⅰ+0.62Ⅱ+0.01Ⅲ,后期Ⅰ和后期Ⅱ有落后染色体,多分体具大量微核。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组间不存在同源或部分同源性。还观察到花粉母细胞异常减数分裂现象。用普通小麦回交,未获得回交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 属间杂种
下载PDF
夏蜡梅和美国蜡梅属间杂种形态与光合生理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盛宁 姚青菊 +2 位作者 任全进 熊豫宁 孙小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8-732,共5页
从花形态、结实性、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3个方面,比较了属间杂种与母本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父本美国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之间的差异;另外,对濒危园模拟生境条件下生长的夏蜡梅和苗圃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的光... 从花形态、结实性、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3个方面,比较了属间杂种与母本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父本美国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之间的差异;另外,对濒危园模拟生境条件下生长的夏蜡梅和苗圃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的生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花外形、颜色和气味,花被片形态,外、内花被片(数量、大小、颜色、形状和质地),雄蕊(可育雄蕊、不育雄蕊和食物体),雌蕊(花柱和柱头)等方面,属间杂种均表现出双亲的中间性状,结合了双亲优异之处,具有很高观赏价值;②夏蜡梅在南京地区结实正常,美国蜡梅在南京地区的结实能力差,而属间杂种7年生植株开花的2a中都表现为不结实;③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特性上,属间杂种与父本美国蜡梅相似,较母本夏蜡梅有明显优势,没有严重的光合午休现象和灼伤叶片、花苞片现象。另外,濒危园中遮光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尽管净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较小,但没有午休现象,而且表观量子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大于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乃至美国蜡梅及属间杂种,显示出夏蜡梅的喜阴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夏蜡梅 美国蜡梅 属间杂种 表观量子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瓦维洛夫山羊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其育性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付道林 孔令让 +2 位作者 肖艳梅 张学勇 杨欣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11-518,共8页
通过重复授粉和 75μg· g- 1GA3处理 ,成功地获得了普通小麦 ( T.aestivum)与瓦维洛夫山羊草 ( Ae.vavilovii) RM0 2 86、RM0 2 91 2个组合属间杂种 ,其间表现出较高的可交配性 ,杂交结实率分别达 39.84%和 41 .2 2 %。杂种 F1植... 通过重复授粉和 75μg· g- 1GA3处理 ,成功地获得了普通小麦 ( T.aestivum)与瓦维洛夫山羊草 ( Ae.vavilovii) RM0 2 86、RM0 2 91 2个组合属间杂种 ,其间表现出较高的可交配性 ,杂交结实率分别达 39.84%和 41 .2 2 %。杂种 F1植株具有双亲的形态特征 ,并表现出强的生活力。通过对 F1植株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紊乱 ,中期 二价体平均配对频率低于期望值 ,未出现多价体 ;后期 有染色体落后 ;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 ,四分体期有多个微核出现 ,同时发生了高频的多分孢子 ,形成五分、六分孢子 ;单核靠边期始有小孢子败育 ,二细胞及三细胞花粉期各有不同程度的败育 ,成熟花粉仅占 7.65%和 1 3.75%。因此 ,花粉的大量败育是造成杂种 F1低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学 属间杂种 花粉发育 小孢子发生
下载PDF
芥蓝×诸葛菜属间杂种的获得 被引量:14
11
作者 殷家明 罗鹏 +1 位作者 蓝泽蘧 黄邦权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用子房培养和胚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芥蓝×诸葛菜属间杂种。授粉后14d和18d的子房在附加IAA2mg/L和KT0.5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结籽率分别为54.3%和46.2%。在附加IAA0.2mg/L和... 用子房培养和胚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芥蓝×诸葛菜属间杂种。授粉后14d和18d的子房在附加IAA2mg/L和KT0.5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结籽率分别为54.3%和46.2%。在附加IAA0.2mg/L和KT2mg/L的MS培养基上,种子萌发率为13.3%。其F1形态介于双亲之间,花粉无活力,开放授粉不能结籽,染色体数为21,是双亲单倍染色体数目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诸葛菜 属间杂种 子房培养 胚培养
下载PDF
Moricandia arvensis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孟金陵 严准 甘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6-401,共6页
以C_3作物甘蓝型油菜作父本与野生C_3—C_4中间型植物Moricandia arvensis作有性杂交,经子房培养和胚性芽挽救,获得了4个属间杂种,经腋芽繁殖使杂种群体增至数百株。RFLP分析结果显示,杂种核DNA具有两个亲本的特征指纹,而其细胞质中仅... 以C_3作物甘蓝型油菜作父本与野生C_3—C_4中间型植物Moricandia arvensis作有性杂交,经子房培养和胚性芽挽救,获得了4个属间杂种,经腋芽繁殖使杂种群体增至数百株。RFLP分析结果显示,杂种核DNA具有两个亲本的特征指纹,而其细胞质中仅含母本Moricandia arvensis的线粒体DNA指纹。杂种多具33条染色体,为双亲配子染色体数之和。虽然杂种植株在大多数形态特征上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但在某些性状上明显趋向某一亲本。杂种植株的一般特征是半匍匐性,浅裂叶,开浅黄花。其以CO_2补偿点很高,为C_3类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有多价体产生。杂种雌雄性皆不育。用秋水仙素将杂种加倍为双二倍体后,仍然雄性不育。对进一步向芸薹属作物基因组中导入C_3-C_4基因的技术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C3-C4 生物学特性 属间杂种
下载PDF
青花菜与萝卜属间杂种的表型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振 张晓辉 +3 位作者 蒋磊 邱杨 程斐 李锡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9-864,共6页
应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对通过胚挽救获得的青花菜与萝卜属间杂种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植株的生长势明显强于父本和母本,大部分形态性状超出了父、母本的范围,部分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或偏向于父本或母本一方。表... 应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对通过胚挽救获得的青花菜与萝卜属间杂种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植株的生长势明显强于父本和母本,大部分形态性状超出了父、母本的范围,部分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或偏向于父本或母本一方。表型和细胞学观察显示杂种植株具有类似母本的雄性不育特性。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杂种植株包含了双亲的遗传信息。可见,远缘杂种是双亲间的真杂种。远缘杂交种的获得与初步鉴定为促进萝卜属和芸薹属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桥梁种质,为进一步创制萝卜或芸薹属作物新种质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萝卜 属间杂种 形态性状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大白菜与萝卜属间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明山 索玉英 周长久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3-357,共5页
对大白菜与萝卜3个杂交组合授粉后15天的幼胚进行了离体改良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比较了两种培养方法的培养成活率。3个杂交组合的改良液体培养成活率分别为30.0%、22.2%和65.0%,而固体培养成活率分别为0%、8.0%和20.0%。改良液体... 对大白菜与萝卜3个杂交组合授粉后15天的幼胚进行了离体改良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比较了两种培养方法的培养成活率。3个杂交组合的改良液体培养成活率分别为30.0%、22.2%和65.0%,而固体培养成活率分别为0%、8.0%和20.0%。改良液体培养成活率高,接种方便迅速,培养速度快,是一条高效快速培养远缘杂种幼胚的途径。本试验共获得21个株系159株杂种苗。植株形态介于双亲之间,个别性状倾向双亲一方。杂种F_1根尖细胞染色体数有3种类型,即19、29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胚培养 大白菜 萝卜 属间杂种
下载PDF
萝卜与甘蓝属间杂种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雨贵 吴江生 +2 位作者 华玉伟 张明海 陈洪高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8-864,共7页
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研究了萝卜(Raphenus setivus,2n=18,RR)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2n=18,CO)属间杂种F1减数分裂过程。结果表明杂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RC,2n=18,但花粉母细胞有... 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研究了萝卜(Raphenus setivus,2n=18,RR)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2n=18,CO)属间杂种F1减数分裂过程。结果表明杂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RC,2n=18,但花粉母细胞有3种类型:(1)RC,2n=18,终变期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14.87 Ⅰ+1.20Ⅱ+0.04Ⅲ+0.06Ⅳ,染色体配对主要发生在萝卜和甘蓝染色体之间;后期Ⅰ 9条萝卜染色体主要以5/4和6/3的分离比移向两极,所形成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均不平衡,配子败育。(2)RRCC,2n=36,终变期染色体形成18个二价体;后期Ⅰ染色体均衡分离,形成RC不减数配子。(3)RRCC亚倍体,2n=30~34,少数萝卜染色体丢失,形成的配子具有全套的甘蓝染色体和部分萝卜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甘蓝 属间杂种 细胞遗传学 GISH
下载PDF
油菜OguCMS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获得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旭锋 吴俊 +2 位作者 李琳 吴书惠 刘晓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7-260,共4页
采用子房培养方法 ,获得了油菜OguCMS与诸葛菜属间杂种 .授粉 7~ 2 7d的子房在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培养 .两个多月后 ,从一种培养基上裂开的成熟子房中长出胚性芽 .此芽在附加 6 BA 2mg/L和NAA 0 .2mg/L的MS培养基上快繁 .经... 采用子房培养方法 ,获得了油菜OguCMS与诸葛菜属间杂种 .授粉 7~ 2 7d的子房在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培养 .两个多月后 ,从一种培养基上裂开的成熟子房中长出胚性芽 .此芽在附加 6 BA 2mg/L和NAA 0 .2mg/L的MS培养基上快繁 .经鉴定 ,此苗的染色体数为 2n =3 1 ,该属间杂种获得率为 0 .0 0 72 % .杂种苗经生根培养后 ,移入试验田 ,进行了形态学观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OguCMS 诸葛菜 属间杂种 杂交
下载PDF
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后代菌核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爱民 张永泰 +2 位作者 蒋金金 刘胜毅 王幼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9-252,共4页
通过对24个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回交后代株系叶片菌核病菌丝接种鉴定,发现有11个株系与抗病品种中双9号抗性差异不显著,有4个株系抗性极显著强于中双9号。茎秆接种也验证了这个结果。结果表明,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后代部分株... 通过对24个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回交后代株系叶片菌核病菌丝接种鉴定,发现有11个株系与抗病品种中双9号抗性差异不显著,有4个株系抗性极显著强于中双9号。茎秆接种也验证了这个结果。结果表明,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后代部分株系抗菌核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对创造抗菌核病油菜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芥 属间杂种 菌核病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芥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旺升 徐晶 +1 位作者 华玉伟 李再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2-667,共6页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carinata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carinata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17的分离.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体细胞和PMCs中不含有整条的诸葛菜染色体,2n=34的体细胞和PMCs中包含了来自黑芥B.nigra L.Koch,2n=16的16条染色体.这些具有完全或部分埃塞俄比亚芥染色体组成的细胞,可能来源于以前提出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中完全或部分亲本染色体组分开和染色体复制,并伴随诸葛菜染色体的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诸葛菜 黑芥 属间杂种 基因组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夏蜡梅和美国蜡梅及属间杂种‘红运’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特征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琼 史云云 +3 位作者 姚青菊 徐增莱 吕晔 杭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2-68,共7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Cheng et S.Y.Chang)Cheng et S.Y.Chang〕和美国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L.)及属间杂种‘红运’(S.chinensis×C.floridus‘Hong Yun’)叶、茎和根的横切面解剖结构进行了...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Cheng et S.Y.Chang)Cheng et S.Y.Chang〕和美国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L.)及属间杂种‘红运’(S.chinensis×C.floridus‘Hong Yun’)叶、茎和根的横切面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观察结果显示:夏蜡梅、美国蜡梅及杂种‘红运’的叶、茎和根的横切面解剖结构有较高的共性,但仍有明显区别。杂种‘红运’的叶片厚度、主脉维管束横截面面积和海绵组织厚度与夏蜡梅比较接近,而与美国蜡梅差异较大;杂种‘红运’叶的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P/S)和栅栏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的比值(P/L)均介于2个亲本之间,P/S和P/L 2个指标均为美国蜡梅最高、夏蜡梅最低。杂种‘红运’茎的直径、皮层细胞层数、皮层厚度、皮层厚度与茎半径的比值、木质部厚度和维管束面积等指标的数值均大于美国蜡梅和夏蜡梅。美国蜡梅根的髓部不发达,夏蜡梅根则有明显的髓部,而杂种‘红运’根的髓部较发达;美国蜡梅根的木质部和木栓层均最厚,髓部分布的大型导管数量最多;杂种‘红运’根的皮层最发达,木质部最不发达,髓部的大型导管最少。根据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特征与生态特性的关系推测:夏蜡梅具有不喜强光、稍耐阴的生态特性,美国蜡梅的耐热性和光合能力最强,而杂种‘红运’比其母本夏蜡梅有更好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蜡梅 美国蜡梅 属间杂种'红运’ 营养器官 解剖结构
下载PDF
鹅观草与大麦属间杂种的形态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蒋继明 刘大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用活体/离体幼胚培养法成功地获得了鹅观草(Roegneria kamooji,2n=12,SSHHYY)与大麦(Hordeum vulgare,2n=14,11)间的属间杂种。杂交结实率为31.4%,胚培成苗率60.9%。杂种表现一年生,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形态上偏向鹅观草。F_1自交不孕,... 用活体/离体幼胚培养法成功地获得了鹅观草(Roegneria kamooji,2n=12,SSHHYY)与大麦(Hordeum vulgare,2n=14,11)间的属间杂种。杂交结实率为31.4%,胚培成苗率60.9%。杂种表现一年生,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形态上偏向鹅观草。F_1自交不孕,用大麦回交亦不结实。杂种具有预期的2n=28(SHYI)条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形成26.38个单价体,0.67个棒状二价体,0.12个环状二价体和0.02个三价体。本文对双亲染色体组间的同源性以及在大麦育种中利用鹅观草种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 大麦 属间杂种 形态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